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冶金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冶金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d0bb37b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c.png)
冶金工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冶金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冶金工艺流程及其设计要点。
2. 使学生了解冶金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型依据,能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引导学生掌握冶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冶金工程问题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小型冶金工程设计。
2. 提高学生的工程计算、绘图和文档撰写能力,为从事冶金工程设计奠定基础。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和创新能力,适应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树立为我国冶金事业做贡献的信念。
2. 引导学生关注冶金行业的发展,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冶金工程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独立完成冶金工程项目的初步设计,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冶金工程基本原理:讲解冶金工艺流程、热力学原理和动力学原理,涉及炼铁、炼钢、铸造等主要环节。
2. 冶金设备工作原理及选型:分析各类冶金设备(如炉窑、风机、泵类等)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选型依据。
3. 冶金工艺设计:介绍冶金工艺设计的基本流程、方法和要求,包括工艺流程图绘制、设备选型和计算。
4. 冶金工程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小型冶金工程项目的设计,包括可行性研究、工艺设计和设备选型等。
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关联如下:1. 冶金工程基本原理:对应教材第1-3章,涵盖冶金工艺概述、热力学基础和动力学基础。
2. 冶金设备工作原理及选型:对应教材第4-6章,包括炉窑设备、风机和泵类设备等。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34a9f53e45c3b3567ec8b3b.png)
炼铁高炉炉衬设计设计(论文)专用纸目录1.高炉本体设计 (1)1.2.1 炉缸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 炉腰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 炉腹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 炉喉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5 炉身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6 其余结构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7 炉容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高炉内型设计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设计参数汇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本炉型设计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2.高炉耐火炉衬及冷却装置 (3)2.1高炉耐火炉衬设计 (3)2.1.1 炉衬破损机理 (3)2.1.2 高炉用耐火材料 (4)2.1.3 高炉炉衬的设计与砌筑 (5)2.2.6 炉身冷却模块技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7 水冷炉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冶金教学设备设计教案模板
![冶金教学设备设计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ab4598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c0.png)
课程名称:冶金技术与应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冶金教学设备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应用领域。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冶金教学设备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冶金专业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冶金教学设备的基本原理。
2. 冶金教学设备的设计方法。
3. 冶金教学设备的应用领域。
教学难点:1. 冶金教学设备的创新设计。
2. 冶金教学设备的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冶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对冶金设备有哪些了解?它们在冶金生产中起到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冶金教学设备的基本原理- 介绍冶金教学设备的概念和分类。
- 阐述冶金教学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 冶金教学设备的设计方法- 讲解冶金教学设备设计的基本步骤。
- 介绍设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如安全性、可靠性、实用性等。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冶金教学设备的设计要点。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操作1. 教师示范冶金教学设备的设计过程。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设计一款简单的冶金教学设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冶金教学设备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设计中?二、讲授新课1. 冶金教学设备的应用领域- 介绍冶金教学设备在教育教学、科研、生产中的应用。
- 分析不同领域对冶金教学设备的需求。
2. 冶金教学设备的创新设计- 讲解创新设计的思路和方法。
- 举例说明创新设计的成功案例。
三、课堂讨论1. 分组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创新性的冶金教学设备。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讨论成果,进行冶金教学设备的创新设计。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沉降槽分解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沉降槽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9f7e456f78a6529647d536c.png)
一、沉降槽概念1.沉降原理在重力作用下,由于固体与液体的密度差,固体沉于底部,清液从槽上部沿周边溢流排出。
最适合于处理固液密度差比较大,固体含量不太高,而处理量比较大的悬浮液。
2.沉降目的浓缩:目的是将悬浮液增稠澄清:从比较稀的悬浮中除去少量的悬浮物3.沉降设备(1)间歇式沉降槽:完成间歇沉降操作的设备.特点是清液和沉渣是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产出。
(2)连续沉降槽:保持沉降槽内的各个区域,即连续加入悬浮液,并连续产生清液和沉渣的沉降槽。
4.液固分离方法固相颗粒分散在液体中所形成的物系称作悬浮液。
将分散的粉粒聚集并与液体分离的操作,称为液固分离,其方法有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过滤等。
重力沉降适于处理固、液相密度差比较大,固体含量不太高,而处理量比较大的悬浮液。
工业上的沉降操作一般分为浓缩和澄清两大类。
前者主要是为了将悬浮液增稠,后者主要是为了从比较稀的悬浮液中除去少量悬浮物,用于浓缩操作的设备称为增稠器,又叫沉降槽;用于澄清操作的设备称为澄清槽。
5.干扰沉降工业上,悬浮液中固体含量较高,颗粒的沉降多属于干扰沉降。
干扰沉降情况与自由沉降有明显区别:(1)干扰沉降时,每个颗粒因受到附近颗粒的干扰,故受到比自由沉降时更大的阻力;(2)干扰沉降中,大颗粒是相对于小颗粒的悬浮体进行沉降,所以介质的有效密度和有效粘度都大于纯净液体,有斯托克斯公式可知,d、p,一定时,介质的密度与粘度越大,沉降速度便越小。
因此,大颗粒在有小颗粒存在的悬浮液中的沉降速度,比在澄清液中速度小;(3)干扰沉降中,悬浮液中的小颗粒有被沉降较快的大颗粒向下拖拽的趋势。
即小颗粒在悬浮液中沉降速度比在澄清液中速度大。
总之,干扰沉降时,悬浮液中大颗粒的沉降速度减慢而小颗粒加快。
实验表明,对于粒度差别不超过6:1的悬浮液,所有粒子都以大体相同的速度沉降。
悬浮液的沉降过程,可以通过间歇沉降试验来观测,实验中可取得的表观沉降速度与悬浮液浓度的关系,以及沉降浓度与压紧时间的关系数据。
冶金课程设计88
![冶金课程设计88](https://img.taocdn.com/s3/m/05e791b5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4.png)
冶金课程设计 88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冶金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培养学生对冶金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金属的熔炼、精炼、铸造、热处理等基本工艺,以及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冶金问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工艺设计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冶金技术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冶金技术的热爱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冶金基本原理:金属的熔炼、精炼、 casting 和 heat treatment 等基本工艺。
2.冶金物理化学: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熔炼、精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
3.典型冶金工艺:钢铁、有色金属等典型冶金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4.现代冶金技术:钢铁、有色金属等现代冶金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引导学生掌握核心知识。
2.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冶金工艺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际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冶金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学习。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冶金参考书,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实际能力。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6c1401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4.png)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1. 课程设计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冶金行业的发展也日趋迅速。
如何使冶金设备的生产效率更高、安全可靠、持久耐用,成为了冶金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而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冶金设备的课程设计尤为必要。
2. 课程设计目的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旨在促进学生对于冶金设备的深入了解,掌握其制造及调试维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希望通过学生对冶金设备的设计,发掘优化设备的方案,更好地适应当前冶金行业日趋竞争激烈、自主创新加速的趋势。
3. 设计方案3.1 设计原则以实践为基础,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倡导创新精神,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
3.2 设计任务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设计一台可靠、安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设备,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3.3 设计流程•阅读与分析相关资料,了解冶金设备的性能要求及制造要求。
•明确设计目标、定位,绘制产品结构图、系统分析图等。
•对冶金设备进行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零件加工、装配等方面的技术设计。
•检测、调试设备,评估设备性能的同时,提出改进建议。
3.4 设计基本要求•设计的冶金设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满足企业生产需要。
•设计的冶金设备安全可靠,且具有一定的智能化程度。
•设计的冶金设备材料采用优质的合金材料,具有高强度和高耐腐蚀性。
•设计的冶金设备结构设计严谨,能够承受工作强度,确保正常运行。
4. 设计过程与思路(此处省略具体的设计过程,可参见附件中的冶金设备课程设计报告)5. 设计成果展示设计的冶金设备结实牢固,每个零部件都经过精密设计、加工与装配。
其性能与专业的冶金设备相媲美,达到了设计目标。
此处附上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外观照片(见):设备名称冶金生产设备设备类型熔化炉设备功率200KW电源三相380V,50Hz冷却剂水冶炼容量200kg设备重量1200kg冶金设备外观6. 设计总结及展望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学生对于冶金设备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升,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协作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冶金设备第二版教学设计 (2)
![冶金设备第二版教学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f695b63a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98.png)
冶金设备第二版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套适用于冶金设备第二版教学的教学计划,并为教师提供指导和辅助教学。
该教学计划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希望通过该教学计划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具备冶金设备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2.掌握冶金设备运行和维护方法;3.能够分析、解决冶金设备运行中的常见问题;4.能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工程设计和现场应用。
教学内容本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如下:第一章冶金设备概述1.冶金生产的基本流程和冶金设备分类;2.常见冶金设备的特点、结构和参数;3.冶金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注意事项。
第二章冶金设备的应力分析1.冶金设备中的受力情况;2.冶金设备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冶金设备应力分析的实例分析。
第三章冶金设备的热力分析1.冶金设备中的热传递问题;2.冶金设备的热力分析方法;3.冶金设备的热力分析案例分析。
第四章冶金设备的流体力学分析1.冶金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2.冶金设备流体力学分析的方法;3.冶金设备流体力学分析实例。
第五章冶金设备的控制系统1.冶金设备控制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特点;2.冶金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3.冶金设备控制系统案例分析。
第六章冶金设备的可靠性评估1.冶金设备可靠性评估基本概念和方法;2.冶金设备可靠性评估模型的建立和求解;3.冶金设备的可靠性案例分析。
教学方法本教学计划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案例分析和论文阅读等。
其中,实验教学和案例分析是重点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教学内容。
教学评估本教学计划将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其中,小组讨论、实验报告和论文写作将作为重要的评估方式,能够全面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此外,期末考试也是重要的评估方式之一。
结语本教学计划旨在为冶金设备第二版课程提供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为教师提供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效果。
冶金设备教案完整版
![冶金设备教案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761bd208856a561253d36f18.png)
1散料输送设备金属矿物在进入冶金过程处理之前,都必须通过一系列物理准备过程(如物料的干燥、配料、混合、润湿、制粒、制团、破碎、筛分等)和化学预备过程(如焙烧、烧结、挥发、焦结等);物料通过这些准备处理符合;台金过程的要求后,才能进入冶金炉或其他反应装置,以确保冶金过程正常进行,生产出合格的冶金产品因此。
物料的输送及给料在冶金牛产的整个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实现现代化、自动化持续生产的必要条件之一。
1.1散料的性质散料的要紧性质有粒度、堆积密度及堆积重度、堆积角、磨琢性、含水率、黏度、温度等(1)粒度;粒度又称块度,是表示散料颗粒大小的物理量,以颗粒的最大线长度表示(2)堆积密度及堆积重度:堆积密度(简稠;堆密度)是指散料在松散的堆积状态下所占据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堆积角堆积角是指散料在平面,自然形成角度(4)磨琢性-磨琢性是指散料在输送和转运过程中,输送设备接触表面磨损的性质、程度散料的磨琢性与散料品种、粒度、硬度和表面形状等有关(5)含水率;散料中除本身的结晶水之外,还有来自空气中吸入(6)黏性;散料与其相接触的物体表面黏附的性质称为散料的黏性,通常散料的黏性与其含水率有关1.2 冶金散料输送的特点及输送设备类型冶金散料输送的特点(1)输送、给料的设备类别多,输送线路复杂有色金属的品种多,冶炼工艺复杂在不同的冶炼工艺流程,输送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性质不同,采纳输送、给料设备的类型不同1.3 机械输送设备A 刮板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是最先出现的持续输送的设备之一它是利用在牵引构件(如链条)上固定的刮板,将被输送的物料由各个刮板沿着料槽移送,以实现持续输送。
B埋刮板输送C 斗式提升斗式提升机的作用是能在有限的场地内持续地将物料由低处垂直输送至高处、斗式提升机适合输送均匀、干燥的细颗粒散状固体物料.散状固体物料的粒度最好不超过80mm。
通常斗式提升的提升机高度以30m为限,物料温度以65'C为限。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2)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ceb726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9.png)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加深学生对冶金设备的认识,通过设计一个实际的冶金设备方案,让学生掌握冶金设备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设计内容1. 设计方案说明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设计一台冶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冶炼炉、热处理设备、铸造设备、工艺装备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设备进行设计,或者从已有的设备中选取进行改进和优化。
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需注意设备所用材料、工艺参数、运转原理和操作流程等细节问题,并根据设备的实际需求制定相应的设备维护和检修计划。
同时,学生需要做好详细的设计方案说明,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案、方案评估、制作流程图等。
2. 设计过程学生在完成设备设计方案后,需要进行详细的设计过程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思路、设备参数、工艺流程、实际制作步骤等。
此过程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验,要求学生高效地组织设计团队,规划好工作量和进度,确保设计质量和进度,并及时记录和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3. 设计报告学生在完成设计方案和过程记录后,需要综合整理前期的资料和记录,编写出详细而清晰的设计报告。
设计报告将会作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评估标准,要求学生对设计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深入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对设备设计和生产的意见与建议。
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详实、结论明确。
三、设计要求本次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自主设计和实际操作,加深对冶金设备的了解,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方案必须是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剽窃他人设计成果。
2.设计过程需记录详细,确保设计流程可视化,操作过程可追溯。
3.设计报告必须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设计思路和设计成果,不得出现错别字和语病。
4.课程设计的完成时间为两个月,要求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及时反馈设计中的问题,并按时提交设计成果和报告。
四、设计评价本次课程设计将会根据学生设计方案、设计过程记录和设计报告三个环节进行综合评价。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pdf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pdf](https://img.taocdn.com/s3/m/5f54994b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6.png)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pdf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冶金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功能,如冶炼炉、轧机等;2. 使学生了解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历程、现状及未来趋势;3. 帮助学生掌握冶金设备操作、维护及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冶金设备图纸的能力;2.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考察等方法,分析冶金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沟通表达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冶金设备设计和制造的热爱,激发学生投身于冶金行业的兴趣;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冶金生产过程中应遵循的节能减排原则;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冶金设备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实际生产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1. 冶金设备概述:介绍冶金设备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冶金设备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冶金设备概述2. 冶金炉设备:讲解冶炼炉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常见类型,分析冶炼炉在设计、操作和维护方面的要点。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冶金炉设备3. 轧制设备:介绍轧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分类,探讨轧制过程中设备参数的调整与优化。
教材章节:第三章 轧制设备4. 冶金辅助设备:阐述冷却设备、输送设备等辅助设备的作用、原理及选型,提高学生对整个冶金生产线设备的认识。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冶金辅助设备5. 冶金设备操作与维护:分析冶金设备在实际生产中的操作要点、维护方法及故障排除,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材章节:第五章 冶金设备操作与维护6. 冶金设备设计:结合CAD软件,指导学生进行冶金设备图纸的绘制,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冶金设备基础课程设计书
![冶金设备基础课程设计书](https://img.taocdn.com/s3/m/5578cd6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1.png)
冶金设备基础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冶金设备的基础知识,包括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冶金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进行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并能够分析设备故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对冶金设备行业有正确的认识,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设备操作和维护工作中去。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冶金设备的基本概念、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等。
具体包括:1. 冶金设备的基本概念:冶金设备的分类、性能和应用;2. 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设备的各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设备的工作原理;3. 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方法:设备的操作步骤,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方法。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实践法、讨论法等。
讲授法主要用于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的讲解,实践法主要用于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的实践,讨论法主要用于设备的故障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讨论。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资料等。
教材主要用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实验设备主要用于实践操作的实践,多媒体资料主要用于设备的结构和原理的展示和讲解。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评估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合作表现,占总评的20%。
作业主要包括练习题和项目报告,占总评的30%。
考试包括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占总评的50%。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每周一次课,每次课时长为2小时。
共计12周,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地点安排在教室或实验室,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学安排应合理、紧凑,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
七、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水平,本课程将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对于视觉学习者,通过图片、图表等多媒体资料进行教学;对于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操作来加深理解;对于理解能力较强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来提高思考能力。
冶金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全
![冶金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2cc930b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e0.png)
冶金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全第一篇:冶金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大全《冶金化工设备》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专业:冶金设计周数:2周学分:2一、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它是《冶金化工设备》课程的的最后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等工科院校冶金类专业学生第一次较全面的设计能力训练。
其基本目的是:1、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前修课程的基本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独立思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设计任务,从而得到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
2、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设计的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行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例如计算,绘图,熟悉和运用设计资料(手册,图册,标准和规范等)以及使用经验数据,进行经验估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在本课程设计鼓励采用手工绘图。
在当前大多数学生结业工作以论文为主的情况下,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就更为重要了。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1、设计方案的选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通过对现有生产的现场调查或对现有资料的分析对比,选定适宜的流程方案和设备类型,初步确定工艺流程。
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形式进行简要的论述。
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选定工艺参数,进行物料衡算,能量衡算,单元操作的工艺计算。
绘制带控点的工艺流程简图,标出主体设备和辅助设备的物料流向、物料量、能流量和主要化工参数测量点。
3、设备设计设备的结构尺寸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绘制主体设备的设计条件图,图面应包括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
4、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主要工艺尺寸计算和设备型号规格的选定。
5、设计说明书的编写完整的课程设计报告由说明书和图纸两部分组成。
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所有论述、原始数据、计算、表格等。
三、课程设计的成果1)设备图一张(1号图)2)工艺流程图1张(2号图)3)书写设计说明书一份。
冶金设备电解槽课程设计
![冶金设备电解槽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a05699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7.png)
冶金设备电解槽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电解槽在冶金设备中的重要作用,掌握电解槽的基本工作原理;2. 学生能够掌握电解槽的结构组成,了解各部分功能及相互关系;3. 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类型电解槽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电解槽在冶金过程中的工作原理及影响因素;2. 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合适的电解槽方案,并进行简单计算;3. 学生能够运用绘图软件绘制电解槽的结构示意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冶金设备产生浓厚兴趣,提高对相关领域的学习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电解槽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的重要性,增强节能减排意识;3. 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培养沟通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旨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和物理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实际设备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电解槽基本概念:电解槽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2. 电解槽工作原理:电解过程的基本反应,电解槽中电解质的选择与作用;3. 电解槽结构组成:电解槽的构造、电极材料及电解槽的主要部件功能;4. 不同类型电解槽特点:分析各类电解槽的优缺点,探讨其在不同冶金领域的适用性;5. 电解槽设计原则:电解槽设计的基本要求,电解槽尺寸及电流密度的计算;6. 电解槽操作与维护:电解槽的运行管理,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7. 电解槽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电解槽在节能减排、资源回收方面的作用。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电解槽基本概念及工作原理;第二课时:电解槽结构组成及不同类型电解槽特点;第三课时:电解槽设计原则及操作与维护;第四课时:电解槽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中的应用。
安工大冶金工程课程设计
![安工大冶金工程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a4048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安工大冶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冶金工程的基本原理,理解冶炼过程中各阶段的关键技术;2. 了解冶金工艺流程及其优化方法,能够分析冶金过程中的能量转换与物质变化;3. 掌握冶炼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冶金工程问题,具备初步的工程设计和优化能力;2. 培养文献查阅和综述能力,能够就特定冶金工程问题进行资料搜集和整合;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报告展示,展示对冶金工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冶金工程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探索冶炼新技术、新工艺的热情;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冶金工程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3. 树立正确的工程伦理观念,明确工程师的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针对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冶金工程的基本理论、工艺流程和设备应用,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冶金工程基本原理:包括冶炼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热力学原理、动力学原理等,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物理化学变化:金属提取的基本过程、冶炼反应原理;- 热力学原理:冶金热力学基础、相图应用;- 动力学原理:冶炼动力学基础、反应速率与控制步骤。
2. 冶金工艺流程及其优化:介绍常见的冶炼方法、工艺流程及优化策略,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冶炼方法:火法冶炼、湿法冶炼、电冶金;- 工艺流程:炼铁、炼钢、有色金属冶炼;- 优化策略:提高冶炼效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
3. 冶金设备与应用:分析冶炼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应用,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冶炼设备:炉窑设备、反应器、输送设备;- 工作原理:热交换、物料反应、设备运行;- 应用实例:设备在冶炼工艺中的应用案例。
某冶金机械厂课程设计
![某冶金机械厂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b5e8bd5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3d26644.png)
某冶金机械厂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冶金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其工作原理及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描述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设备在冶金过程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掌握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了解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冶金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
2.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冶金机械设备,解决实际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故障排查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培养对冶金机械行业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2. 学生能够认识到冶金机械设备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
3.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培养沟通协调能力,提升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冶金机械设备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对机械设备有一定了解,但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冶金机械概述:介绍冶金机械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冶金行业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和设备的基本概念。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冶金机械概述2. 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详细讲解各类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及性能参数。
教材章节:第二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3. 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教授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以及设备维护保养的基本知识。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操作与维护4. 冶金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与处理:介绍冶金机械设备常见故障的类型、原因及处理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章节:第四章 冶金机械设备的故障分析与处理5. 冶金机械设备的优化与改进:探讨冶金机械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设备优化与改进。
冶金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
![冶金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642ebf1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0.png)
冶金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冶金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金属提炼的主要方法和工艺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并解释其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冶金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并分析实验结果。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和科学方法解决冶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冶金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2. 学生能够关注冶金工业对环境的影响,培养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冶金课程,培养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高中阶段理科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冶金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合作与交流。
在本课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1. 冶金技术基本原理:包括金属提炼的物理化学基础,如还原反应、氧化反应等,以及金属提炼方法,如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冶金技术概述2.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如熔点、密度等)和化学性质(如活性、稳定性等),并探讨其在冶金过程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金属的物理化学性质3. 冶金工艺流程:详细介绍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等提炼金属的工艺流程,以及各种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冶金工艺流程4. 冶金实验设计与操作: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冶金实验,如铁的提炼、铜的电解精炼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参考资料
![冶金设备课程设计参考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00af21aa76e58fafab003f3.png)
8 蒸发设备设计冶金蒸发设备主要用于蒸发易结垢、起沫或有结晶析出的溶液的处理。
溶液的粘度大,溶质引起的沸点降低突出,换热面难清理。
各换热器型式的选定应视具体换热系统、介质性质以及热负荷大小等而定。
冷却器因热负荷较大,常用列管式换热器且是卧式的;冷却器热负荷较小,可选竖列管式或蛇管式换热器。
可参考化工蒸发装置,同时要结合冶金工厂生产实际进行设计。
换热器的设计应注意传热温度差至少保持10~20℃左右,冷却水出口温度则不应大于50℃。
8.1 冶金蒸发设备的结构蒸发设备主要包括蒸发器和辅助设备。
(1) 蒸发器蒸发器主要由加热室和分离室组成。
加热室有多种形式,以适应各种生产工艺的不同要求。
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的运动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单程型(不循环)两类。
1)循环型蒸发器特点:溶液在蒸发器中循环流动,因而可以提高传热效果。
由于引起循环运动的原因不同。
可分为自然循环型和强制循环型两类。
自然循环是由溶液受热程度不同产生密度差引起的。
强制循环就是用泵迫使溶液沿一定方向流动。
①垂直短管式。
加热室由管径Ф为25~75mm,长为1~2m的垂直列管组成,管外通加热蒸汽,管束中央有一根直径较大的管子,其截面为其余加热管截面的35%~40%。
液体在管内受热沸腾,产生气泡。
细管内单位体积的溶液受热面较大,汽化后的气液混合物中含汽率高;中央粗管内单位体积溶液受热面小,含汽率低。
于是细管内汽液两相混合物的平均密度小于中央粗管,从而造成流体在细管内向上,粗管内向下有组织的循环运动,循环流动的速度可达0.1~0.5m/s。
中央粗管的存在,促进了蒸发器内流体的流动,通常称此管为中央循环管,该蒸发器称为中央循环管式蒸发器。
②外热式蒸发器。
就是把加热室与蒸发室分开的蒸发器,主要特点是采用了长加热管(管长与直径之比L/D=50~100),且液体下降管(又称循环管)不再受热。
这样有利于液体在器内的循环,循环速度可达1.5m/s。
垂直短管式和外热式蒸发器都属于自然循环蒸发器。
冶金工程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2)
![冶金工程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 (2)](https://img.taocdn.com/s3/m/5c16fe24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d0.png)
冶金工程概论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背景冶金工程概论是一门介绍金属材料加工、熔炼、分离和制备工艺的基础课程。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将会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加深对冶金工程概论的理解和认识。
二、设计内容2.1 设计目标本次冶金工程概论课程设计旨在通过以下几点来达到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冶金工程概论知识;•增加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度。
2.2 设计步骤1.课程理论分析首先,学生需要在课前对本门课的相关理论作一定的阅读和分析,熟悉并理解冶金工程概论中有关加工、熔炼、分离和制备工艺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实际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将进入实验室,开展金属材料加工、熔炼、分离和制备实验,并通过操作实践,更直观地理解相关工艺的原理和步骤,并加强对操作技能的掌握。
3.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在实验完成后,学生需要对实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归纳性的报告,反思并总结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2.3 设计时间和地点本次冶金工程概论课程实践设计将在实验室中进行,并预计耗时10周。
具体时间和地点由实验室管理人员以及课程设计老师确定。
三、设计成果3.1 实验报告学生需完成课程设计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设计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报告撰写须符合科学论文规范,严谨、具体、明确。
3.2 实验操作记录学生需对每次实验过程及数据进行记录,要求记录详实、无遗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四、设计评估本课程设计的评估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实验报告评分实验报告将会被作为课程设计的主要评估指标之一,作为学生掌握冶金工程概论相关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载体。
2.实验操作记录评分实验操作记录将会被作为课程设计的评估指标之一,记录全面、清晰、准确的操作记录能够反映学生的操作技能和严谨、细致的态度。
3.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将会被作为课程设计的评估指标之一,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和操作过程的规范程度也是重要考核因素之一。
冶金设备第二版课程设计
![冶金设备第二版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cc7bcc7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34.png)
冶金设备第二版课程设计
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冶金设备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对冶金设备的认识和理
解程度,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冶金设备的设计能力和素质,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设计要求
1.学生应全面掌握冶金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理解其在冶金生产中的
作用和应用。
2.学生应具备独立设计、制造和改进某些特殊冶金设备的能力,且其设
计方案应符合安全、经济和环保的要求。
3.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常见的冶金加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故障排除方法,
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一:调查研究
1.根据实际需求,选定某种冶金设备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包括其结构、
工作原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信息。
2.通过阅读文献和现场调研等方式,了解该设备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情
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阶段二:设计方案
1.根据调查研究所得到的信息,独立设计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且
应符合安全、经济和环保的要求。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论文)专用纸目录1.高炉本体设计 (1)1.2.1炉缸结构尺寸 (6)1.2.2炉腰结构尺寸 (9)1.2.3炉腹结构尺寸 (9)1.2.4炉喉结构尺寸 (10)1.2.5炉身结构尺寸 (11)1.2.6其余结构尺寸 (12)1.2.7炉容校核 (12)1.3高炉内型设计总结 (13)1.3.1设计参数汇总 (13)1.3.2本炉型设计特点 (15)2.高炉耐火炉衬及冷却装置 (16)2.1高炉耐火炉衬设计 (16)2.1.1炉衬破损机理 (16)2.1.2高炉用耐火材料 (16)2.1.3高炉炉衬的设计与砌筑 (18)2.2.6炉身冷却模块技术 (22)2.4.7水冷炉底 (23)3.参考文献 (24)设计总结和感言 (25)1.高炉本体设计高炉是横断面为圆形的圆筒状炼铁竖炉。
外部用钢结构做支撑,表面为钢板作的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
现代高炉被称为“五段式”高炉,其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5部分。
(“五段式”内型如图一所示。
)高炉生产时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在高温下焦炭(现代高炉也辅助性地喷吹煤粉、重油、天然气等燃料代替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
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
铁矿石中未还原的杂质和石灰石等熔剂结合生成炉渣,与铁分离为两相,后从渣口排出(有的从铁口与铁液一同排出)。
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等的燃料。
高炉冶炼的主要产品是生铁,另外还有副产高炉渣和高炉煤气。
高炉炼铁具有技术经济指标良好,工艺简单,生产量大,劳动生产效率高,能耗低等优点。
目前这种方法生产的铁已占世界铁总产量的绝大部分。
1.1高炉内型设计图一“五段式”高炉内型示意图高炉内型是指高炉内部工作空间中心纵剖面的轮廓。
合理的炉型应该满足高产、低耗、长寿的要求,能够很好的适应炉料的顺利下降和煤气的上升运动,以保证冶炼过程的顺利。
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高炉内型随着原料条件的改善、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发展变化。
高炉内型的演变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①无型阶段、②大腰阶段、③近代高炉阶段。
现代的高炉本体主要由炉缸、炉腹、炉腰、炉身、炉喉五部分组成,称为“五4h5hf h3h01h h2hz hH ud 1/d 一般为 0.65~0.72,大高炉取值段式”高炉。
本次设计以“五段式”高炉为基,设计高炉内型。
(各部分尺寸符号见图二。
)d 1βα风口中心线渣口中心线Dd铁口中心线图二高炉内各部分尺寸及表示方法高炉各部分尺寸有一定相关性,各个尺寸件的相对关系条件决定了高炉的整个 炉型。
高炉各部分主要参数的相关性条件如表 3 所示。
表 3 高炉内型计算的主要参数项目厚壁高炉经验公式 薄壁高炉经验公式D/d1.10~1.20(V u 300~1000m 3)1.14~1.20(V u 2000~5000m 3)高0.73~0.77(V u 2000~5000m 3)H u /D 一般为 2.0~4.0 1.9~2.4(V u 2000~5000m 3) 炉缸高度 h 1h 1=(0.12~0.15)H u ,或h 1=(0.124~0.170)H u渣性能好;高导热性; 热膨胀系数小,体积稳定性好;致命弱点是易氧化,对氧化 长度 % ±1.0 ±1.5 的化学成分与耐火砖的相近。
填料 :用来填充炉壳与冷却壁、冷却壁与砌砖之间的炉底砖 打 大于 mm 1 1部位 ,不大于 1.5 2mm 其它 用砖砖。
(6)决定炉衬寿命的因素:炉衬质量,是关键因素。
砌筑质量。
操作因素。
炉 型结构尺寸是否合理。
2.1.2 高炉用耐火材料(1)对耐火材料的要求:根据高炉炉衬的工作条件和破损机理分析可知,高炉 炉衬的质量和性质是影响高炉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对高炉用耐火材料提出如下要 求:1)对长期处于高温条件下工作的部位,要求耐火度高,高温下的结构强度 大,高温下的体积稳定性好。
2)组织致密,体积密度大,气孔率小,特别是显气孔率要小,提高抗渣性和 减少炭黑沉积的可能。
3)Fe 2O 3 含量低,防止与 CO 在炉衬内作用降低砖的耐火性能和在砖表面上形成黑点、熔洞、熔疤、鼓胀等外观和尺寸方面的缺陷。
4)机械强度高,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抗冲击能力。
(2)高炉常用耐火材料:陶瓷质材料:粘土砖、高铝砖、刚玉砖和不定型耐火 材料等; 碳质材料 :碳砖、石墨碳砖、石墨碳化硅砖、氮结合碳化硅砖等。
① 粘土砖:基本特性: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抗渣性好;成本较低。
②高铝砖:AL 2O 3 含量大于 48%的耐火制品。
基本特性:比粘土砖有更高的耐火 度和荷重软化点;由于 AL 2O 3 为中性,故抗渣性较好;加工困难,成本较高。
粘土砖和高铝砖的外形质量也非常重要,对于制品的尺寸允许偏差及外形分级 规定见表 11 所示。
表 11 耐火材料尺寸允许偏差和外形规定 允许偏差 单位 一级二级③碳质耐火材料:主要特性:耐火度高,不熔化也不软化,在 3500℃升华;抗 炉底砖长度 mm ±2 ±3性气氛抵抗能力差。
宽度 % ±2 ±2厚度 mm ±1 ±2④不定形耐火材料:捣,不料:用于炉底炭砖与水冷管之间、风口、铁口、渣口 扭曲周围及铁沟。
喷涂料:炉壳。
泥浆:把耐火砖粘结成为致密的整体炉衬。
要求泥浆缺角深度,不大于 mm 3 5 缺棱深度,不大于 mm 3 5 熔洞直径,不大于mm3 5图2综合炉底结构图B全碳砖炉底:大型高炉普遍采用。
全碳砖水冷炉底厚度可以进一步减薄。
炉底砌筑:粘土砖和高铝砖炉底的砌筑;均采用立砌,层高345mm;砌筑由中心开始,成十字形;上下两层的十字中心线成22.5º~45º;上下两层中心点应错开半块砖;最上层砖缝与铁口中心线成22.5º~45º。
C满铺碳砖炉底砌筑有厚缝和薄缝两种连接形式:一般是碳砖两端的短缝用薄缝,而两侧的长缝用厚缝。
满铺碳砖炉底的结构见图3:图3满铺碳砖炉底结构图D碳砖砌筑的原则:①相邻两行碳砖必须错缝,一般在200mm以上;②上下两层碳砖砖缝成90º;③最上层碳砖砖缝与铁口中心线成90º。
E综合炉底砌筑①炉底中心部位的高铝砖砌筑高度必须与周围环形碳砖高度一致,为400mm;②高铝砖与环砌碳砖间的连接为厚缝,环砌碳砖为薄缝连接;③炉底满铺碳砖侧缝为厚缝连接,端缝为薄缝连接。
④环砌碳砖为楔形碳砖。
(3)炉缸:①结构形式:A粘土砖或高铝砖炉底——小高炉B碳砖炉缸——大中型高炉②炉缸砌筑:A粘土砖或高铝砖炉缸的砌筑:炉缸各层皆平砌;同层相邻砖环的放射缝应错开;上下相邻砖层的垂直缝与环缝应错开。
③砌筑:每层厚400mm;每层块数为整数;同层相邻砖环的放射缝应错开;上下相邻砖层的垂直缝与环缝应错开;在碳砖炉缸的内表面设有保护层。
过去砌一层高铝砖,近来用涂料代替高铝砖,涂料层厚5~8mm。
④炉缸厚度:A一般规定铁口水平面处的厚度为小高炉:575mm(230+345);中型高炉:920mm(230+345×2);大型高炉:1150mm(230×2+345×2)或更厚些。
(4)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A炉腹:一般砌一层高铝砖或粘土砖,厚度为345mm。
B炉腰炉腰有三种结构形式:厚壁炉腰、薄壁炉腰和过渡式炉腰。
厚壁炉腰结构:优点是热损失少,但侵蚀后操作炉型与设计炉型变化大。
薄壁炉腰结构:热损失大些,但操作炉型与设计炉型近似。
过渡式炉腰结构:处于两者之间。
C炉身下部炉身下部砌砖厚度为690~805mm,目前趋于向薄的方向发展,有的炉衬厚度采用575mm或345mm。
倾斜部分按三层砖错台一次砌筑。
(5)炉身上部和炉喉:炉身上部一般采用高铝砖或粘土砖砌筑。
砌砖与炉壳间隙为100~150mm,填以水渣——石棉隔热材料。
为防止填料下沉,每隔15~20层砖,砌二层带砖即砖紧靠炉壳砌筑,带砖与炉壳间隙为10~15mm。
炉喉:炉喉钢砖或条状保护板:为铸铁或铸钢件。
炉喉圆周有几十块保护板,板之间留20~40mm膨胀缝。
炉喉高度方向只有一块。
3.参考文献[1]项中庸·《高炉设计——炼铁工艺设计理论与实践》·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年[2]郝素菊,蒋武峰,方觉·《高炉炼铁设计原理》·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3]王平·《炼铁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2006年设计总结和感言在整个课程设计的四天中,我们小组分工合作、齐心协力,如今已经一同完成了课程设计的所有工作。
故特在此总结感悟。
在课程设计的第一天我们便对这次任务进行了规划和分工。
在以后的几天中,我们组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一同努力,一同奋斗。
我们完成了设计前的准备工作:阅读课程设计相关文档、搜集和查阅了大量资料、进一步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完成对资料的分析。
在协作下,完成了每个人对炼铁高炉的设计。
一起寻找软件,相互帮助后,完成了绘制了电子图纸,并最后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在整个设计中,我主要负责图纸的绘制。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经历了艰苦的过程——在绘图时遇到了较大麻烦。
此时我认识到自己好多不足之处,如对专业学习不够认真,对一个工科生应学到的知识认识和学习不够。
我希望通过本次设计后我能够在认识不足的基础上认真学习和改进。
经历高炉本体设计的整个过程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进步。
我对高炉结构、高炉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和高炉各种材质的要求有了进一步了解,对冶金设备设计也有了一定认识。
其中特别是对CAD软件的学习及对资料的寻找与整理,收获最丰。
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小组一起经历了奋斗的酸甜苦辣,一起体验了合作的点滴感动,也一起分享了成功的喜悦。
因为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这一次的课程设计都是一个挑战。
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对课题的了解也都不完全,尤其是对计算机辅助制图的软件,我们大家都不太精通。
这时候小组的力量就体现出来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终于集体的力量发挥了效用,使我们终于到达了成功之岸。
在这个过程,我们都齐心协力、相互帮助。
我就受到了好多帮助。
有时,一句温暖的话语,一杯热热的咖啡,就能给人以无比的动力和破解一切问题的决心。
其实回想起来,这次的课程设计我的最大的感受不是知识的获得,而是磨练的人格和丰盛的友谊。
因为,经过艰难困苦的设计工作之后,最终我们都明白了,课程设计这样集体的任务,光靠团队里的一个人或几个人是不可能完成好的,唯一成功的可能就是全第8页体成员通力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