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 )概论

绪论

三个问题:1.什么是“自然”?2.什么是“辩证法”?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3.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Dialectics of Nature ) ?

有两种基本含义,第三种含义是延伸出来的。

1. 自然界的本性、本质或规律——自然观自然观

2.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时的规律——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方法论

3. 人类探讨自然界本质规律产生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的关系——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

定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的理论体系。理论体系。

二、自然辩证法的对象、内容和性质

1、研究对象

(1)自然界————客体(2)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主体(3)科学技术———中介)科学技术———中介 2、研究内容

(1)自然哲学)自然哲学

• 研究自然界的一般性质及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来揭示自然界演化的规律; • 研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发展问题,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

• 研究自然科学各门学科(理、化、天、地、生等)前沿的哲学问题。

(2)科学哲学)科学哲学

• 研究科学的结构、科学的价值、科学的发展模式;

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研究科学发现的逻辑(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即通常所讲的科学方法论),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包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科学发现的思维形科学发现的思维形式、科学发现的检验逻辑等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绪论

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三、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

四、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对象

(一)自然辩证法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由自然界、科学技术以及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三大部分所构成。

二、学科性质

就研究领域而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

就学科名称而言,自然辩证法又称“科学技术哲学”,即哲学的二级学科。

就学科定位而言,自然辩证法是介于哲学和具体自然科学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三、发展历程

(一)恩格斯的开创性工作

(二)后人对它的传播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自然观

(二)科学技术观

(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一编自然观

、自然观的概念

自然观即对自然界的基本观点或基本看法,具体而言就是对自然的本原、构成、演化过程和人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和观点。

二、自然观发展的历史形态

古代素朴自然观

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当代系统自然观

第一讲古代自然观

一、古中国自然观

二、古希腊自然观

三、古印度自然观

四、古代自然观的特点

一、古中国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一一《三五历记》

1.元气说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的气组成的。这种气就叫“元气”。元气是天地万物之原始,万物皆是由气之聚合而产生,气聚则物生,气散则物亡。气不仅是构成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基本成分,而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成分。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试

一、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本人有什么现实意义。

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改善和完备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创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接下来我将结合个人专业,从三个方面谈谈《自然辩证法》课程对于我个人的现实意义。

1.首先,通过课程学习,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高中阶段,我在政治课上对自然辩证法有了初步地了解。但是那会对于自然辩证法更多的是在背诵,是在记忆,对其认识很少很浅显。研究生阶段的《自然辩证法》课程让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进一步地认识。

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性,通过各个自然领域的特殊自然规律和个别过程表现出来,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是对自然科学内容和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历史作出哲学概括。

当代自然辩证法除了以自然为研究对象以外,还以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它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更加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等方面,研究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想理论基础。

2.同时,作为一名研究生,为什么要学习自然辩证法

研究生阶段和本科生阶段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本科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上的基本的、理论性的知识,主要是学习。而研究生则是把学习和实践有效地结合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同时又反过来用实践的结果去检验理论知识。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要把学习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锻炼自己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学会进行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工作中指导实际工程和进行科学研究。而自然辩证法正是系统地介绍如何进行科学研究以及如何将自然科学的一般原理应用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一般方法。作为一名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研究生,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不再只是呆板地学习,而是用哲学的思想指导我的学习和实践,有效地、合理地、巧妙地把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一般原理运用在我们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当中。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精华资料(精简版)

自然辩证法考试复习精华资料(精简版)

第一讲:导论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简述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教材1~5) 2.试述自然辩证法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教材P 14-18)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理论,学习自然辩证法,对于提高研究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研究生全面、系统和辩证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及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科学发展观,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与我国社会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和推进科学技术现代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和显著特征。

第二讲: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1.什么是自然观?(教材P19)

简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基本思想和特征。

2.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以及自然界系统演化的特点。

系统自然观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概括和总结了自然界系统的存在和演化规律所形成的总的和根本的观点。它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之一。自然界是循环演化的自然界,演化的过程具有不可逆性,“自然界经历了混沌—有序—新的混沌—新的有序的循环发展过程。”

3.什么是人工自然?(P93) 简述人工自然的发展历程和规律。

4.论述生态自然观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离不开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指导。按照生态自然观的要求,要建设生态社会,需要依靠生态技术的发明、创新及其运行来解决生产与生态环境的矛盾;要为创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提供制度和管理保障;在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消除各种社会矛盾,消除社会的贫富差距,进行生态的文化建设并促进社会的有机发展。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思想的重大发展,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必须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系统自然观,认识人工自然对于环境的破坏作用,树立生态自然观。

西工大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西工大科学技术哲学概论(自然辩证法)考试题及答案

1.什么是创造性思维?青年科技人员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靠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以灵活性、艺术性、探索性、风险性和独创性为主要特征的高级心理活动。具体表现为以下九个方面:(1)理论思维;(2)多向思维;(3)侧向思维;(4)逆向思维;(5)联想思维;(6)形象思维;(7)直觉思维;

(8)抽象思维;(9)收敛思维。

青年科技人员培养及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要培养发散思维,探询事物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其次是要发展直觉思维,直觉往往是发明创造的先导;然后需要培养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三者均是创造力的三个因素,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另外还要培养强烈的求知欲,积极的创造性思维,往往是在人们感到惊奇时,在情感上燃烧起来对这个问题追根究底的强烈的探索兴趣时开始的;最后,需要我们能够展开“幻想”的翅膀,幻想不仅能引导我们发现新的事物,还能够激发我们做出新的富有创造性的劳动。

2.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

答: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西工大_自然辨证法考试五道大题

西工大_自然辨证法考试五道大题

自然辩证法五道大题

5,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81-82)

答:

(1)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欲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包括伦理价值观的转变和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内涵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人与自然和谐的文化价值观。树立符合自然生态法则的文化价值需求,体悟自然是人类生命的依托,把对自然的爱护提升为一种不同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宇宙情怀和内在精神信念。

B)生态系统可持续前提下的生产观。遵循生态系统是有限的、有弹性的和不可完全预测的原则,人类的生产劳动要节约和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使生态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C)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的消费观。是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生活。

(3)伦理观: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应该是,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2,技术预测方法类型有哪些?简述本人所学专业发展趋势。(四五点,172-176)

答:

(1)技术预测就是从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出发,依据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社会条件,对技术未来发展状态、趋势、动向、成果及其影响的预见和推测。

西电自然辩证法重点

西电自然辩证法重点

P5: 1、系统及其相关问题

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的有机整体。科学地把握系统概念,应当注意以下四个要点:

⑴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

⑵“系统”在于“系”。

⑶“系统”还在于“统”。

⑷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环境表现出特定的功能。

要素:构成系统的组份或组元,在一定的分析水平上,要素特指组元(二级或者三级构成),不追溯组份

要素属性:要素带着特定属性进入系统,要素分析是描述性的,而不是解释性的

系统的规定---结构分析

结构:是指系统内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形式和组织方式,或者说各要素的秩序、关联和相互作用方式。任何系统,都有自己的结构。如甲烷分子CH4、太阳系等。

系统的结构包括:数量结构(数量关系)空间结构(空间关系)时间结构(时间关系)相互作用结构(交互作用关系)

结构分析的核心:阐明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用这种相互作用解释其数量结构和时空结构,达到对结构的完整理解。相互作用有物理内容(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

结构的本质:是要素之间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方式;意味着差异、非平衡和对称破缺(有差异才有交换)

系统的规定---功能分析

所谓功能,指的是系统在内外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表现出的特征和能力,它既是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表征,是系统的整体效应。

自然系统的功能是多样的,但是必须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够表现出来。

是系统与环境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整体性能。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系统整体所具有的属性,强调整体性,整体一旦分散,功能将不存在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西安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

西安工业大学自然辩证法试题

2011届工程硕士考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系统:

2、信息:

3、自组织:

4、科学问题:

5、技术:

6、机遇:

7、科学革命:

8、技术发明:

9、灵感:

10、黑箱方法: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自然辩证法是关于()的()的哲学学说。

2、以恩格斯在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所撰写的《》手稿为标志,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亚层次学科便创立起来了。

3、()、()以及()等,被称之为宇宙原始信息密码。

4、所谓“信息社会”,就是人类()的高度信息化(间接化)的社会。

5、一般说来,特定系统的创生和演化,大体需要经历分化、汇聚、()选择、进化与毁灭等几个环节。

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

7、科学理论结构的基石是(),其中的()以及()居于理论结构的核心地位。

8、科学创新是人们在()活动中的一种高度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体现在科学研究人员的()等方面,也包括创新的氛围,其成果是()等。

9、科学假说的特点是()。

10、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重点采取的措施是()、()、()、()。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不属于高技术特点的是()。

A. 高投入

B. 高效益

C. 低风险

D. 扩散强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科学与技术没有本质的区别

B. 社会将毁于技术之中

C. 技术万能论属于技术乐观主义

D. 技术没有社会属性

3、科学理论的基本特征是()。

A. 客观真理性、全面性、逻辑严密性、预见性

B. 怀疑与批判性、全面性、逻辑严密性、预见性

C. 客观真理性、全面性、逻辑严密性、创新型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西工大自然辩证法考题

试论创新驱动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创新定义:

人们通常将创新定义为:创新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扬弃旧事物、旧思想、旧方法,把新设想、新技术、新成果成功付诸实施并获得更多效益的运作过程。

创新的基本要素:

从创新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创新的基本要素是:人、创新成果、实施过程和更高效益。

创新的主体是人类,包括个人、团体或组织。创新的客体是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思维规律。

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产生新思想、新概念的思维。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因素和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是创新活动的灵魂和发动机。

创新的本质目的就是满足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包括个人、团体、或社会的需要。

我对创新的理解:

个人认为,对于创新能力而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主动地、独特地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具有创见的思维,具有求异性、独特性、主动积极性等特点。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水平,是一切创造活动的主要源泉,是创造能力的核心。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发展创造性思维。在科技活动中作为探索未知的实践活动,必然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能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广泛联想、大胆想象、灵活独特地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

实施创新驱动的迫切性:

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依赖劳动力、土地成本、自然环境等生产要素进行消耗来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发展速度的加快,其弊端逐渐显现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总量世界第一,但80%以上是外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自主品牌出口不足10%。2011年中国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无线电传输、移动通讯、半导体等高技术领域专利的80%为国外持有。2005-2009年有效PCT专利中,美国、日本、德国分别占32.2%、20.4%和11.3%,我国仅占2.5%。而且,长期的粗放增长方式造成了三大后果:1,人均资源少;2,资源消耗多;3,生态环境代价大。

自然辨证法 西工大 超详细

自然辨证法 西工大 超详细

一.试论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的相互关系及现实意义(例子)

答:1、两者关系:工业文明基于这样一种哲学理念,即认为人与自然分离,人高于自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只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工具,崇尚人类“统治自然”“做大自然的主人”,把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要看做是唯一目的。生态文明建立在把“人—社会—自然”看做是一个辩证、发展、整体的生态科学世界观的基础之上,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

生态文明是在扬弃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后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演进中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的反思和超越,是在更高层面对自然法则的尊重与回归,它与工业文明间的关系是“扬弃”。生态文明继承和发扬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长处,把自然界放在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地位上,实现人类生存与环境的共同进化,是人类世界继续下去所必须选择的可持续发展的文明形态,是一种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相协调的新的社会结构模式。.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与最高境界,它不是取代工业文明的新的文明形态,而是在合理继承工业文明的基础上,用更加文明与理智的态度对待自然生态环境,反对野蛮开发和滥用自然资源,重视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益,努力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生态文明下的发展,不仅是工业和经济的发展,也是生态环境的发展;生态文明下的进步,不仅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人—社会—环境系统的整体进步。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西工大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试题

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基础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其主要体现在系

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等方面,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

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理论基础。

一、系统自然观

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

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

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二、人工自然观

人工自然观是关于人类改造自然界的总的观点,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基础,对人

工自然界的存在、创造与发展规律及其与天然自然界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特征主要体现在:

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

三、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

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人类和自然界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生态自然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

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1.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2.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

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

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价值:它们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容,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组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暨主要内容:

1、系统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

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人工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西工大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西工大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考试试题答案西工大

自然辨证法考试试题答案

1、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基本内容有哪些?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其形成与当时的社会条件、思想理论背景和科学技术发展密切相关,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1)对科学技术的理解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科学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是人们批判宗教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武器,是人类通过实践对自然的认识与解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规律的理论概括,是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技术在本质上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实践关系,工艺学揭示出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人的生活的直接生产过程,从而人的社会生活关系和由此产生的精神观念的直接生产过程。

(2)科学的分类思想

恩格斯对自然科学进行了分类。每一门科学都是分析某一个别的运动形式或一系列相互转化的运动形式,因此,科学分类就是这些运动形式本身依据其内部固有的次序的分类和排列,而它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恩格斯将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定为运动着的物体,并将科学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

(3)科学与哲学的关系

恩格斯强调科学技术对哲学的推动作用,认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也受到哲学的制约和影响。科学与哲学在研究对象上具有本质上的共同点和内在的一致性。科学研究作为一种认识活动,必须通过理论思维才能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自然地与哲学发生紧密的联系。

(4)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马克思提出了科学是生产力的思想。“资本是以生产力的一定的现有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的——在这些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马克思认为生产力不仅以物质形态存在,而且以知识形态存在,自然科学就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

西工大 自然辩证法

西工大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考题

一、为什么说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创造性?

科学技术哲学:又称自然辩证法,是以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社会运行为基础,运用马克思主要的基本观点,借鉴当代人文社科新成果,力图对科学技术的一般问题作出回答。因此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演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然辩证法所以研究和揭示的是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以及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以及认识和处理与自然有关的各种现实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马哲对科研的指导作用 2) 当代科研需要辩证法思维

3) 著名科学家重视自然辩证法的研究

4) 学习科学技术哲学有利于少走弯路,作出创造性研究

5) 学习自然辩证法有利于提高科技管理能力

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结合本身专业实际,谈谈

青年科技人员怎样提高创造性思维?P182

怎样做?

三、技术预测方法的基本类型有哪些?在一般认识的基础上,简述本人所学专业发展趋势。P172

本专业发展趋势?

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汽车、航天航空、电力、石化、造船、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技术。现以航空发动机为例,现代飞机要求超声速巡航、非常规机动性、低环境污染、低油耗、低全寿命成本等性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发动机性能的改进及提高来实现的,发动机提高的目标是提高推重比、功率重量比、增压比和涡轮前温度。要实现上述指标,就要不断发展先进涡轮盘材料,与此相应发展这些材料的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材料的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就成为关系国防安全的一种关键技术。进入21世纪后,材料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面临环保、资源、消费观念变革、市场竞争、制造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等挑战,同时也面临制造业持续增长、我国加入WTO等机遇,这就促使新世纪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新的特征。1精密化目前,精密和超精密制造技术已经跨越了微米级技术,进入了亚微米和纳米技术领域。精密化已成为材料成形加工技术发展的重要特征

西工大_自然辨证法考试五道大题

西工大_自然辨证法考试五道大题

1,生态文明的内涵有哪些?当代工程师的生态伦理观是什么?

(1)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欲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在生态文明时代,人们将把维护地球的生态平衡视为实现人的价值和主体性的重要方式。生态文明将从文明重建的高度,重新确立人在大自然中的地位,把关心其它物种的命运视为人的一项道德使命,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视为人的一种内在的精神需要和文明的一种新的存在方式。与工业文明的自然观不同,生态文明的自然观是有机论的。它把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理解为一个整体,认为自然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内在的、动态发展的,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它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首先是伦理价值观的转变。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它生命共享一个地球。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概论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一、概念题:(二十分)

1、大数据:

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指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

2、2、灰箱:

指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系统,又称部分可观测的黑箱

3、3、集思广益法:

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

4、4、技术:

根据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开发而成的科学工具、物资设备以及各种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操作方法和实用技能。属于技术资源里的人造资源。

5、5、交叉学科:

指不同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渗透而出现的新兴学科。

交叉学科可以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也可以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还可以是技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内部不同分支学科的交叉而形成的新兴学科。

6、科学:

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关系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对现象及其关系的合理的。可以接受的解释。

7、科学假说:

科学假说就是人们在探索错综复杂的自然界奥秘的过程中,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为根据,用已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对未知自然界事物产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

8、信息科学:

信息科学是研究信息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的科学,是由信息论、控制论、计算机理论、人工智能理论和系统论相互渗透、相互结合而成的一门新兴综合性科学。其支柱为信息论、系统论和控制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概论考试复习资料(西工大版)

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以及其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在20世纪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发展的当代形态,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是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由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组成: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自然观在发展的历程中,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等阶段。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暨主要内容:

1、系统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自然界是简单性和复杂性、构成性与生成性、确定性和随机性辩证统一的物质系统,它以进化和退化相互交替的形式演化着;

特征主要体现在:提出了系统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强调了自然界的复杂性与简单性、生成性与构成性、线性和非线性的辩证统一。

系统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观点,是以复杂性系统科学等为基础,对自然界系统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系统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系统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

2、人工自然观。

主要观点是:人工自然界是人类通过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术活动创造出来的相对独立的自然界,它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质性、实践性、价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人工自然界来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特征主要体现在:注重强调实践的作用和意义,主张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统一。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

生态自然观的主要观点是:生态系统是由人类及其他生命体、非生命体及其所在环境构成的整体,人类通过实施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类社会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

特征主要体现在:它强调了科学技术与自然及社会之间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了人类社会和其他生命体和非生命体的和谐统一。

生态自然观是关于人与生态系统辩证关系的总的观点,是在全球生态危机的背景下,依据生态科学和系统科学的成果,对自然界及其和人类的关系进行的概括和总结。

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涵为我们当代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的线索。在全球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向人类提供了一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线索,为人类走出生存困境、摆脱危机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认真学习马克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对当今人类生态文明建设有珍贵的启示,比如:建立生态化的生产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健全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绿色消费观念。保护环境,绿色什么的巴拉巴拉几句…

二、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和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除了表现为运用规范性的辩证思维形式之外,还体现为收敛性与发散性、逻辑性与非逻辑性、抽象性和形象性的对立统一等辩证思维特征。在这些具有对立方向的特性之间保持张力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也是创新思维方法的典型特征。

特性为:思维的收敛性与发散性、思维的逻辑性与非逻辑性、直觉思维与顿悟思维

创新思维方法主要内容:

移植、交叉与跨学科研究方法

移植和学科交叉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两种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当代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变得越来越复杂,进行移植与交叉,通过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常常能够获得单一学科研究无法获得的创新成果。多学科融合或通过跨学科研究问题也是当代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方法,体现了广泛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一)移植方法

所谓移植,即把在其他学科中已经运用的方法或研究方式移到要研究的新领域或新学科中,加以运用或加以改造后的研究方法。移植方法的创造性很高。

移植方法包括:概念移植、对象移植和方法或技术移植等。

(二)学科交叉方法或跨学科方法

当代各门科学之间的交叉性越来越大,通过学科之间的交叉往往可以获得新的认识,带来创新。学科交叉成为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

1.所谓学科交叉方法,就是两门以上的学科之间在面对同一研究对象时,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对比研究的方法。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思考本学科的问题和对象,融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对研究对象的新认识。

2.所谓跨学科方法就是通过多学科的协作共同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跨学科也是一种多学科融合的方法,也可以称为多维融贯的方法。

意义: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创新,创新是科学技术研究的不竭动力灵魂。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思维和方法。科学研究和技术发的创新思维,就是思维要素的辩证组合与重新配置。、

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是发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以超越常规的眼界从特异的角度观察思考问题,提出全新方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新思维是科学研究的核心,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程技术和人类遇到的各类复杂的新问题,如航天载人计划、生态问题、社会和谐发展等问题,都要求科学工作者运用创新思维,并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再巴拉巴拉几句对科学技术很有促进作用什么的…

三、试论科学技术的伦理规范

科学技术不仅具有功利价值,而且具有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从其白身属性来看,它应该是真善关的统一。

1马克思科学技术伦理观

马克思认为技术活动有其道德合理性,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社会道德的进步。他指出自由应该建立在非异化的技术基础之上,未来技术的社会发展目标应该是“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

2科学共同体的社会责任和论理准则

科学技术工作者是从事智力劳动的职业群体,具有特殊的社会责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下开展工作的。科学和技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价值取向。科学促知识,知识促进步;科学促和平;科学促发展;科学扎根于社会和科学服务于社会。

3新兴科学科学技术对伦理的挑战

随着一些新兴科学技术,如生命科学技术、材料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能源科学技术等的发展和应用,引发了一系列的伦理难题,如克隆人的伦理问题、基因治疗和基因增强的伦理问题、网络伦理问题、核伦理问题等,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