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证候:高热不退,右下腹痛剧烈,压痛明显,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交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治法:清热解毒,通腑泻热。
方药:清热解毒汤加减。
热毒重者加连翘、金银花、野菊花;腹泻便秘交替者加枳壳、厚朴、生大黄。
二)中医治疗注意事项1、手术前期应根据患者证候予以中医治疗,以改善患者病情,减少手术风险。
2、手术后期应根据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予以中医调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3、中医治疗应与西医治疗相结合,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颈部肿瘤的症状和检查颈部出现单个或双侧半圆形肿块,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无疼痛和压痛。
在出血时,肿块可能会迅速增大并伴随胀痛。
肿块增大时,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
这种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
超声波检查显示甲状腺内有实质性肿块或液性暗区。
血清三碘甲状腺原胺酸(T3)、血清四碘甲状腺原胺酸(T4)及促甲状腺素(TSH)的检查可了解甲状腺功能。
2.西医诊断标准这种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下的妇女。
按形态学可分为滤泡状和状囊性腺瘤两种。
颈部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结节状肿块,多为单发。
质稍硬,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
大部分病人无任何症状。
腺瘤生长缓慢。
当状囊性腺瘤因囊壁血管破裂发生囊内出血时,肿瘤可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局部出现胀痛。
超声波检查显示甲状腺内有实质性肿块或液性暗区。
3.围手术期中医治疗一)中医辨证论治气滞痰凝证:颈部肿块,不红、不热、不痛,随吞咽上下移动,可有呼吸不畅或吞咽不利。
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苔薄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软坚。
方药:逍遥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气阴两虚证: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上下移动,常伴性情急躁,易怒,怕热,XXX,口苦,心悸,失眠,多梦,手颤,善食,消瘦,月经不调。
舌红,苔薄,脉弦。
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
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二)中成药五海瘿瘤丸:软坚消肿。
用于痰核瘿瘤,瘰疠,乳核,甲状腺肿等症。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 )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 )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 )湿热内蕴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3 )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生黄芪当归川山甲川芎2、中医药适用技术: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穴位注射:予654-23mg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缓解疼痛,每日一次。
肠痈(阑尾炎)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肠痈(阑尾炎)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肠痈(阑尾炎)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急性阑尾炎一般分四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1、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症状:(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体征:右下腹固定压痛,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辅助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比值均升高。
中医辨证:1、瘀滞内结型患者寒温不调,外邪乘虚侵袭,肠胃受损,气机失调,经络受阻,气滞血瘀,瘀血阻滞而成肠痈,胃肠积滞,传化失积,故见脘腹胀闷,暧气纳导,大便秘积,胃失和降,则恶心欲吐,舌质暗红为肠腑瘀热,脉象弦紧或弦滑,并属充血瘀阻,不通即痈之征。
2、湿热内蕴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且恣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受损,传导失司,糟粕积滞,生湿生热,气血不和,久为败瘀,积于肠道而为肠痈,故见右下腹痛,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弦紧为湿热之象。
3、热毒炽盛型患者平素暴饮暴食,嗜食膏梁厚味,致食滞中阻,损伤脾胃,脾胃受损,运化不行,湿滞郁而化热,腐蒸气血,而成肠痈,腹痛剧烈,腹皮硬,手不可近,为痈脓已溃之征,面红目赤,小便赤,舌质红绛,苔黄燥而移浊,脉弦数或洪大均为热毒炽盛之象。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本文介绍了___针对阑尾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在诊断方面,中医和西医都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主要表现。
中医的证候诊断包括瘀滞证、湿热证和热毒证。
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针灸治疗、外治法和中药灌肠。
同时,手术治疗也是西医治疗的选择。
最后,文章提出了健康教育和心理行为辅导的重要性。
需要改进的地方:1.文章缺少开头和结尾,需要添加。
2.文章中有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需要修改。
3.每段话的开头需要加粗或者缩进,以便阅读。
改进后的文章: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___引言: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严重时可能会导致阑尾破裂和腹膜炎。
本文将介绍___针对阑尾炎的中医诊疗方案。
诊断: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___),表现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表现。
好发于各个年龄段。
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___编著,___),第七版外科学(___),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血象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证候诊断中医的证候诊断包括瘀滞证、湿热证和热毒证。
1.瘀滞证: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痛有定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苔薄黄,脉弦数。
2.湿热证:右下腹痛剧烈,少腹硬拒按,可扪及肿块,壮热便秘,呕恶腹胀,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腹肌急硬,肿块拒按,大便秘结,壮热烦燥,舌质绛红,苔焦黄,脉滑数。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滞证:治法:通里攻下,解毒行淤。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丹皮12克,芒硝9克(冲),生薏仁15克,桃仁9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丹参12克,木香9克。
2)湿热证: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15克,双花15克,红藤15克,乳香9克,冬瓜仁20克,没药9克,生大黄9克,赤芍12克,元胡9克,连翘12克,败酱草15克。
2019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19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目录肛肠科 (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肛裂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泌尿外科 (11)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2)癃闭病(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6)水疝(睾丸鞘膜积液)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普外科 (23)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4)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7)肠结(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0)骨折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6)骨折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9) 骨折病(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2)骨伤二科 (46)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46)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9) 膝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4)心脑血管外科 (58)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8)筋瘤(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2)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5) 妇产科 (69)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9) 堕胎(流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4)癥瘕(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7)介入科 (81)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1)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4)耳鼻喉科 (90)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0)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4)眼科 (99)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9)绿风内障病(急性闭角性型青光眼)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3) 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6)肛肠科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脓肿。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2014)
阑尾炎(肠痈)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参照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发热,呕吐为表现。
(2)好发于各个年龄段。
2.西医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七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表现以右下腹疼痛,体温升高,呕吐;(2)麦氏点压痛、反跳痛明显;(3)血象示:白细胞增高或中性粒细胞增高。
(二)证候诊断1瘀滞证:右下腹疼痛,阵发性加剧,痛有定处,发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舌苔薄黄,脉弦数。
2湿热证:右下腹痛剧烈,少腹硬拒按,可扪及肿块,壮热便秘,呕恶腹胀,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热毒证:腹痛剧烈,腹肌急硬,肿块拒按,大便秘结,壮热烦燥,舌质绛红,苔焦黄,脉滑数。
二、治疗方案(一)、中医治疗: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瘀滞证治法:通里攻下,解毒行淤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丹皮12克,芒硝9克(冲),生薏仁15克,桃仁9克,冬瓜仁30克,败酱草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丹参12克,木香9克。
(2)湿热证治法:通腑泄热,解毒透脓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败酱草、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紫花地丁15克,双花15克,红藤15克,乳香9克,冬瓜仁20克,没药9克,生大黄9克,赤芍12克,元胡9克,连翘12克,败酱草15克。
(3)热毒证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生大黄9克(后下),芒硝9克(冲),枳实9克,虎杖10克,厚朴9克,元参12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生薏仁30克,木香10克,败酱草15克,人工牛黄1克,桃仁9克。
2、针灸治疗:取足三里、上巨虚、阑尾穴,配合右下腹压痛最明显处的阿是穴,每日2次,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
3、外治法:常用双柏散(大黄、侧柏叶各2份,黄柏、泽兰、薄荷各1份,研细末),以水蜜调成糊状热敷右下腹,每日一次。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湿热内蕴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3)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阑尾炎的中医治疗与调理
阑尾炎的中医治疗与调理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通常以右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为主要表现。
在现代医学中,手术切除阑尾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中医在治疗和调理阑尾炎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且在一定条件下能发挥良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阑尾炎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六淫等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导致人体气血凝滞、湿热蕴结、瘀毒内阻,从而引发阑尾部位的炎症。
在中医治疗方面,中药内服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于瘀滞型阑尾炎,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初为胃脘部或脐周疼痛,数小时后转移至右下腹,疼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可伴有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
治疗以行气活血、通腑泻热为主,常用方剂如大黄牡丹汤加减。
方剂中的大黄、丹皮、桃仁等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泻热通便的作用,能够消除瘀滞,缓解疼痛。
对于湿热型阑尾炎,患者常有右下腹痛剧烈、拒按,伴有发热、口干口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状。
治疗以清热利湿、通腑解毒为主,常用方剂如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其中的柴胡、黄芩、大黄等药物能够清热泻火、利湿解毒,改善湿热内蕴的情况。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外治法在阑尾炎的治疗中也有应用。
例如,中药灌肠法可以使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促进炎症的吸收。
常用的灌肠方剂有大黄、芒硝、蒲公英等熬制的药液。
针灸疗法对于缓解阑尾炎的疼痛也有一定的帮助。
常选取足三里、阑尾穴、天枢等穴位进行针刺,通过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达到止痛、消炎的目的。
在调理方面,饮食调理至关重要。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导致病情反复。
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蔬菜等。
同时,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情志调理也不容忽视。
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焦虑、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气血的通畅,促进身体的恢复。
适度的运动对于阑尾炎的康复也有益处。
但在病情发作期间应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太极拳等,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阑尾炎中药治疗方法
阑尾炎中药治疗方法关于《阑尾炎中药治疗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阑尾炎在我们日常生活会经常的风发觉,它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水平慢慢的提升了,造成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留意自身的饮食搭配摄取,还有的人交际多了,盲目跟风的为自己吃东西,彻底也不控制,那样時间一长期后就会有可能会造成阑尾炎这一病症,而阑尾炎病症并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就可以挑选用药品来医治,那麼下边我们讨论一下有关这一阑尾炎中药材医治方式有什么:[方一]黄连10克,芒硝9克,莲翘、金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甘松、桃仁各9克,丹皮12克。
水煎服,每天1剂。
此方清热解毒通腑,益气活血,适用寒湿瘀滞引发的阑尾炎,其临床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或先绕脐疼痛,接着迁移至右天枢穴周边,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想吐呃逆,发烫,排便一切正常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白黄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金银花茶12克,蒲公英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黄连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白芍10克,虎杖15克。
水煎服,每天1剂。
此方清热去火,化淤消疼,适用热蕴引发阑尾炎,其临床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疼较显著,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肿块,伴身热口干食滞脘痞,恶心干呕,大便不通畅或大便糖稀难受,小便赤黄,苔黄少津或厚腻,脉沉数或滑数。
[方三]金银花10克,莲翘12克,柴胡、生地、沙参各9克,生甘草6克,黄连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花各9克,冬瓜子30克。
水煎服,每天1剂。
此方清热去火,通腑放脓,适用脓毒奔溃引发的阑尾炎,临床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拓展至全腹,痛势强烈,腹皮应急,全腹压疼,反跳痛,高烧没退或往来寒热,面部潮红眼赤,唇干口臭,恶心干呕,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难受,小便频数似淋,舌色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历数。
[方四]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阑尾汤膏治急性阑尾炎
当代中医师灵验奇方真传——阑尾汤膏治急性阑尾炎
易章俊,主治医师,门诊部副主任(湖北省黄陂县中医医院邮编432200)。
急性阑尾炎。
①阑尾汤1号,治急性阑尾炎初期
公英30克,银花3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木香10克,冬瓜仁30克。
②阑尾汤1号,治酿脓期
银花30克,地丁30克,丹皮15克,花粉12克,败酱30克,大黄15克。
③阑尾汤3号,治脓成或破溃
黄连10克,银花10克,连翘30克,公英30克,苡仁30克,败酱24克,花粉10克,天葵12克,丹皮15克,制大黄6克,
姜黄30克,白芷15克,制乳没各30克,黄柏15克。
上药阑尾汤1、1、M号水煎服,每日1剂。
阑尾膏诸药研细,醋调糊状,置纱布上,外敷痛区、包块,每日换药1次。
本组119例,其中中药组(纯用上方治疗)61例,中西医结合组(以上药为主,加抗菌素)58例。
治疗结果中药组全部治愈,中西医结合组治愈53例,余5例改手术治愈。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
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医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诊疗规范一、临床表现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临床表现: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阑尾点压痛、反跳痛、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分为4种类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坏疽及穿孔性阑尾炎和阑尾炎周围脓肿。
二、治疗方法1.耳穴压豆【主穴】阑尾、神门。
【操作】常规消毒耳廓,使用探针找到穴位敏感点,以常规耳针刺入,胶布固定,中强刺激,每次留针30~60分钟,每日2次。
两耳交替使用。
2.穴位注射【主穴】穴位包块局部(阿是穴)、阑尾穴、足三里。
【配穴】中脘、气海。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屈膝,局部常规消毒,取5ml 注射器6~7号针头,抽取0.9%的氯化钠注射液,初始患者,先针刺中脘穴或气海穴,深度1~1.5寸为宜,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注射液1ml后起针,再针刺包块(阿是穴),做捻转进针得气后回抽无血,注入注射液2ml后起针,阑尾穴在犊鼻穴下通身寸5寸处寻找阑尾压痛点,局部消毒皮肤,直刺1~1.5寸捻转提插,待得气后回抽无血推入注射液后起针,阑尾穴、三里穴、两侧交替使用,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
3.刺络拔罐疗法【主穴】府舍(右)、腹结(右)、阑尾穴(双)、大横(右)、阿是穴、阑尾穴(双)。
【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腹部反跳痛明显加天枢,体弱者加关元。
【操作】所选穴位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点刺5~10下,立即拔火罐,15分钟后起罐,遇有起疱、破溃者以无菌纱布固定之。
关元只拔罐不针。
阑尾穴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捻针1次。
4.中药外敷疗法【操作】取生大蒜头4~5只去皮与芒硝50g混合捣成糊状装进一只空旅行杯中,让患者做好准备工作后平卧,以麦氏点或压痛点为中心涂一层烧伤膏或红霉素软膏,范围超过旅行杯口2~3cm为保护皮肤避免烧伤,然后将旅行杯口对准麦氏点或压痛点倒置,让患者用手扶并稍加压力;用力均匀不要让大蒜汁溢出,敷2小时后移去。
将旅行杯洗净装入大黄粉末50g用醋调成糊状,将皮肤擦干净,在原部位敷6~8小时。
浅谈阑尾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治疗
浅谈阑尾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治疗发表时间:2014-07-17T16:53:55.1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赵才阳[导读] 腹痛加剧,出现腹膜炎体征,若是湿重于热则微热,腹胀痛不剧,口渴不欲饮,大便溏而不爽。
赵才阳(青海省门源县中医院 810399 )【关键词】阑尾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治疗【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04-01 我院2000年至2014年4月底对68例阑尾周围脓肿病例进行了围手术期中医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性42例,女性26例,其中老年18例,儿童10例,均无其他疾病。
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中医辨证论治(1) 湿热蕴结症候:腹痛及右下腹压痛剧烈,腹膜刺激征明显,并出现反跳痛,腹肌紧张或有局限性肿块,但不超过右下腹一个象限,无扩散趋势。
若湿重于热则微热,腹胀痛不剧,口渴不欲饮,大便溏而不爽,小便黄,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滑略数;热重于湿则发热明显,腹痛剧烈,据按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利湿,佐以行气活血。
方药:阑尾清化汤。
银花,蒲公英,大黄,冬瓜仁,丹皮,木香,川楝子,甘草。
若湿重于热,加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热重于湿,用黄连,黄芩清热燥湿。
(2) 热毒壅盛症候:腹痛剧烈,腹膜炎体征遍及全腹,有腹肌紧张,压痛和反跳痛。
如热毒伤阴,则有高热或恶寒发热,持续不退,出汗,烦渴欲饮,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吐不食,双眼凹陷,大便秘结或似痢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绛而干,苔黄糙,脉沉细数。
治法:通里攻下,清热解毒,佐以行血凉血。
方药:阑尾清解汤。
大黄,银花,蒲公英,冬瓜仁,丹皮,木香,川楝子,甘草。
若热毒伤阴,加生地、玄参、天花粉清热养阴:热毒伤阴者加熟附子,干姜温中回阳。
1.2.2 外治法:(1) 外敷疗法:金黄膏,雨露散,双柏散,水调外敷右下腹每日1-2次。
2021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淄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目录肛肠科 (1)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痔(混合痔)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肛裂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泌尿外科 (11)石淋(泌尿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2)癃闭病(前列腺增生)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6)水疝(睾丸鞘膜积液)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0)普外科 (23)肠痈(急性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4)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27)肠结(粘连性肠梗阻)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0)骨伤一科 (35)骨折病(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36)骨折病(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0)骨折病(踝关节骨折)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43)骨伤二科 (46)骨折病(锁骨骨折)中医围手术诊疗方案 (47)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0)膝痹(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5)心脑血管外科 (58)出血性中风(脑出血)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59)筋瘤(大隐静脉曲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3)脱疽(动脉硬化闭塞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66)妇产科 (69)乳核病(乳腺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0)堕胎(流产)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5)癥瘕(异位妊娠)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78)介入科 (81)胁痛(胆道结石)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2)腰痹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85)耳鼻喉科 (90)鼻渊病(慢性鼻-鼻窦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1)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95)眼科 (99)圆翳内障病(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0)绿风内障病(急性闭角性型青光眼)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4)翼状胬肉(胬肉攀睛病)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107)肛肠科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肛痈是指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脓肿。
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doc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一)辨证施治1、内治(1)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湿热内蕴证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3)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生黄芪当归川山甲川芎2、中医药适用技术: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穴位注射:予654-23mg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缓解疼痛,每日一次。
中医保守治疗治阑尾炎秘方,不能手术患者适...
中医保守治疗治阑尾炎秘方,不能手术患者适...
中医保守治疗治阑尾炎秘方,不能手术患者适用。
1 肠痈汤
【来源】邓铁涛,《邓铁涛临床经验辑要》
【组成】①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各15克,冬瓜仁30克,桃仁12克,丹皮9克,皂角刺12克,芒硝6克(冲服)。
②生大黄,丹皮各9克,冬瓜仁30克,桃仁9克,芒硝6克(冲服)。
【用法】方①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方②可每月服三四剂,持续3个月。
【功用】清热泻下。
【主治】阑尾炎(急性用方①,兼治阑尾脓肿;慢性用方②)。
【加减】方①加减:阑尾脓肿去芒硝,同时配合针灸疗法,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日1次,连刺3天。
又外敷法:方用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方②加减: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疗效】随证选用,疗效颇佳。
#快问中医超能团#。
中医怎么治疗阑尾炎
中医怎么治疗阑尾炎 阑尾炎,阑尾炎怎么办呢?阑尾炎如何治疗呢?治疗阑尾炎的⽅法有哪些呢?中医如何治疗阑尾炎呢?今天⼩编为⼤家推荐中医怎么治疗阑尾炎。
中医治疗阑尾炎的⽅法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1 地榆、槐花各30克,半枝莲15克,⽢草3克,鲜⽣地30克,连根葱20根。
⽔煎,分三次服,每⽇⼀剂。
本⽅适⽤于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2 ⼤蒜60克,芒硝、⼤黄各刃克。
先将⼤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层凡⼠林,以防⽪肤损伤)2⼩时后去药,再取⼤黄粉醋调外,敷6---8⼩时,共为⼀次,必要时数⼩时后可重复⼀次。
本⽅⽤于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3 新鲜马齿苋120克(于者30克),绿⾖30--60克。
煎汤,分2--3次服下。
本⽅对急性阑尾炎有效。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4 苡⽶50--100克。
清⽔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每⽇1剂。
本⽅⽤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5 甜⽠⼦30克,⽩糖适量。
将其捣烂研细,⽤开⽔冲服。
本⽅适⽤于急性阑尾炎。
本⽅⽤于急性阑尾炎恢复期及慢性阑尾炎。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6 本⽅对急性阑尾炎有效。
苡⽶50--100克。
清⽔煮烂为粥,稀稠适度,分1--2次服⾷,每⽇1剂。
⽔煎,分三次服,每⽇⼀剂。
本⽅适⽤于急性阑尾炎。
阑尾炎中医的治疗⽅7 甜⽠⼦30克,⽩糖适量。
将其捣烂研细,⽤开⽔冲服。
⼤蒜60克,芒硝、⼤黄各刃克。
先将⼤蒜、芒硝合捣如泥状敷腹部最痛处(局部先涂上⼀层凡⼠林,以防⽪肤损伤)2⼩时后去药,再取⼤黄粉醋调外,敷6---8⼩时,共为⼀次,必要时数⼩时后可重复⼀次。
新鲜马齿苋120克(于者30克),绿⾖30--60克。
煎汤,分2--3次服下。
急性阑尾炎中医疗法 ⼀、热毒证 证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挛急;⾼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恶⼼纳差,便秘或腹泻;⾆红绛,苔黄厚,脉洪数或细数。
阑尾炎治疗 中医治疗阑尾炎的偏方
阑尾炎治疗中医治疗阑尾炎的偏方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病,它的发病症状会让人很痛苦,那么阑尾炎是怎么引起的呢?根据中医的解释,阑尾炎是由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通常有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两种阑尾炎治疗方法一般都是去做阑尾炎手术,那样效果比较快,但是如果不想做手术,也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疗的,不妨看看中医推荐的治疗阑尾炎的偏方吧!阑尾炎分为急性阑尾炎和慢性阑尾炎,而单纯性急性阑尾炎采用中医疗法,多数病人可治愈,慢性的最好就是切除,但也有偏方可助其恢复。
[方一]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三]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本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方四]鲜野菊花60克,败酱草15---60克,紫花地丁30克。
阑尾炎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方法
阑尾炎的治疗措施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但在决定行阑尾切除术时应特别慎重。
(1)慢性阑尾炎确诊后,原则上应手术治疗,切除病理性阑尾,特别是有急性发作史的病人,更应及时手术。
对诊断可疑的病人或有严重并存病的高龄病人,应暂行非手术治疗,在门诊追踪观察。
(2)手术中如发现阑尾外观基本正常,不能轻易只切除阑尾后关腹,应仔细检查阑尾附近的组织和器官如回盲部,回肠末段一米,小肠系膜及其淋巴结。
女性病人还应仔细探查盆腔及附件,以防误诊和漏诊。
(3)手术后应对每一个病人进行一段时间的随访,以了解切除阑尾后的实际效果。
中医治疗阑尾炎10方[方一]大黄10克,芒硝9克,连翘、银花各12克,红藤15克,元胡10克,木香、桃仁各9克,丹皮12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此方清热通腑,行气活血,适用于湿热瘀滞所致的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右小腹隐痛拒按,持续或阵发,或疼痛初在上腹部,或先绕脐疼痛,随后转移至右天枢穴附近,可伴腹皮挛急,脘胀纳呆,恶心嗳气,微热,大便正常或秘结。
舌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弦滑、弦滑数或细涩。
[方二]金银花12克,蒲公英、紫花地丁各15克,白花蛇舌草、大黄各10克,川楝子、丹皮各9克,赤芍10克,虎杖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此方清热解毒,化瘀消痛,适用于热蕴所致阑尾炎,其主要症状如:腹痛拒按,右下腹压痛较明显,有反跳痛,腹皮挛急,或可扪及包块,伴身热口渴食少脘痞,恶心呕吐,大便秘结或便溏不爽,小便短赤,苔黄少津或厚腻,脉弦数或滑数。
[方三]银花10克,连翘12克,黄芩、生地、玄参各9克,生甘草6克,大黄10克,紫花地丁12克,野菊花、蒲公英各9克,冬瓜子30克。
水煎服,每日1剂。
此方清热解毒,通腑排脓,适用于脓毒溃散所致的阑尾炎,主要症状如:腹痛自右下腹扩展至全腹,痛势剧烈,腹皮紧急,全腹压痛,反跳痛,高热不退或往来寒热,面红目赤,唇干口臭,恶心呕吐,腹胀便秘,或大便溏薄而秽臭不爽,小便频数似淋,舌质红降而干,苔黄糙起刺或黄厚而腻,脉弦滑数或细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痈(阑尾炎)围手术期中医诊疗方案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
转移性右下腹痛及阑尾点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但是急性阑尾炎的病情变化多端。
其临床表现为持续伴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恶心呕吐,多数病人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计数增高。
而右下腹阑尾区(麦氏点)压痛,则是该病重要一个体
征。
阑尾炎在中医学中称为“肠痈” 。
中医学认为肠痈病在肠腑,属里、热、实证。
因饮食不节、过食油腻生冷或寒温不适、情志失调等,致肠道传化失司,气机痞塞,瘀血停聚,湿热内阻,血肉腐败而成肠痈。
其总的病机为气滞、血瘀、湿阻、热壅,进而热毒炽盛,结于阳明或侵入营血,严重者可致阴竭阳脱之危候。
一、诊断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 版,主编赵尚华)肠痈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转移性右下腹痛,持续性胀痛,阵发性加剧。
(2)可伴发热,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
(3)右下腹固定压痛。
重者可有反跳痛,腹肌紧张,腰大肌试验阳性,结肠充气试验阳性。
二、术前中医治疗
(一)辨证施治
1、内治
( 1 )瘀滞内结证症候:转移性右下腹痛,呈持续性、进行性加
剧,右下腹局限性压痛或拒按;伴恶心纳差,可有轻度发热;苔
白腻,脉弦滑或弦紧。
治法:行气活血,通腑泻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败酱草红藤(2)湿热内蕴证
症候:腹痛加剧,右下腹或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急;右下腹可摸及包块;壮热,纳呆,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
滑数
治法: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复方大柴胡汤加减。
柴胡黄芩白芍药半夏枳实大黄姜枣败酱草冬瓜皮赤芍
(3)热毒炽盛证症候:腹痛剧烈,全腹压痛、反跳痛,腹皮挛
急;高热不退或恶寒发热,时时汗出,烦渴,恶心呕吐,腹胀,便
秘或似痢不爽;舌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燥,脉洪数或细数。
治法: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大黄牡丹皮桃仁冬瓜子芒硝生黄芪当归川山甲川芎
2、中医药适用技术:外治:无论脓已成或未成,均可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密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或用消炎散加黄酒或加醋调敷
穴位注射:予654-23mg 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缓解疼痛,每日一次。
3、中医调护(1)汤剂宜温服;
(2)呕吐频繁时忌服;
(3)忌食生冷饮食;以上方剂的拟定只是按理想之证型建立,具体使用时需结合患者体质及病情,若病情危急需急诊手术则不使用中药汤剂。
三、术后中医治疗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手术中受金刃刀伤,易致使脏器气滞血瘀,脏腑气机运化无力、传化之物停滞,肠内腑气不通,故待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后予“宽肠理气汤加减” (原方:大黄10g ,厚朴15g ,木香12g ,川芎15g ,桃仁15g )以达到宽肠理气、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及巩固治疗的效果。
1、具体辨证施治如下:
(1)瘀滞内结证
治法:宽肠理气,祛腐生新。
方药: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10g 厚朴15g 木香12g 川芎15g ,
红藤10g 败酱草15g 冬瓜仁15g 甘草6g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服;
(2)湿热内蕴证治法:宽肠理气,通腑泄热,利湿解毒。
方药: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9g 枳实6g厚朴6g丹皮9g
当归9g 丹参9g木香3g白术9g
茯苓9g 莱菔子9g败酱草15g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服
( 3 )热毒炽盛证
治法:宽肠理气,通腑排脓,养阴清热。
方药:宽肠理气汤加减。
大黄9g 枳实6g 厚朴6g 丹皮9g
当归9g 丹参9g 木香3g 蒲公英20g
莱菔子9g 败酱草20g
用法:水煎日一剂分两次服
2、中医药适用技术:毫针刺足三里止痛,亦可针刺膝回,大横穴拔罐
疗法:主穴:神阙膈腧,配穴:天枢中脘关元阑尾穴
3、中成药:视具体情况选择运用(如四磨汤:顺气降逆,消积止痛)
3、中医调护( 1 )术后予禁食,待肛门恢复排气后改流质饮食;
(2)肛门恢复排气后遵医嘱进食流质饮食;服用汤
剂;(3)适当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4)恢复期进食高蛋白饮食,不宜肥甘厚味;
( 5 )定期换药,术后7-10 天拆线。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