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优秀范

文五篇]

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2单元4课《氓》教学设计《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诗歌的赋、比、兴手法,把握诗歌思想内容。

2、品析语言,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3、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婚姻观。【重点难点】

1、感知主人公的艺术形象。

2、掌握诗歌中比兴手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几千年来,诗人们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掠过时光的尘沙,穿过蒹葭,我们便会感悟到人类童年的纯真,多情和感伤的声调会拨动我们的心灵的琴弦,让我们感受到多情和哀伤的雅致与疼痛。今天,我们共同走进《诗经》中的《氓》,去感受一味痴情的女子心灵的呐喊。

二、文学常识介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原本叫做“诗”,因其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并收录诗歌305首,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主要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种。“赋”,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铺陈直叙。“比”,即比喻,是用打比方的方式使被比喻的事物形象生动,以增强诗的感染力量。“兴”,就是托物起兴,即先写自

然界的事物(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云雨雪、日月星辰),然后再由物及人,或写人的情绪,或写人的情感,或写人的心理,或写人的容貌,或表现作者的思想情感等等。

诗经《氓》说课稿范文

诗经《氓》说课稿范文

诗经《氓》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诗经《氓》》,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诗经《氓》》是中学语文课程中的一篇古代文学作品,属于传统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这篇诗歌,学生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

生活和人情世故,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2、教学目标

经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氓》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道德观念,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的核心主题和表达手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氓》这篇古代文学作品。

二、说教法学法

对于文学作品的教学,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亲自阅读、理解和欣赏。

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引导法,学法是:

自主阅读法、交流讨论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诗经《氓》》的文本材料,以及相关的解

读和批注。并提前选择了几段重要的诗句,准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呈

现课堂素材,以直观呈现诗歌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

解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

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课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伊始,我会用音乐的方式播放一段古代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古人的情感和思绪。然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氓》是什么吗?你们对古代诗歌有了解吗?请举例说明。”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环节二、共同解读,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氓》优秀教案设计

《氓》优秀教案设计(通用7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氓》优秀教案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氓》优秀教案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氓》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是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诗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

《氓》当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分析人物形象及是个主题。

一、导入

爱情是千百年来文学创作中长盛不衰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很多诗句是描

写美好爱情的,同学们能不能背几句?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乐府诗中的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么是不是所有文学作品中的爱情都是美好的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氓》这首诗,和两千多年前的女主人公一起去感受她的另类的爱情故事。(板书:《诗经》两首—氓。)

《氓》选自《诗经·卫风》。初中时我们学过《诗经》中的作品,例如《关雎》《蒹葭》,大家对《诗经》都已经有相对的了解了。《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经典”五经”之一。共收录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板书:《诗经》原名《诗》又称《诗三百》共305篇又分为风,雅,颂。)请同学们根据你们课下收集的资料来说说

《诗经》的成书过程。关于诗经的成书现在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说:“古者天子命史歌谣,以观民风。”周朝朝廷派出专门的使者在农忙时到全国各地采集民谣,由周朝史官汇集整理后给天子看,目的是了解民情。献诗说,天子为了考察民间习俗风尚的好坏就下令诸侯和公卿列士献诗。删诗说,传说古诗原来有3000篇,孔子根据礼仪的标准选编了300首整理出了《诗经》。现在通常认为《诗经》是各诸侯国协助周朝朝廷采集,之后由史官和乐师编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参与了这个整理的过程。从我们以前学过的《关雎》《蒹葭》以及今天要学习的氓看大家觉得《诗经》中的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四言为主间以杂言,多用重章叠句,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的先河。同学们有谁给我们说说什么是《诗经》六艺?所谓诗经六艺是指:风雅颂赋比兴。(板书:六艺:风雅颂赋比兴)其中风雅颂是诗之体,也就是诗歌的体裁。赋比兴则是诗之用,就是诗歌的写作手法。风指十五国风,是经过润色后的民间歌谣。共160篇,诗歌中的生活气息比较浓厚,是《诗经》的核心内容,也是《诗经》中最有艺术价值的部分。雅又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小雅74篇是宫廷正乐。多半是士大夫的作品,但是小雅中也有不少类似风遥的作品。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曲。赋: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比:以此物比彼物也。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氓》说课稿

诗经《氓》说课稿

《诗经氓》说课稿

第一环节:确定目标

一、《课标》摘引:

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二、《课标》分解分析:

行为动词:体会、理解、背诵

核心概念: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

高中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独立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可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疏通诗意,但不应把讲解文言知识作为重点。学生对《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作品中所包含的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尤其是对其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缺少认识。教师要带领学生以诵读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引,以语言活动为基本探究手段来深入研读文本,挖掘其丰厚的思想、艺术价值。

三、制定教学目标

1.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学会从小角度入手探究诗歌的主题及情感,并能用历史的眼光对作品的内容价值作出评价。

2.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作用。

3.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重点语段做到当堂成诵。

第二环节:落实目标

导入:同学们在初中曾经学习过《诗经》中《关雎》和《蒹葭》,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关雎》。(师生齐背)这首诗是一首描写美好爱情的诗篇,被人们传唱千古。然而作为一部反映现实的作品,《诗经》中的内容绝不仅仅是表现美好情感的。因为现实生活中除了美好还有丑陋,除了和谐还有征战,除了团圆还有别离,除了痴情还有抛弃,除了两情相悦还有始乱终弃!本课所选的两篇课文表现的就是这些不太美好的情感,但丑陋同时也是一种揭露,我们今天这节课就先来学习本课第一篇文章《氓》。

2024高中语文《氓》说课稿范文

2024高中语文《氓》说课稿范文

2024高中语文《氓》说课稿范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氓》,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氓》是2024年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它是作者毛泽东在1938年创作的一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被誉为中国现代诗歌

的瑰宝之一。通过诗歌的形式,作者讴歌了劳动人民的伟大事业,表

达了对氓的敬意和敬畏之情。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

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了解《氓》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③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氓》,让学生在欣赏诗歌美的同时,感受到

劳动人民的伟大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力量。

3、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分析课文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氓》的

意义和主题,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难点是:理解诗歌中的意象

和修辞手法,掌握诗歌的表达方式。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多种教法

和学法。教法上,我主要使用讲授法、讨论法和示范法。学法上,我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说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准备了相关的教学素材,如课文教材、课件等。同

时,我还准备了一些补充阅读材料,以便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氓》

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此外,我还引用了一些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

来丰富教学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我设计了如下的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课题,唤起学生兴趣。

课文《氓》说课稿

课文《氓》说课稿

课文《氓》说课稿

课文《氓》说课稿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时隔数千年,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诗

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和事件,经由形象和事件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先民的灵魂。比兴手法为《诗经》独创,重章叠句同样别致而新鲜,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进行讨论,不搞枯燥的知识传授。还引入讲故事、改写两种活泼的学习形式,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说课稿《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语文说课稿《氓》1

一、说教材地位和教师的主要任务

《氓》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氓》这首诗语言障碍并不大,结合课下注释学生能够理解《氓》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这节课的主导思想就是: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尽力把新课改的精神融入到整个课堂中去。

对《氓》这首诗歌,作为一名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带领学生去“倾听”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不断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间,使学生感受和体验平时极少可能直接感受和体验到的事物情感,帮助学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在这种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发现文本本身的美。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课堂的讨论重点放在鉴赏层面:体会分析理解:

(1)人物在特定处境下的复杂情感;

(2)表达复杂情感时所采用的表达方式。

3.深入挖掘,体察人物命运的偶然与必然,推测判断人物未来的人生命运,从而引发更深刻思考。

三、说教学设想,从教师层面说。

我主要通过三个问题来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文本;发现和理解婚姻失败之后的严肃与冷峻,引导学生对我们自己现实人生的关照;产生对这个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们情感价值观。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氓》教案(5篇)

诗经》,《氓》教案(高一必修篇一

诗经》两首,《氓》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梁小嫦

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词义与用法和本文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3.把握女主感情的变化,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4.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落实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及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法: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一篇选自《诗经》的诗作--《氓》。

关于《诗经》的诗作,我们并不会太陌生。我们初中的课文中,有什么课文就是选自《诗经》?

《关雎》、《蒹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不是?还有《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是不是?

2、那关于《诗经》,大家又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呢?(利用《名师面对面》的资料链接)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的体例是按照印了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风”又称“国风”或“十五国风”,是各地歌谣,许多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

(2)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普遍使用了赋、比、兴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是打比方,作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是以“他物”置于“所咏之辞”(诗的主题及内容)的前面,则此物必与主题及内容有关,或从旁烘托,或营造气氛,将读者引到特定的'情境中来。因此,比兴手法的运用能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诗的韵味及感染力,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诗经·氓》说课

《诗经·氓》说课

(四)人物形象
女主人公形象: 1.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 信守诺言; 2.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 言; 3.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氓的形象:喜新厌旧、蛮横粗暴、无感情、
无信义、自私自利。
板书设计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情感: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重点: 1、 熟背本诗 2、 分析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
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突破策略: 1、 布置好课前预习任务 2、 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说学生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诗经》中的 《关 雎》、《蒹葭》,因此对于《诗经》的内容、艺术 特色等有一定的了解 , 这就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 较好的基础。 进入高中之后,学生又在第一册中学习了现代 诗歌的鉴赏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总结,学 生已经具备了学习新知识的技能和积极主动的学习 态度。
说教法
在本节课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 挥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1、阅读法:深入课本,得出结论。 2、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文中主人公的 人物形象及感情变化
课堂设计
导入新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 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我们耳熟能详 的句子,就是《诗经》的名句。今天我 们一起来学习的是《诗经》中的另一首 爱情诗《氓》。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诗 经·氓》的学习来分析人物形象以及人 物的情感变化。

诗经之氓说课稿

诗经之氓说课稿

诗经之氓说课稿

诗经两首之氓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诗经两首》中的第一篇《氓》,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学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对这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诗经两首》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把教学目标设为: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掌握诗歌中的写作手法

2.把握《氓》的故事情节,深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诗歌主题。

3.积累字词,提高学生诗歌欣赏的水平。

三.说教学重难点。

《氓》是一篇叙事诗所以教学重点在于对诗歌故事情节的把握和人物形象的分析上。另外《诗经》主要运用了赋比兴手法所以难点在于掌握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

四.说教法

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讲授法,提问法。我首先让学生朗读课文让他们熟悉课文,培养学生语感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在分析完课文后再次让学生根据诗歌感情的变化朗读课文,让他们走入诗歌体会诗歌的感情。讲授法开启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字词,语法,写作手法,人物形象,感情基调的转换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提问法,提出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诗歌使用了那些写作手法,又塑造了那些人物形象?用这两个问题点明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提出女主人公她被遗弃责任在谁?增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精选12篇)

《氓》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把握诗中的难字难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2.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

3.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4.理清诗歌的情节和主题。

5.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1.把握《氓》中的难字字音、识记文中的通假字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难点]

1.了解赋、比和兴的详细内含和写作手法

2.引导同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设想]

首先讲解诗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字,在同学们熟识诗的基础上谈谈诗的写作特点,以便让同学们把握肯定的写作方法,

另外,还要通过诗联系实际,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用具]

老师备课系统

[课时支配]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痴情女子负心郎,是诗人创作的母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诗人对之进行过阐释,我们今日阅读这两千多年前的诗章,感受作品的震没和恒久的生命

力。体会、品尝古代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和情感美。

二、《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的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1、“风”“雅”“颂”

“风”有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各国当地的土风民谣。风格清爽质朴,民歌情调深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主要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小雅74篇,多为贵族所作,表现当时学问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一等奖3篇

高一语文《氓》说课稿篇6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时隔数千年,年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诗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和事件,经由形象和事件领略情感,感受其中浓浓的`诗情。诵读的环节是重要的,配以二胡独奏《长相思》,营造意境,学生沉浸在音乐营造的意境中反复吟咏,读出节奏,读出音调,读出感情,细细体味,让或优或喜的情愫萦绕心间,我们就触到了先民的灵魂。比兴手法为《诗经》独创,重章叠句同样别致而新鲜,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语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进行讨论,不搞枯燥的知识传授。还引入讲故事、改写两种活泼的学习形式,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背景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诗歌集。《诗经》中的“氓”是指社会中最底层的人,他们通常是失去土地而成为佃农的农民,或者是失去自由而变成奴隶的人。在《诗经》中,氓被描绘成贫穷、苦难但又坚韧不拔、朴实而真诚的形象,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本文将从《诗经》中两首描写氓的诗歌入手,了解氓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生存状态和社会价值。

课文解析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是《周南》中的一篇,全篇描写了情景中的男子向远处的女子

求爱的心理过程,突显出当时社会中各个阶层之间的一些特别的文化规范。而在此首诗之中,特别突出描写了社会底层的人物氓,如富裕的君子用“窈窕淑女”形容,

而这些氓则以荇菜作为特定的形象出现。

在诗中,氓被描绘成参差不齐的“荇菜”,左右流、采、芼,形象生动。此时氓

与草木的同等地位表明了在古代社会中,氓是属于社会边缘的弱势群体。但是,

他们也有爱情、欢乐、友谊等情感和精神,是与其他阶层相同的人类个体。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桃夭》是《国风》中的一篇,也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歌。诗中虽

然没有明确提到氓,但整个社会环境中的氓身份却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桃夭》中的男子明显是氓的身份,这点可从《国风·周南》中另一篇描写爱情的诗歌《伐檀》得出的结论证明,即“有女颜如舜,美目如水,颜如舜之孙,发如鬟鸟之羽,

课文《氓》说课稿

课文《氓》说课稿

课文《氓》说课稿

一、联系学生说教材

《氓》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先民们用他们的歌唱他们的苦唱他们的悲开我国现实主义先河的《诗经》真切地传递着他们的心声在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声音引导他们进入先民们的情感世界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关雎》和《蒹葭》对于诗经及“赋比兴”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高中所要做的是通过诵读、品味、探究等多种方法深入领会诗经的手法及其中的浓浓的诗情

二、根据教学理念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诗词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性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以课程标准的相关表述和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为依据确定本课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了解关于《诗经》的基本文学常识;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的基础上培养和提高把握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品位诗歌的语言体会“赋、比、兴”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通过分析比兴手法体会抒情主人公的思想

感情

三、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时数为1课时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课前学生搜集有关《诗经》的资料必不可少另外时隔数千年年

代久远文字的障碍很大然而过分纠缠于文字的疏通会破坏诗歌的“气”丧失诗歌的“神”所以在学习时应舍去条分缕析的理论评价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字然后引领他们经由文字再现形象和事件经由形象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的教案(优秀10篇)

氓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培养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作的能力。

2、反复朗读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3、理解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初步培养鉴赏作品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1、熟背本诗,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比兴手法的运用,及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女主人公情感的变化。

教学课时: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放录音)让学生听歌曲《在水一方》。

提问:谁知道歌词的出处?[明确]《诗经》中的《蒹葭》,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诗经》中的其他作品。

二、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

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雅”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三、引入《氓》

在春秋时期,随着私有财产的形成和父系社会的确立,爱情的不自由和男女的不平等逐渐产生,《氓》就反映了男女不平等的婚姻给女性造成的巨大创伤。

四、指导诵读

放录音:第一遍,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二二节拍)

指名两位学生朗读,并让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集体朗读(要求读出诗歌的语气语调,把握主人公起伏的情感)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8篇)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课文《氓》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氓》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课,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在诗歌教学中按照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顺序来进行课文编排,《诗经》作为我国诗歌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课改后,教材从高一第二学段,即开始安排古代诗歌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诗歌源流,了解古人是如何利用诗歌表情达意,从而认识古今文化的联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此特点,安排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1)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2)分清《诗经》中特有的语助词和语气词,理解生僻字及意义特殊的词语;

3)把握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能够初步鉴赏文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课文,掌握诗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并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3)了解《诗经》成书的经过及其特殊的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更加珍视汉民族文化,热爱汉民族语言。

教学重点:

1)落实诗歌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背诵课文

2)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诗歌表达的“怨情”,准确把握诗中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二、说教法: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诵读法,启发法,讨论法等。

讲授是为了启开学生思维,进入语境,让学生对诗中所涉及的文言知识点有清晰的认识。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熟悉课文内容并加以强化。问题和讨论能使师生互动,激发发散思维,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些教学方法的妥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的配乐朗诵范读,展示相关文学常识,可以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并且能丰富课堂容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三、说学法:新的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本课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古代诗歌,因此,学习本节课学生主要采用诵读法、讨论法等。

学生自己诵读与听配乐范读相结合,并且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

导,通过反复诵读,培养语感,掌握四言诗歌的诵读节拍,熟悉课文内容并且落实诗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由教师设置情境,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结合初中所学,回顾《诗经》的相关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文学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氓》又是其中的名篇,所以学习中必然要讲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包括“《诗经》六义”,其中,《氓》所涉及的比兴手法,是相关文学常识的重点。这部分的学习安排在导入环节,通过回顾《蒹葭》、《关雎》等初中语文涉及的《诗经》篇目,来串讲相关知识点。在此环节,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应的文学常识知识点:

《诗经》第一部诗歌总集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言诗

2、朗读分为听配乐范读与学生自读两个环节,首先听范读来指导学生把握四言诗诵读的节奏(多媒体课件展示:二、二节拍),在朗读过程中,根据课下注释,明确字音字形,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多媒体课件展示生僻字字音字形及应掌握的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并且对诗歌叙述的故事内容有整体的感知。

3、由教师导引,帮助学生理把握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欢喜——悲伤——怨恨,并且明确本诗所表达的主要的感情是“怨情”,并由此来生发其他问题,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4、在对诗歌的内容有整体把握,并且了解女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基础上,对本诗进行进一步的鉴赏。这是本课教学的主体部分,通过设计四个问题(“女主人公为何怨”、“她怨什么”、“怨过之后她又将何去何从”、“她的感情变化在诗歌中是通过什么来体现的”),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本诗的思想意义(不仅是对氓的控诉,也是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妇女地位卑微现象的批判)、了解诗歌的进步性所在(表现了女子敢于反抗,勇于追求幸福的精神)并体会本诗边叙事边抒情,通过回忆、对比手法来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在本环节中,通过教师的问题设计,引导启发,学生讨论,围绕着“怨情”来展开问题,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寓于其中,从而使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

5、总结人物性格特点,初步鉴赏诗歌中鲜明的人物形象。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建立在解决之前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的。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找到对应的诗句,最后由教师加以总结,明确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勤劳、温柔、善良、坚强。

6、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尝试背诵。《诗经》中出现的

生僻字多,这会给学生的背诵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的落实,并且由教师对诗中的故事情节整理概括,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通过指定学生演板重要词句,来明确背诵中的重点难点。这样,本课的教学重点就能得以突破。

7、作业设计环节让学生把诗歌改编为现代诗歌或小说8、课堂小结

《诗经》产生于文学创作的朴素时代,千百年来,《诗经》中,尤其是“国风”部分的优秀篇目流传不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所反应的内容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表达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朴素的感情,由此给我们的写作也带来启迪。因此,安排课堂小结如下:

《氓》叙述了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然而今天我们读着两千多年前的诗章,却决不因为时代的遥远、题材的常见而厌倦。这正是因为它并没有刻意去雕琢,只是循着女主人公感情的变化发展,自然而然生成诗歌跌宕回旋的布局。其实,文学的真谛正在于此——描述最本真的生活,表达最朴素的感情。由此我们也可以获得启迪,在我们写作中,也应该抛去那些浮华的外表,用我们手中的笔,去展现真实的生活,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情。

五、说对本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预设及解决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