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2019年文档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老舍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它的语言魅力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糅合了现代西方句法、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北京民间方言等,有着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着京派小说风格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使老舍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
一、老舍及老舍作品概述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及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知名的当属《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剧本《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描写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在这些作品中,对民族觉醒的表现、弘扬民族气节,让老舍的作品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意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二、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
(一)叙事讲究幽默性
在老舍的作品中,注重人物幽默的描绘,从语言、动作、样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人物变得幽默、搞笑起来,荒诞之余又合情合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雕琢。在一些对老舍作品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也频频提到幽默这个特征。比
如赵子曰、马裤先生、毛博士这些角色,老舍对他们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角色形象荒诞滑稽,充满幽默意味。
例如,赵子曰要对旅馆伙计嘱咐一番,让他去掀报子,他的原话是这样的:“你赶紧跑,跑到后门里贴戏报子的地方把那张有我的名字的报子揭下来!红纸金字有我的名字,明白不明白?不要鼓楼前贴的那张,……”。这段话中赵子曰在对李顺嘱咐当中,让读者感到赵子曰是沉浸在自己所谓的成功里的,这与他本身的身份、行为却是全然不符的,给人一种幽默荒诞的感觉。这种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老舍的作品中还是比较多见的。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
不禁。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韩山师范学院成人教育
学生毕业论文
(2018届)
(英文)※※※※※※※※※(黑体三号加粗)
韩山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制
浅谈老舍《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
提要: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先生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这在《骆驼祥子》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语言凝练含蓄,准确生动,幽默诙谐,人物语言个性鲜明、独特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真是令人叹为观止!《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它的语言艺术成就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俗白北京口语锤炼准确生动幽默人物语言
老舍先生的作品在中国现代小说艺术发展中有十分突出的贡献。他的贡献不在于长篇小说的结构方面,而在于其独特的文体风格。老舍远离二三十年代的“新文艺腔”,他的作品总是那么的清新活泼而又凝练隽永,幽默传神,以及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骆驼祥子》中的文字经过他的组织和调配,那语汇之丰富,字音之响脆,所表达的内容之深刻、准确、鲜明、生动,真是令人叹为观止!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之所以赢得国内外广大读者的赞誉,在现代学史上占有显要的位置,这与他的语言成就是分不开的!
一、以北京话为基础的俗白
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艺术的热爱和熟悉。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强调文学语言的“俗”与“白",这既是老舍个人艺术风格的追求,也是他的语言观的支撑点。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简述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称得上“语言大师”,他在现代白话文学语言的创造与发展上,有着突出的贡献。总的说来,老舍的语言呈现以下几个特色:(1)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整体风格特色。这种幽默风趣带有北京市民特有的“打哈哈”性质,既是对现实不满的一种以“笑”代“愤”的发泄,又是对自身不满的一种自我解嘲。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中无不充满幽默风趣的色彩,尤其在小说中表现得最为典型。如《离婚》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可谓不胜枚举:写张大哥全身整个儿是显微镜和天平,“在天平上,麻子和近视眼恰好两相抵消,上等婚姻”;写老李嫌弃自己的老婆,然而自己却是“穿上最新式的西服会在身上打转,好像里面絮着二斤滚成蛋的碎棉花”等等。
(2)俗白精致
老舍的语言俗白优美、雅俗共赏,并不是通俗易懂且不加修饰,直白浅露地对大众口味完全趋附、投合,而是在俗白中体现出艺术性、审美性,具有雅的色彩。老舍的“俗”不是“庸俗”之“俗”,而是通俗,即普通老百性的日常用语;老舍的“白”就是不做过多修饰的白话,清浅通畅。如《月牙儿》的语言就是“俗”且“白”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和刻意的修辞,但又于俗白中体现出一种精致之美。
(3)饱含温情
老舍作品的语言温和而不过激,虽婉而多讽,但蕴涵心酸、饱含同情。特别是对小人物的描写,老舍的语言是宽厚温和的善意的奚落。
老舍的温情在《济南的春天》一文中表现得最为明显,作者笔下的冬天没有那么寒冷,而是温暖可爱。
(4)富含潜台词
主要体现在戏剧中,如《茶馆》的第一幕中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充满了刀光剑影。这些潜台词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论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
口语 艺 术
遣 词艺术
百度文库
修 辞 艺 术
老舍 先 生 是 中 国现 代文 学 史 上著 名 的 作 家 ,他 以勤 奋 的 创 作 和 特 有 的 艺 术 才 华 为 中 国 文 学 事 业 作 出 了 巨 大
贡 献 。 在 文 学 创 作 上 , 一 生 创 作 七 十 余 部 小 说 , 四 十 他 三 个话 剧 和戏 剧 剧 本 . 有 许 多 散 文 、 歌 和杂 文 , 的创 还 诗 他 作 多 用 北 京 话 . 作 品 具 有 浓 郁 的 地 方 色 彩 和 强 烈 的 生 活 气 息 。 舍在 语 言 运用 上 多 变且 富 有 创造 性 , 成 了独树 老 形
的 韵 味 。 [P 23 ]
口语 化 句 式 的 运 用 也 在 他 的 作 品 中 得 到 体 现 ,老 舍
帜 的语 言 风格 。
一
先 生 多 采 用 简 洁 明 快 的 短 句 , 构 单 纯 , 俗 明 了 。 最 为 结 通 突 出 的是 对 话式 的句 子 . 般 都 不 超过 七 八 个 字 , 简 单 一 既 又 明 白 , 如 “ 去 拉 住 妈 妈 的 手 :妈 不 哭 ! 哭 ! ’《 比 过 ‘ 不 ”( 月 牙 儿》 “ 不 喝 酒 ! “ 喝就 滚 出去 , …辣 不 死你 … …” )我 ”不 … (骆 驼 祥 子 》 。口语 化 句 式 除 了 简 洁 明 快 的 短 句 , 有 独 《 ) 还 语 句 式 、 殊句 式 等 . 些 结 构 简 单 的 短 句 , 得 作 品 语 特 这 使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
老舍作品语言浅析
宜春学院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 XXX
指导老师:XX老师
摘要:老舍作品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幽默,富有京味京韵,具有隽永的艺术魅力。其语言风格也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中西一体,土洋结合。而其独特的幽默风格是老舍语言艺术的又一显著特色。老舍先生除了注重艺术的夸张外还善于选词造句。他的作品不论是叙事还是议论及修辞手法,完全采用经过加工的地道的北京口语,处处显得亲切有味儿又“后劲儿”十足。关键词:老舍语言幽默京味风格
老舍的作品语言风格独特,他是用地道的北京语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老舍的作品语言富有北京韵味,这与他熟悉北京,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有关。当然这些语言都经过他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后再恰如其分的运用到作品中去。老舍的语言通俗浅白但并不粗俗,而是含蓄精练、耐人寻味。其幽默诙谐的语言艺术又是他的一个重要特色,他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情境。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他的戏剧寥寥几笔就将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一、老舍独特的语言风格
老舍语言风格的独特性表现在提炼口语,纯净至极,清浅俗白,雅俗共赏;创造“始则发笑,继则感动,终于愤怒”的幽默;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描写简洁洗练。
老舍的创作生涯,差不多四分之一的时间是在欧美度过的,几乎有三分之一的长篇小说写就于异域。他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又融汇西方文化。老舍融会多种体裁语言,并创造性的加以运用。
老舍是致力于文学语言创新的。由于受到五四文学革命的洗礼,思想解放,他对因循守旧的中国传统文学是不满的。尤其是所谓的正统文学,一直是尤其是所谓的正统文学,一直是“今古一致,思想与技巧大致相似,即使文体有些变化,也不过是平湖上微微的一些‘波纹而已’”[1]。老舍把中国传统文学形象比为一“圆珠”,滚来滚去,老是那么圆滑,那么大小,那么平平无奇,历代文人虽有不同,也不过是略有偏重,甲重音节,乙重气势,只在枝节上求技巧的不同,其用心立论则是一致的。[2]老舍认为,如果要成为一个新文学家,就必须自觉地跳出封建文学的禁锢,冲破陈陈相因的封建主义的束缚,站在世界文学的高度来开拓思想,因此,他主张应该“多学几招”。老舍多才多艺,对戏曲、曲艺、小说、散文都有很深的造诣,他发挥了这个有利条件,努力把其他体裁的语言形式融会贯通到戏剧里来,如在《龙须沟》里就采用了快板,在《茶馆》里,安排了一个演数来宝的傻杨(也算剧中人)在每幕前唱几段快板或莲花落,并引进了京剧。既可以介绍剧情,又增添了话剧的活泼感,又为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浅谈老舍的语言艺术
“ 晚饭 后 , 吃 了两 个 梨 , 为 是 有 助 于消 化 , 好早 些动 手 写 文 章 。刚 吃 完梨 ,老 牛 同着 新 近 结 婚 的 夫 人来 了 。老 牛 的好 处 是天生来的没心没肺 。他能不管你多么忙,也不管你 的脸长 到什么尺寸, 他要是谈起来 , 便把时 间观念完全忘掉。不过, 今 天 是 和 新 妇 同来 ,我 想 他 绝 不 会 坐那 么大 的功 夫 。牛 夫 人 的好 处 , 恰巧和老牛一样, 是 天 生 来 的 没 心 没 肺 。我 在 八 点半 的时 候 就 看 明 白了 :大 概 这 二 位 是 在 我 这 里度 蜜 月 。我 的方 法 都 使 尽 了: 看 我 的稿 纸 , 打 个 假 造 的哈 欠 , 造 谣 言说 要 去 看 朋友 , 叫老 田上钟弦 , 问他们什么 时候安寝 , 顺手看看手表 … 老 牛 和 牛 夫 人 决 定赛 开 了谁 是 更 没 心 没 肺 。 十 点 了 ,两 位 连 半 点 要 走 的 意 思 都 没有 。 ” 个 很 烦 人 的 生活 细 节 ,被 老 舍 写 得 意 趣 盎 然 。 当事 人 可读者读起来很有趣 , 觉得并不烦 。 致 ,表现出作 者对故 乡了如指掌 的熟谙和驾轻就 熟的描写技 很烦 , 作为语言鲜活色彩 的幽默 ,它往往还要借助 于其他修 辞 巧。 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 ,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 2通俗 明白
浅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浅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作者:刘燕芳
来源:《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7年第11期
摘要: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作品很具有亲和力,并深刻反
映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命运。在他的作品里,到处可见苦难的人物,这正是因为老舍先生有
悲天悯人的、深沉真切的人文关怀精神;他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渗透在对民族苦难与屈辱的
思考中;他的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极具地方特色;他的作品中大量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
画面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就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老舍人文关怀爱国情怀北京方言民俗画面
老舍先生出生在19世纪末北京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个贫苦人家,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逐渐形成了他的平民意识,也让他的作品深刻反映生活真实,呈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老
舍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活中,凡属成功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极为充实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彩。是
生来铸就的笃实诚信的人品,规定了他的写作道路和艺术风格,他的所有上佳的文学构思,都
不曾游离开个人经历与见闻的记忆库。”①
一、深沉真切的人文关怀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作品很具有亲和力,并深刻反映平民
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命运。老舍写的最多的是穷苦市民。他的作品中除了有很深厚的“北京文
化”“京旗文化”的韵味外,就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说,大都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深刻的人文
关怀。
《月牙儿》主要讲述了在旧社会的黑暗制度下,母女二人不得不沦为妓女的悲剧命运。女
主人公“我”年少时,曾经对母亲的职业感到过羞耻并反抗过,可生活的折磨和苦痛终于让她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的文学风格
老舍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文学风格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推崇。他的文学风格具有生动性、亲民性、语言独具特色和具有深刻思想性等诸多特点,深深地吸引着读者。
首先,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极强的生动性,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感悟。如《茶馆》中,老舍塑造的三十多个人物,都是鲜活的,他们的性格、言行、情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读者仿佛能够和他们一起沉浸在茶馆里聊天、听戏、喝茶,感受着那种热烈、喧嚣的氛围。
其次,老舍的文学作品极具亲民性。他的作品深入人心,表现的都是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如他笔下的雇佣军、小商贩、乞丐等形象,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他们的处境和命运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老舍对于人性的描写,深刻刻画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文化传统和精神面貌。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普通老百姓的智慧和幽默,他的语言流畅自然,贴近现实社会,让人感到亲切又温暖。
此外,老舍的文学作品语言独具特色。他在作品中巧妙运用北京方言,充满了本地的味道,具有极强的地方色彩。同时,老舍的文字通俗易懂,富有情感和韵味,娓娓道来,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语言简朴自然,不刻意铺设华丽的词汇和修饰语,却又充满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邃和特点。
最后,老舍的文学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他的作品中,对人性、社会现实、历史发展等问题,他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度的洞察。例如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通过对祥子命运的描写,深刻地反映出当时
中国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对社会阴暗面的忧虑和反思,并为之
呐喊和呼吁。他的作品充满深邃的思想,引发读者对社会发展、人性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
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
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与语言风格
作者:严元容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03期
摘要:老舍是中国现代一位杰出的小说家、语言艺术家,更有“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经典作品,在小说、诗歌、曲艺方面均有作品问世。老舍所处的时代特点,使其创作当中会有现实性的体现,但也有对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的基本追求。本文对老舍独特的叙事特色和语言风格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叙事特色;语言风格;老舍作品
老舍的作品不仅具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它的语言魅力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在他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独特的北京味道,糅合了现代西方句法、中国古典文学语言和北京民间方言等,有着独特的魅力。除此之外,还有着京派小说风格的叙事方式,这些都使老舍的作品有鲜明的风格。
一、老舍及老舍作品概述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及人民艺术家,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的作品数量很多,最知名的当属《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以及剧本《茶馆》,都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优秀代表。
在老舍的作品中,有不少是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描写了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种种伤害。在这些作品中,对民族觉醒的表现、弘扬民族气节,让老舍的作品有了更加深远的思想意义,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重要部分。
二、老舍作品的叙事特色
(一)叙事讲究幽默性
在老舍的作品中,注重人物幽默的描绘,从语言、动作、样貌、心理活动等方面进行塑造,让人物变得幽默、搞笑起来,荒诞之余又合情合理,这是一种深层次的人物雕琢。在一些对老舍作品语言特色进行分析的文章中,也频频提到幽默这个特征。比如赵子曰、马裤先生、毛博士这些角色,老舍对他们的塑造是相当成功的,角色形象荒诞滑稽,充满幽默意味。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茶馆》的语言艺术
一、本文概述
老舍先生的《茶馆》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块里程碑,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探讨《茶馆》的语言艺术,分析老舍如何通过精湛的语言运用,将这部作品塑造成一个生动的社会缩影和历史见证。
我们需要认识到《茶馆》的语言艺术不仅仅是对话的流畅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更是老舍先生对于北京方言的巧妙运用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老舍先生通过对于北京话的精准把握和巧妙运用,使得剧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同时也让整个戏剧充满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老舍在《茶馆》中展现了其卓越的语言驾驭能力,他通过对话和独白的形式,将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无论是王利发的世故圆滑,还是常四爷的正直不阿,或是秦二爷的豪放不羁,每一种语言风格都与其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紧密相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社会揭示。
老舍在《茶馆》中还巧妙地融入了大量的俗语、谚语和歌谣,这些语言元素不仅丰富了戏剧的表现力,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这些地道的语言表达,老舍成功地再现了清末民初北京城的社会
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使得《茶馆》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茶馆》的语言艺术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体现在对白的生动传神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上,更体现在老舍对于北京方言的深入挖掘和对白话文戏剧语言的创新上。通过对《茶馆》的语言艺术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老舍先生的艺术成就,以及《茶馆》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老舍的语言风格与特点
老舍先生是北京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茶馆》中,老舍运用了地道的北京话,使得人物的语言生动、形象,充满了地方特色。这种语言的使用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北京的历史和文化,也为人物的塑造增添了真实感。
试论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试论作品的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
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十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
与研究。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
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②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得深,看得透,说得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语言艺术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老舍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文学大师,其语言的炉火纯青与艺术内涵让许多评论家和非评论家敬赞有佳,众说纷纭。现就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艺术作一次浅探,主要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通俗易懂
老舍先生说:“我无论是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充分的信赖大白话。”(《我怎样学习语言》)综观他的作品,学生腔最少,书袋更是几近于无。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在老舍的笔下,就算是人人都会说的那些大白话,也都全部变成了一个个五彩缤纷的万花筒:表面上平淡无奇,里面包含的美妙意境却一层套一层。无论是叙事还是状物与刻画人物,都十分的惟妙惟肖,逼真生动。
武汉大学曾用电子计算机做了一次
统计,那部已列入世界文学名著之林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老舍写它只用了2411个互不相同的汉字。而且都是人们一般常用的。有些人写文章写小说象展览字典似的,效果却难堪上乘。而老舍却一心一意地在深入浅出方面下功夫,把大白话处理得生龙活虎,花团锦簇。他的文字明白如话,浅显易懂。粗粗看去,好象作家在写着一些简单的大实话。略为思索,却发现话中还有话,后劲十足。这与好酒是一样的道理:不好的酒冲劲大,入口即感觉到呛,但是马上就没有回味的余地了。而好的酒往往是先入口只觉得醇、香,慢慢的后劲才提上来,令人招架不住。这才是大作家的大本领。
《我这一辈子》写一个穷困潦倒的老北京的自述。小说的语言通篇都很好。言简意赅,明白如话。信手拈来开头一部分:
“我学的是裱糊匠。在那太平年月,裱糊匠是不愁没饭吃的。那时候,死一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浅析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
导语:先生作为当代中国文化的巨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他不但在中国现代史上独树一帜,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别具风格,形成了自己独具魅力的语言风格。本文小编就为大家浅析老舍先生作品中语言特色。
老舍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以其鲜明的创作个性和十分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文学艺术的宝库.老舍因此获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也被人们称为语言大师、幽默大师,对于这些美誉他是当之无愧的。因此作为人民的艺术家、语言大师、幽默大师的老舍的作品便成了们更好的精神食粮.其作品的艺术特色也成了文学爱好者们学习和研究的根本。因此,本文就老舍作品的语言特色:幽默;简练亲切、“京味”+足;自然率真、深入浅出的艺术风格略作一些探讨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老舍作品中的“幽默”
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①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②
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
作者:李佳伦
来源:《山东青年》2018年第04期
摘要:老舍是我国的现代作家,在我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他有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有不失温婉的戏谑与幽默,由文窥心,给人一种独特的魅力。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体现在它的幽默,他的幽默不是哗众取宠的娱乐他人,而是让人在幽默的语言中体味不一样的情感,是笑中带泪的。其次,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还受到地域文化与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老舍出生于北京,他爱北京,因此,老舍的语言较多的受到北京方言的影响和,尤其是儿化音。同时,中国古典文学对老舍的文学语言影响重大,使得他的语言简约凝练,且追求古典的声韵美,语言魅力自成一派。
关键词:老舍;老舍作品;文学语言;魅力
引言
老舍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其文学语言的魅力最大的特点在于真。老舍真不是浮于表面的说事,他的真来自于他的经历深厚,能够抓到事情中最重要的东西,他的真让他有畅所欲言的需要和骨气,每每读他的语言,就觉得他的喜怒哀乐,似乎都要透过纸面向外扑散而来,像是一股不可阻遏的倾诉,里面的东西,没有半点掺水。在《骆驼祥子》里,他虽处处以上帝地视角说话,可是却不会让人感到厌烦和多余,他擅于讲故事,同时又在讲故事当中,融入了他生命的精华的体验。现代文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广泛接受外国文学而形成新的文学,对在这个的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老舍的作品也不例外形成自己民族特有的特点和鲜明的个人风格。
1. 老舍及其作品概述
老舍是出生于清末民初的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也是满族人,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他是第一个纯粹用北京人的口语进行创作的作家,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许多老北京的风土人情,他写了一辈子的北京。他笔下的北京经历过“沧海桑田”的动荡,而随之变化的是生活在北京城下的百姓生活、命运与心理。他的一生写过许多的作品,代表作有《茶馆》、《二马》、《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对于老舍,冰心曾这样评价:“我感到他的作品有特殊的魅力,他的传神生动的语言,充分地表现了北京的地方色彩,本地风光;充分地传达了北京劳动人民的悲愤和辛酸,向往与希望。”在老舍的作品中包含了以下特点:(1)语言通俗幽默。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似鲁迅的文章那般晦涩难懂,语言冷峻犀利,极具讽刺评判的意味,他的文章遣词造句浅显易懂,是任何人都可以读懂的,是真正的人民的文学。同时,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常会出现幽默诙谐、机智俏皮的语言,但却有着别样的深意,使人在读他的作品时常常发中带泪。(2)京味十足。这是老舍作品的另一特点,他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擅长描写老北京城市贫民的生活与命运,通过对平民生活和风俗人情的描写反映出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由小及大,让读者
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并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深思。(3)主题鲜明,包含强烈的民族意识。老舍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的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民族主义,但他的“民族”不是个人民族主义,代表的是中华民族这个整体,他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高度统一。在读他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他对与中华民族的崛起做出了思考,从而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民族主义,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
2. 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魅力
2.1语言变异
语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语言被应用到文学创作中是会发生改变的,老舍作品的文学语言其中的一个魅力就是语言变异,而语言变异又包含了一下几方面:
(1)词语的语音变异。语言最为普遍的功能就是交际,大家通过语言来沟通交流,表达情感,这些是将语言的内在意义转化为外在的语音,简单来说就是遣词造句。在文学作品语言中,通过词语的语音变异,可以将有的语句通过谐音化的表现来达到修饰语言、刻画人物的目的。而老舍在他的作品中刻画人物时就采用了谐音。
(2)词语性类的变异。词语性类的变异也可称之为词类活用。虽然在传统的词语应用上,每一类的词语都有其固定的搭配和功能,但是在文学创作室为了使得文学作品的语言更适应情感的表达和文章的结构,有时就需要创造性地使用词语,对词语的词性作出适当的改动,使简单的词语拥有不一样的作用和意义。
(3)词语的义位变异。词语的义位指的是词的最小意义单位,词语的义位变异就是词义的义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超出了原有的意思。
(4)词语色彩的变异。通常情况下,每一个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思,有着特定的使用语境。但是,当词语的色彩发生变异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以加强文章的语言突出的特点或使得语言的褒贬性发生转移,看似褒奖却实则暗含贬义,看似变又实则是在赞扬。这样的语言生动而有诙谐,达到修辞的效果,老舍的作品中有许多类似的应用。
2.2京味儿语言
老舍作品中的文学语言魅力的另一表现就是京味儿语言,老舍也是京味儿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一提起北京话大家就会联想到普通话,但北京话与普通话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尤其是京味儿语言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儿化音。提到北京话大家都会想到儿化音,将儿化音运用到文学作品当中,能够更加的突出作品的风格和人物的性格。尤其是在特别的语言环境中,儿化音会有不同的语义,虽然它是原有词语的儿化,但意义却不尽相同,形成了特别的魅力。
(2)幽默和大家气派。京味儿是北京特有的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性色彩。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融合了各方的文化因素,形成其固有的文化特点,特别是幽默和大家气派尤为突出,这点在老舍的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3)大量的使用北京方言。京味儿语言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文学作品中大量的使用北京的方言,方言本身就是一种充满地域特征的语言,并且方言能够给人一种比较亲切、平易近人的感觉,更能够贴合读者的心理。
(3)浓郁的北京传统味。自古以来北京就是历代王朝的都城,是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特点,传统的民风民俗都根植于北京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而老舍出生与北京,更是深受其影响,他作品中的京味儿语言极其浓厚。
(4)有北京乡土味儿。京味儿语言并不是说单纯地采用北京方言,文学作品用京话堆砌而成。这里的京味儿语言还要从北京乡土生活中取材,有着北京乡土味儿,这样的作品才更加接地气,充满烟火气息,贴近读者。
2.3欧化句式
现代文学史是变革的文学史,广泛的接受外国文化的熏陶,对国内的传统文化进行变革,老舍生活于这个时代,顺应时代潮流,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的最特别的语言魅力之一就是欧化句式。老舍曾在英国生活过五年,受到欧洲文学的影响较大,但他的作品有没有完全地照搬凑周文学的特点和样式,而是取其精华,批判继承,融合中国文学的特点,将其民族化,形成自己文学作品中独特的文学语言魅力,即欧化句式。老舍作品中的欧化句式表现为:(1)将状语放在句首作为开头。这是欧洲语言特有的特点,可以起到修饰主语的作用。(2)主语在后一分句中出现。中国传统语言一般采用的都是将主语放在句首,而老舍将主语放在后一分句中,可以起到强调主语的作用,引起读者注意。(3)人称代词或指人的专有名词作定语。在文学作品中采用这样的句式,可以再次强调主语,并对其作补充说明,加深读者的印象。
结语
老舍可以说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为著名的作家之一,它的作品或许没有太多宏伟壮阔的场面,但就是平事件的描绘,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大家的共鸣,这也正是老舍作品中特有的文学语言魅力。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陈莉.从老舍的语言风格追溯其文化基因[J].青海社会科学,2009(6):83.
[3]刘照雄.说儿化[J].语言文字应用,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