中国古建筑图解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
图释中国古建结构常识一、构架制(图二)即“以立柱四根,上施梁、枋(按开间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梁;按进深方向连贯两柱间的横木为枋),牵制而成为一“间”。
梁可数层重叠称“梁架”。
每层缩短如梯级,逐级增高称“举折”,左右两梁端,每级上承长榑,直至最上为脊榑,故可有五榑,七榑至十一榑不等,视梁架之层数而定。
每两榑之间,密布栉篦并列之椽,构成斜坡屋顶之骨干;上加望板,始覆以瓦葺。
四柱间之位置称“间”。
图二木制构架通常一座建筑物均由若干“间”组成”。
一般建筑由奇数间构成,如3、5、7、9间,开间越多,等级越高,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构古建筑。
“此种构架制之特点,在使建筑物上部之一切荷载均由构架负担;承重者为其立柱与其梁枋,不借力于高墙厚壁之垒砌。
建筑物中所有墙壁,无论其为砖石或为木板,均为“隔断墙”(Curtain Wall),非负重之部分。
是故门窗之分配毫不受墙壁之限制,而墙壁之设施,亦仅视分隔之需要。
欧洲建筑中,唯现代之钢架及钢筋混凝土之构架在原则上与此木质之构架建筑相同。
所异者材料及科学程度之不同耳”。
谚语“墙倒屋不塌”也正是这种构架制的真实写照。
二、古建筑的“三分”(图三)是指建筑在立面上划分成三个部分,即屋顶、屋身、台基(或称阶基)。
其中官式建筑屋顶体型硕大、出挑深远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
图三建筑之三分三、屋顶的制式(图四——图二十)在中国古代,屋顶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肩负了很多等级礼制的使命。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各有其使用的规则。
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
图四屋顶图五一个庑殿重檐顶,四个四角攒尖重檐顶图六歇山重檐呈曲尺形平面,卷棚歇山抱厦图七五个四角攒尖顶图八正脊为三段歇山,屋顶五重,三层歇山图九八角攒尖重檐顶图十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一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图十二三个歇山顶从前至后抬高,前后两个重檐图十三两个歇山屋顶呈“工”字形,布列,庑殿形檐顶图十四四个歇山顶屋脊相交、重檐图十五重檐歇山顶图十六重檐盝顶图十七重檐歇山,屋脊呈丁字形相接图十八藏式平顶,歇山顶图十九三个歇山卷棚顶相连,形成“勾连搭”形式图二十屋顶为卷棚歇山顶呈现万字形四、屋脊(图二十一、图二十二、图二十八)屋顶两坡面相交隆起之处,一般用瓦条和砖垒砌而成。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
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构件详解中国传统古建筑结构复杂,这套木结构建筑扫盲图依照北宋李诫所着《营造法式》标注,结构各构件位置及名称一目了然,值得收藏。
解释下四椽栿,栿(fú)就是梁,建筑的纵向主要承重构件,栿上面横向的构件是槫(tuán),现在称为檩条,槫上面纵向搭的小木棍是椽(chuán),两条槫之间的椽子称为一架椽,照片中这条栿托了四架椽子,称为四椽栿。
同理托六架椽子的就是六椽栿。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还是刚才那梁架,主要构件的名称都标了出来,大家可以按图索骥。
各代在构件的样式和使用上会有区别,这些区别是根据建筑形式断代的主要依据,但整体构架千年没变。
(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脊槫:屋架最高处的槫,位于正脊下叉手:脊槫两侧,平梁之上的斜撑平梁:又称平栿,梁架结构里最上层的梁,长两椽,其上蜀柱、叉手承托脊槫(山西芮城广仁王庙正殿)这是一张六椽栿的结构图,六椽栿即托六架椽的梁。
六椽栿以上用平梁和劄牵错落搭配,托举出房子的山间尖,早期木结构中用六椽檐栿通搭的实例很少,这个梁架结构来自山西平顺淳化寺正殿。
劄牵:长一椽的梁古建筑的梁架结构有多种组合,这也是一座六椽檐栿通搭的建筑,结构与上图有很大不同,六椽栿上用四椽栿,四椽栿上用平梁(两椽),逐层递减,形成中国式房屋的山尖。
(山西泽州西四义普觉寺)阑额是柱头间的联系构件,安装于柱头,上皮与柱齐平,有些建筑柱子最下端也有一道这样的联系构件,称为“地栿”。
普拍方安装于柱头阑额之上,压于栌枓之下。
普拍方与阑额的断面呈“T”字形。
早期建筑一般不用普拍方,现存十几座唐和五代建筑中只有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使用了普拍方,宋以后开始应用广泛。
(山西沁县大云院正殿)铺作是由斗拱组成的构造单元,分为三种,立于柱头的称柱头铺作;立于两柱之间阑额或普拍方上的是补间铺作,立于转角处角柱上的叫转角铺作。
附图是座歇山顶建筑,前檐可见两朵柱头铺作、三朵补间铺作、两朵转角铺作。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 园林相关古建筑:殿堂设计图纸汇总殿堂是古代汉族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
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某古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天王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筑维修施工图某寺庙古建群建筑结构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仿唐建筑改建施工图某宝殿设计方案图仿古建筑药师殿施工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圣母殿施工图某道家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金殿建筑施工图纸某旅游区仿古建筑工程建筑施工图某宝殿施工图某佛殿立面图某禅寺殿施工图“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
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
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
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某仿古建筑大殿建施图某宝殿建筑施工图纸财神殿全套施工图某宝殿设计图大观楼古建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寺庙大殿施工图某寺庙万佛殿立面图某寺庙大雄宝殿施工图某古建金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庙工程施工图某寺庙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古寺庙设计方案图“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
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
某寺庙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某大雄宝殿设计图大殿全套施工图某寺庙大雄宝殿剖面图某古建寺庙天王殿设计图古建万佛殿立面图某古建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大殿建筑施工图某寺庙观音殿建筑施工图仿古建筑大殿施工图大殿建筑施工图纸古建宫殿设计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结构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禅寺天王殿建筑施工图大雄宝殿施工图大雄宝殿建筑施工图纸殿堂是中国佛寺中重要屋宇的总称。
因这些屋宇或称殿,或称堂,故统名之为殿堂。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Z的建筑图说」分解中国古建筑(一)——屋顶
「Z的建筑图说」分解中国古建筑(一)——屋顶【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最大特点就是简单朴素,前后两坡,山墙处屋顶与山墙面齐平,好像被拦腰截断。
宋代的建筑书籍《营造法式》中没有出现硬山式屋顶,现存的宋代建筑也没有见到,可推测其形成时间晚于宋代。
硬山式屋顶等级很低,皇家与寺庙建筑中几乎未见到,屋面只能使用青色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或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和硬山顶一样是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不同之处是屋顶伸出了山墙面,这部分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承托的。
山墙处有与前后檐尺寸相同的檐,于是其两山部分便处于悬空状态,故称“悬山”,也有叫“挑山”、“出山”,都是一种意思。
悬山式屋顶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等级比硬山顶稍高,但也很少用于重要建筑,尤其是唐朝以前。
悬山顶有利于防风火,故南方地区常用,北方多硬山顶。
【悬山式屋顶】-【不厦两头造】悬山式屋顶在宋代又有名字叫不厦两头造,厦在古代指房屋。
屋顶挑出山墙的部分又叫出际。
不厦两头造指的是与歇山式屋顶对应的厦两头造,即悬山式屋顶只有出际而没有披檐,不成出厦,两头无厦。
后有图解释厦两头造。
【歇山式屋顶】-【单檐歇山式屋顶】“歇山”是清代叫法,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不厦两头造,又称汉殿。
有一条正脊、四条垂乔和四条戗脊,共九条脊线,故又称“九脊顶”。
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下,得名歇山顶。
歇山顶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距离要短,所以形成了三角形的区域,如图所示叫做山花。
在山花之下为梯形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歇山式屋顶】-【厦两头造】厦两头造又称二厦头,即在双坡屋顶基础上,在悬山的山面加上了披檐,于是山墙两头就成了厦,所以叫做厦两头造。
【重檐歇山顶】歇山顶在形式上可分为最基本的单檐歇山顶(前图就是单檐歇山顶),又可变化形式为二层、三层(三滴水或三重檐)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
此图即是二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
《古建图纸资料大全》《古建图纸资料大全》由实力古建设计公司内部专员数月精心整理,经典古建设计施工图纸,PSD 效果图,单体模型、场景模型等一网打尽!拥有本套资料,你即能成为全能的景观设计师,设计中无需再为找资料、素材而烦恼!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1. 古建CAD施工图纸:6000余套完整CAD施工图纸,可修改,可打印,打印后即可用于施工建造。
包含: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古建施工不用愁。
2. 古建3DMAX模型:4000余个古建3DMAX模型,包含古建单体模型和场景模型,内容涉及寺庙、宫殿、清真寺、园林公园、水榭、花架、古塔、古亭、古建门窗、廊道、牌坊、古建民居、园林桥、四合院、庭院、古墙……各种古建类型,没有你找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3. 古建PSD效果图:高清效果图,分辨率大都在4000左右,PSD图层均没合并,可自由分拆调用,内含公园,古建鸟瞰,亭子、庭院、水景等大型古建PSD场景,设计师设计效果图必备,资料非常全面。
4. 古建PSD贴图素材:包含古建材质、古建浮雕、古建雕塑、假山、石、水景、水榭、驳岸、亭、廊、汀步等等及千余张制作3D古建模型、效果图常用的素材,让您真正设计无忧。
5. 古建实景图片:提供最全古建实景照片3000余张,全部高清大图,古建彩绘、古建大门、古建民宅、古建宫殿、古建寺庙、古建庭院、古建亭子、古塔、古建琉璃瓦、青瓦图片、古建木制作模型图片、青石花纹图案、古建艺术桥、四合院等等。
6. 古建施工、修缮:大量古建工程实例,古建施工相关技术、表格、文献,提供最全古建施工方案,附带古建修缮技术大全,古建施工方案、古建施工组织设计范本,古建修缮施工组织应有尽有。
7. 古建设计软件:包括ACDSEE、3DMAX9.0+vr、3DMAX2009+VR、CAD2008+天正、PHOTOSHOP CS5 等,内含正版注册码,可正常使用。
中国古建筑结构(word文档良心出品)
中国古建筑结构中国古建筑结构单栱:坐斗口内或跳头上只置一层栱的,二层的叫重栱。
计心造:跳头上置横栱.偷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栱的.昂:式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
由上下昂之分。
以下昂使用为多,上昂用于室内,平坐斗拱或斗拱里跳之上。
跳:翘或昂自坐斗出跳的跳数,出一跳叫三踩(四铺作),出两跳叫五踩(五铺作)一般建筑(牌楼除外)不过九踩(七铺作).上图是双抄双下昂七铺作里转。
山或歇山的出际部分屋废(出际):檩头伸到山墙以外的那一段。
推山:庑殿(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方法。
由于立面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的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步架距离斗步一样长。
举架(举折):举,是屋架的高度,常按建筑的进深与屋面材料而定。
折,是计算屋架举高时,由于各檩升高的幅度不一致,求得的屋面横断面的坡度不是一根直线,而是若干折线组成。
1举折(宋):先按照房屋进深,定屋面坡度,将脊傅“举”到额定的高度,然后从上而下,逐架“折”下来,求得各架傅的高度,形成曲线和曲面。
2举架(清):从最下一架起,先用比较缓和的坡度,向上逐架增加斜坡的陡峭度。
因此,最后“举”到多高,仿佛是“偶然”的结果。
升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条缓和的曲线。
侧脚: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住高的千分之十,在两山向内倾斜柱高的千分之八,而角柱在两个方向都倾斜。
都柱:秦汉宫室遗址与崖墓中,有的平面中央仅设一根柱子。
金厢斗底槽:内外两圈柱。
见佛光寺大殿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唐大明宫含元殿,北京故宫太和殿)分心槽:用中柱一列将平面等分(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移柱法:宋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副阶周匝:建筑主体从外到内另外加一圈回廊的,在早商建筑中已经出现,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平板枋:(普柏枋)位于阑额之上,是承托斗拱的部件。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
中国古建筑术语解释及结构图样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上特有的构件,是由方形的斗、升、拱、翘、昂组成。
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
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代采桑猎壶上的建筑花纹图案,以及汉代保存下来的墓阙、壁画上,都可以看到早期斗拱的形象。
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外檐斗拱中,又可分为柱头科斗拱(用于柱头位置上的斗拱)、角科斗拱(用于殿堂角上的斗拱)和平身科头拱。
斗拱在中国古建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它位于柱与梁之间,由屋面和上层构架传下来的荷载,要通过斗拱传给柱子,再由柱传到基础,因此,它起着承上启下,传递荷载的作用。
二、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三、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举架:中国古代建筑中确定屋顶曲面曲度的方法。
古代建筑梁架层叠加高时,用举架方法使屋顶的坡度越往上越陡,呈凹曲面,以利于屋面排水和檐下采光。
在北方宫式建筑中,规定各种大小建筑的檐步架都是五架(即步架举高和步架长度之比等于5∶10),飞椽为三五举,其余各步架之间的举高,取决于房屋的大小和檩数的多少。
采用举架方法建造的屋顶在古代建筑中独树一帜。
庑殿: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种形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至高无上的建筑形式。
在封建社会,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官府、衙属、商埠、民宅等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
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政治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雄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
庑殿建筑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
唐代以前,正脊短小,四面坡深,明代以后正脊加长。
悬山:屋面两坡五脊,一条正脊,四条垂脊。
正脊两端伸出山墙,与脊头平齐顺垂脊修造外沿以保护檀头不受风雨的侵蚀。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就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得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得建筑都突出屋顶得造型作用,只就是在不同得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就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得整体外观上瞧,屋顶就是其中最富特色得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得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得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P2cguKk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得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得《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得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就是一种等级比较低得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与一些大型得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就是使用青瓦,并且就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就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得屋顶就是由下面伸出得桁(檁)承托得。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瞧,这可以说就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得不同点。
悬山式就是两面坡屋顶得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得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得,特别就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建筑图解-屋顶
中国古建筑图解第一章——屋顶屋顶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一书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来说,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形态,或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
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撰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筒瓦,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悬山式.jpg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檁)承托的。
所以悬山式屋顶不仅有前后出檐,在两侧山墙上也有出檐。
悬山又称“挑山”,就是因为其桁(檁)挑出山墙之外。
从外观来看,这可以说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是两面坡屋顶的早期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歇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中国古建筑常识图解
中国古建筑简略图解我国古建筑常由屋顶、基座及墙体组合,创造优美的造型,尤以屋顶造型为最。
通过举折,屋顶哥哥檩和梁在高度上具有不同变化,从而使屋顶坡面上形成上陡下缓的曲面,保护屋身免受雨水浸泡。
并在屋檐转角处起翘和出翘,既减轻屋顶重量,又是建筑轻巧活泼。
常用的屋顶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此外还有盝顶、平顶和单坡顶等。
1、庑殿顶:屋面四坡五脊,前后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侧屋面与前后屋面相交形成四条斜脊,俗称五脊顶。
庑殿顶又有单檐和重檐之分,官式建筑中重檐庑殿顶规格最高。
2、歇山顶: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斜脊,俗称九脊顶。
歇山顶也有重檐与重檐之分。
官式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3、悬山顶:屋面仅有前后两坡,一条正脊,四条垂脊,正脊两端伸出山墙。
4、硬山顶:屋面以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坡,左右两面山墙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
5、攒山顶:屋面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形成锥形,多在尖端置宝顶装饰。
有单檐与重檐之分。
6、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顶前坡于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两坡相交处呈弧形曲面。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硬山、悬山、攒尖、歇山、庑殿等五种,根据建筑等级要求分别选用;每种屋顶又有单檐与重檐、起脊与卷棚的区别;个别建筑也有采用叠顶、盔顶、十字脊歇山顶及拱顶的;南方民居的硬山屋顶多采用高于屋面的封火山墙。
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
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
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
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
中国古建筑构造图解|古建筑的中分(古建筑的屋身构造)从造型上看一栋古建筑明显分为三个部分:台基、屋身、屋顶。
北宋著名匠师喻皓在《木经》中称之为“三分”,并指出“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
根据古建筑房屋这三部分的构成机能,古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下分——基础、台基、地面二、中分——屋身墙体、木构架、斗栱三、上分——屋顶四、装饰装修本篇介绍古建筑中分——墙体和木构架。
古建筑中分概述古建筑屋身由墙体、木构架、斗栱(仅在高等级建筑中使用)等部分组成。
屋身构造按照受力方式有①梁柱造(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作用而不承受屋顶重量);②承重墙构造(屋架落在墙体上,墙体承受屋顶的全部重量);③混合构造(梁柱和墙体共同起承重作用,一般后檐为墙承重构造,前檐为梁柱构造)。
古建筑墙体作用(1)承载作用,主要应用于砖木混合结构的房屋中,常见做法为:后檐墙不设木柱,屋架荷载由前部木构架和后檐墙共同承担,或者整个建筑均不设木柱,屋盖和楼盖重量直接搁置在砖墙上。
(2)围护与分隔空间,主要应用于传统木构架结构的房屋中。
房屋主体结构为抬梁式或穿斗式木构架。
外墙为围护结构。
内墙为分隔结构,通常将室内或分成左、中、右三部分,形成“一堂二内”的基本格局,也有少数建筑除了左右划分外,还进行前后划分,在建筑内部形成前堂后寝的格局。
(3)防火作用,古建筑墙体材料多为砖、土坯、石等,其防火性能远高于木材,在古代城市建筑中,尤其是沿着商业街道两侧,建筑相互毗邻建设,为了防止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常常将相邻两幢建筑的边墙高出屋顶设置,形成防火山墙。
另外在古代凡有藏书要求的建筑,也常常采用砖石结构来替代木结构,也是利用了砖石结构良好的防火性能。
还有一些大型的建筑群,如北京故宫,由于两侧的庑廊过长,在庑廊中部还设置了厚度达3米多的墙体专门用作防火墙。
(4)装饰作用,古建筑在墙体砌筑中有着严格的工艺要求,不同的墙面表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图解+++1
屋顶屋顶装饰:中国古建筑屋顶是整座建筑的主要部分,通常在屋顶上有许多有趣的装饰。
两个屋面相交形成的屋脊处做出的各种线脚形成了一种自然的装饰,在屋脊集中的结点处,做成动物、植物或几何图形,便成了各种式样的鸱吻和宝顶。
中国古代的匠师很早就发现了利用屋顶以取得艺术效果的可能性。
《诗经》里就有“作庙翼翼”之句,说明三千年前的诗人就已经在诗中歌颂祖庙舒展如翼的屋顶。
到了汉朝,后世的五种基本屋顶式样——四面坡的“庑殿顶”,四面、六面、八面坡或圆形的“攒尖顶”,两面坡但两山墙与屋面齐的“硬山顶”,两面坡而屋面挑出到山墙之外的“悬山顶”,以及上半是悬山而下半是四面坡的“歇山顶”就已经具备了。
我国古代匠师充分运用木结构的特点,创造了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
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宋代以后,又大量采用琉璃瓦,为屋顶加上颜色和光泽,再加上后来又陆续出现其它许多屋顶式样,以及由这些屋顶组合而成的各种具有艺术效果的复杂形体,使中国古代建筑在运用屋顶形式创造建筑的艺术形象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特征之一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看,屋顶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是各式各样。
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和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是使用青瓦,并且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
干货!中国古建筑木结构建筑扫盲图(最详细)唐宋建筑构架分件1、脊槫,又称脊檩,架在木结构屋架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
明清之前用叉手支撑,后用侏儒柱支撑。
2、襻间,中国古代建筑的一种构件。
襻间用于椽下,是联系各梁架的重要构件,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有单材、两材、实拍等组合形式。
明清时期檩下只用垫板、枋,合称一檩三件,废除襻间。
明清时襻间改称枋,并在它与檩间空隙处加竖板,称垫板。
檩、垫板、枋联用是明清官式建筑通常做法。
山西平顺王曲天台庵大殿(唐)殿内梁架结构殿的两缝梁架之间在各条檩下都加一条平行于檩的木枋,放在蜀柱上的大斗口内,与平梁相交。
这种枋在宋代叫“襻间”,用作梁架间的联系,以加强构架的纵向稳定性。
在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中,也仅此殿用了襻间,是研究唐代厅堂型构架特点和发展演变的重要例证。
3、丁华抹颏栱,脊部叉手上角内,横向出耍头的栱。
颏kē,脸的最下部分,下巴。
一般在平梁之上用蜀柱、叉手与丁华抹颏栱拖脊槫。
捧节令栱,跟丁华抹颏栱有点类似,位置也差不多,承槫下替木之令栱。
山西陵川礼义镇南吉祥寺前殿(宋)殿内梁架结构4、蜀柱,即瓜柱,蜀柱是宋代名称,又叫侏儒柱,意思为短柱。
早期只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而在其他承梁处用斗栱、矮木和驼峰。
蜀柱头也安斗,柱头间用襻间,柱角处装木㭼。
5、叉手,自平梁两端背上斜支向脊槫的枋木。
叉手也用在平梁上支撑脊槫,实际是一对人字型的支撑。
叉手的上述用法通用于汉至唐,晚唐五代起,逐渐改用蜀柱支撑脊槫,叉手成为托在两侧的加强稳定的构件。
明清时期,各梁均用瓜柱支撑,瓜柱下用角背,取消了叉手。
6、平槫,除脊槫和檐槫以外,跟脊槫平行的槫子。
7、合㭼(tà),置于平梁上与蜀柱交接处,可加固梁与柱的连接。
明清称角背,缴背或脚背。
8、平梁,宋式建筑称谓,位于脊槫下的梁,长二椽。
明清称三架梁,太平梁。
山西平顺大云院弥陀殿(五代)梁架结构“串”这一构件在《法式》厅堂等屋的大木作里用得很多,主要起联系柱子和梁架的作用,这和江南常见的“串斗式”木架中的“串枋”和“斗枋”的作用是相同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屋顶屋顶就是我国传统建筑造型艺术中非常重要的构成因素。
总起说来,从古至今中国的建筑都突出屋顶的造型作用,只就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或就是说成熟与不成熟形态罢了,从我国古代建筑的整体外观上瞧,屋顶就是其中最富特色的部分。
我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式样非常丰富,变化多端。
等级低者有硬山顶、悬山顶,等级高者有庑殿顶、歇山顶。
此外,还有攒尖顶、卷棚顶,以及扇形顶、盔顶、盝顶、勾连搭顶、平顶、穹窿顶、十字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又有单檐、重檐之别,攒尖顶则有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变化形式。
总之,我国古代屋檐的式样丰富多彩,屋顶的装饰也就是各式各样。
屋顶的式样有等级高低之分,屋顶的装饰也同样有等级的区别。
硬山式屋顶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这种屋顶造型的最大特点就是比较简单、朴素,只有前后两面坡,而且屋顶在山墙墙头处与山墙齐平,没有伸出部分,山面裸露没有变化。
关于硬山这种屋顶形式,在宋代修纂的《营造法式》一书中没有记载,现存宋代建筑遗物中也未见,推想在宋代时,建筑屋顶还没有硬山这种形式。
明、清时期及其后,硬山式屋顶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南北方的住宅建筑中。
硬山式屋顶就是一种等级比较低的屋顶形式,在皇家建筑与一些大型的寺庙建筑中,几乎没有硬山式屋顶。
同时正因为它等级比较低,所以屋面都就是使用青瓦,并且就是板瓦,不能使用瓦筒,更不能使用琉璃瓦。
悬山式屋顶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一样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
不过,它又有不同于硬山式屋顶的地方。
悬山式屋顶在山墙处不像硬山式屋顶那样与山墙平齐,而就是伸出山墙之外。
这部分伸出山墙之外的屋顶就是由下面伸出的桁(檩)挑于山墙之外。
从外观上来瞧,这可以说就是悬山式屋顶与硬山式屋顶最大的不同点。
悬山式就是两面坡屋顶的早起做法,不过中国古代的重要建筑基本没有使用悬山式屋顶的,特别就是唐代以前尤为少见。
重檐歇山顶“歇山”就是清式叫法,在清代之前它又有“曹殿”、“汉殿”,“厦两头造”等不同名称。
歇山式屋顶在具体形式上又有最疾奔形式的单檐歇山顶,以及变化形式的二层、三层或多层屋顶的重檐歇山顶,还有最上面的屋顶可以不设正脊而形成卷棚式的卷棚歇山顶等多种形式。
1、屋面:屋面就就是建筑屋顶的表面,它主要就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这一部分占据了屋顶的较大面积,或者说屋面就是屋顶中面积最大的一部分。
2、剪边:在我国古代的部分建筑中,其屋面近檐处往往会有与上部不一样的色彩,比如屋面大部分就是绿色,屋檐处却就是一道横的黄色带,这样的色带就称作“剪边”。
它就是由于屋面使用了不同的颜色的铺瓦而产生的效果,它丰富了屋面的色彩。
3、正脊:正脊就是处于建筑屋顶最高处的一条脊,它就是由屋顶前后两个斜坡相交而形成的屋脊。
由建筑正立面瞧,正脊就是一条横走向的线。
一般来说,在一座建筑物的各条脊中,所以也称为“大脊”。
4、正脊装饰:在我国古代的很多建筑中,特别就是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其屋顶正脊上往往设有各色装饰。
除了常见的正脊两端的吻合正脊中心的宝顶外,在正脊的前后两个立面上,还会雕饰或塑有花、草或龙等。
5、垂脊:在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之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
而在歇山顶建筑中,除了正脊与戗脊外的屋脊都叫做“垂脊”。
垂脊都就是沿着山面的博风板走势下垂。
6、戗脊:在歇山顶建筑中,垂脊的下方从博风板尾处开始至套兽间的脊,叫做“戗脊”。
7、出檐:在带有屋脊的建筑中,屋檐伸出梁架之外的部分,叫做“出檐”。
8、套兽:在建筑屋檐的下檐端,有一个突出的兽头,套在角梁套兽榫上,防止梁头被雨水侵蚀,这个兽头就称为“套兽”。
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与四条戗脊。
歇山式屋顶在两侧山墙处,不再像硬山式与悬山式那样,山墙就是由正脊处向下垂直一线。
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就是在上部的正脊与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
在山花之下就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
汉阙石刻中的歇山顶根据目前资料来瞧,歇山式屋顶最早见于汉阙石刻,并且早期的歇山顶较小,直到清明时期的官式做法中才有了大歇山。
但就是,尽管早期歇山式屋顶并不大,但与硬山式与悬山式屋顶相比,歇山顶在建筑的等级上还就是很高的。
透空式山花在歇山式屋顶的两端、博风板下的三角形部分即为“山花”。
山花在明代以前多为透空形式,尽在博风板上用悬鱼、惹草等略加装饰。
封闭式山花明代以后多用砖、琉璃、木板等,将歇山式屋顶山花的透空部分封闭起来,并在其上施以雕刻作为装饰。
这种山花形式称为“封闭式山花”,它与早期的透空式山花有了不一样的效果与韵味。
自此以后,山花也逐渐发展称为建筑的一个重要装饰区域。
悬鱼悬鱼位于悬山或歇山建筑两端山面的博风板下,垂于正脊。
悬鱼就是一种建筑装饰件,大多用木板雕制而成,因为最初为鱼形,并从山面顶端悬垂,所以称为悬鱼。
关于这个装饰还有一个典故。
据《后汉书》记载:府丞送给公羊续一条活鱼,公羊续接受了却没有吃,而就是将鱼挂在庭中。
当府丞再送鱼来的时候,公羊续便让她瞧悬在庭中的那条鱼,以此委婉地拒绝了府丞的第二次送鱼,明示自己不愿受贿的心意。
后来人们便在宅上悬鱼,以此表示房主人清廉高洁。
悬鱼形象的变异悬鱼装饰在发展的过程中,鱼的形象渐渐变得抽象、简化了。
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形式。
有的甚至变换成了蝙蝠,以取“福”之意。
卷棚式屋顶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也就就是说卷棚式屋顶的“正脊”就是弧形,与普通的人字形屋顶不一样,没有屋顶端的正脊。
譬如北京颐与园中的谐趣园,屋顶的形式全部为卷棚式屋顶。
卷棚悬山式屋顶与普通人字形屋顶一样,卷棚式屋顶也可以处理成硬山、悬山、歇山等形式,从而产生出卷棚硬山式、卷棚悬山式、卷棚歇山式等多种新的屋顶形式。
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特别就是单檐卷棚悬山式屋顶,属于较为简单的卷棚顶,大多出现在园林建筑中,更添园林的优雅韵味。
攒尖式屋顶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
如,有三条脊的、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三角攒尖、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
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式,也就就是没有垂脊。
攒尖式屋顶的亭子攒尖式屋顶多见于亭、阁,尤其就是亭子,绝大部分都就是攒尖式屋顶,作为景点或观景建筑。
北京颐与园中的廊如亭,就是全国最大的攒尖式屋顶的亭子。
攒尖式屋顶的殿堂在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则极少使用攒尖顶。
较重要、较尊贵的建筑中使用攒尖式屋顶的例子,目前可见的主要北京故宫的中与殿、交泰殿与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几座。
宝顶在建筑物的顶部中心位置,尤其就是攒尖式屋顶的顶尖处,往往立有一个圆形或近似圆形之类的装饰,它被称为“宝顶”。
在一些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或者确切地说,在皇家建筑中,宝顶大多为铜质鎏金材料制成,光彩夺目。
庑殿式屋顶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非常特别。
庑殿式屋顶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在古代只有最尊贵的建筑物才可以使用庑殿顶,如,宫殿、庙宇殿堂等。
明清时期,庑殿式屋顶的建筑实例最为多见,最著名的要数现存的明清紫禁城(北京故宫)中的太与殿。
唐代时的庑殿顶根据资料与记载,庑殿式屋顶早在殷商时代就已出现。
不过,现在对唐代中期以前的庑殿式屋顶的具体结构已无从得知,晚唐以后渐有实例可查。
其形象就是屋面平缓,正脊较短。
正脊两端为鸱尾而不就是鸱首。
五脊殿“庑殿”与“歇山”一样就是清式说法,在此之前它又有“五脊殿”等名称。
因为庑殿式屋顶上共有五条脊,即,一条正脊与四条垂脊,所以称为“五脊殿”。
吴殿顶吴殿顶也就就是“庑殿顶”。
“吴殿顶”就是宋式叫法。
九脊顶九脊顶也就就是歇山顶,因为在歇山式屋顶上共有九条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与四条戗脊,所以叫做“九脊顶”。
四阿殿顶四阿殿顶也就就是“庑殿顶”。
“四阿殿顶”也就是宋式叫法。
“阿”就是建筑屋顶的曲檐,“四阿”就就是四面坡式的曲檐屋顶。
庑殿顶共有五条脊、四面坡,所以叫做“四阿殿顶”。
十字脊式屋顶十字脊,也就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它就是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
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就是北京明清紫禁城的角楼。
十字脊的角楼角楼因建于城角而得名,主要的作用就是瞭望与警卫。
北京紫禁城四角的城墙上各建有一座角楼,平面呈曲尺形,高四层,三重檐十字脊,顶部装饰鎏金宝顶,脊上有大吻与神兽。
楼梯四面各建一突出的抱厦,其中位于角楼外侧、城墙角上的两面抱厦的进深比对准城墙延伸方向的两面浅,形成了一个不对称的十字折角,使角楼的屋顶造型更优美,具有特别的艺术效果。
宫殿建筑上的吻吻,也称“正吻”、“大吻”,就是明清时期建筑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构件,为龙头形,龙口大张咬住正脊。
而在当时的南方有些地区则将之称为“鳞尾”,与大吻的做法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尾部卷曲时不并拢,或在边缘加有许多花纹等。
根据现存资料来瞧,吻最早出现于汉代,如,汉代的石阙、明器上就有“吻”的形象,不过,其形象与现今所能见到的明清时期的吻有很大差别。
汉代的“吻”大多就是用瓦当堆砌的翘起的形状,尊贵的建筑中则多用凤凰、朱雀或孔雀等。
由汉代至清代,“吻”有一个不断的发展过程,并且在工艺上也就是越来越精美、生动。
故宫太与殿上的吻吻多由陶或琉璃制成。
重要的宫殿、殿堂等建筑中,大多使用琉璃吻,北京明清紫禁城中的主要宫殿正脊两端的吻都就是琉璃制品。
太与殿屋脊上的大吻就就是最典型的一例,此大吻高达3、4m,重约4、3t,由数块琉璃件拼合而成。
如此庞大而精致生动的装饰,就是如何设计建造出来的,真就是难以想象。
瞧着它,让人不得不由衷地叹服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
鸱尾南北朝时期及其以后,鸱尾逐渐代替了汉代的朱雀等形象,而成为正脊脊饰的新样式。
郦道元在《水经注·温泉》中就有“广兴屋宇,皆置鸱尾”的记载。
鸱尾,原就是一种鹞鹰。
瞧来,这一时期的鸱尾还保留有一定的鸟的形象,也就就是说,虽然它由汉代的朱雀发展而来,但就是还有一些朱雀的影子。
鸱吻中唐至晚唐时期,鸱尾发展演变成带有短尾的兽头,口大张,正吞着屋脊,尾部上翘而卷起,被称为鸱吻,又叫蚩吻,据明代李东阳《怀鹿堂集》记载:“龙生九子,蚩吻平生好吞。
今殿脊兽头,就是其遗象。
”明人认为蚩吻就是龙的儿子,而龙生于水、飞于天,人们将它放在屋脊上既就是装饰又有兴雨防火的喻意。
居民建筑上的鳌鱼从设置的位置上瞧来,居民建筑中的鳌鱼与官式建筑中的吻就是一样的,或者更精准地说,它就是吻在某一阶段时出现的形象。
也可以这么说:吻这种构件在各个时期有不同的名称,鳌鱼即就是其中之一。
据《事物纪原》引《青葙杂纪》称:“海有鱼,虬尾似鸱,用以喷则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