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社会知觉与归因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 第四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般来说,我们先是根据有限的信息对其形成第一印象,然后再收 集相关的信息,并经过整合形成整体印象。当然,我们的认知过程不可 能完全准确,所以会有这样那样的偏差。
(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选择倾向 1.自然特征 性别、种族、外表吸引力 2.社会特征 所属群体、社会角色 3.心理特征(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人际关系(真诚 vs 自负)、
A: (3*3+3*2+2*4-3*3)÷4=3.5 B: (3*1+1*3)÷2=3 A>B
多嘴
-3 (3)
d. 中心品质理论
热情、真诚 A>B
注:括号中为权重
(四)对他人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途径或线索
对他人形成印象,需要通过对他人的言谈举止、仪表神 态以及行为习惯等的观察和了解进行,这些就构成了社 会知觉的基本途径。
2、语言
“口为心苗,言为心声”
由于一个人所说的话能被人有意识地加以控制,言不
由衷的话已司空见惯。 “卖瓜的谁不说瓜甜” “口是心非”。不仅听他说什么,更重要是看他做什 么,如何做?
3、 行为
Jones 与 Davis ( 1965 ) 相 应 推 论 理 论 ( Correspondent Inference Theory) 对应推论是对行为进行归因的一种方式,即人们常由人的外显行为来推 断其内在动机和人格品质,内在动机和人格是外显行为的原因。 程序:先了解行为者动机,若有意的,再推论品性。 影响相应推论的因素: ( 1 )行为的社会合意程度:合乎社会规范或社会期望的行为很难反映 一个人的内在特质。 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期望或不为社会所接受时,越能对人做出 本质归因。 (2)行为的自由选择性:非外在强大压力下才做的。 好人=好的行为 坏人=坏的行为

03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03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24
注:数字越大,表明评价越高。 数字越大,表明评价越高。
(三)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 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 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 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具有 具有社会适 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 应的意义, 应的意义,使人的社 会知觉过程简化。 会知觉过程简化。 但在有限经验基础上 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 具有消极的性质 消极的性质, 具有消极的性质,会 产生偏见 使人产生偏见, 使人产生偏见,甚至 歧视。 歧视。
60;61;251;252 ; ; ;
2
3
4
5
6
7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3个主观因素 影响社会知觉的3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 社会知觉的基础是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但认知 被认知事物本身的属性, 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 者的主观因素也会对社会知觉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 要的影响。 要的影响。 (一)认知者的经验 认知者的经验
253
12
练习题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60.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 是个体对他人 的知觉。 的知觉。
A.自己 A.自己 C.自然 C.自然 B.社会 B.社会 D.环境 D.环境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 61.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 社会行为的发生都以( 为基础的。 社会行为的发生都以( )为基础的。
⑹关系图式
表示比较特殊的、有关自我和他人如何互动的个人期望。 表示比较特殊的、有关自我和他人如何互动的个人期望。
9
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 进行社会知觉时, 引导和解释作用 作用, 起引导和解释作用,如果大脑里没有解释新信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与归因

一样长吗?
平行吗?
黑白闪烁点
2、 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
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和 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 错觉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产生 积极效果,可广泛运用于视觉艺术(如电影、电视的特 技镜头,服装设计,霓虹灯的变换效果等甚至军事领 域)。 错觉有时会给生活带来消极的影响(海军航空兵在 海上做翻转飞行,容易产生倒飞错觉)。
二、印象形成与管理
(一)基本概念 1、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 知客体的形象。 2、印象形成: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 按照以往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 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 的过程。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 的影响更大的现象,即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 见面时形成的印象。对后期信息的组织、理解有定 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根据第一印 象来完成的。 近因效应:是指对自己所熟悉的人,最近或者 说最后所得到的印象最为深刻难忘,往往会改变人 的看法。最新(即最后)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 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一般来讲,熟悉的人,特别是亲密的人之间容 易出现近因效应,而不熟悉或者少见的人容易产生 首因效应
大鱼与小鱼
高个子与矮个子
4、理解性: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 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对物体的知觉变得比较稳固。
(三)知觉种类
1、时间知觉 2、运动知觉 似动现象 诱导运动 3、空间知觉 大小知觉 形状知觉 方位知觉 距离知觉
(四)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自我知觉)对他人、群 体(人际知觉)以及对自己的知觉。此外,对行 为原因的知觉也属于社会知觉,人的社会化进程、 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社会知 觉为基础。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
社会知觉的四种偏差包括:
1. 归因偏差:指人们在解释他人行为时,往往过分强调个人特质,而忽视了外部环境因素。

例如,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我们可能会归因于他的能力和努力,而忽视了运气和机遇的影响。

2. 众生相偏差:指人们倾向于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对他人进行评价和判断。

这种偏差导致了对他人的过度一致性的看法,忽视了个体的差异性。

例如,当我们看到他人的行为与自己相似时,会认为他们与自己有相同的特点和态度。

3. 选择性感知偏差:指人们在接收信息时,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观点和偏好的信息,而忽视或排斥与之相反的信息。

这种偏差导致了信息获取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思维的狭隘和偏执。

4. 非理性乐观偏差:指人们对自己未来的情况和结果过于乐观的倾向。

这种偏差使人们对风险和挑战的评估存在偏差,可能导致冒险行为和错误的决策。

例如,人们可能低估自己面临的困难和障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和机会。

社会知觉、印象、信息整合与归因

社会知觉、印象、信息整合与归因

社会知觉与归因社会知觉: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1、认知的经验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3、认知者的情绪图式:人脑对已有知识经验的网络。

其主要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印象形成与印像管理印象形成的效应一、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比后来印象影响更大。

不熟悉的人近因效应:最新信息比原先信息影响更大。

熟悉的亲密的人二、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以偏概全三、刻板印象:通过经验对某类人或是的固定看法。

(具有社会适应意义,使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信息整合模式:1、加法模式;2、平均模式;3、加权平均模式;4、中心品质模式印象管理(印象整饰、印象控制):个体对自我形象控制,通过一定方法影响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是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2、隐藏自我与自我太高;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4、投其所好。

归因: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行为原因的分类:1、内因与外因;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3、可控原因与不可控原因控制点理论:(美)罗特——1、外控者:(不符合社会期待)2、内控者:(符合社会期待)归因原则:1、不变性原则(海德,归因思想创始人);2、折扣原则(凯利);3、协变原则(凯利)个体归因时需要考虑的三种信息:1、特异性信息 2、共同性信息3、一致性信息若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都高,外归因;若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内归因。

影响归因的因素: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

组织学社会归因分析

组织学社会归因分析
与思想导致的认知偏差。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 社会的复杂性 ● 社会知识水平 ● 社会经验和阅历 ● 社会观察能力 ● 观察问题的角度 ● 认知心理因素
2.能力━━
●能力:一种内在的心理品质,是完成某种活动, 解决某个问题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人的能力是一个人
依靠自己的力量照顾自己的生活和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的可能性。
意志力

豪杰之与庸人,有倔强之志力而已。 大凡恒情,每当衰败穷蹙之时,则不免志消气沮,若
豪杰则愈衰愈振. (潘博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 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 拔剑而起, 挺身而斗,
此不足谓勇也。古之有大勇者, 猝然临之而不惊, 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持者甚大, 其志甚远
●与工作相关的能力:各种职业能力倾向、实践 智力、情绪智力、管理能力和创造力。
2.能力━━
● 人的能力构成:由一个人的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考能力 等)、知识、实际技能和体力所构成。
● 管理者能力:业务能力、人际能力、分析决断 ● 低层→47:35:18 ● 中层→ 27:42:31 ● 高层→18 :35:47
2.能力━━
●智商、情商、胆商、法商与社会需求
● 影响能力的因素: ● 知识积累 实践经验 工作方法 心理素质 主观努力
3. 人格━━
●人格:指人们所具有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对待现实的态度和习 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不同于其他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是由先后天的交互作用而形成的。
● 因为人格直接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和对事物的判断认知,所以考察员工的人格特点是组织管理的 重要内容
●三种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及时的填充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用于

组织行为学讲义-社会知觉与归因

组织行为学讲义-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节知觉:信息处理模型一、信息处理模型阶段1:选择性注意/理解人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中的物理和社会因素的干扰。

由于人们没有心智能力完全理解所有这种信息,因此,会选择性地感知周围环境中的部分信息。

在此,是注意力在起作用。

注意力(attention)是开始自觉意识到某事或某人的过程。

注意力可以集中环境或记忆中的信息。

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对那些明显(salient ['seiljənt])的刺激。

当某事从环境中凸现出来时,它就是明显的:✓异常:种族、性别、头发颜色或年龄等方面,一个人与众不同✓明亮:黄色的衬衫✓处于反常态:比如有恐高症的人爬陡峭的山峰✓与社会地位不符:比如一个公司总裁骑摩托车上班✓与常人不同:在时速100英里的道路上以时速20英里的速度开车✓极端的积极(声誉卓著的名人)或极端的消极(恶性交通事故的罹难者)✓可视场合占主导地位:坐在首席的位置一个人的需要和目标经常决定哪种刺激是显眼的。

此外,研究还表明,人们往往更多关注消极的而不是积极的信息,这会导致消极的偏见。

阶段2:编码和简化观察到的信息不是以本原形式储存在记忆里的。

编码是必要的。

原始信息被解释或翻译成心智表征(mental representations[.reprizen'teiʃən]),为完成这一过程,知觉者把信息片段分配到认知范畴(cognitive ['kɔgnitiv] categories ['kætigəri])中。

人们将人、事和物的特征与映像中包含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三者做出解释和评价。

映像(schema)代表一个人对特定事件或刺激类型的心智画像或者概括。

通过各种认知范畴的标签可使映像具有意义。

人们通过编码来解释和评估周围的环境。

有意思的是,这一过程可以导致对同一或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解释和评估。

第一、人们用不同的映像信息作出解释。

最近的研究表明关于什么样的行为构成性骚扰,男人和女人对此有不同的观点。

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知觉与归因

四、印象管理 1、概念:个体以一定方式影响他人对自 己的印象。 2、作用: 3、常用策略: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 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一、归因的定义: 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之原因的过程。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1、内因与外因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三、控制点理论:罗特 内控者: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对事情的发展与结果进行 控制,控制点在个体的内部。 外控者:个体认为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所不 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控制点在个体的 外部。 控制点来源不同导致个体对待事物的因素 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情境性
4、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个群体或人物所 持有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和印象。 形成途径:一是直接与某个群体接触, 从而将知觉对象的一些特点固定化、扩 大化;另一种是根据间接的资料或信息 来了解,通过他人的介绍、大众传播媒 介的描述(电影、电视、书刊、杂志等) 而获得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1、加法模式: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 合方式是累加的而非加以平均。 2、平均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 中,我们以简单平均的方式处理所获得 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3、加权平均模型:按照这个模型,人们形 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 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4、中心品质模式:真诚、热情与虚伪、冷 酷
表2-1为什么学生在我的课上睡觉?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
特异性信息
归因维度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学生们都睡觉 (低)其他人没睡觉
(高)该生以前也睡觉 (高)该生以前也睡觉 (低)该生以前没睡觉

3社会知觉与归因

3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单元:归因
一、归因的概念 归因是指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原因 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一)内因与外因和综合归因
(二)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三)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对可控因素做出变化预测;国心理学家罗特提出:内控者;外控者。 他们理解的控制点来源不同,其对待事物的态度和
多选:2.由于信息出现的顺序不同而影响印象形成的现象包括( )。
A.刻板印象 B.首因效应 C.近因效应 D.光环效应
单选:3.一般来说,( )之间容易出现近因效应。
A.不熟悉的人 C.第一次见面的人 B.上下级 D.亲密的人
单选:4.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的现象,称为( )。 A.光环效应 B.首因效应 C.刻板印象 D.近因效应
行为方式也不同。
四、归因原则
(一)不变性原则 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
(二)折扣原则
当一种结果看起来是由一种以上的原因引起的时候,将其归结 于某一特定原因是要谨慎。 (三)协变原则:凯利的三维理论 人们归因总是涉及三个方面:刺激客体、行为主体、背景 归因时要考虑:
1、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 针对某一刺激客体作出反应。 2、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的反应是否相同。 3、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下作出的反应是否一致。
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
四、印象管理 (一)印象管理的概念
印象管理亦称印象整饰,指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 自己的印象。
印象形成是信息输入;印象管理是信息输出。 (二)印象管理的作用:是个体适应社会的一种方式。 (三)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 1、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2、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3、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 4、投人所好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心理咨询师 社会心理学 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

五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和
成就
动机
利他
动机
动机
权利 动机
侵犯 动机
一、亲合动机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 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 亲合即合群,是人际吸引的最低层次。亲合需要引 起亲合动机,而亲合动机则导致亲合行为。
(一)亲合的起源
依恋
真题分享
1.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 联系的心理倾向是( )。(单选)
答案:D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 (一)社会视角 • (二)自我价值保护 • (三)观察位置 • (四)时间因素
真题分享
13.在竞争条件下,个体倾向于把他人的成功外归因, 而把他人的失败内归因。有明显的使自己处于有利 位置,保护自我价值的倾向,这种倾向叫( )归 因偏差。(单选)
A.空间性 B.情境性 C.特异性 D.动机性
• • 初次印象也称第一印象,是素不相识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
时形成的印象。
二、印象形成的几种效应
(一)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
相亲
近因效应
离婚
(二)光环效应
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的印象,往往会对 他的人格品质也倾向于给予肯定的评价。这 类现象叫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应。
毁掉普希金的“晕轮效应”
• 自然动机 • 社会动机。
(社会动机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
四、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的关系 难度系数
真题分享
1.(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单选) A.社会动机 B.社会态度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真题分享
1.( )是人的社会行为的直接原因。(单选)
A.社会动机 B.社会态度 C.价值观 D.社会知觉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三章 社会知觉与归因

二、社会知觉的范围
• • • • • (一)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面部表情 目光接触 身段表情 言语表情
知觉的选择性
(二)对他人人格的知觉
• 他人人格知觉--个体对他人的看法,对 他人的印象。 • 个体将他人许多有意义的特征进行比较、 概括与综合,形成一种总的印象。但这些特 征的重要性不一样,有些处于知觉中心,有 些则处于知觉的边缘。许多研究发现,热情 还是冷漠在对他人人格知觉中,处于中心位 置是中心特征;而文雅还是粗鲁则被认为是 边缘特征。
四、归因原则
• 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个体归因时往往遵 从一定原则(倾向性)
(一)不变性原则 迷信的形成
某些人会信息某些事件与一些超自然 力量等有关系
• 海德是归因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人们归因时, 通常使用不变性原则。就是寻找某一特定结果 与特定原因间的不变联系。如果某特定原因在 许多条件下总是与某种结果相联,如果特定原 因不存在,相应的结果也不出现。这就可把特 定结果归结于那个特定原因。 • 不变性原则的思想方法是科学的,用这种方法 可找到某种行为或其结果的关键原因。
外界刺激
图式 (认知结构)
图式扩展
图式改变
对此事件有没 有主动图式? 没 有 新 事 件 输 入 寻找相应图式
产生推理-- 存贮事件 --存贮推理 长 时 记 忆 关 于 事 件 的 输 出 信 息
创造新图式 是 是否找到了图 式? 否
图式的作用
• 1.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 • 2.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个体知觉 • 3.影响记忆个体知觉 • 4.影响自我知觉
• (二)光环效应——在第一印象形成 中,认知者的好恶评价是重要维度。 人们初次相见,彼此最先作出的判断 是相互喜欢与否。个体对他人所作的 好恶评价极大地影响对他人的总体印 象。 • 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 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 的其他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 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其他品质也因 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

社会心理学社会知觉与归因

❖ 单选:3.与成就动机关系最密切的是( )。
❖ (A)个人能力
(B)人格特点
❖ (C)抱负水平
(D)智力水平
❖ 【答案】C(基础知识,P136)
❖ 多选:4.关于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个体道德感越强,侵犯性越小 ❖ (B)社会角色影响个体的侵犯性 ❖ (C)去个性化会导致个体侵犯性降低 ❖ (D)在群体活动时,个体侵犯性倾向于增加 ❖ 【答案】ABD(基础知识,P138)
挫 折 与 攻 击 关 系 写 照
五、利他动机
利他动机是个体不顾自身,增进他人的价值和利益的一种 心理倾向。利他行为是利他动机支配的行为,是个体有益 于他人、公众和社会,不期待回报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原因
1社会生物学的观点 2社会规范论的观点
利他行为的影 响因素
外部因素
利他者的心理 特征:1心境 2内疚 3人格
利他技能
第三单元 社交情绪
一、社交情绪的定义
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 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个体 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 反映。
二、几种基本的社交情绪 (一)社交焦虑
嫉妒
嫉妒是在人际交往中 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 才能、名誉、地位和境遇 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 的一种不悦、自惭、怨恨、 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 复杂情感。

提供的资料(看马戏)
证 特异性 共同性 一致性
归因
(高)
(高)
(高)
刺激物:
1 她没对别的 每个人都发笑 她总是对他发 小丑
小丑发笑

(61%)
(低)
(低)
(高)
人:
2 她总是对小 别人很少发笑 她总是对他发 玛莉

社会知觉的分类以及归因的模式

社会知觉的分类以及归因的模式

社会知觉的分类以及归因的模式社会知觉及其效应一、社会知觉的概念与分类 1、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社会知觉的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于1947年提出并使用的) 2、社会知觉的分类(1)对人的知觉(主要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2)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3)角色知觉(指对人们所表现的角色行为的知觉)二、社会知觉的效应 1、第一印象效应(主要是获得被知觉者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服装等方面的印象,一般来说第一印象是消极的)。

2、晕轮效应(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和品质的知觉)。

3、优先效应和近因效应(优先效应是指一个人最先给人留下的印象有强烈的影响,它与第一印象的作用是相同的;近因效应则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具有强烈的影响)。

4、定型效应(指人们头脑中形成了对社会上某一类人的比较固定的看法)。

社会知觉的归因分析一、归因的概念及其内容归因: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的过程归因的内容:1、心理活动的归因2、行为的归因3、对人们未来行为的预测二、归因的模式归因理论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于1985年提出来的。

1、海德的两归因模式:情境归因和个人倾向归因。

海德是基于人类总是试图从周围世界得出某种意义这一考虑而提出归因模式的,是从(外归因)和(内归因)来建构他的归因模式的。

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知觉者本人的特点,知觉对象的特点,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的亲密行为归结为温柔的性挑逗, 男性很容易把友善的微笑当作性吸引。
是性的诱惑还是思考
二、行为原因的分类
❖ 1、内因与外因 将行为原因归于个人格、品质、 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人特征,称 为内归因或本性归因,将行为原因归于背景、机遇、 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等外部条件,可称之为外 归因或情境归因;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之发生 并非由内因和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 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
❖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性原因 人格特点、能力,工 作性质与任务难度是相对稳定的原因;人的情绪、 气候条件等是易于变化的原因
❖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控性原因 情绪、努力程度等 为可控原因;智力、工作难度为不Leabharlann 控原因附加资料:韦纳归因理论
稳定性
内因
外因
动机激发
不稳定因素
努力程度
(宜失败归因)
稳定因素
虚假的普遍性和独特性
实例 我职称高是因为我用功 我收入低是因为社会不公
我比我其他人对父母好
即便是80%的丈夫不忠, 我丈夫他不会 我相信韩国的妇女和我一 样每个都做了整容
自我服务偏见可以保持良好感受,如正向错觉一样有利于心理平衡
附加资料:社会偏见
❖ 偏见:是仅仅单独根据某些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而 对其成员形成的一种态度
对自己归因
成功 失败
内控 者
努力 程度 能力
外控 者
命运 机遇
对他人归因 成功 失败
努力 程度 能力
命运 机遇
行为
积极努力 符合社会
期待
消极放弃 寻求救援 赌博碰运
附加资料:自我服务偏见
自我服务偏见 将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 和努力,将失败归因为运 气和外在因素 与他人相比,认为自己更 好 盲目乐观
三社会知觉与归因
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
❖ 一、基本概念 ❖ 二、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
1、认知者的经验 2、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 3、认知者的情绪
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信息出现的顺序) 首因:最初的信息,不熟悉、少见的人之间 近因:最近的信息,熟悉的、亲密的人之间
❖ 1、加法模式 ❖ 2、平均模式 ❖ 3、加权平均模式 ❖ 4、中心品质模式 ;该模式更接近大多数人日常生
活中的实际情况
四、印象管理
❖ 1、印象管理的概念 ❖ 亦称印象整饰。即个体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
印象,使他人印象符合个体期待。 ❖ 印象整饰与印象形成的区别 印象形成对认知者来说是信息
能力
(宜成功归因)
机遇
有激励
任务难度 无激励
三、控制点理论 ——罗特[美·心]
❖ 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归因倾向不同,一些 人认为内部力量的作用,称为内控者,这类人相信自己的努 力可以改变事情,所以积极努力面对困难;一部分人认为是 外部力量的作用,这类人认为个人努力无济于事,所以放弃 责任,寻求救助被动面对困难,称为外控者。
输入,是形成对他人的印象;而印象整饰是信息输出,是对 他人印象形成施加影响。 ❖ 2、印象管理的作用 ❖ 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 成功的印象整饰基础 正确理解情境、他人、角色的社会期 待
四、印象管理
❖ 3、印象管理的策略 ❖ 按社会常模。人的外表最容易为他人所知觉。因而个体往往
留意修饰外表,尤其是在异性面前 ❖ 隐藏自我 个体的真实自我也许不受他人和公众欢迎,为使
专栏2-6 中国人的面子
❖ 好面子 中国人文化特征,太好面子使行为依 存他人,人格成长困难
❖ 杨国枢观点 中国人重视“重要他人”(家 人、亲友),在“重要他人”面前注意维护 形象,反之不在乎他人看法。西方人重视 “概念化他人”(一般人),均有影响
❖ 黄国光观点 面子与尊严、地位紧密相连
第三单元 归 因
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个体常常把 真实自我隐藏起来,好比戴上一付“面具”; ❖ 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例如,教 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动; ❖ 投人所好 个体为了得到他人的好评,形成良好印象,往往 投其所好,采取自我暴露、附和、谄媚、施惠等手段。
❖ 偏见:不宽容的表现,否定的感情和情绪,歧视是 偏见的行为表现
❖ 偏见为何持久:贬损我们不喜欢的群体可以提高我 们的自尊水平,这种刻板印象可以节省我们的认知 能量
❖ 偏见的产生:社会学习、分类与归因错误、刻板印 象
❖ 减少偏见的方法:学会不要仇视、多接触、重新划 分我们—你们的界限、学会向刻板说不、社会影响
❖ 归因不仅是一种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普 遍需要。因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作成业余 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 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 法和观念。
附加资料:我们如何解释他人
❖ 痛苦的婚姻:他迟到是因为他不在乎我 ❖ 幸福的婚姻:他迟到是因为堵车 ❖ 有研究发现:西方男性比女性更喜欢将
❖ 个体归因常存在偏差
❖ 偏差之一是个体对于他人的成功易归因为外因,如运气好等, 对于他人的失败易归因为内因,如个人能力差,不努力等
❖ 偏差之二是个体对于自己的成功易归因为内因,如有能力和 很努力等,对于自己的失败易归因为外因,如运气差等
❖ 这种归因有利于自我价值保护
三、控制点理论 ——罗特[美·心]
❖ 一、归因的概念
❖ 四、归因原则
❖ 二、行为归因的分类 1、不变性原则
1、内因与外因
2、折扣原则
2、稳定性原因与易变 3、协变原则
性原因
❖ 五、影响归因的因素
3、可控性原因与不可 控性原因
❖ 三、控制点理论
1、社会视角 2、自我价值保护 3、观察位置
4、时间因素
一、归因的概念
❖ 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 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 程。
❖ 2、光环效应 (晕轮效应)(认知者好恶评价) 最初的好恶评价像一个光环,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
❖ 3、刻版印象(已有经验) 以经验归类看法,可以简化社会知觉,以偏概全,容易 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性别刻板影响最多、最强烈:女性数学不行;
三、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
❖ 在印象形成中,所选择的信息总是针对认知对象的 各个具体特征,但最终印象并不停留在各种具体特 征上面。个体在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时,保持逻辑 与情感的一致性,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