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出版物发展现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出版物的发展现状
一、电子出版物的概念
所谓电子出版物,指的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储存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实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
包括数据库、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电子声像、软件读物等。
从1946年世界上出现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起,研究人员就开始了计算机用于文献信息处理的可行性研究和实验性开发。
1954年美国国防部研究所研制出信息检索系统,将计算机首次用来批式检索。
1961年美国化学文摘服务杜利用计算机编制了《化学题录》,由此而萌发了电子出版物的雏形。
1964年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NLM)正式对外发行了…医学文摘》数据库磁带即有名的MEDLARS,由此诞生了电子出版物。
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联机业获得迅速发展,许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学科目录和文摘如<化学文摘》(CA)、《工程索引》)(EI)等被制作成机读数据库。
1985年10月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首次展出了光盘。
电子出版物作为新型的出版物类型,这30多年来,许多国际知名的大电子公司、出版社纷纷投入到出版、生产、发行电子出版物领域中来,世界范围的出版潮流进入电子出版的拓展阶段,对传统的知识传播模式和文化传统产生深远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排版技术的迅速发展,出版行业开始告别铅与火走向光与电。
计算机排版几乎一夜之间取代了传统的排版技术,将纸质文献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
的二进制代码,而计算机可以根据人们的各种指令对这些二迸制代码进行存储、处理、传输等操作,电子出版物取代了部分纸质文献,使人类真正迎来了数字化时代。
伴随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物从制作技术到传播手段也在快速变化。
二、中国电子出版物发展现状
有关报告显示,电子出版物的发展速度惊人。
1990年全球电子出版公司仅有1000家,出版光楹约1000种,而到1997年已增至1.35万家,出版光盘约2万种oD](PT)“目前,全球每年CD~ROM的销售量为2.7亿张,年增长率高达150%”。
|2 J中国的电子出版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10年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粗具规模。
1.出版机构和品种逐年增多。
目前,中国的电子出版单位已由“十五”期间的120多家增加到198家。
2006年全国共出版电子出版物7 207种、约1.6亿张。
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17.15%,数量增长了14.47%。
其中只读光盘(CD—RoM)6 943种、约1.5亿张,与上年相比,品种增长了15.03%,数量增长了7.47%。
旧中国规模较大的出版社和出版集团,都已经开始深度介入网络出版,有160多家图书出版社同时出版电子图书。
2.出版内容日益丰富。
由最初的《中国工商名录》(199l一中圈公司)、《中国药典》、《百科全书》等少量产品。
发展到目前的文学、历史、地理、旅游、地图、贸易、生物、军事、物理、化学、医学、百科全书、参考工具书等各类光盘,其中不乏许多优秀产品,如《邓小平》、《周恩来》,《长征》、《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其中,多媒体光盘《世界文化遗产——故宫》在第六届法国“奠必斯”多媒体国际大奖赛上获得评委特别奖。
这是中国电子出版物在国际上获得的第一个奖项,表明中国电子出版物已受到世界关注。
3.出版物形态日趋多样化。
已从电子书、电子期刊发展到数字报纸等载体。
2004年《中国妇女报》开通全国第一家手机报,2006年2月,浙江在线首推全国第一份原版原式的数字报纸等。
到2007年5月,全国已经推出或正在实施数字报纸的报社共有88家,报纸约250种。
其中,中央级、省级报业集团等大型报社有41家。
4.产业链初步形成。
2005~2006年度,是中国的电子出版乃至整个数字出版产业链以及产业规模正在形成的年度。
电子图书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5年,中国电子图书出版数量累计达到2l万余种,这个数据已经超过美国电子图书品种数总和,达到全球第一。
目前,我国出版的电子图书累计总量已经突破30万种,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书库,电子图书年销售量近1 000万册。
许多传统新闻出版单位已经意识到电子出版的重要性。
一些出版社、报社已开始了电子出版或数字出版的战略考虑和战略规划的制订。
三、影响电子出版物发展的因素
1.个人计算机装机量。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总装机量已经接近1000万台,位居世界第四,排在美国、日本和德国之后。
1998年10月,美国Intel公司总裁在北京发表谈话,认为到2001年,中国的计算机总装机量仅次于美国,排世界第二。
换一句话说,中国将拥有世界第二大的潜在市场。
2.国民收入水平。
按照一般的规律,公众消费的顺序是日常生活消费、耐
用消费品、精神产品消费。
当经济稍有波动,首当其冲受影响的就是精神产品消费。
1998年恰逢几项重大的经济政策变动,如住房政策的改革、公费医疗制度的改革等。
这些均导致了消费基金的分流。
对电子出版行业来说,无疑其发展空间受到挤压。
按照国际的平均价格比较,我国内地的电子出版物价格的绝对值是较低的。
但考虑到人均收入水平的差异,我们的价格并不低。
3.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
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直接影响到电子出版物行业空间的大小,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业内的共识。
有人估计,我国电子出版物市场中至少90%被盗版挤占。
通过完善法律、严格执法及扫黄打非等行动的共同作甩,盗版猖獗的势头一定会得到遏制,但要将盗版产品挤出市场,则绝非一日之功。
一方面,不法分子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藐视法律铤而走险;另一方面,因我国大规模法制建设的历史很短,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和执法人员素质的提高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到改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的艰巨性。
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的电子出版业者只能在并非理想的环境中发展。
4.行业的批评与导向。
按照控制论的基本观点,没有反馈的系统是不稳定的。
作为业者,通常最直接的反馈是市场的反馈和公众舆论的反馈。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市场行为很不规范,所得到的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准确的。
纵观今天的传播媒体,同IT行业有关的内容数量相当可观。
这固然反映出IT行业正在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这些正在发布和流行的信息当中,多数是行业动态、技术分析、产品介绍、客户服务及广告等,很少可以听到批评的声音。
电子出版物本身就是一种传播媒体,同电影、电视及图书有类似的性质。
如果没有正确的批评和导向,很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现在媒体上关于电子出版物的介绍,往往是作者自己写的,作为市场推广行为,这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举措,但他不能代替行业的批评,更不能以此导向。
如果仅从媒体上看,似乎每一部作品都是佳作。
实际上,现在读者已经对充斥在货架上重复、平庸的作品感到厌倦,甚至对电子出版物本身产生了“信任危机”:它真的有那么好吗?因此,从行业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必须建立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必须引入批评的机制。
事实上,这种体制的建设往往是依靠媒体进行的,由媒体去组织批评家的队伍。
引入批评机制本身也是行业导向的一部分。
行业导向还有一部分工作就是作品评比,在国外,评比往往是由新闻媒体、展览会组委会、行业组织等主办。
鉴于我国的体制,我们应当采取政府主管部门同其他机构相结合的办法,如同电影评比中有“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一样,不同的奖由不同的机构和评委会产生,从特定的角度来反映作品的水平。
当然,评比的方法和程序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能客观公正的评选作品,显然起不到行业指导的作用。
四、中国电子出版物存在的问题
经过二卜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子出版虽然粗具规模,业绩显著,但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不但规模偏小、市场份额少、创新能力低、产业布局不合理,更严峻的是侵权盗版、蘑复开发、管理不善、恶性竞争等问题日趋突出,令人担忧。
1.经营理念陈旧,创新能力不高。
传统出版社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但不积极主动引进和掌握电子技术,只被动出版一些随书光盘,如广西仍有多家图书出版社尚末获得电子出版物的出版资格,也尚未建立电子出版系统。
而技术商拥有先进的技术优势,但缺乏内容资源,重搬出版社图书内容,甚至经常出现侵权行为,诉讼纠纷频发。
如2002年,天津市索易公司、天津电子出版社擅自复制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和《清史稿》,通过网络出版发行,中华书局以侵权为由将对方告上法庭;2005年3月,郑成思等7位专家诉北京书生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授权使用了他们的多部作品;2006年2月,清华大学教授黄延复诉北大方正电子公司阿帕比数字图书馆未经其本人许町,擅自将其内容作品《二三十年代清华校园文化》一书收录传播等。
(1)而且,目前国内不论是出版商还是技术商,对电子读物的出版,大都追求“短平快”,仍缺乏中长期选题出版规划。
2.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不高。
中国电子出版行业大多集中在北京地区,以及沿海发达地区,中南部、西部和边境地区几乎还是空白。
如目前广西还没有一家专门的电子出版单位。
虽然有的图书出版社和音像出版社近年来也出版了一些光盘,但是,不论足品种数量还足市场销售,均形不成气候。
加上正版乏力、盗版猖獗,广西的电子出版业几乎处于停滞状态。
近年来,广西的几家图书出版社主要还足与北大方正、中文在线两大公司合作,将已经出版过的纸质图书的电子文本,通过电子讣算机技术进行转换、标注等处理,形成网络电子图书,销往区内外各大图书馆以及学校等渠道,但它还不是光盘或多媒体光盘一类的电子图书,而是供网E点击阅读用的网络出版物。
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影响中国电子出版产业的集约化程度。
3.缺乏产业扶持政策。
相关的产业配套政策,如资源政策、技术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贸易政策、重大项目扶持政策等没有明确,难以激励行业主体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4.缺乏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
目前,无论足与外商的数据格式还足国内同行之问的数据格式,都没有解决技术兼容问题。
各出版商和技术商都奉行自己的技术标准。
人为造成混乱,消费者无所适从。
不同技术标准的读物,要购买不同的阅读器,如持有方正阅读器必须购买方正版电子书,而购买微软合作版电子书,必须要有微软阅读器,从而增加了阅读成本,撑伤了市场的购买力。
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状态,严重阻碍全国统一有序的市场体系的形成。
5.侵权盗版活动猖獗,著作权保护压力日增。
电子出版物的特点是易于复制,成本较低。
而地下的盗版复制与走私活动因有其特殊规律,成本更加低廉;力Ⅱ之版权保护手段和“扫黄打非”力黉有限,非法电子读物充斥市场,对正版造成极大冲击,形成正版无力、盗版猖獗的局面。
“据统计,在中国电子出版物市场上,正版的市场占有率一般不到10%,最高不超过30%。
”因盗版与走私货的冲击,每年中国软件行业损失100亿元以上。
上述种种。
已是严莺阻碍、危害中国电子出版产业发展的瓶颈顽疾,不铲除则难以健康持续发展。
五、中国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对策
1.制定产业宏观发展战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要真正担负起《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第三条“负责制定电子出版物出版事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并指导实施”规定的义务,科学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与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合理布局,克服经营分散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并把电予出版业纳入国家信息产业发展战略和远景规划,充分
发挥政府部fJ的规划协调能力与作用。
2.明确出版主体,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明确出版主体是突破电子出版物发展瓶颈的关键。
因为电子出版发展迅猛,形式多样,权益人之间的权益关系极为复杂,不像传统书籍出版行业中,作者、出版社、发行商之间分工明确,权益关系也很明晰。
电子出版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出版的分工,给界定谁足电子出版或网络出版的主体带来了困难,也给版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
它除了涉及传统领域的出版社、作者、新华书店外,还耍涉及新兴领域的数字技术提供商、电子出版机构、网络销售平台等权益人。
如,以超星数字图书馆为例,它既是电子书的技术提供商,又是电子书的渠道商和运营商,用户可以到超星数字图书馆通过阅读软件阅读电子书。
那么,这些电子书的出版主体是原纸质图书的著作权人还足原书的出版社,或是超星数字图书馆呢?因此,只有明确出版主体,理清权益关系,版权问题才能迎刃而解,知识产权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
3.尽快出台配套政策,扶持产业发展。
如制定税收政策,对出版企业、数字技术企业的内容创新及技术创新给予优惠扶持和鼓励,提高电子出版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制定贸易政策,鼓励和支持出版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采取联合出资、共同委托等方式进行合作研发,对加快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给予政策扶持。
设立国家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投入,对引领产业发展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项目,应给予重点扶持等。
4.健全和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已有10年,曾起到良好的规范保护作用。
但是,由于电子出版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市场的不断变化,该规定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执法工作中的新问题和新要求,必须与时俱进。
依据新情况做必要的修正,同时制定新的配套法规,健全与完善法律体系,尤其是建立、健全和完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网络著作权、网络传播权、智力成果数据库著作权、数字出版物著作权等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盗版,走私等非法出版活动的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为电子出版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
5.规范技术标准,建立统一有序的全国市场体系。
数字化和标准化足电子出版的技术核心。
电子出版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电子出版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
凶此,政府部门必须像重视导向管理那样,高度重视行业的技术管理。
应尽快制定统一的电子出版物技术标准,使产品和服务具有丌放、共享、兼容、便捷、价廉等网络时代的特性,克服市场混乱局面,维护终端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统一有序的全国电子出版物市场体系的早日形成,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抵御非法出版物和国外出版物的冲击。
6.更新理念,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出版社和技术商要进一步更新经营理念,加大资金投入和科技投入;积极主动应对市场,克服“吹糠见米”的短视行为,科学制定电子出版物的中长期选题出版规划;必须进行出版物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技术创新以及管理机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出版社和技术商双方还应该整合资源,密切协作,优势瓦补,合作共赢,打破各自为战的状态,共同打造电子出版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7.降低成本,提高出版物的市场价格竞争力。
相对于传统书刊而言,电子出版物的成本较低。
但由于体制问题、管理问题及技术问题等原因,正版电子读物的生产制作、流通销售、管理费用等糗体成本仍然偏高。
中国的电子出版业目前仍然是高投入、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业。
消费者嫌正版价格贵,不愿意购买。
而盗版、走私光盘等非法电子读物之所以无孔不入,泛滥猖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盗版价格很便宜,更适合消费心理和购买能力需求。
如盗版光盘每张成本一元左右,甚至更低,而正版光盘成本再低一张也要两元左右,甚至更高。
因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科技含量和自主创新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严控成本费用,降低正版的批销价格,提高正版的市场价格竞争力;以质量上乘、品种齐备、价格合理的正版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满足各类读者及用户的需求,是当前电子出版行业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出路。
8.积极进行市场教育和消费引导。
需要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共同治理整顿市场,制定相应的规章措施,进行市场消费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大力倡导和鼓励机构及个人消费者使用正版,坚决惩处使用盗版者。
营造良好的市场消费环境,使全民形成健康的消费意识和正确的消费行为,主动拒绝盗版,自觉远离盗版,并积极检举、揭发和打击非法出版物。
如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国办函[2004341号),广西为了贯彻落实这一文件精神,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各部门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实施方案》,开展了大力度的自查、检查与监督等形式相结合的整治工作,要求政府各部门必须于2004年12月31日全部使用正版软件,对于积极使用正版软件的部门进行表彰,对于拖延或拒不使用正版软件的部门,则建立黑名单在媒体上曝光,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得到了国务院检查组通报表扬。
9.加强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出版专业技术人才以及版权执法队伍。
电子出版是新兴的出版领域,传统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尚未适应这一新兴领域快速发展的需要。
跨媒体电子出版,需要创意、策划、文字、美术、音乐、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各种专业人才,一件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问世,往往是多种专业人才共同创作的成果。
因此,技术和市场的竞争,本质上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政府部门、出版企业和技术公司必须高度重视电子出版队伍建设,制定和落实人才培养规划及措施,注重培训、培养和引进各类人才,为中国电子出版产业的崛起和强盛,造就一支优秀的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版权执法队伍相对薄弱的现状,还要往意加强版权执法队伍的培训、培养和补充等建设工作,为电子出版产业及出版物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