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平人气象论 黄帝内经讲义课件PPT
黄帝内经PPT课件
一、病因与病因学说 ⒈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病邪。 ⒉病因学说: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致病特点及其临床表 现的理论。 ⒊中医探求病因的方法
⑴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 直接确定病因。
⑵辨证求因:以病证的临床表现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 探求病因的方法。
⒋病因分类 ⑴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外感病因:指来源于自然界,多从肌表、口鼻侵入人体
⒊《素问·至真要大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
暑濕燥火,以之化之變也 ”
⒋《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 “夫百病之所始生者, 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灵枢·五变》说: ⒌《灵枢·五变》:“余知百病之始期也,生于风雨寒暑。” ⒍《灵枢·口问》: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 阴阳喜怒,饮食居处。” ⒎《灵枢·百病始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 暑,清湿喜怒。”
6.各论
㈠、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风邪性质 及 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浮越
轻场 开泄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易袭阳位,属阳邪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易侵头面、肌表、腰背和阳经:如 头项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腠理开疏:如汗出,恶风等
多变
善 行 善行走窜,行无定处 数 变 发病急,变化快,变化多端
病变部位不固定,如行痹,风疹, 荨麻疹
而发病的病因。 ⑵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 内伤病因:指人体的七情、劳逸、饮食等不循常度,导
黄帝内经(河南中医学院)全套教学课件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中医学院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经选读
主编 王庆其
河南中医学院
目录
绪论第一单 宝命全形 第二单元 阴阳应象 第三单元 藏气法时 第四单元 血气精神 第六单元 百病始生 第七单元 病之形能 第八单元 脉要精微 第九单元 异法方宜
绪
河南中医学院
纵观《内经》全部内容,《素问》 正是从天地宇宙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 精气学说和阴阳五行学说,解释和论证 天人关系及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和疾病的 发生发展过程, 因此,“素”字的含义当包涵了宇宙、 自然万物、人体生命形成的过程及演变 规律在内。 其寓意极其广泛深刻深邃。
河南中医学院
4、灵 枢:
4、隋·杨上善注释整理,撰《太素》。
河南中医学院
5、唐·王冰对《素问》进行了整理、注释。 6、宋·林亿奉召整理《内经》以降医籍
Leabharlann Baidu
以王冰本为主要底本。
7 、明代翻刻古医书盛行。明 ·顾从德刻印的 宋本《素问》,刻印错误少、精确。 8、1956年人卫影印了顾本《素问》并出版。
9、1963年人卫将顾本影印本铅字排印出版。
河南中医学院
二、《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 1、认为成书于黄帝时期: 基于书中有“黄帝曰”,认为是黄帝时 期的作品。 宋· 林亿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序》 中就提出了这一观点。
《黄帝内经》素问 ●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导读:【原文】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译文】
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吸吸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候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
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胃气为健康人之常气,人若没有胃气,就是危险的现象,甚者可造成死亡。
【原文】
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平人气象论的背景和意义
2.平人气象论的主要内容
3.平人气象论的翻译及解读
4.平人气象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正文
一、平人气象论的背景和意义
《黄帝内经》是古代中国医学的经典著作,其中《素问·平人气象论》是论述人体健康与疾病关系的重要篇章。该篇论述了平人(即健康人)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对于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二、平人气象论的主要内容
1.平人的生理现象
平人的生理现象主要包括呼吸和脉搏。文中指出,平人一呼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两次,不呼不吸时称为定息。平人的脉搏和呼吸有规律,有力度,反映了脏腑功能的正常。
2.平人的病理变化
平人气象论中详细描述了多种病理变化,如气虚、气逆、气滞、血瘀等。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脉搏和呼吸的异常,如脉搏过快、过慢、脉搏有力或无力等。
3.平人的诊断方法
平人气象论提出了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观察脉搏和呼吸。如
通过观察脉搏的快慢、有力无力、紧实滑润等,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同时,呼吸的深浅、快慢、气息的粗细等也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三、平人气象论的翻译及解读
《平人气象论》原文难度较大,需要进行详细的翻译和解读。翻译时要注意准确表达原文的意义,避免误解和歧义。解读时要结合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对原文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四、平人气象论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尽管《平人气象论》是古代医学著作,但其中的许多观点和理论仍具有现代意义。如平人气象论中强调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等,与现代医学的生理学、病理学等有相似之处。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可以借鉴平人气象论的方法和理论,以提高疗效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黄帝内经PPT课件
.
6
2、很多人活了一辈子都不知道怎么 吃饭、喝水——食饮有节
*冬至属水,水旺克火(心脏),冬季要保护好心脏。
太阳出来我起来,太阳睡觉 ,我睡觉。
*偏寒的地方人偏长寿,热带的地方人早熟又早衰。
*现在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是想要的却很多。 ——绝“不妄作劳”。
.
7
三、哪些生活习惯夺你的命:
.
10
五、生有喜、活有乐: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 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 乐其俗、高下不相慕。
❖ 健健康康,一要有力气二要通畅 ❖ 手脚冰凉:一是没力量、二是气血不畅,
女孩月经不调 ❖ 有什么能力,就做什么事,别盲目攀比。
.
11
六、“七”是女人,一生的你
*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6周岁) * 二七而天葵至,任脉通,太冲脉盛,
* 春天多风,且风是往上走的 秋天的风具有萧条之气
夏天多暑多热,秋天多燥,冬天多寒
平平淡淡பைடு நூலகம்欲望,心无挂碍
真气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要珍惜
.
9
2、精不内守的表现: 眼神没神,脸色发黑,发暗, 女人早产堕胎(养精蓄锐)
人“汗出如油”的时候最危险. 先补后益才能制止漏精
3、失什么也别失神。 焦虑忧虑会导致人失神。
二十、《素问、平人气象论》-黄帝内经
四时五脏平, ※ 四时五脏平,病,死脉均以胃 气为本.各脏所主时令之平脉, 气为本.各脏所主时令之平脉,皆以胃 气与本脏之脉相兼.如本脏之脉明显, 气与本脏之脉相兼.如本脏之脉明显, 而和缓从容之胃脉较少则为病脉; 而和缓从容之胃脉较少则为病脉;若只 见本脏之脉,而毫无从容和缓之胃脉则 见本脏之脉, 为真脏脉,胃气已绝. 为真脏脉,胃气已绝
四, 虚里诊法 虚里,即胃之大络, 虚里,即胃之大络,位于左乳下心 尖搏动处. 尖搏动处. 虚里诊法,属切诊内容. 虚里诊法,属切诊内容.
虚里诊断临床意义: ※ 虚里诊断临床意义: 诊其搏动以测宗气盛衰. 诊其搏动以测宗气盛衰. 原理:宗气为胃府水谷之气所化, 原理:宗气为胃府水谷之气所化, 与吸入之清气相合积于胸中, 与吸入之清气相合积于胸中,故宗气之 生与胃气密切相关,胃气强则宗气盛, 生与胃气密切相关,胃气强则宗气盛, 胃气弱则宗气衰.虚里即为胃之大络, 胃气弱则宗气衰.虚里即为胃之大络, 故宗气之盛衰可通过其络反映于心尖搏 动处, 动处,而宗气之盛衰又间接反映了胃气 之强弱,此与从寸口脉测胃气原理相似. 之强弱,此与从寸口脉测胃气原理相似.
长夏胃微耎 弱 脾 和柔相离, (和柔相离, 和柔相离 如鸡践地) 如鸡践地 秋胃微毛 ( 厌 厌 聂 肺 聂,如落榆 荚) 冬胃微石 (喘喘累累 肾 如钩,按之 而坚) 而坚)
但代无胃 弱多胃少 锐坚如鸟喙, (锐坚如鸟喙, 鸟之 (实而盈数, 实而盈数, 实而盈数 如屋之漏, 距, 如屋之漏, 如水 如鸡举足) 如鸡举足 之流. 之流. 毛多胃少 但毛无胃 ( 不 上 不 如物之浮, (如物之浮,如风 下 , 如循鸡 吹毛) 吹毛) 羽) 但石无胃 石多胃少 发如夺索, 辟辟如 ( 如引葛 , (发如夺索, 按之益坚) 弹石) 按之益坚) 弹石)
内 经(最新课件)
陕西中医学院
2、指平素问答之书。如马莳、吴崑、张介宾 等认为此书是把黄帝与岐伯等臣平素就医 学问题相互问答的内容记录下来,整理成 篇而名为《素问》。
陕西中医学院
1、认为成书于黄帝时期: 基于书中有“黄帝曰”,认为是黄帝时期
的作品。皇甫谧、王冰、史崧、林亿等都倡 导这一观点。
这与他们不谙考据,又受崇古尊经思想影 响有关。因为内经十多万字,涉及多学科内 容,黄帝时期生产落后,不可能形成如此巨 著,并以甲骨文形式记录、保存并流传下来 。
陕西中医学院
2、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例如: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素问》 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 清·魏荔彤在《伤寒论本义·自序》中说: “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于上古 。”
陕西中医学院
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医家之母,百科之宗
中医理论 的奠基性
著作
构建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 确立了中医的基本学术特色 形成了中医的思维方法
陕西中医学院
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
《内经》的学科性质:中医综合素质提高课 《内经》是《中基》的提高课 加深对中医理论的理解 和掌握 《内经》理论体系涵盖面更广 中基、诊断、方剂药物 、内外妇儿、针灸… 《内经》理论为历代各家学说所继承和发扬 伤寒、温 病;朱丹溪、张景岳;脾胃学派、命门学派;… 更好掌握中医学术理论;了解中医学术的渊源
浅谈中医“平人”概念及其对当代养生的指导意义
浅谈中医“平人”概念及其对当代养生的指导意义
摘要:“平人”是中医学中特有的也是一个非常的重要的概念,是《黄帝内经》提
出的以概括健康人的身心状态的一个概念。平人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与儒家思
想中的中庸文化关系密切,平人内容丰富,涵盖了脉象平和,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调和等多方面。对于当代的个人养生调摄,临床疾病预防与治疗有极大
启发与指导意义。
关键词:平人;阴平阳秘;中庸;养生
1平人的概念
1.1平人起源于中庸思想
平人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中:平人者,不病也。平人
是指健康人的一种状态,“阴平阳秘”者也。“平”最早见于晚周时期,造字本义是
指土地整齐没有高低凹凸。《说文》中“平,语平舒也。从亏从八。八,分也”。《广韵》中“平,和也。”《尔雅》中“平,成也”。《增韵》中“平,均也”[1]。“平”字的意思逐渐形成,引申为均衡、平和、和谐等,中医中的平人也是指人体气血
阴阳的平和状态。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儒家文化在中国几千年历史长河
中占有主流地位,平人中蕴含的阴平阳秘,阴阳调和是中庸思想“致中和”的一种
重要体现。“致中和”是指人体自身,自身与他人,天地万物之间动态平衡。执两
用中,不偏不倚。天地万物发展规律应如此,人们在调养自身,处理人际关系,
工作职场中更应如此。
1.2平人的中医内涵
《黄帝内经》是中医的奠基之作,其中从机体状态、生理功能还有调摄养生
多方面论述了平人的内涵。平人涉及气血津液精、经络脏腑、肌肤腠理、关节筋
骨以及五志七情等各种因素。在外可以表现在形体结构、个人的活动功能与对周
黄帝内经ppt课件
《黄帝内经》讲什么
1. 顺其自然(因天之序) 2.健康长寿靠自己 3.天人合一
12
“因天之序” —人体生命日节律 (一天当中,人的养生法则)
人为什么会失眠 几点醒来最危险 为什么必须吃早饭 子午觉意味着什么 什么时候做事效率最高 几点做爱最理想
13
子时(夜里11-1点) 胆经当令
44
上古天真论
帝曰:人年老而无子者,材力尽耶?将天数然也? 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 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 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 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 而无子也.
35
心包经
36
亥时(晚上21-23点) 三焦经当令
1.“三焦”解 2.“亥”字解 3.做爱最佳时机
37
“亥”字解
38
三焦经
39
《黄帝内经》第一篇讲什么(上)
生命是一个过程 黄帝问生死--生死在于人及其脏腑能否法
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为什么会得病--习性造病(欲,好) 大道总纲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
49
百病生于气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 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 则气耗,思则气结。 《素问·举痛论篇第 三十九》
黄帝内经:素问第18章 平人气象论
平人气象论篇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正常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原文】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翻译】岐伯回答说:人一呼脉跳动两次,一吸脉也跳动两次,呼吸之余,是为定息,若一吸劢跳动五次,是因为有时呼吸较长以尽脉跳余数的缘故,这是平人的脉象。平人就是无病之人,通常以无病之人的呼吸为标准,来测侯病人的呼吸至数及脉跳次数,医生无病,就可以用自己的呼吸来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是诊脉的法则。
【原文】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少气。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而躁,尺热曰病温;尺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
【翻译】如果一呼与一吸脉各跳动三次而且急疾,尺之皮肤发热,乃是温病的表现;如尺肤不热,脉象滑,乃为感受风邪而发生的病变;如脉象涩,是为痹证。人一呼一吸脉跳动八次以上是精气衰夺的死脉;脉气断绝不至,亦是死脉;脉来忽迟忽数,为气血已乱,亦是死脉。
【原文】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春胃微弦曰平,弦多胃少曰肝病,但弦无胃曰死;胃而有毛曰秋病,毛甚曰今病。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藏真通于心,心藏血脉之气也。长夏胃微弱曰平,弱多胃少曰脾病,但代无胃曰死;软弱有石曰冬病,弱甚曰今病。藏真濡于脾,脾藏肌肉之气也。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藏真高于肺,以行荣卫阴阳也。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内经讲义 ppt课件
相辅相成 不可分离
ppt课件
41
第五段
阴阳亢盛为害及调摄阴阳养生
ppt课件
42
原文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回: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 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 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 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 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 后表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 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放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 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 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谈之能,从欲快志干虚 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而致泄泻稀溏。
关于“濡泻”,有认为当校为“濡”。
ppt课件 31
四、五气及五志的产生及为病
1、产生:五气——四时——生长收藏——寒暑燥湿风 五志——五脏——气机——喜怒悲忧恐 2、病变:喜怒伤气——五志伤于内,损伤五脏气机
寒暑伤形——五气伤于外,侵犯形体肌表
ppt课件
32
五、阴阳转化的病机规律——伏气为病的规律
3、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暑伏凉遏
夏季感受暑邪,暑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
平人气象论
谢谢观看
春脉,弦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弦多胃气少,就是肝病;但见弦脉无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 而兼见毛脉,等到秋天就要生病;倘若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春天是脏真之气散发于肝,肝脏是藏筋膜之气的。
夏脉,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如果钩多而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如果但见钩脉无胃气,就要死 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预测等到冬天就要生病的;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的,夏天是脏真之气通 于心,心是藏血脉之气的。
平人气象论
战国时期散文
01 原文
03 注释译文
目录
02 作品鉴赏 04 作者简介
《平人气象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原文
黄帝问曰:平人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①脉五动,闰以太息②,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常 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黄帝问道:无病之人的脉象是怎样呢?பைடு நூலகம்
岐伯答说:无病之人一呼气一吸气,叫做一息。另外,吸终到一呼开始的交换时间这是闰以太息,共有五次 搏动,叫做无病的人,气脉跳动两次,一吸气脉也跳动两次。通常用无病之人的呼吸情况,来调候病人的脉息, 医生无病,所以可以调匀自己的呼吸以候病人的脉搏次数,这是脉诊的法则。
作者简介
该篇出自《黄帝内经》卷第五。《黄帝内经》简称《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我国现存 最早的一部医学专著。《黄帝内经》之名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该书以黄帝和岐伯等人对话的形式 写成,其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至两汉之间。《内经》不但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而且在疾病认识、诊断方法、治 疗原则等方面也初步构筑了后世中医发展的支架。
中医脉诊(课堂PPT)
1、无胃脉 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
2、无神脉 以脉率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
3、无根脉 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
临床意义 主伤精、血少、痰食内停、气滞血瘀等征。
涩而有力为实证;涩而无力为 虚证。若精血衰少,津液 耗伤,不能濡养经脉,致血行不畅,故涩而无力;若痰食 胶固,脉道不畅,或血瘀气滞,导致血脉痹阻,则脉涩而 有力。
2024/1/11
24
(十一)、弦脉
脉象特征 端其以长,如按琴弦,脉势较强、较硬。 临床意义 主肝胆病,诸痛症,痰饮、疟疾病。亦主虚
多弦滑。
2024/1/11
28
2、诊妊娠脉
已婚妇女月经正常,若突然停经,脉滑数冲和,尺脉尤显 ,兼有饮食偏嗜,呕恶等是妊娠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指出妊娠脉象特点 是少阴脉(神门及尺部)脉动加强,此为血聚养胎,胎气鼓动 肾气所致。如果受孕后因母体气血亏损或胎元不固,或经
是脉之大会 —— 太渊为肺经源穴,肺朝百脉;
脾肺同为太阴经 ——两经均起于中焦。 脾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肺气靠脾气不断充养。
位置浅显 —— 便于操作。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摘要:
一、引言
二、平人气象论原文概述
三、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1.天地之气,以阴阳为纲纪
2.阳化气,阴成形
3.阳为气之清,阴为气之浊
4.阳为天气,阴为地气
5.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7.阴阳乖戾,则病生
8.调其阴阳,以安其身
四、结论
正文:
一、引言
《平人气象论》是古代中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中的一篇重要论文,主要论述了人体阴阳之气与健康的关系。通过分析原文,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阴阳理论在中医学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如何运用阴阳调和来保持身体健康。
二、平人气象论原文概述
《平人气象论》原文分为八段,分别论述了天地阴阳之气、阳化气阴成
形、阳清阴浊、天气地气与人体的关系、阴阳生长收藏、阴阳乖戾则病生、调其阴阳以安其身等主题。
三、平人气象论原文及翻译
1.天地之气,以阴阳为纲纪
天地之间,气之清者阳,气之浊者阴。阴阳之气,以相互为用,为天地万物之纲纪。
2.阳化气,阴成形
阳之气,化为无形;阴之气,成形为有。阴阳相济,生化万物。
3.阳为气之清,阴为气之浊
阳为气之清,上升而散;阴为气之浊,下降而聚。清者上升,浊者下降,阴阳相辅相成。
4.阳为天气,阴为地气
阳之气,发于天;阴之气,起于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交泰。
5.人禀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类生于天地之气,受四时之法而成。人的生长壮老已,皆受阴阳之气的影响。
6.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生阴长,万物得以繁衍;阳杀阴藏,万物得以归根。阴阳生长收藏,生化不息。
7.阴阳乖戾,则病生
阴阳之气乖戾,人体就会生病。调和阴阳,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思想。
内经论人之四 平人者,不病也
内经论人之四
平人者,不病也
平人,1,指平民百姓;2,普通人,一般人;3,无罪之人,良民;4,地位相等的人;5,无病之人。《内经》关注生命,关注普通人,一般人,而一般的平民百姓就是无病之人,这就是平人,普通的平民百姓。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者,不病也。常以不病调病人,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平人有什么特点呢?“黄帝问曰:平人何如?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闰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也。”平人就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离不开呼吸,而在一呼一吸当中,你就可能感受到生命的流荡。而事实上,人一呼脉再动,人一吸脉亦再动,这是自然而然的,我们并不能轻易感受到。平常呼吸时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没有感觉是正常的。《素问·玉机真藏论》曰:“善者不可得见,恶者可见。”一呼一吸称为一息,一息并不一定脉动四次,有时候一息脉动五次。这是因为其中有一次太息(长息。较长的呼吸)所致。这种太息,犹如置闰的规律相似,我国阴阳历置闰法是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七闰。所以李念莪说:“故三息闰一太息,五息再闰一太息。”用历法的闰字,体现了平人呼吸与脉动的关系是有规律其实当中又有无规律,无规律当中又有规律,这就是平人的特点。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的特点,这说是平人。平人,因为这是大众的特点,有时又称为“众人”。《灵枢·卫气失常》:“黄帝曰:众人奈何?伯高曰:众人皮肉脂膏不能相加也,血与气不能相多,故其形不小不大,各自称其身,命曰众人。”张景岳:“众人者,言三者之外,众多之常人也。其皮肉脂膏血气各有品格,故不能相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用现在的话来说,就
2014王洪图 黄帝内经 教学讲座(1—80全集)
《黄帝内经讲义--养生大道》(王洪图)80集全集黄帝内经王洪图教学讲座(1—80全集)
张廷模《中药学》教学讲座(1—79全集)
王洪图黄帝内经
目录xCL一品下载
01《黄帝内经》简介xCL一品下载
02《黄帝内经》的成书、流传xCL一品下载
03《黄帝内经》学术体系得结构、形成xCL一品下载04《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价值xCL一品下载
05 阴阳五行概述xCL一品下载
06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二)xCL一品下载
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三)xCL一品下载
0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四)xCL一品下载
0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五)xCL一品下载
1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六)xCL一品下载
1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七)xCL一品下载
1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八)xCL一品下载
13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xCL一品下载
14 素问﹒藏气法时论(三)xCL一品下载
15 藏象概述xCL一品下载
16 素问﹒灵兰秘典论(二)xCL一品下载
17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xCL一品下载
18 素问﹒六节藏象论(二)xCL一品下载
19 素问﹒六节藏象论(三)xCL一品下载
20 素问﹒五藏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1 素问﹒五藏别论(三)xCL一品下载
22 素问﹒经脉别论(二)xCL一品下载
23 素问﹒太阴阳明论(一)xCL一品下载
24 素问﹒太阴阳明论(二)xCL一品下载
25 灵枢﹒本神(一)xCL一品下载
26 灵枢﹒本神(二)xCL一品下载
27 灵枢﹒本神(三)xCL一品下载
28 灵枢﹒营卫生会(二)xCL一品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不病调病人”的诊脉举例
脉 象
脉率
兼脉
尺肤 温度
病 证
预后
迟:一呼脉一动,
病
一吸脉一动
少气 预后佳
数:一呼脉三动, 躁 热 温病 预后佳
脉
一吸脉三动
涩
滑 不热 风病 热 痹病
死 疾:一呼脉动中至 以上
脉 促:乍疏乍数 绝:脉绝不至
预后 不良
二、论述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五脏 四时 平脉
(举例: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外脉 涩坚)
脉顺四时:脉现应时之象——尚能适应自然变 化——功能尚协调——无他病
脉反四时:脉象与应时之象相反(如春夏而脉
瘦,秋冬 而脉浮大)——体内功能高度紊乱—
—难已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复习思考题
1、说明“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和“平息调
脉”诊脉方法。
病脉
死脉
兼病与发病
肝
春
春胃微弦 (弦)
弦多胃少
但弦无胃
毛甚—今病 胃而有毛—秋病
心
夏
夏胃微钩 (洪)
钩多胃少
但钩无胃
石甚—今病 胃而有石—冬病
脾
长夏
长夏胃微软 弱(缓)
弱多胃少
但代无胃
弱甚—今病 软弱有石—冬病
肺 秋 秋胃微毛 毛多胃少 但毛无胃 弦甚—今病
(浮)
毛而有弦—春病
肾
冬
冬胃微石 (沉)
石多胃少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题解
平人:即气血平和之人,指无病之人; 气: 指经脉之气; 象: 指脉体形象。
本篇从“平人之常气禀于胃”的道理出 发,强调脉以胃气为本,进而对脉息动数变 化和四时五脏的平脉、病脉、死脉的脉象予 以对比分析,作为诊断疾病,推断预后的依 据,因此取名“平人气象论”。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2、如何区分四时五脏平病死脉?您对“脉合四
时阴阳”这一脉学理论有何体会?
3、什么叫虚里诊?有何诊病意义?
4、什么叫“脉之胃气”?为什么“脉以胃气为
本”?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盛喘数绝(心尖博动急速并且频有间歇)——病 在中(胸中心肺有病)
结而横(博动较慢而有力,偶有不规律的间 歇)—— 有积(内有积聚)
绝不至(跳动中断,绝而不复)—— 死(预后 差)
其动应衣(博动剧烈)—— 宗气泄(预后差)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四、脉证合参辨病及脉象逆从阴阳四时
脉证合参辨病
真气,然其必依赖胃气才能行于经脉之中,在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身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三、虚里诊法
虚里:心尖博动处,胃之大络所注入处(命名 为“胃之大络”) —— 脉宗气所发出处
虚里诊法:触按虚里,观察博动状态 ——了 解虚里博动的强弱和节律 ——了解宗气的 盛衰、藏泄—— 诊断疾病及预后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但石无胃
钩甚—今病 石而有病—夏病
脉以胃气为本
脉气根源于五脏六腑,胃为之本;
脉中血气源于水谷之气,胃为水谷之海,具有受 纳、腐熟水谷的功能;
肺气附于胃气,推动脉气的运行。肺主气,“诸 气者皆属于肺”,脉气亦离不开肺气,然肺气能 行于血脉之中,常依附于胃化生的水谷之气;
胃气运脏真之气于脉中,脏真之气即五脏之先天
内容提要
1.平人脉息、“以不病调病人”的诊法原理及 “平息调脉”诊脉法。 2.“脉以胃气为本”及四时五脏平、病、死脉。 3.虚里诊法。 4.脉象逆从四时阴阳, “真藏脉”及其主死机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诊法原理:
以不病调病人 以平人气息测算病人的脉率
诊脉方法:
平息调脉 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
辨水肿:颈脉动、喘咳、目裹肿、面肿、足 胫肿
辨黄疸:小便黄赤、喜卧、目黄 辨胃疸:食如饥 辨妊娠:妇人手少阴脉动甚
广州中医药大学 王黎制作
脉象逆从阴阳四时
脉从阴阳:阳病见阳脉,阴病见阴脉——脉象 与病性一致——病情较简单——易已
脉逆阴阳:阳病见阴脉,阴病见阳脉——脉象 与病性相逆——病情复杂危重——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