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化学》第二章第一节《分子和原子》。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理解分子和原子
的性质,以及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掌握它们的基本性质,了解它们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重点: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分子模型、原子模型。
2. 学具:实验器材、分子和原子学习卡片。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微观
粒子的好奇,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提出问题。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 新课讲解:
教师活动: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记录重点内容,参与课堂讨论。
3. 实践情景引入:
教师活动:提出实践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学生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
教师活动: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掌握解题方法。
5. 随堂练习:
教师活动:布置随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活动: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活动:回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六、板书设计
1. 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
子(通用9篇)
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分子和原子 1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概念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生活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式,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重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
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方法:实验探究
手段:多媒体教学
实验准备:
烧杯、量筒、水、品红、浓氨水、酒精
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减少,如果受热减少得更快,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后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5)中国古代认为事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构成?你是认为怎样认为的?
2、讲授新课:
[实验3-2] 品红溶于水
现象:品红逐渐向水中扩散。但时间较长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
明确:学者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这些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的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的分子和原子。
分子和原子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1: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及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学会运用分子和原子观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核心素养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核心素养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物质结构的初步知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性质的认识,能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抽象思维。
难点: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
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讨论
四、学习方法:
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演绎推理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来到美丽的北中,花香鸟语,感觉很好,可为什么没看到花,却闻到花香?
糖溶于水时,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这又怎样解释?
展示一组由远及近的图片,带领学生进入微观的世界:
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同学们可能要问,这些微粒是什么?他们是什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投影]不同物质放大后的图像,强调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我们能清晰看到分子的结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分子很小,小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以水分子为例来说明。
板书:分子的性质-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观察与思考] 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
[得出结论] 物质都是由我们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虽然很小,但都是真实存在的。
分子的质量体积这么小,还有其他性质吗?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精选5篇)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精选5篇)
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化学分子原子教案【篇1】
一、教学章节
第一节分子
二、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1)分子的概念
(2)分子概念的运用
(3)混合物和纯净物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物质及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化学教案-第三章第一节分子。
3、德育目标
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教育。
三、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关于分子定义的建立以及对分子行为的微观想象的形成。
(2)通过对分子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辩证统一的思想方法。
2、难点
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3、疑点
(1)如何解释“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2)混合物与混合物有何区别?
4、解决办法
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挥想象力,使学生思维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相互对比的角度深入到微观领域,同时结合学生回忆物质在空气和纯氧气中燃烧的不同,讨论、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教育学生用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认识问题,为以后学习打下牢固地认识基础,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安排
水、酒精
量筒(200Ml)2个;碘球;试管夹;酒精灯;火柴
六、教学步骤
(一)分子
[新课引入]我们进入花园或饭店附近,就会闻到花或饭菜的气味;湿的衣服经过晾晒就会干燥;糖块放在水中,会逐渐消失,而水有了甜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分子和原子一轮复习教学案
课题:分子和原子
中考考点:
1、认识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确,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说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能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质变化;
3、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理解自然界一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分子、原子等粒子运动的结果。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学
宏观组成:由元素组成(已知元素有一百多种)
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微观构成:由分子、原子和离子构成
1.物质是由许许多多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等构成的。如: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食盐是由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分子总是在不断地着,温度越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有一定的。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种分子性质。
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只是分子之间
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因而使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物质的分子了变化,生成了其他的新分子。
4.分子是;分子是由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没有发生变化。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成更小的粒子。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单晶硅等由原子直接构成。
6.用分子——原子论的观点解释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各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变化。
7、在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放入少量品红,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水逐渐变为红色,而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则迅速变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再向烧杯中放几块木炭,稍等片刻,发现_____________,说明木炭具有___________作用。
分子和原子(含答案) 优秀教学案
分子和原子
班级: 组别: 组号: 姓名:
一、预习要求
认真阅读课文P48-P51。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粒构成的。 2.除了八年级所学的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有间隙等特性外,还有其他特性。
3.着重阅读课本P50,试着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
1.结合课本内容,思考课本P49中图3-2、图3-3体现分子的什么特性?
2.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体现 ,分子间隔最大的是 。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填“相同”或“不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
表示一个水分子,“”表示氧原子,“○”4.分子是由 构成的,若为氢原子,则一个水分子由 个氢原子和1个 原子构成。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物质的分子发生了 。原子论与分子学说告诉我们,在化学变化中, 发生分裂, 从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如:水电解时:水分子被分解成 原子和 原子,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 ,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 ,形成了新物质。
*特别提示: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 ,原子重新结合成 。
预习测评
1.将100mL 水与100mL 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200mL 。下列对此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
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C .分子是不断运动
D .分子间是有间隙的
2.氨水是一种化学肥料。打开贮存氨水的容器,就可以闻到一股强烈的氨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A .组成氨水的元素种类发生改变
B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氨分子由静止变为运动
D .氨分子的体积变大了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扩展
•可以使用化学实验进行教学拓展,让学生亲身参与分子和原子的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化学相关的学科,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培养学生的综合学科素养。
参考资料
•《化学教程》第二册
•《化学实验教程》
•《化学知识手册》
8.巩固与拓展(10分钟)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进行巩固与拓展。
–进一步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分类等内容,深化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理解。
9.小结与反馈(5分钟)
–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检查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掌握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10.课堂互动(10分钟)
2.概念解释(10分钟)
–在黑板上写下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并解释其含义。
–逐步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特点,如原子核、电子云等。
3.示意图解(10分钟)
–使用投影仪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示意图,并分析其中的关系和结构。
–强调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4.实物展示(15分钟)
–分发分子模型和原子模型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拼装模型来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组装的模型以及对结构的理解。
5.概念巩固(1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如:什么是化学键?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分子与原子初中化学教案
分子与原子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内容:分子与原子
教学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及区分
教学难点: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教材、示范分子与原子的模型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所接触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2.了解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了解程度,引入分子与原子的概念。
二、讲授
1.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通过化学键结合在一起的结构,而原
子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微粒。
2.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3.示范分子与原子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练习
1.让学生进行分子与原子的辨认练习,区分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
2.给学生提供简单的化学式,让他们互相配对,理解分子与原子之间的组合关系。
四、拓展
1.扩展讲解:讲解物质的三态结构与原子、分子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结构特征。
2.实验探究:进行一些相关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他们对分子与原子的理解。
五、总结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理清分子与原子之间的关系。
2.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分子与原子的作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反馈
1.及时回顾分子与原子的概念,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
2.收集学生对分子与原子的理解、疑惑和问题,作为下节课的参考。教学结束。
《分子和原子》教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二课时: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教学目标
1.理解分子、原子的概念。
2.认识分子与原子的主要区别。
3.用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4.用分子的角度分析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
分子和原子概念。
教学难点
1.分子和原子概念。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步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我
们有时会带着微观的想象去仰望星空!从微观的视角去思考世界!我们
知道,分子很小,小得不可思议!那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再分,那
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如何给分子、原子下定义?分子和原子之间
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明白。
二、探究新知
【提问并讲解】1.水蒸发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的化学性质当然就没有改变。
2.品红溶于水是什么变化?(生答:物理变化。)在这个变化中品红分子和水分子有没有变成其他分子?(生答:没有。)既然如此,水和品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各自保持不变。
【结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发生
变化,其化学性质也保持不变。
【提问并讲解】 1.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是什么变化?(生答:化
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过氧化氢分子。)反应后是什么
分子?(生答:水分子、氧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是什么变化?(生答:化学变化。)反应前是什么分子?(生答:氢分子、氯分子。)反应后是什么分子?(生答:氯化氢分子。)分子发生变化没有?(生答:发生了。)既然分子发生了变化,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当然就不能再保持。
第2课时 分子和原子 教案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1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2课时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分子、原子各自保持它们构成的物质的化学性质。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的种类,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分子的分解过程的观察,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实质,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通过对分子和原子的比较,学会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通过运用比较法研究事物间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教学难点】
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学情分析】
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几个小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再与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总结出分子、原子的知识,并通过演示水分子的分解过程,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执教:湖北省荆门市象山中学伍艳萍
指导:湖北省荆门市教研室孟庆宏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巧课的内容是继前面两个单元学习某些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后,从宏观的物质世界跨进微观的物质世界的第一课,对于学生认识宏观物质的微观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进一步学习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奠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认识分子、原子的存在,了解其性质,理解其概念。
(2)能力目标:运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某些日常现象,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以及通过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宏观现象与微观本质之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分子的可分性与不可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用辩证统一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思想方法。
3.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子、原子槪念的建立。
(2)难点:分子、原子行为的微观表象的形成。
二、教法分析
分子、原子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并不完全是陌生的,在小学自然、初中生物、物理课中都接触到分子和原子。但是,分子、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部表象。由于分子、原子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所以,学生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的。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取情境激学,联想推理,实验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
活动过程活动内容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引入新课]
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遍地香,桂花飘香人团圆。现在正是农历八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桂花为什么会"飘香"?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篇:《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2>.过程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探索分子原子的有关性质。
2.学会通过观察身边物质和现象,在观察中获取信息,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探究微观世界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教学重点】微观粒子是客观存在的;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探究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会用分子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
二、教学过程
环节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并通过“生活经验——化学实验——科学技术”的途径帮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问题1】闭上眼睛,闻到花露水味道的同学举手并观察你周围同学的情况(教师从教师前排洒花露水)
花露水是你使劲用鼻子从前排吸去的吗?
教师:那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化学的另一个世界!【演示实验】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问题2】请认真观察,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问题3】你认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教师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用先进的仪器设备证明了物质确实是由肉眼看不到的微观粒子构成的。
【展示图片】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环节
分子和原子教案
分子和原子教案
教案:分子和原子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初中化学教材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主要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性质和相互关系。具体内容包括:
1.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2.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3.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
4.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掌握它们的性质和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释化学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分子和原子的定义、性质和相互关系;
难点: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模型、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通过展示一段关于水的沸腾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
沸腾时,发生了什么变化?水分子和原子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2.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用模型展示分子和原子的结构。
3. 分子和原子的性质: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性质,如:分子和原子都是微观的粒子,它
们在化学反应中可以重新组合等。
4. 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
讲解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如: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
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分解为原子等。
5. 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讲解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如:分子和原子的重新
组合导致了物质的转化等。
6. 例题讲解:
讲解一些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例题,让学生通过分子和原子的知
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
让学生运用分子和原子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解释水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分子和原子》教案5篇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场文书、书信函件、教学范文、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学生作文、合同范本、规章制度、工作报告、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rrespondence, teaching samples, speeches, insights, student essays, contract templat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work repor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分子和原子教案设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它们贯穿了整个化学知识体系,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授分子和原子知识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教案设计:知识串联、形象比喻和实验探究。
一、知识串联
我们在教授分子和原子知识时,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深入探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这一概念。
我们可以从微观层面来探讨分子和原子。学生需要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我们可以以分子和原子的实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通过实践来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结构。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显微镜和特殊工具观察分子和原子的构成,并探究它们的化学性质。通过这些实验,我们可以巩固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基本理解。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基本概念、分子运动论、化学键和分子式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学习更深入地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特性。
我们可以从宏观层面来对分子和原子的性质进行解释。当我们探究分子和原子的特性时,我们可以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们可以教授气体分子的特性和状态,来解释气体状态方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过程。在教授溶液概念时,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将固体、液体和气体状态下的分子和原子与溶解
状态下的分子进行比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合理运用测量设备,对各种物质物理、化学性质进行实验探究。通过实践性学习,促进学生对分子和原子的认知更加深刻。
二、形象比喻
在教授分子和原子概念时,我们可以运用形象比喻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教案
《分子和原子》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分子的概念
1.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让学生掌握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
1.2 教学内容
分子定义:介绍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分子性质: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质量、分子体积、分子运动等。
分子在物质中的作用:阐述分子在物质组成和性质中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讲解分子的定义和性质。
利用实物模型或动画演示分子结构,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概念。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分子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原子的结构
2.1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
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组成和电子排布。
2.2 教学内容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的核式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云。
原子组成: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运动。
电子排布:介绍电子在原子核外的排布规律,如能级、轨道等。
利用PPT或板书展示原子结构模型,讲解原子结构。
通过Flash动画演示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电子排布。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第三章:分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3.1 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让学生能够区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物质组成。
3.2 教学内容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讲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而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阐述分子和原子的相互关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子。
宏观与微观层面:介绍宏观层面物质组成和微观层面原子分子结构的关系。3.3 教学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和原子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分子和原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基础上,由宏观的世界转向微观的世界的开端,通过学习可以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所了解,它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以后学习化学方程式,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起着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初步理解分子和原子的概念。(2)能力目标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对物质世界是运动的和物质的可分性,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实验和模拟微观粒子运动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3.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分子原子概念的建立
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初学物质的构成,学生难以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因此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法分析
由于本节概念比较抽象,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微观概念,对分子和原子究竟是什么样的粒子,他们缺乏准确的内容表象,要真正建立明晰的分子原子概念是较为困难,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创设情景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及品红在水中扩散提出,引发思考
第二、辅助教学
采用多媒体课件、高科技图片展示微观世界和实列让学生把微观粒子形象化,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图片把同学们带进一个物质世界。物质究竟是由什么构成,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和兴趣,接着从分析学生熟悉的水蒸发,花丛中闻到花香,品红在水中扩散等现象提出问题,确定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观点,然后再展示出我们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的苯分子图像,以及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最小的汉字图像中国,这样用事实来说话,既可以让学生了解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分子和原子真实存在,物质是由微小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提出问题:水是由水分子构成,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那是因为分子很小是否有质量和体积请同学看一组数据。投影:一滴水,一滴水中含有67×1022个水分,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4kg,说明了什么,得出分子的第一个性质。
(2)分子处在不断的运动中
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本节教材中安排的“活动与探究”,不仅可以让学生明确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学会一种研究的方法——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通过对实验观察,引发学生以疑导思以思求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使理论结合实际,引导学生解释一些熟悉的生活现象,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晾干,为什么走道花园会闻到花香等,盛放敞口容器中的水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为什么得出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间隔
学生家庭小实验:
①1体积绿豆与1体积黄豆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2体积
②100ml水和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
通过实验学生会观察到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进而得出分子间有间隔,借助宏观现象来帮助学生想象微观事物、理解微观事物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创设新的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间隔是否可以改变。在学生认识到分子间有间隔的基础上,请同学们看一组同一种物质不同状态分子间的动画模型,得出结论不同状态物质分子间隔不一样。气态分子间隔最大,与此联想:物质为什么有热胀
冷缩的现象,把所学知识迁移运用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和问题。为了让学生对分子更清楚认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种分子模型,提出问题思考:分子能不能再分。如果能需要什么条件下,先来看两个变化,水蒸发,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变。水通电分解,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可见,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得出分子的定义。
四、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由学生说出在本节课中学到哪些知识这样可以学生相互取长补短,并有利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随堂训练,巩固新知
1、以下生活、学习经验,不能说明微粒之间有空隙的是()
A.打气筒能将气体压缩
B.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变小
C.物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D.海绵能吸水
2、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3.下列现象不能说明分子在运动的是( )
A.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了
B.秋天校园内飘着桂花香
C.2005年3月西北地区发生沙尘暴
D.食盐在水中自然溶解
4、“用微观的眼光看世界”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试根据以下材料,结合你学过的知识,简要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滴水里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
材料二:大多数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1)材料一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烧杯中的一滴水中的小微粒,在你周围看到了什么如果给你稍稍冷却或加热,你又会怎样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化学的微观世界中翱翔吧!
五、教学反思
这一课题中由于图文并茂,形象生动,再结合教师设计的有关动画效果,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明了化,此时学生能体验到化学变化实际上是分子拆成原子,原子再组合成新物质分子的过程,为深刻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分子等重要概念做了形象铺垫,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接受这些较为抽象的知识,本节课反映出学生对化学物质了解不多,对常见的现象注意不够,对一些较为复杂的例子,还难以用恰当的语言去描述。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引导发散思维,丛全方位、多角度来考虑问题、描述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现象想象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
六、板书设计
1.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构成。
2.分子的性质
①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②分子在不断运动。
③分子间有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