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散文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先秦诸子散文课件
“仁者爱人”
孔子办教育
后人评孔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 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 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 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 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 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卷九三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 不屈,动而愈出。(章五)
《老子》的艺术特色
三、语言凝练精妙, 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章六 十四)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 经济基础并存局面。②政治状况: 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 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③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 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 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 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④社 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 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 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 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 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⑤不同派 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 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 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 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 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 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 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 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 文天祥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 子· 告 子下》)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ppt精品课件1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单元目标
1 .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等,能够翻译重要文段。 2 .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 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 .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使学生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人 教 版 语 文
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 教 版 语 文
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
二人。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
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
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 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内容提要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 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 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 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学者、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 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
人 教 版 语 文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单元目标
1 .掌握本单元中出现的重要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等,能够翻译重要文段。 2 .通过学习选文,比较深入和系统地了解孔子的思 想,尤其是他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3 .通过了解孔子的思想及对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 使学生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人 教 版 语 文
自己,还要乐于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
人 教 版 语 文
态度。晚年致力于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
二人。 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史官所记《春
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自汉代
以后,孔子学说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 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内容提要
本单元内容共有七节,每一节基本围绕一个主题来选 编《论语》中的材料,所选材料均为学习古代汉语的经典 篇章,而且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学习这些文章,对于认 知孔子思想、感悟现实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 教 版 语 文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 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学者、教育家,儒家学
派创始人。曾任鲁国大司寇,后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
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 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
人 教 版 语 文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
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全册优质课件【完整版】
《祝福》
1、重点字词
钝dùn响 寒暄xuān 朱拓tà 乞丐qǐ gài 不更gēng事 谬miù种 俨yǎn然 雪褥rù 尘芥jiè 形骸hái 颊jiá 嚎háo 荸荠bíqí 絮絮xù 驯xùn熟 桌帏wéi 讪讪shàn 咀嚼jǔ jué 渣滓zhā zǐ 瞥piē 监(jiàn)生 陈抟(tuán) 捺(nà)上 草窠(kē) 拗niù不过 蹙cù缩 诡guǐ秘 门槛kǎn 窈yǎo陷 惴惴zhuì zhuì 牲醴shēng lǐ 蹒跚pán shān 间jiàn或:副词。有时候;偶尔。 瓦楞wǎléng 悚sǒng然:害怕的样子。
《林黛玉进贾府》
1、重点字词: 阜盛fù:(人家)兴盛;阜,多。 厮:小厮,未成年男仆。/ 厮认,互相认识。 敛声屏气:恭敬严肃得屏住呼吸,不敢说话。 纳罕hǎn:感到奇怪。 绾wǎn着:把长条物盘绕成结。 匙箸chízhù:匙子筷子。/ 匙shi,钥匙。
憨hān顽:天真顽皮;憨,朴实天真。
纨袴wánkù:纨绔,富家子穿细绸裤,借指富家子。 嗔chēn视:怒时瞪眼看。 草莽:杂草;这里指没有才学。 颦pín:皱眉。 杜撰zhuàn:虚构、编造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踌蹰:chóu chú也作“踌躇”,①犹豫,迟疑不决: 踌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进:踌躇不前。③研究, 反覆思量:颇费踌躇|踌躇多日。④从容自得的样子: 一脸踌躇的神情。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踌躇。 瑟瑟:sè象声词。形容颤抖:瑟瑟发抖|形容轻微的声音 :秋风瑟瑟。 沸反盈yí ng天:沸:滚翻;盈:充满。声音象水开锅一 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嚣杂乱。 歆享xīn xiǎng:神灵享受供物。 呜咽wūyè:1.低声哭泣。亦指悲泣声。 2.形容低沉 凄切的声音。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先秦诸子选读ppt课件
庄子简介
01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人。
02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 思想。
03
庄子的主要思想包括齐物论、逍遥游、养生主等,主张齐物我、齐是 非、齐生死,追求心灵的自由和精神的超越。
04
庄子的著作《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 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 人们开始对传统的宗法制度和礼乐文化产生 怀疑和反思,思想界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
本次选读的目的与内容概述
目的
通过对先秦诸子的选读,了解其思想内涵和特点,理解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 影响,提高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内容概述
本次选读将选取几位重要的先秦诸子,包括孔子、老子、墨子、孟子等,对其 思想和著作进行介绍和解读,同时结合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 人。
孟子的主要思想包括人性本善、仁政、 民本等,主张以人性本善为出发点, 推行仁政,强调民本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孟子的著作《孟子》是中国传统文化 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中国古代政治、 文化、教育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01
02
03
04
《庄子·逍遥游》
阐述自由的精神境界,强调摆 脱世俗束缚和追求内心自由的
思想。
《庄子·齐物论》
论述万物齐一的观点,强调平 等和包容的思想。
《庄子·养生主》
阐述养生之道,强调顺应自然 和保全天性的思想。
《庄子·人间世》
论述处世之道,强调虚己顺势 和韬光养晦的策略。
先秦诸子散文ppt课件
《老子》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完整版ppt课件
22
《老子》三十六章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 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 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胜刚,弱胜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有利器,不可示人。
完整版ppt课件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
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
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
达。”
完整版ppt课件
29
• 《孟子·离娄下》: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 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 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
23
《老子》第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 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 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 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完整版ppt课件
24
第三节 《孟子》
一、孟子和《孟子》一书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轲,驺人 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 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 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鞅, 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于 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 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 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完整版ppt课件
27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 “礼重。”“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 “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 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亲迎 乎!”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课件
墨家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墨子等,主张兼爱非攻、尚同 等思想,强调普遍的爱和反对
不义战争。
02
散文特点
语言特色
简练明快
先秦诸子散文语言简练 ,不事雕琢,言简意赅
,直抒胸臆。
形象生动
善于运用比喻、夸张、 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语 言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
质朴自然
语言质朴无华,不矫揉 造作,以平实自然的语
言传达深刻的道理。
节奏鲜明
拓展人生境界
诸子散文中的人生哲学和 智慧,有助于拓展个人的 视野和人生境界,提升生 活品质。
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1 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诸子散文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传承和发展有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增强民 族文化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诸子散文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其传承和发 展有助于弘扬民族精神,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
《荀子》选读
总结词
荀子的著作,主张礼治、强调后天教化和王道政治。
详细描述
选取《荀子》中的重要篇章,介绍荀子的礼治思想、教育理念和政治主张,展 现儒家思想的发展与演变。
《老子》选读
总结词
道家经典之一,以道为核心,强调无为而治、自然法则和返 璞归真。
详细描述
选取《老子》中的核心章节,深入解析老子的道家思想、人 生哲学和政治主张,展现道家思想的独特魅力。
学术氛围
士人阶层的崛起和学术氛围的浓厚 ,为思想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他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儒家
孔子、孟子、荀子等,主张仁 、义、礼、智、信等道德原则 ,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和
谐。
道家
老子、庄子等,主张道法自然 、无为而治等思想,强调个体 自由和自然法则。
人教课标版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课件
4、孔子思想: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何其可废 君臣父子夫妇:伦理是儒家核心,用以固
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社会安定。
君臣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臣对君就 应有义。君子出仕为践行君臣的大义,即使 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作不懈的努力。
3【原文】
楚狂接舆(1)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 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dài)而!”孔子 下,欲与之言。趋而辟(bì)之,不得与之言。
公元前475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代,直到前 221年秦完成统一为止。(前475——前22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
老子,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墨子,公元前468年——公元前376年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 荀子,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5年
简析
入世(孔子)—————出世(隐士)
热心救世
自食其力退隐江湖消极避世
1、自己只会生活在世间众生之中—对世间众生的关怀
2、天下越混乱越不会选择避世,自己有改革这种混乱局 面的责任。
孔子以改变天下无道的现实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 责任,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他才与自己的弟子 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呼吁,为社会改革而努力,这是一种 可贵的忧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 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 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4 (1)蓧:音diào,古代耘田所用的竹器。 (2)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说这是丈人指自 己。分不,是语气词,意为:我忙于播种五 谷,没有闲暇,怎知你夫子是谁?另一说是 丈人责备子路。说子路手脚不勤,五谷不分。 多数人持第二种说法。我们以为,子路与丈 人刚说了一句话,丈人并不知道子路是否真 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没有可能说出这样 的话。所以,我们同意第一种说法。 (3)黍: 音shǔ,黏小米。 (4)食:音sì,拿东西 给人吃。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解读和使用ppt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 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 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 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 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 的洞察。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 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二、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 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 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 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 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 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 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 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 关键材料。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胜人者有力,自胜者 强”。 所以,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 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 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的 写作能力。
知人论世 掌握材料 自主探究 联系当下
三、 秦诸子选修课的定位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课件5.1无端崖之辞
一、无端崖之辞
基础练习 名句名篇 1 2 3 4 5
1.通假字 (1)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 恂,通“瞬” (2)钅臽没而下 钅臽,通“陷” (3)骛扬而奋鬐 鬐,通“鳍” (4)苍梧已北 已,同“以” (5)趣灌渎 趣,通“趋”,趋向、奔向 (6)王说之,益车百乘 说,通“悦”,高兴 (7)穷闾阨巷 阨,通“隘”,狭窄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屈原是在远离朝廷后开始心灵翱翔的,洞庭、沅水、辰阳、溆浦、 湘水还有汨罗江,那时是这么地水天相接或地广人稀,他的心境变 得阔大起来,他本来辅佐君王富国兴邦的角色稍稍淡化了。朝廷是 回不去的,思路却特殊发达和奇诡,他的腕下涌现出许多神灵仙人、 虬龙鸾凤、香草美人。他让自己也生活在这个由自己想象编织成 的意象世界里,自己也能饮朝露、食落英,浑身佩带着江蓠、辟芷、 芰荷、芙蓉,散发着清香,仿佛神仙一般。这个时候,应该是屈原最 快乐的时候,他远离了龌龊,亲近了美好,可以自由自在地翱翔。这 使他在孤独中更加自恋,他觉得只有这些快乐的仙人能够解除内心 的痛楚。他在这个瑰丽的世界翱翔的时日毕竟短而又短,泽畔行吟, 夕阳古道,总是让他听到鼙扇动地干戈交响,这时他翱翔的翅膀就 如同灌满了铅,再也难以动弹了。
单元概说 作家作品 高考档案 美文共品
在古代文人的许多辞章里,我抚摸到了他们各种各样的梦。时光 绵长得让人晕眩,庄子和屈原的梦就越发瑰丽诱人,他们是那个时 节令人瞩目的人物,又是耐得住今人慢慢咀嚼的人物。明显的是今 人的翅膀上牵绊越来越多了,浪漫地翱翔真有些为难。我们也越来 越少做梦了,因为在体现心灵的笔墨里已经缺乏这种描画的激情。 那种岁月深处的古典浪漫已经被现代的潮水浸湿了翅羽,成了一道 遥远的梦影。有时候会情不自禁地打开书本,随便一瞥就能望得见 《逍遥游》和《离骚》,情不自禁地在重温时,心回到那久远的神 秘里,和他们一道翱翔。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老庄及道家思想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 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 “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 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 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 称《道德经》)。
老子图
老子讲道图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一、以“道”为核心。
“道 ”在 《老子》 中出现 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 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 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 律。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章二十五)
(二)庄子及其思想
道家学派是由老子创 始的,战国前期继承 老子思想的有关尹等 , 关尹又叫环渊,“ 学 黄老道德之术”,成 为老子思想的直接继 承人。战国中期的庄 子,继承和发挥了老 子、关尹的思想,是 庄子,名周,宋国蒙(河南商 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 丘附近)人。庄子的思想,保存在 人物。
《老子》的哲学思想
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 能胜,其无以易之。”(章七十八)
祸兮,福 之所倚; 福兮,祸 之所伏。
(章五十八)
《老子》的哲学思想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小国 寡民”的社会理想。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 (章四下八)小国 寡 民。使有什伯之器 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二、孔子及儒家思想
(一)孔子(公元前551 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 到鲁国,成了鲁人。孔子幼年 丧父,曾做过小官吏。中年以 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 寇等职。去职后,他周游列国。 晚年又回到鲁国,由其门人整理成为《论 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 想的主要依据。 孔子像(唐吴道子画)
孔子办教育,推广私人讲学, 孔子认为,要实 对打破“学在官府”、贵族垄断 现“德治”(礼治), 教育有很大贡献。他破除等级、 必须提倡“仁”学, 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有教 即通过各人内心修养, 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 形成“仁”这个无美 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 不备的德性。“仁” 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 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 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 心。“仁者爱人”、 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克己复礼为仁”就 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学与思的关 是他给“仁”所下的 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孔子是 两个最主要的定义。 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教育家,他的弟子以“循循善诱” 来赞扬他。
(三)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 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学 术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 298 年 至公元前 238 年。著作保存在 《荀子》中。 荀子是儒 家 八派 中 的一 派 的创始人。荀子“重法”,他 的思想在实质上和法家思想有 不少一致的地方,荀子是一位 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 取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思想 家。
《先秦诸子语录· 孟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梁惠王上》)
○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 是名词。教材解释为“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 更精确翻译应该是以恭敬老人的礼数来奉养我的父辈,以关爱孩子的态度来 养育我的子弟。 ○以及,以这样的态度来推及(别人的老人和孩子)。 ○运于掌,运转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
“仁者爱人”
孔子办教育
后人评孔子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 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 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 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 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 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 圣矣! 《史记·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子语类》卷九三
①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 经济基础并存局面。②政治状况: 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 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③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 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 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 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 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④社 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 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 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 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 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⑤不同派 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 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 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 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 子· 梁惠王下》)
•
○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 ○非,非其上的“非”即非议,非也的“非”即不对,错误。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 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 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 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 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 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孟子答非所问,转换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劝谏君王实行仁政。
“十家九流”
《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 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 墨、道、法、阴阳、名、纵 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 歆在《七略诸子略》中讲小 说家去掉,称为“九流”。
“三教九流”
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 术流派。“三教”:指儒教、 道教、佛教。“九流” 是先 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 家、阴阳家、法家、名家、 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居 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 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滕文公下》)
○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 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 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 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 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 ○“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 ○“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 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 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 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 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 文天祥等。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 子· 告 子下》)
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乎?虚而 不屈,动而愈出。(章五)
《老子》的艺术特色
三、语言凝练精妙, 多用格言、警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 末;九层之台,起 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章六 十四)
第三讲 先秦诸子散文
本讲学习要点: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二、儒家思想概说 三、道家思想概说 四、先秦诸子语录赏析 五、《秋水》赏析
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形 成的原因:
从根本上说,是 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士阶层的解放为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起了重要作用。各国 国君争相礼贤下士, 稷下是重要的文化学 术中心。 养士之风盛行。
(二)孟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 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 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 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战 国时期,儒家除和其他学派论战外, 他们内部的各派间也相互论争。 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轲。 孟轲(公元前371年~前289年), 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曾受 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 子的学生整理记载他的言论,编成 《孟子》一书。
○空,穷也;乏,绝也。使其一无所有。 ○行拂乱句,言使为事总是出错,不能成功。 ○动心忍性,谓竦动其心,折磨其心绪。坚忍其性,以难以忍受之事磨练其性,使其坚忍。 ○曾,通"增"。以上述办法来增加其原来不具备的品质。 ○恒,经常。人总是在多次错误后,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做。 ○衡,权衡。人总要在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才会有所作为。 ○征,表征。这样的脱胎换骨过程,最终一定会从神情上表现出来,从语言上表达出来,而后必然为人们所了 解。 ○法家拂士。法家,非百家之法家,乃制定法度坚持法度的大臣。拂bi4通弼,弼士,辅弼的贤士。 ○入,指国内;出,指外部。内无人敢于忤逆,外无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很快会亡。 ○然后,然,这样,指上面这些话。 ○日后司马迁有一段话可是说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好注解。《史记· 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 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 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 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 师表万世者也。元《加封孔子制》
清康熙题写的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