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研究综述

我国居民收入流动性研究综述
( 1 9 7 3 ), S h o r r o c k s( 1 9 7 8 a , 1 9 7 8 b , 1 9 9 2 ), A t k i n s o n ( 1 9 8 1 ), C h a k r a v a r t y& D u t t a& We y ma r k( 1 9 8 5 ),
【 金融讲坛】
皲 国居 民c l 安入
流动性研 究综 述
张 守哲 ’ , 杨 春 山 ( 1 . 暨南大学 产 业经 济研 究院,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2 ; 2 . 中国邮政储 蓄银 行河 南省分 行, 河南 郑州 4 5 0 0 0 0 ) 摘要: 过去的3 0多年 , 中 国经 济经历 了高速增 长 , 年平 均增 长 率超过 9 %, 成 为 当今 世界 上 增长 最
以x : ( 1 i , o j ) 表示 在第 一年 两个 人 的收入 分配 , 以x : = ( 0 。 , l j ) 表 示 第 二 年 的分 配 。每 一年 的基 尼 系数 都 是 1 , 收 入 分配 是 极 端不 平 等 , 但 在两 年 内每个 人 的 收 入都是 1 , 是极 端 平 等 的社 会 ( 王海港 , 2 0 0 5 ) 】 。这 主要 是 因 为基 尼 系数 基 于静 态 的截 面数 据 , 不 能反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6
达 了不 同的含 义 , 测 量 的结 果 依赖 于 流 动指 标 的选
择, 指标 的不同会使结果也不同。 ” 流动性 的测量已 经 吸 引 了广 泛 的注 意 , 并 且 已有大 量 经 济学 家 发 表
中 国居 民 的基 尼 系 数 从 1 9 7 8 年的 0 . 3 2 扩 大 到 及 测量 指标

收入流动的福利效应探囊——基于CHNS农村样本的实证分析

收入流动的福利效应探囊——基于CHNS农村样本的实证分析
2 0 1 4 年第2 期 总第9 2 期
收入流动 的福利效应 探讨
— —
基于 C H N S 农 村样本 的实证分析
黄 潇
( 重庆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 重庆 4 0 0 0 6 7 )

要 :收入 流动 的福利效 应关 系到这 种流 动是 “ 好” 还是 “ 坏” 。基 于 C H N S 追 踪调 查数
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尹恒等 ( 2 0 0 6 )采用 C H I P的城镇样本测度表明 ,在 1 9 9 8 — 2 0 0 2 年间 中国城镇居 民个人的收入流动性 比 1 9 9 1 — 1 9 9 5 年 间显著下降;S h i 等 ( 2 0 0 9 )基于 C H N S 1 9 8 9 — 2 0 0 6年间数据 的分 析也表 明,中国农村居 民的收人流动性显著降低 ,并且地区间收入流动性 的降低还引致 1 9 8 8 — 2 0 0 3 年 间地 区收入差距 的提升 ( 王芳和周兴 ,2 0 1 0 )。 ( 6 - 9 1 总体来看 ,中国居 民收入流动性 的变化呈现出 u型 特征 ,从 2 O 世纪 8 0年代至今 ,中国居民的收人流动性逐渐减弱 ,目前的收人 流动性小于改革开放初
随着对收人流动的关注和相关调查数据的出现 ,有关中国收入流动性 的高质量研究 1 3益丰富 ,相
关研究成果 主要集 中在收入流动性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究方面 ;同时 ,由于研究视角 、数 据、方法
的差异 ,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关于收入流动性大小和趋势的一些争论 。 早期研究 主要采用 1 9 9 5 年以前 的数据 ,旨在探讨改革开放以来 的收人 流动性变化 。改革开放 以 来 ,农村居 民收入分层迅速改变 ,收入流动性 日益增强 ( N e e ,1 9 9 6 ) ;在城市 ,中国居民收入流动性 也在显著加快 ( K h o r 和P e n c a v e l ,2 0 0 6 )。 [ 4 - 5 1 因此 ,总体来看 ,改革开放 以来我 国收入流动性明显加

农村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和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

农村居民消费、流动性约束和消费信贷的实证研究

4 之 多 倍 ②自从 1 9 9 8年 我 国开 始 大 力倡 导 消费 信贷 以来 ,农 村居 民的消费信
① 赵霞 ,特华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博士后 ,中国农业大 学经济管理 学院讲 师。Em i zax - a ,— o i l h—a
p u y b o c m. n k @ a o, o c
摘要
本文利 用 17- 20 年我 国农村居 民人均 消费支 出和人 均可 支配收 98 04
入数据对农村居 民消费和流动性 约束之 间的 关 系进行 了实证研 究 。分析 结果表 明 :我 国农村居 民受流动性约束 的程度 明显偏 高 ;而 自从 我 国大力发展居 民个 人消 费信贷业 以来 ,流动性约束水 平有所 下 降,消 费信 贷的发展发 挥 了一定 的 作 用。今后 在我 国农村地 区进一 步建立健 全 面向广 大农 民 的消 费信 贷业务 ,对
的关 键 时 期 ,特 别 是 党 中 央 在 十 六 届 五 中 全 会 上 提 出 了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的
宏 伟 目标 ,其 中要 达 到 的一个 重要 目标 就是促 进农 民的持 续增 收 ,提 高农 民的
消 费 水 平 。 在 这 种 宏 观 背 景 下 ,研 究 影 响 我 国 农 村 居 民 消 费 行 为 的 一 些 决 定 性 因 素 , 以及 这 些 因 素 的 影 响 作 用 有 多 大 ? 对 于 启 动 我 国农 村 居 民 的 消 费 具 有 重
② 以 17 年的物价水平为基期 ,排除掉了物价变动 的因素 。 98
・ 9 4 ・
维普资讯
农 业 经 济 评 论
o. No1 (9 5 ) 1 . 4  ̄ 7 4
贷 也有 了一定 程度 的发 展 。据人 民银 行 的 数 据 统 计 ,截 至 2 0 0 4年 年 末 ,我 国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

中国居民消费与收入的长短期非对称性动态关系作者:徐小君刘欣瑶来源:《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04期摘要:为考察我国居民如何调整消费以适应收入的变化,采用1978-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和收入数据,运用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NARDL模型,对收入影响消费的非对称性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显示:1.城镇居民由于流动性约束的存在,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大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2.农村居民由于风险规避和预防性储蓄的原因,正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增长的程度小于负向临时性收入变化导致消费减少的程度。

研究有助于认识和理解我国居民消费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原因,从而对政府部门制定消费相关政策有着参考意义。

关键词:居民消费;临时性收入;持久性收入;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作者简介:徐小君,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宏观经济学(Email:*****************.cn);刘欣瑶,华侨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货币金融学(福建泉州36202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我国新型货币政策的结构调整功能及其有效性研究(17BJY192)中图分类号:F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398(2020)04-0084-13一前言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收入的长期稳定增长,我国居民消费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逐渐成为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

随着收入水平的快速上升,我国从贫困落后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再迈向高收入国家,居民的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着不断地改变。

家庭消费观念不断更新,消费需求一直处于转型和升级之中。

因此考察我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动态发展和演变过程,研究经济转轨背景下居民消费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原因,有助于丰富与发展现有消费经济理论。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现状及影响因素2010-2018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现状及影响因素2010-2018
实证研究
基于已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假设,运用实证研究 方法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 究。
03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现状分析
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情况
总体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
代际收入流动性是指不同代之间收入变化的传递性。在中国的数据中,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即父母的收入对子女收入的影 响较小,子女的收入更多地受到自身能力和机会的影响。
农村
农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子女的收入受到父母的 影响较大。这可能与农村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和社 会福利保障等因素有关。同时,农村的代际收入流动 性也存在地区差异,部分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 ,而部分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这可能与不同 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资源和社会机会等因素有 关。
04
西部地区
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低,子 女的收入受到父母的影响较大。这可 能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教育 资源和社会机会等因素有关。
按城乡分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
城市
城市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较高,子女的收入更多地受到 自身能力和机会的影响,而不是父母的收入。这可能 与城市的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保障等因素 有关。
中国代际收入流动性影响因素研究
家庭背景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01
家庭收入
家庭背景中的经济状况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显著影响,父辈经济条
件越好,子辈代际收入流动性越低,反之亦然。
02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对代际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相对
于传统双亲家庭,单亲和重组家庭中的子辈代际收入流动性更高。
03
父母受教育程度
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子辈代际收入流动性越低,反之亦然。
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_范爱军.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_范爱军.

2007年第 3期山东社会科学No. 3总第 139期S HA NDONG SOCIAL S CIENCESGeneral No. 139收稿日期 :2006-10-12作者简介 :范爱军 (1955- 男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丽丽 (1983- 女 ,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实证分析范爱军王丽丽(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 山东济南 250100[摘要 ] 本文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上 ,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预测方差分解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及其各部分的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表明 :我国城镇化发展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之间均存在正向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 但对纯收入各构成部分的影响力度不同 , 虽然短期内城镇化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较小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其作用程度逐渐趋于显著和稳定。

[关键词 ] 城镇化 ; 农民收入增长 ; 协整关系[中图分类号 ]F06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4145[2007]03 0079 05一、城镇化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文献回顾在西方 , 关于城镇化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研究有着丰富的理论成就 ,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发展经济学中的刘易斯拉尼斯费模型 , 托达罗模型和乔根森模型。

这些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能有效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

刘易斯 (W. A. Le w is, 1954 认为 , 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的农业部门释放出来 , 转移到现代城镇工业部门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 , 缩小各经济部门劳动生产率和生活水平差异的关键。

1964年 , 拉尼斯和费景汉 (G.. Ranis &J. H. Fei 对刘易斯模型又进行了重要的修正与补充 , 补充后的模型更加重视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农民收入的增加。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实证研究

个 可 行 的途 径 是 ,保 证 社 会 具 备 较 高 程度 的 收 人
流动性 。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姜长云研究员为本文提出 了宝贵 的修改建议 ,美国康乃尔大学教授 G r ils ayFed 给予了文献上 的帮助 , 罗嫒和展进涛 同学在统计软件 的使用上给予 了帮助 , 在此一并致谢 。
变 , 么 元 素 为 P ( 示 初 始 年 处 于第 i 入 组 的 个 那 表 收
体 , 时 在 分 析终 止 年 处 于第 k收入 组 的概 率 ) 且 同 并 每 一行 各 元 素之 和 等 于 1的 矩阵 P就是 转 换 矩 阵 。 在计 算 收 入转 换 矩 阵 之 前 首 先要 将 全 部 样 本根 据 收 入 高低 划 分 为 不 同的 收 入组 。最 常用 的 分组 方 法 是 五分 位 分 组 方 法 ,即按 收 入 由低 到 高将 所有 样 本平 均 分 为五 个 等分 组 。在 得到 转换 矩 阵 后 , 了可 除
另 一个 体 或 群 体 收入 排序 的变 动 。 收人 流 动 性 的 重 要 意 义在 于 ,它 可 以从 实 质 上 改善 收入 不 平 等 的 状
况 , 进 社 会 长期 收入 分 配 的 均 等化 , 而 使 得 经 济 促 从

关 键 词 农 村 收 入 流 动 性 收 入 分 配
张 立 冬 , 苏 省 社 会 科 学 院 农 村 发 展 研 究 所 助 理 研 究 员 江
21 01 0 3


引 言
R v lo ,0 0 Fsma n i o ,0 2;陆 铭 等 , a al n 2 0 ; i i h n ad Smh n 2 0
江 苏 社 会科 学 2 1 第 2期 00年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范文

《202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范文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安徽省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安徽省作为中国中部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具有代表性。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安徽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且呈现出一定的变动趋势。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到社会公平与和谐发展,还可能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对于促进安徽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前人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差距的测量与评价;二是影响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三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在测量与评价方面,多采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指标;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政策制度等。

然而,针对安徽省的实证研究尚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安徽省为例,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官方数据、相关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等。

五、实证研究1.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情况根据收集的数据,本文计算了安徽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发现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总体呈扩大趋势。

2. 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分析通过回归分析等方法,本文发现影响安徽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教育水平、政策制度等。

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最为显著。

随着安徽省经济的发展,城市地区的经济活动更加活跃,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从而提高了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基于微观数据的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分析

基于微观数据的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流动性分析
本 文 按 照收 人 流 动 矩 阵 的计 算 要 求 , C S数 据 分 为 了三 个 时 将 HN 段 , 别是 18 — 9 3 19 — 9 7 2 0 — 0 4年 。本 文 的实 证 研 究 部 分 9 9 19 、9 3 19 、0 0 2 0 分 剔 除 了相 当大 比例 的原 始 数 据 , 除 的 原 则 是 : 剔 在分 析 时要 求 使 用 匹 配 数 据 , 以剔 除 在 各 时 间 段 不 匹 配 的 样 本 ; 为要 依 据 各 主 要 指 所 因 标 进 行 分 组 , 以 也 剔 除 那 些 主 要 指 标 为 缺 失 值 的样 本 : 除 调 查 质 所 剔
家庭 收 入 流 动 加快 。 海 港 (0 5 分 析 了 18 — 9 7年 中 国 家 庭 的 收 王 20 ) 9 9 19
{ 一)) 差 (七J 。I ft 差 P
对不 同等 级 间 的 流 动 给 以 不 同 加 总 权 重 ,它反 映总 体 流 动 程 度 , 这 个 统计 值 越 大 , 人 流 动 程度 越 大 。 收
击。

_

只 只
基 于 收 入 流 动 矩 阵 . 可 以计 算 得 到 加 权 平 均 流 动 率 、 性率 、 还 惯 亚 惯 性 率 和 开 方 指 数 四个 流 动 性 指 标 。
1 加 权 平 均 流 动率 : .
收入 流 动 关 注 的 是 收入 不 平 等 . 注 研 究 对 象 在 群 体 中 收 入 分 配 关


引言
随 着 中 国经 济 改 革 的 推进 , 民 家 庭 的 收 入 不 断增 加 , 民 的生 居 人
初年收 入排 序
末年 收入排序

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城乡差异

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城乡差异

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城乡差异--基于我国东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浙江工商大学赵亚茹、胡晓丽、王璐摘要:本文构建了面板数据模型,对流动性约束和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我国东部地区居民消费的城乡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居民消费受流动性约束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对实际利率变化的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而城镇居民与之相反;农村居民受前期消费变动和长期消费倾向的影响大于城镇居民;对于收入与支出的不确定性对城乡居民消费是否有影响无法得到定论。

关键字: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东部地区城乡消费差异面板数据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居民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居民的储蓄额大幅度上升,最终消费率尤其是居民的最终消费率处于偏低水平,并且我国目前处于二元经济结构状态,城市化工业化不断加快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与居民消费的城乡差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对居民消费行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和Duscnberry(1949)的相对收入假说。

随后Friedman 和F.Modigliani在原有消费者行为分析框架基础上分别提出了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

而Hall(1978)考虑到不确定性的存在,将理性预期理论引入永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提出随机游走假说。

Flavin(1981)假设持久收入遵循一阶自回归过程,并利用美国的总和时序数据进行估计,发现消费不仅取决于持久收入,也且也收到预期的收入变化的影响,即消费对收入的“过度敏感性”。

而Campbell and Deaton (1987)试图从不同于Hall和Flavin的角度验证随机游走假说,提出了消费的“过渡平滑性”,即消费的实际波动小于理论估计值,这一发现对随机游走假说形成了巨大的冲击,然而这种现象却可以用预防性储蓄理论和流动性约束理论得到很好地解释。

城市居民收入来源与社会流动性

城市居民收入来源与社会流动性

城市居民收入来源与社会流动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居民收入来源和社会流动性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对于社会流动性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这不仅涉及个体的经济状况,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一、工资收入工资收入是绝大多数城市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无论是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有大量的雇佣劳动者以工资形式获得收入。

工资水平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同时也与社会流动性密切相关。

高薪职业如医生、律师和高级经理人员,通常相对收入水平较高,而低技能劳动者的工资往往相对较低。

因此,合理调整工资收入的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工资水平,有助于增强社会流动性,减少收入差距。

二、经营收入在城市中,不少人选择了经营自己的企业或创业,通过经商赚取利润来维持生计。

经营收入来源于个人投资,并且与个人的经营能力和市场行情直接相关。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甚至拥有了巨额的财富,成为社会流动性的代表。

他们的成功经验证明,通过良好的经营模式和市场认可,个人可以实现从小到大,从弱势到优势的社会流动。

三、投资收入城市居民中还有一部分人通过投资获得收入。

股票、房地产、基金等金融工具成为他们的主要投资方向。

这种收入来源的分布相对较广,较为灵活。

然而,也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投资者具备较高的金融素养和风险管理能力。

盲目投资和投机行为会增加投资者的风险,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四、其他收入城市中还有一些人通过其他方式获得收入,如兼职、专业技术服务、农业副业等。

这些收入来源多样化,有利于城市居民在市场经济中保持较高的流动性。

例如,一些大学生通过兼职工作解决自己的生活费用,同时也增加了自身的社会经验。

综上所述,城市居民的收入来源与社会流动性密切相关。

工资收入、经营收入和投资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而其他收入则提供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合理调整收入的分配,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鼓励创业和投资,都有利于增强社会的流动性和公平性。

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

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

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不断推进,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居民的收入分配问题备受关注。

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是指不同代际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流动情况。

这一问题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研究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成为了经济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首先,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研究表明,我国的收入差距在不同代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动性。

一方面,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教育和就业机会的扩大,为低收入阶层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促进了代际收入流动。

另一方面,家庭背景和地域差异等因素仍然对居民的收入流动性造成一定的影响。

这意味着在我国,虽然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其次,研究发现,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与教育程度、职业选择等因素密切相关。

教育程度是影响居民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等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渠道,提高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职业选择也是影响收入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较大,职业选择的不同也会对居民的收入流动性产生影响。

最后,研究还发现,社会保障制度和财产分配制度等制度因素对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可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减少收入差距。

财产分配制度的公平与否也会影响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平等性。

综上所述,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更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

同时,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教育公平性,加强财产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以促进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进一步提升,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

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

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与中国家庭储蓄率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收入不平等、流动性约束对中国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通过深入分析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本文试图揭示收入分配不均和流动性约束如何塑造中国家庭的储蓄行为,并进一步研究这些因素如何在中国特有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相互作用。

本文将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使用最新可用的数据和适当的计量经济学方法,为理解中国家庭储蓄率的高低及其背后的原因提供新的视角。

本文首先对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回顾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接着,文章将介绍中国家庭储蓄率的现状,包括其历史变化、地区差异以及不同收入群体的储蓄行为。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以量化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其他可能影响家庭储蓄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如教育水平、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市场发展等。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有关如何改善收入分配、缓解流动性约束以及提高家庭储蓄率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理解,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家庭储蓄率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部分将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关于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现有研究普遍认为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一方面,收入不平等可能通过影响家庭的相对收入水平和心理预期,促使家庭增加储蓄以应对未来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收入不平等也可能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使得低收入家庭难以积累财富,从而增加其储蓄倾向。

这些观点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验证。

流动性约束对家庭储蓄率的影响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流动性约束通常指的是家庭在面临突发事件或支出冲击时,难以通过借款或变卖资产来平滑消费。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研究张君慧;陈正康;马恒运;郭德玥【期刊名称】《科学决策》【年(卷),期】2022()2【摘要】基于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运用条件代际收入弹性法,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机制。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在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结果发现,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对不同性别子代和不同年代出生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父代认知性社会资本仅能够提升男性子代、以及70后和90后子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

此外,从代际收入流动模式来看,不管子代是从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低收入阶层,还是由最低收入阶层流向中等以上收入阶层,父代结构性社会资本和认知性社会资本均可以提升农村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

【总页数】15页(P53-67)【作者】张君慧;陈正康;马恒运;郭德玥【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8【相关文献】1.农村居民收入代际流动性实证分析2.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r影响因素分析r——基于CHIP2013调研数据3.电子商务发展下社会资本对农户创业选择的影响——基于CHIP2013农村居民数据的实证分析4.收入、财富与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基于CHIP(2013)数据的实证研究5.教育、社会资本对中国农村家庭代际流动的影响——基于CHIP数据的实证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对区域收入位次变动强弱的研究

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实证分析——对区域收入位次变动强弱的研究

作者: 王洪亮[1]
作者机构: [1]南京审计学院经济学院
出版物刊名: 管理世界
页码: 36-44页
主题词: 区域经济;收入流动;收入分配
摘要:本文运用1978~2005年中国分省市分城乡面板数据,采用收入转换矩阵、新构造的收入流动性指数和收入年际相关系数等方法对中国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文章探讨了收入转换矩阵方法的一些不足,并尝试采用其他方法对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做进一步分析,其一是新构造的收入流动性指数,该指数具有良好性质,其介于0和1之间,同时能够对收入流动性的来源进行分解;其二是采用收入年际相关系数来分析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在计算出相邻任意年份的收入相关系数基础上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区域收入流动性的大小。

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越来越低,但不同地区居民收入流动性强弱有别。

从城乡看,1985年前居民区域收入流动主要来源于农村,1985年后居民区域收入流动主要来源于城镇;从地区看,东部地区区域居民收入流动性高于中部,中部地区又高于西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3城乡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年份200420062009城镇200020042006200020042006076008810683110008840798110909460932农村087409210822表4城乡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分解年份2000200405581733801502197500522687200020060607068930206823480066875920042006050487390013501975004336342000200905256478005242476700498453200420090547761960299433870036941720062009051876504024313048003574480592553430472142570044340020042009060966444030353208003303492006200906591707302257242200470504城镇居民互换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年份互换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年份互换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农村居民互换效应0718082120122614020033838706846743201905206800461500200420060740290070050861800308375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年份互换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年份互换效应增长效应分配效应表4列示了20002009年城乡居民绝对收入流动性的分解结果总体上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究具 有重 要 的现实 意义 。如果收 入差距 的扩 大伴 随
着收人流动性程度的提高 , 那么从长远来看 , 这个社 会的长期收入分配状况并
1 9 9 2 ; Kh o r 、 P e n c a v e l , 2 0 0 6 ) 。然 而 , 一旦 收 入 流 动
配、 贫困 、 农业经济与农村发展 。
4 3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性 的程度有所下降, 那么社会 的整体收入分配格局 将呈现僵化稳定的态势, 居民改善 自身收入地位的
的 计 算公 式为: ∑ ∑ P , 它 们分 别测度了 位置 ‘i =i j =/ - - 1
维 持不 变和相 对稳 定 ( 即收 入位 置 维 持原 状 或 移 动
第2 6卷 第 2期
2 0 1 3 年 3月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Xi ’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Fi n a n c e a n d Ec o n o mi c s
Vo 1 . 2 6 No . 2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收入流动性 、 贫困动态性与 中国扶贫 政策调整 研究” ( 1 1 C J Y 0 6 6 ) ; 江苏省社 会科学基
金项 目 “ 江苏 省居 民收入分配与收入 流动性研究” ( 1 O E Y B o 1 4 )
作者简介 : 张立冬 ( 1 9 8 1 一) , 男, 黑龙江哈尔滨人 , 江苏省社会科学 院农 村发展研究所 副研 究员 , 博士, 研究 方向为 收入分
机会和渠道将非常稀少, 尤其是对于社会底层居民
来说 , 这一状况将更为显著 。此时 , 在收人差距居高 不下 的背景下 , 这将进一步激化社会公众对 收入分
配 的不满 , 从而不 利于社 会 的和谐稳 定发 展 。
层) 的成员所 占的比重 , 两个指标值越高意味着 社会成 员 的收入 地位越 稳定 , 收人 流动性越 低 , 反 之
收稿 日期 : 2 O 1 2 —1 1 -0 4
两个维度。其中, 相对收入流动性关注于社会成员 之 间 收入地 位 的相对 变 动 , 反 映 了社 会 机 会 的公 平
程度 ; 而绝 对收 人流 动性 则 关 注 于社 会 成 员 绝对 收 人 水平 的变动 , 考虑 了经 济增 长对 居 民收 入 变 动 的
Ma r .2 0 1 3
中 国城 乡居 民收 入流动性实证研究
张 立 冬
( 江苏省 社会 科学院 农村 发展研究 所 , 江苏 南京 摘 2 1 0 0 1 3 )
要: 文章利用 CHNS调查数据 , 对2 0 0 0 -2 0 0 9年 中国城乡居 民的 收入 流动性进 行 了实证 分析 。研究 发
影响 。
本 文 重点 关 注 于 2 0 0 0 - -2 0 0 9年 中 国城 乡居 民
的收 人流 动性 。2 1 世纪 以来 , 中 国居 民 收人 分 配状
况持续恶化 , 尽管不 同学者在收入不平等 的测度结 果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但基本都认 同当前收入不平
等程度已高于 国际警戒线 ( 基尼系数 为 0 . 4 0 ) 这一 结论 。因此 , 在此背景下有关居 民收入流动性 的研
( F i e l d s G, 2 0 0 7 ) 。这 一广 义 层 面 的定 义 得 到 了 学 者们 的广泛赞同。在上述定义 的界定范 围内, 收人
流 动性 主要包 括相 对收 入流动 性和绝 对 收入流 动性
其在收人分配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某一社会成员
在衡量福利水平时 , 其不仅仅关注于收入水平 的绝 对量, 同时会考虑到 自身与其他成员在收入分配序 列 中 的相 对位置 , 以及 能 否 公平 地 获 得 改 善 自身 收 入 地位 的机会 。也 就 是说 , 尽 管某 一 成 员 的绝 对 收 入水平有所增长 , 但如果其一直处 于收入分配的底 层, 且 自身 的各 种努力 都 收效甚 微 , 那么该 成员 并不 会 因为绝对收入有所增长而觉得幸福感有所提高 。 可见, 一个社会能否为其成员营造公平 的发展机会 和环境 , 对于提升居民福利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促 进作用 。 与收入分配的相关研究 比较而言, 学术界关 于 收入流动性的研究仍然是一个开放 的议题 , 众多学 者从不同的维度对 收人流动性 的含义进行 了界定 。 尽管如此 , “ 收入流动性研究的是在两个或更多的时

则 越 高。 平 均 流 动 率 计 算 公 式 为:
从现有文献来看, 很多学者都关注了中国居 民 的收入流动性问题 , 其 中绝大多数研究都集中于对
中图分类号: F 1 2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2 8 1 7 ( 2 O l 3 ) O 2 一O 0 4 3 一O 5
期 内收入 如何 在 同一 组个 体 之 间分 配 的问 题”


引 言
“ 不 患寡 而 患不 均” 的社 会 心 态 中 国 自古 有 之 ,
现: 2 0 0 0 - -2 0 0 9 年城乡居 民相对收入流 动性呈现 出下降且趋 于稳定 的态势 , 而绝对收入 流动性则 表现 出先 下 降后上升的趋势 ; 农村 居民较高的收入波动风险导致其较 城镇居 民具有更高 的收入流动性 ; 居民家庭 间收入 地位 的变动是城乡居 民绝对 收入流动性 的主要来源 , 收入水平增长 对绝对收 入流动性 的贡献次 之 , 同时长 期 内收入增长的解释程度 明显提高 。为 防止“ 阶层锁定” 现象的 固化 , 政 府应 为中低 阶层居 民营造一个公平改善 其经 济地位 的发展机会 和环境 , 以确保经济增长兼顾收入分配公平 。 关键 词 :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 ; 居 民收入 流动性 ; 机会公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