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教科版
人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m=9.5×1015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t∆∆=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原创
运动的描述
思考?
V/m/s
10
下面的两个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 能说两物体 运动方向相反吗?
V/m/s
10
V/m/s
0
2
4 6
t/s
0
2
4
6
0
t/s
2
4
-10
6
t/s
-10
从速度一时间图象中可以读出质点在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包括 大小和方向)。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v4 v3 v2 v1 v0
0
v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教材p21讨论交流第2题;p22练习与评价3,4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例题2.下图为两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它们的速度怎样变化? 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物体的加速度怎样变化?
v
v
v
0Hale Waihona Puke v0t0
t
0
v
t0 t
0
v
t
t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v = v0 + at
1、矢量运算一定要事先规定正方向!计算时带入正负号运算
1 2
速度方向在何时发生变化? 加速度方向在何时发生变化?
4
o
1
4
t/s
-4
3 4
位移何时最大?
位移何时最小?
返回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v
A
C B
三条直线的交点代表什么?
o
t
v-t图为曲线,物体是否在做曲线运动?为什么?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只可能有两个速度方向。规定了一个为正方向 时,另一个便为负方向。 而任何v-t图象中也只有两个速度方向,一个为正方向,另一个为负 方向,所以反映的一定是直线运动。不能反映曲线运动的规律。 z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物体与质点参考系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矢量和标量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用图像表示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加速度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的关系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实验处理数据做出速度——时间图象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用图象表示位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之间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自由落体加速度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绵延两千多年的错误逻辑的力量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力和力的图示重力四种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弹性形变和弹力几种弹力3.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4.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共点力5.力的分解力的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理想实验的魅力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惯性与质量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制定实验方案时的两个问题怎样由实验结果得出结论3.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单位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物体的受力分析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从受力确定运动情况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共点力的平衡条件超重和失重从动力学看自由落体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108 m=×1015 m 。
(2)需要时间为1615 4.010 4.29.510⨯=⨯年2.(1)前1 s 平均速度v 1=9 m/s前2 s 平均速度v 2=8 m/s 前3 s 平均速度v 3=7 m/s 前4 s 平均速度v 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5 m/sv 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 ,03.(1)24.9 m/s ,(2)36.6 m/s ,(3)0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 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 =7.0×10-3 m ,时间Δt= s,Δt 很小,可以认为A 点速度v =x t∆∆=0.35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高中物理教科版必修1教学案:第一章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识详解+典例+课后习题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5节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关键语句课前识记: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t=v0+at。
3.在v -t图像中,平行于t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在v -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公式:v t=v0+at。
(2)对公式的解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时刻的速度v t,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公式v t=v0+at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是时间t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 -t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ΔvΔt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匀加速直线运动:Δv>0,a=ΔvΔt>0,a与v0同向,如图1-5-1所示。
(2)匀减速直线运动:Δv<0,a=ΔvΔt<0,a与v0反向,如图1-5-2所示。
图1-5-1图1-5-2基础小题1.自主思考——判一判(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v0+at得,经过相同时间t,v0越大,则v越大。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v0+at可知,初速度相同,加速度a越大,则v越大。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6)v-t图像的斜率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大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2时间和位移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5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1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自由落体运动6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2弹力3摩擦力4力的合成5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3牛顿第二定律4力学单位制5牛顿第三定律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7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五章曲线运动1.曲线运动2.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3.抛体运动的规律4.实验:研究平抛运动5.圆周运动6.向心加速度7.向心力8.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1.行星的运动2.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3.万有引力定律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5.宇宙航行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1.追寻守恒量2.功3.功率4.重力势能5.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7.动能和动能定理8.机械能守恒定律9.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0.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一章电场电流一、电荷库仑定律二、电场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四、电容器五、电流和电源六、电流和热效应第二章磁场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二、电流的磁场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五、磁性材料第三章电磁感应一、电磁感应现象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三、交变电流四、变压器五、高压输电六、自感现象涡流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波谱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四、信息化社会五、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一、分子及其热运动二、物体的内能三、固体和液体四、气体第二章能量的守恒与耗散一、能量守恒定律二、热力学第一定律三、热机的工作原理四、热力学第二定律五、有序、无序和熵六、课题研究:家庭中的热机第三章核能一、放射性的发现二、原子与原子核的结构三、放射性衰变四、裂变和聚变五、核能的利用第四章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热机的发展与应用二、电力和电信的发展与应用三、新能源的开发四、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五、课题研究:太阳能综合利用的研究第一章电场直流电路第1节电场第2节电源第3节多用电表第4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5节电容器第2章磁场第1节磁场磁性材料第2节安培力与磁电式仪表第3节洛伦兹力和显像管第3章电磁感应第1节电磁感应现象第2节感应电动势第3节电磁感应现象在技术中的应用第4章交变电流电机第1节交变电流的产生和描述第2节变压器第3节三相交变电流第5章电磁波通信技术第1节电磁场电磁波第2节无线电波的发射、接收和传播第3节电视移动电话第4节电磁波谱第6章集成电路传感器第1节晶体管第2节集成电路第3节电子计算机第4节传感器第1章物体的平衡第1节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2节平动和转动第3节力矩和力偶第4节力矩的平衡条件第5节刚体平衡的条件第6节物体平衡的稳定性第2章材料与结构第1节物体的形变第2节弹性形变与范性形变第3节常见承重结构第3章机械与传动装置第1节常见的传动装置第2节能自锁的传动装置第3节液压传动第4节常用机构第5节机械第4章热机第1节热机原理热机效率第2节活塞式内燃机第3节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第4节喷气发动机第5章制冷机第1节制冷机的原理第2节电冰箱第3节空调器第一章光的折射第1节光的折射折射率第2节全反射光导纤维第3节棱镜和透镜第4节透镜成像规律第5节透镜成像公式第2章常用光学仪器第1节眼睛第2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第3节照相机第3章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第1节机械波的衍射和干涉第2节光的干涉第3节光的衍射第4节光的偏振第4章光源与激光第1节光源第2节常用照明光源第3节激光第4节激光的应用第5章放射性与原子核第1节天然放射现象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核衰变第3节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第4节射线的探测和防护第6章核能与反应堆技术第1节核反应和核能第2节核裂变和裂变反应堆第3节核聚变和受控热核反应第一章静电场1电荷及其守恒定律2库仑定律3电场强度4电势能和电势5电势差6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7静电现象的应用8电容器的电容9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1电源和电流2电动势3欧姆定律4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5焦耳定律6电阻定律7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8多用电表9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电阻10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1磁现象和磁场2磁感应强度3几种常见的磁场4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5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6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课题研究霍尔效应附录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第四章电磁感应1划时代的发现2探究电磁感应的产生条件3楞次定律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5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6互感和自感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谈电流1交变电流2描述交变电流的理量3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4变压器5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1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2传感器的应用(一)3传感器的应用(二)4传感器的应用实验附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课题研究怎样把交流变成直流第七章分子动理论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的热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4温度和温标5内能第八章气体1气体的等温变化2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4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物态和物态变化1固体2液体3饱和汽与饱和汽压4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1功和内能2热和内能3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4热力学第二定律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6能源和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如何提高煤气灶的烧水效率第十一章机械振动1简谐运动2简谐运动的描述3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4单摆5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1波的形成和传播2波的图象3波长、频率和波速4波的反射和折射5波的衍射6波的干涉7多普勒效应第十三章光1光的折射2光的干涉3实验:用双逢干涉测量光的波长4光的颜色色散5光的衍射6光的偏振7全反射8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1电磁波的发现2电磁振荡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4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5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1相对论的诞生2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3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4广义相对论简介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磁波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1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2动量守恒定律(一)3动量守恒定律(二)4碰撞5反冲运动火箭6用动量概念表示牛顿第二定律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1物理学的新纪元:能量量子化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3崭新的一页:粒子的波动性4概率波5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1电子的发现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3氢原子光谱4玻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2放射性元素的衰变3探测射线的方法4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5核力与结合能6重核的裂变7核聚变8粒子和宇宙课题研究研究建筑石材的放射性。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五、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v t=v0+at,会用其解简单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3.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知道图像的斜率反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及应用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设计思想通过本节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认识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且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使学生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图象、公式、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这一点可能对学生更为重要,要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有所体会.本节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学生的认识规律.讲解问题从实际出发,尽量用上一节的实验测量数据.运用图象这种数学工具,相对强调了图象的作用和要求,这是与以前教材不同的.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须的.学生在初学时往往将数学和物理分割开来,不习惯或不会将已学过的数学工具用于物理当中,在教学中应多在这方面引导学生.本节就是一个较好的机会,将图象及其物理意义联系起来.在本节教材最后,通过图象提出了一般变速运动(非匀变速运动)的问题,这是对问题自然的扩展和引伸,目的是开阔学生思路,并不是要深入讲解非匀变速运动.教学中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掌握,以利因材施教,使学生各得其所.教学资源《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活动:图1-5-1是玩具小车的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1s,测得的小车运动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图1-5-1 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频闪照片时间t /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位置坐标x /cm 0.080.32 0.72 1.28 1.99 2.87 3.91 5.10 瞬时速度v /(cm·s -1)1、取与某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为该点的瞬时速度,并填在下表中:时间t /s 0 0.1 0.2 0.3 0.4 0.5 0.6 0.7 位置坐标x /cm 0.080.32 0.72 1.28 1.99 2.87 3.91 5.10 瞬时速度v /(cm·s -1)2.44.05.67.18.810.411.92、在图1-5-2中按实验数据描点,并用一条平滑曲线将坐标系中的点连接起来,你能看出该物体速度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吗?从图中求出该物体的加速度.图1-5-2【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1:v -t 图象是一条直线,该物体的速度是怎么变化的?从图中求出该物体的加速度.(该物体的速度随时间是均匀变化的(匀变速直线运动),2/6.1s m t v a =∆∆=,斜率tv∆∆代表物体的加速度.)问题2: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在物理学中,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被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uniformly accelerated rectilinear motion ).飞机在起飞阶段的运动,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在起动和刹车阶段的运动,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等,都可以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3: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哪些特点?(速度均匀变化,加速度恒定,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过渡:除了图象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表达物理规律?启发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来表达.)学习活动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是加速度不变的运动.设初始时刻速度为v 0,t 时刻速度为v t ,则加速度的表达式是什么?(tvvtva t0-=∆∆=)问题2:设初始时刻速度为v0,加速度为a,则经过时间t的速度v t=?(atvvt+=通常取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a可正可负(正、负表示方向),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a恒定.(1)当a与v0同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加;(2)当a与v0反方向时,a<0,表明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少.)学习活动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问题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除了用公式atvvt+=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v-t图像问题2:从v-t图像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①任意时刻的速度;②物体做何种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 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斜向上倾斜的直线,匀减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是一条斜向下的倾斜的直线.③物体的加速度,图象的倾斜程度(斜率)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代表加速度.)问题3:根据下列图象说明质点的运动情况.νtOνtOvtO问题4: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从以下三个方面说明它的速度是怎样变化的:(1)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还是具有一定的初速度? (2)运动的方向是否变化? (3)速度的大小是否变化?怎样变化?参考答案:(1)具有一定的初速度(2)是,t 3时刻改变方向(3)是,略问题5:(1)物体运动的速度怎样变化?(2)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相等吗? (3)物体在做匀加速运动吗?参考答案:(1)变大(2)不等(3)不是,相同时间内变化量变化量变小了,加速度变小了,切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
2017-2018学年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学案 教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加 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 t =v 0+at 。
3.在v t 图像中,平行于t 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 直线运动。
4.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 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分类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速度公式:v t =v 0+at 。
(2)对公式的解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t ,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 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公式v t =v 0+at 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 t 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ΔvΔt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匀加速直线运动:Δv >0,a =ΔvΔt >0,a 与v 0同向,如图151所示。
(2)匀减速直线运动:Δv <0,a =ΔvΔt<0,a 与v 0反向,如图152所示。
图151 图1521.自主思考——判一判(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2)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 =v 0+at 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 ,v 0越大,则v 越大。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 =v 0+at 可知,初速度相同,加速度a 越大,则v 越大。
高中物理教学目录
高中物理教学目录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2节时间和位移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第3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第4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第5节自由落体运动第6节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第2节弹力第3节摩擦力第4节力的合成第5节力的分解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第4节力学单位制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第6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第7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第五章曲线运动第1节曲线运动第2节平抛运动第3节实验:研究平抛运动第4节圆周运动第5节向心加速度第6节向心力第7节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1节行星的运动第2节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第3节万有引力定律第4节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第5节宇宙航行第6节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节追寻守恒量——能量第2节功第3节功率第4节重力势能第5节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第6节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第7节动能和动能定律第8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9节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第10节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第一章静电场第1节电荷及其守恒定律第2节库仑定律第3节电场强度第4节电势能和电势第5节电势差第6节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第9节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第二章恒定电流第1节电源和电流第2节电动势第3节欧姆定律第4节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第5节焦耳定律第6节导体的电阻第7节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第8节多用电表的原理第9节实验:练习使用多用表第10节实验: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第11节简单的逻辑电路第三章磁场第1节磁现象和磁场第2节磁感应强度第3节几种常见的磁场第4节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第5节运动电荷在磁场中受到的力第6节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选修3-2第四章电磁感应第1节划时代的发现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3节楞次定律第4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第5节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第6节互感和自感第7节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第五章交变电流第1节交变电流第2节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第3节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第4节变压器第5节电能的输送第六章传感器第1节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第2节传感器的应用第3节实验:传感器的应用附录一些元器件的原理和使用要点第七章分子动理论第1节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第2节分子的热运动第3节分子间的作用力第4节温度和温标第5节内能第八章气体第1节气体的等温变化第2节气体的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第4节气体热现象的微观意义第九章固体、液体和物态变化第1节固体第2节液体第3节饱和汽与饱和汽压第4节物态变化中的能量交换第十章热力学定律第1节功和内能第2节热和内能第3节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第4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第5节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微观解释第6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第十一章机械振动第1节简谐运动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第3节简谐运动的恢复力和能量第4节单摆第5节外力作用下的振动第十二章机械波第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第2节波的图像第3节波长、频率和波速第4节波的衍射和干涉第5节多普勒效应第6节惠根斯原理第十三章光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第2节全反射第3节光的干涉第4节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第5节光的衍射第6节光的偏振第7节光的颜色色散第8节激光第十四章电磁波第1节电磁波的发现第2节电磁振荡第3节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第4节电磁波谱第十五章相对论简介第1节相对论的诞生第2节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第3节狭义相对论的其他结论第4节广义相对论简介第十六章动量守恒定律第1节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第2节动量和动量定理第3节动量守恒定律第4节碰撞第5节反冲运动火箭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第1节能量量子化第2节光的粒子性第3节粒子的波动性第4节概率波第5节不确定性关系第十八章原子结构第1节电子的发现第2节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第3节氢原子光谱第4节波尔的原子模型第十九章原子核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第2节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第3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4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第5节核力与结合能第6节核裂变第7节核聚变第8节粒子和宇宙。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目录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 .................................................................................................................................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2节 时间和位移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4节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第5节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知识框架) .............................................................................................................第1节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第2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3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第4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第5节 自由落体运动 ........................................................................................................................................................第6节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 相互作用(知识框架) .......................................................................................................................................第1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第2节 弹力 ........................................................................................................................................................................第3节 摩擦力 ....................................................................................................................................................................第4节 力的合成 ................................................................................................................................................................第5节 力的分解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知识框架)第1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一、 物体和质点 (1) 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物理意义: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是指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的直线运动,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加速直线运动两种情况。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为v t =v 0+at 。
3.在v t 图像中,平行于t 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4.在v t 图像中,图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加速度恒定的运动。
(2)分类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
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
2.速度与时间的关系(1)速度公式:v t =v 0+at 。
(2)对公式的解释: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 时刻的速度v t ,就等于物体在开始时刻的速度v 0再加上在整个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at 。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公式v t =v 0+at 表示了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v t 是时间t 的一次函数,对应的v t 图像是一条斜线,其斜率Δv Δt 表示了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匀加速直线运动:Δv >0,a =Δv Δt>0,a 与v 0同向,如图151所示。
(2)匀减速直线运动:Δv <0,a =Δv Δt<0,a 与v 0反向,如图152所示。
图151 图1521.自主思考——判一判(1)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就是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
(√)(3)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 =v 0+at 可知,经过相同时间t ,v 0越大,则v 越大。
(×)(4)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由公式v t =v 0+at 可知,初速度相同,加速度a 越大,则v 越大。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直线。
(√)(6)v t 图像的斜率为负值时,物体一定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合作探究——议一议(1)结合图153中的图像,试由a =Δv Δt和Δv =v t -v 0,推导物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153[提示] 因为加速度a =Δv Δt,所以Δv =a Δt ,又Δv =v t -v 0,所以有v t =v 0+at 。
(2)在如图154所示的v t 图像中,OA 段斜率为正,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C 段斜率为负,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这种说法对吗?图154[提示] 这种说法不全对,物体在OA段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AB段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而在BC段做反向匀加速直线运动。
1.主要应用公式v t=v0+at反映了初速度v0、加速度a、时间t、末速度v t之间的关系,当其中三个物理量已知时,可求另一个未知量。
2.公式的矢量性(1)公式中的v0、v t、a均为矢量,应用公式解题时,首先要规定正方向,一般取v0的方向为正方向,a、v t与v0的方向相同时取正值,与v0的方向相反时取负值。
计算时将各量的数值和正负号一并代入计算。
(2)a与v0同向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与v0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3.公式的适用条件公式v t=v0+at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4.公式的特殊形式[典例] 在某汽车4S店,一顾客正在测试汽车加速、减速性能。
汽车以36 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 m/s2的加速度加速,则10 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若汽车以0.6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10 s和20 s后速度各为多少?[思路点拨]分析过程→确定各量→公式计算→结果意义。
[解析] 初速度v0=36 km/h=10 m/s,加速度a1=0.6 m/s2,a2=-0.6 m/s2。
由速度公式得v1=v0+a1t1=10 m/s+0.6×10 m/s=16 m/s,开始刹车10 s后汽车的速度v2=v0+a2t2=10 m/s-0.6×10 m/s=4 m/s,开始刹车至汽车停下所需时间t 3=v -v 0a 2=0-10-0.6s =16.7 s <20 s 。
故刹车20 s 后汽车早已停止运动,所以车速为0。
[答案] 16 m/s 4 m/s 0(1)在解题时,要先规定正方向,一般以v 0的方向为正方向,若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
(2)物体做减速运动时,a 的方向与v 0方向相反,注意符号不要弄错。
(3)对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应注意物体速度减为零之后能否加速返回,若不能返回,应注意题中所给时间与物体所能运动的最长时间t =v 0a 的关系。
1.高速列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0 s 末的速度是30 m/s ,列车加速度的大小是( )A .1.5 m/s 2B .2 m/s 2C .3 m/s 2D .6 m/s 2 解析:选A 由v t =v 0+at 可得:a =30-020=1.5 m/s 2;故选A 。
2.一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 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5 s 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内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
求:(1)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大小;(2)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
解析:解题关键是画出如下的示意图:设图中A →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C 做匀速直线运动,C →D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匀速运动的速度为AB 段的末速度,也为CD 段的初速度。
(1)由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得 v B =a 1t 1=2×5 m/s=10 m/sv C =v B =10 m/s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0 m/s(2)由v D =v C +a 2t 2得a 2=v D -v C t 2=0-102m/s 2=-5 m/s 2。
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答案:(1)10 m/s(2)-5 m/s 2,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1.如图155所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a 为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直线b 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图1552.如果某时间段内v t 图像一段在t轴上方,另一段在t 轴下方,但仍是直线,只是说明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但加速度是恒定的,全过程可以看成统一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如图中的c 所示。
3.斜率: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4.截距:纵截距表示初速度,横截距表示速度为零的时刻。
5.交点:交点表示同一时刻两物体具有相同的速度。
[典例] 如图156所示,是A 、B 两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问:图156(1)A 、B 各做什么运动?其加速度是多少?(2)两图线的交点有什么意义?(3)1 s 末A 、B 的速度各是多少?(4)5 s 末A 、B 的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 v t 图线⎩⎨⎧ 纵坐标→速度斜率→加速度两图线交点→速度相等[解析] (1)A 物体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 1=v t -v 0t =8-26 m/s 2=1 m/s 2,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B 物体前4 s 沿规定的正方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4 s 后沿反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a 2=v t ′-v 0′t ′=-4-86m/s 2=-2 m/s 2,负号表示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2)图像交点表示二者的速度相等。
(3)1 s 末v A =v 0+a 1t 1=(2+1×1)m/s=3 m/s ,v B =v 0′+a 2t 1=(8-2×1)m/s=6 m/s ,方向都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4)5 s 末v A ′=v 0+a 1t 2=(2+1×5)m/s=7 m/s ,v B =v 0′+a 2t 2=(8-2×5) m/s=-2 m/s ,A 的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B 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答案] 见解析(1)加速度是否变化看有无拐点:在拐点位置,图线的斜率改变,表示此时刻物体的加速度改变。
v t 图像为曲线,可认为曲线上处处是拐点,加速度时刻在改变。
(2)速度方向是否改变看与时间轴有无交点:在与时间轴的交点位置,纵坐标的符号改变,表示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1. (多选)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5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57A .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 .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 .乙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D .丙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解析:选BC 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选项A 错误,B 正确。
根据速度图像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乙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丙的加速度的大小大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选项C 正确,D 错误。
2. (多选)如图158所示是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则有( )图158A .在前6 s 内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在2~4 s 内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4 s 末质点的速度大小是4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3~4 s 内与4~6 s 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反解析:选BC 质点在0~6 s 内速度方向改变,加速度没有保持恒定不变,故整个6 s 内质点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A 错误。
质点在2~4 s 内,速度图线的斜率不变,即加速度不变,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4 s 末质点的速度是-4 m/s ,即大小是4 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C 正确。
质点在3~4 s 内和4~6 s 内速度均为负值,表明在这两段时间内质点的速度方向相同,都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D 错误。
3.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从静止开始运动,先后经历匀加速、匀速、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
从汽车启动开始计时,下表记录了汽车某些时刻的瞬时速度,根据数据可判断出汽车运动的v t 图像是( )解析:选C 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a 1=Δv Δt =6-32-1m/s 2=3 m/s 2,匀加速运动的末速度等于匀速运动的速度,由表格读出末速度大小为v =12 m/s ,则此过程经历时间为t 1=v a 1=123 s =4 s ;匀减速运动过程中,加速度为a 2=Δv Δt =3-910.5-9.5m/s 2=-6 m/s 2,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等于匀速运动的速度,初速度大小为v =12 m/s ,则此过程经历时间为t 2=0-v a 2=0-12-6s =2 s ;故C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