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质控指标与标准
消化内镜质控指标与标准
一、引言
消化内镜质控是指对消化内镜检查过程中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消化内镜质控指标与标准是评估消化内镜检查质量的重要依据,通过制定合理的指标与标准,可以提高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诊断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
二、常见消化内镜质控指标与标准
1.内镜检查合格率
内镜检查合格率是衡量内镜检查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标准是根据内镜操作规范和操作要求来评价。一般来说,内镜检查合格率应达到90%以上,即90%的内镜检查达到规范操作要求。
2.内镜操作时间
内镜操作时间是指从开始内镜检查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所花费的时间。内镜检查操作时间应根据具体检查项目进行评估。例如,胃镜检查的操作时间一般在5-10分钟,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时间一般在15-30分钟。内镜操作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患者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操作时间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3.内镜检查完成率
内镜检查完成率是指内镜检查的目的是否达到。例如,胃镜检查的
目的是检查胃黏膜的病变,结肠镜检查的目的是检查结肠黏膜的病变。内镜检查完成率应达到100%,即内镜检查应能够准确地检查到相应的病变。
4.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
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是指在内镜检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并发症的比例。常见的内镜检查并发症包括出血、穿孔、感染等。内镜检查并发症发生率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具体标准可以参考相关的内镜操作指南。
5.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
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是指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内镜检查诊断符合率应达到90%以上,即90%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一致。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中国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制定一份详细的安全运行指南变得至关重要。
一、消化内镜设备和设施安全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确保其设备和设施的安全性。定期对消化内镜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设立消防设备和紧急救援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与测试。诊疗中心应配备充足的急救设备和药品,并保持其处于有效状态。
二、医务人员安全培训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包括消化内镜设备的正确操作、急救措施、感染控制等。医务人员应具备充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类紧急情况和并发症。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会议,保持专业能力的更新。
三、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制定严格的感染控制和消毒规范。医务人员在进行内镜检查和治疗前,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佩戴口罩等感染控
制措施。消化内镜设备和相关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和灭菌,确保无菌状态。同时,诊疗中心应设立专门的感染控制小组,负责监测和管理感染控制工作。
四、患者安全管理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患者安全管理机制。在患者接受内镜检查和治疗前,医务人员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过敏史,并进行风险评估。对于高危患者,应加强监测和护理。患者在接受内镜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应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照顾,确保其安全和舒适。
五、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管理
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建立健全的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管理机制。医务人员应及时报告和记录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并进行事故原因分析。对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以避免再次发生。
内镜质控中心管理经验交流
内镜清洗消毒
二级培训——深入区县
闵行、长宁、浦东、奉贤、青浦等培训医护人员
内镜清洗消毒
国际内镜质控专家交流、国外培训
内镜清洗消毒
内镜质控科研
4µm
T = 24 hours
4µm 内镜损伤常见部位及管道电镜照片
酸化水腐蚀性试验
指导兄弟省市消化质控中心工作
与会内镜专家5000余人 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 推广上海内镜质控经验
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亟待加强
上海内镜工作面临的问题
中国内镜诊疗在70代迅速起步,发展较快。国内外相比水平如何?面临哪些问题?
一、上海内镜设备、从业人员状况如何? 二、上海内镜清洗消毒情况如何?洗消标准如 何?洗消质量如何? 三、开展诊疗项目和水平如何? 四、上海内镜发展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情况不明
提纲
消化内镜技术普及与推广
与香港联合举办国际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共10届)
大大促进中国大陆消化内镜技术提高与全面普及和发展
消化内镜技术普及与推广
与日本联合举办中日消化内镜会议(沈阳/桂林/昆明/重庆)
中日两国消化内镜专家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消化内镜技术
消化内镜技术普及与推广
成功举办三届全球华人消化内镜学术大会(上海.2005,2009,2013)
100
适滴
12
1201(?)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消化内镜医师的培训和资质:消化内镜医师应该接受全面的培训,
掌握消化内镜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取得相应资质后,才能独立开展消化内镜诊疗工作。
2.消化内镜诊疗前的评估和准备:在消化内镜诊疗前,医生应该对
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进行消化内镜诊疗。同时,医生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检查方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3.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和安全:消化内镜操作应该严格遵循相关的操
作规范和安全要求。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应该注意患者的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消化内镜诊疗后的管理:在消化内镜诊疗后,医生应该及时对检
查结果进行分析,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应该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消化内镜质量评估和改进:医院应该建立消化内镜质量评估和改
进机制,定期对消化内镜诊疗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6.遵循伦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工作应该遵循医学伦理规范,尊重
患者的权利和尊严,保护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总之,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旨在提高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质量
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健康。
消化内镜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消化内镜中心年度工作计划
一、综述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日益增加。消化内
镜中心作为医院重要的特色科室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提高医疗水平,实现消化内镜中心的长远发展,制定了本年度的
工作计划及目标。
二、概况
1. 本中心坐落于医院的三楼,拥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内镜设备和一批优秀的医生和技术人员。主要开展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下消化道内镜检查、肝胆胰内镜检查、内镜治疗等多项业务。
2. 本中心的主要工作目标是提高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技术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积极开
展科研及学术交流。
3. 本中心的年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技术改进、人力资源培训、科研项目开展、患者管理和
医院内部协作等方面。
三、技术改进
1. 引进先进的内镜设备和技术,提高内镜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针对内镜检查和治疗中的技术难点,组织举办内镜技术培训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3. 推行内镜检查结果的数据化管理,建立内镜质控系统,提高检查的质量。
四、人力资源培训
1. 组织定期的内镜技术沙龙交流会,分享最新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
2. 培训新进医师和护士,提高其内镜操作和护理技术。
3. 对内镜操作人员和医师进行职业发展规划,鼓励他们参与学术成果的发表和科研项目的
申报。
五、科研项目开展
1. 针对常见疾病的内镜治疗方法进行临床研究,推动内镜治疗在临床应用中的提高。
2. 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开展多中心研究,在学术领域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3. 拓展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引进最新的医学技术和疾病诊治方法。
2012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结果
2012年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结果
中国医学论坛报2014-10-27
迄今全球消化内镜发展走过百年历程,回顾我国消化内镜发展过程,无论是内镜诊疗规模与技术,还是内镜相关科研能力,在近半个世纪也发展迅速、成果显著。为此,我国消化学界同仁在卫生计生委领导下,共同完成2012年度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应用普查,并于2014中国消化内镜学术大会发布。
该普查的目的在于:①建立消化内镜医师国家数据库;②摸清我国消化内镜医师人员、技术情况;③配合国家卫生计生委四级消化内镜培训基地的评审;④推动中国内镜专科医师的资格认证和准入;⑤为国家制定卫生政策和社会保障提供数据。在此,我们将该普查结果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与读者分享。
普查结果之总体情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已开展消化内镜的医院有13家,95%的医院为改革开放后开展。2012年中国可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机构数目为6128家,共有消化内镜医师26203名,共完成消化内镜诊疗2877万例。
我国消化内镜半世纪发展历史
普查结果之医疗机构情况
普查结果之消化内镜医护情况
>50%的消化内镜医师对自己的工作满意,而休息时间不够是内镜医师的主要问题之一。
普查结果之内镜诊疗情况
普查结果之国内外对比分析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胃镜开展相对充足,而肠据数差距明显
我国ERCP开展率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但我国ERCP 医师操作数与欧美国家差别不大。
问题与今后设想
从2012年度全国消化内镜使用情况普查结果来看,我国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是:①消化内镜资源短缺、分布不均。目前我国与欧美国家及日本之间差距明显,且国内也存在东西部发展严重不均衡的现状。此外,“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的现象也造成了资源浪费。而消化内镜医师和护士的短缺问题也不容忽视。②消化内镜医师培训体系不完善。我国消化内镜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尚处于初创阶段,现有培训方式无法满足临床需求,大多数内镜医师属于“自学成才”。③消化内镜的质控亟待加强。我国内镜医生存在操作不规范、一味求快、发现早癌的意识不强等问题,加强内镜质量控制是重要措施。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操作技术规范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
国家⿇醉质控中⼼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的诊疗⽅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我国开展镇静/⿇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但是镇静/⿇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定的风险。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和国家⿇醉质控中⼼共同组织内镜和⿇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布局和设施、设备要求、⼈员配置及职责、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本规范适⽤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术语和定义
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醉是指通过应⽤镇静药物和(或)⿇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
(⼀)医疗机构管理要求
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2.应设⽴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纳⼊医疗质量管理。
4.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醉的管理履⾏以下职责:根据⼯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醉诊疗区(室)的⼯作⼈员。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员继续教育计划。对镇静/⿇醉诊疗区(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案进⾏审核。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定期检修纳⼊医疗机构的设备统⼀管理,并建⽴档案。保障镇静/⿇醉诊疗区(室)的⽔、电等的供给,定期进⾏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摘要:
一、前言
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
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内容
五、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实施与展望
正文: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一、前言
随着中国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作为一项重要的诊疗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由于消化内镜操作的复杂性,对其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应运而生。
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无论在设备、技术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设备方面,高清、超高清内镜的出现,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患者病情;技术方面,各种内镜下治疗技术不断涌现,如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临床应用方面,消化内镜不仅用于诊断,还广泛用于治疗,如早期肿瘤切除、消化道狭窄扩张等。
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虽然中国消化内镜发展迅速,但仍存在一些质量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感
染控制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诊疗效果,还可能导致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对于提高诊疗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的内容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培训:加强消化内镜医师培训,确保医生具备足够的技术和理论知识。
2.设备管理:定期对内镜设备进行检测、维护,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3.操作规范:制定并推广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医生在操作过程中遵循标准。
4.感染控制:加强内镜室的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一个内镜医生的二次创业
一个内镜医生的二次创业
徐美东主任的职业成长史,也是一部中国内镜学科的发展史。
消化内镜专家徐美东主任做过近千例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他切过的最大的瘤子达十几公分,最近,他又达成了另一项记录,在为一位食管多发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的手术中,他切下的大大小小的瘤子加起来有20多枚,连起来像一串“蜜蜡项链”。
手术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的手术室中进行,手术过程中,即使见多识广的徐美东主任也惊呼连连。随着一枚又一枚瘤子像“挖土豆”般逐个挖出,这台手术也吸引了多位医生前来围观。
这是一位年轻女性患者,当地的检查结果显示,在食管中上段黏膜下生长了多个肿瘤,在医生的推荐下,来到东方医院找徐美东主任就诊。不得不说,她算是找对人了。因为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黏膜下肿瘤的STER手术,就是徐美东主任发明的,业界称之为“徐氏”手术,已被多省市写入内镜手术目录。
STER手术
在STER手术发明之前,消化道黏膜下肿瘤不管是开刀还是内镜下切除,都要切开正常组织找到肿瘤,才能完成切除,这有可能造成消化道瘘并发症。
在《中国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18版)》的“操作相关并发症及其处理”部分,第五条就是关于消化道瘘的介绍:常见消化道瘘包括食管纵隔瘘和食管胸腔瘘等,一旦瘘出现,可采用食管覆膜支架堵塞瘘口,同时行胸腔闭式引流等,保持通畅引流,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
指南中的描述虽然轻描淡写,但临床上一旦遇到消化道瘘病例,用徐美东主任的话说,“那是很折磨人的,一旦瘘到胸腔,没有一两个月好不了,天天去关心引流情况,做CT、穿刺等,搞的人精疲力尽。”
消化内镜质控工作现状及计划_王洛伟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结肠镜盲肠插管率
ØASGE目标值:所有类型肠镜>90%,筛查性肠镜>95% Ø现有大样本报道的实际插管率:97% Ø有报道认为注水结肠镜有助于提高盲肠插管率
无需纳入计算的情况: •由于肠道准备较差放弃本次诊疗者 •本次治疗目的为处理盲肠远段的良/恶性狭窄或较大息肉,之前通过 其他方式已经明确全结肠情况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Ø 35个候选指标,21位专家,采用德尔斐法进行筛选 Ø 各指标按重要性评为0、1、2、3、4分 Ø 初步确定12个质控指标,包括3个结构性指标、4个过程指
标、5个结果指标
结构性指标
• 消化内镜中心医患比 • 洗消记录可追溯率 • 图文报告合格率
wk.baidu.com
过程指标
• 消化内镜适应证符合率 • 结肠镜盲肠插管率 • ERCP选择性深插管成功率 • 小肠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率
胃肠道早癌检出率
Ø胃肠道早癌检出率偏低是制约我国胃肠癌预后的重要原因 Ø我国胃癌5年生存率仅27%,远低于日韩两国(62%和65%)
中日韩三国早期胃癌诊断率对比
• 2005年:70%
• 2005年:10%
• 2005年:55%
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指标
结肠镜盲肠插管率
2021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解读(全文)
2021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解读(全文)
摘要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诊治消化系统疾病,特别是筛查早期消化道癌必不可少的手段。我国是消化系统疾病大国,规范建设消化内镜中心、安全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是提升医疗质量安全水平,维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必然要求。根据2012年中国消化内镜技术发展现状调查结果,全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的医疗机构共6 128家,全年开展消化内镜诊疗2 877万例[1],但不同地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能力差距较大,消化内镜诊疗相关并发症总体发生率较高。《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2]制定和发布的目的在于提升消化内镜诊疗质量和安全性,为消化内镜中心建设和管理提供指导和依据。该指南聚焦硬件设施、人力资源和诊疗能力等影响消化内镜中心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消化内镜中心规范化建设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实现方式。
硬件设施
1.功能区划:
消化内镜中心宜设置候诊区、术前准备区、诊疗操作区、麻醉恢复区、清洗消毒区和综合办公区6个功能模块,明确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和内镜洗消通道。其中患者通道主要包括候诊区、术前准备区、
诊疗操作区和麻醉恢复区,满足患者候诊、术前评估及处置、诊疗、复苏和离开全流程需要。医务人员通道主要包括诊疗操作区、术前准备区、麻醉复苏区和综合办公区,满足医护人员更衣、办公、术前评估及处置、内镜诊疗和术后麻醉复苏全流程需要,建议设置独立的医护人员出入口,满足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缓冲需要。内镜洗消通道主要包括诊疗操作区和清洗消毒区,清洗消毒区必须单独设置,遵循由污到洁的顺序,按照转运、测漏、漂洗、消毒、终末漂洗和干燥的程序单向循环。布局合理的消化内镜中心应实现6个功能模块和3条通道相对独立、有序交叉、动线清晰和协调联动。
国家医疗质量2024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2024年各专业质控工作改进目标
序号质控中
心改进目标目柄蓝核心策略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 1.医疗机构按照行业改进目标,成立改进目标核心专
重程度评估能够有助千医疗机项工作小组,制定质量改进目标管理制度。
构对CAP患者住院指征的把握能2.医疗机构按季度分析本机构落实目标的动态数据结
力及对医疗资源的管理能力,是果,持续推进目标落实。
提高住院社区获得性CAP医疗质控的重要参数。通过
呼吸内科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近几年作为质控改进目标推进, 3.医疗机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查找、分析影响本机构
1 专业度评估率各省市在病种培训和信息化方面实现该目标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措施并
(PI T-2024-01) 都做了宣贯和改进,目前住院组织实施,建立监测反馈机制,将目标完成情况纳
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率仍入年度考核,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有上升空间,需进一步采取综合4.各级质控中心加强对医疗机构指导、培训工作。
措施予以干预,以保障医疗资源
的有效利用和医疗安全。
食管癌在我国高发,通过消化内镜 1.医疗机构建设食管癌早期断准单元,引入食管
实现早期断有效实现早发现、癌筛查适宜技术和镜断方法,推动多学科协提高消化镜下食管治疗,改善者预后,显著减轻作,加强镜医师培训,提升癌断意识和能力。
2 消化内科癌早期断疾病负担。近年来,我国消化内镜2.医疗机构完善结构化消化内镜报告系统建设,实现
专业(PI T-2024-02) 下食管癌早期断有所提升,但镜理信息联动,监测食管癌早期断相关质控
相距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指标,并定期反馈指标数据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
摘要:
一、前言
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
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五、实施与推广
六、结语
正文: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消化内镜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如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不均衡,导致中国消化内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为此,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共识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中国消化内镜发展现状
近年来,中国的消化内镜发展迅速,无论是在设备、技术还是临床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地域差异和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国内消化内镜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仍然不容忽视。
三、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为了提高中国消化内镜的质量和安全,确保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和护理,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制定相应的共识和规范,可以有效
地提高国内消化内镜的质量和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四、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
中国消化内镜质量控制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人员培训:提高消化内镜医师和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能力和素质。
2.完善设备管理:合理配置和利用消化内镜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3.规范技术操作:制定统一的消化内镜操作规范和流程,确保各项操作符合标准和要求。
4.加强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对消化内镜的检查和治疗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质量和安全。
5.持续质量改进:定期对消化内镜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解读一、引言
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进步,对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问题也逐渐凸显。为了规范和提高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水平,中国发布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本文将对这一指南进行深入解读,以期促进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
二、指南背景和目的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诊疗技术已经成为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设备、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提高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整体水平,中国制定了《中国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安全运行指南(2021)》。
该指南的目的是明确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运行标准,规范诊疗流程,提高设备和技术水平,加强管理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安全、高效运行。三、指南主要内容
1.设备管理
指南强调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及时维护。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且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和认证。同时,中心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1.技术人员培训
指南要求消化内镜诊疗中心的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且经过系统的培训。中心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1.诊疗流程规范
指南明确了消化内镜诊疗的流程和操作规范,包括患者准备、设备准备、操作过程、术后处理等。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诊疗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同时,指南还强调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要求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与患者保持充分沟通,确保患者的知情权和同意权。
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消化内科质控中心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提高医疗质量是管理科室根本目的。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和科室的生存和发展。继2014年医院三甲评审结束以来科室一直把减少医疗质量缺陷、及时排查、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及杜绝医疗事故当作重中之重的工作。2015年具消化内科体质控工作工作总结如下:
1、科室设立质控小组。由科主任、质控医、护等人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等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章。
对科室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定期逐一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负责制定、修改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止与处理预案,对医疗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
2、健全医疗质量监督考核体系。科室成立医疗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医、护质量随时指导和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科室医疗质量控制小组的质量监督、考核体系。责全科质量管理工作。每月定期检查登记和考核上报,严把环节质量关,确保终末质量关。
3、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重点对核心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4、健全感染管理制度和传染病管理,疫情登记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操作规程。
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实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严格按照《医师法》规定的范围执业。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及医疗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不定期举行全员质量管理教育,并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内容。对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医疗质控小组应定期组织本科的人员学习卫生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医院有关规定。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专家共识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专家共识(2020)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家麻醉质控中心:于金贵,马正良,马爽,王月兰,仓静,邓小明(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卞金俊(共同执笔人),左明章,申乐,冯艺,朱涛,刘进,米卫东,苏帆,李天佐,李刚,李金宝,李博,张卫,张加强,欧阳文,赵国庆,类维富,徐国海,郭曲练,黄宇光(共同负责人),章放香,黑子清,嵇富海,鲁开智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于红刚,王邦茂,王洛伟,戈之铮,方莹,令狐恩强,任旭,杜奕奇,李延青,李兆申(共同执笔人/共同负责人),李锐,邹晓平,张澍田,陈卫刚,陈幼祥,金震东,宛新建,胡冰,胡兵,钟良,党彤,徐红,郭强,智发朝,冀明
消化道内镜诊疗技术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方法之一,但可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及不适感。随着患者对医疗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消化内镜诊疗的舒适需求也日益增加[1-3]。目前我国多数医疗机构开展了镇静/麻醉下的消化内镜操作,业已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但是,需要认识到镇静/麻醉本身具有较高风险,有些并发症可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为了规范消化内镜诊疗麻醉/镇静的适应证、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我们在2014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结合近几年来技术、设备和药物的新发展和临床数据的更新,在广泛征求麻醉和消化内镜医护人员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新一版的专家共识,以利于我国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工作的安全普及和推广,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一、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定义及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与受检方式以及镇静/麻醉的性质合理配备麻醉医师人数。
每个诊疗区 域至少配备 1 名具有主治医师(含)以上资质的麻醉科医师,根据消化内镜患者受检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 麻醉科医师负责所属单元患者的镇静/麻醉以及麻醉恢复。
麻醉恢复室的专职护士数量与床位比宜为 1∶2~ 4 配备,负责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恢复情况。
3.肝功能障碍(Child-PughC级以上)、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伴休克、严重贫血、胃肠道梗阻伴有胃 内容物潴留的患者。
4.无陪同或监护人者。
5.有镇静/麻醉药物过敏及其他严重麻醉风险者。
七、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操作流程(一)镇静/麻醉前评估 1.麻醉前评估主要包括 3 个方面: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本规范适用于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工作的各 级各类医疗机构。
二、术语和定义消化内镜诊疗的镇静/麻醉是指通过应用镇静药物和(或)麻醉性镇痛药物等以及相关技术,减轻患者 在消化内镜诊疗过程中的应激反应、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痛苦和不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恐惧感,同 时为内镜医师创造更良好的诊疗条件。
三、管理要求(一)医疗机构管理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可开设于能开展消化内镜诊疗操作,有麻醉资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六、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适应证和禁忌证(一)适应证1.所有因诊疗需要并愿意接受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患者。
2.对消化内镜诊疗心存顾虑或恐惧感、高度敏感而不能自控的患者。
3.操作时间较长、操作复杂的内镜诊疗技术,如 ERCP、EUS、EMP、ESD、POEM、小肠镜等。
4.一般情况良好,ASAⅠ级或Ⅱ级患者。
5.处于稳定状态的 ASAⅢ级或Ⅳ级患者,可酌情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紧急抢救时,ASAⅢ级或Ⅳ级 患者在详细告知患方风险,取得患方知情同意并签字后,可在密切监测下实施。
(二)禁忌证 1.有常规内镜操作禁忌证或拒绝镇静/麻醉的患者。
2.未得到适当控制的可能威胁生命的循环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如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严重心律失 常、不稳定心绞痛以及急性呼吸道感染、哮喘发作期等。
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设备维护和 定期检修纳入医疗机构的设备统一管理,并建立档案。
保障镇静/麻醉诊疗区(室)的水、电等的供给,定 期进行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二)操作管理要求1.常规镇静/麻醉前认真评估患者,完善知情告知相关文件。
2.镇静/麻醉中须保持静脉通畅,做好呼吸和循环的监护和管理。
2.患者知情同意。
应告知患者和(或)患者受托人镇静/麻醉的操作方案,并向患者和(或)受托人 解释镇静/麻醉的目的和风险,取得患者和(或)受托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二)镇静/麻醉前准备1.一般患者应在术前禁食至少 6h,术前禁水至少 2h;可按需服用适量的黏膜清洁液。
2.如患者存在胃排空功能障碍或胃潴留,应适当延长禁食和禁水时间,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以保护气 道。
重点判别患者是否存在困难气道; 是否存在未控制的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是否有阻塞 性睡眠性呼吸暂停、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肥胖、哮喘、吸烟和未禁食等可能导致围手术期严重呼吸系统事 件的情况;是否有胃肠道潴留、活动性出血、反流或梗阻等可能导致反流误吸的情况;是否有服用阿司匹 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
3.镇静/麻醉后苏醒时应密切观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神志状态,严格掌握患者离院标准。
四、布局及设施设备要求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除应具备常规消化内镜的基本配置要求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每个诊疗单元面积不宜小于 15m2。
2.每个诊疗区域除应配置消化内镜基本诊疗设备外,还须符合手术麻醉的基本配置要求,配备常规监 护仪、供氧与吸氧装置和单独的负压吸引、静脉输液装置、常规气道管理设备(麻醉机、简易呼吸囊、麻 醉咽喉镜与气管内插管用具等)和常用麻醉药物如丙泊酚、依托咪酯、咪达唑仑、阿片类药物等以及心血 管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必要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和(或)有创动脉压力。
为加强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的质量控制,最大限度地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消化内镜诊疗的安全,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和国家麻醉质控中心共同组织内镜 和麻醉领域的专家制定了本操作技术规范。
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相关的管理要求、 布局和设施、 设备要求、 人员配置及职责、 适应证和禁忌证、标准操作流程、并发症预防等内容。
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中国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操作技术规范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 国家麻醉质控中心 消化内镜技术为消化系疾病最常用的诊疗方法,随着患者对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我国开 展镇静/麻醉下消化内镜操作的单位越来越多,普及和推广舒适化消化内镜诊疗也是必然的趋势。
但是镇静 /麻醉下消化内镜诊疗操作具有一定的风险。
3.口咽部表面麻醉:各种镇静/麻醉诊疗操作必要时可使用口咽部表面麻醉。
4.当日实施麻醉的主管医师应当对镇静/麻醉前评估与准备记录进行确认,并且再次核实患者身份和 将要进行的操作。
(三)镇静/麻醉的实施 根据检查类别摆放好体位,连接监护设备,充分给氧,开放静脉通道,并记录患者生命体征。
2.应设立单独的区域开展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
3.应将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纳入医疗质量管理。
4. 医疗机构消化内镜诊疗镇静/麻醉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根据工作量合理配置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 的工作人员。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镇静/麻醉相关专业知识纳入人员继续教育计划。
对镇静/麻醉诊疗区 (室)新建、改建和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审核。
3.具有独立的麻醉恢复区域,建议麻醉恢复室与内镜操作室床位比例不低于 1∶1,并根据受检患者 数量与镇静/麻醉性质设置面积。
4.消化内镜诊疗区域须配备困难气道处理设备(如喉罩、视频喉镜等)和抢救设备如心脏除颤仪以及 常用急救药品。
五、人员配置与职责要求1.消化内镜诊疗的轻度、中度镇wk.baidu.com可由经过专门镇静培训的医师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