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A_课程设计实习指导
教师教学实习指导方案
教师教学实习指导方案一、背景介绍教师教学实习是培养师范生的重要环节,为了使实习过程更加有效和有针对性,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实习指导方案至关重要。
二、目标设定1. 帮助实习教师完善教学理念,培养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
2. 提高实习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实践操作技能。
3. 加深实习教师对学生心理和学生发展的理解,提供个别辅导。
三、实习教学流程1. 教学前准备在教学开始前,实习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设计教案,准备教学资源。
指导教师应对教案进行审核和评估。
2. 课堂教学实习教师按照教案进行教学,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指导教师应参观课堂,针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及时反馈。
3. 教学总结与交流实习教师应总结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并与指导教师进行交流,借鉴经验和改进不足。
指导教师应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帮助实习教师提升教学能力。
四、教师指导要点1. 提前准备指导教师应提前熟悉实习教师的教案和教学资源,为实习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2. 领导示范指导教师要成为实习教师的榜样,在课堂上展示出优秀的教学技巧和方法。
3. 渐进式指导指导教师要根据实习教师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指导,逐步提高实习教师的教学水平。
五、实习教师自主学习1. 查阅相关教育理论书籍和教学参考资料,提高教学理论水平。
2. 观摩优秀的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3. 参加教学研讨会和交流活动,与其他实习教师分享教学心得。
六、实习教师互助学习实习教师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分享教学心得和困惑,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七、学生评价与反馈实习教师应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对教学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学校领导支持学校领导应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为实习教师提供实践教学的条件和资源,并提供评估和反馈。
九、实习教师评估与考核学校应根据实习教师的教学表现、学生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估,对实习教师进行评估和考核,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补救。
AIS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一、实习目的本课程是《会计信息系统》《会计模拟实习》的后续课程,旨在加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本次实验将利用《会计模拟实习》的资料,运用金蝶财务软件进行初始化、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的整个过程。
二、实习要求根据会计模拟实习资料,利用金蝶财务软件进行验证性实验,每人建立一套账,按模拟实习的要求,两人一组,互为对方的审核员,要求验证手工数据的正确性。
通过上机实习,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全要使学生清楚会计信息系统和手工会计系统的差异。
高效率地应用会计软件,而不能拘泥于原先的手工处理的模式。
2.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商品化会计软件的通用操作方法进行总结,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保证其操作适应能力,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三、实习安排1、实习时间:第21周2、实习阶段实习进度安排四、实习内容实习前的业务准备:实习指导教师讲述实习要求;熟悉上机所用软件,熟悉实习企业的概况、会计政策及内部核算办法。
1、软件安装、建账及初始化根据提供的资料开设明细分类账户。
要求按规定开设并过入手工数据,并保证期初的账户记录相互勾稽、账账相符。
(1)系统安装(2)用户管理:由管理员设置会计员(会计员为学生姓名)及审计员(审核员为人手实习时互审人员的姓名),然后对会计员及审计员进行授权。
(3)初始参数设置(4)会计科目建立:根据手工模拟的资料开设明细分类账户,明细程度与手工保持一致。
(5)初始余额装入:特别要注意数量账、现金流量台账及利润表数据等不影响试算平衡的数据的录入。
2、财务处理系统(1)凭证处理:包括凭证录入、凭证修改、凭证审核及凭证过账。
(2)设置多栏式明细账3、报表理系统(1)进行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的格式定义和公式定义(2)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及利润表(3)报表分析五、报告编写及要求通过实习,每人应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字数在2000字左右。
实习报告包括实际操作内容,操作中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实习的体会及感想。
学生实践课程设计指导手册
学生实践课程设计指导手册导言:学生实践是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一环,通过实践课程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去。
本手册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指导,以设计出有效、富有挑战性和切实可行的实践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目标的设定在设计实践课程时,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目标。
目标的设定应该基于实践的性质和学生的需求。
例如,如果实践课程为科研实践,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如果是社会实践,目标可以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第二部分:实践项目的选择选择一个合适的实践项目对于课程设计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考虑学生的专业方向、兴趣和能力,并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学校资源,选择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实践能力的项目。
同时,项目应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让学生有机会锻炼和提升自己。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的设置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和课程目标,设计实践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应该结合实际案例,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技能的培养。
教师可以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等形式,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第四部分:教学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课程的效果非常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讲授、实验、实地考察、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
第五部分:实践环节的组织实践环节是实践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安排清楚实践的时间和地点,明确实践任务和要求,确保学生能够有序地完成实践活动。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并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第六部分:团队合作与交流实践课程中的团队合作和交流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实践项目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和分享经验。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以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启发。
第七部分:实践成果的评估评估是实践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指导书-参考用
课程设计结束时,要求学生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提交信息系统软件,并在指定时间向全班同学、指导教师及相关教师展示。
由教师组成的评定组对课程设计结果进行综合评定,根据作品的创作思想、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审核,根据系统设计和报告的质量评定成绩。课程设计成绩分三部分,平时出勤占10%,设计报告占30%,设计方案占70%。一般组长负责组织工作,因此成绩最高,其次根据在课程设计中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时间、任务及其要求
第一周: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
周一:1、分组、接受设计任务
2、理解、熟悉任务内容并进行分工
周二、周三:1、按照任务内容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
2、进行系统分析
3、提交系统分析报告(用户需求分析、主要的管理业务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系统目标设定、数据流与数据处理的说明等)
周四、周五:1Biblioteka 进行系统设计 2、提交系统设计报告(要有较详细的功能设计、数据库设计、输入/输出设计等内容)
第二周:系统实施
周一至周三:1、编程
2、调试
3、项目制作
4、编写系统使用说明书
周四、周五:
1、项目总结
2、项目验收答辩;
3、提交信息系统设计总报告(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的功能与特点介绍,注:要交打印稿与电子稿)。
设计教学实践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我国,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设计教学逐渐成为各类学校的重要教学内容。
为了提高设计教学的效果,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对设计教学实践进行指导。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掌握设计方法、技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设计教学,使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审美规律,提高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设计实践,使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设计基础理论:包括设计概述、设计原则、设计流程等。
2. 设计方法与技巧:包括草图绘制、建模、渲染、动画制作等。
3. 设计软件应用:如AutoCAD、Photoshop、Illustrator、3ds Max等。
4. 设计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
5. 设计项目实践: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特点,开展设计项目实践,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等。
四、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设计理论的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设计知识。
2. 互动式教学: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设计案例,使学生了解设计思路和技巧,提高设计能力。
4. 实践操作教学:引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制作设计作品,提高设计技能。
5. 模块化教学:将设计教学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使教学更加系统化。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表现,如参与度、团队合作、创新思维等。
2. 成果评价:评价学生的设计作品,如创意、技术、审美等方面。
3. 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计的附录写什么
课程设计的附录写什么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内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如×××(列出具体核心概念);2.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列出学科特定理论或知识点)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3. 学生能够总结并阐述本章节的重点知识框架,形成知识体系。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实施×××实验/调查/研究,提高实践操作技能;3. 学生能够运用×××(如信息技术、实验仪器等)工具,辅助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3.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针对学生的年级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设定,旨在帮助学生在完成本章节学习后,能够达到上述具体的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依据教材×××(教材名称)第×章内容进行组织。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概念与原理:详细介绍×××(核心概念1)、×××(核心概念2)等基本概念及其内在联系,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相关原理。
2. ×××知识框架:梳理本章节知识脉络,从×××(知识点1)、×××(知识点2)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设计实习报告教师指导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设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设计人才,我校决定开展设计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设计工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习目的1.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设计软件,解决实际问题。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3. 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实习时间及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实习地点:XX设计公司四、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1)了解实习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司规模、主营业务、组织架构等。
(2)熟悉实习单位的设计流程和规范,掌握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
(3)准备个人作品集,展示自己的设计能力和审美水平。
2. 实习过程(1)参与实际项目设计,包括平面设计、UI设计、包装设计等。
(2)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3)向导师请教设计技巧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
(4)撰写实习日记,记录实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 实习后期总结(1)整理实习作品,形成个人作品集。
(2)撰写实习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参加实习总结大会,分享实习心得。
五、实习成果1. 实习期间,共参与设计项目10个,其中平面设计项目5个,UI设计项目3个,包装设计项目2个。
2. 通过实习,掌握了Photoshop、Illustrator、Sketch等设计软件的操作,提高了自己的实际设计能力。
3. 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沟通协调、分工合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通过实习,对设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就业奠定了基础。
六、实习体会1.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
设计教学实践指导意见(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了提高设计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设计人才,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二、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和审美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学生掌握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4. 使学生了解设计行业的最新动态,具备一定的行业素养。
三、设计教学内容1. 设计基础理论:包括设计史、设计原理、设计心理学、设计美学等。
2. 设计方法与技巧:包括创意思维、设计流程、表现技法、材料运用等。
3. 设计实践: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设计竞赛、实习实训等。
4. 行业动态与趋势:包括设计行业政策、市场需求、新技术、新材料等。
四、设计教学方式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养;同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 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实习实训与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设计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以学生的设计作品、课堂表现、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方面为评价依据。
2. 评价方式:采用平时成绩、课程设计成绩、毕业设计成绩、实习实训成绩等多种评价方式。
3. 评价主体:教师、学生、企业等多方参与评价。
六、设计教学实践指导意见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设计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设计交流活动。
2.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增设新兴设计专业。
3.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4. 拓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程设计附录写啥
课程设计附录写啥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XX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并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列举出XX学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
(3)了解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
2.技能目标:(1)能够运用XX学科的基本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2)能够进行XX学科相关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3)能够撰写关于XX学科的学术论文或报告。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XX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热情。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XX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理,建立系统的知识结构。
2.XX学科的应用实例:介绍XX学科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实例,如XX技术在医学、农业、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XX学科的实际价值。
3.XX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前沿动态:介绍XX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意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章节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包括: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章节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XX学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结构。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课程设计方法与指导方式
课程设计方法与指导方式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如XXX概念、XXX原理,并能够准确描述和解释。
2. 学生能够理解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运用XXX知识解决XXX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XXX技能的操作和实践,如XXX实验、XXX 计算。
2.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综合、评价等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认识到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团队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性质: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培养。
学生特点:考虑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教教学要求: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组织,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知识要点:根据教材章节,涵盖XXX概念、XXX原理等基础知识点,以及XXX应用、XXX案例分析等拓展内容。
- 教材章节:第一章XXX,第二章XXX2. 技能训练:结合知识要点,设计XXX实验、XXX计算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学安排:第三周进行XXX实验,第四周进行XXX计算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所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 教学内容:第五周案例分析,第六周小组讨论4. 知识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教学内容:第七周XXX知识拓展,第八周XXX应用实践5. 评估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阶段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课程设计工作规范与大学生实习工作规范
课程设计工作规范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将一门或几门课程中有关知识综合应用,对学生进行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研究设计方法。
课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保证课程设计环节的更好落实,提高教学质量,规范管理,特制定本工作规范。
一、课程设计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设计环节的实际训练,加深学生对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使之在理论分析、设计、计算、制图、运用标准和规范、查阅设计手册与资料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方面得到初步训练,促进学生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命题由指导教师拟定,经课程组集体讨论确定。
命题要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同一专业班级的课程设计宜拟多个命题,相同题目应在技术参数上有所区别;鼓励结合科研和社会实际拟定有创新训练价值的命题。
2.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和工作量要求要适当。
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使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
既要保证学生得到基本训练要求,又能使学习优秀的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应给参加课程设计的每一个学生发放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
内容包括:设计题目;原始条件及参数;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如:设计方案的选择与确定、设计的可行性分析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时间安排等。
设计任务书应由系主任或课程负责人签字。
4.各课程设计必须有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和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课程设计大纲、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设计评分标准由学院组织编写。
5.原则上学生应在指定的设计室进行课程设计,指导教师要加强对课程设计过程的管理,及时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6.指导教师应对课程设计内容组织答辩或质疑。
指导教师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讲评。
7.课程设计说明书要按统一格式书写。
三、课程设计指导教师1.指导教师必须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教学设计的实践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规划和组织的过程。
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本文将针对教学设计的实践,提供一些指导和建议。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1. 目标导向原则:教学设计应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 系统性原则:教学设计应遵循教学规律,系统性地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3. 可行性原则:教学设计应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实际情况,确保教学活动的可行性。
4. 创新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 效果性原则:教学设计应注重教学效果,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三、教学设计的实践步骤1. 分析教学目标(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
(2)细化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任务。
2. 分析教学内容(1)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筛选和整理教学内容。
(2)组织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编排。
3. 选择教学方法(1)了解教学方法: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2)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4. 设计教学过程(1)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方法,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2)安排教学时间:合理分配教学时间,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5. 制作教学资源(1)收集教学资源:根据教学需求,收集相关教学资源。
(2)制作教学资源:将收集到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加工,制作成教学课件、教案等。
6. 教学实施与评价(1)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活动。
(2)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设计的实践建议1. 注重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展开。
2. 关注学生需求: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和需求,使教学设计更具针对性。
3. 创新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师范实习报告附录
一、实习期间听课记录1. 课程名称:《小学语文教学》讲师:张老师讲课时间:2023年3月15日讲课内容摘要:张老师通过实例讲解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朗读技巧、写作方法和课文分析,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
2. 课程名称:《数学教学法》讲师:李老师讲课时间:2023年3月22日讲课内容摘要:李老师以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详细介绍了数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教学技巧。
3. 课程名称:《英语教学法》讲师:王老师讲课时间:2023年3月29日讲课内容摘要:王老师针对小学英语教学,讲解了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并强调了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4. 课程名称:《小学德育》讲师:刘老师讲课时间:2023年4月5日讲课内容摘要:刘老师从德育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将德育融入小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习期间教学活动记录1. 活动名称:《小学生作文辅导》活动时间:2023年3月20日活动地点:小学一年级教室活动内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行作文辅导,教授写作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 活动名称:《数学游戏教学》活动时间:2023年4月10日活动地点:小学三年级教室活动内容:通过数学游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3. 活动名称:《英语歌曲教学》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活动地点:小学四年级教室活动内容:运用英语歌曲,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提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4. 活动名称:《德育主题班会》活动时间:2023年4月20日活动地点:小学五年级教室活动内容: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习期间反思与总结1. 在实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职业的责任重大,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2. 通过听课、教学实践等活动,我逐渐掌握了小学各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课程设计的附录
课程设计的附录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备XX学科的基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XX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增强对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第一章:XX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第二章:XX学科的方法和技巧3.第三章:XX学科在应用领域的应用案例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XX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对XX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XX学科在应用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加深对XX学科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推荐学生阅读相关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XX学科的知识和案例。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操作。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相信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
课程设计与实践指导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在知识目标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等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具体知识点)的发展历程。
在技能目标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具体技能)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具备一定的(具体技能)实践能力。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要求学生培养对(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具体知识点)、(具体知识点)和(具体知识点)三个部分。
其中,(具体知识点)部分主要介绍(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部分主要介绍(具体内容),(具体知识点)部分主要介绍(具体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师将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运用这些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等;作业主要包括(具体类型)等,将根据难度和质量给出相应的评分;考试包括(具体类型)等,将全面考察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评估方式将客观、公正,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将紧凑、合理,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进度将按照教材的章节和教学大纲进行,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如学生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
具体的教学时间和地点安排将提前通知学生,以便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我们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课程设计和实习
课程设计和实习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目标具体包括:1.掌握核心术语个数。
2.了解历史发展相关知识点。
3.理解重要定理及其应用。
技能目标则要求学生能够:1.使用软件工具进行基础操作。
2.进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3.独立完成案例研究或实验设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重培养:1.对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团队合作和沟通技能。
3.批判性思维和道德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围绕学科的核心知识体系,涵盖:1.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讲解。
2.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案例,了解实际应用。
3.技能训练:教授使用专业软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大纲将按照章节顺序进行,每个章节包含:•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指导具体的教学内容安排将结合课本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1.讲授法:用于理论知识的介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实验法:在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巩固理论知识。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准备将全面支撑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材和参考书:选用权威出版物,提供理论基础。
2.多媒体资料:包括视频教程、动画演示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实验设备:确保实验室资源充足,支持实验教学。
4.网络资源:提供在线数据库和学术资源,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2.作业:布置练习题、小论文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3.考试成绩: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
教师实习指导方案设计
教师实习指导方案设计1. 选题背景近年来,教师实习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师实习指导方案,对于提高教师实习的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指导目标教师实习指导方案的设计目标是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促使他们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实践所学,获得成长和进步。
3. 确定实习内容针对实习生的专业需要和发展需求,确定实习内容,包括教师基本技能的实践、教师角色的培养、教学设计与评价等方面。
4. 制定实习计划根据实习内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任务、指导安排等,确保实习生能够有序地参与实习。
5. 创设教学环境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实习教室的布置、实习教材和教具的准备等,以便实习生能够充分发挥教学创新能力。
6. 指导方法采用多种指导方法,如示范授课、反思指导、小组讨论等,帮助实习生全面了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技能,培养教师专业素养。
7. 指导手段通过教育技术手段,如使用教学录像、网络资源、教学软件等,提高指导效果,使实习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作用。
8. 实习记录与反思要求实习生每次实习后,及时记录实习心得和实习反思,分析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指导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实习生成长。
9. 评价与总结通过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听课记录、学生评价等多种方式,对实习生的教学表现进行评价,并及时总结实习经验,提出对实习指导方案的改进意见。
10. 指导师资力量建设为保证教师实习指导的质量,学校应加强对指导教师的培训和选拔,在实践经验和专业能力方面进行考核,提高指导教师的师德师能。
11. 加强与合作学校的联系建立与社会合作学校的联系,通过合作,提高实习生的实践能力,开拓实习资源,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
12. 实习成果应用将实习成果应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通过评估和反馈,改善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课程设计实习报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课程设计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开展了课程设计实习活动。
本次实习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掌握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使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4. 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前期准备(1)教师讲解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使学生了解实习流程。
(2)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习课题。
(3)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参考资料,包括设计规范、设计标准等。
2. 实习过程(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课题背景和相关技术。
(2)学生根据课题要求,进行方案设计、计算分析、绘图等工作。
(3)学生将设计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完善。
(4)学生完成设计报告,包括设计背景、设计过程、设计结果等。
(5)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 实习总结(1)学生撰写实习总结报告,总结实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教师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评估,给予评分。
1. 学生掌握了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2. 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提高,设计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3.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4.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多,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五、实习体会1. 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2. 在设计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查阅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3. 实习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一起探讨问题、共同进步。
这种团队合作精神使我受益匪浅。
学校实习课程设计
学校实习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实习意义实习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学生提供了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锻炼学生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第二部分:实习机构选择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为其选择合适的实习机构。
实习机构可以是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等,关键是要能提供给学生一个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实习环境。
学校应与实习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以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第三部分:实习任务安排实习任务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和实际情况,避免过简单或过复杂的任务。
实习任务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主,并适当融入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管理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四部分:实习指导学校应派出专业老师担任学生的实习指导老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和监督。
指导老师应通过定期的实习报告、实习反馈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指导老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第五部分:实习报告要求学生需要按照学校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完成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应包括实习的目的、过程、收获、问题及解决方案等内容。
实习报告不仅是对学生实习成果的总结和评价,更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展示。
第六部分:实习成果评估学校应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和实际表现,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估应包括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考察,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并可作为学生绩点的一部分。
第七部分:实习经验分享实习结束后,学校可以组织实习学生开展实习经验分享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口头报告或写作的方式,分享自己的实习经验、感悟和教训。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借鉴,为后续的实习提供经验和指导。
第八部分:实习后的评价学校还可以对实习学生进行实习后的评价,包括实习机构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实习机构的评价。
课程设计指导
课程设计指导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学科基本概念、解题技巧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在知识目标上,学生应能够准确理解并熟练运用本章节中的关键概念。
技能目标方面,学生应通过实例分析,提升问题解决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则着眼于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并加强其批判性思维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依据教材的章节安排,详细讲解每个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基础理论学习:详细解析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概念,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掌握。
2.解题技巧训练:通过典型题目讲解,教授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为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讨论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研究,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实验法: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安排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将利用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作为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籍:提供精选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视频、音频和互动电子资料,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在实验课上,确保学生能够使用规范的实验设备进行实践操作。
以上设计旨在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效。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以及考试等多个维度,确保评估的全面性和公正性。
平时表现将涵盖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
作业方面,将布置适量的练习题和项目任务,以巩固所学知识。
考试则包括期中和期末两次,内容将涵盖本章节的所有知识点。
评估结果将及时反馈给学生,以助于其了解自身学习状况并作出相应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哈夫曼编/译码器
[实现提示] 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把程序划成5个模块,设计成菜单方式,每次 执行一个模块后返回菜单。除了初始化(I)过程外,在每次执行时 都经过一次读取磁盘文件数据。这是为了如果在程序执行后一直 没有进行初始化(I)过程,为了能使后面的操作顺利进行,可以通 过读取旧的数据来进行工作。比如:如果程序的工作需要的字符 集和权值数据是固定的,只要在安装程序时进行一次初始(I)化操 作就可以了。再在次运行程序时,不管进行那项操作都可以把需 要的数据读入到内存。
9
2.迷宫问题
[测试数据] 左上角(1, 1)为入口, 右下角(8, 9)为出口。
1
0 0 0 0 0 0 0 1 1
2
0 0 0 1 0 1 1 1 1
3
1 1 0 1 0 0 1 0 0
4
0 0 0 1 1 0 1 0 0 0 0 1 0 0 0 1 0 0
5
0 0 1 0 0 1 0 1 0
16
3.哈夫曼编/译码器
[测试数据] 根据实验要求,在tobetrans.dat中输入"THIS PROGRAM IS MY FAVORITE",字符集和其频度如下: 字符 频度 字符 频度
__ A
186 64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5 32 20
23 22 32 103 21 15 47 57 1
22
5.成绩分析问题
[测试数据]
学号 001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姓名 王放 张强 李浩 黄鹂兵 李浩 陈利风 尚晓
数学 78 89 56 89 67 45 78
英语 77 67 66 86 88 54 76
计算机 90 88 78 85 76 67 70
23
19
4.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测试数据] 学期总数:6;学分上限:10;该专业共开设12门课,课程号从C01 到C12,学分顺序为2,3,4,3,2,3,4,4,7,5,2,3。先修 关系见157页图6.22。 [实现提示] 可设学期总数不超过12,课程总数不超过100。如果输入的先修课 程号不在该专业开设的课程序列中,则作为错误处理。应建立内部 课程号与课程号之间的对应关系
6. 附录:源程序清单。
5
四.实习任务书
程序调试类题目:
1、单链表的基本操作 2、用单链表编制集合运算的程序 3、用数组实现两个非稀疏矩阵的相乘运算 4、按层次遍历二叉树 5、快速排序 6、堆排序 7、二叉树的建立及操作 8、无向图的建立及遍历操作
6
程序编写类题目
1.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
[问题描述] 设计一个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 [基本要求] 一元稀疏多项式简单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是: (1)输入并建立多项式; (2)输出多项式,输出形式为整数序列:n,c1,e1, c2,e2,,,,,,, cn,en, 其中n是多项式的项数,ci,ei,分别是第i项的系数和指数,序列按 指数降序排序; (3) 多项式a和b相加,建立多项式a+b; (4)多项式a和b相减,建立多项式a-b; (5)计算多项式在x处的值。 (6)计算器的仿真界面。(选做)
3
三.课程设计报告提纲
1.问题描述:
题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基本要求:
规格及功能要求。
3.系统分析:
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说明,包括主要算法思想, 算法的流程图,程序中主要函数或过程的功能说明。
4
三.课程设计报告提纲
4.测试数据及结果:
测试数据和运行输出及结果分析。
5. 体会:
调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对设计 和编码的回顾讨论和分析;改进设想;经验和体会等。
N
20
O
56
P Q R S
19 2 50 5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 U V W X Y Z
55 30 10 11 2 21 2
17
4.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问题描述] 大学的每个专业都要制定教学计划。假设任何专业都有固 定的学习年限,每学年含两学期,每学期的时间长度和学 分上限值均相等。每个专业开设 课程都是确定的,而且课 程在开设时间的安排必须满足先修关系。每门课程有哪些 先修课程是确定的,可以有任意多门,也可以没有。每门 课恰好占一个学期。试在这样的前提下设计一个教学计划 编制程序。
12
3.哈夫曼编/译码器
[基本要求] 一个完整的系统应具有以下功能: (1)I:初始化 (Initialization)。从终端读入字符集大小n,及n个字符 和m个权值,建立哈夫曼树,并将它存于文件hfmtree中。
(2)C:编码 (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如不在内存,则从文 件hfmtree中读入)对文件tobetrans中的正文进行编码,然后将结果 存入文件codefile中。
20
5.成绩分析问题
[问题描述] 录入、保存一个班级学生多门课程的成绩,并对成绩进行分 析。
21
5.成绩分析问题
[基本要求] (1)通过键盘输入各学生的多门课程的成绩,建立相应的文件 input.dat。 (2)对文件input.dat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要求具有如下功能: 1)按各门课程成绩排序,并生成相应的文件输出。 2)计算每人的平均成绩,按平均成绩排序,并生成文件。 3)求出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最低分、不及格人数、 60~69分人数、70~79分人数、80~89分人数、90分以上人数。 4)根据姓名或学号查询某人的各门课成绩,重名情况也能处理。 (3)界面美观。
2.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 主要是找到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是怎么做。在 此阶段可考虑系统的功能和模块划分等。
3.详细设计和编码 确定算法的主要流程,再进行编程。
2
二.课程设计步骤
4.上机前程序静态检查 静态检查主要有两种途径:用一组测试数据手 工执行程序;通过阅读或给别人讲解自己的程序而 深入全面地理解程序逻辑。 5.程序调试和运行 6.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按课程设计报告提纲的要求完成书写工作。
7
1.一元稀疏多项式计算器
[测试数据] 见263页
[实现提示] 用带表头结点的单链表存储多项式,多项式的项数存放在 头结点中。
8
2.迷宫问题
[问题描述] 以一个m*n的长方阵表示迷宫,0和1分别表示迷宫中的通路和障 碍。设计一个程序,对任意设定的迷宫,求出一条从入口到出 口的通路,或得出没有通路的结论。 [基本要求] (1)实现一个以链表作存储结构的栈类型,然后编写一个求解迷 宫的非递归程序。求得的通路以三元组(i,j,d)的形式输出,其 中:(i,j)指示迷宫中的一个坐标,d表示走到下一坐标的方向 (2)编写递归形式的算法,求得迷宫中所有可能的通路;(3)以方 阵形式输出迷宫及其通路。(选做)
15
3.哈夫曼编/译码器
[算法分析]:本程序主要用到了三个算法。 (1)哈夫曼编码 在初始化(I)的过程中间,要用输入的字符和权值建立哈夫曼树 并求得哈夫曼编码。先将输入的字符和权值存放到一个结构体 数组中,建立哈夫曼树,将计算所的哈夫曼编码存储到另一个 结构体数组中。 (2)串的匹配 在编码(D)的过程中间,要对已经编码过的代码译码,可利用循 环,将代码中的与哈夫曼编码的长度相同的串与这个哈夫曼编 码比较,如果相等就回显并存入文件。 3)二叉树的遍历 在印哈夫曼树(T)的中,因为哈夫曼树也是二叉树,所以就要利 用二叉树的先序遍历将哈夫曼树输出。
11
3.哈夫曼编/译码器
[问题描述] 利用哈夫曼编码进行信息通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利用率, 缩短信息传输时间,降低传输成本。但是,这要求在发送 端通过一个编码系统对待传数据预先编码;在接收端将传 来的数据进行译码(复原)。对于双工信道 (即可以双向传 输信息的信道),每端都需要一个完整的编/译码系统。试 为这样的信息收发站写一个哈夫曼码的编译码系统。
13
3.哈夫曼编/译码器
[基本要求]
(3)D:编码 (Decoding)。利用已建好的哈夫曼树将文件codefile中的 代码进行译码,结果存入文件textfile中。
(4)P:印代码文件 (Print)。将文件codefile以紧凑格式显示在终端上, 每行50个代码。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编码文件写入文件codeprint 中。 (5)T:印哈夫曼树 (Tree printing)。将已在内存中的哈夫曼树以直观 的方式 (树或凹入表形式)显示在终端上,同时将此字符形式的哈 夫曼树写入文件treeprint中。
18
4.教学计划编制问题
[基本要求] (1)输入参数包括:学期总数,一学期的学分上限,每门课的 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学分和直接先修课的课 程号。 (2)允许用户指定下列两种编排策略之一:一是使学生在各学 期中的学习负担尽量均匀;二是使课程尽可能地集中在前几个 学期中。 (3)若根据给定的条件问题无解,则报告适当的信息;否则将 教学计划输出到用户指定的文件中。计划的表格格式自行设计。
课程设计指导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结构化程序 设计的思想,加深对高级语言基本语言要素和 控制结构的理解,针对算法与数据结构中的重 点和难点内容进行训练,独立完成有一定工作 量的程序设计任务,同时强调好的程序设计风 格。
二.课程设计步骤
1.问题理解和分析 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本身,弄清要求做什么。
6
1 1 0 1 0 0 0 0 0
7
0 0 1 0 0 1 1 1 0
8
10
2.迷宫问题
[实现提示] 计算机解迷宫通常用的是“穷举求解”方法,即从入口出发, 顺着某一个方向进行探索,若能走通,则继续往前进;否则沿 着原路退回,换一个方向继续探索,直至出口位置,求得一条 通路。假如所有可能的通路都探索到而未能到达出口,则所设 定的迷宫没有通路。 可以二维数组存储迷宫数据,通常设定入口点的下标为(1, 1),出口点的下标为(m,n)。为处理方便起见,可在迷宫的 四周加一圈障碍。对于迷宫中任一位置,均可约定有东、南、 西、北四个方向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