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
1小语六上《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课堂教学实录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大自然的文字》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唤起期待。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生(齐):喜欢!师:喜欢它的什么呢?生:喜欢它,因为它蕴含着无限的知识。
生:喜欢它,因为它有许多色彩。
生:我喜欢它美丽的景色。
生:大自然很神奇。
【唤起学生的回忆引起探究的兴趣】师:(边说边点击幻灯片)是啊,大自然给我们美的享受,春天“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柔情,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丽,秋日“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烈,冬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肃杀,无不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别样的心灵感受。
大自然不但美丽,还很神奇,它的一景一物无不有着特殊的含义,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神奇的大自然,去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板书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激发他们主动去探求知识的欲望,提高初读课文的热情。
】生齐读课题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有过预习,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吗?生:伊林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伊林。
生自由读幻灯片上有关伊林的介绍师:我们对作者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最熟悉他写的什么?生齐《十万个为什么》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他写的《大自然的文字》。
当你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吗?生:大自然里有树有花,我却从没见过它的文字。
大自然的文字在哪里呢?生:大自然的文字是什么?生:大自然的文字有多神奇?……【学贵有疑,有疑才有兴趣。
发问是为了激起学生学习本课的欲望。
让学生自己提问,形成阅读期待,接着又将学生自己的问题抛下去,大大地提高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看来同学们心中的疑惑很多,相信读了课文之后会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带着刚才的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自读要求:(1)在文中圈画出生字,自己喜欢的词语,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这些词语是什么意思(2)思考以下问题,试着从文中找出答案:A,什么是大自然的文字?B,文中提到哪些大自然的文字?C,大自然的文字有什么意义,怎样认识它们?【学生带着要求初读课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_苏教版
大自然的文字导学案课题:《大自然的文字》(一)【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3、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练习概括要点,逐步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
【预习案】【自学导航】伊林:前苏联科普作家、工程师、儿童文学作家。
他一生写下许多科普作品,在普及科学知识,鼓励人们认识和了解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预习测试题:1、我能看拼音写词语:x tn zh GO mi sh i y d n r e c e g j mg b e k e()()( )()()q ing t d mdD m i y u zh co s mg 1 i g du xi dig ()()( ) ()()2、我能给下列词语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丝缕(1 u 1 du)一绺(li u 1 U青苔(t d t①铁砧(zh 6z m)预兆(zh C D ti c)森林(s 6 sh m)3、读顺每一节课文,找一找文章中向你介绍了自然的哪些文字?【探究案】(没有完美的个人,但齐心协力,勇于展示,我们就是完美的团队)【探究一】讨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段。
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成三段第一段(第________________ 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第_______ 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第_______ 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二】1、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有巨大的作用,画出这些句子。
2、默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
【检测案】一、判断题(1)“大自然的文字”中“文字”就是指一本关于大自然的书。
()第1页(2)假如燕子在空中高飞,看上去很小很小,那就预示着即将出现雷雨天气。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
了方 法, 加上适时的引导, 六年级学生概括起 来就 变 得水到渠成 了。 学生既锻炼 了概括的能力, 也 为后面
E 1 2 、 -教 ! 垒 学 量 月 刊 ! 小 至 @ 鉴 皇  ̄ 2 ! 垒 0 Q 1 兰 4 妄 曼 5语 文
.
环节三 : 讲顺序 。 分类别
文” , 也 适用 于其他 文体 , 能培 养学生的 “ 段 感” “ 篇
感” , 对促 进 阅读 和 写作 能 力 的提 高是 不 言而喻 的 。 )
( 点评 : 在导入部分 , 寥寥几 句话 , 看似随意 , 其
实用意很深。 王老师把文本定位于说 明文 , 借学过 的 课 文告诉 学生本文说 明的对象是 “ 大 自然的文字” ,
特征是 “ 藏在 平凡的事物和现 象” 中, 能够 “ 推测过
去, 预知未来” 。 当然 , 这里还 可以进一步引导 : “ 这是
匠的铁 砧, 这种砧状云 出现 了, 就说明要下雷雨。
师: 这种 云主要给谁提示要下雷雨? 生: 飞行 员。 飞行 员看到砧状云要飞远点 , 否则 会被 雷击 中的。
师: 那么这种云的作用是什 么?
生: 提示下雨。 生: 也是辨别方 向, 给 飞行 员辨别方 向, 绕道 飞
“ 讲顺序 , 分类别” 环节的学习奠定 了基础。 王老师的 板 书设计 也很 精妙 , 看 着板 书, 学生 能在 脑 海里建 构起文本的框 架, 把握 文本 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4课《大自然的文字》优秀教学案例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符号和文字,如树木的年轮、动物的足迹、岩石的层理等,掌握它们所代表的意义和背后的科学原理。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如:“你们在大自然中都发现了哪些文字和符号?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大自然中的各种现象和符号随处可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家庭和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在实际观察和体验中感受大自然的文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本节课还涉及一些科学知识,如地理、生物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跨学科的探究学习。
2.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和反馈,给予学生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和能力。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教师以大自然中的文字和符号为切入点,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和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关注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小组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而且还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案(苏教版六年级上)
24 大自然的文字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大自然的文字以及辨识这些文字的意义,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课文的思路清晰流畅,语言通俗浅显,借助一个形象生动的比喻——大自然的文字,将深奥的科学知识通俗化、大众化,适合学生阅读。
三、教学要求: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自学课文: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完成语文书上的描红。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3.想想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尝试文后的思考题说一说。
4.质疑问难,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二、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年级第二期时学过一篇专门介绍大自然有关现象的课文,大家回忆一下,课题是什么?主要内容是写什么?《大自然的语言》。
主要内容是介绍与农业有关的物候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呢? (简要回答)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或“草木荣枯,候鸟去来”。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与此文类似的课文,叫《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我们从小认识汉字,认识了汉字,它可以帮助我们阅读,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写作,表达内心丰富的情感等等,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作用可真不少。
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秘无穷,在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套文字,认识了它,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破译自然现象,领略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作者简介:伊林(1895—1953),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代表作有《十万个为什么》《人怎样变成巨人》等。
二、导读新课1.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文中的过渡段。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大自然的文字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20190720144
24、大自然的文字(第一课时)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自学课文。
要求: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有关大自然的文字1.冬季干冷春季寒。
2.冷得早,暖得早。
3.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4.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5.若雨中能听到蝉叫,便可知晴天将至。
6.燕子低飞要落雨。
7.龟背潮,下雨兆。
8.蚯蚓上爬路,雨水乱如麻。
9.麻雀囤食要落雪。
10.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1。
四九南风六月旱。
12.猪衔草,寒潮到课后实践活动: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
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24大自然的文字本节课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智库|专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示标:1、导入:由“文字”引出课题。
板书“文字”后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见上)二、布置自学1、出示自学题:(1)读通、读顺课文。
(2)勾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弄懂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精讲精练本课的精讲点: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教案《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1)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2)指名说一说。
(3)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布置作业:1、本节课作业:(1)描红、临写生字词,教师适当指导。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大自然的文字》充满了智慧,老师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从中了解文字的魅力!以下是《大自然的文字》的教学实录,欢送阅览!1. 出示幻灯片一(1) 师述:同学们,请看幻灯片,说说你从这上面获得了什么信息。
(2) 学生答复(老师姓名、学校、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3) 师引导:之所以能获得这些信息,是因为你们认识了许多文字。
认识了文字,我们……(出示幻灯二引读)2.引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幻灯二)我们认识了文字,就可以读很厚的书,就可以了解世界上的事情了。
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
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设计理念:因为本课是为送教下乡专门设计的,用这样的导入方式,既简洁地导入了新课,又巧妙地培养了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上课老师的情况,拉近了师生间间隔。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述:你从后俩句文字中读懂了什么?(2)学生答复。
(3)师述:(板书:无处不在)大自然的文字无处不在,而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跟着课文学习大自然的文字。
课文把大自然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上册取名神奇的天书,下册取名有趣的地书。
(幻灯出示)书中有什么文字呢?(随学生板书: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2. 学习第二至第六自然段。
(1) 幻灯出示读书要求,指名学生读要求。
请同学们从《神奇的天书》《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大声读一读,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神奇有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读完后,想一想你收获到了什么,准备和大家交流分享。
(2) 学生自主学习所选段落。
(3) 交流指导。
(出示各段文字,采用先读,再谈,相机指导的方式)要点总结:第二自然段: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即使他们没有罗盘,也照样不会迷失方向。
他们朝天望望,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在小熊星座当中会找到北极星,有北极星的那边就是北方。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例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案例设计]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
”等句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由“文字”引出课题。
1、板书“文字”。
问: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2、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除了石头,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事物有文字呢?揭示课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
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四、引导学生琢磨、体味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从小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举了哪些例子说明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对人类的作用,划出有关句子。
2、交流勾画的句子。
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如:“飞行员知道,砧状云是雷雨的征兆,应该离它远些才好。
”从这句话我知道了云也是大自然的文字,飞行员可以根据砧状云的位置预测到雷雨,及时避开它,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3、朗读课文2-6自然段。
概括主要内容。
(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历史的沧桑。
)4、认识大自然的文字有很多的好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会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⑴、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想一想。
⑵、指名说一说。
⑶、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五、小结课文,拓展延伸。
1、小结课文。
谈一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拓展延伸。
⑴、你还收集到大自然的哪些文字?四人小组交流。
⑵、各组指定人员向全班汇报。
六、课后实践活动。
各学习小组把收集到的资料汇集起来,出一份以《大自然的文字》为主题的小报。
七、作业完成练习册附:板书设计。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4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24大自然的文字苏教版环节一:激兴趣,导新课师:你知道什么是文字吗?(板书:文字)生:书本上一个个的字就是文字。
师:还记得以前学过的课文《石头书》吗?石头书上有文字。
大自然中,你认为有哪些文字呢?生:树的年轮是文字,告诉我们树的年龄。
(板书:年轮)生:蜻蜓低低飞,告诉我们马上要下雨。
(板书:蜻蜓)生:蚂蚁垒窝,预示着要下雨。
(板书:蚂蚁)生:鱼跃出水面,也说明要下雨了。
(板书:鱼儿)生:鱼鳞上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
(板书:鱼鳞)生:白云飘得高,明天肯定是晴天。
(板书:白云)生:繁星满天,第二天肯定是好天气。
(板书:繁星)师: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能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真是太神奇了。
(点评:在导入部分,寥寥几句话,看似随意,其实用意很深。
王老师把文本定位于说明文,借学过的课文告诉学生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大自然的文字”,特征是“藏在平凡的事物和现象”中,能够“推测过去,预知未来”。
当然,这里还可以进一步引导:“这是一篇说明文,介绍了大自然中的文字以及作用。
说明文有很多表达的方法,在学习中需要我们用心去关注。
”这样引导,目的是集中学生的思维,关注说明文的表达方式,为后面环节的教学埋下伏笔。
)环节二:读课文,练概括师:大自然中的文字需要你擦亮眼睛,才能发现。
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2~6自然段。
(生读完第2、3自然段)师: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找中心句概括段意的方法,现在请你用文中的话,说说这两段分别讲了哪两种大自然的文字。
生:“古代,当水手们需要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他们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
”“云,也是天空这本大书上的文字。
”师:你能用最简洁的语句概括吗?生:星星是天书,云也是天书。
师:十分简洁,老师奖励你把它写在黑板上。
人们是怎样阅读这两种文字的,谁来简要说说?生:根据天上星星形成的星座判断东西南北,比如找到北极星就能判断出北面,这样水手在海上航行就不会迷失方向。
(六年级语文教案)《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
《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六年级语文教案一导课1 孩子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2 孩子们自由谈论3 课文学到这里,我想到了很多。
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的文字”中充满了智慧,你们看(出示多媒体)这不是大自然的智慧吗?多媒体1:阳光照射下的火红的枫树林图。
师动情说:当很多树叶变黄的时候,枫树却独树一帜,格外地鲜艳,多美哪!(提问:枫叶为什么变红?花青素显现出来了)望着这枫树林,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杜牧的诗句:(生大声背了起来)“停车坐爱枫晚林,霜叶红于二月花。
”多媒体2:雾凇图师:吉林雾凇,琼枝玉叶,这真是大自然的奇迹啊!看着它,我又想起了岑参的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生齐说),千树万树梨花开。
”其实,大自然不仅给了我们美好的一面,也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
多媒体3:塞特凯达斯大瀑布(断流前的图片)师述:巴西的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以前一泻千里,看上去山清水秀,而如今却是“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巴西总统亲自为它举行葬礼。
大自然用这种方式理智而智慧地提醒人们(多媒体出示)齐说:“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
”多媒体4:太湖综合治理后的图片师:环境变美了,太湖水逐渐清澈,大自然再次智慧地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或人人有责------”师:这是老师为大自然这本书续写的几页文字。
同学们,在你的心目中,“大自然的文字”又是什么呢?(神奇、力量、一本天书、观察家的眼睛、实践家的腿等)结合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石子也是一个字”。
请你找找生活中的事例,再给大自然这本书添上几页精彩的文字。
4、先用笔在作业本上写写,然后小组交流,如果你写的和别人一样,这说明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人有我无或人无我有,那就要相互分享。
(1)学生写。
(2)小组讨论、交流。
(3)汇报(1、蚂蚁搬家,蜻蜓低飞,鱼儿都露出水面,看得懂大自然文字的人就知道马上要下雨了。
)(2、如果突然之间鸡飞狗跳,能读懂大自然文字的人都知道,可能有一场地震来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六年级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六年级语文:24、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文字指的是知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自然中充满各种知识,激发学生观察、了解、探索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等句子。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提到文字,我们首先会想到书本上的文字,但今天我们要讲的文字却与我们书本上的文字不同,它是新奇的、有趣的。
那么它是什么样的文字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前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的《大自然的文字》。
(板书)检查自学情况。
1、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议。
2、交流字词的意思。
铁砧星座罗盘……3、说说为什么用大自然的文字作为课文题目?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大自然的文字是写在哪本书上的文字?这种文字指的是什么?请大家速读课文,回答这两个问题。
(学生读课文,教师画书样)明确:大自然好像一部书,大自然的文字是指书中的星、云、鸟、石等物。
2.大自然这本书可分为两个分册。
下面,请大家依据课文给分册取书名并编写目录,让我们共同尝试编书的滋味,好吗?明确:这两本分册,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神奇的天书的目录有星、云、鸟;有趣的地书的目录有石灰石、漂砾。
(板书)3.大自然这部书就像老师画得这么厚吗?这有多厚、多重?(请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大家看板书,根据你所掌握的说明文知识,说说文章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教师小结:本文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然后分天空和大地,列举我们周围的自然现象加以说明,读来趣味盎然。
第二课时一、品读课文,感悟重点1.请学生从“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段文字,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好,可以按照这种形式叙述:文字-情态-破译的内容。
(情态主要包括位置、形态、高度、飞姿、叫声等)启发引导:(用多媒体)出示一个画面(雷雨云图片),请学生找出相关的语段,带领学生体味文章是怎样描述和破译这种云的。
然后学生自由发言,赏析自己喜欢的语段。
2.引导深入:品味本文语言生动有趣的技巧,重点赏析第14段。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再看一个画面(大雁南飞图片),请同学们说说这是第几段的内容?(找学生阅读本段)本段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大雁,我们从哪点看出是大雁的呢?这一段写的是什么内容?是从哪些角度写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呢?3.知识迁移:出示画面(晴朗天气的云的图片),让学生试着运用本文的语言技巧破译这种大自然的文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大家对大自然观察得非常细,要知道这正是破译大自然这部大书的首要条件。
那么,如何认识大自然的文字呢?我想给大家讲讲作者伊林小时候的故事--伊林小时候就对大自然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有时到乡间去,守在蚂蚁窝旁,观察蚂蚁的生活习性,一呆就是几个小时;父亲工厂制造肥皂的过程使小伊林看得入了迷,他把家里的厨房当成实验工厂,居然成功了;他按照书上的配方制作鞋油,用其把皮鞋擦得锃亮,并高兴地欢呼起来“科学胜利了”。
当然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但这让他懂得了科学试验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的道理。
4.由伊林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到如何认识大自然的启示。
让我们再看作者是怎么说的,下面我们齐读课文结尾3段,请同学们回答。
明确:观察、读书、请教。
二、读写结合,拓展延伸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从书本中看到的或向别人请教到的大自然中的种种景象,继续为本书编目录,要求语言生动、浅显有趣。
然后学生交流。
五、结束语同学们,大自然丰富多彩,大自然奥妙无穷,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并不断破译大自然。
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也只有这样,我们人类才会有一个温馨安宁的家园。
课前思考:我们知道,每篇课文都有它的思想性,是文与道的统一。
抛弃其中的任何一方都有违编者的初衷,都是对教学过程的一种轻率,都不能完成教学既定的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要明白这点。
从《大自然的文字》一文中,我体会到,古人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这话一点不假。
大自然中那些看似平常的事物,平凡的现象,都可以让我们推测过去,预知未来,增加对自然的认识,并通过了解其规律,达到遵循规律,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多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多观察自然,做一个有心计,有学问的人。
这样,才能把教材中的思想性挖掘出来,让学生对其中的教益领悟于心。
课前思考:搜集到的这首小诗感觉十分不错,和大家共享。
大自然的文字你看那天上的星星,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有北极星的地方就是北方,我们不会迷失方向。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云山变得像铁砧,雷雨就要来到。
你看那地上灰色的石头,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石灰石,有它的地方曾经是一片汪洋。
你看那森林里的花岗石,这就是大自然的文字。
它是冰块搬来的,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有的。
……大自然的文字呀,你多么神奇!多么有趣!走进自然,仔细观察,我们发现你。
深入思考,善于请教,我们读懂你。
课前思考:《大自然的文字》教学建议:(1)本课语言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文中涉及到的一些科学知识,教师不必一一解疑,而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获得。
(2)教学交流时紧扣课后练习2和练习3即可。
练习2指向于理解文本内容,练习3指向于实践运用。
(3)可以拓展学习戴巴棣的《大自然的语言》一诗,也可以和学生讨论,大自然的文字,除了告诉我们一些科学知识以外,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可以从情感、意志等方面思考。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丰富多彩的,它可以让我们读出许多的东西,除了科学知识,还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水滴可以滴穿岩石,那是启示我们持之以恒。
雄鹰搏击长空,那是启示我们要志存高远。
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启示我们要谦虚。
杨柳弯腰向地,那是启示我们高而不忘本。
一群蚂蚁抬走骨头,那是启示我们要齐心协力。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那是启示我们要遵守纪律。
小草枯了又长出来,那是启示我们要坚强不屈。
伊林(1895—1953),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工程师。
致力于写作通俗科学作品,如《十万个为什么》、《人与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对前苏联科普文学有一定贡献。
伊林诞生于乌克兰。
从小酷爱读书,喜欢大自然,喜爱科学实验。
童年时期曾仔细观察和研究蚂蚁的生活情况,观察天空和星象。
这一切,为他日后用文艺的手法,诗一般的意境、创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础。
1914年中学毕业,因成绩优异获得金质奖章。
从1924年起,他还在大学念书时就开始创作科学文艺性短文。
1925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工艺学院。
1927年创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读者的喜爱,在这之后的30多年中,他为青少年创作了《几点钟》、《黑白》、《十万个为什么》等几十部脍炙人口的科学文艺著作,在普及科学知识、鼓舞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终年58岁。
授后小记: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从天上的星星到地上的每一粒石子都是大自然的文字。
认识了大自然的文字,人们可以考证出很多未知的东西;可以避免迷失方向;可以掌握季节的更替,及时进行农事活动;可以避免飞机事故的发生等。
本课课文简单易懂,主要是学完这篇课文后拓展开的“你还知道那些大自然的文字”?我布置学生提前一天回家搜集相关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记录下来,形式就像第24课。
学生搜集的资料很丰富,同时也让我打开了眼界,没想到原来大自然在处处向我们讲述它蕴含的内容。
学生们很愿意这样学习,充分自主。
课后反思:《大自然的文字》是一篇科普小品文,引导学生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此课时,我从回忆《大自然的语言》这首小诗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然后质疑:大自然的文字有哪些呢?让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大自然的文字指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如果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根据课文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一本叫神奇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
)让我们赶紧去读一读“神奇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
看看有什么收获?当然你在读书中有什么疑惑也可以提出来。
读后讨论交流,教者板书,相机指导朗读。
星星(北极星)————辨识方向云(砧状云)—————观察气象石灰石——碎贝壳———这块地方曾是一片汪洋花岗石——冰川漂砾——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其中第四部分是理解的重点,要理解这块花岗石是在森林里,上面披着青苔。
本来应该是在山上的,怎么会穿过森林呢?学生找出书上的语句并不难,可是未必真正理解。
我上课时结合了以前科学书上的一个小故事,告诉学生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
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
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
后来河流可能消失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这样学生也就很容易地理解了“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殊的含义,意思是漂。
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程。
文章的这上下两册书是通过哪句话连接起来的呢?学习第4段过渡段。
抓住一个“也”字,表明过渡。
补充前一部分的总起句,或总结句。
“我们头顶的这片蓝天,在会读它的人看来,是一本神奇(有趣)的书。
”小知识:四季星座歌为便于观测,人们将星空划分成的若干区域。
每一星座可由其中亮星的特殊分布而辨认出来。
如北斗星所在的星座叫大熊星座,北极星所在的星座叫小熊星座。
由于历史的原因,星座的名称很多是动物名,或古代巴比伦、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名。
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规定,全部天空共分88个星座。
春天星座歌春风送暖学认星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狮子横卧春夜空轩辕十四一等星牧夫大角沿斗柄星光点点照航程夏天星座歌斗柄南指夏夜来天蝎人马紧相挨顺着银河向北看天鹰天琴两边排天鹅飞翔银河歪牛郎织女色清白心宿红星照南斗夏夜星空记心怀秋天星座歌秋夜北斗靠地平仙后五星空中升仙女一字指东北飞马凌空四边形英仙星座照夜空大陵五星光会变南天寂静亮星少北落师门赛明灯冬天星座歌三星高照入寒冬昂星成团亮晶晶金牛低头冲猎户群星灿烂放光明御夫五星五边形天河上面放风筝冬夜星空认星座全天最亮天狼星课后反思:这是一篇科普小品文,生动形象地从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土地两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天上的星座、云朵和脚下的石灰石、花岗岩,告诉我们大自然的文字可以辨别方向、观察气象、了解地质变化,从而引导学生从小学会认识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