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第4章液态金属凝固的热力学和动力学
第4章液态金属(合金)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凝固热力学和动力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液态金属(合金)由液态变成固态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凝固是体系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进程,若是仅是如此,问题就简单多了。
凝固进程中各类相的平衡产生了高能态的界面。
如此,凝固进程中体系自由能一方面降低,另一方面又增加,而且阻碍凝固进程的进行。
因此液态金属凝固时,必需克服热力学能障和动力学能障凝固进程才能顺利完成。
凝固的热力学基础金属凝固进程能够用热力学原理来描述。
热力学能够用于判断一个凝固进程是不是可能发生,和发生的程度如何。
而对于凝固进程的判断,一样也是利用热力学状态函数来进行的。
本节主要涉及状态函数的概念、状态函数之间的关系、及自发进程的判据。
为下面学习凝固的形核与生长,创造必要的基础。
状态函数的概念几个重要的热力学术语:体系:具有指明界限与范围的研究对象。
环境:与体系有联系的外界。
状态:体系的物理、化学性质均匀、固按时的总和。
状态函数:与进程无关。
进程:体系发生转变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经历。
自发进程:从不平衡自发地移向平衡状态的进程,不可逆进程。
图容器内气体压力做体积功的是以描述金属凝固进程,能够采用热力学函数。
但某些热力学函数,在描述进程转变的状态时,与进程所经历的“历程”有关。
比如功,在纯做体积功时,某容器内的气体由状态1,即该状态下的压力及体积别离为1p ,1V 通过不同的路径,变到状态2,即压力为2p ,体积为2V 的状态。
当路径改变时(图),虽然,始态与终态系相同,压力所做的体积功pdV W =δ或 ⎰=21)(V V dV V p W必然不同。
还有一类热力学函数,与进程经历的“历程”无关,只与研究体系所处的状态有关。
咱们把这种热力学函数,称为状态函数。
讨论凝固进程常常利用的几个状态函数有:内能 物质体系内部所有质点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用U 来表示,w q dU δδ+=。
焓 体系等压进程中热量的转变,用H 来表示,H H H q p ∆=-=12。
2.4凝固与结晶理论的应用
G ↓ 晶粒细小趋势↑
N/G ↑, 晶粒细化
2.4.1 铸态晶粒度的控制
工业生产中,控制晶粒度方法:
( Control of crystalline grain degree for casting )
1. 控制过冷度
在一般金属结晶时过冷范围内, ΔT越大,则N/G越大,因而晶粒越细 小。但此法仅适用于小型薄壁件。
( Orientation solidifying technology )
2.4.1 铸态晶粒度的控制
( Control of crystalline grain degree for casting )
晶粒度——晶粒大小,
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有很大影响。 在常温下,金属的晶粒↓ ,强度、硬度↑; 同时塑性、韧性↑。 →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涡轮叶片
•定向凝固是控制冷却方式,使铸件从一端开始凝固,按一定方向 逐步向另一端发展的结晶过程。 •为了获得单向的柱状晶,必须采用定向凝固技术。
2.4.2 定向凝固技术
( Orientation solidifying technology )
•快速逐步凝固法实现定向凝固。金属液体注入铸型后,保持数分钟以达到热稳 定,在这段时间内沿铸件轴向造成一定的温度梯度,在用水激冷的铜板表面开 始凝固,然后把水冷铜板连同铸型以一定的速度从加热区退出,直至铸件完全 凝固为止。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柱状晶比较细小,性能优良。
2. 课堂讨论目的
•(1)熟悉铁碳合金相图,明确相图中各基本相的本质以 及各重要特性点、线的含义; •(2)综合运用二元合金相图基本知识,通过对典型铁碳 合金(重点是钢)结晶过程分析,进一步掌握相图的基本分 析方法以及铁碳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特征; •(3)弄清相和组织的概念,灵活运用杠杆定律分别求出 相组分、组织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 •(4)掌握铁碳合金(特别是钢)成分—组织—性能三者之 间的关系。
5 第四章 金属的凝固与固态相变
晶核形成: 自发形核(均匀形核); 非自发形核(非均匀形核)。 晶核长大: 平面状长大; 树枝状长大。
9
4.1纯金属的结晶
形核与长大:
10
4.1纯金属的结晶
树枝状长大
11
4.1纯金属的结晶
影响形核和长大的因素:
过冷度 难熔杂质
12
4.1纯金属的结晶
晶粒度: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上的晶粒 数目/晶粒尺寸。晶粒 平衡结晶过程:
LL+
25
1.匀晶相图
杠杆定律:结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和两 相相对量的变化。 两相区中Q/QL=ab/bc
26
1.匀晶相图
原因:固相中原子扩散速 度慢,跟不上结晶速度
晶内偏析(属于微观偏析)
枝晶偏析
消除办法:高温扩散退火
27
2.共晶相图
亚共晶合金
44
2.共晶相图
亚共晶合金L L+ (M+N )+ M L
L+
(M+N )+ M 冷却 曲线
45
2.共晶相图
亚共晶合金L L+ (M+N )+ M
( M+ N )
46
2.共晶相图
亚共晶合金L L+ (M+N )+ M 过共晶合金L L+ (M+N )+ N
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为 两相区,液相与固相平 衡共存
22
4.2.1二元合金相图与凝固(结晶)
相图的分类: 匀晶相图 共晶相图 包晶相图 其它相图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
钢液凝固的基本原理1 钢液的凝固与结晶众所周知,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物质都具有不同的状态。
钢也一样,在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可从固态转化成液态;钢液冷却到某个温度时,将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钢从液态转化成固态称为凝固;从固态转化成液态叫熔化.钢水凝固的过程主要是晶体或晶粒的生成和长大的过程,所以也叫做结晶.1.1 钢液的结晶条件(钢液凝固的热力学条件)通常把固体转变为液态的下限温度称为熔点;把液态转变为固态的上限温度叫凝固点,又称理论结晶温度。
凝固点即物质在冷却过程中开始凝固的温度,钢液的结晶只有降温到凝固点以下才能发生。
因为钢液的液相温度在冶炼和浇注操作中是一个关键参数,因此,准确知道要生产的钢的液相线温度对整个炼钢过程至关重要。
出于操作安全性和希望得到尽量多的等轴晶凝固组织而采用低过热度浇铸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浇注温度确定在液相线以上的一个合适的值。
一般根据钢中元素含量可以计算出该钢的液相线温度值。
通常用T S表示钢的凝固点或理论结晶温度.对某一具体的钢种,凝固点通常可用以下公式理论计算出:T S=1536℃-(78C%+7.6Si%+4.9Mn%+34P%+30S%+5Cu%+3.1Ni%+2Mo%+2V%+1.3Cr%+3。
6Al%+18Ti%)℃降温到T S以下某温度T叫过冷,并把T S与T的温度差值△T叫过冷度,即:△T=T S-T过冷是钢液结晶的必要条件,过冷度的大小决定结晶趋势的大小,即过冷度越大,结晶速度越快;反之,过冷度越小,结晶速度越慢.1.2 晶核的形成(1)自发形核在过冷钢液中,有一些呈规则排列的原子集团,其中尺寸最大的集团,就是晶体产生的胚,称之为晶胚。
晶胚时而长大,时而缩小,但最终必有一些晶胚达到某一规定的临界尺寸以上,它就能够稳定成长而不再缩小了,这就形成晶核。
(2)非自发开核因在钢液的凝固过程中,液相中非自发形核比自发形核所要求的过冷度小得多,只要几度到20℃过冷度就可形核,这是因为钢液中存在悬浮质点和表面不光滑的器壁,均可作为非均质形核的核心。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二、晶态
1. 晶态结构
§1 基本概念
(1)晶态是原子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 非晶态是一种短程有序、长程无序的混合结构。
非晶态硒 硒鼓静电成像、
图书馆、 超市物品中用非晶态软磁材料条带(传感器标签)。
2. 晶态物理性能
(1) 有各向异性; (2) 有固定的熔点; (3) 在一定条件下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3 合金的结晶与相图
一、合金相结构 二、二元合金相图
(一)匀晶相图 (二)共晶相图 (三)共析相图
一、合金相结构
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3 合金的结晶与相图
1. 合金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所组成的 2. 组元 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独立物质。 相 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聚集状态、同一结构且以界面
互相分开的各个均匀的组成部分。
4. 组织 用肉眼或显微镜所观察到的材料的内部微观形貌。 合金中的基本相结构:固溶体和金属间化合物 A(B) AxBy
一、合金相结构
§3 合金的结晶与相图
相:具有相同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也可以是连续变化
的)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均匀组成部分,如液相、固相是 两个不同的相。
5 256 0.062
6 512 0.044
7 1024 0.031
8 2048 0.022
三、结晶晶粒大小及控制
§2 纯金属的结晶
晶粒的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1)常温下,晶粒越小,金属的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2)高温下工作的金属晶粒过于细小反而不好,晶粒大小适中即可。
(3)对于用来制造电机和变压器的硅钢片来说,晶粒粗大反而好。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组织
材料科学基础I 第四章 (凝固与结晶)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本章应掌握以下内容: 1. 金属凝固的过程和现象 2. 凝固和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3.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几个重要概念:过冷度,临界晶核半径,临界形核功,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形核率,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成分过冷 4. 冷却速度、过冷度对凝固过程和凝固组织的影响 冷却速度、 5. 液—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固界面的结构及晶体生长形态 6. 成分过冷对晶体生长形态的影响 7. 单相固溶体的长大 8. 两相共晶体的长大
三、近程有序(Short range order) 近程有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 由于有序原子集团的尺寸很小,所以把液态金属结构的特点 概括为近程有序 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近程有序。 概括为近程有序。温度降低,这些近程有序的原子集团(又称 晶胚Embryo)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大于一定尺 为晶胚 )尺寸会增大;当具备结晶条件时,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晶核(Nucleus)。晶核的出现就意味着结晶开 寸的晶胚就会成为晶核 。 始了。 始了。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综上所述,接近熔点的液态金属是由许多“原子集团”组成,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其中原子呈规律排列,结构与原固体相似(近程有序);但是 );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 金属液体中存在很大的能量起伏,热运动激烈。原子集团的大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 小不等,存在时间很短,时聚时散,空位较多。原子集团之间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存在“空穴”和一些排列无序的原子。
三、结晶的驱动力
∆G=GS‒GL<0,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符合热力学第二定律。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单位体积金属结晶时自由能的变化: ∆Gv=GS‒GL=(HS‒TSS) ‒(HL‒ TSL)= (HS‒ HL) ‒T (SS ‒ SL) = ‒∆Hm+ T∆S = ‒∆Hm+T(∆Hm/Tm) = ‒∆Hm(Tm‒T)/Tm =(‒∆Hm/Tm) ∆T ‒ ∆T=Tm‒T,称为过冷度 ,称为过冷度 ∆Hm,即结晶潜热 m 即结晶潜热L ∆Gv(<0)就是结晶的驱动力,∆T越大,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越大 结晶的驱动力越大。 越大, 就是结晶的驱动力
金属的结晶与凝固
2.1 结晶过程
晶核长大是具有方向性的渐进过程。一般沿过 冷度大的方向生长,直到液相消耗完毕。 在正温度梯度下,晶核长大以平面状态推进, 称为均匀长大。在负温度梯度下,由于晶核棱角 处的散热条件好,生长快,先形成一次轴,一次 轴又会产生二次轴…,称为树枝状长大。
2.1 结晶过程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金 属 的 树 枝 晶
2.4 碳钢中杂质
氧O
是有害杂质气体元素。 在钢中以氧化物的形 式存在,形成硅酸盐 2MnO•SiO2、MnO•SiO2或 复合氧化物MgO•Al2O3、 MnO•Al2O3,它们与基体 结合力弱,不易变形, 易成为疲劳裂纹源。
2.2 同素异晶转变
纯铁在固态冷却 过程中发生两次晶 体结构的转变。 由于纯铁能够发 生同素异晶转变, 生产中才有可能使 用热处理等方法, 来改变钢的组织和 性能。所以它具有 重要的实际意义。
2.2 同素异晶转变
-Fe为体心立方晶体结构,-Fe为高温体心 立方晶体结构,-Fe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都 是铁的同素异晶体。
-Fe
-Fe
2.3 碳钢中杂质
2.3 碳钢中杂质
2.3 碳钢中杂质
杂质:碳钢在冶炼和加工过程中,由原材料、 冶炼方法、工艺操作等原因,而残留或带入钢中 的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元素以及化合物等。
锰Mn
在碳钢中的含量一般小于0.8%, 是有益元素。 可固溶,也可形成高熔点MnS(1600℃)夹杂物。 主要作用: ①溶于铁素体, 起固溶强化作用; ②使硫的有害作用减弱; ③MnS在高温下具有一定的塑性,不会使钢发 生热脆,加工后硫化锰呈条状沿轧向分布。
2.4 碳钢中杂质
磷P
是有害杂质元素。一般控制在0.045%以下。 可全部固溶入α- 铁素体中,使钢在常温下硬度 提高,但剧烈地降低钢 的韧性和塑性,特别是 低温韧性,称冷脆性。 可提高钢在大气中的 抗腐蚀性能。 可改善钢的切削加工 性能。
第四章凝固
第四章 凝固4.1 纯晶体的凝固4.1.1 液态结构与固态物质相比,液态物质呈现的主要特征是:1、长程无序,与晶体不同,在液态下,内部的原子不再呈现长程有序结构;2、结构起伏, 原子的排列在不断的变化;液态物质的结构特征一般用径向分布函数表征,一般用X 射线可以测定。
从径向分布函数可推出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表1中列出了部分元素在固态和液态的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一般情况下 从固态到液态原子间距增大,配位数减小,但也有少数的元素相反。
如非密排亚金属元素B i, Sb, Ga, Ge 等。
对于液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比较典型的模型有准晶(Banker )模型和非晶(Bernal )模型表1 部分元素的固态和液态结构数据4.1.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1. 单元系的自由焓液态的自由焓: G L =H L -TS L固态的自由焓: G S =H S -TS s由于热焓和熵均可以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关系式求得:dH=C P dT H=⎰T C pdT 298(取2980K, 即250C 时H=0)S=⎰TdT T Cp 0)/( (取00K 时熵为0)所以可求得G 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图1中所示的G-T 曲线可知:1) 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G L 下降的幅度(曲线的斜率)比G s 大,因为液态的熵大;(G=H-TS )2) T>T 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液态存在, 3)T<T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固态存在,2. 凝固时的热力学条件如前所述,T =T m 时,G L =G S 凝固不会进行, 只有当T<T m 时,G S <G L ,凝固过程才得以进行。
令∆G=G S -G L令∆T=T m -T, 称之为过冷度。
只有∆T>0,才有∆G<0所以:∆T>0是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G 称之为凝固的驱动力。
∆G 的绝对值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就越大。
第四章 凝固过程中的传热讲解
合质量热容法,即把潜热△h加 到质量热容c,上,获得了一个增大的热
容,折合的质量热容为:
c, c h d3
dT
(3)常见的凝固并不是按平面界面进行的,而存在一个凝固区,即糊状区, 在该区存在着传热与传质的偶合问题,需同时考虑传热和传质。
6
3. 凝固过程传热的研究方法
(1)解析法 (2)实验法 (3)数值计算法
19
(3)固相无扩散,液相中有扩散而无对流的溶质再分配
1) 最初过渡区 2)稳态区当C*S = C0、CL* = C0/K0时,便 进入稳定生长阶段,固相生长所排出的溶
质量等于液态中扩散走的量。在此区,液 相内各点上的成分保持不变。
dCL dt
DL
d 2CL dx,2
R dCL dx,2
0
平衡凝固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 中一般不可能完全达到,特别是固相 中原子扩散不足以使固相成分均匀。 对C、N、O等半径较小的间隙原子, 由于固、液相扩散系数大,在通常铸 造条件下,可近似认为按绝对平衡情
况凝固。
16
(2)固相无扩散而液相均匀混合的溶质再分配
固相成分的计算(Scheil公式):
CL 1 K0 dfS
dn
T a2T ----傅里叶第二定律
辐射: q
K
Tc, 100
4
Tc 100
4
λ---导热系数,a=λ/ρcp ----热扩散系数 Tc----环境温度, T,c-----铸件温度
对流: q Tc, Tc
以上为凝固过程基本方程,在特定的条件下即可进行凝固过程温度及其演 变过程的计算,特定解包括: 1)物理条件(物性参数),2)几何条件(凝固系统几何形状) 3)时间条件(初始条件),4)空间条件(边界条件)
第四章凝固
第四章 凝固4.1 纯晶体的凝固4.1.1 液态结构与固态物质相比,液态物质呈现的主要特征是:1、长程无序,与晶体不同,在液态下,内部的原子不再呈现长程有序结构;2、结构起伏, 原子的排列在不断的变化;液态物质的结构特征一般用径向分布函数表征,一般用X 射线可以测定。
从径向分布函数可推出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表1中列出了部分元素在固态和液态的原子间距和配位数。
一般情况下 从固态到液态原子间距增大,配位数减小,但也有少数的元素相反。
如非密排亚金属元素B i, Sb, Ga, Ge 等。
对于液态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术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比较典型的模型有准晶(Banker )模型和非晶(Bernal )模型表1 部分元素的固态和液态结构数据4.1.2结晶的热力学条件1. 单元系的自由焓液态的自由焓: G L =H L -TS L固态的自由焓: G S =H S -TS s由于热焓和熵均可以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关系式求得:dH=C P dT H=⎰T C pdT 298(取2980K, 即250C 时H=0)S=⎰TdT T Cp 0)/( (取00K 时熵为0)所以可求得G 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从图1中所示的G-T 曲线可知:1) G 随温度上升而下降,但G L 下降的幅度(曲线的斜率)比G s 大,因为液态的熵大;(G=H-TS )2) T>T 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液态存在, 3)T<Tm 时,G L >G S , 所以系统以固态存在,2. 凝固时的热力学条件如前所述,T =T m 时,G L =G S 凝固不会进行, 只有当T<T m 时,G S <G L ,凝固过程才得以进行。
令∆G=G S -G L令∆T=T m -T, 称之为过冷度。
只有∆T>0,才有∆G<0所以:∆T>0是凝固的热力学条件, ∆G 称之为凝固的驱动力。
∆G 的绝对值越大,凝固的驱动力也就越大。
金属凝固原理-第四章
一般凝固条件下,热扩散系数5×10-2cm2/s
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5×10-5cm2/s
溶质在固相中的扩散系数: 5×10-8cm2/s
则 实际结晶过程都是非平衡结晶。
固相无扩散、液相充分混合时的溶质再分配
接着凝固时由于固相中无
扩散,成分沿斜线由K0C0 逐渐上升。
公式推导:
* 由 (CL CS )dfs (1 f s )dCL
外生生长(平面生长——胞状生长——柱状枝晶
生长)——内生生长(等轴枝晶)转变;
外→内转变决定因素:成分过冷,外来质点非
均质生核能力——成分过冷区——利于内生生
长和等轴枝晶形成。
枝晶生长方向:枝晶主干、各次分枝的生长方向 //特定晶向。 枝晶间距:相邻同次分枝之间的垂直距离。
4-5 共晶合金的结晶
★ 热过冷作用下的枝晶生长
GL0;
热过冷,宏观平坦界面形态(界面能最低)不稳 定——凸起——与过冷度更大的熔体接触很快生 长——伸向熔体的主杆——主杆侧面析出结晶潜 热,T升高,远处为过冷熔体,新的热过冷—— 二次分枝——树枝晶——枝晶生长 枝晶生长结果:(1)单向生长:柱状枝晶; (2)自由生长:等轴枝晶。 注:此处界面形态——晶体(晶粒)大小而言; 而界面的微观机构——原子尺度,故any界面形态
的等轴枝晶。
等轴枝晶的存在阻止了柱状晶区的单向延伸, 此后结晶便是等轴晶区→液体内部推进的过程。
合金固溶体凝固时的晶体生长形态
a) 不同的成分过冷情况 b) 无成分过冷 平面晶
C) 窄成分过冷区间 胞状晶
d) 成分过冷区间较宽 柱状树枝晶
(PPT).凝固与结晶的理论
冷却,长大成一块单晶体。 2、垂直提拉法 籽晶与液面接触,缓冷,旋转上升,长大
成单晶体。可获得大尺寸单晶体。
三、定向凝固技术
通过控制冷却方式,使铸件从一端开始凝 固,并向另一端发展的结晶过程。
获得单向的柱状晶,在柱状晶轴方向上具 有较好的性能。
如涡轮叶片等。
作业
P58:2、3、13、15、17
Thank you!
N G
过冷度ΔT
图2-28 ΔT对N和G的影响
控制晶粒度的措施
1、控制过冷度 ΔT越大,N/G越大,晶粒越细小。 2、化学变质处理 加入变质剂,促进非自发晶核,拟制晶粒长大,
细化晶粒。 3、增强液体流动 振动、搅拌、超声波处理使液体流动,形核、破
碎枝晶。
二、单晶体的制备
1、尖端形核法 见图2-29,尖端产生一个晶核,容器外移
2.4 凝固与结晶理论的应用
一、铸态晶粒度的控制 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度越高,塑
性、韧性越好。 细晶强化 通过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
的方法。 硅钢片,晶粒越大其磁滞损耗小、磁效应
越高。
晶粒度的控制
形核率N 长大速率G
形核率(N):单位 时间、单位体积内 形成晶核的数目。
长大速度(G):晶 核单位时间生长的 平均线长度。
【凝固科学基础】4.4 液-固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8
平衡凝固条件下的溶质再分配
扩散条件——固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液相中,溶质充分扩散(或强 烈搅拌、对流),固、液相中成分均能及时充分扩散均匀。
凝固过程(T = T* )中,固-液界面上成分为:
C
∗ S
=
Cs
C
∗ L
=
CL
= 1 .5 % (wt%)
2)得到单相组织的办法: 均匀化退火、平衡凝固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1
第四节 固-液界面前沿的溶质再分配
一、溶质再分配 二、平衡凝固 三、非平衡凝固(1)——液相充分混合均匀 四、非平衡凝固(2)——液相有限扩散 五、实际产生的现象和应用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2
A. 溶质富集现象
z 固相成分不均匀; z L/S界面溶质富集液相形
成边界层; z 边界层内扩散传输,远处
成分无明显变化;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4
B. 溶质富集的极限
Cs随CL增大,当 Cs=Co、CL=Co/k溶质富 集达到极限,进入稳定 生长阶段。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25
C. 凝固前沿液相溶质分布
z 当fs→1,即凝固临近结束时, 该式不适用。
Cs = kC0 (1− fs )k−1
CL
=
C0
f k −1 L
第四章 凝固的结晶学基础
19
例:Al—1%Cu,固相中溶质无扩散,液相混合均
匀,k=常数,CE=33%Cu,Csm=5.65%Cu, 问:1.凝固后的共晶合金占%?
2.如何得到单相组织?
CL
材料成型原理-4.1 4.2 晶体形核
4、凝固的结晶学基础5、凝固的传热基础6、凝固过程的流体流动7、凝固金属的组织结构8、凝固过程的缺陷和对策第四章(1)由液体向晶态固体(2)由液体向非晶态固体常用工业合金或金属的凝固过程一般只涉及前者,本章主要讨论液态金属、合金的凝固过程。
第四章第五节液-第六节共晶合金的凝固第七节包晶合金的凝固第四章毕。
第四章6第四章()V G L T S T Δ=−−⋅Δ=−过冷:液体金属开始结晶的温度必须低于平衡熔点Tm ,此现象称之为过冷。
过冷度ΔT=Tm-T 。
过冷度ΔT 越大,凝固相变驱动力ΔG V 越大。
过冷度ΔT 越大,凝固相变驱动力ΔG V越大。
第五节液-固界面形貌的稳定性第六节共晶合金的凝固第七节包晶合金的凝固第四章发生形核的过程,也称z非自发形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外来质点或型壁界面提供的衬底进行生核过程,亦称“异质形核”或“非均质形核工业金属凝固大都是异质生核。
第四章第四章系统自由能变化= 体积自由能的变化SLV A G V G σ+Δ⋅=ΔΔG -系统自由能变化V,A -分别为晶胚的体积和表面积σSL -晶胚的界面能ΔG V -单位体积液态金属凝固时自由能的变化10第四章凝固的结晶学基础SL V r G r G σππ23434+Δ−=ΔLS m r r T T L G σππ23434+⋅Δ−=ΔLS m r T T L r σππ23434+Δ⋅−=对于半径为r 的球形晶胚(均质生核),0=∂Δ∂r G T L T G r m LS V LS Δ=Δ−=σσ22*令,则有求得临界晶核半径:V LS G r Δ=σ2*mV T TL G Δ−=Δ因1、临界形核半径第四章TL T G r mLS V LS Δ=Δ−=σσ22*r <r*时,r ↑→ΔG ↑r = r*处时,ΔG 达到最大值r >r*时,r ↑→ΔG ↓实际上金属结晶的过冷度一般为几分之一到几十摄氏度。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金
冰
属
的
的
树
树
枝
枝
晶
晶
3.影响晶核的形核率和 晶体长大率的因素
❖过冷度的影响
❖未熔杂质的影响
4、晶粒大小的概念
晶粒的尺寸指统计描述晶粒的大小,各晶粒的大 小和形状并不全相同,这就是统计的含义,有多种来 计量,例如单位体积内的晶粒个数。在生产中用晶粒 度,测定方法是在放大100倍下观察和标准的进行对比 评级,1—8级(有更高的),级别高的晶粒细。级别的 定义为在放大100下,每平方英寸内1个晶粒时为一级, 数量增加 倍提高一级。用于计算的定量描述还用平 均截线长来表示。
G / T =- S
F
液相
ΔG
固相
ΔT
Tn To TL
T
2.金属结晶的结构条件
近程有序结构
远程有序结构
结晶
结构起伏
(四).结晶的一般规律
形核 长大
(四).结晶的一般规律:形核、长大。
1.晶核的形成
在一定的过冷度下,当G体≥G表时,晶核就
形成。 晶核形成的形式:
*自发形核 △T = 200℃(纯净液体、均匀形核) *非自发形核 △T = 20℃(依附未熔质点形核)
三 金ph )转变 反应式:
δ - Fe 1394 °C γ - Fe 912 °Cα - Fe
bcc
fcc
bcc
纯铁的冷却曲线
1600
温 度
1500 1400
1300
1200
1100
1000
900
800
700 600 500
1534℃
1394℃ δ - Fe γ - Fe
一般不符合化合价规律, 其晶体结构由电子浓度(价电子 总数与原子总数之比)决定,如下表
《熔化与凝固》凝固结晶,微观奥秘
《熔化与凝固》凝固结晶,微观奥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熔化和凝固现象随处可见。
比如炎热的夏天,冰棍儿在太阳下逐渐融化;寒冬腊月,水结成冰。
然而,这些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却隐藏着深奥的微观奥秘。
当我们谈到凝固结晶,首先要了解物质的状态。
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而熔化和凝固则是物质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从微观角度来看,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或原子组成的。
在固态时,这些分子或原子排列得非常整齐和紧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很强,使得固体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当物质受热时,分子或原子获得了更多的能量,它们的运动变得更加剧烈。
在达到一定温度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再能够束缚它们的运动,固体开始熔化,变成液态。
那么,凝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液态物质冷却时,分子或原子的能量逐渐减少,运动速度减慢。
当温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分子或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足以使它们重新排列成规则的结构,液体就开始凝固成固体。
在凝固结晶的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概念叫做“晶核”。
晶核就像是结晶过程的“种子”,它为晶体的生长提供了起点。
晶核可以是外来的杂质颗粒,也可以是液体内部自发形成的微小有序区域。
一旦晶核形成,周围的分子或原子就会以它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和堆积,逐渐形成晶体。
晶体的生长过程是一个逐渐扩展的过程,直到整个液体都凝固成晶体,或者液体的温度下降过快,导致结晶不完全,形成了非晶态物质。
不同的物质在凝固结晶时具有不同的特点。
有些物质的晶体结构比较简单,比如金属,它们的原子通常以紧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形成规则的晶格结构。
而有些物质的晶体结构则非常复杂,比如一些有机化合物。
凝固结晶的条件对晶体的形成和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冷却速度就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如果冷却速度非常快,分子或原子来不及有序排列,就会形成非晶态物质,比如玻璃。
而缓慢冷却则有利于形成规则的晶体。
此外,压力也会对凝固结晶产生影响。
在高压下,物质的凝固点可能会升高或降低,从而改变其凝固结晶的过程和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s 令 s V ,则
4 3 s v g ( t ) 3 Ndt 0 3
t
由于在任意时间,每个真实晶核与虚拟晶核的体积相同, 故得:
dnr dvr d r dns dvs d s
令在时间dt内单位体积中形成得晶核数dP,
于是:dnr=VudP
dns=VdP 如果是均匀形核,dP不会随形核地点而有变化,此时可 得: dn V V Vr u r 1 r dns V V 合并二式,得 解为
2. 晶体长大方式和生长速率
a. 连续长大(Continous growth)
连续长大的平均生长速率由下式决定:
vg 1TK
b. 二维形核((Two-dimensional nucleation)
二维形核的平均生长速率由下式决定:
b vg 2 exp( ) TK
二维形核的生长方式由于其形核较大,因此实际上甚少见到。
V:晶体的配位数, η :晶体表面的配位数,
N AV
的乘积,
Lm :摩尔熔化潜热,即熔化时断开 1mol 原子的固态键 所需要的能量,
设NT=NA(每摩尔原子数),是内能变化。
2 Lm Lm U 0.5 N T (1 x )x Lm x(1 x ) x(1 x ) RTm N AV V RTm V
界面上空位数(未占据位置分数)为:1-x,
空位数为:NT(1-x)。 形成空位引起内能和组态熵的变化,相应引起表面吉布斯 自由能的变化: Δ GS=Δ H-TΔ S=(Δ U+PΔ V)-TΔ S≈Δ U-TΔ S (1)
形成NT(1-x)个空位所增加的内能为其所断开的固态键数
0.5NT(1-x)η x 和一对原子的键能 2 Lm
当晶胚的半径r<r*,晶胚消失;
当晶胚的半径 r>r* ,晶胚长大, 为晶核(Nucleus)。
由 d G dr 0 可得晶核临界半径:
2 r* GV
代入
Lm T GV Tm
2 Tm r* Lm T
得
由式可知,过冷度△T 越大,临界半径则越小,则形 核的几率越大,晶核数目增多。
在三相交叉点,表面张力应达到平衡:
LW L cos W
式中Ө为晶核和器壁的接触角。由于
AW R2 r 2 sin2
AL 2r 2 (1 cos )
GS AL L r 2 sin2 W r 2 sin2 ( L cos W )
c. 藉螺型位错生长(Growth at the step of screw dislocation)
二维形核的平均生长速率为:
2 vg 3TK
单晶体生长形貌与螺位错
4.1.5 结晶动力学及凝固组织
1. 结晶动力学
在晶粒相遇前,晶核的半径:
R vg (t )
式中τ为晶核形成的孕育期。 设晶核为球形,则每个晶核 的转变体积:
4.1.4 晶体长大
1. 液—固界面的构造
晶体凝固后呈现不同的形状,可分为小平面形状和非小 平面形状两种:
透明水杨酸苯酯晶体的小面形态×60
透明环己烷凝固成树枝形晶体×60
按原子尺度,把相界面结构分为粗糙界面和光滑界面两种:
杰克逊提出决定粗糙和光滑界面的定量模型:
GS x(1 x ) x ln x (1 x ) ln( 1 x) N T kTm
2)非均匀形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
1. 均匀形核 a. 晶核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和临界晶核
假定晶胚为球形,半径为 r,当 过冷液中出现一个晶胚时,总 的自由能变化△G应为:
4 3 G r GV 4 r 2 3 在一定温度下,△Gv和σ是确定值 ,所以△Gv是r的函数。
G Gt GS
4 3 2 3 cos cos3 2 G ( r GV 4r L )( ) 3 4
4 3 ( r GV 4r 2 L ) f ( ) 3
非均匀形核时的临界晶核半径:
2 L r* GV
非均匀形核时的形核功:
Lm kTm = η是界面原子的平均配位数,
是晶体配位数,
△Gs为界面自由能的相对变化,
x是界面上被固相原子占据位置的分数。
杰克逊定量模型的推导:
液 - 固界面处原子排列不是完全有序的,而出现未占据位 置 (空位 ) ,假设有 N个原子随机沉积到具有 NT原子位置的 固-液界面时,其占据的分数为: x=N/NT
GS x(1 x ) x ln x (1 x ) ln( 1 x) RTm
(3)
(4)
(5)
其中,R=kNA=kNT
GS x(1 x ) x ln x (1 x ) ln( 1 x) N T kTm
(6)
式中 因为 故
Lm RTm V
3 3 3 3 2 3 cos cos r ( ) 3
3 1 3 2 r [1 2 cos cos (1 3 cos 3 cos2 cos3 )] 3 2 1 r 3 ( cos cos3 )
3 2 3 cos cos 3 Gt V GV r ( )GV 3
代入 得
16 3 G* 2 3(GV )
1 * G A 3
*
液相必须处于一定的过冷条件时方能结晶,而液体中客观 存在的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是促成均匀形核的必要因素。
b. 形核率
受两个因素控制,即形核功因子( exp(-△G*/kT) )和 原子扩散的几率因子(exp(-Q/kT)) ,因此形核率为:
在等压时,dp=0,所以可推导得:
dG S dT
由于熵 S 恒为正值,所以自
由能是随温度增高而减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在一定温度下,从一相转变为另一相的自由能变化为:
G H TS 令液相转变为固相后的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为ΔGV,则
GV GS GL
GV ( H S H L ) T ( SS SL )
2 3 cos cos3 Ghet * Ghom * ( ) 4
Ghom * f ( )
由于 0 ≤f(θ)≤1,所以
Ghet * Ghom *
当θ = 0,完全润湿; 当 θ = 180°,完全不润湿;
当 0 <θ<180°,部分润湿。 通常情况下,非均匀形核所需的形核功小于均匀形核
Lm S m (熔化熵) Tm
Sm R V
V 0.5
例如:fcc,η=6,V=12
GS x(1 x ) x ln x (1 x ) ln( 1 x) N T kTm
当 α ≤2 时 , 界面 为
微观粗糙界面;
当 α > 2 时,界面呈 光滑界面。
2 将 r* GV
得
4 3 2 代入 G r GV 4 r 3
16 3 G* 2 3(GV )
Lm T GV Tm
代入
将
形核功为:
2 16 3Tm G* 3( Lm T )2
A*为临界晶核表面积:
2 16 2 A* 4 (r*) 2 GV
RTmx(1 x )
( 2)
式中
Lm RTm V
空位引起组态熵的变化: ΔS=-R[xlnx+(1-x)ln(1-x)] 因此,引起相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为: TΔS=-RTm[xlnx+(1-x)ln(1-x)] 将(2),(4)代入(1)式,得: ΔGS= RTmαx(1-x)+ RTm [xlnx+(1-x)ln(1-x)]
功,故非均匀形核所需的过冷度较均匀形核时小。
非均匀形核与均匀形核之间的差异
非均匀形核可在较小的过 冷度下进行。 非均匀形核率达到最大值 后,结晶并未结束,下降 至凝固完毕。
例题:计算铜非均匀形核时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假设球冠高度h=0.2r,球冠曲率半径r=r*=1.249×10-9 m。
AL L r 2 sin2 W r 2 sin2 cosL r 2 sin2 W
AL L r 2 sin2 cosL
( AL r 2 sin2 cos ) L
球冠晶核的体积:
1 2 V h ( 3r h) 3 1 rh 2 h3 3 1 3 2 2 r r (1 cos ) r (1 cos )3
Vc 临界晶核中晶胞数目: n V 173 L
铜为面心立方结构,每个晶胞中有4个原子,因此,一 个临界晶核的原子数目为692个原子。
2. 非均匀形核
由于均匀形核难度较大,所以液态金属多为非均匀 形核。
若晶核形成时体系表面能的变化为ΔGS ,则
GS AL L AW W AW LW
G * Q N K e xp( ) e xp( ) kT kT
形核率与过冷度之间的 关系如图所示:
对于易流动液体来说,如金属,存在有效形核温度。 对于高粘滞性的液体,
均匀形核速率很小,以 致常常不存在有效形核 温度。 结论:均匀形核的难度 较大。
例题:计算铜形核时临界晶核中的原子数。 已知:纯铜的凝固温度 Tm=1356 K,液体可过冷的最低 温度T*=1120 K,熔化热Lm=1628×106 J/m3,比表面能 σ=177×10-3 J/m2,晶格常数a0=3.615×10-10 m。
d r 1 r d s
r 1 exp( s )
式中,△T=Tm - T ,为过冷度。
欲使△GV < 0,须△T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