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1月13日10:00 —11:15】2023年重庆一中高2025届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位于四川广汉的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
该遗址出土的部分青铜器物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等则具有鲜明的古蜀文化特征。
这一考古发现证明A.商周时期盛行神权政治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2.王国维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中的“立子立嫡制”、“封建子弟之制”分别指A.宗法制、郡县制B.宗法制、分封制C.分封制、宗法制D.礼乐制、分封制3.孔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他认为统治者应“爱民、惠民、使民于义”,若实行暴政,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最终丧失政权。
这体现了孔子A.为政以德的治国理念B.尊卑有序的伦理观念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D.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4.从春秋战国时期“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到秦朝“书同文字”的变化(下图所示),反映出A.汉字已开始走向成熟B.书法发展成为自觉的艺术C.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D.从百家争鸣走向文化专制5.“(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
”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而推行的措施是A.“与民休息”B.“推恩令”C.郡国并行制D.刺史制度6.下面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嘉峪关魏晋墓砖画《胡人牛耕图》晋(西晋)归义氐王金印北魏孝文帝像A.国家统一B.民族交融C.政权更迭D.北人南迁7.《元和郡县图志》载:“隋炀帝大业元年,更令开导(汴渠),名通济渠。
2010-2023历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0-2023历年福建师大附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对比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英国议会,其地位( )A.没有变化,保持英国传统B.区别不大,继承英国的传统C.有所不同,发扬英国的传统D.区别很大,改变了英国的传统2.该图所示是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示意图,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友好团结合作C.中美、中日关系趋向缓和D.中国国际威望的进一步提高3.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①不结盟政策②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③“一边倒”政策④对外开放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④4.西周时诸侯国的国君相对于周王来说应是()A.大宗B.小宗C.关系是相对的D.不确定5.江泽民曾亲笔题字“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这里”是指()A.南昌B.广州C.长沙D.井冈山6.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是君主专制制度中的基本矛盾。
这一矛盾的基本解决是在()A.唐朝B.北宋C.明朝D.清朝7.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C.战争与反恐D.独立与发展8.1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C.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D.受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9.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歌词中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结束“文革”D.包产到户10.对《十二铜表法》准确的评价是()A.古代内容最全面的法律B.古代内容最丰富的法律C.古代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D.古代希腊法诞生的标志11.“文革”带给我们最深刻的历史教训是()A.要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B.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C.要防止个人崇拜D.要警惕党内的反革命集团12.下列有关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议会多数党负责B.内阁要对议会负责C.内阁首相直接由国王挑选并任命D.内阁成员实行共同进退的集体负责制1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各项条件中,最主要的是()A.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中国早已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D.英、葡接受“一国两制”的构想14.在雅典政治改革中,最早出现的是()A.梭伦改革B.克里斯提尼改革C.伯里克利改革D.亚里斯多德改革15.今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
高一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历史上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25×2=50分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在制度的规定层面上,君主被赋予无限的权力,并且随着中国历史的延续,这种‘制度化’的权力似有不断加强之势;而在制度的运行层面上,则往往由于君主事实上的‘无能’而使君主的专制权力流于“象征化”的状态。
”此材料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B.中央集权制的危害C.专制主义制度的影响D.九品中正制的残余2.《三国演义》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话:“却说袁术在淮南,地广粮多,……大会群下议曰:‘……吾家四世三公,百姓所归;吾效应天顺人,正位九五。
尔众人以为何如?’”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符合史实的是A.当时世家豪族地主依仗自身的势力把持着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权B.察举制的推行是袁氏大家族出现“四世三公”的重要条件C.当时地方势力割据称雄,中央集权制度被严重削弱D.袁术、袁绍的迅速败亡说明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被打破3.右图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小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4.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
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文精神氛围浓厚B.民主政治高度繁荣C.社会环境宽松自由D.自然地理条件优越5.“这力量一方面将整饬腐化堕落的希腊化世界,使它那散漫放荡的作风就范于一种铁的纪律和不可伸缩的法律;另一方面将消除希腊文化中刚刚出现的分裂和二元对立状况,以一种片面性的单纯来取代希腊的和谐之美”。
材料中“这力量”来自A.马其顿B.古罗马C.意大利D.德意志6.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詹姆斯•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鼎”在中国古代不仅仅是一种食器,还是一种礼器。
《左转》中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的说法。
下列选项与材料中对“鼎”的解释一致的是( )A.高门鼎贵B.三足鼎立C.钟鸣鼎食D.定鼎中原2.(2分)春秋初期,中原诸国视楚国为夷狄。
后来楚国逐渐接受中原诸国之礼,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春秋后期,吴、越也曾主持中原会盟。
材料信息反映了( )A.楚国实力强大,力压群雄B.会盟推动“夷夏之防”逐渐消失C.列国通过会盟来修好结援D.华夏观念得到了广泛的认同3.(2分)“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阶段。
”下列属于秦朝“构筑统一”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C.严刑峻法,奖励耕战D.编制户籍,整顿风俗4.(2分)《后汉书》中记载樊宏的庄园有“能治田,殖至三百顷。
广起庐舍,高楼连阁,陂池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其营理产业,物无所弃,课役童隶,各得其宜”。
可以说樊宏的庄园是东汉豪强地主庄园经济的典型代表,东汉的庄园经济( )A.是中国古代典型的封建土地国有制B.是包含多种形式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C.拥有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维护国家统一D.劳动者主要来自宗族内部,人身依附关系弱5.(2分)白居易诗《重赋》曰:“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下列体现“本意在忧人”的是( )A.扩大税收对象B.保证国家财政收入C.抑制土地兼并D.减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6.(2分)元代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选举一》中指出:“魏晋以来,虽立九品中正之法,然仕进之门,则与两汉一而已。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16小题,总分48分)1.(3分)许倬云在《说中国》中指出:西周“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
材料强调了西周( )A.确立嫡长子继承原则B.实行分封制促进民族交融C.奠定大一统政治格局D.制定礼乐制维护等级秩序2.(3分)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登上泰山之巅祭天并勒石颂其功德,开创中国古代封禅泰山之大礼。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至泰山举行祭天大典并在岱顶立石刻碑。
秦始皇和汉武帝封禅泰山意在( )A.确立全新的祭祀礼仪B.宣扬隆礼厚德的理念C.强化山东地区的统治D.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3.(3分)下表为五代十国时期部分政权的概况统计。
北宋建立之初为解决这一局面采取的措施有( )A.强化地方政府权力B.全面推行科举制度C.地方军权收归中央D.彻底分化宰相事权4.(3分)明朝中后期,对内阁票拟的题本,皇帝大多将批红权交给太监。
到了清朝,皇帝对内阁票拟的题本件件审阅,不假手他人批红,太监也无从插手。
材料反映清朝( )A.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皇位世袭制度逐渐稳定C.君主个人素质的提高D.政治腐败得以彻底根除5.(3分)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关于通商问题,英方力图获得更大的机会与自由,我方则强硬要维持原状。
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列强企图打开中国市场B.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C.农耕文明引领世界潮流D.晚清政府的腐朽落后6.(3分)19世纪末,落第士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倭寇(日本)扰乱一事,人皆在意,近闻(中日)讲和,即农夫野人莫不曰此万不可者也。
”这表明,该事( )A.引发了强烈的反清斗争B.迫使农民进行武装起义C.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巩固了天朝上国的观念7.(3分)1912年1月4日,孙中山致电袁世凯:“文(指孙中山)不忍南北战争,生灵涂炭,故于议和之举,并不反对,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以达国民之志愿……推功让能,自是公论。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参考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参考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50分)1、下列有关商朝历史的介绍,不正确的是()A.商朝中央的官职主要有相、卿士等B.商朝建立后,王位一直是父子相传C.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D.各方国对商王承担一定的义务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西周贵族的等级秩序从高到低的顺序是()A.周王——诸侯——士——卿大夫B.周王——卿大夫——士——诸侯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D.士——卿大夫——诸侯——周王3、《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血缘C.信仰D.地域4、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当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5、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认识,正确的是()①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②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平等的③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④西周宗法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B.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7、“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A.颁布秦律B.修筑长城C.攻打匈奴D.推行郡县制8、秦王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的官员是()A.丞相B.太尉C.郡守D.御史大夫9、唐朝中央政府中,负责决策和审议的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尚书省B.中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尚书省D.宰相府、尚书省10、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所反映的地方统治格局可能出现在哪一朝代()A.西汉B.秦朝C.西周D.北宋11、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欲天下之治,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国。
大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大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山东滕州岗上遗址(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属大汶口文化中期)新发现的墓葬中,最高等级的男性贵族墓葬普遍随葬一大一小两把玉钺(象征权力的瑞器),还有作为“人殉”的人骨架。
材料表明,当时A.玉器制造水平较高B.阶级社会即将来临C.墓葬规模大小不一D.私有制已普遍存在2.孟子“养浩然之气”与宇宙天地相交通;墨子认为荣辱、安危等一切系于人的努力;庄子追求理想人格和人生境界;兵家充分发挥高度冷静的理智;韩非子对待人生如战场。
上述思想家对人生、生命、生活的认识A.注重伦理和政治秩序的重建B.极大推动了兼并战争的爆发C.是中华思想文化的丰富养料D.都满足了统治者争霸的需要3.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经济活动的增加促进了货币的使用,但是,币制混乱,而且只能在各自统辖的范围内流通。
秦朝统一全国后,在废止六国货币基础上发行了通行全国的货币——半两钱(见图1)。
秦朝此举图1秦朝统一货币示意图A.有利于国内各地区经济联系B.旨在剥夺和限制贵族的特权C.展示了青铜制造的最高水平D.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了基础4.据《史记》记载,汉文帝时期,淳于缇萦的父亲被诬告受肉刑,淳于缇萦上书称死者不能复生,断肢体不能再续,愿代父受刑。
皇帝为之感动,并说不可未经教化就施刑,于是宽免其父并废除肉刑。
从中可以看出A.政府取消了对民众的刑罚B.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C.儒家思想确立了正统地位D.统治者重视德政和孝道5.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一些少数民族以儒学为中心,认为自己是中华正统。
曹植的《神农赞》、牵秀的《黄帝颂》、《北齐五郊乐歌·黄帝文明乐》等诗歌皆咏唱炎黄。
这反映了,当时A.南北政权更替频繁B.文化认同不断增强C.文学艺术成就突出D.北方民族关系融洽6.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经学、政事、文学,明经科考经学、史学、文学,明法科考法学,明书科考艺术,明算科考理学,还有临时设置的制科选拔特殊人才。
贵州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B.必须进行相应的考古发掘才能定性
C.应该先界定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念才能科学判断
D.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清,这个观点错误
13.鲁迅先生在《看镜有感》说:“(清代)一到衰弊陵夷之际,神经可就衰弱过敏了,每遇到外国东西便觉得仿佛彼来俘我一样,推拒,惶恐,逃避,退缩。”据此可知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
——据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的“变局”观念,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参考答案
1.D
【详解】据材料“墓葬遗址中有些墓地宏大精美,有些墓地狭小简陋”墓葬有明显的差别,表明私有制已经产生,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阶级分化日益明显,故选D项;良渚文化是长江流域的早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独立产生,排除A项:南北文化的交融是逐渐发生的,五千年前,还处于独立发展的阶段,排除B项;仅是墓葬规模的差别,没有监狱、宫殿等国家机器,不能判断良渚文化发展到了早期国家阶段,排除C项。
B.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C.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
D.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
15.甲午战前十年清朝国内无大乱,远东的国际环境缓和,为国内自强运动创设了良好的环境。英国有权威人士评论说:“亚洲现在是在三大强国的手中——俄国、英国和中国”,国内外普遍认为中国的国势并不比日本弱。这主要反映出这一时期()
4.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5.如图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示意图。其中序号与政权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60分)1.(2分)古书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芒芒禹迹,划为九州”。
这些记述体现了()A.对立阶级产生B.早期国家出现C.内外服制实行D.分封制度确立2.(2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芍陂(quèbēi)、都江堰等,农业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分工,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铁器牛耕的使用B.井田制走向瓦解C.诸侯割据的出现D.中央集权的建立3.(2分)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其中后一段落的“郡县政治”( )A.形成家国一体的局面B.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封建国家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终结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分封制4.(2分)汉武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采取“与民休息”政策①颁布“推恩令”①设刺史①铲除宦官势力A.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5.(2分)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 )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6.(2分)2014年,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时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这体现了( )A.南北经济交流加强B.开明政治局面出现C.商人群体正式形成D.重农抑商政策实施7.(2分)《资治通鉴》记载:“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计入。
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材料反映的是( )A.初税亩B.租庸调制C.两税法D.摊丁入亩8.(2分)胡旋舞是唐代盛行的西域“三大乐舞”之一。
它源于中亚,经由西域传入中原,因舞姿旋转蹬踏而得名。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泸县四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共4页,18小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依旧保有其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C.分封制的推行促进族群融合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政治力量崛起2、有人把先秦诸子的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带着逍遥魂儿,避世寻自由;“中央集权的法制派”刻薄严苛,法度严明;“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爱好和平,讲求实际功利;“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这些思想分别对应的是哪家学派A.儒、法、道、墨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3、唐朝柳宗元《封建论》说:“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
”明末清初顾炎《郡县论》也说:“封建之废,非一日之故也,虽圣人起,亦将变而为郡县。
”两者的主张说明A.文学作品中的文本记录是最为准确B.实行郡县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郡县制确保了历代封建王朝的稳固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可确认历史事实4、《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下列与纸相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因东汉蔡伦发明得名B.因原料价格昂贵而不易普及C.经由波斯再传往欧洲D.在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5、唐太宗末年,“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一宰相名号创立并使用;唐中宗以后,取消了尚书省所具有的宰相机关兼行政机关的特权;唐肃宗、唐德宗通过一系列手段基本解决了宰相之间地位不平衡的问题。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6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祭祖的习俗。
2006 年台湾连战先生回大陆参拜了连氏宗祠。
这种“认祖归宗”的情结源于古代的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井田制2.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
这表明分封制A. 巩固了西周统治B. 强化了宗法体制C. 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D. 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3. 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 秦朝郡县制B. 西汉郡国并行制C. 元朝行省制D. 清朝军机处4. 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
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 废分封,置郡县B. 建立中外朝制度C. 确立三省六部制D. 实行科举制5. 故宫”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是这样写的:军机处一日日程噎噎接折(阅读奏折)要要见面(请皇帝旨)要要述旨(拟皇帝旨意)要要过朱(皇帝过目确定)要要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 纵论军务,谋划战策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6.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
”费正清的上述观点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7. 1860 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5小题,总分70分)1.(2分)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专制王权强大C.家族宗法观念浓厚D.个人观念淡漠2.(2分)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
”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
”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
”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
”和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相吻合的思想是()A.儒、道、法、墨B.道、儒、法、墨C.儒、法、道、墨D.道、法、儒、墨3.(2分)据如表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变法以实行土地私有制为中心B.变法侧重重建伦理和政治C.变法旨在改变当时的社会性质D.变法重视人才选拔与使用4.(2分)有学者认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更加广阔的国土上更加彻底地实施郡县制,才使得“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行同伦、统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得以在全国贯彻落实。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郡县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B.地方设郡县最先在秦朝推行C.国家统一是郡县制实施的前提D.秦始皇是设郡、县的首倡者5.(2分)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又叫“政月”。
到了秦朝,由于赢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与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
这实质体现了()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B.历法为封建政府服务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D.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6.(2分)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发生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进行贤良方正之选。
据此可知当时()A.天人感应思想已影响执政B.天灾人祸已成为普遍现象C.君主以民本仁政思想治国D.形成开放民主的政治风气7.(2分)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摆脱了原先落后停滞的状态,出现“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的景象,其主要原因在于()A.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B.社会动荡不安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D.丝绸之路开辟8.(2分)北魏均田制规定:凡男年满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女二十亩。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4小题,总分48分)1.(2分)周公东征胜利后,对殷贵族改用分散迁移的办法,在新征服的商代原有王畿、东方夷族地区和北方戎狄地区推行分封制,分封了大大小小很多的诸侯,以便加强控制,并图谋进一步对东、北两个方向开拓和开发。
这表明分封制()A.维护了贵族利益B.拓展了西周疆域C.巩固了西周政权D.增强了地方实力2.(2分)《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
”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作法自毙”说明()A.变法需要统治者支持 B.变法总会有牺牲 C.商鞅变法的最终失败 D.变法的深人人心3.(2分)观察下图。
图中现象有助于()A.加速西周灭亡B.增强秦国实力C.延缓统一进程D.促进民族交融4.(2分)在中国国度思想即将形成的关键时期,秦始皇统一了天下,并进一步铲除了诸侯割据称霸的制度基础,从此,无论时局如何变迁,各地百姓期盼的都是国家的统一。
这种国度思想形成的关键是()A.儒家思想极力维护B.郡县制的全面推行C.商鞅变法奠定基础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5.(2分)汉武帝时推行“均输平准政策”、王安石变法推行“均输法”,隋唐则设有“常平仓”,古代政府出面平衡粮食价格的主要意图是()A.增加财政收人B.政府与民争利C.政府屯粮备荒D.保护自耕小农6.(2分)开皇15年,隋文帝下令在西北地区实行义仓管理试点:将这里的义仓改由州或县管理,义仓粮食由劝募形式变成按户等定额征收,即上户不过1石,中户不过7斗,下户不过4斗。
后来隋朝中央政府逐渐在其他地区将其推广。
这一变化( )A.使得义仓管理的层级下移B.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C.不利于义仓发挥赈济功能D.社会保障能力得到增强7.(2分)安史之乱以前,各边镇屯田、营田,所有权概属封建国家,收成必须全部申报中央。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30小题,总分45分)1.(1.5分)远古时期,伏羲氏有网罟之歌,反映人们用网捕鸟、捕鱼的情形;朱襄氏作乐用来调和阴阳,生育万物;葛天氏之乐歌颂草木与五谷繁盛生长;炎帝作乐歌颂神农教人种植区分农作物和测定农时的功德。
据此可知,远古之乐()A.形成了完整的乐理体系B.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C.受到了巫术观念的影响D.具有较浓厚的宗教色彩2.(1.5分)《史记》写道:“益让帝禹之子启。
”同时《战国策》也记载:“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
”这反映了()A.禅让制被世袭制所代替B.选贤举能制度得以确立C.益主动禅让位置与帝启D.《战国策》不如《史记》可信3.(1.5分)“太上(统治的最高境界),不知有之(人民并不感觉到统治者的存在);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材料反映的主要政治主张是()A.为政以德B.无为而治C.小国寡民D.礼法并用4.(1.5分)《荀子.礼论篇》说:“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族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这一观点()A.开启了“天人合一”的思想B.与当时政治生态的失序有关C.突出了“隆礼重法”的理念D.认为天命要重于先祖和君师5.(1.5分)“天下之治,始于里胥,终于天子”。
(里是最基层的组织,所设官吏称胥吏)。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地方官吏地位十分重要B.官僚体系强化中央集权C.里胥是由皇帝直接任命D.郡县制开始取代分封制6.(1.5分)有学者说,“秦朝这一制度构成了严密的中央统治体系,开后世两千年中央官制之先河”。
“这一制度”指()A.皇帝制度B.三公九卿制C.御史制度D.中外朝制度7.(1.5分)某学者在谈到汉朝的地方管理制度时说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可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22-2023学年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含答案)答卷时间:9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共3页第1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新中国成立之初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主要背景是( )A、为了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B、《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C、为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做准备D、为“求同存异”方针提供基础3.《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
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
”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4. 古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用武力,第二次是用宗教,第三次是用法律。
之所以说罗马法在世界法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它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B.维护巩固了罗马帝国统治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罪恶D.给予自由民和奴隶公民权5.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A.使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B.使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D.使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6.资产阶级在革命中和革命后,往往通过制定法律来确保革命的成果、建设新的社会和调节社会矛盾。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制定《权利法案》的意义是( )A.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B.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政体C.从“人治”到“法治”的演变D.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的转变7.甲午战后的“公车上书”与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 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 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 列强攫取中国权力的手段不同8.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
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上册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
1. 以下哪个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A. 火药
B. 电池
C. 轮船
D. 热气球
【答案】A
2. 下列哪个朝代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都有较大的发展?
A. 春秋时期
B. 战国时期
C. 秦朝
D. 两汉时期
【答案】D
3. “世界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是指哪部著作?
A. 《大观经》
B. 《永乐大典》
C. 《续资治通鉴》
D. 《太原历书》
【答案】B
第二部分:解答题
1. 农业革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答案】农业革命使人类不再以狩猎、采集为生,开始了耕耘种植,形成了农业社会。
农业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标志,也是开展文明的重要一个方面。
农业革命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人类的温饱,而且也给人类从事其他工作提供了时间和物质的财富。
2. 请简述长城的作用
【答案】长城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伟大的建筑成果,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它成为了中国古代
的国界线,保障了我国北部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有效地防御了外族的侵略,收到了很好的防御效果。
长城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和荣誉,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最新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A卷[必修模块1]本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50分)1. 周天子将宗族姻亲和功臣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保卫周王室。
这一制度称为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皇帝制2. 《春秋·公羊传》记载的“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 世袭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禅让制3. 有史学家指出:“战国的一个重大变化是逐渐用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
”相对于分封制,郡县制A. 解决了贵族权力继承的矛盾B. 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C. 削弱了相权,加强君主专制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4. 为了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建立内外朝制C. 平定七国之乱D. 实行削藩政策5. 如图所示,明朝政府废中书省和丞相,分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其目的是A. 提高办事效率B. 扩大统治基础C. 加强君主专制D. 增强六部职能6.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是A.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B.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C. 清康熙帝设立南书房D. 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7. 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该“战争”指的是A. 第一次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8.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战争目的的条款是A.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B. 割香港岛给英国C. 赔款2100万银元D. 获得领事裁判权9. 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事件中,能够体现时代发展潮流的是A. 制定《天朝田亩制度》B. 颁布《资政新篇》C. 北伐和西征D. 天京变乱10.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 兴中会B. 光复会C. 中国同盟会D. 中国国民党11.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政治制度的两次大变局,其一是封建改为郡县,其二是专制改为共和。
龙山县皇仓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普通班)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周朝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的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宗法制D.内服与外服制度2、《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该材料反映了西周分封制A.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B.同姓亲族的封地处在战略要地C.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D。
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3、秦朝中央官制中,“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的是A.太尉B.参知政事C御史大夫D.丞相4、下列关于清朝设置的军机处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A.简:机构精简 B.速:办事效率高C.开:决策开放性强 D.专:皇帝乾纲独断5、下表所示为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从中可以看出进士科与明经科相比A.更为重视对考生经义记忆和解读能力的考查B.弱化考生对儒家经书学习的倾向较为明显C.对考生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要求较高D.成为当时录取考生数量最多的一种考试科目6、促使古希腊城邦形成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A.文化传统B.地理环境C.外来影响D.英雄人物7、在古希腊城邦里,享有完整公民权的人需具备的条件包括①父母祖籍均属本城邦②拥有一定财产③能具备武装服兵役④成年男子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万民法》规定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宣称保护除奴隶之外的自由民的权利。
这说明它A.保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B.便于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奴隶制度,是统治工具D.规定自由民是享有特权的人群9、恩格斯指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
下面哪一项表述符合材料所表达的含义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10、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最终确立的时间是A.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B.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1.“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约)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2.李梦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一首歌谣:“贼做官,官做贼,清廷一片漆黑黑。
骨包皮,皮包骨,金田快有新君出。
”它可以用来研究()A.国民大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爆发3.下图是山东滕州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耕作方式是A.刀耕火种B.石器锄耕C.集体耕种D.铁犁牛耕4.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A.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分封制受到冲击B.贵族政治彻底瓦解C.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D.周天子已经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中说:“(九品中正制)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
”唐代解决“此弊”的主要途径应是B.察举制C.科举制D.八股取士6.古代皇帝集权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
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属于A.前者B.两者兼有C.后者D.两者皆无7.陈登原在其《国史旧闻》中曾对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有很恰切的描述:“尚书虽为政务之官,反不如代笔人之楼台近水,于是密勿献替(备顾问),秉笔票拟,反为握权衡之现实。
”该制度A.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B.确立于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C.体现了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D.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控制8.《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庄襄王死,政代立为秦王。
当是之时,秦地已并巴、蜀、汉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
北收上郡以东,有河东、太原、上党郡;东至荥阳,灭二周,置三川郡。
”据材料可以推断,郡县制A.由秦王嬴政创立B.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C.全面取代分封制D.加强了君主专制9.宋儒在学术上坚持求新,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建立理学体系。
其代表人物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10.“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80岁高龄的涂佐贤先生从台湾搬迁广西贺州定居,用他的话来说:“在贺州,可以讲客家话,唱客家歌,看客家戏,吃客家菜,落叶归根。
”这说法源于我国古代的A.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11.颁布“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此诏令的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D.孝文帝12.唐代与皇室关系最为密切的染织署,生产高档的丝织品,下辖25作:织红之作有十……组绶之作有五……细线之作有四……。
这表明A.丝织品工艺精美畅销海内外B.染织署的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C.丝织品生产技术领先于世界D.民营手工业经营模式日渐成熟13.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
其成就,并没有由反秦农民起义造成政权转移而消失,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
”这场革命A.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B.有助于解决君主专制的弊端C.延续了血缘宗法制度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1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周王以“天子”自居,但“汤武革命”使周天子感到“天命无常”,于是提出“顺天应民”的观点,以后历代都遵循。
这反映了周以后A.天命思想强化了宗法制度B.人民的主体地位被确立C.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D.天命观被赋予实际内容15.《钱氏家训·家庭》载:“祖宗虽远,祭祀宜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教育强调A.道德修养B.等级差异C.宗法观念D.乡风民俗16.“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的列国纷争、一个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摸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
以下最能反映该观点的是A.皇帝制度B.世袭制度C.大一统制度D.郡县制度17.据史书记载:明代内阁大学士通过“面对”“密揭”“票拟”等形式参与中枢决策,因而阁权在国家权力运作机制中,体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决策权。
当这种决策权得到皇权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
这种现象A.表明内阁大臣地位很高却无权B.说明内阁大学士与皇帝共同决策C.体现阁臣利用专制皇权的效能D.反映内阁大臣延续历代宰相职权18.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
隋唐时期统治者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A.废分封,置郡县B.设立九品中正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D.实行科举制19.元朝时“山东西,河北之地,谓之腹里”。
元代管理“腹里”的机构是()A.行省B.中书省C.宣政院D.枢密院20.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
”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
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
”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A.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B.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C.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D.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21.顾炎武批判专制统治者的政治哲学,指出“自古用蛮夷攻中国者,始自周武王”;重申并发扬了孟子“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的观点,强调民族大义高于君臣之义,人民的福祉高于一姓之兴亡。
这表明顾炎武( )A.违背传统儒家思想B.否定封建君主制度C.提倡人道主义原则D.有鲜明的革命意识22.明朝中叶以后,江南湖州的农民大部分种桑养蚕,山东、河南许多农民种植棉花,湖广一带的农民则以种粮为主,苏州、福州、松江等地的农民多从事纺织业。
这些现象的出现反映了当时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有所增强B.南方经济已超过北方C.南方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D.手工业发展超过农业23.明宣宗时期,为内阁设立制敕房、浩敕房等官署,并令内阁于中外章奏,许用小票墨书贴各疏而以进”,提出处理意见。
同时于宫内设立内书堂专授小内使读,还赋予司礼监“代帝批朱”的大权,所有章奏除“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
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加强B.内阁日益成为国家的行政中枢C.吏治腐败权臣弄权严重D.国家行政决策效奉进一步提高24.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
此类小说A.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旨在宣扬宋明理学思想C.折射了当时社会价值观D.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25.王阳明说:“心之良知是谓圣。
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
自孔孟既没,此学失传几千年。
赖天之灵,偶复有见,诚千古之一快,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
据此可知,王阳明A.强调孔孟思想才是圣人的理论B.主张知行合一C.论证了心学道统思想的合理性D.认为人性本善26.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
”这一材料表明当地A.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27.为解决边镇军事消费与供给的矛盾,明朝政府利用食盐专卖特权,吸引商人纳粟于边,官给引目,支盐于坐派之场,货卖于限定地方。
山西商帮靠多种经营垄断了北方的军需贸易,其势力范围亦向两淮、河东等全国所有的盐产地扩张,达到了所谓“贸迁四方”的影响。
这表明A.明朝政府财政问题比较严重B.此举解决了朝廷的军粮运输问题C.山西商帮垄断明朝军需贸易D.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官商的共赢28.法国历史学家布岁代尔评价明朝第三任皇帝明成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时说:“中国在争夺世界权杖的比赛中输了一局。
”他的理由可能是A.迁都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B.迁都不利于经济重心南移C.迁都不利于中国参与海洋开发D.迁都后明朝长期处于北方边患威胁下29.凭借宗室招牌,笼络豪强,继起于乱世,重建政权,开创中兴局面的是A.秦始皇B.汉宣帝C.光武帝D.明太祖30.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
这反映了明清之际A.中学未能突破传统的窠臼B.经世致用思潮有利于西学东渐C.中西文化同源的雏形初现D.古典科技受到士大夫普遍认可31.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社会个体对纲常伦理的绝对遵守;王守仁提出“良知即是心,心就是理”,将个体意识与天理合一,肯定了个体自我的利益与价值。
以上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儒学危机的出现C.新社会条件下儒学的新发展D.宋明理学内部的分歧32.长江三角洲曾是主要的粮产区,自明中期以来因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的大量种植而逐渐成为粮食输入地。
明朝末年,上海县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占全部耕地面积的50%,太仓州约占70%,嘉定县约占90%,这主要反映了A.新航路开辟冲击传统农耕经济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经济发展的区域分工日趋细致D.工商业发展推动种植结构变化33.民谣“山西人,大褥套,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反映了古代山西人外出经商的普遍追求。
从中也可解释近代晋商衰落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B.以农为本传统观念的逐步松弛C.财富流向无益于资本原始积累D.投资周期过长致使资金大量积压34.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者,乃传子法之精髓,由传子之制而嫡庶之制生焉。
夫舍弟而传子者,所以息争也。
”材料表明宗法制A.注重任人唯贤,维护贵族政治B.约束兄弟子女,追求政治平等C.维护等级关系,强化封建专制D.强调尊卑有序,稳定社会秩序35.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