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第 20 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课型 新授课 节数
1、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农学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教
2、学生通过学习书法、绘画和雕塑方面的基本史实,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重要艺术成就。
学 3、通过阅读课文,概括提炼本课的基本知识点,填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
目
要科技、艺术与思想成就表》,提高综合归纳能力。
(3)回答问题:《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一直到北宋年间,政府还将《齐民要术》刻印成册,发给地方官,用来指 导农业生产。而且《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 著作,它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农学以外, 数学方面也取得很大成绩。其中,祖冲之的圆周率是杰 出的代表。
讲述: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 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精确值计算 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直到 1 000 年以后,西方科学家才得出一个同 样的数值。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 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
艺术 绘画:顾恺之
雕塑: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反思:
魏晋南北朝的科文化成就简表
人物 朝代 主要成就
七年级历史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魏晋南北朝书法、绘画与雕塑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文化成就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的内在联系。【过程与方法】
赏析锺繇楷书《宣示表》、王羲之《兰亭集序》及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观赏《云冈石窟第20窟中的主佛》、龙门石窟北魏《帝后礼佛图》,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和艺术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
【教学难点】
书法、绘画与雕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中华史》中说:“乱世出英雄,也出思想。事实上,正如有春秋战国的礼崩乐坏,才有百家争鸣;有汉末以后的腐朽溃烂,也才有魏晋风度。不同的是,百家争鸣备受推崇,魏晋风度却褒贬不一。其中奥秘,则正是需要我们去探索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一起探索魏晋的风度。
二、新课讲授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1.教师引导:阅读教材第97页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
朝代
职业
代表作
历史地
位
2.材料展示:
材料《史记》曰:“齐民无盖藏。”如淳注曰:“齐,无贵贱,故谓之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要术即生产和生活的必备本领。
教师提问:阅读材料,说说“齐民要术”的含义。
学生回答:“齐民要术”指平民百姓赖以谋生的重要劳动技能和方法。
教师总结:因此,这本书主要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本册教材的最后
一个单元,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化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古代科技与文化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对于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学习,对古代科技与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但他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认识还不够深入,对于这一时期的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还不够全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为主,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全面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佛教的
发展,掌握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成就,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文
化自信。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魏晋南北朝的科技成就;魏晋
南北朝的文化成就;魏晋南北朝的文学艺术。
2.教学难点:道教的兴起与佛教的传播的背景和影响;魏晋南北朝科技
成就的特点和意义;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独特性;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具
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主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数学、天文历法、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认识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与文化发展可能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掌握这一时期
的主要科技成就和文化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讲授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
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丰富
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感知和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引导
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兴趣。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2(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一. 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的一章内容,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本章内容较为丰富,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医药学的成就、文学艺术的繁荣等。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科技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可能还较为陌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掌握这一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特点。此外,学生对于古代科技文化的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医
药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的繁荣,增强民族
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手工业技术、医药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
五. 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讲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引导学生掌握
相关知识。
2.对比法: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帮助学生更好地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 教材概述
•教材名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教材单元: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2. 教材内容解读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发展、文化成果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帮助学生了解这一历史时期的特点和重要性。
3. 教材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掌握相关概念和重要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科技和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技和文化传承的尊重和珍惜。
二、说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课时: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及科技发展(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和科技发展情况)。
•第二课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果(学生通过教师示范和小组合作,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果,如文学、绘画、音乐等)。
•第三课时: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的影响(学生通
过教师讲解和小组讨论,了解魏晋南北朝科技与文化对后
世的影响)。
2.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场景,模拟历史情境,使学
生能够深入感受当时的社会背景。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激发学
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
3.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步骤一:导入,通过图片和故事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步骤二:介绍魏晋南北朝的时代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背景。
–步骤三:讲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发展情况,如农业、手工业、造纸术、火药等。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新课标: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核心素养
1.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了解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齐民要术》、祖冲之的圆周率,以及这一时期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了解贾思勰、祖冲之、王羲之等人的个人经历和成就,学习他们身上的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精神,增强科学研究、开拓创新的意识。分析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3.通过学习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成就,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和批判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一、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接触历史时间较短,知识占有量较少,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组织同学们积极搜集课外资料,拓展视野、发散思维,加深对本课的理解与掌握。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的方法。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PPT展示材料: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痛苦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齐民要术》中蕴含的农业生产内容。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贾思勰《齐民要术》的知识点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活动二:科学家祖冲之
阅读课本P98-9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分钟)
要求:1、独立完成
2、依据答案自主纠错
学情反馈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以及雕刻艺术相关知识点还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
(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认真答题,核对答案,讲评易错题。
1.祖冲之的朝代,地位。
2.祖冲之的成就(数学、天文立法、机械制造)
三分钟后,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老师巡视,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学习。
(二)课件展示自学指导答案,老师点拨重难点
祖冲之的成就。
过渡语:同学们,有关科学家祖冲之的知识点,还有问题的请举手?
(三)高效记忆。(四)学生默写,老师出示答案,对子互批,评定对错,比谁能得满分,针对刚才的错题再次高效记忆。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9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9
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史前
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我国境
内的早期人类,第二部分是北京人的发现,第三部分是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
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因为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
第二、三部分是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是怎样被发现的,再根据出土的北京人
遗址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最后总结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通过考古发掘,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
20多个省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流域。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
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其中,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
的古人类是元谋人,与现代人最为相近的是山顶洞人,最著名的早期人类遗址是
北京人遗址。北京人遗址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
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是刚刚进入初中的新生,他们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
的好奇心,但对历史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对历史知识、历史概念缺乏系统
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多方面的引导,多采用形
象直观的材料、深入浅出的语言、灵活多样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
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识记元谋人和北京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把握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元谋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5篇
教师要以东风化雨之情,春泥护花之意,培育人类的花朵,绘制灿烂的春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历史上册《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精选范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教学和阅读使学生掌握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王羲之和《兰亭序》、顾恺之和《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等基本历史事实,提高学生综合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书法、绘画及石窟艺术具体内容和其中含义的介绍,初步培养学生的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形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填写“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成就”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简表》通过学生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几位科学家,他们各有哪些重要的成就”这一问题,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明白这些文学艺术的成就,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健康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是本课的重点。郦道元和《水经注》,大放光彩的书法艺术和辉煌的石窟艺术的代表作。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1、复习提问:请简要介绍祖冲之、贾思勰、郦道元的科技成就。
人物朝代称谓主要贡献
祖冲之南朝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著《缀术》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本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
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详细的叙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和文化风貌。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这个时期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陌生,他们对于科技和文化的发
展可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能力还在培养中,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事例和详细的解释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掌握
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和阅读文字,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阅读能
力,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科技和文化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
要性,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发展。
2.难点:学生对于科技和文化成果的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等,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插图和文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
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二)科学家祖冲之
1.祖冲之生平。
祖冲之(429~500年),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他在数学家、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2.祖冲之的成就。
(1)引导: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
成就,并指出他在圆周率上有什么特殊贡献。
①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50秒。
②他造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③他设计制造的水碓( dui)磨,能同时舂米、磨面。④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也就是在3. 1415926和3.1415927之间。⑤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后传到日声、朝鲜,也被用作教材。
(2)引导: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学和数学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和雕塑也很有特色。
(三)书法、绘画与雕塑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
(1)提问: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候?书法和写字是一回事吗?
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东汉末年。书法和写字不完全是一回事。
(2)提问:魏晋时期,书法字体有哪些变化?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过渡: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取得了很大成就,不仅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雉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开始流行,而且这一时期书法家辈出,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的佼佼者便是大书法家王羲之。下面,我们来学习具体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教师,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的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历史中的第20课,共分为四部分:1、图文欣赏;2、技术创新;3、文学艺术;4、童趣世界。
本课主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包括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地理、诗歌、绘画、戏曲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们将了解到当时中国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辉煌文明。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2)掌握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天文地理、诗歌、绘画、
戏曲等方面的知识;
3)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创新意识。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
2)培养学生的历史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尊重历史、尊重文化,涵养文化自觉意识;
4)在跨文化交流中增强文化自信、文化互鉴和跨文化传播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文化;
2)掌握科技发明和文化成就的相关知识点。
2、教学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科技和文化的继承传承;
2)如何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演讲法、互动探究法、展示法、合作学习法、课堂讨论法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1)引入话题,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
一、作业目标:
1. 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
2.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和评价能力。
二、作业内容:
1. 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并收集整理相关史料和文献,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论文,题目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及其影响”。要求: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和文化发展的背景,阐述主要的科技成就和文化特色,分析其对当时社会和后世的影响。
2. 分组完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艺术品和文献的搜集,并进行一次小型展览。要求:搜集尽可能多的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艺术风格的物品,如书法、绘画、雕塑、陶器等,每组挑选最具代表性的几件物品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每组需对所选物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和评价。
3. 观看一部关于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纪录片,并写一篇观后感。要求:描述纪录片中的主要内容,分析纪录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的呈现方式,阐述自己对这一时期科技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三、作业要求:
1. 独立完成作业,严禁抄袭和代写;
2. 论文需按照规范格式,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等;
3. 展览时,各组需向其他同学讲解所选物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观后感需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作业评价:
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论文质量、展览效果和观后感的深度和准确性;
2.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最终评定成绩;
3. 成绩评定:优秀(90-100分):作业完成情况良好,论文质量高,展览效果好,观后感有深度;良好(80-89分):作业基本完成,论文较清晰,展览有一定效果,观后感有一定深度;及格(60-79分):作业完成情况一般,需加强学习;不及格(60分以下):未完成作业。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是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第20课。教材主
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包括数学、天文、地理、医药、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知识点,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古代科技与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发展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丰富他们的知识体系。此外,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故事性内容较为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案例的引入和故事性的讲述。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掌握相关的历
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
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成就。
2.难点: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发展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
与文化成就。
2.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
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
的科技与文化发展。
六. 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
2.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初中历史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2)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教学内容
教材P90~P95,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王羲之和《兰亭集序》、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教学目标
1.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书法、农学三方面的科技成就。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动手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2.通过讨论法、问题导学法,引导学生归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3.(1)魏晋南北朝时期,许多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祖冲之等著名科学家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从历史优秀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素养。
(3)祖冲之等古代著名科学家,注重实践,刻苦钻研,是他们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应该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重点难点
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难点:圆周率及推算。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早在北朝时期,就有位著名的农学家,为了改进耕作方法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写作了一部农书。他是谁?这部农书的名字叫什么?
贾思勰
归纳导入: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写的《齐民要术》被称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吧。
二、教材引导自主学习
1.自读教材。
2.结合学生用书填空题,在书中找到答案,并在书中画上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与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与《兰亭序》;顾恺之与《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范缜与《神灭论》;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综合归纳能力;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学习,培养艺术修养和文物鉴赏能力,批判地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教学重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祖冲之和圆周率、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与《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教学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图片、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以及文化成就?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回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学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
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本课的内容主要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内容设计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第二部分为“科学家祖冲之”,第三部分为“书法、绘画与雕塑”。首先看第一部分。
(板书)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贾思勰,山东人,生活在北朝的北魏和东魏两个朝代。他重视农业,精心研究前人成果,认真总结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写成了《齐民要术》一书。
展示:《齐民要术》书影
介绍:“齐民”,即平民,泛指当时向国家交租纳税的各色编户。“要术”,指通过生产劳动的谋生之术。故名思义,就是“人民大众谋生的主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思考课本90页材料研读,并思考问题:
《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
想一想,为什么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顺应天时地利?
学生回答:强调了贾思勰的“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农学思想。
思考: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哪一门科学?历史地位怎样?
学生回答:贾思勰的代表作《齐民要术》属于农业科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教师讲解:贾思勰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齐民要术》主要内容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因此,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要学以致用,才有更实际的指导意义。《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今天农业生产仍有一定现实意义。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除了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还有数学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板书)二、科学家祖冲之
教师讲解: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都有巨大贡献。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讲解:什么是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圆周率是否精确,关系到天文、历法、建筑、水利等许多方面的发展水平。圆周率计算的精密程度,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学发展水平的标志。世界各国都在探求更精密更准确的圆周率。
我国古代数学家很早就注意到圆周率的计算,三国时代的刘徽创造了一种求圆周率的方法,叫做“割
圆术”,为祖冲之继续研究圆周率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祖冲之利用刘徽创造的割圆术,重新运算。祖冲之在计算手段相当原始的情况下经过艰苦的运算,终于推算出空前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
3.1415926—3.1415927之间。直到一千年以后,西方数学家才得出同一数值。为纪念祖冲之,现在国际上把圆周率又叫“祖率”。在今天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祖冲之的彩色大理石雕像。这说明祖冲之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尊敬,他是中华民族的光荣和骄傲。后来,祖冲之还将他研究数学的几十篇论文,编成《缀术》一书。这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是隋、唐五代时期研究数学必读的著作。唐朝国立太学把这部书列为必读的算经十书之一,规定学习期限为四年。《缀术》后来传到日本和朝鲜,也被用作教材。可惜,这部高水平的算学专著早已失传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92页,总结祖冲之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
学生回答:天文历法:《大明历》
(经过实际观测,祖冲之发现何承天所编的当时正在执行的《元嘉历》有许多错误,如日月方位距实测值已相差3度,冬至、夏至已差了1天,五星的出没已差40余天,于是他着手编撰《大明历》。
祖冲之在《大明历》的编纂中,区分了回归年和恒星年,最早将岁差引进历法,提出了用圭表测量正午太阳影长以定冬至时刻的方法,并采用了391年加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推算出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一直到南宋的《统天历》,才采用了比这更精确的数据。)
机械制造: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
(祖冲之设计制造过水碓磨、铜制机件传动的指南车、千里船、定时器等。在中国古代指南车的名称由来已久,但其机制构造则未见流传。三国时代的马钧曾造指南车,至晋再次亡失。东晋末年刘裕攻长安,得后秦统治者许多器物,其中也有指南车,但“机数不精,虽曰指南,多不审正,回曲步骤,犹须人功正之”。南朝宋昇明年间(477-479年)萧道成辅政,“使冲之追修古法。冲之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马钧以来未有也。”祖冲之所制指南车的内部机件全是铜的,它的构造精巧,运转灵活,无论怎样转弯,木人的手常常指向南方。
祖冲之改良了水碓磨。在西晋初年,杜预改进发明了“连机碓”和“水转连磨”。一个连机碓能带动好几个石杵一起一落地舂米;一个水转连磨能带动八个磨同时磨粉。祖冲之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改进,把水碓和水磨结合起来,生产效率就更加提高了。这种加工工具,中国南方有些农村还在使用着。
祖冲之还设计制造过一种千里船,史载“又造千里船,于新亭江试之,日行百余里”。它可能是利用轮子激水前进的原理造成的,一天能行一百多里。)
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数学、农学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也很有特色。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为地理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请同学们自学课本95页“知识拓展”:郦道元和《水经注》,了解相关内容。此时期,除了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以为,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