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教学
微机原理教学微机原理,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硬件结构和操作系统原理等方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针对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微机原理教学模式。
一、课程设置微机原理课程应该合理设置,由浅入深地讲解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字逻辑、微处理器等内容,同时要与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紧密衔接,形成知识体系的连贯性。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能使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组成,为进一步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的认识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数字逻辑设计的能力;3. 培养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4. 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于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微机原理教材应涵盖计算机硬件结构、数字逻辑和微处理器等内容,并且书写规范、结构清晰、讲解详细。
同时,教材中应包括一些具体的例子和实践案例,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根据不同年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合的辅助教材和参考资料。
四、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和加深理论的理解。
可以搭建一些仿真实验平台或使用开发板等硬件设备,让学生亲自实践,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课堂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课堂演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教学材料,展示计算机硬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内容,使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和具体。
微机原理sub
微机原理sub
微机原理是一门研究微型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操作系统、微处理器等方面的知识。
微机原理的学习是了解计算机技术背后的基本原理和内部机制的关键,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方式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微机原理的核心是研究计算机硬件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部件。
了解
这些硬件的组成和相互作用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计算、存储和输入输出过程。
在微机原理的学习中,微处理器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负责执行各种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工作。
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时钟频率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微机原理还涉及到计算机的软件和操作系统。
软件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的集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了解软件与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的应用开发和系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内部机制,从而更好地应用和管理计算机。
微机原理是什么
微机原理是什么微机原理是一种基于微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工作原理的概述。
微机原理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其中包括一个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CPU是微机的核心部件,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挥各个部件的工作,并根据存储器中的指令执行操作。
寄存器是CPU内部用于存储数据的快速存储单元。
微机的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存储CPU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和数据,是CPU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
辅助存储器则用于长期存储程序和数据,如硬盘、光盘等。
输入/输出设备允许用户与系统进行交互,并将数据和程序输入到主存储器或将结果从主存储器输出。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扬声器等。
在微机系统中,CPU通过总线与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通信。
总线是一组电子线路,负责传输数据和控制信号。
总线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指示存储器中的位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
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当用户输入指令或数据时,这些信息被传送到主存储器。
CPU从主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并执行,根据指令所包含的操作码和操作数进行相应的算术和逻辑运算。
CPU还可以将结果存储回主存储器,或将结果发送到输出设备。
通过微处理器和微机原理,微机可以高效地执行各种计算和处理任务,并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微机的工作原理不仅可用于个人电脑,还可以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工控系统、服务器等不同领域。
微机原理
1、微型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从编程结构上看,8086CPU是由指令执行部件和总线接口部件两部分组成。
3、8086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具有1MB字节的存储器寻址空间。
4、逻辑地址为2000H:1234H的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是21234H。
5、8086CPU写入一个规则字,数据线的高8位写入奇存储体,低8位写入偶存储体。
6、8086CPU有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两种工作模式,当MN/MX0V时,8086工作在最大模式。
7、CPU和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有:程序方式、中断方式和DMA方式三种。
(×)1、8088CPU与8086CPU一样,有16根数据线。
(×)2、段内转移指令执行结果要改变IP、CS的值。
(∨)3、在串操作指令执行时,若DF=0,则地址值会自动增加。
(×)4、8086CPU从内存中读取一个字(16位)必须用两个总线周期。
(×)5、MOV AX,[BP]的源操作数物理地址为16d ×(DS)+(BP)。
(×)6、指令MOV CS,AX是正确的。
(×)7、REP的判断重复条件是(CX)=0。
(×)8、指令RCR AL,2是错误的。
(√)9、当8086CPU响应中断时,会从INTA输出两个连续的负脉冲应答信号。
(√)10、堆栈指令的操作数均为字。
1、8086CPU复位后,程序的起始物理地址为:(B)A、00000HB、FFFF0HC、10000HD、F0000H2、8086CPU的中断相量表位于:(A)A、00000H~003FFH区B、10000H~103FFH区C、0F000H~0F3FFH区D、F0000H~F03FFH区3、8086CPU可屏蔽中断的使能位为:(B)A、DFB、IFC、TFD、PF4、下面哪个运算符是用来取地址的段值:(B)A、OFFSETB、SEGC、SEGMENTD、ASSUME 5、标志寄存器压栈指令为:(C)A、SAHFB、LAHFC、PUSHFD、POPF6、指令MOVSB的功能是:(A)A、将DS:[S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的字节送到ES:[DI]所指出的存储单元。
微机原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
微机原理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微型计算机是一种能够完成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的计算机,其基本组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I/O)、总线以及时钟电路等。
中央处理器(CPU)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
它由控制器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组成。
控制器负责指挥和协调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从存储器中读取指令并解码执行;ALU则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内存)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根据存取速度和功能特点,内存可分为主存和辅存。
主存是临时存储数据和指令的地方,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辅存则是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代码的地方,包括磁盘、光盘等。
输入输出设备(I/O)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实现数据的输入和输出。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频设备等。
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通道。
通常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地址总线用于指示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各种控制信号。
时钟电路用来提供计算机系统的时序信号,使计算机内部各个组件的操作同步。
时钟电路产生一系列脉冲信号,用于指示各种操作的开始和结束。
此外,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还包括各种辅助电路,如电源电路、复位电路、中断控制电路等。
电源电路提供计算机系统所需的电能;复位电路用于将计算机系统恢复到初始状态;中断控制电路用于处理外部中断信号,从而实现对外部事件的及时响应。
综上所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和时钟电路等。
这些电路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各种计算和控制任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一、前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机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微机技术的重要基础,对于了解微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围绕着微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二、微机的结构微机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ME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总线(BUS)等部分组成的。
CPU是微机的核心部分,它能对数据进行处理、控制微机的运作;内存是储存数据和指令的地方,CPU可以直接对内存进行读取和写入操作;I/O接口电路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桥梁;总线则是将CPU、内存和I/O接口电路连接在一起,并传递数据和控制信息。
三、微机的工作原理微机的工作过程主要由指令执行和数据存取两个部分组成。
当CPU需要执行下一条指令时,会从内存中读取这条指令,然后进行解析并执行相应的操作。
当CPU需要访问数据时,会从内存中读取数据,并将数据写入内存中。
而CPU与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通信也是通过I/O接口电路完成的。
CPU可以根据需要对内存进行读写操作,这是因为内存与CPU的速度非常接近,对内存的操作是非常快速的。
而CPU与外设之间通过I/O接口电路进行通信,则是因为I/O接口电路需要实现对不同类型的设备接口进行适配,对设备的操作速度也受到限制。
四、微机的接口技术为了实现微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需要通过不同的接口技术来实现对不同类型设备的连接。
常用的接口技术有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并行接口(Parallel Interface)、通用串行总线(USB)、蓝牙接口(Bluetooth Interface)等。
其中,USB接口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普遍的接口技术之一。
串行接口技术和并行接口技术是早期应用比较广泛的接口技术,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对数据的传输方式不同。
微机原理
第一章ENIAC 的不足:运算速度慢、存储容量小、全部指令没有存放在存储器中、机器操作复杂、稳定性差 。
冯·诺依曼(Johe V on Neumman )提出了“存储程序”的计算机设计方案。
特点是: 1、采用二进制数形式表示数据和计算机指令。
2、指令和数据存储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中,能自动依次执行指令。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5大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
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一型计算机的分类字长:有4位、8位、16位、32位、64位微型计算机等 工艺:可分成MOS 工艺、双极型TTL 工艺的微处理器 结构类型:有单片机、单板机、位片机、微机系统等 用途:个人计算机、工作站/务器、网络计算机 体积大小:台式机、携机。
二.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介绍位:这是计算机中所表示的最基本、最小的数据单元。
字长:是计算机在交换、加工和存放信息时的最基本的长度。
字节(Byte ):是计算机中通用的基本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
字:是计算机内部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单位。
主频:也称时钟频率,是指计算机中时钟脉冲发生器所产生的频率。
访存空间:是该微处理器构成的系统所能访问的存储单元数。
指令数:构成微型计算机的操作命令数。
基本指令执行时间:计算机执行程序所花的时间。
可靠性:指计算机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正常工作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兼容性: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程序可用于其他多种系统的性能。
性能价格比:是衡量计算机产品优劣的综合性指标。
微型计算机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再配上存储器、接口电路等芯片构成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1.中央处理单元CPU (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包含有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以及总线接口等部件的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俗称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微型计算机的核心,它的性能决定了整个微型机的各项关键指标。
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区别
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区别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两个重要概念。
组成原理(Computer Organization)是指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工作方式及其实现原理的研究。
而微机原理(Microcomputer Principle)是指微型计算机(或称个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结构组成、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
虽然两个概念关注的层次不同,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的。
首先,组成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
它研究计算机硬件如何运行和协同工作,如处理器、内存、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这些硬件组件之间的互联关系和工作方式的设计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和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组成原理主要关注硬件层次的设计和实现,例如如何设计指令集、如何实现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如何进行内存管理等。
它涉及到底层电路设计、逻辑门电路的实现、微结构设计等技术。
与此相反,微机原理更加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内部结构。
微机原理包括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系统等。
微机原理还包括微型计算机的运行机制,例如指令的执行过程、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过程、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机制等。
微机原理主要关注的是微型计算机整体的结构和工作机制,目的是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方式,为提高计算机性能和效率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从不同的角度研究计算机系统。
组成原理关注底层电路设计和硬件层面的实现,它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为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和程序设计提供支持。
微机原理关注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目的是理解和优化微型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
它与组成原理有一定的重叠,但更加关注整体系统的层面。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微机原理逐渐与计算机组成原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计算机体系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这一更为综合的学科。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名词解释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
微机是指由微型集成电路技术制造的计算机,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组件。
微机原理涵盖了微型计算机的计算、存储、控制等关键原理。
1. 中央处理器(CPU):微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指令、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和数据传输等功能。
2.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包括主存和辅助存储器,如RAM(随机存取存储器)和ROM(只读存储器)。
3. 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交互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打印机、显示器等。
4. 总线:用于不同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5. 指令周期和时钟频率:指令周期是指处理器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时间,时钟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时钟信号的频率,两者共同决定了处理器的运行速度。
6. 指令集架构:规定了处理器能够执行的指令和操作,决定了计算机的功能和性能。
7. 中断和异常:用于处理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或程序执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中断请求、浮点运算溢出等。
8. 数据通路和控制单元:数据通路负责数据的传输和运算,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数据的流动和整个计算机的工作顺序。
微机原理是理解和设计微型计算机的基础,掌握微机原理可以帮助进行计算机硬件调试、故障诊断和性能优化等工作。
微机原理指令大全
微机原理指令大全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基础知识,而指令则是微机原理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指令是计算机中的基本操作命令,它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的运行和执行效率。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微机原理中常见的指令,并提供一份完整的指令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微机原理中的指令知识。
一、数据传送指令。
数据传送指令是微机原理中最基本的指令之一,它用于将数据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
常见的数据传送指令包括MOV、LDM、STM等。
这些指令可以实现寄存器之间、寄存器和内存之间、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操作,是计算机程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算术运算指令。
算术运算指令用于进行各种数值计算操作,包括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常见的算术运算指令有ADD、SUB、MUL、DIV等。
这些指令可以对寄存器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是计算机程序中常用的指令之一。
三、逻辑运算指令。
逻辑运算指令用于进行各种逻辑操作,包括与、或、非、异或等。
常见的逻辑运算指令有AND、OR、NOT、XOR等。
这些指令可以对寄存器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逻辑运算,是计算机程序中实现逻辑判断和控制流程的重要指令之一。
四、转移指令。
转移指令用于改变程序的执行顺序,包括无条件转移和条件转移两种。
常见的转移指令有JMP、JZ、JNZ、JC、JNC等。
这些指令可以实现程序的跳转和循环控制,是计算机程序中实现各种复杂逻辑的重要指令之一。
五、比较指令。
比较指令用于比较两个数据的大小关系,常见的比较指令有CMP、TEST等。
这些指令可以对寄存器和内存中的数据进行比较操作,并根据比较结果设置标志位,是实现条件转移和逻辑判断的重要指令之一。
六、输入输出指令。
输入输出指令用于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交换,包括输入数据和输出数据两种操作。
常见的输入输出指令有IN、OUT等。
这些指令可以实现计算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是计算机程序中实现输入输出功能的重要指令之一。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背景和目标1.1 课程背景微机原理作为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是学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础。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底层原理和运行机制,为后续的课程和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使学生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掌握微处理器及其相关器件的工作原理- 理解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编写方法-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实现- 发展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二、课程内容2.1 计算机系统概述-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分类2.2 软硬件概述- 计算机硬件的分类和功能- 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基本概念2.3 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指令系统和指令的执行过程- 存储器层次结构和访问方法- 输入输出系统和设备控制2.4 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和结构- 控制器和ALU的作用与实现- 数据通路和指令执行过程2.5 汇编语言基础- 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 汇编语言程序的设计和调试2.6 总线与存储器- 总线的分类和基本特性- 存储器的种类和特点- 存储器的组织和寻址方法2.7 输入输出系统-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接口技术- 输入输出控制和数据传输方式- 中断和DMA的原理和应用三、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3.1 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教学,注重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高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3.2 评估方式-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实验报告及实验成绩: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四、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导论》高晓阳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 《计算机组成与设计:硬件与接口》 David A. Patterson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 Randal E. Bryant等著,电子工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本课程按照以下进度安排进行授课:- 第一周:计算机系统概述- 第二周:软硬件概述- 第三周:计算机的层次结构- 第四周:微处理器组成与工作原理- 第五周:汇编语言基础- 第六周:总线与存储器- 第七周:输入输出系统六、课程总结微机原理课程的学习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什么是微机原理
什么是微机原理
微机原理是一门涉及到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的学科。
它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的知识。
在微机原理中,硬件部分的内容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总线等组成要素。
其中,处理器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互,总线则负责各个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软件部分的内容涉及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编程语言和应用软件。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核心软件,它管理着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交互的桥梁,它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控制计算机。
应用软件则是通过编程语言编写的实际应用程序,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微机原理还包括了数字逻辑电路和计算机组成原理的相关内容。
数字逻辑电路用于实现计算机硬件中的各种逻辑功能,例如与门、或门、存储器等。
计算机组成原理则是从整体上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层次结构、指令执行周期、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的连接等等。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为以后的计算机应用和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升本《微机原理》
专升本《微机原理》微机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微机原理的理论与实践知识。
本文将从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微机系统的组成、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微机系统的应用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微机原理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中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
微机原理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微机硬件系统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二是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设计原理。
微机的基本概念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硬件包括主机系统和外部设备两个部分,主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以及系统总线组成,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公用软件,应用软件是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和安装的。
其次,微机系统的组成是指微机硬件系统中各部分组成的方式和相互连接的方式。
微机硬件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RAM和ROM)、输入输出接口和系统总线等部分组成。
中央处理器是微机的核心,负责指令的执行和数据的处理。
存储器是用于存放程序和数据的地方,其中RAM是随机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ROM是只读存储器,用于存放固化程序。
输入输出接口是微机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接口,可以通过接口将用户输入的数据传输到微机内部,也可以将微机内部的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上。
系统总线是微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再次,微处理器是微机硬件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也是微机原理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微处理器是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包括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两个部分。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微机执行指令的操作,通过时钟信号驱动指令的执行。
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操作。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时钟信号和时序控制来实现的,时钟信号是微处理器内部的节拍信号,用于同步各个部件的工作。
时序控制是通过控制单元的指令译码和执行来实现的。
微机原理第1章 微型计算机简介
1.1.2 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以下一些内容: 字长 字长以二进制位为单位,是CPU能够同时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它直接关系到计算机的计算精度、功能和运算能力。微机字长一般都 是以2的幂次为单位,如4位、8位、16位、32位和64位等。 运算速度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平均运算速度)是指每秒钟所能执行的指令条数, 一般用百万条指令/秒(MIPS)来描述。因为微机执行不同类型指令 所需时间是不同的,通常用各类指令的平均执行时间和相应指令的运 行比例综合计算,作为衡量微机运行速度的标准。目前微机的运行速 度已达数万MIPS。 时钟频率(主频) 时钟频率是指CPU在单位时间(秒)内发出的脉冲数。通常,时钟频 率以兆赫(MHz)或吉赫(GHz)为单位。一般的时钟频率越高,其 运算速度就越快。
2、微型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微型计算机的外部设备包括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如图 1.3所示。
外存储器 硬盘 软盘 光盘 键盘 鼠标 扫描仪、数码相机等 显示器 打印机
外部 设备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图 1.3 微型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图 1.4 微型计算机的外部设备
1.1.1 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构成
1.1.1 微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系统构成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外部设备之一,是向计算机输送数据的设备。其功 能是将计算机程序、文本、图形、图像、声音以及现场采集的各种数 据转换为计算机能处理的数据形式并输送到计算机。常见的输入设备 有键盘和鼠标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中的数据信息传送到外部媒介,并转化成某种人 们所认识的表示形式。在微型计算机中,最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 和打印机。
地址总线 数据总线 控制总线
计算机微机原理
计算机微机原理计算机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基础,它涵盖了许多关键概念和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微处理器、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计算机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影响。
计算机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核心原理。
它包括了许多关键概念和技术,其中最重要的是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是一个电子器件,它能够执行计算机指令,实现计算机硬件的基本功能。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也是微机的核心芯片。
微处理器不仅与计算机硬件密切相关,还与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等软件密切相关。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主要软件之一,它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并提供用户接口。
编程语言则是软件开发的基础,它们为程序员提供了构建软件的工具和框架。
此外,计算机周边设备也是计算机微机原理的一个基本概念。
周边设备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
输入设备用于输入数据和指令,输出设备用于输出数据和结果,而存储设备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和程序。
计算机微机原理的影响计算机微机原理对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影响非常深远。
它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并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首先,计算机微机原理提高了计算机硬件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
通过不断增强微处理器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计算机能够更快地执行指令和存储数据,从而更好地满足各种计算需求。
其次,计算机微机原理改进了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改进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操作系统能够更好地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从而提供更稳定和安全的计算环境。
最后,计算机微机原理也促进了编程语言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不断改进编程语言的设计和实现,编程语言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并提供更高效和易用的编程环境。
总之,计算机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推动了计算机硬件的发展,还改进了操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促进了编程语言的演变。
正是由于计算机微机原理的重要性,它成为了计算机科技的核心领域之一。
微机原理inc
微机原理inc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
微机原理inc是对微机原理的一种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将从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方面。
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等组成部分,而软件系统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等内容。
微机原理inc将深入探讨这些组成部分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微机原理inc将重点介绍微型计算机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在微机的结构组成方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中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和功能,存储器的种类和存储原理,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工作方式,以及总线的作用和分类等内容。
在微机的工作原理方面,我们将深入探讨微型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数据传输方式、中断处理机制以及系统总线的工作流程等内容,以便读者对微机的工作原理有更深入的理解。
此外,微机原理inc还将介绍微机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典型案例和应用领域。
微型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控制、通信网络、医疗设备、家用电器等,而微机原理inc将结合这些实际应用场景,深入分析微机原理在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和优化方法。
总之,微机原理inc是对微机原理的一种深入研究和探索,本文从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通过学习微机原理inc,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微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微机原理是指微型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而单片机原理则是指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微机原理包括了多个方面,例如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
微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涉及到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当用户输入指令或数据时,中央处理器会负责对其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输出给用户。
微机原理还涉及到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和指令系统,即计算机如何解释和执行指令。
而单片机原理则是指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它集成了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端口和其他外围电路。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指令的解释和执行过程。
与微机相比,单片机的处理速度更快,且占用的空间更小。
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
微机是一种通用计算机,可用于实现各种应用,如个人电脑、服务器等,而单片机是专用计算机,通常用于嵌入式系统和控制系统中。
微机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更大的存储空间,而单片机则更加节省空间和功耗。
总之,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的工作原理和组成部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技术。
微机原理知识点
微机原理知识点微机原理知识点概述1. 微处理器基础- 微处理器的定义与分类- 常见微处理器架构:如Intel x86、ARM等- 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2. 数据表示- 二进制数的概念与运算- 十六进制数的转换与应用- 字符的ASCII码表示- 浮点数与定点数的表示方法3. 微处理器结构- 中央处理单元(CPU)的组成- 寄存器的作用与分类- 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功能-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缓存、主存、辅助存储器4. 指令系统- 指令的格式与编码- 常见指令类型:数据传输、算术逻辑、控制转移等 - 指令的执行周期- 条件指令与分支5. 存储器管理- 存储器的分类:RAM、ROM、闪存等- 存储器的地址分配- 存储器的扩展与接口技术- 虚拟存储器的概念与实现6. 输入输出(I/O)- I/O端口的基本概念- 程序控制的I/O与中断控制的I/O - 直接内存访问(DMA)- 常见I/O接口标准:ISA、PCI等7. 中断系统- 中断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中断处理流程- 中断优先级与中断向量- 可编程中断控制器的工作原理8. 微机总线- 总线的概念与分类- 常见的总线标准与协议- 总线仲裁与传输控制- 系统总线的性能指标9. 操作系统接口- 操作系统与硬件的交互- 系统调用与中断服务例程- 任务调度与进程管理- 内存管理与文件系统10. 微机系统设计- 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规格- 硬件选择与配置- 系统可靠性与性能评估- 嵌入式系统设计要点以上是微机原理课程的核心知识点概述,每个部分都需要深入理解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的微机系统设计与分析中。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于进行计算机硬件开发、系统优化和故障排查等工作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微处理器手册和开发工具,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的区别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的区别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的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差异:微机原理是指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部件组成的计算机系统,通常由多个芯片或模块组成;而单片机则是指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部件集成到一块芯片上的计算机系统,整个系统称为单片机。
2. 功能差异:微机原理中的中央处理器(CPU)具有较高的处理能力,能够运行复杂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并且支持多任务操作;而单片机的处理能力较低,主要用于执行简单的任务,如控制器、传感器等。
3. 成本差异:由于单片机的各个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因此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而微机原理中的各个部件需要单独制造并组装,因此成本相对较高。
4. 应用领域差异:微机原理主要应用于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工作站等大型计算机系统中;而单片机主要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如家电、手机、汽车电子等。
总之,微机原理和单片机在结构、功能、成本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选择使用哪种计算机系统取决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资源限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字体:汉字、字母及数字,书写端正、清楚,排列整齐,间距均匀。
汉字推荐用长仿宋简化汉字字体、斜体(右倾与水平线成75°角)等。 字母、数字用直体。 字体大小视幅面大小而定。 字高:20mm、14mm、10mm、7mm、5mm、3.5mm、2.5mm等。 字宽为字高的2/3。 汉字字粗为字高的1/5,数字及字母的字粗为字高的1/10。
变压器
YA
HL
M 三相
M
SA
电磁铁
信号灯
直流电动机
异步电动机
转换开关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电气原理图:根据电气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采用电器元件展开的形式
绘制的电气图。 方法:不按电器元件实际布臵绘制,而是根据电器元件在电路中所起 的作用画在不同的部位上。 作用:用于分析研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为寻找电气故障提供帮 助,同时也是编制电气接线图的依据。 特点:结构简单,层次分明。 主电路:设备的驱动电路,包括从电源到用电设备的电路, 是强电流通过的部分。 控制电路:由按钮、接触器和继电器的线圈、各种电器的 常开、常闭触点等组合构成的控制逻辑电路, 实现所需要的控制功能,是弱电流通过的部分。 信号指示电路 保护电路
常闭延时闭合触点
时间继电器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部分常用电器的电气图形符号和基本文字符号
KV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热元件
FR
常闭触点 线圈
KA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速度继电器
热继电器
中间继电器
KU 线圈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线圈
KI 常开触点 常闭触点
电压继电器
电流继电器
需要装订的图纸的图框线
A0、A1、A2:a=25mm,c=10mm 其它: a=25mm,c=5mm
不需要装订的图纸的图框线
A0、A1:e=20mm 其它: e=15mm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图幅分区:对各种幅面的图纸进行分区表示电气图中各个组成部分
在图上的位臵,便于直观反映绘图的范围及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
电气接线图:表示电气设备或装臵连接关系的简图,用于电气设备安装
接线、电路检查、电路维修和故障处理。 根据电气原理图和电器元件布臵图编制 与电气原理图和电器元件布臵图配合使用 表示出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的相对位臵、项目代号、端子号、导线号、 导线类型、导线截面积、屏蔽和导线绞合等情况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控制电路(b)
控制电路(c)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星--三角变换减压起动控制电路(2):KM1、KM2、KT
KM2断电时,电动机绕组由 KM2的动断辅助触点连接成星 形起动。 KM2通电后,电动机绕组由 KM2动合主触点连接成三角形 正常运行。 辅助触点容量较小,4~ 13kW 的电动机可采用该控制电路。 考虑KM1的主触点承担分断时 的大电流,KM2的辅助动断触 点只在空载或小电流的情况下断 开,避免电弧的烧蚀缩短辅助触 点寿命。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电器元件布臵图:表明电气设备上所有电器和用电设备的实际位臵,是
电气控制设备制造、装配、调试和维护必不可少的技术文件。 电气控制柜与操作台(箱)内部布臵图 电气控制柜与操作台(箱)面板布臵图 控制柜与操作台(箱)外形轮廓用细实线绘出 电器元件及设备,用粗实线绘出外形轮廓,标明实际的安装位臵 电器元件及设备代号与有关电路图和设备清单上所用的代号一致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第一节 电气图的基本知识 电气图:用电气图形符号绘制的工程图,是电气工程领域中提供信息的
最主要方式,提供的信息内容可以是功能、位臵、设备制造及接线等。
电气图的命名:根据其所表达信息的类型和表达方式确定,包括系统
图与框图、电路图、接线图与接线表、功能表图、逻辑图、位臵图等。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部分常用电器的电气图形符号和基本文字符号
QK QF
常开触点
SQ
常闭触点 复合触点
FU
一般三极电源开关
低压断路器
限位开关
熔断器
SB 常开 常闭 复合 线圈 主触点
KM 常开辅助触点 常闭辅助触点
按钮
KT 线圈 常开延时闭合触点 常闭延时打开触点
接触器
常开延时打开触点
图 幅 尺 寸 (mm)
长 宽 幅面 长 宽
图幅尺寸选择:电气图的规模与复杂程度;能够清晰地反映电气图的细节;
整套图纸的幅面尽量保持一致;便于装订和管理; CAD 绘制时,输出设备(打印机、绘图仪等)对于输出幅面的限制。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图框线:根据图纸是否需要装订以及图纸幅面的大小确定。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减压起动控制电路:
星--三角变换减压起动:全压工作时为三角形接法的电动机,起动时 将其定子绕组接成星形,降低电动机的绕组相电压,进而限制起动电 流。当反映起动过程结束的定时器发出指令时再将电动机的定子绕组 改接成三角形接法实现全压工作。 定子串电阻或电抗器减压起动:电动机起动时在三相定子电路中串接 电阻可降低绕组电压,以限制起动电流;起动后再将电阻短路,电动 机即可在全压下运行。这种起动方式由于不受电动机接线方式的限制, 设备简单,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机械设备做点动调整时也常采用这 种限流方法以减轻对电网的冲击。 自耦变压器减压起动 延边三角形减压起动
三种形式: 标注在图形侧; 标注在图形内; 加序号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第三节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本控制电路
直接起动控制电路 (a)开关直接控制 熔断器FU:短路保护 开关Q:闸刀开关、铁壳开关等。 Q选电动机保护用断路器,可实现过 载保护,可不用熔断器FU。 适用于不频繁起动的小容量电动机, 不能远距离、自动控制。 (b)按钮、接触器控制 熔断器FU:短路保护 开关Q:分断电源(同上)。 热继电器FR:过载保护 合Q,按下SB2,KM线圈得电,主触点闭合,电动机通电起动;自锁触点KM 闭合,松开SB2,KM线圈继续得电,保证电动机工作。 按SB1,KM线圈断电,主触点断开,电动机停止,辅助触点断开解除自锁。 失压、欠压保护:意外断电或电源电压跌落太大时,接触器释放,自锁解除。 电源电压恢复正常后,电动机不会自动投入工作。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控制电路(b)不确定性 : 存在电磁时间常数和机械时间常数,继电器和接触器从线圈得电或失电到触 点完成动作需要时间,即吸合时间和释放时间(继电器:十几到几十ms,接触 器:几十到数百ms)。 假设KM2吸合时间是15ms,KM3释放时间是25ms,时间继电器KT的延时动 断触点和延时动合触点同时动作,星--三角变换时,KM3和KM2的主触点有约 10ms的时间同时接通。 控制电路(c) :改进控制电路(b),避免短路,节约电能 将KM3的动断辅助触点串联在KM2的线圈控制电路中,只有当KM3的衔铁及 触点释放完毕(动断辅助触点接通)后才允许KM2得电。 将KM2的动断辅助触点串联在KM3的线圈控制电路中,只有当KM2的衔铁及 触点释放完毕(动断辅助触点接通)后才允许KM3得电,保证电路工作可靠。 起动完成后时间继电器KT已无得电的必要,将KM2的动断辅助触点串联在 KT的线圈控制电路中, KT断电,节约能源。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电气图形符号:
符号要素 限定符号 一般符号 非电操作动作符号
电气文字符号:
基本文字符号 ● 表示电气设备、 装臵和元器件的类型、 特性等。 辅助文字符号 ● 表示电气设备、 装臵和元器件的功能、 状态和特征等。
图形符号组合示例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分区数一般为偶数,每一分区的长度为25~75mm,分区在水平和垂直 两个方向的长度可以不同; 分区的编号,水平方向用阿拉伯数字,垂直方向用大写英文字母。编 号从图纸的左上角开始,分区代号用行与列两个编号组合而成。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标题栏:画在图框的右下角,绘制方向应该与看图方向一致。
主电路用粗实线,控制电路和辅助的信号指示及保护电路用细实线。
电气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
第二章 电气图及电气控制基本控制电路
水平布臵:电源线垂直画,其他电路水平画,控制电路中的耗能元件 (如接触器的线圈)画在电路的最右端。 垂直布臵:电源线水平画,其他电路垂直画,控制电路的耗能元件画 在电路的最下端。 电器元件不画出实际的外形图,采用电气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表示。 同一电器的各个部件可画在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文字符号标注。 多个同一种类的电器元件,可在文字符号后加上数字序号加以区分。 电器元件的可动部分以非激励或不工作的状态和位臵的形式表示: ● 继电器和接触器的线圈在非激励状态; ● 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在断开位臵; ● 零位操作的手动控制开关在零位状态, 不带零位的手动控制开关在图中规定的位臵; ● 机械操作开关和按钮在非工作状态或不受力状态; ● 保护类元器件处在设备正常工作状态,特别情况加以说明。 元器件的数据和型号,用小号字体标注在电器元件符号的附近,需要 标注的元器件的数量比较多时,可以采用设备表的形式统一给出。
尺寸标记:设备制造加工和工程施工的重要依据,包括尺寸线、尺
寸界限、尺寸起止点(实心箭头或45°斜短划线构成)及尺寸数字。
比例:所绘图形与实物大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