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油田草4块Es_4稠油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_林承焰
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_林承焰
第28卷 第2期2007年3月石油学报A CT A PETROLEI SINICAV o l.28M ar.N o.22007基金项目:教育部第二届高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林承焰,男,1963年9月生,1997年获石油大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研究。
E O mail:lincy @h dpu 1edu 1cn文章编号:0253O 2697(2007)02O 0069O 04地震沉积学及其初步应用林承焰 张宪国 董春梅(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山东东营 257061)摘要:地震沉积学是应用三维地震信息研究沉积岩及其形成过程的学科,是继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之后的又一新兴边缘交叉学科。
地震沉积学研究强调地震同相轴并不一定是等时的,它以90b 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技术和分频解释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结合其他地球物理技术进行等时地层格架下的沉积微相研究,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大港油田滩海关家堡地区油藏评价中,利用地震沉积学原理及方法,基于地震属性分析和井资料进行了沉积微相分析,为油田开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另外,地震沉积学方法还可用于构造的精细解释。
利用90b 相位转换和分频解释技术对秘鲁S 油田进行了构造解释,建立了精细的构造模型,发现了新的低幅度构造圈闭目标。
关键词:地震沉积学;沉积微相;构造解释;90b 相位转换技术;地层切片;分频技术中图分类号:P 6311445 文献标识码:AConcept of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its preliminary applicationLin Chengyan Zhang Xianguo Dong Chunmei(F acul ty of Geo -R esour ce and I nf ormation,China Univ er s ity of Petroleum,Do ngy ing 257061,China)Abstract :Seismic sedimentolog y is the use of seismic infor mation in the study on sedimentar y ro cks and their for mation processes.I tis a new marg inal intersection subject follo wing the seismic st ratig ra phy and sequence st ratig raphy.I t emphasizes that seismic events do n .t alw ays fo llow the isochronal depo sitio nal surfaces.T he key metho ds for resear ch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log y include 90b -pha -sing co nv ertion,str at al slicing and frequency deco mpo sion.T he application of the key techniques co mbined w ith o ther geophysical technolog ies in the microfacies r esear ch under t he isochronal strata framew ork show ed the favo rable pro spect in petr oleum ex plo ra -t ion and develo pment.T he ev aluatio n o f reservo ir in Guanjiapu a rea of Dagang O il Field based on the seismic attr ibutes and well log data analy ses using the concept o f seismic sedimentolog y settled a stro ng base fo 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field.T he str ucture inter -pretat ion of S O il F ield in P eru using the seismic sedimento lo gic metho ds w as helpful to construct an accur ate structural model and find the new low -amplitude tr aps.Key words :seismic sediment olo gy ;sediment ary micro facies;str ucture int erpretation;90b -phasing co nv ertio n technique;strata l sl-icing ;fr equency deco mpo sing techno lo gy随着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广泛应用,地震沉积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
高分辨率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
高分辨率双侧向和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刘振华;成志刚;仵杰【摘要】利用电阻率测井理论和反演技术,建立了高分辨率双侧向(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HRDI)测井响应的联合反演算法,对HRDL和HRDI测井曲线进行连续反演.构造不同层厚的地层模型,将联合反演结果和单一HRDL反演以及HRDI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联合反演不仅可以同时确定地层真电阻率、侵入深度和侵入带电阻率,而且还可以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解的局部收敛性和多解性.对现场HRDL和HRDI测井曲线的联合反演结果也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期刊名称】《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25)006【总页数】5页(P23-27)【关键词】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作者】刘振华;成志刚;仵杰【作者单位】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1;西安石油大学,电子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P631.8受井眼、泥浆侵入和围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电阻率测井响应一般偏离地层真值.从测井数据反演地层参数是电阻率测井的最终目的.电测井响应的反演属于非线性问题,若测量数据有限,会导致反演结果具有局域收敛性或非惟一性,这增加了测井解释的难度.利用测井数据提高测井解释精度的途径之一是增加测井信息,如使用可以获得多个测井数据的阵列测井仪器,对多个测井响应进行反演[1-4],或在获得目的层段岩心分析资料和试油资料等多种信息后,通过综合分析进行测井解释研究[5].另一途径就是对测量原理不同的仪器测量结果进行联合反演[6-9],联合反演尤其适用于地层模型参数完全相同,只是由于测量仪器原理不同而使测量数据具有不同含义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测量原理迥异的材料数据可以为联合反演提供互为补充的信息,提高解估计的精度,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的多解性[6-9],联合反演是推动反演技术更加实用化的途径之一.基于感应型的双感应测井和基于电流型的双侧向测井是目前测井作业中的必测项目,在传统双侧向测井仪器基础上重新设计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 (High Resolution Dual Laterolog,HRDL)[10-11]和经过信号处理具有高分辨率的双感应测井仪 (HRD I)[12],均具有足够的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解决了原仪器纵向分辨率和径向探测深度不能兼顾的矛盾.目前,HRDL和 HRD I逐渐应用于国内部分油气田.但是,无论是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反演还是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反演,一般只能进行两参数(侵入带深度 ri和地层真电阻率 Rt)反演,而侵入带电阻率 Rxo通常是由其他更浅探测深度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获得.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充分利用测井数据,克服单一测井仪器反演的缺陷,建立了HRDL/HRD I联合反演理论模型和相应算法,同时利用HRDL和HRD I的 4个测量数据,进行三参数(Rt、Rxo和 ri)反演.构造不同的理论地层模型验证了模型算法的正确性,对比了单一的 HRDL和单一的HRD I反演结果和联合反演结果的优劣,讨论了目的层厚度变化对反演收敛性、反演精度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现场应用实例.HRDL/HRD I联合反演结果不仅有助于提高解估计的精度,缩小解的存在范围,而且还可进行多参数反演,得到较准确的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参数.1 高分辨率双侧向及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响应正演计算图1示意出二维地层模型,在径向上包括井眼(半径 rh、泥浆电阻率 Rm)、侵入带(深度 ri、电阻率Rxo)和原状地层 (电阻率 Rt),纵向则包含 N层 (厚度 h),地层模型关于井轴旋转对称.图1 地层模型1.1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仪器响应传统的双侧向测井仪器的纵向分辨率一般为0.6~0.9 m,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在原双侧向电极系基础上,将主电极分为三部分:中间为测量电极,两侧为短路的主电极,仍属于电流型测量仪器(图 2).与原双侧向测井电极系比较,中间的测量电极M相当于监督电极M1(M1′).工作时,调整屏蔽电极A1(A1′)或A2(A2′)的电流使监督电极M和M1等电位,通过测量M上的电位 U,用下式计算视电阻率式中:K为电极系的仪器常数,IA0和IA0′分别对应主电极A0和A0′发出的电流.将深、浅模式下测量到的电压和电流代入式 (1)就可得到深、浅测井响应, HRDL的纵向分辨率可以达到 0.4 m.图2 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的电极系对应于图 1的二维非均匀介质模型,在电阻率等于常数的每一个区域中,电位分布函数U(r,z)满足的微分方程为式中:R为地层电阻率.上式的定解条件是在相邻α、β区域的交界面上满足其中,n为交界面的法线.在无穷远边界满足U=0.由于所考虑的地层介质模型在纵向和径向上都不均匀,故采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上述方程,求出测量电极M的电位U后,代入式(1)可得视电阻率的数值解.1.2 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仪器响应HRD I的仪器结构和传统的双感应测井线圈系相同,通过信号处理改善了深中双感应测井的探测特性,使之具有和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仪器相同的0.4 m分辨率[8],而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的计算则基于电场强度 E所满足的 Helmholtz方程式中:J是电流密度,μ是磁导率,ω是圆频率,α是求解区域的分区数传播常数κ满足式中:ε是介电常数.在区域α和β的边界,电场强度的切向分量满足如下边界条件利用数值模式匹配方法求解以上方程,求出电场强度 E后,可得到感应测井仪器的视电阻率2 联合反演算法对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响应的联合反演,采用的是阻尼最小二乘法,即用具有m个待定参数的正演模型去拟合 k个测井数据值,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Rn表示测井数值,由于HRDL和HRD I共提供4组测量数据,这里的n=1、2、3、4,记R1=R ID和R2= RIM分别代表高分辨率的深、中感应测井值,R3= RLD和R4=RLS分别代表高分辨率的深、浅侧向测井值.式 (8)中函数 F表示正演模型,Rt、Rxo、ri表示待反演的模型参数,Sn表示正演模型中的其他参数.式(8)是非线性方程组,可以在模型的初始猜测处用泰勒级数把右边展开为线性形式把上式写成矩阵形式式中:R =(R ID,R IM,RLD,RLS)T为测井数据,R0=为正演模型预测数据,ε为测井值和预测值之差,P=(Rt,Rxo,ri)T为待反演参数(地层电阻率、侵入电阻率和侵入半径),J为 Jacobi矩阵.式(9)是关于反演参数修正步长δP的线性方程组,相应的阻尼最小二乘解为式中:η为阻尼因子,I0为单位矩阵.由上式求出参数 P的增量δP后,可以得到新的参数把这组新的参数代入正演模型,求出新的差值ε= R-R′以及新的参数增量δP′,由此构成迭代过程,直到满足收敛条件为止.一般地层电测井的视电阻率变化范围可达 2~4个数量级,若不做处理,按前述的迭代流程进行迭代,结果会很不稳定.因此,对这些变化梯度大的量用对数来表示,可以有效增加迭代的稳定性.把现场测井响应值和正演模拟值分别记为 Rman和 Rsan(n = 1,2,3,4),将式 (9)中的电阻率一类的量都换成用对数表示的形式 (变化梯度小的侵入半径不做变换),式(9)变换为令α1=Rt,α2=Rxo,α3=ri,则第 k次迭代时矩阵中各量的变换结果为将变换后的各量代入式 (10),解出δP*后,可得第 k+1次的迭代结果利用上述方法进行联合反演计算,可以使迭代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收敛性.3 理论地层模型的反演采用构造目的层厚度在 0.4~5.0 m之间变化的理论地层模型计算相应的HRDL和HRD I的测井响应,并对此进行了反演计算,结果如图 3所示.图3(a)示意出具有不同层厚的地层模型,为了研究联合反演算法对不同层厚的适应性,选取层厚分别为0.4、0.6、1.0、1.5、2.0、2.5、3.0、4.0 m和 5.0 m.选取地层真电阻率Rt=5Ω·m,侵入带电阻率Rxo= 20Ω·m,侵入带深度 ri=0.68 m,上下围岩电阻率均为2Ω·m.图3(b)、图 3(c)分别给出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的仪器响应(实线为深侧向或深感应测井响应,虚线为浅侧向或中感应测井响应).正演计算结果表明,无论是 HRDL还是 HRD I,对目的层均有明显响应,分辨率比传统的双感应和双侧向有了明显改善.但是,受侵入的影响,视电阻率都偏离了地层电阻率真值.图3 理论地层模型及正反演计算结果图3(d)分别给出对地层真电阻率的反演结果,其中,实线为联合反演的结果,为便于比较,还给出了仅用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图中长虚线)和仅用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数据进行反演的结果 (图中短虚线),单一反演时,把中感应或浅侧向测井数值近似视为侵入带电阻率.从图看出,无论是薄层还是厚层,联合反演均能较好地反映侵入特性,表 1列出联合反演和HRDL、HRD I反演的地层真电阻率相对误差.从表中数据看出,对于1.5 m以上的目的层,联合反演误差在10%以内,比 HRDL和 HRD I单一反演结果的误差明显减小,即使是薄层,联合反演误差也远远低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误差.所以,联合反演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这是联合反演的优点之一.表1 联合反演和 HRDL、HRD I反演的地层真电阻率相对误差层厚H/m 0.4 0.6 1.0 1.5 2.0 2.5 3.0 4.0 5.0联合反演误差/% 45.2 42.8 18.4 10.6 5 3.4 4.4 3.4 3.4 HRDL反演误差/% 376.0 363.0 286.0 263.0 251.0 204.0 180.0 166.0 100.1 HRD I反演误差/% 188.0 106.0 51.4 32.2 13.5 33.6 19.2 14.8 14.2图3(e)是利用联合反演得到的侵入带电阻率,与侵入带电阻率真值(Rxo=20Ω·m)较为接近.联合反演是同时利用了 HRDL和HRD I的 4组测井数据,使同时反演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侵入带深度 3个参数成为可能.而无论是 HRDL还是HRD I的单一反演,通常利用的是一种仪器的 2组测井数据,只能反演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深度 2个参数.所以,联合反演的优点之二是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图3(f)中实线为联合反演算法对侵入带深度 ri的反演结果,它和侵入带深度真值(0.68 m)较接近.为便于比较,还给出了 HRDL(图中长虚线)和HRD I(图中短虚线)对ri的反演结果.结果表明,对侵入带深度的联合反演结果也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上面的理论地层模型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反演算法的正确性,联合反演精度不仅明显优于单一测井数据的反演结果,而且联合反演还充分利用了测井数据,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从两参数反演增加为三参数反演.另外,联合反演的收敛性也优于单一反演的结果.4 现场应用实例对某油田某井 540~590 m井段的高分辨率双侧向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数据进行了联合反演计算,结果如图 4所示.图 4(a)、图 4(b)分别给出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HRDL)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HRD I)的现场测井曲线.图 4(c)是对 HRDL和HRD I测井数据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地层真电阻率Rt(实线)和侵入带电阻率 Rxo(虚线).反演结果表明,该井段属高侵,侵入带电阻率较高,所以较浅探测深度的测井响应值大于深探测深度的测井响应.图 4(d)则给出联合反演得到的侵入深度,联合反演的结果和测井综合解释结果相吻合.图4 对某油田某井段的 HRDL和 HRD I测井曲线进行联合反演的结果5 结论(1)联合反演把测量原理迥异的测井数据综合起来进行反演,能够利用不同类型测量数据的互补性,从而提高解估计的精度,改善测井反演问题中的多解性,是推动反演技术更加实用化的途径之一.因此联合反演正逐渐得到研究者和现场测井工作者的重视.(2)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和高分辨率双感应测井联合反演算法,充分利用了不同测井仪器的测量数据,可以同时反演三参数:地层真电阻率、侵入带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增加了反演的地层信息量.而单一的双侧向或双感应测井反演,只能进行地层真电阻率和侵入带半径两参数反演.(3)对于实际测井作业及测井解释,在侵入带电阻率未知的情况下,单一的双侧向或双感应测井反演是把其他浅探测仪器的电阻率测量结果近似作为侵入带电阻率,降低了反演精度.联合反演直接把侵入带电阻率作为待反演参量,可以综合利用 4个测井数据进行三参数反演,反演得到的地层电阻率和侵入带电阻率比单一仪器的反演更符合测井响应特性,反演收敛性有明显改善,减小了解估计的分布范围,不失为一种较为合理、有效的反演方法.参考文献:[1] Barger T D,Rosthal R ing a multiarray induction tool to achieve high-resolution logs with minimun environmental effects[C].Presented at the 66th SPE Annual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ihibition,1991.[2] Smits J W,Dubourg I. Improved resistivity interpretation utilizing a new array laterolog tool and associated inversion processing[C].SPE 49328,1998.[3] 刘振华,张霞.阵列侧向测井响应的多参数反演[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0(1):30-33.[4] 唐俊.阵列感应测井远程反演处理系统的设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4):96-98.[5] 林承焰,薛玖火,王友净.乐安油田草 4块 Es4稠油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1-5.[6] Strack K M.Joint inversion of resisitivity logs:limit and possibilities[J].J Pet Tech,1997,49(11):1234-1236.[7] Liu ZH,Lin H.Joint inversion of induction/lateral/Nor mal logs,case studies at Shenli field site,China[J].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2,34(1):55-64.[8] 林小兵,刘莉萍,魏力民.川西丰谷地区须四段钙屑砂岩含气储层预测 [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2):82-84.[9] 刘赵明,高杰,孙友国.常规电测井联合反演研究与实际应用[J].测井技术,2003,27(1):16-19.[10]朱军,冯琳伟,李剑浩,等.一种新型的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方法[J].测井技术,2007,31(2):118-123.[11]朱军,冯琳伟.高分辨率双侧向测井响应数值模拟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42(4):457-462.[12]仵杰,龚厚生,庞巨丰,等.一种新的双感应测井信号处理方法研究[J].测井技术,2003,27(1):11-15.。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 收稿 日期 ] 2 1 0 O—O —2 6 5
[ 基金项 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o 9 X 5 0 —0 ) 2 o Z 0 0 90 6 。 [ 者 简 介 ]孙 联 中 ( 9 2 ) 作 17 一 ,男 ,1 9 年 大 学毕 业 ,高 级 工 程 师 ,博 士 生 ,现 主 要从 事 开发 地 质 、 油 藏 工程 方面 的 研 究 工 作 。 94
( 1 ,地 层 东 南 方 向 抬 起 、西 北 方 向倾 没 。 草 4块 位 于 图 ) 乐 安 油 田东 区 西 部 ,西 南 、 西 北 被 断 层 切 割 遮 挡 , 勘 探 面 积 约 1 k ,沙 四 段 油 藏 石 油 地 质 储 量 1 2 × 1 。 0 m 16 0t
石 油 天 然 气 学 报 ( 汉 石 油 学 院 学 报 ) 21 年 1 月 第 3 卷 第 6 江 00 2 2 期 J u n l f l n a eh oo y ( . P ) D c 2 1 V 1 2 N . o r a o d G s c n lg J J I Oi a T e.0 0 o 3 o 6 .
测井储层解释模型类型及建模方法
其中, Rwf , Rwi , Rwc分别为自由水、粘土水以及 微孔隙水的电阻率,φf ,φi ,φc 分别为三部分水所占 的孔隙比例。R 0 为饱和水岩石的电阻率,而mf , mi ,mc 分别为三项对应的胶结指数。当岩石中含 有烃时,其电阻率变为其中R t 为含烃储层的电阻 率, Swf为存在烃的情况下,自由流体孔隙中的地层 水所占的比例,由此就可以得到地层的含水饱和度 Sw 。在目前技术条件下 ,利用常规测井得到三种 孔隙组分是比较困难的,通过结合岩心分析资料,用 大量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得到它们的粗略估计 ,如果 核磁测井等新方法能得到较好的普遍应用 ,这一问 题有望得到彻底解决。
二、三水导电模型及其在低阻储层解释 中的应用
三水导电模型系基于岩石的导电路径是 由自由流体水、微孔隙水和粘土束缚水并联 而成的理论。与传统的导电模型相比 ,新的三 水导电模型极大地改善了测井识别低阻油气 层的能力 ,提高了含水饱和度的计算精度。该 模型不但适合于通常的砂泥岩地层电阻率解 释并且能很好地描述低阻储层的性良好。图 1 为该区3 - 2 井的一段测井曲线。其中T- Ⅱ 油组厚度28 m ,图中箭头所指即为较典型的低 阻油层段。可以看到,在该目的层,电阻率值较 低,平均值低于0. 6 Ω m ,而同一层段的下部是 孔隙度与其相近的水层 , 电阻率为 0. 3 ~ 0. 5 Ω m ,上部的低阻油气层与低部的水层电阻率 基本相同 ,油气特征很不明显。如果没有新的 认识和处理手段 , 很难将上部低阻部分确定为 油气层。
孤东油田多口井馆陶组纯水层的孔隙度为 0. 33~0. 36 ,电阻率约为2Ω·m。应用前述方法, 求得微孔隙地层水电阻率典型值为0. 1Ω·m ,利 用(5) 式得到等效地层水电导率;再运用前述模 型,解释该油田3 口油基钻井液取心井馆陶组含 水饱和度的结果见表1 (地层电阻率进行过侵入 及围岩校正) 。对比计算的与油基钻井液取心 实测的含水饱和度(见图2) ,用本文模型解释的 结果要比用Archie公式解释的结果效果大大改 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目次
琼东 南盆地 第三 系低位 储层特 征及其 控制 因素
淡水 泥浆侵入 引起 的低 阻油气层 实例 分析
肖军, 华, 华, 王 姜 等
黄 龙, 鲍志东, 张文瑞, 等
利用 Smp t 拟河 流相储层 分布 i a模 锦州 2 7区多井约束地 震反演及 储层预 测 辽西凹 陷欢喜岭地 区沙河街 组层序格 架 的建 立
阿克库勒 凸起 古 生界 油 气输 导体 系及 运 移脊线 柴北缘冷 湖 一南八 仙构造 带油气运 移通道研 究 马东地 区地 层 圈闭成藏条 件 的再认 识
郭建军 , 陈践发 , 王铁冠 , 等 王显东, 姜振 学, 庞雄奇 , 等
刘辰 生 , 建 华 , 锐 郭 朱
李 坤, 赵锡奎, 张小兵 , 等
曲江 秀 , 高长 海 , 明 查
尹太举 , 昌民, 张 汪立群 , 等 苏培 东, 秦启荣 , 黄润秋 , 等 谢刚平 , 斌, 良军, 夏 王 等
马全 华
赤水地 区二 、 叠系构造 期次探讨 三 赤水 凹陷浅层碎 屑岩天 然气成藏 条件及勘 探潜 力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 0 8正 谭 秀成 , 熊, 丁 陈号 山, 等
胡 东风
层次 分析法在 碳酸盐 岩储层定 量评价 中的应用
百色 盆地第 三 系烃源 岩热模拟 特征研 究 鸟 尔逊 一贝 尔 凹陷有 利 区预测 与勘探 目标优 选 镇 泾 区块延 长组层 序格架 内油层分 布规律 研 究
司马立强, 王培春, 邓先海, 等
李刚 林承焰, 薛玖火, 王友净
江同文, 徐汉林, 练章贵, 等
泡沫流体 在 井筒 内流 动 时的耦合 数 学模 型
・
李兆敏, 王登庆, 黄善波
林承焰-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成岩作用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S.E. Laubach et al.,2010)
美国内达华州火焰谷砂岩岩样的阴极发光照片 其中a为普通围岩岩样,b为位于构造形变带的岩样。 很明显,石英胶结物(深蓝色部分)在b中更发育, 这说明石英更容易在新鲜的断裂表面发生沉淀作用, 而不是碎屑颗粒表面。
石英胶结物在不同结构模型下的发育情况(S.E. Laubach et al.,2010) (灰色为石英,绿色为石英胶结物,黑色为孔隙,橘色为长石) a 为断裂带附近的石英砂岩(温度25-100 ℃ ); b为模拟a的石英胶结物发育的情况(温度100-150 ℃ ); c 为在相同情况下,长石含量增加到25%,石英减少到75%,d 为模拟石英 胶结物发育情况。
Ⅳ 砂 组
储层成岩特征差异性,对砂体聚油气能力和输导能力 差异性有影响,形成成藏的非均质性。
•成岩作用的后期改造→ 储层质量→ 油气分布
• 河道中下部砂岩粒度粗,分选好, 溶蚀作用发育,储层质量好。 • 河道上部粒度变细,泥质含量增高, 有时“顶钙”胶结;河道底部有时也 发育“底钙”胶结:导致储层质量变 差。
流
溢
分
漫
席
下
及
与
水
堤
坝
然
口
天
河
扶余油层主要砂体成因类型对储层的控制作用
砂体成因类型 分流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 河口坝与席状砂 天然堤及漫溢 水下天然堤及漫溢 决口河道 平均砂体 平均孔隙 平均渗透 平均杂基 平均溶蚀 厚度/m 度/% 率/10-3µm2 含量/% 面孔率/% 6.7 10.4 0.71 2.0 0.59 3.6 2.7 2.1 1.7 2.4 10.3 10.1 8.9 9.0 8.9 0.42 0.53 0.26 0.29 0.31 1.1 2.1 1.1 5.2 4.0 0.47 0.56 0.28 0.20 0.40
四重介质稠油幂律流体试井模型研究
四重介质稠油幂律流体试井模型研究徐有杰;刘启国;齐生芝;刘贵红;刘丹【摘要】针对溶蚀缝比较发育的碳酸盐岩稠油油藏来讲,其溶蚀缝和裂缝具有不同的渗流机理,常规稠油试井模型不能满足四重介质稠油油藏试井解释的需求.因此,基于裂缝、溶蚀缝、溶蚀孔和基质组成的四重介质稠油油藏,将稠油视为幂律流体,依据渗流力学基本原理建立四重介质试井解释数学模型,利用Laplace变换和Stehfest数值反演的方法进行求解,进而绘制三种不同外边界条件下的试井分析理论曲线.研究表明:四重介质稠油油藏压力导数曲线径向流阶段将出现宽度与深度不同的3个"凹子",并且在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呈斜率为(1-n)/(3-n)的直线;幂率指数越小,径向流阶段压力导数曲线斜率越大;弹性储容比越小,"凹子"就越深越宽;窜流系数越大,"凹子"出现的时间就越早.决定四重介质油藏试井曲线特征的参数较多,曲线对参数的变化比较敏感.该模型可以指导四重介质稠油油藏试井资料的解释与研究.%In the case of the carbonate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the well developed dissolution fracture,the percolation mechanism of dissolution fractur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fracture.The conventional well test models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the well test analysis.In the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quadruple media.According to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seepage flow mechanics,the qua-druple-media well test mathematical model based on the fracture,dissolution fracture,dissolution pore and matrix is established in heavy oil treating as the power-law fluid.By means of the Laplace transformation and Stehfest numerical inversion,we obtained the real space solution,and drew the well test curves of three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concaves with different depths andwidths occur in the pressure derivative curves of the quardrule-media reservoir and the slope of pressure deriv-ative double-log curve is(1-n)/(3-n)in the stage of radial flow.The smaller the power-law index is,the greater the slope of pres-sure-derivative curve of radial flow will be.The smaller the storativity ratio is,the wider the concave will be,furthermore,the great-er the interporosity flow coefficient is,the ealier the concaves will pared to the thriple-media,the change of the pres-sure-derivative curve affected by many parameters is more sensitive in the heavy oil reservoir with quadruple-media.The model is used to guide the interpretation and study of the well test data.【期刊名称】《油气藏评价与开发》【年(卷),期】2018(008)002【总页数】5页(P47-51)【关键词】稠油;幂律流体;碳酸盐岩;试井解释;四重介质【作者】徐有杰;刘启国;齐生芝;刘贵红;刘丹【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31.1针对碳酸盐岩油藏而言,由于受成岩后生作用的影响,地层中不仅存在着天然裂缝,还存在一些发育的溶蚀缝和溶蚀孔[1]。
频谱分解及地质模型反演新方法在滩坝砂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频谱分解及地质模型反演新方法在滩坝砂沉积特征及发育模式
研究中的应用
郭建卿;林承焰
【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7)003
【摘要】基于研究区三维高精度地震资料,根据地震沉积学原理,利用频谱分解、地震反演等岩性地球物理技术,并结合地质、测井、录井资料,对博兴油田沙四上亚段滩坝砂储层进行有效预测.结果表明:30 Hz为最佳调谐频率值;沙四上中部砂体最发育,沉积特征较为显著;滩坝砂经历了一次明显“湖退砂进”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区滩坝砂沉积模式呈湖退进积“坝”砂沉积为主,湖进退积“滩”砂、浅湖泥沉积为主的特征;滩坝砂沉积主要控制因素为水动力作用和古地形条件等.
【总页数】7页(P37-43)
【作者】郭建卿;林承焰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1.3
【相关文献】
1.Walsh反演法在提高滩坝砂薄层测井曲线分辨率中的应用——以沾化凹陷为例[J], 刘江涛;廖东良;葛新民;刘来磊
2.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在东营凹陷王家岗地区沙四上亚段滩坝砂的应用 [J], 韩长城;林承焰;任丽华;马存飞;魏婷;张宪国;孙志峰
3.频谱成像在滩坝砂油藏储层描述和预测中的应用 [J], 荀东;李可庆
4.江汉盆地新沟嘴组下段滩坝砂沉积及分布特征 [J], 彭伟
5.泌阳凹陷张厂地区E2h3Ⅳ砂组滩坝砂沉积学特征及勘探意义 [J], 吴群;朱颜;王树芳;张建光;张正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乐安油田草13断块沙四段薄互层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学 术研 讨 i 1 1 7
些 资 源 请 求 ,最 终 系统 将 资 源耗 尽 而 不 能 对 正 常 的 请求 提 供 服 务。
候 ,一 定要 阅读隐私声明 ,因为几乎有关互联网应用的每项隐 私政策里面都有漏洞 ,以便在 某些情况下可以共享数据 。这样
你 就可 以 确定 应 该 把 哪 些 数 据 保 存在 云 计算 环 境 ,哪 些 数据 保 存在 自己的 电脑 中。
展 布 、微 构造 特征 、沉 积微 相进 行 全面 研 究 ,并利 用岩 心 分析 化验 资 料对 本 区储 层
1 9 9 2 年 区块 井 况开 始 出现 问题 ,1 9 9 3 年、 2 ( ) 0 5 年 两 次实施 调整 ,但 受注 采 井 网不 完 善 制约 ,水驱 开发 效 果持 续变 差 。 目前井 网基 本 瘫痪 ,区块 开 油井 1 6 口 ,单井 日油
2 1精 细油藏 描 述 2 . 2 动 态监测
I : .
. . . . . .
草1 3 沙 四段 长 期 以来 多采 用大 段 多层
合采合注方式 ,由于受薄互 层 、物性差
异 、粘 度差 异 影响 ,储 量 动用 存在 很 大差 异 。储 层物 性 好 、注 采连 通性 好 的主 力油 层 吸水 强于 非 主 力层 ,水 淹严 重 ,而 一些 渗 透率 低 、注 采对 应 差 的油层 吸 水 差 ,动
0 . 9 t / d ,综 合 含 水 9 1 . 8 %;水 井 开 井 3 [ - J,
的岩 性 、物性 、非 均质 性 、敏感 性 等参 数
。
【 _ I 注水平3 0 t / d ;采 油速 度 0 . 1 ( 1 %,采 出 程 进 行 了 分析 ,建 立起 精细 的地 质模 型 。 度1 3 %,单 元处 于 低速 低效 开发 状 态 。 2 剩 余 油研 究方 法 为提 升 该 块开 发效 果 ,在精 绌 油藏 描 述 的 基 础 ,综 合 应 用 地 震 、钻 井 、测 井 、开 发实 验和 各项动 态监 测 资料 ,采用 油藏 工 程方 法进 行 流线 分析 ,结合 油藏 数 值模 拟 ,开 展 多手段 的剩 余 油研 究 。
碎屑岩油藏测井精细解释模型的构建与系统研发
测井精细解释又叫测井二次解释,它是油田开发综合研究实现了四种解释模型调用方法:自动查询匹配调用、自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传统的测井二次解释的工作模式是采用义公式调用、类比借用、自动拟合调用。
依据不同的资料条Forward、ResForm等商用软件,以测井一次解释的成果为基件,智能选择采用合适的调用方法,实现逻辑如图1所示。
础,收集大量相关基础数据和测井曲线资料,加载到软件中进3 碎屑岩油藏测井精细解释支持系统的研发行交互解释,耗时耗力。
另外,商业软件采用固定都是通用解系统架构可分三层:数据层、工具层和应用层。
底层是数释模型,不够精细、可靠。
针对碎屑岩油藏,收集测井专家成据层,建立项目数据库,一方面存储基于数据中心提取与测井果资料,建立解释模型库,在此基础上研发测井解释支持系相关的各种基础数据,另一方面要存储测井解释标准和解释模统,直连数据库,提供大量的解释支持工具,对提升测井的解型;中间是工具层,主要是研发各种工具,这些工具从业务功释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上可分为三大类:数据支持工具、测井曲线成图和分析应用工具、交互解释工具;最上层是应用层,支持储量评价、地质1 研究测井解释模型的存储与管理机制通过剖析胜利油田碎屑岩油藏测井二次解释的主要内容和建模以及开发方案的编制等综合性研究业务。
专家经验方法,抽取形成解释标准和解释模型的描述形式,进碎屑岩油藏测井解释软件功能包括工区管理(工区增删而进行存储设计。
测井解释模型主要涵盖了孔隙度、渗透率、改、选井)、数据集成应用(数据自动提取、数据统计查询、饱和度解释模型、隔夹层解释标准、油气水层解释标准。
测井数据格式转换与导出)、测井资料预处理(曲线拼接、异常数精细解释模型知识库包括:测井解释相关的基础数据、解释标据点剔除、曲线标准化、岩心深度归位)、解释模型的建立准和解释模型三部分。
基础数据主要依托数据中心进行了数据(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测井成果图(测井曲线、测井集成;解释模型来源于三个方面,储量报告、测井专家建立的图、四性关系图、综合柱状图)、测井二次解释(解释模板配油田解释模型、岩心资料自动拟合成的模型。
复杂油气藏储层录井定量化解释技术研究
复杂油气藏储层录井定量化解释技术研究摘要:随着油气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勘探开发目标逐步复杂化,对录井精细化解释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针对目标区域含油气储层给出确切的产油、产气、产水的预测结论并提供相应的含油气水储层解释参数和产能预测参数已经成为录井解释技术发展的趋势。
基于此,本文以储层“四性”关系研究为基础,就油气水层录井解释技术的建立与优化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录井解释;定量化;油气储层评价0前言对于复杂地质区域的油气藏勘探开发来说,依托录井技术从现有的井筒采集资料信息中发现地下地质异常现象,揭示地质现象与井筒资料信息间的内在关系和规律,井筒资料与测试资料相结合,单项资料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定性判断与定量解释相结合,建立油气水层录井解释技术体系,是当前油气田对于精细录井的现实要求。
这就要求录井必须适应油气田勘探开发形势,不断发展各类录井新技术,全面提升录井解释技术的精细化和定量化水平。
1常规单项录井技术解释方法目前实际在解释中应用的录井单项解释技术主要有:气测解释技术、地化分析评价技术、轻烃分析评价技术、核磁共振分析评价技术、荧光显微图像分析评价技术。
1.1气测解释技术气测解释技术包括气测异常显示曲线形态判别油气水层方法、气测解释图版判别油气水层方法、气测参数解释标准判别油气水层方法。
近年来,随着气测资料应用程度的提高,气测曲线形态判别已由时间剖面曲线向深度剖面曲线发展,解释图版已由传统单一的组分比值图版向地层含气量与储层孔隙性、油气灌满程度等综合定量解释图版发展,气测解释技术也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1.2地化分析解释技术岩石热解分析可以得到单位质量岩石中气态、液态和固态烃含量、含烃总量,进而可以计算含油饱和度和预测原油密度、黏度。
这些定量的分析数据,一方面用于与岩心实物结合的对油气水层的定性直观观察判断,一方面用于与测井解释等储层孔渗性参数结合的综合解释图版。
该项技术的开发应用较大地提升了录井资料定量化水平。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王友净;林承焰;董春梅;薛玖火【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07(031)003【摘要】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边际稠油油藏开发生产的瓶颈.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对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的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及其对稠油开发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草4块沙四段发育两个三级层序,其岩石矿物学特征不同,沉积特征明显不同,含油性也不同;沙四上亚段为滨浅湖滩坝相沉积,而沙四下亚段为近岸水下扇沉积,其控制着95%的储量.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1~1.43,突进系数为2.21~5.41,渗透率级差大,层内、层问非均质性强,平面上非均质性相对较弱.综合评价出了有利的开发层段,其中沙四段4砂层组的3,4小层为有利开发层段,油层分布稳定,连通性好,可采用小井距强化注水面积井网或蒸汽吞吐热采开发,并采取适当的防砂措施.【总页数】7页(P7-12,17)【作者】王友净;林承焰;董春梅;薛玖火【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3【相关文献】1.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稠油油藏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孙联中;王友净;刘浪;王庆胜2.东营凹陷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储层敏感性研究 [J], 袁杰;赵阳;李淑平3.乐安油田草4块沙三段-沙二段储层沉积特征与非均质性研究 [J], 才巨宏4.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研究——以胜坨油田坨123断块沙四段为例 [J], 高建刚;赵红兵;严科5.八面河油田北部沙四段沉积微相与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J], 汪明伟;王宝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建模及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建模及解释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题目: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建模及解释方法研究一、选题背景测井技术是油田勘探开发中不可或缺的探测技术之一。
通过测井获取到的地下岩石及其含油气围压下的物理参数、水文地质参数、岩石力学等信息,能够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在不同类型油藏中,测井参数的解释方法和模型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的建模方法和解释技术,对于准确评价油藏储量、预测油藏产能及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的建模方法和解释技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以期提高油气勘探开发效率和开发成果。
三、研究内容1、介绍东辛地区油田地质概况和不同类型油藏的特征2、利用现代地球物理技术获取相应的测井参数数据3、对不同类型油藏中的测井参数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4、研究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的建模方法,并以实测数据为例进行模型验证5、研究不同类型油藏测井参数的解释技术及实现方法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试验分析和现代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油藏中的测井参数建模和解释技术。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将得到东辛地区不同类型油藏中测井参数的建模方法和解释技术,将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油气生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的结果将为东辛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对于提高我国油气勘探开发水平,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油藏的细化分类与地质意义
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油藏的细化分类与地质意义喻克全;马鸿;木合塔尔;黎庆元【摘要】国内稠油分类标准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刘文章教授提出并建立起来.该标准以原油粘度作为主要分类指标,以原油密度作为辅助分类指标.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开发实践表明,不同类型储层的稠油油藏开发方式及效果差异很大,除原油粘度外,储层岩性是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另一重要因素.在国内稠油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区4个油田22个稠油主力层块分析结果,采用地面脱气原油粘度为主要指标,储层岩性作为辅助指标,结合开发难易程度,将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分为3大类4亚类12级,以期为今后的稠油开发研究和油藏管理提供借鉴.【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1(033)006【总页数】4页(P32-35)【关键词】稠油油藏;分类标准;地质意义;新疆油田【作者】喻克全;马鸿;木合塔尔;黎庆元【作者单位】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中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资源丰富,截止2008年,累积产油5364.5×104t,2008年稠油产量401.2×104t,占全油田产量33%,稠油的有效开发对克拉玛依油田的稳产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油田稠油油藏类型多,储层物性、原油性质差异大,生产规律复杂[1]。
为了更好地满足开发生产,促进稠油开发技术的进一步深化配套,在稠油油藏地质特点、生产特征和影响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系统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重新对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进行了细化和分类。
准噶尔盆地浅层稠油大规模开发始于1985年,至1998年主要开发的是以六区、九区为代表的普通-特稠油油藏,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1998~2005年主要开发的是以百重7井区、九9区为代表的特稠油油藏,储层岩性以砂砾岩为主;2005年以后主要开发的是以九7+8区、风城油田为代表的超稠油油藏,储层岩性以中细砂岩为主。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
基于流管模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井间示踪剂解释模型陈冠中;林春阳;姜瑞忠;张伟;李强;李广【摘要】Due to the strong heterogeneity,the tracer production curve of fractured reservoirs low-permeability has multiple peaks,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conventional reservoir.So,it cannot accurately describe the information of fractures.Therefore,it is urgently to establish a tracer interpretation model for fractured reservoirs.In this paper,the fracture system of reservoir is considered to be composed of many fracture belts,and the fracture belt is equivalent to the stream tube.Based on above assumptions,the physical model of inter-well tracer flow is established.Moreover,a mathematical model of the tracer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along the stream tube i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one-dimensional convection-diffusion equation.After the concentration of each fracture belt is superimposed in the production layer, the tracer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expression is obtained.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 s that as the number of equivalent stream tubes increases, the peak value of the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curve decreases;as the length of flow tubes increases,the tracer breakthrough time increases,and the peak concentration decreases;as the permeability and pressure difference between injection and production well increase,the breakthrough time decreases,and the bandwidth of concentration production curve increases.T he field application show s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model are close to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interpretation result,which validates therationality of the model.%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示踪剂产出曲线与常规储层不同,存在多个峰值,需要建立针对裂缝性油藏的示踪剂解释模型.将该类储层中的裂缝系统考虑为多条裂缝条带,并将裂缝条带等效为流管束,建立示踪剂在井间流动的物理模型.基于一维对流扩散方程,沿着流管建立了示踪剂浓度分布数学模型,在生产层将各裂缝条带的浓度叠加后,得到示踪剂浓度产出表达式.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裂缝条带等效流管数增加,浓度产出曲线峰值下降;随着流管长度增加,生产井见剂时间增长,且峰值浓度降低;随着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增大,生产井见剂时间减小,浓度产出曲线带宽增加.现场应用表明,该模型的解释结果与数值模拟解释结果相近,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2【总页数】5页(P200-204)【关键词】井间示踪测试;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流管模型;裂缝条带;参数解释模型【作者】陈冠中;林春阳;姜瑞忠;张伟;李强;李广【作者单位】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海洋石油高效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8;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8;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青岛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40 引言中国大多数油田采用注水开发方式,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采阶段,平均综合含水超过80%[1-2]。
油页岩地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探讨
作者简介 :王新龙 , 男, 1 9 6 4 年生 , 从事测井 资料解释评价工作 。
位 于 山东 泰 安 汶 东 凹陷 的 T A— XI A 一 1 井 目的
第3 7卷
第 3期
王新龙 , 等: 油页岩地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探讨
状 。钻井 取心资料显示 , 油页岩含 油产 状为斑 块 和星 点状 , 含 油不均 , 油质较重 , 油脂感 弱到较强 , 污手。
1 . 2 矿 物 组成
2 ) 。该结 果与 岩心 黏土矿 物分 析伊 蒙混层平 均含 量 5 1 . 5 、 伊利石平均含量 3 5 . 2 9 / 6 、 其 他 为 高 岭 石 和 绿泥 石 的结果一 致 。 自然 伽 马能谱是 区分 油页岩 黏
油 页 岩 地 层 测 井解 释 评 价 技 术 探 讨
王新龙,罗安银 ,祗淑华 ,李振苓
( 中 国石 油 集 团测 井 有 限 公 司 华 北事 业 部 ,河 北 任丘 0 6 2 5 5 2 ) 摘 要 :介 绍 了油 页 岩储 层 的岩 性 特 征 、 矿物 组 成 、 物 性 和 品 质 特征 , 它 的 测井 响应 特 征 及 解 释 评 价 方 法 与 常 规 油 气
层存在 明显 区别 。利用测 井资料 , 针对油页岩地层 特点 , 在岩性判别 、 矿物 组分处理 、 物性参数 求取 、 有机碳含 量、 含油率 、 裂缝评价 、 岩石力学参数等方面进行 了研究 。通过 和岩屑 、 岩心等 资料 分析对 比 , 油 页岩地层测井解 释定 量评价结果 、 试 油层段选择 、 压裂方案制定等均能满足勘探 开发等方 面 的技术 需求 。油页岩储 层测井评 价技术对 其他非常规油气层解释技术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 的参考意义 。 关键词 :测井评价 ; 油 页岩 ; 矿物组分 ;有机碳含量 ; 阵列声波 ; 岩性识 别
枣园油田自来屯地区孔一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枣园油田自来屯地区孔一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开发效果的影
响
林承焰;王伟锋;金强
【期刊名称】《地质论评》
【年(卷),期】1993(039)005
【摘要】本文针对枣园油田自来屯地区孔一段油藏开发效果差的实际情况,研究储集层砂岩岩矿特征、成岩作用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粘土矿物及储层结构模型与储层潜在敏感性及油层损害的关系,提出了油层保护措施.
【总页数】6页(P427-432)
【作者】林承焰;王伟锋;金强
【作者单位】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石油大学油藏地质研究所,山东东营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
【相关文献】
1.松辽盆地三肇地区宋芳屯油田扶余油层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J], 方庆;王宝清;雷友忠;熊霄
2.枣园油田沈家铺区块孔一段火成岩储层特征 [J], 张世奇;纪友亮;石占中;刘海富
3.自来屯油田孔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J], 吴光乐
4.枣园油田孔一、二段储层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特征 [J], 王伟锋;林承焰;信荃麟
5.枣园油田孔一段岩相类型及其储层非均质性 [J], 林承焰;侯加根;徐怀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0-2634(2008)04-0001-05乐安油田草4块Es4稠油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林承焰,薛玖火,王友净(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摘 要:研究区目的层段沙四段(Es4)位处盆地边缘,地层埋藏浅(1000m左右),储层疏松,油稠,岩石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层间差异明显,测井资料解释难度较大。
以取芯井分析化验、试油、试采和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分别研究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储层岩石的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之间的关系,分层段建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
应用解释模型对研究区51口井进行了二次解释,结果表明,该解释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地质建模和剩余油挖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储层参数。
关键词:乐安油田;测井解释模型;孔隙度;渗透率;含油饱和度;稠油中图分类号:TE132.1;P361 文献标识码:A DO I:10.3863/.j issn.1000-2634.2008.04.001引 言砂砾岩稠油油藏储层岩石成分复杂,垂向上物性变化大,非均质性严重,层间差异明显。
测井精细解释是在获得目的层段岩芯分析资料和试油资料后,针对目的层段开展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建立可靠的储层参数计算公式和油水层评价标准。
开展砂砾岩稠油油藏测井二次解释模型研究对洞悉砂砾岩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点,了解隔夹层分布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乐安油田位于东营凹陷南斜坡,1961年开始进行地震勘探,1971年发现油田。
草4块位于乐安油田东区西部,勘探面积约10km2,目的层位为沙四段(E s4),其油层属低电阻率油层(电阻率值与水层的电阻率值相差较小),常规测井解释计算的含水饱和度往往偏大,很容易把油气层解释为水层。
此外,研究区地处盆地边缘斜坡,为了满足当前储层地质研究的需求,采用 岩芯刻度测井 方法,在对现有测井资料进行标准化和重新解释的基础上,对该区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特征及其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1-6]。
1 关键井 四性 关系研究四性 关系是指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及含油性两两之间的关系,它是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建立及油、气、水、干层识别的基础[2-3]。
1.1 岩性与物性的关系在 四性 关系中,以岩性与物性的关系最为重要,岩性、物性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储层性能的优劣,进而控制储层含油性[4,7-9,14-16]。
表1为不同岩性孔隙度、渗透率统计表,其中含砾砂岩、粗砂岩均表现为中 极高孔隙度、中 极高渗透率,细砂岩表现为一般 高孔隙度、中 高渗透率,粉砂岩表现为中 极高孔隙度、一般 极高渗透率,含砾泥质砂岩表现为中 高孔隙度、中 低渗透率,泥质粉砂岩表现为中 高孔隙度及中 低渗透率。
表1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孔隙度、渗透率统计表岩性孔隙度/%渗透率/( 10-3 m2)岩性孔隙度/%渗透率/( 10-3 m2)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19~3721~3617~30140~10000540~5800140~680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20~3323~2921~3020~200020~19035~630第30卷 第4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30 N o.4 2008年 8月 Journa l o f South w est P etroleu m U n i versity(Sc i ence&T echno logy Editi on) A ug. 2008*收稿日期:2007-03-06作者简介:林承焰(1963-),男(汉族),福建福清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油气藏开发地质学、沉积学等教学与科研工作。
可见,E s4储层物性特征较好,但孔隙度、渗透率与岩石结构类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
1.2 岩性与电性的关系该区除稳定分布的玄武岩、近源快速冲积而成的砂砾岩体底砾岩和滨浅湖相生物灰岩呈高阻外,电阻率都低于20 m。
岩性指示曲线主要为自然电位曲线,具有负异常特征,结合其它测井曲线可很容易划分砂岩与泥岩。
表2为声波时差、电阻率统计表。
表2 乐安油田草4块沙四段声波时差、电阻率统计表岩性声波时差/( s/m)电阻率/( m)岩性声波时差/( s/m)电阻率/( m)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307~379334~403316~4757.0~15.010.0~16.06.5~15.0粉砂岩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273~382306~376310~4612.5~12.05.4~15.53.0~13.0可见,随岩性的变细,整体上声波时差值增加、电阻率值降低,但在粉砂岩处出现异常:其声波时差降低、电阻率降低。
此外,研究区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厚度变化较大,隔夹层较发育,但隔夹层处电测曲线一般变化较明显,常表现为电阻率值降低,声波时差增大,自然电位曲线负异常回返。
1.3 岩性、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研究区地处盆地边缘,沉积岩类型较多,油藏类型为具有边水的封闭性层状构造稠油油藏。
不同碎屑岩储层的含油产状是不同的:含砾砂岩储层主要为含油、油浸;粗砂岩储层主要为含油;细砂岩储层主要为含油,可见油浸;含砾泥质砂岩储层主要为油斑;泥质粉砂岩储层主要为油斑,可见油浸。
由上述可见,沙四段具有油气显示的岩性主要为含砾砂岩、粗砂岩、细砂岩,其次为含砾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
通过对关键井岩芯的物性与含油性关系的研究发现,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孔隙度与含油性之间在一定范围内也存在正相关性,渗透率与含油饱和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表明研究区层状构造油藏的含油性受储层渗透率影响较大。
原因在于碎屑岩储层内部具有连通孔隙,孔隙喉道较大,能够形成渗流通道,是有效的原油储集空间;而对于有一定孔隙度但骨架内孔隙孤立或连通性较差、喉道狭窄的空间则存在以下两种情况:(1)若是原生孔隙,则在成藏时原油很难进入;(2)若是次生孔隙,则进入的原油很难排出,常形成残余油。
由于工区地层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故一般仅考虑第一种情况。
因此,对于连通性好、渗透率大的储层含油性好,反之则含油性较差。
2 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研究四性 关系研究表明岩性与物性之间的关系不是很密切,应分层段建立测井二次解释模型。
本次研究分别建立了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
2.1 岩性参数2.1.1 泥质含量解释模型岩性与电性特征关系研究表明SP结合其他测井曲线可容易地划分砂岩与泥岩,但岩芯分析表明,泥质含量与自然伽马相关性较泥质含量与自然电位相关性好。
根据岩芯分析,用统计的方法分别建立了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自然伽马值与其泥质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泥质含量解释模型的表达式分别为V s h=0.3860I GR-3.4923 (R=0.8505)(1)V s h=0.4529I GR-6.0757 (R=0.8728)(2)式中,V sh 泥质含量,%;I GR 自然伽马相对值,%; R 相关系数。
2.1.2 粒度中值解释模型研究区目的层段粒度中值与泥质含量的相关系数较高,结合式(1)、(2)建立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粒度中值解释模型,其表达式分别为Md=1.3416e-0.1599V sh (R=0.9863)(3) M d=0.5007e-0.067V sh (R=0.9180)(4)式中,M d 粒度中值,mm;V sh 泥质含量,%。
2.2 物性参数2.2.1 孔隙度解释模型根据 四性 关系研究结果,研究区孔隙度与声波时差有较好的相关性。
分层段建立的孔隙度-声波时差模型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解释模型在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的表达式分别为=0.1341 t-18.940 (R=0.9248)(5)=0.1211 t-14.346 (R=0.9000)(6)式中, 孔隙度,%; t 声波时差, s/m。
2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2.2.2 渗透率解释模型在一定压差下,储层渗透率可表征为流体通过岩石的能力,其值主要受岩石颗粒大小、颗粒分选、孔隙弯曲度、孔喉半径、流体性质和粘土分布形式等因素的影响。
诸多影响因素可归纳为以下两点:一是孔喉半径,取决于岩石颗粒分选和平均粒径;二是岩石颗粒间孔隙的连通性,取决于胶结物的性质和含量[10-11]。
综合渗透率影响因素可知,储层渗透率与粒度中值、泥质含量及孔隙度等多个参数有关。
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将孔隙度、粒度中值引入研究区渗透率建模中,建立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渗透率解释模型,其表达式分别为l n K=0.2501 +16.8313M d-4.9186 (R=0.9161)(7)l n K=0.0963 +9.4572M d+0.7150 (R=0.8467)(8)研究表明,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引入孔隙度和粒度中值建立的渗透率解释模型相关系数较高。
沙四段3砂层组和4砂层组选用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表达式分别为式(7)、(8)。
2.3 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通过岩性、物性与含油性的关系分析可以看出,研究区含油性与岩性关系不是很显著,分析化验资料表明不同层段的地层水矿化度差异较大,因此,采用分层段建立饱和度测井解释模型,对不同层段的储层应选用不同的比例系数、胶结指数和饱和度指数等参数的方法来提高解释精度[5-6,8-13]。
由于研究区目的层段仅有一口井的岩电分析资料,且沉积相分析结果表明主力层段都属于同一沉积相(近岸水下扇),故在采用阿尔奇公式(9)计算含油饱和度时a、b、m、n指数采用相同的值,地层水电阻率分层段取值。
在该油田缺乏油基泥浆取芯的情况下,利用该油田的岩电分析资料,得到a=0.667、b= 0.975、m=2.20、n=2.413四个参数。
S w=abR wR t m1n(9)式中,S w 含水饱和度,小数;a 与岩石有关的比例系数;b 与岩性有关的常数;R w 地层水电阻率, m,本次研究沙四段3砂层组采用0.14 m,沙四段4砂层组采用0.09 m;R t 感应电阻率, m; 孔隙度,小数;m 岩石的胶结指数;n饱和度指数。
2.4 测井模型的检验对建立的测井解释模型,不仅要做数学上的分析检验,还要求与实际地质资料进行对比检验。
本次研究以散点图对比测井计算参数与实际岩芯分析数据的方式进行模型检验(图1~图4)。
图1 草4块沙四段3砂层组孔隙度检验图板图2 草4块沙四段3砂层组渗透率检验图板图3 草4块沙四段4砂层组孔隙度检验图板3第4期 林承焰等: 乐安油田草4块Es4稠油油藏测井解释模型研究把测井解释计算出的数据和岩芯分析数据分别作为一个点的x 、y 坐标,做出散点图。
当解释值越接近于真实值时,数据点越接近该直线,即所有数据点沿着直线y =x 均匀分布,但孔隙度数据点的排列较渗透率数据点的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