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夜书所见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攻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攻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攻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归纳1

所见(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词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④欲:想要。

⑤捕:捉。

⑥鸣:叫。

⑦立:站立。

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字词注释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深:另有版本作“生”。(“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绿时。

词语注释

⑴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以诗歌唱酬往来。

⑵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擎:举,向上托。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⑶菊残:菊花凋谢。犹:仍然。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⑷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须记:一定要记住。

⑸正是:一作“最是”。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2020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图文解读

知识点

1、注意斜(xié)的读音,斜的意思是弯弯曲曲。

2、《山行》前两句诗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秋天的深山、石铺的小路和白云缭绕处隐约可见的人家。

3、停车后,诗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人看到经秋霜打过的枫叶简直比二月的鲜花还要红艳。表达了诗人喜爱枫叶、赞美秋天的感情。

4、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察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诗人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观察的,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字点明诗人是从远处观察;“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停车”一词足以说明诗人描写的景象就在眼前,是近处。

5、《赠刘景文》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诗人以“荷尽”“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已无”与“犹有”形成对比,歌颂了菊花傲视风霜的气节,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敬佩、赞美之情。

6、《赠刘景文》这首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景色?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这首诗写的是秋末的景色,是从“荷尽”----荷花凋谢、“菊残”菊花开败看出来的。

7、《夜书所见》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

8、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

《山行》知识点

1.作者介绍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古诗的作者和朝代: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唐朝的杜牧、宋朝的

苏轼和叶绍翁。

2.古诗的标题:《山行》、《赠刘景文》和《夜书所见》。

3.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注解: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的山。

(3)径:小路。

(4)斜:倾斜,这里的“斜”需要读xiá。

(5)白云生处:山的高处。

(6)坐:因为;爱:喜欢。

(7)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8)霜叶:枫树的叶子在深秋时会变成红色。

(9)二月花:春天二月的花朵。

(10)红于:比……还要红。

(11)刘景文:人名,是苏轼的好友。

(12)荷尽:荷花枯萎。

(13)擎雨盖:雨伞,这里比喻荷叶。

(14)菊残:菊花凋谢。

(15)傲霜枝:菊花枝干在深秋时仍然挺拔直立,即使霜雪降临时也

不屈服。

(16)君:对人的尊称,这里指刘景文。

(17)橙黄橘绿时:橙子和橘子成熟的季节,这里指深秋时节的景色。

(18)夜书所见:夜晚所看到的事物。

(19)萧萧:风吹梧桐的声音。

(20)送寒声:送来寒冷的声音。

(21)江上秋风:秋风从江面上吹来。

(22)动客情:触动了远在他乡的客人的情感。

(23)挑促织:捉纺织娘的声音,这里指孩子们在玩耍。

(24)夜深篱落一灯明:夜已经深了,篱笆下还亮着一盏灯。

(25)挑:挑弄,这里指孩子们玩耍的声音。

(26)促织:昆虫名,这里指纺织娘。篱落:篱笆的影子,这里指篱

笆外面。一灯明:一盏明亮的灯。

(27)动客情:触动了远在他乡的客人的情感。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

和亲人的情感。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解说]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 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 乡和童年吧。
第九页,共十三页。
诗词诠释
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客游在外,看到秋风落叶,篱 落灯明,不禁勾起思念家乡的思想感 情。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夜书所见》精品课件
科 目:语文 适用版本:部编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部编版语文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第一页,共十三页。
学习方法
• 1 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 畅。
• 2 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和调整。 • 3 练习背诵和默写。
第十页,共十三页。
板书设计

梧叶——送——寒声
书 秋风——动——客情

见 儿童——挑——促织
篱落——一——灯明
郁闷、孤独
亲切之感
第十一页,共十三页。
课堂练习
同学们要细心 哦!
一、结合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 促织:____ 挑:____ 篱落:____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第六页,共十三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诗词诠释
知有儿童挑促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解词品句读诗
师:读得有点诗味了,我们还可以读得更好,理解了古诗就能读得更好。
出示“读诗好帮手”
1、借助注释,读通诗句的意思;
2、不懂的字、词在旁边用?标出。
学生再读诗歌,交流汇报。
(1)不懂的词句
(2)读懂的诗意
四、指导朗读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感情去读诗歌?你是从哪感悟到的?
师:夜里静悄悄的,谁来轻轻地读读。
二、朗读诗歌
(一)自读古诗,正音写字
(1)接下来我们去读读古诗,在诗里有一个字,(师板书:挑)平常读“tiāo”,在诗里读“tiǎo”。
(2)学写“促”字
(二)把握朗读节奏
师: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些“|”就表示停顿,你们试试看!
萧萧/梧叶/送/寒声,
Baidu Nhomakorabea学生读,配乐朗读。
五、拓展诵读
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自古逢秋悲寂寥,这些漂泊他乡的游子,到了秋天都会触景生情,心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对于他们来说,秋天就是贺知章笔下《回乡偶书》,秋天也是刘禹锡心中的《秋风引》,秋天还是张继彻夜难眠的《枫桥夜泊》,秋天更是马致远永远不可磨灭的《天净沙秋思》。
六、作业布置
背诵《夜书所见》,并从拓展诵读中选一首最喜欢的积累下来。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课堂课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课堂课件
夜书所见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 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诗歌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课堂 课件
秋天是一个美好的季节,还记得我们学习过哪些写秋天的诗?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秋天的古诗?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 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 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课堂 课件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课堂 课件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祖籍建 安(今福建建瓯), 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 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 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 》课堂 课件
1、课文中的这两首古诗,你喜欢哪一首,写一写。 2、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解释整句诗。 (1)萧萧梧叶( ),江上秋风( )。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独在( )为( ),( )佳节( )。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知识点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知识点

4《古诗三首》

1.《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全诗如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中“生”的意思是产生,生出,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的种种动态;“坐”的意思是因为,霜叶的红艳胜过春天的鲜花,让原本萧条的秋景变得生机勃勃,这也是诗人停

车欣赏的原因。

2.“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两句话选自宋代苏轼的《赠刘景文》诗人认为一年中景色最好的时候是秋末冬初。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出勃勃生机,也是对身处困境中的刘景文的劝勉。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妄自菲薄。“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擎”意思是举。用傲霜斗寒的菊花表达了对友人坚贞、高洁品格的称颂。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秋末初冬景物的描写中。

3.《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书写。“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萧萧”反衬了秋夜的寂静。“寒”一语双关,既写秋风寒冷,又写诗人漂泊天涯的凄凉。这里的“客”指的是漂泊在外的宋代诗人叶绍翁,这里的“情”指的是思乡之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的场景诗人倍感亲切,更显出他客居他乡的孤寂与无奈。“促织”指的是蟋蟀,“篱落”指的是篱笆。

4.《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这三首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从“寒山”和“霜叶”这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第2课时

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第2课时

最是/橙黄橘绿时。
再读古诗,圈出Baidu Nhomakorabea中描写的秋天的景物。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品读鉴赏
借助圈画出的词语,理解诗意。 荷花凋谢,荷叶枯败。
与“荷
荷尽已无擎雨盖, 尽”意
思相同。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
菊花 不怕霜冻寒冷, 凋谢。 坚强不屈。
板书设计
思 亲 怀 乡
课后习题答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山行》。 朗读指导:
《山行》:熟读诗歌,圈出诗歌中描写的 景物,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 霜叶”,然后根据景物顺序来背诵。也可结合 教材插图,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来背诵。
《赠刘景文》:借助“荷尽、擎雨盖、菊 残、傲霜枝、橙黄橘绿”几个词语,结合插 图想象画面,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背诵。
主旨提炼
《赠刘景文》描绘了“荷尽”“菊残”的秋 景,突出了菊枝傲霜斗寒的气概,并借菊枝勉 励好友要珍惜时光、乐观向上、坚持不懈。
板书设计
乐 观 向 上
夜 宋书 ·所 叶见 绍

初读感知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读好古诗, 读出停顿。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怎么背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怎么背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怎么背

《夜书所见》是宋朝诗人叶绍翁的一首佳作。背诵这首诗,首先要理解其含义,然后多次朗读,直至能够流畅地背诵。

诗文如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沪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1、古诗积累与翻译

(1)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古诗理解

《夜书所见》

(1)诗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我们可以看出是什么时节?

①梧叶、江、篱落

②秋叶

(2)诗中笼罩着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静寂、凄冷

②思乡之情;客居、漂泊、居无定所的孤寂、落寞;童年的留恋、怀想

(3)表现手法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②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③悲欢对比,以欢衬悲

④虚实结合,以实映虚

⑤传情达意,暗用典故

⑥拟人、通感,增辉添彩

⑦字斟句酌,“寒”“挑”传神

(4)举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和诗篇

3、文章情感的把握:《风筝》

(1)把握《风筝》一文里感情的变化过程,依据相关字句,进行简要归纳

(2)积累表现人物心情或感情的词语、字句

(3)写作:写作一篇内容充实的记叙文,表现人物(或字句)的情感、心理变化过程

4、理解文中的字词句

依据课文里的描写或叙述,理解文中的字句,或推断出陌生字词句的含义。

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依据第二段的描写,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6、描写:多角度、多方面的描写

(1)阅读

如《秋天的`雨》一文,把握课文里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秋天的雨

(2)写作

多角度、多方面描写,如描写四季

7、修辞方法——比拟

(1)概念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2)作用

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3)举例

①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秋天的雨》)

②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人教

三年级上册语文《夜书所见》人教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动客情”点明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者 心 里 会 有 什 么 感 想 呢 ? 相信你也有很多感受,请同学们用心体会,为古诗配画。
古人常常触景生情,在看到梧桐和秋风的时候都会觉得孤单,思念家人。 古人常常触景生情,在看到梧桐和秋风的时候都会觉得孤单,思念家人。
0
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 诗!
2.想一想描写儿童的诗还有哪 些,试着把它写下来。
0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八分。
作业布置
举例: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八分。
课件PPT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四:十四点 三十八分。
夜书所见
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
注意断句,把诗句读通顺。
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诗人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动客情”点明诗人产生了思乡的愁绪。
古人常常触景生情,在看到梧桐和秋风的时候都会觉得孤单,思念家人。
所想:儿童挑促织。 可以为整首诗配画,也可以为一句诗配画。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全]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知识点归纳

学习目标:

1.会认“径、斜”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借助图片和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4.感受古诗中的秋意和秋情。

生字归类:

一类字:寒、径、斜、霜、赠、刘、盖、菊、残、君、橙、送、挑。

二类字:径、斜、赠、刘、残、犹、傲、君、橙、橘。

多音字:

挑①tiāo 挑选②tiǎo 挑战。

词语解释: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

坐:因为。

霜叶:变红了的枫叶。

荷尽:荷花凋谢完了。

擎:托举。

犹:还,尚且。

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萧萧:形容风吹梧叶的声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篱笆。

主题思想:

《山行》描写了诗人驱车山间所见到的生机勃勃的秋景,表达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志趣和对秋天的喜爱。

《赠刘景文》突出了菊花傲霜凌寒的气概,表达了诗人勉励好友刘景文能珍惜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的感情。

《夜书所见》通过对秋风梧叶、篱笆下的灯火、儿童拨弄蟋蟀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古诗注释:

1.《山行》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一户人家居住。我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经霜的枫叶比二月春花还要艳丽。

2.《赠刘景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霜斗寒。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天。

3.《夜书所见》

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的阵阵秋风惹起游子思乡之情。夜深了,篱笆深处灯光闪烁,料想那是孩子们正在拨弄蟋蟀。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预习

第4课《古诗三首》知识点

知识点

00课文主题

《山行》是一首明丽、充满生气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秋景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写的是在“山行”途中目之所及的景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赠刘景文》诗人一反悲秋的调子,突出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唤起学生面对生活要乐观向上,不泄气,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

《夜书所见》诗人通过对秋风落叶、小孩捉蟋蟀、篱笆下的灯火等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在秋夜思念家乡的感情。

01我会写

寒hán(严寒、寒冷、寒来暑往)

径jìng(径直、途径、大相径庭)

斜xié(斜线、斜坡、目不斜视)

霜shuāng(霜冻、风霜、霜期)

赠zèng(赠言、赠送、回赠)

刘liú(姓刘、刘海儿)

盖gài(盖楼、盖章、掩盖)

菊jú(菊花、赏菊、春兰秋菊)

残cán(残缺、残害、残酷)

君jūn(君子、君臣、国君)

橙chéng(橙红、橙色、鲜橙)

送sòng(欢送、送来、送别)

挑tiǎo(挑逗、挑动、挑拨)

02我会认

犹yóu(犹如、犹有、记忆犹新)

傲ào(骄傲、傲骨、傲慢无礼)

橘jú(橘子、橘红色、橙黄橘绿)

03多音字

行háng(银行)xíng(不行)

挑tiǎo(挑灯)tiāo(挑选)

04古诗诗意

山行

诗意: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赠刘景文

诗意:荷叶败尽,像一把遮雨的伞似的叶子和根茎上再也不像夏天那样亭亭玉立,菊花也已枯萎,但那傲霜挺拔的菊枝在寒风中依然显得生机勃勃。别以为一年的好景将尽,你必须记住,最美景是在初冬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课文讲解

夜书所见课文讲解

【诗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重点词义】:

萧萧:秋风吹梧叶发出的声音。

动客情:触动、勾起游子思乡之情。

挑促织:用细长的东西拨弄蟋蟀。

篱落: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最后以景结情,词淡意远,耐人咀嚼。【创作背景】:

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古诗三首之夜书所见课堂笔记之本课重难点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他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主要作品:《游园不值》《嘉兴界》《访隐者》《四朝闻见录》等。

字词解释:

【夜书】晚上写。

【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梧】梧桐树。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知】猜想。

【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促织】蟋蟀,也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诗词大意:

诗的大意是: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夜书所见》诗人在瑟瑟秋风中看到了秋叶、秋风、秋江、秋灯、想

到了儿童在明亮的灯光照耀下挑促织。

①认识新偏旁

冖:秃宝盖,汉字偏旁名,写法是第一笔是竖点,不要写成短撇,书

写时向左下由轻到重顿笔。横钩稍左低右高,转折处稍顿,出钩稍快。

灬:四点底,四点底的字代表两个意思。一个意思与火有关,如:煮、蒸、煎、熬等。另一个意思表示尾巴,如:燕、羔等。

②问题归纳

1.青蛙写诗都有谁来帮忙?他们都帮了什么忙?

来帮忙的有小蝌蚪、水泡泡和水珠。小蝌蚪当逗号;水泡泡当句号;

一串水珠当省略号。

2.一串水珠为什么可以当省略号?

一串指出了水珠的数量多。省略号就是六个小圆点,因为一串水珠就

像是省略号。

①认识偏旁

宀:意思是房屋,作为部首时常称之为宝盖或宝盖头。由宀构成的字

可分为四类:⒈指称房屋的,如:家、室、宅、宫;⒉与房屋有关的形容词,如:宽、寒、宏、寂;⒊与房屋有关的动词,如:寄、寓。⒋与房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汇总(最新最全)

三年级上册语文知识汇总第五册必背内容:(包括词、句、段、篇)

一、古诗:

1、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3、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4、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必背课文和段落

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三、四小节。

2、金色的草地第三、四小节。

3、灰雀第一小节。

4、古诗两首全部

5、秋天的雨全部。

6、花钟第一小节。

7、盘古开天地第四小节。

8、赵州桥第三、四小节。

9、古诗两首全部。

10、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三、四小节。

11、美丽的小兴安岭全部。

三、课后内容

(一)孔子学习名言:P69

1、温故而知新。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二)、描写祖国风光的谚语:P90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2、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4、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四、语文园地(读读背背、读读记记)

园地一

小儿垂钓(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园地二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

2语文园地三

黄金黄杏黄橙黄鹅黄

红火红粉红橘红桃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夜书所见知识点导读:小学语文的学习缺少不了课下的练习,课下做练习题能够帮助大家及时回顾学过的知识点,还能帮助大家总结做题的方法和经验,本文整理了夜书所见知识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利用这些语文练习题。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①一灯明。

【注】①篱落:篱笆。

【练习题】

1.诗开头一句中“送”字用语巧妙,说说它的表达作用。(2分)

2.结尾两句诗人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对作者情感抒发有什么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1分)烘托羁旅者孤寂的情怀和凄凉的心境。(1分)

2.茫茫夜色中,闪现在篱笆间的灯火,表现了儿童欢乐愉快的情趣,这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对照,以乐景写哀情(2分)更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之情及对故乡的深沉思念之情。(2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