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周测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第11周周测试卷含答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七年级语文第11周周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d44b5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b4.png)
七年级语文周测试卷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32分)1.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小题。
(7分)青春年华就像一面彩棱.镜,它折射的光缤纷绚丽,A美不胜收。
镜子里,我们在B花枝招展的绿茵小径上奔跑,在知识的海洋里攒.起一捧珍珠,又站上C人迹罕至的云xiāo 山巅眺望未来。
这是一段花朵绽开的岁月,我们对生活的热爱D油然而生。
不要犹豫徘徊,一起mù浴青春的阳光吧!(1)给加点字注音:彩棱.镜攒.起(2分)(2)根据拼音写汉字:云xiāo mù浴(2分)(3)语段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古诗词。
B.通过开展《朝花夕拾》读书报告会,使我们对这本书越来越感兴趣。
C.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D.冬天来了,为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学校制定了严密的防范措施。
3.以下对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步》是当代作家莫怀戚写的一篇叙事散文。
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C.《秋天的怀念》文章中母亲说的“好好活”是母子俩都要战胜病魔;我说的“好好活”是为了母亲,我和妹妹要坚强的活下去。
D.《观沧海》以“观”字统领全篇,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表现了诗人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
(“能”,是动词)B.“劳驾”“高见”是谦辞,“拙见”“鄙人”是敬辞。
C. 愉快、快乐,热忱、热情,坚定、立场。
这三组词语都是同义词。
D.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他们好像在说:“你们放心吧,这儿保准暖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5.学校将开展“有朋自远方来”综合性活动。
请你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8分)(1)你喜欢怎样的交友原则?请从你积累的名人名言或谚语中写出一句。
五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e552dfba1aa8114531d901.png)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下列诗句中字词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日依山尽。
依:依傍。
B.千山鸟飞绝。
绝:尽,没有。
C.飞来山上千寻塔。
寻:寻找。
D.造化钟神秀。
钟:聚集。
答案:C解题思路: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
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2.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拟人B.比喻C.夸张D.排比答案:A解题思路:略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写作手法3.回望小学生活,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从一颗种子,长成了一株小苗。
下列诗句中适合用来形容老师们默默奉献的是(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答案:B解题思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意思是春雨伴着春风在夜晚悄悄地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无声”形容老师的默默无闻。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4.下列诗句中所表达的情感与其它三项明显不同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答案:D解题思路:ABC项表达的情感是登高望远,抒发自己抱负的;D项是抒发思乡之情。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5.下列关于“泰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又名岱(dài)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
B.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盘古死后,头部化为泰山。
所以,泰山就被称为至高无上的“天下第一山”,成了五岳之首。
C.古代帝王只能到泰山去封禅。
D.史书记载第一个到泰山封禅的帝王是秦始皇,第二个是汉武帝。
答案:C解题思路:封禅fēng 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周测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周周测](https://img.taocdn.com/s3/m/a473639c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f9.png)
选择题:
下列哪个词语的读音是正确的?
A. 踌躇(chóu chú)(正确答案)
B. 徜徉(cháng yáng)
C. 铿锵(kēng qiāng)
D. 翩跹(biān xiān)
下列哪个词语的意思是“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
A. 娓娓动听
B. 铿锵有力(正确答案)
C. 悄无声息
D. 余音绕梁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什么意思?
A. 绿色
B. 使……变绿(正确答案)
C. 吹绿
D. 绿色的风
下列哪个成语与“秋天”无关?
A. 金风送爽
B. 硕果累累(正确答案)
C. 秋水长天
D. 落叶知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王维(正确答案)
B. 李白
C. 杜甫
D. 孟浩然
下列哪个词语不是形容人心情愉悦的?
A. 心花怒放
B. 愁眉苦脸(正确答案)
C. 喜气洋洋
D. 兴高采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绝望无助
B. 惊喜发现(正确答案)
C. 悲伤难过
D. 愤怒不平
下列哪个词语与“学习”无关?
A. 勤奋
B. 刻苦
C. 玩耍(正确答案)
D. 专注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A. 《静夜思》(正确答案)
B. 《春晓》
C. 《登鹳雀楼》
D. 《望庐山瀑布》。
高三语文周测一(含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一(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93e151be23482fb4da4c53.png)
高三语文周测(一)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着.陆着.重号着.迷棋高一着. B.附和.和.稀泥和.煦和.盘托出C.剽.窃漂.白剂保镖.虚无缥.缈 D.诽谤.光荣榜.滂.沱气势磅.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沪指连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B.泰国的“大象画家”彼得为它的大象伙伴画的肖像画惟妙惟肖,色彩缤纷,游客们都觉得不可理喻....,惊得目瞪口呆。
C.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D.作为央视数一数二的花旦主持人,她以“央视工资低”为由毅然抽身,竟使自己在央视的前程戛然而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加拿大的一些矿井正在使用一个通过雷达进行勘测的裂纹识别系统,以检查矿井底下是否存在裂缝和危险区域。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虽然无家可归的人数众多,但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的艰苦努力,使边远地区的灾民也全部得到毯子、衣服、帐篷和救援物资。
D.奥运村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先进的循环系统和朴素的建筑外观,一旦完全投入使用,奥运村每年的碳排放量可减少8000吨。
4.依次填入下而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
以世界之广,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我和我的书友存在。
,,,。
①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子上②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问了③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④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A.③①④②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②D.③④①②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二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测二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6db642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d.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周练二班级:学号:姓名:分数:__________一、基础(40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6分)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漂泊在外,身不由己,但亲友之思、家国之情却是他们心灵纽带的寄托,是心中思念开出的绚烂之花。
离友人越远,思念就越深,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夜发清溪向三峡,”亦如是;游子远离家乡,黄昏之时,思乡之悲情难耐,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断肠人在天涯”亦如是。
心系祖国和平,同情忧患的人民,正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的“,。
”年老病衰之时竟又能与故人重逢,是多么令人动人之事,正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夜风送来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徒然唤醒了“征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恰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6分)春,是一拱彰显生命神奇的画廊,是一桢染着生命之色的画布。
春来了,我轻轻地嗅着娇嫩的花叶,抚摸着那些为迎接春天而jiao mei()的花朵。
远处的荒原,曾经rén jì hǎn zhì(),如今花开满园,红杏出墙,引来了一群天真烂漫的顽童,他们正xiǎo xīn yì yì()地跃过荆棘地,寻找着花间翩翩起舞的浅黄色蝴蝶,欢乐至极。
3. 小明顺利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对此,下列表达不得体...的—项是( )(6分)A. 小明发微信给老师“老师:我考上大学了,感谢恩师多年栽培。
”B. 小明父亲发短信向亲朋报喜“犬子顺利考上大学,多谢大家关心!”C. 小明对前来祝贺的李叔叔说:“叔叔,您的到来使我家蓬荜生辉”D. 好朋友王勇对小明说:“恭喜你,改天我一定莅临你家当面祝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6分)A.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提高读书的好习惯。
B. 我们只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就能把新时代的长征之路走得坚定,走得稳健。
C. 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的反响,而且在国内引发强烈共鸣。
四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四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366d10740be1e650e9af0.png)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下列对诗句中加点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迟日江山丽”——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B.“路上行人欲断魂。
”——欲:将要,快要C.“碧玉妆成一树高”——碧玉:碧绿色的玉,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D.“爆竹声中一岁除”——除:消除答案:D解题思路:除:流逝,过去。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2.下列诗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图苏。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答案:B解题思路:B选项“图”字错误,正确写法为“屠”。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掌握字的正确写法3.下面四句诗,既描写春日景色又描写人物活动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C.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答案:A解题思路:四句诗都描写的有春日景色,但只有A选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描写了清明节路上行人的活动。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4.下面两句诗涉及到的风俗习惯的有()《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①放爆竹②吃汤圆③吃粽子④踏青《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①放爆竹②吃汤圆③吃粽子④踏青A.③④B.①②C.①④D.②③答案:C解题思路:“放爆竹”属于《元日》所描会的春节风俗习惯;“吃汤圆”属于元宵节的风俗;“吃粽子”属于端午节的风俗习惯;“踏青”属于清明节的风俗。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5.下列对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描写的是春日美丽的景色。
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诗中的“碧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
九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8281d05087632301212a7.png)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下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lú)——东篱(lí)——属(shǔ)国——候(hóu)骑B.都(dū)护——燕(yān)然——新燕(yàn)——啄(zhuó)春泥C.岱(dài)宗——造(zào)化——曾(zēng)云——决眦(zì)D.简朴(pǔ)——箫(xiāo)鼓——衣冠(guàn)——没(mò)马蹄答案:B解题思路:A项候应读hòu;B项无误;C项曾应读céng;D项冠应读guàn。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生字读音2.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字的字义不同的一项是()A.见:悠然见南山/唯见长江天际流B.欲:乱花渐欲迷人眼/李白乘舟将欲行C.夫:岱宗夫如何/逝者如斯夫D.足:丰年留客足鸡豚/最爱湖东行不足答案:D解题思路:A项“见”都是看见的意思;B项“欲”都意为将要;C项“夫”都是语气助词,可不译;D项“丰年留客足鸡豚”的“足”是足够、丰盛的意思,“最爱湖东行不足”的“足”是满足的意思。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3.山水田园诗是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
下列诗中,不属于这一题材的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D.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答案:D解题思路:A项出自孟浩然《过故人庄》,B项出自王维《山居秋暝》,C项出自杨万里《小池》,都属于田园诗。
D出自王维《使至塞上》,是一首边塞诗。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文学常识4.下列诗人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七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02a8aa31b765ce050814e3.png)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
古人写作诗词,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将某个词、某个句子的语序进行颠倒,使诗词产生了“倒装”现象。
以下诗句不存在倒装现象的是(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B.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答案:A解题思路:B项“荡胸生曾云”含义为:有层层叠叠的云彩在我胸前飘荡。
正常语序为“生曾云荡胸”;C项正常语序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D项正常语序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A项是正常语序。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古诗词的倒装常常是出于表达中平仄、押韵、强调的需要,朗读下列诗句,倒装达到的主要效果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①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③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A.①平仄②押韵③强调B.①押韵②强调③平仄C.①强调②平仄③押韵D.①平仄②强调③押韵答案:A解题思路:反复朗读,体会诗词的平仄节奏与韵律。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正常语序是: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
这里倒装是平仄需要。
“啼鸟”应为“鸟啼”,是为了和“晓”押韵。
“多情应笑我”的语意是“应笑我多情”,此处强调“多情”。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盛唐时期,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包容开放,文人自信进取,这一时期的诗坛中呈现出一派“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普遍的风格特征,一是浑厚,二是雄壮,它表现在盛唐大多数作家作品中间,而与初唐、中晚唐诗显示出区别来。
下列诗句没有体现“盛唐气象”的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答案:D解题思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选自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江南春》。
五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三周)(含答案)
![五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三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481d853c1ec5da51e27010.png)
周周测(第三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泊船瓜洲》中诗人离开家乡的时间是( )A.春天B.夏天C.秋天D.冬天答案:A解题思路:“春风又绿江南岸”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老大”是什么意思( )A.兄弟姊妹中的年长者B.领袖、领导者C.年老D.很大,非常答案: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以上各个选项都是“老大”的意思,在这里指年老,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少小离家老大回。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老大嫁作商人妇。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词语释义3.下列选项中关于《题西林壁》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赴任途中游览庐山,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B.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想象游山所见的风景。
C.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着丰富的内涵: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D.苏轼没有具体、细致地描写庐山的景色,而是概括游览庐山的总印象,从中揭发一种生活哲理来启发读者的思考和领悟。
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B选项中实写庐山景色,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4.下列对《己亥杂诗(其五)》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头两句叙事抒情,在辞官离京时的无限离愁感慨中也流露出了豪放洒脱的气概。
B.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仍然关怀国家人民的心志。
C.诗人用“落红”说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给年轻的更有才华的人提供更多的升迁机会。
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40e4ca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ef.png)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次周测试卷考试时间:70分钟总分:100分一、书写水平(5分)1.请使用楷体字答题,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此项根据背诵默写的书写水平计分。
(5分)二、基础积累(33分)我国有数不胜数....的爱国人士,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袁隆平一生zhā gēn①扎根在稿田之间,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心中最淳朴..的愿望;邓稼先lì②沥尽心血,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奉献一生……他们用自己的学识与行动书写了无huǐ③悔人生。
他们的故事鲜为人知....,他们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他们是时代的kǎimó④楷模。
2.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
(6分)3.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C )(4分)A.数不胜数B.淳朴C.鲜为人知D.敬仰[解析]C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
(15分)⑤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⑦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⑧韩愈《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他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诗句是: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4分)A.“孤”是古代王侯的自称,“大兄”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B.萧红,原名张廼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红烛》等。
C.《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邓稼先是我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和技术专家。
[解析]B项,《红烛》是闻一多的诗集。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C)(4分)A.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B.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C.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九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带答案)
![九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b5b21d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79.png)
九年级语文周测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禅师(chán) 旁骛(wù) 亵渎(xiè) 孜孜不倦(zī) B.惊骇(hài) 瞥见(piē) 赃物(zháng) 不言而喻(yù) C.汲取(jí) 压榨(zhà) 广袤(mào) 自惭形秽(suì) D.宽宥(yòu) 游弋(gē) 麾下(huī) 鸠占鹊巢(jiū)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政通人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峰回路转B.觥筹交错悄怆幽邃横无际涯浩浩汤汤C.铺毡对坐朝辉夕阴忧谗畏讥气象万千D.长烟一空伛偻提携浮光跃金静影沉璧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假疫苗”事件曝光后,各界人士呼吁提高企业违法成本,使企业面对暴利“望而却步”。
B.要颜值还是要演值?很多人认为演员能否提升自己的修为和演技,才是影视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C.电影《我不是药神》揭露了老百姓无法负担高昂抗癌药,上映首日就获得了超高的口碑。
D.2019年4月10日,由包括中国科学家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发布了人类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张黑洞图像,震惊了整个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这次家校联合会上,班主任和家长一致认为要提高学生勤洗手、不扎堆等个人防护。
B.在“文明校园建设”的知识竞赛中,王明和李刚进行激烈的角逐,最终他获得了冠军。
C.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D.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么会有所不同呢?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卷
![江西省南昌市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三周周测语文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b2a68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e.png)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周测 (第三周)一、积累与运用。
(29分)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有关题目。
(7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让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dāng”来形容; 学习《首届诺贝尔奖bān 发》,让我们了解那些像诺贝尔一样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 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让我们仿佛又听到了观众那震耳欲聋的掌声和兴奋的笑脸; 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让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信念与梦想,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4分)锐不可 dāng( ) bān( )发 阻遏( ) 舰载.( )(2)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指出并改正。
(3分)错误: 修改: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A.傩戏是铜仁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山将、歪嘴、云霄娘娘、土地公、土地婆等角色扮演得惟妙惟肖,让观众赞叹不...已.。
B.春节期间,铜仁文化“大餐”丰富多彩,驻足街头,那娓娓动听的歌声不时传入耳际,那精彩的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C.五月,鲜花开遍山野,梵净山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四方游客,我与多年未见的同学在蘑菇石下不期而...遇。
D.在中学生“圣陶杯”作文大赛中,我校多名学生的作品以别具匠心....的构思和丰富鲜活的内容获得了一等奖。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A.卢沟桥上的石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姿万状,惟妙惟肖。
B.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
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 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C.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八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周周测(第一周)(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ccdbd690c69ec3d4bb7541.png)
周周测(第一周)一、单选题(共5道,每道2分)1.下列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赏析不正确的是( )A.“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一句形象地描写洞庭湖迷蒙、浩瀚,面积广大,充满活力。
B.诗歌借用“临渊羨鱼”的典故表达诗人对仕途的向往,有“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C.“端居耻圣明”表明作者对自己不能报效君主而深感愧疚。
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
D.诗人通过描述自己面对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却欲渡无舟,曲折地表达了对官场没有人能赏识自己才能的愤懑。
答案:D解题思路: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借“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借景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并没有“无人赏识自己才能的愤懑”之意。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2.下列诗句包含虚景的是(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C解题思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意思是想到远方的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是作者的想象。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诗文理解3.下列诗句都包含“胜”字。
其中与“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中“胜”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C.不胜其烦。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答案:C解题思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中“胜”的意思为能够承受、禁得起;A选项“胜”意思为比得过,比另一个优越;B选项“胜”意思为优美的(景物);C选项为成语,意思是烦琐得使人受不了,“胜”意思为能够承担或承受,故选C;D选项“胜”意思为比得过,比另一个优越。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字义理解4.下列诗句的主题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的是( )A.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二年级语文周考测试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周考测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e4182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0.png)
二年级语文周考测试题及答案一、字词认读(每题1分,共10分)1. 请读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 春()- 秋()- 雨()- 雪()- 风()2. 请将下列汉字与正确的拼音连线:- 草()- 树()- 河()- 鱼()- 鸟()二、词语填空(每题1分,共10分)1. 春天来了,小草从地里_________出来。
2. 秋天到了,树叶_________了。
3. 下雨的时候,我们可以_________。
4. 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_________。
5. 刮风的时候,我们可以_________。
三、句子理解(每题2分,共10分)1.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
”这句话告诉我们春天是_________。
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这句话告诉我们秋天是_________。
3. “下雨了,我们要打伞。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
4. “下雪了,我们可以堆雪人。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
5. “刮风了,我们要穿厚衣服。
”这句话告诉我们_________。
四、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的公园春天来了,公园里的花都开了。
有红的、黄的、紫的,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小朋友们在公园里玩耍,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捉迷藏,还有的在画画。
公园里的小鸟也在唱歌,好像在欢迎春天的到来。
1. 公园里的花是什么颜色的?2. 小朋友们在公园里做了哪些活动?3. 小鸟在做什么?4. 春天的到来,公园里有哪些变化?五、写作(20分)请以“我最喜欢的季节”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字的短文。
答案:一、字词认读1. 春(chūn)秋(qiū)雨(yǔ)雪(xuě)风(fēng)2. 草(cǎo)树(shù)河(hé)鱼(yú)鸟(niǎo)二、词语填空1. 钻2. 落3. 打伞4. 堆雪人5. 穿厚衣服三、句子理解1.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
2.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3. 下雨了,我们需要打伞。
语文周周测参考答案四年级
![语文周周测参考答案四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f3f9581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1.png)
语文周周测参考答案四年级语文周周测参考答案四年级近年来,语文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学习文字和语言的工具,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很多学校开始实行语文周周测。
下面是四年级语文周周测的参考答案。
第一周:阅读理解1. 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答案:小明的生日是在十二月。
2. 根据短文内容,判断正(√)误(×):答案:√3. 根据短文意思,填入合适的词语:答案:姥姥第二周:词语运用1. 选出与所给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答案:高兴2. 选出与所给词语意思相反的词语:答案:寒冷3. 选出划线部分读音相同的词语:答案:菜篮第三周:语法填空1. 用所给动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答案:跑2.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答案:大3. 用所给词的正确形式填空:答案:吃第四周:写作请根据以下提示写一篇关于你家的宠物的短文:答案:我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狗,它叫小白。
小白有一身雪白的毛,一双亮闪闪的大眼睛,看起来非常聪明。
它非常活泼,喜欢跑来跑去,经常在花园里追逐蝴蝶。
小白还非常友好,每次有客人来我家,它总是摇着尾巴欢迎他们。
我非常喜欢小白,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通过语文周周测,学生们可以不断地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同时,参考答案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复习和理解知识点。
然而,答案只是参考,学生们在做题时仍然需要自己思考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积累,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除了参考答案,老师们还应该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方法。
例如,可以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可以通过讲解语文知识点和做一些语文游戏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语文周周测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参考答案,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巩固和理解知识点。
然而,答案只是参考,学生们仍然需要自己思考和努力。
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水平。
语文周考抽测题参考答案
![语文周考抽测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27ff33bcd126fff7050bbc.png)
语文周考参考答案1.B【解析】B项属于“成分赘余”,把“之一”去掉即可。
2.B(语序不当,应将“战胜”和“面对”调序)3.B【解析】试题分析:A“自从”与“以后”可去掉其一。
C“排出的”与后面的“噪声”搭配不当。
D应把关联词“不仅”和“而且”所连接的部分对调。
4.D【解析】试题分析:A应把“成败”改为“成功”。
B“拥有”没有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功能”。
C“身影”可以“摄入”,“话语”只能“录下”。
5.A【解析】试题分析:A句“通过”和“使”同时出现,句子没有主语,应去掉其一。
这是病句中常见的一类,应学会举一反三。
6.D【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颠倒,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希望将来自己成为一个对四化建设有贡献的人。
B、搭配不当,“档次”不能与“规模”搭配。
C、词语重复,去掉“具体”即可。
7.B【解析】试题分析:B.通过节能降耗,工厂的生产成本降低一倍。
“降低”不能用“倍数”来表示。
8.D【解析】试题分析:A“有效利用资源”后应加“的意识”。
B“塑造”与“事迹”搭配不当,应把“事迹”改为“形象”。
C 应把“不要”去掉。
9.A【解析】试题分析:A的语病是成分残缺。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窗共读的情景。
10.A【解析】试题分析:B、成分多余,去掉“的过程”;C、前后矛盾,去掉“否”;D、语序颠倒,如果从小没有培养起对阅读的兴趣。
11.A【解析】试题分析:第一个句子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目标”。
第二个句子用词不当,应把“拥有”改为“创造”,所以A的修改完全正确。
12.A【解析】试题分析:B“推广和发现”两个动词应交换位置。
C关联词语使用错误,可把“就”改为“才”,也可把“只有”改为“只要”。
D“包揽并囊括了”中的两个动词应互换位置13.D【解析】试题分析:A“大概不到一年左右”前后矛盾,应去掉“左右”或“大概不到”。
B“呵护和照顾”中的两个动词重复,应去掉“呵护”或“照顾”。
高一语文周考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周考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e3e59baeaad1f346933fa0.png)
高一语文周考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然后逐项识别字音。
A项,xiàng/xiāng,jiè/xiè;B项,lán /lán,huì/huì;C项,bàn/xìn,qiān/qiān;D项,xǐng/shěng ,jìn/jīn故选B。
【答案】B2.【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A项,“久假不归”使用正确,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
B项,“趋之若鹜”使用错误,感情色彩不当。
“趋之若鹜”是比喻争相追逐不正当的事物。
C项,“倚马可待”使用错误,“倚马可待”是形容文思敏捷,文章写得快。
而本句是说“取得伦敦奥运会资格”很容易。
D项,“鼎力相助”使用错误,“鼎力相助”是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而本句是说“孩子就业的事我一定”会帮忙。
故选A。
【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A项,成分残缺。
缺主语,介词“随着”掩盖了句子的主语。
可将“随着”或者“使得”删掉。
B项,句式杂糅。
命题人将“如果有一天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或“当科技发展到人们乘宇宙飞船就像今天乘飞机一样方便的时候”两个句子糅合成了一个句子,设置了句式杂糅类语病。
D项,“工作……交出了答卷”搭配不当。
故选C。
【答案】C4-8【解析】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题干要求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4级高一语文周测答案
![24级高一语文周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b30e26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b.png)
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从钱湾回来”错,根据文本一中的“也就在这时,她脑子里迸出一个火花:与其造一座假的鱼骨庙,不如建一座真的渔业博物馆”可知,从钱湾回来之前吴小蒿已经产生了建一座渔业博物馆的想法;且“这是为了弥补她没有成为学者的遗憾”错,文本一最后一段写到吴小嵩建渔业博物馆的目的是“让参观者了解人类与海洋的关系、与海洋生物的关系,了解隅城人几千年来是如何靠海吃海的”,可见建渔业博物馆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并不是为了弥补个人遗憾。
2.答案:B解析:“舒缓了小说紧张的节奏”错误,文本一以大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展开情节,避免不必要的叙述,故事缓缓展开,小说节奏并不紧张。
3.答案:①第一次写喊号子,引出吴小嵩的疑问和老沈的出场。
②第二次写喊号子,引出吴小蒿的联想和想象,为吴小蒿改变主意作铺垫。
(一点4分,共8分)解析:第一次写“喊号子”是在第五段,吴小蒿和李言密走进松林,松林西面突然传来一声尖叫,接着又唱叉喊,引出了吴小蒿问是谁在喊。
李言密说:“一个船老大在喊渔家号子。
这是起网号,咱们过去听听。
”所以第一次出现“号子”,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引出吴小蒿的疑问和老沈的出场。
第二次写“喊号子”是在第十九段,这号子像电流一样突然将吴小蒿击中,吴小蒿听着号子展开联想和想象,她脑子里迸出一个火花:与其造一座假的鱼骨庙,不如建一座真的渔业博物馆!因此,第二次写“喊号子”,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是引出吴小蒿的联想和想象,为吴小蒿改变主意作铺垫。
4.答案:①受过高等教育,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与别人不同。
原本要建鱼骨庙,吴小蒿改主意建渔业博物馆。
②会用历史眼光观照当下,有强烈的使命感与担当意识。
吴小蒿决定建渔业博物馆是为了让人们了解历史,了解人与海洋、与海洋生物的关系,以及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③将个人历程与时代历程联系起来。
吴小蒿专注投入研究渔业史,并决定修建渔业博物馆,既是她个人志趣的体现,也是为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而做的努力,符合时代特色。
高一语文周测(含答案)
![高一语文周测(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7330e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a6.png)
高一语文周测一、阅读《合欢树》(30分)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中国当代著名的作家、思想家。
著有长篇小说_____________,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____,散文__________________。
(4分)2.“合欢树”有什么象征意义?(4分)3.《合欢树》是按什么顺序感知母爱呢?(2分)4. 课文中写了在我生病后母亲的哪些事?(4分)5.从中我们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形象?(4分)6.为什么我后来到院子里想去看而又不去看那棵合欢树?(4分)7.“悲伤也成享受”似乎是一个悖论,如何理解“悲伤”与“享受”?(8分)二、阅读《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下列各题。
(62分)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
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1.1.填空:(9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________学派创始人。
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
一年级上册语文周周测答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周周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a3cc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e2.png)
一年级上册语文周周测答案积累运用(64分)一、我(wǒ)会(huì)看(kàn)图(tú)连(lián)一(yi)连(lián)。
(8分)二、数(shǔ)一(yi)数(shǔ),选(xuǎn)一(yi)选(xuǎn)。
(填(tián)序(xù)号(hào))(10分)三、照(zhào)样(yànɡ)子(zi),看(kàn)图(tú)猜(cāi)字(zì),填(tián)一(yi)填(tián)。
(9分)四、照(zhào)样(yànɡ)子(zi),猜(cāi)一(yi)猜(cāi),连(lián)一(yi)连(lián)。
(5分)五、加(jiā)一(yi)加(jiā),变(biàn)新(xīn)字(zì)。
(12分)六、按(àn)笔(bǐ)顺(shùn)规(ɡuī)则(zé)分(fēn)类(lèi)写(xiě)字(zì)。
(12分)七、读(dú)一(yi)读(dú),把(bǎ)不(bú)是(shì)同(tónɡ)一(yī)类(lèi)的(de)词(cí)语(yǔ)用(yònɡ)“”圈(quān)出(chū)来(lái)。
(8分)1.足手地口2.对云雨风3.你我他天4.花站鸟虫读写天地(36分)八、我(wǒ)会(huì)选(xuǎn)一(yi)选(xuǎn)。
(填(tián)序(xù)号(hào))(20分)1.“一片两片三四片”的下一句是()。
(3分)①九片十片无数片②飞入水中都不见③五片六片七八片2.一二三四五,金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周测答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1. 【答案】B【解析】“内心受到了很大的委屈”分析错误,是德丽雅感到自己不应该撒谎。
2. 【答案】
(1)内容:①只要一心爱好自己的艺术,就可以忍受为艺术做出的牺牲;②只要你深爱自己的爱人,为爱人做出的任何牺牲都是可以忍受的。
(2)情节:①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②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3)人物及主题:①层层深入,丰富了德丽雅和乔的人物形象;②突出了“有爱才有幸福”
的主题。
(每点2分)
3. 【答案】
(1)小说的结局是男主人公在洗衣作坊做烧火工,女主人公做烫衣工。
(2分)
(2)出人意料:小说中两人都追求艺术学习,在面对生活困难时,①妻子德丽雅以“教授音乐”为名在洗衣店烫衬衣;②丈夫乔以“到公园画画出售”为名在洗衣店做烧火工。
这些情节看似与结局矛盾,却使结局具有出人意料之感。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3)情理之中:①男主人公回到家后,“把手上许多似乎是黑色颜料的东西洗掉”;两次提到“十八块钱”;②女主人公赚到钱后“愉快自豪、有些疲惫不堪”,“有些厌倦”;德丽雅说手上的绷带是“涂了油的软纱”;手被烫伤,说漏嘴。
这些情节其实在为结局做铺垫,使结局皆在情理之中。
(2分,男女主人公情节概括各1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
【答案】4. D
5. ①尾联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②诗人想象收复西京后,在来年的寒食节朝廷派出的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③“驿路梨花处处开”画面优美,充满诗意,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错在“对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从全诗看,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情绪是乐观的,毫无伤感可言。
故选D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
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可以预料,明年寒食节祭扫宋先帝陵墓的使者,将通过梨花盛开的驿道而到达洛阳。
运用了想象和以景结情(或融情于景)的手法。
结合注释②及标题“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的内容分析,“梨花处处开”,形象而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的喜悦之情,令人回味无穷。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
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语言文字运用
6.C【解析】文段最后一句的问号表示揣测和无疑而问的语气,C项与其相同。
A项有问有答,为设问;B项为反问;D项表示语气强烈的疑问。
7.树和人本来不会搂抱,使用拟人既赋予树以动感,又使人感到亲切;“镇民被搂抱在它的浓荫里”形象写出了树荫范围之大、浓密和人们对树与树荫的喜爱。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
)
【解析】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画线句子使用拟人手法,赋予静态事物以动感,表达更为形象,且蕴含着喜爱之情。
8.原句修饰成分单独成句,起强调作用,突出了树枝层层伸展的情状,更具有空间感;原句长短句结合,句式活泼,错落有致,更加具有节奏感;原句表达与上下文语体更加和谐一致,更符合具体语境。
(答出一点给1分,答岀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査句式表达,可以从原句的手法、句式、是否吻合上下文结构、表意层次、韵律、语体等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