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历史上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1、阅读下面材料:公元前一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穿着丝袍出现在剧场,轰动一时。
到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请回答:②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转运到当时欧洲的?请写出他的路线为及其开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③欧洲当时把中国称为什么?中国称当时罗马称为什么?丝国大秦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意为生长繁殖)。
失我焉支(胭脂)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
”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关的城门很晚才关闭,处处都是放牧和贸易的牛马,好几代人不再听到报警的狗叫声,老百姓再也没有战争之苦。
回答:⑴上述材料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战到和的关系⑵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是如何出现的?出现的原因材料一霍去病大破匈奴,收复河西走廊材料二昭君和亲⑶你如何评价材料中的两种历史现象?处理民族关系,“和”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当受到侵略时,必以“战”为主,反抗外族侵略4.(P78)“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纸的造价低,携带方便”[1].我国的纸发明于何时?——西汉前期[2].后来谁改进了造纸术?蔡伦在造纸术方面的贡献是什么?——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成本,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3].纸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1)便利了人们的书写和记载;(2)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3)有利于世界人类文化的传播。
5( P87 )“……陵墓里有骑步兵俑七千多种,武士俑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神态……”[1].材料中的“陵墓”指的是谁的陵墓?——秦始皇 .[2].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雕塑艺术?其杰作是什么?该杰作被誉为什么?——秦汉时期;秦始皇陵兵马俑;“世界第八大奇迹”6.( P72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惟二人得还”[1].[2].[3].材料是如何反映此次出使的艰难的?——开始出发时一百多人,十三年之后,只有二人生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他生活在什么时期?孟子战国时期②他属于当时的哪一个学派?此话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儒家学派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③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2.阅读下列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①材料中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是谁提出来的?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②材料中的“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的学说?为推行这家学说,汉武帝还设立了什么机构?答:儒家;太学③汉武帝采取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秦始皇在这个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答:加强中央集权;焚书坑儒3.阅读下列材料:“……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剖开)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若在肠胃,则截湔(洗涤)洗,除去疾秽(病变污秽的部位),既而缝合,傅(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皆平复。
”请回答:①材料中提到的是我国古代医学史的哪一项科技成就?这项科技成就是由什么朝代的谁发明的?答:麻沸散;东汉、华佗。
②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有什么贡献?答: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③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医学家是谁?他有什么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什么?答: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医圣。
5.阅读下列材料集书法之大成,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请回答: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何时谁的艺术成就?答:东晋,王羲之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誉?答:《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后人尊称他为什么?答:书圣6.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公元前651年,各路诸侯在葵丘会盟,共推春秋霸主,周天子派人参加,以此为标志,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产生。
①春秋第一位霸主是谁?答:齐桓公②他在争霸过程中任用谁为相?答:管仲③他在争霸过程中以什么为号召?答:尊王攘夷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七年级历史材料分析题
(3)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3分)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1分)
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2分) 战术战略得当;时机成熟;谦虚和骄傲的关系(学生只要 谈出一点感受,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材料二: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 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1)材料一是谁说的名言,他写了一部什么书,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 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什么体例,对我国后代史学的发展有巨大 的影响。6分
(1)秦始皇: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2)汉武 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
4.请阅读下列史实,回答问题(7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 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 “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文中的“卫鞅”指谁?(1分)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 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 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 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 么?(2 分) (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
(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材料二:材料三:(1)材料一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是哪两个部落联合起来平定了蚩尤部落?(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这个人物对人类做出哪些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2.材料一:夏朝的国王把人当做坐骑,还把自己比为太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咒骂他。
材料二:后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1)材料二出自哪部书?(2)材料一中所描写的“夏朝的国王”和材料二中所描写的“商朝的国王”分别是谁?(3)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给你的启示或者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3.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论语》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材料三:(1)材料一,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
采取了哪些措施发展本国的势力?(改革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意思是什么?商鞅变法是在什么时间进行的?是在谁的支持下开始变法的?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具有什么作用?(3)材料三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材料二:(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他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什么?(2)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的哪个国家?他创作了一种新体诗歌是什么?他的代表作是什么?(4)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我国的哪个传统节日和这位诗人有关?(6)结合材料,谈谈你觉得应该学习他什么样的品质?5.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1)上图的人物是谁?(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3)他的主张是什么?(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5)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6)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6、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1)料一的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材料二的人物是谁?你如何评价他?(3)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反映了秦朝的哪些方面的措施?(4)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积极作用?7.材料一:材料二: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领导者是谁?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的这句话出自哪?是哪位农民领袖说的话?(3)请说出这次起义的时间和地点?(4)请用一句话来评价这次农民起义?8.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9.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七年级的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
七年级,历史,上册,资料,剖析,题,一,阅读,以下,一阅读以下资料,联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929 年,我国青年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的山洞里,挖掘出一个完好的远先人类头盖骨化石。
今后,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又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好的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余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大批的石器和石片等。
别的,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成堆的灰烬、炭块和焚烧过的角、骨、石头以及大批的朴树籽”请回答:( 1)资猜中的远先人类名称是什么?( 2 分)北京人( 2)该远先人类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分)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3)从资猜中能够看出该人类已在使用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4 分)火,作用:熟食(烧烤食品),缩短消化过程,增强者的体质;驱兽(驱逐野兽),增强者类自卫和打猎能力;照明,进而扩大生活领域;御寒取暖。
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 4)你能从资猜中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3分)居住在山洞里;过群居生活;会制造和使用极原始的工具;能够使用火;烧烤兽肉(能吃到熟食);过收集和打猎生活。
二1、阅读下边资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资料反应的是什么期间的生产状况?神农为何“教民农作”?这段资料反应的是原始农耕期间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公众多,禽兽不足”。
( 2)列举出这个期间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栽种的农作物。
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栽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栽种粟。
2、资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建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 1)上述资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孙中山( 2)资猜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优秀贡献?后代尊称他为何?轩辕指黄帝,制造房子、车船、兵器、衣裳;让部下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初一历史材料分析题
一材料分析材料一三国和西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氐、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
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
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了南迁浪潮。
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
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
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材料三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
十九年下诏“不得以北俗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二月,引见群臣……班赐冠服(按官位不同赐给汉官服装)材料四北魏时期,出现了“胡人汉服”和“汉人胡食”的现象。
(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有着怎样联系?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对我国经济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三、四之间有什么联系?(4)材料四中的现象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例子很多,请举出两个这样的例子。
二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请回答:(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三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架烧之。
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诽谤朝廷,共有四百六十多名为妖言以乱黔首的方士和儒生在成阳被活埋。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
七上历史《材料题大汇总》(含答案)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七年级历史期末质量检测题(材料解析专项训练)
七年级上册期末材料解析专项训练(一)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材料: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据中国历史朝代歌(1)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和所学知识,填写下列所缺的朝代名。
(5分)(2)截止到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有哪些?(3分)(3)南北朝之前,都城在洛阳的政权有哪些?(4分)(4)“三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1分)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6分)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褥(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
──《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四:“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请回答:(1) 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1分)(2) 材料三《宋书》里描写的是东晋南朝时的江南,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3) 列举一例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
(1分)(4)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说明了什么?(1分)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材料二:【八姓入闽】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
史载著名者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
“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他们带来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福建人口。
——网上下载材料三: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带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分析题训练(带答案)1、阅读下面材料: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请回答:(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生产情况?神农为什么“教民农作”?(2)列举出这个时期我国长江、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以及他们种植的农作物。
(1)这段材料反映的是原始农耕时期的生产状况。
神农“教民农作”是因为“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2)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水稻;黄河流域原始居民的典型代表是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粟。
2、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1)上述材料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2)材料中“轩辕”指的是谁?相传,他对民族有哪些杰出贡献?后人尊称他为什么?(3)材料中“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1)孙中山(2)黄帝;制造房屋、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其妻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征服炎帝,统一黄河流域,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人文始祖。
(3)涿鹿之战。
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史记》请回答:(1)这句话是说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一个君主?(2)哪一次大战导致了商朝的灭亡?(3)试分析一下商朝灭亡的原因。
(1)商朝帝纣(2)牧野之战(3)昏庸乱德,宠幸女人,搜求珍奇贪图享乐,苛捐杂税修造鹿台,横征暴敛充实巨桥,侮慢鬼神,残杀忠臣,酒池肉林,刑法残酷。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1)材料说的是哪个诸侯国称霸的事?(2)这个诸侯国“霸诸侯”的背景是什么?(3)这个诸侯国有哪些称霸的有利自然条件?(4)管仲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成果?(6)桓公在称霸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口号?(7)公“霸诸侯”正式被周天子承认的历史事件是什么?(1)齐国。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专项专项训练学能测试
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题汇总复习专项专项训练学能测试一、七年级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
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______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___。
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______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答案】(1)吴;赤壁之战;卫温(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二项即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
(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重点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1.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出自战国时期什么人之口?是什么意思?其中“孝公”是谁?答:出自商鞅之口;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孝公”是秦孝公(2)他曾在历史上有过什么作为?这一作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作为:于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进行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奖励军功;建立县制。
(3)这一作为有何影响?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4)此人的主张是什么?这一理论属于哪家学派?代表哪个阶级?答:他主张不因循守旧,实行变法。
这一理论属于法家,代表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5)此人的变法是在什么时期的哪个诸侯国进行的?答:战国时期;秦国(6)这次变法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也有重要影响的是哪一条?答:建立县制(7)这次变法实施奖励农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答:增强国力(8)如果你是当时的新兴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些措施表示欢迎?理由是什么?答:①承认土地私有,保证地主对土地的占有,确保了地主的利益;②建立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安定。
(9) 材料二是描绘了什么场景?请说说: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是当时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场景: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变化: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10)这一理论对我国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借鉴意义?答: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也应该根据现实的需要及时改变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坚持改革的方针不动摇。
(1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答: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
(答出三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该材料是谁说的?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答:是孔子说的,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有何影响?答: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3)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答:①创办私学,广收门徒;②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③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④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以便“温故而知新”。
(4)上述材料反映了孔子的哪些教育思想?答:他要求学习要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
(5)想一想,这些思想对你的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答:孔子的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具有老老实实必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6)请用一句话评价该人物?答:孔子是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3.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材料二:“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1)上述两则材料是谁说的?他生活哪个时期?答:孟子;战国时期(2)他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创始人是谁?答:儒家;孔子(3)他在政治上有什么主张?答: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
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4)材料二反映了他的一种主张?这种思想对我们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答: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现实意义: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读图,请回答:皇帝——————→至高无上︱太尉—丞相—御史大夫—→中央机构︱郡——————→地方机构县(1) (4) (1)图(1)中的人物是谁?如何评价他?此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什么?答:秦始皇。
评价:他是秦朝开国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突出历史功绩: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图(2)、图(3)、图(4)反映了秦朝哪些方面的措施?答:文化上:统一文字。
(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以圆形方孔铜钱为全国统一货币)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3)请你说出他统一全国的时间及都城。
答:时间:公元前221年。
都城:咸阳(4)为了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下,他下令修筑了一个防御工程。
这一工程是什么?长城。
5.材料一:材料二:(1)材料一中的中间人物是哪位皇帝?请你结合史实谈谈他在位时的统治措施有哪些?答:汉武帝。
措施有:①在政治上实行削藩,加强中央集权;②在经济上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③在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力反击匈奴,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④在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儒家思想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⑤在文化教育上,在长安举办太学。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场景?我国古代最高的学府是什么?其地点在哪?其主要教材是什么?答;汉代讲学。
最高学府:太学。
地点:长安。
主要教材:儒家的五经。
(3)材料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答: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6、材料一: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图材料三:丝绸之路图(1)谁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几次出使西域?分别在哪一年?出使西域的另一位是谁?答:汉武帝。
两次。
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
班超。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什么机构总管西域事务?它的设置的意义是什么?为此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物是谁?答:西域都护。
意义: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为此做出巨大历史贡献的人是张骞。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具有什么影响?答: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4)西汉时期,人们所称的西域是指今天甘肃什么地方以西?“西域”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答: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今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5)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路途中历经坎坷,我们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精神?答: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等。
(6)丝绸之路的路线及作用是什么?答:路线:长安→河西走廊→敦煌→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7)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形式。
答:和平交往。
7、观察图一和图二回答问题。
(1)图1和图2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的哪两位皇帝?答:秦朝的秦始皇和西汉的汉武帝。
(2)在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和军事上他们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答:①政治上: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实行削藩②思想上: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经济上:秦始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实行抑商政策。
④文化上;秦始皇统一文字,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⑤军事上:秦始皇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新修灵渠,开发南疆;汉武帝大力反击匈奴。
(3)在对待儒学问题上,他们有截然不同的做法,他们是怎么做的?各产生了什么影响?答: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使儒学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秦始皇和汉武帝时期都统一了货币,规定使用的货币分别是什么?答:秦始皇:圆形方孔铜钱;汉武帝:五铢钱。
(5)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匈奴都采取武力方式,他们派去反击匈奴的大将分别是哪些?答:秦始皇:蒙恬;汉武帝:卫青、霍去病(6)由于他们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国家(或疆域)分别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答:秦朝疆域扩大,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世界上的大国;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8、材料一:(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材料二:下面是汉族服饰俑、鲜卑服饰俑图材料三:鲜卑姓汉姓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赖贺丘穆棱穆独孤刘步六孤陆贺楼楼(1)材料分别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答:①说汉语;②穿汉服;③改汉姓(2)你如何看待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答:促进了民族融合。
9、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
后来,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
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1)材料中“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哪位皇帝执政时期?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答:皇帝:汉武帝。
目的: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材料中“这条道路”指的是什么?其大致路线是怎样的?答:道路:丝绸之路。
大致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大秦。
(3)读了上述材料,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和认识?答:张骞对开辟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今新疆地区早在西汉(汉朝)时期就归属中央政权;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亚欧(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桥梁);丝绸之路是佛教和佛教艺术等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在两汉之际(汉朝时)传入中国;丝织品(丝绸)是中国古代手工艺品的代表。
(答出其中四点即可)(4)今新疆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始于汉宣帝时期。
其标志是什么?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10、材料一“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或(有的地区)火耕水耨(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
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汉书》材料三“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1)材料一、二反映了江南地区怎样的经济状况?你认为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答:生产水平较低,经济远远落后于北方,人民的生活有了衣食保障,但没有很富裕的人。
原因:汉代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
(2)材料三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魏晋南北朝以来,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荣昌盛的地方。
变化原因:江南地区有优越的发展经济的自然条件;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人民的辛勤劳动;统治者实行了一些有利于生产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