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调查知识点总结
海洋调查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海流观测
海水运动=乱流(湍流)+波动+潮流+常流
海水运动:如何加以区分?
进行海流观测时,要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观测一昼夜或多昼夜,所得到的结果是常流和潮流运动的合成。对一昼夜或多昼夜获得的资料,经过计算,可将这两部分分离开来。水平方向周期性的流动称为潮流,其剩余部分称为常流、余流或通称为海流。
7.1 海流观测的意义
1、直接为国防、生产、海运、交通、渔业、建港等服务
2、海流影响区域海洋学和全球的气候
>海流决定营养盐分布(上升流)
>海流对气候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7.2 海流计简介
海流观测用到的仪器有:
机械旋浆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声学多普勒海流计、光学式海流计、电阻式海流计、遮阻涡流海流计
1、机械旋浆式海流计
据旋浆叶片受水流推动的转数来确定流速,用磁盘确定流向。根据这类仪器记录部分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厄克曼型、印刷型、照相型、磁带记录型、遥测型、直读型、电传型等旋浆海流计
(1)厄克曼海流计
无水深限制,不能测弱流,不能连续观测
(2)印刷型海流计
能够记录一段时间内平均流速和瞬时流向
(3)照相型海流计
测量值记录在耐压壳内的胶上。胶卷一般用宽16mm,长15m,可记录6000幅图片,该仪器的测量深度为150m,自记工作时间达30天
(4)磁录式海流计
将测量数据以二进制编码方式记录在磁带上,磁盘,存储器,记录量大,观测时间长
(5)遥测海流计
双频道的无线电遥测装置,包括装在浮标上的传感器和装在船上或岸上的接收装置。流速与流向根据自记仪纸带上记录脉冲频率和相对位置而进行测定,适合短期现场实时观测
(6)直读式海流计
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
海洋调查的基本内容
海洋调查是对海洋领域的系统观察、研究和评估,以了解海洋资源和环境的状况和变化。其基本内容包括:
1.海洋生物调查:对海洋生物种类、分布、数量、生长发育、生境、生态关系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环境因素等进行调查研究。
2.海洋地理调查:对海底地形、海洋流、海洋气象、海洋岛屿、大陆架、海峡海湾等特定地区进行详细调查。
3.海洋气象调查:对海洋风、波浪、气压、海水温度、盐度、海况、海冰等进行详细的调查。
4.海洋资源调查:对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规模、质量以及开发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5.海洋环境调查:对海洋环境因素如污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其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6.海洋法律调查:对海洋法律法规、国际海洋公约等进行调查研究,为海洋保护和利用提供法律支持。
7.海洋技术研发:研发和应用海洋技术装备,实现海洋资源调查和环境监测的高效、准确和安全。
探秘海洋知识点归纳总结
探秘海洋知识点归纳总结
海洋是地球表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海洋中蕴藏着丰富
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对地球的气候、环境和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海洋知识涵
盖了海洋地理、海洋生物、海洋物理、海洋化学等多个领域。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这些不
同的角度来探秘海洋的奥秘,对海洋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海洋地理
海洋地理是研究海洋形成、变迁、分布和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学科。海洋地理涉及到海洋的
地理位置、海洋环流、海洋地形、海底地貌、海洋资源等内容。海洋地理的知识点如下:1.海洋分布
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为海洋,海洋分布在地球的不同区域,并受陆地和海陆相交界线等因素的影响。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条件,海洋可以分为大洋和边缘海、内海、河口
海等不同类型的水域。
2.海洋环流
海洋环流是海洋中水体的流动状况,是海洋运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海洋环流受地球自转和
地球的形状、水温、盐度、风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海洋环流对海洋的热量分布、生物运
动和物质循环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3.海洋地形
海洋地形是指海洋底部的地形特征,包括海底山脉、海沟、海岭、海底平原等。海洋地形
的形成和分布受板块构造、地质活动、地壳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海洋地形对海洋生物和生
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4.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指海洋中蕴藏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海
水资源等。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海洋生
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是指生活在海洋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体,包括海洋浮游生物、海底生物、海洋植物、海洋动物等。海洋生物研究的内容包括海洋生物的分类、分布、生态习性、生殖繁衍、食
探秘海洋知识点总结归纳
探秘海洋知识点总结归纳
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和浩瀚的自然景观之一,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面积。海洋的奥秘和多样性吸引着无数研究者和探险家,他们不断深入其内部,揭示其中的秘密。本文将从海洋的形成和组成、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多个方面,对海洋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海洋的形成和组成
1. 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形成主要是地质作用和天文变化的结果。在地质作用方面,地球表面的裂缝和火山喷发造就了海洋的形成,同时地壳板块运动也间接导致了海洋的形成。在天文变化方面,太阳和月亮的引力作用导致了潮汐,推动了海洋水的流动,形成了海洋的基本结构。
2. 海洋的组成
海洋主要由水体、海底地形和海洋大气三部分组成。水体部分主要包括海水和淡水,海水占据主要比重,它又包括了海洋生物、盐度、温度、密度等多个因素。海底地形包括了陆架、大洋深渊、海山、海沟、地热泉等。海洋大气则包括了海洋气候、风、降水等多个要素。
二、海洋生物
1. 海洋生物的分类
海洋生物主要包括了浮游生物、浅海生物和深海生物。浮游生物包括了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它们是海洋生物链的基础。浅海生物主要分布在海水浅层,包括了各类鱼类、贝类、甲壳类等。深海生物分布在海洋深层,主要包括了各类鱼类、藻类、无脊椎动物等。
2. 海洋生物的特点
海洋生物具有多样性、适应性和互补性等特点。在多样性方面,海洋生物的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形态各异,适应各种环境。在适应性方面,海洋生物能适应海水盐度、温度、压力等多种因素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在互补性方面,海洋生物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维持着海洋生态平衡。
海洋的知识点总结
海洋的知识点总结
一、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1. 海洋的定义
海洋是地球上咸水体系的一部分,由五大洋和与之相连的海湾、海峡、海峡、海平原和海山等所组成的一个广阔水域。
2. 海洋的地理分布
地球上的海洋分布在五大洲之间,主要有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
3. 海洋的形成与发展
海洋起初是地壳运动形成的洼地,在长期的地壳变动和地质作用下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模样。海洋在地球上占据着主要位置,还对地球气候、大气、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产生着深远影响。
4. 海洋的物理特征
海水的成分主要包括水和盐,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海水淡咸程度不同。海水具有独特的密度、温度和盐度等物理特征,这些特征对海洋的生物和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5. 海洋的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生物、潮间带生物、底栖生物、海洋植物等。生态系统在海洋中形成了复杂的生态链和食物网,维持着海洋生物群落的平衡。
二、海洋环境保护与管理
1. 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城市污水排放、船舶排放、海洋油污染等。海洋污染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都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加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2. 海洋资源开发
海洋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盐、海水淡化、海洋风能、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维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必须在保护海洋环境的前提下进行。
3. 海洋保护区建设
为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各国建立了大量的海洋自然保护区、海岛保护区和海洋公园,以保护海洋生物和濒危物种,促进海洋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海洋气候与气象
海洋知识点总结
海洋知识点总结
海洋的定义
海洋指的是地球表面上的大片水域,它包括了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
洋和北冰洋)以及其它一些大大小小的海洋和海湾。海洋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世界,在其
中包含了大量的未知和未被开发的资源。
海洋的形成
海洋的形成是地球自然演化的产物,是地球表面两个大陆板块分开形成的。地球上大部分
的水是由海洋组成的,它由洋流、潮汐、海浪等因素所构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
之一。
海洋的特征
海洋具有广阔、深邃、潮汐、海浪、气候调节等特点。海洋的水深分为深海、中海、沿岸
海域等不同的区域。海洋生物包括了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珊瑚等。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物的种类多样且数量巨大,包括了各种鱼类、贝类、软体动物、藻类等。海洋还是
许多海洋哺乳动物和海鸟的栖息地。海洋的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的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海洋生物资源也是人类的重要食物来源。
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了海水、矿产、能源等多种形式。海水是海洋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中包括
了海盐、海藻、海水淡化等。海洋中还有大量的矿产资源,如锰结核、硫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盐、硅酸盐等。海洋能源主要包括潮汐能、海浪能、海洋温差能等。海洋资源的
开发和利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海洋环境保护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海洋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海洋矿产资源公约》、《远洋捕
捞公约》等。同时,各国也在积极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国际合作。
总之,海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它包括了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
海洋调查知识点总结1
海洋调查知识点总结
1、海道测量的历史
>从1920年开始
>使用声纳测深
>从1960年开始使用侧扫声纳帮助确定海底类型
1) 海道测量的历史—单波束
》单波束测深沿测线方向有很多数据,但在测线之间没有数据
2)海道测量历史---多波束
》19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
》后向散射图像类似侧扫深纳图像
3)单波束测深仪的局限性
》只有未经稳定补偿的单波束
》要想得到更窄的波束只能靠加大换能器面积。这将显著增加费用》要想得到海底的三维图很困难,且精度较差
海道测量的历史---多波束
多波束的形成
发射一个波束,同时接受多个窄的波束
4)多波束系统安装要点
》安装一个多波束声纳将遇到两个主要问题:噪音、振动
》要尽力减小噪音和振动的影响
自身噪音
》机械噪音—柴油机、齿轮箱、传动轴、螺旋桨及其他辅助机械
》流噪音—与速度有关的层流
》电子噪音—声纳中的噪音分量
》空化—与速度有关的由于极低压引起的气泡断裂噪音---通常有螺旋桨造成
》其他测深仪—安装位置靠近或频率及谐波接近多波束声纳头的其他测深仪将干扰多波束信号
5)背景噪音
》船引起的噪音将极大地减少有用的条带宽度
》在船舷安装时,有时会发现靠船一侧比船外侧覆盖宽度要窄
》噪音将降低数据质量,给后处理带来很多工作上的麻烦
环境噪音
》水利的---波浪、潮汐、水流及天气影响
》地震---只有低频速度有影响
》交通---其他船
6)减少噪音
》对环境噪音一般没法避免,但有很多办法减少自身噪音
》要仔细选择声纳头的安装位置,远离船主机、副机和泵
》如果声纳头安装太靠后会受到螺旋桨的影响
7)振动的原因
》船体噪音引起振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海洋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海洋的形成
海洋形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球诞生之初。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上最早的海洋是在大约45亿年前形成的。据古老的化石证据,原始海洋并不像今天那样广大,而是在陆地之上
形成的一些小型湖泊,随着陆地的不断演化,这些水体逐渐扩展,并形成了今天广袤的海洋。
二、海洋的组成
海洋由海水、海洋生物和海底地质构成。其中,海水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占据了大部分的
海洋空间。海洋生物是指栖息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藻、鱼类、贝类等。海底地质
是指构成海底地形的各种岩石和地质结构。
三、海洋的地理
地球上共有五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这五大洋相互连接,共同构成了全球海洋系统。在全球各大洋中,太平洋是最广阔的,占地球面积的大部分。而北冰洋和南冰洋则是地球上唯一的两个带有冰川的大洋。
四、海洋的生物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带、海藻等。其中,鱼类是最为人类所依赖的海洋资源之一,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而贝类则被广泛用于食
品加工和珍珠养殖。
五、海洋的能源资源
海洋也蕴藏着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和海洋风能等。其中,石油和天然气是
海洋中最重要的能源资源,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而海洋风能则是一种新兴的
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六、海洋的环境问题
随着人类的活动不断扩张,海洋环境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其中,塑料污染和化学污
染是目前海洋环境中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此外,过度捕捞和破坏性渔业也导致了海洋生
态系统的恶化。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
海洋地理知识点汇总情况
第一章海洋水体
一、海水温度:
1. 海洋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2.影响水温的因素:太阳辐射、洋流、深度
(1)水平方向:
a(纬度)低纬度>高纬度(NS方向);全球海水最高温度出现在:西太平洋280 N。
b(洋流)暖流流经的海区水温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水温低。
(2)垂直方向:1千米内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千米以下水温差别不大
(3)时间:同一海区,夏季>冬季
二、海洋表层盐度分布规律
1.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总量
世界海洋平均盐度约为3.5%,盐度值最高的是红海4%,最低是波罗的海1%
2.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纬度和低纬度递减。
①副热带海区盐度最高的原因:气温高,蒸发大;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
②赤道海区盐度较低的原因:赤道低气压控制,蒸发量大,但降水量更大。
③高纬度海区盐度低的原因:气温低,蒸发量小;温带多雨带,多河流水注入。
④60°N比60°S海区盐度低的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水注入多。
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
(1)水平方向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④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
⑤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深海探索知识点总结
深海探索知识点总结
一、深海的定义和特点
1. 深海的深度:深海是指海底水深超过200米的海域,其中大部分海域的深度超过1000米,有的深海海底深度超过6000米。
2. 深海的特点:深海的环境极端恶劣,光线稀少,压力极大,氧含量低,温度低,盐度高,生物种类多样,但数量稀少。
二、深海地形特点
1. 海沟:深海地形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海沟,海沟是由两块海底板块之间的横向挤压形成的。其中国际知名的马里亚纳海沟深度超过11000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2. 海山:海山是指在海底上方隆起的地理高地,海山高度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最著
名的海山是夏威夷海山,其中夏威夷火山是最著名的一个。
三、深海水文特点
1. 深海的温度:深海的温度主要受到两种因素影响,一种是海水深度,深海的海水温度通
常很低,平均温度为2-4摄氏度,还有一种是升沉流,一些暖水流如北大西洋暖水流和北
極暖水流可以使某些深海地区的水温上升。
2. 深海的盐度:深海水盐浓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水深度和地理位置的变化而产
生变化。除此之外,海沟中的深水还会被挤压出一些溶解盐,使盐度增加。
3. 深海的压力:深海的水压是指在深水中由于海水受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压力。随着海水深
度的增加,海底水压也急剧上升。在6000米以上的深海区域,水压能达到1000到1100
大气压。
四、深海生物特点
1. 生物种类:深海生物的种类非常多样,包括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海绵、海洋植物等。有些深海生物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
2. 生物生存方式:深海生物的生存方式多种多样,有些深海生物可以光合作用,有些可以
海洋科学知识点
海洋科学知识点
海洋是地球上占据绝大部分的水域,也是生命的摇篮之一。了解海
洋科学知识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研究气候变化、发展海洋资源等
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海洋科学的知识点。
一、海洋的基本特征
海洋是由海水构成的一个庞大水体,包括五大洋和无数的海湾、海
峡等。海洋具有较大的面积、深度和盐度,其中太平洋是最大的一个
海洋。海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包括各种鱼类、贝类、海藻等。
二、海洋环境
海洋环境包括海水、海底、海岸线等。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等
参数对海洋生物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海底地形复杂多样,有海山、
海沟、海岭等地貌。海岸线是海洋与陆地相交界的地方,是人类活动
频繁的地区。
三、海洋生物
海洋中生活着各种生物,包括浮游生物、底栖生物、中层生物等。
浮游生物是海洋食物链的底层,如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底栖生物
生活在海底,如海星、海参、海葵等。中层生物生活在水体中层,如
鱼类、海豚、鲸鱼等。
四、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渔业资源、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渔业资源是人类获取海产品的重要途径,如各种鱼类、贝类、虾类等。矿产资源包括油气、金属矿、盐等。能源资源包括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等。
五、海洋保护
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人类活动的破坏,包括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海岸开发等。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措施,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量、减少污染等。只有保护好海洋,才能确保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起来,海洋科学知识包括海洋的基本特征、海洋环境、海洋生物、海洋资源和海洋保护等方面。通过深入了解海洋科学知识,可以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希望本文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海洋科学知识,为建设美丽的海洋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探索海水知识点总结
探索海水知识点总结
海水的成分
海水主要由水和盐分组成。其中水部分占据了海水的绝大部分,占据了海水的约96.5%,而盐分占据了剩余的3.5%。海水中的盐分主要包括氯化钠、硫酸盐、碳酸盐、硫酸镁、硫酸钙等。此外,海水中还含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等。
海水的性质
海水的密度比淡水要大,平均密度约为1.025克/立方厘米。海水的味道咸,原因在于海水中的氯化钠含量较高。此外,海水还具有抗冻性和抗腐蚀性。海水的抗冻性是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可以降低水的结晶温度,使海水在较低温度下仍能维持液态。海水的抗腐蚀性是由于海水中的盐分和微生物共同作用,能起到一定程度上的腐蚀作用。
海水的循环
海水的循环包括海水的水文循环和海洋环流。水文循环是指海水的循环过程,包括海水的蒸发、降水、融化和凝结。海水蒸发后形成水蒸气,随着空气运动,最终形成降水,降水后的水再回归到海洋中。海洋环流是指海水在海洋中的运动过程,包括赤道洋流、西风漂流、极地洋流等。海洋环流对全球气候和海洋生态系统都有着重要影响。
海水的利用
海水被广泛应用于生活、工业和农业等领域。海水是重要的淡水资源,通过海水淡化技术可以将海水中的盐分去除,得到淡水。海水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如海水中的盐分、镁、硫酸盐等可以用于制盐、加工镁制品、提取锂等。此外,海水还是重要的交通运输通道和渔业资源,为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综上所述,海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具有丰富的成分和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海水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海水,提高海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海洋知识总结
海洋知识总结
1. 海洋的定义与特点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大面积咸水环境,包括五大洋和一些较大的海。海洋占
地球表面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海洋具有以下特点:
•盐度高:海洋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分,平均盐度约为3.5%。这是因为海洋中水的蒸发量远远小于水的输入量,同时还有来自陆地上的河流输入大量的溶解物质,使得海水中含有丰富的盐分。
•深度较大:海洋的平均深度约为3800米,最深处为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亚洲深度,达到11034米。海洋深度的变化对生物环境和物理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巨大的生物多样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鱼类、海洋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海洋植物等。海洋生物对地球的气候、能量流动和营养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海洋的地理分布
地球上的海洋主要分为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各大洋之间由陆地分隔,形成了陆地和海洋的交界线。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各大洋的特点:
•太平洋: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洋,占地球表面积的1/3左右。其西岸有多个活跃的板块边界,形成了火山、地震和深海海沟等地质特征。太平洋还有许多大洋洋流,如北太平洋暖流和秘鲁海流等。
•大西洋:大西洋是世界上最宽的洋,连接了北冰洋和南极洲洋。大西洋地质活动相对较少,但大西洋风暴和飓风是全球最为激烈的天气现象之一。
•印度洋:印度洋位于东非、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之间,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通道之一。印度洋也是全球最丰富的珊瑚礁区之一,拥有许多美丽的海底生态系统。
•南极洲洋:南极洲洋是地球上最年轻的洋,位于南极洲周围。南极洲洋覆盖了大量的冰川和冰盖,同时也是一些重要的渔场。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地理海洋知识点总结
一、海洋的概念
- 地球表面71%被海洋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 海洋包括大洋、海湾、海峡、海峡及大量的海洋岛屿。
- 海洋对地球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海洋地理
1. 海洋分布:
-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极洲洋是世界五大洋。
- 海洋的分布以及其中海岸线的形状,对气候、生态和地质过程有重要影响。
- 江浙和福建东部,是东亚季风气候的发源地,季风带来了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雨季和季风气候。
2. 海底地貌:
- 海底多为大洋岭、海沟、海山、海台等地质形态。
- 海底扩张理论和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了地球表面海洋地形的形成及演变。
3. 海洋气候:
- 海洋对气候有巨大影响,海洋循环、海洋风和海洋气团均对气候起重要作用。
- 在世界气候体系中,海洋气候是重要组成部分。
三、海洋生物
1. 海洋生态系统:
- 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鱼类、哺乳动物等。
- 海洋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部分,对大气、地表水和陆地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
- 塑料污染和过度捕捞严重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2. 海洋资源:
- 海洋资源包括海水、海盐、石油、天然气、有机物和矿产资源等。
- 海洋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渔业对人类经济和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四、海洋环境
1. 海洋污染:
- 海洋污染包括油污、塑料污染、工业废物、农业污染、船舶排放等。
- 污染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危害,对人类健康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
2. 海洋保护:
- 国际社会积极开展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工作。
探索海底知识点总结
探索海底知识点总结
一、海底地形
海底地形是指地球上海洋和海底的地貌形态。海底地形是由地质构造作用、海水侵蚀作用
和海水沉积作用等海洋地质作用造成的。地球上约70%的地表是海洋,而海底地形占据了地球表面的大部分。
海底地形包括海山、海沟、海脊、海岭、海底平原等。其中,海脊是海底地形的一种特殊
地形。它由构造作用带动地壳板块向两三个方向扩张,形成中央高缘的海山。海脊上的火
山活动频繁,释放大量熔岩并使地壳板块不断向两三个方向扩张,这种构造就是海脊。横
跨大西洋的大西洋中脊和横跨印度洋的印度洋中脊都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两个海脊。海底地
形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也对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域利用有重要意义,对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运动与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二、海底岩石与矿物
海底岩石是指陆地之下及海底海洋深处的岩石。海底岩石的成因、岩石类型和分布规律与
陆地岩石有很大不同,因此也是海洋地质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海底岩石多种多样,主要有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和超基性岩等。海底火山岛屿和海岬
是岩石存在的最常见形式。海底火山岛屿是由海底火山活动喷发的熔岩构成,而海岬是由
海水侵蚀作用所形成。
在海底的深处可以发现一些独特的矿物,如锰结壳矿、硫化物矿床等。锰结壳矿是一种滞
留海底的具有大量锰和其他金属、半金属元素的结壳矿物,主要成分为碳酸盐、硫化物、
氧化物等。在全世界各个洋区锰结壳矿广泛分布,但以太平洋结壳矿最为密集、分布最为
广泛、产量也最大。硫化物矿床是在海底火山喷发活动的热液流体作用下形成的。
海底岩石和矿物的研究对于海洋资源的开发和海域利用有着重要意义,也为我们了解地球
海洋知识资料
海洋知识资料
1. 海洋的定义:海洋是指覆盖地球表面约70%的咸水海域,由五大洋和诸多海湾、海峡、海角、海岛等组成。
2. 海洋的分布和面积:地球表面覆盖海洋的比例约为70%,共有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洲洋和北冰洋,总面积为
3.6亿平方千米。
3. 海洋生命: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微小的浮游生物、透明的水母、色彩斑斓的鱼类,以及鲸鱼、海豚、海龟等大型海洋生物,还有珊瑚、海藻等植物。
4. 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面临着过度捕捞、海洋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需要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包括海洋保护区设立、降低海洋污染、节约海洋资源等。
5. 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等,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能够为人类提供粮食、药品、能源等方面的需求。
6. 海洋地质:海洋地质研究探索海底的地球构造、地质历史和海底地貌等,对于理解地球的演化史和地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7. 海洋气象:海洋气象研究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的过程,预测气象灾害如飓风、台风等,对于海上交通和海洋生产活动的安全与发展至关重要。
8.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科学研究包括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生物海洋学、海洋地球化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等学科,有助于了解海洋的特性、环境和资源,并提出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的方案和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海流观测
海水运动=乱流(湍流)+波动+潮流+常流
海水运动:如何加以区分?
进行海流观测时,要按一定的时间间隔持续观测一昼夜或多昼夜,所得到的结果是常流和潮流运动的合成。对一昼夜或多昼夜获得的资料,经过计算,可将这两部分分离开来。水平方向周期性的流动称为潮流,其剩余部分称为常流、余流或通称为海流。
7.1 海流观测的意义
1、直接为国防、生产、海运、交通、渔业、建港等服务
2、海流影响区域海洋学和全球的气候
>海流决定营养盐分布(上升流)
>海流对气候的变化有重要的影响
7.2 海流计简介
海流观测用到的仪器有:
机械旋浆式海流计、电磁海流计、声学多普勒海流计、光学式海流计、电阻式海流计、遮阻涡流海流计
1、机械旋浆式海流计
据旋浆叶片受水流推动的转数来确定流速,用磁盘确定流向。根据这类仪器记录部分的特点,大致可分为厄克曼型、印刷型、照相型、磁带记录型、遥测型、直读型、电传型等旋浆海流计
(1)厄克曼海流计
无水深限制,不能测弱流,不能连续观测
(2)印刷型海流计
能够记录一段时间内平均流速和瞬时流向
(3)照相型海流计
测量值记录在耐压壳内的胶上。胶卷一般用宽16mm,长15m,可记录6000幅图片,该仪器的测量深度为150m,自记工作时间达30天
(4)磁录式海流计
将测量数据以二进制编码方式记录在磁带上,磁盘,存储器,记录量大,观测时间长
(5)遥测海流计
双频道的无线电遥测装置,包括装在浮标上的传感器和装在船上或岸上的接收装置。流速与流向根据自记仪纸带上记录脉冲频率和相对位置而进行测定,适合短期现场实时观测
(6)直读式海流计
流速流向测量的电信号均经电缆传递到显示器。测量数据直观、材料整理方便、观测速度快、适合短期现场多层次观测,费用低
2、电磁海流计
包括:
(1)电磁场电磁海流计(表层,深层)
优点:可以走航自记。水下部件结构简易,可靠性高。
缺点:由于它与地球垂直磁直强度有关,不能再赤道附近使用,只适用于地磁垂直强度大于0.1奥斯特的海区
(2)人造磁场电磁海流计
S4型的电磁海流计,其外形是球形,很好地解决了仪器倾斜对测流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精度高,测量值可靠,体积小,操作简便,无灵活部件,,对流场无影响
3、声学多普勒海流计
多普勒效应:超声源(或发射器)和接收器(散射体)之间有相对运动,则接收器所接收到的频率和声源的固有频率是不一致的,若它们是相互靠近,则接受频率高于发射频率,反之则低。
接收频率和发射频率之差叫多普勒频移。
4、海流计未来的发展趋势
》声学测流仪是将来发展的趋势
》大范围(可以检测三维立体空间)
》低功耗,可以长时间观测
》实时化
7.3 海流的观测方法
一、海流观测:
(1)流向
流向指海水流去的方向,单位为度(°),正北为0°,顺时针旋转,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
(2)流速
单位时间内海水流动的距离称为流速,单位为m/s;cm/s
二、海流观测层次
参照温度观测层次,根据需要选定。但海流观测的表层,规定为0~3m以内的水层
三、海流连续观测的时间
长度不少于25h,至少每小时观测一次,预报潮流的测站,一般应不少于三次符合良好天文条件的周日连续观测
四、海流辅助观测项目
风速、风向等气象条件
流体力学中描述水质子运动的方法:欧拉,拉格朗日
1、浮标漂移测流法(拉格朗日)
》浮标漂移测流方法是根据自由漂移物随海水流动的情况来确定海水的流速、流向,主要适用于表层流的观测。
》最早的漂移物就是船体本身或偶然遇到的漂浮物,以后逐渐发展成使用人工特制的浮标》应用雷达定位、航空摄影、无限电定位等工具来测定浮标的移动情况,可以取得较为精确的海流资料
》被动测流,空间分布特征不均匀
2、漂流瓶测表层流
》漂流瓶(又叫邮瓶)通常被用来研究海流的大致情况,根据漂流瓶的漂移路径及所花时间就可以大致确定流速和流向。
》廉价,早期研究海流(物质输运、长期气候状况下)一种常用方法
4、双联浮筒测表层流
漂流瓶>守株待兔
》双联浮筒是浮标测流中常用的一种工具,船只锚定后或在海上平台等相对稳定的载体上,在船尾放出双联浮筒,根据它的移动情况测定表层流的平均流速和流向
》廉价,早期研究海流(小尺度,短期观测)一种常用方法
7.4 影响海流观测误差分析
流速仪悬吊在船上或浮标上,所产生的误差多半是由于平台运动而产生的
1、平台运动时出现的误差
》接近海面的流动由于平台的影响而改变
》平台上的钢铁装置导致仪器上的磁罗针的偏移
》长吊缆的弹性使仪器的反应失真
》仪器无指示深度的元件,钢丝绳的倾斜导致深度失真
2、平台缓慢运动时出现的误差
》围绕以台首为中心摆动,谓之偏摆
》以锚为中心的摆动名之为回转
》约100m或更浅些的深度,在1节流速下,一个小船的偏摆、回转、漂荡等作用,可以忽略不计
》在1800~4000m的深海,根据一系列的观测结果,在接近1节的流速,锚缆的方位有1°至2°的往复变化。流速在0.5节附近时其变化约为±5°
》偏摆的速度变化为正弦的摆动,周期为2min,这样求得的结果是偏摆的振幅为±3m,在偏摆的中心位置附加的流速为8cm/s
》长吊缆可以缓冲平台的短暂而急速的运动对仪器的影响,但减低了仪器在深处记录短周期流动的能力
3、平台快速运动——波浪场的误差
》浮体在波浪作用下产生的水平速度分量使传感器实测流速值增加,而附加垂直分量使实测流速减小
》对自记仪器,则要求适当增加流速感应时间,使用时段为3min和5min是恰当的
》人工仪器(直读海流计)多次读数,取平均
》流速峰值降低,以5min平均计算,至少削弱0.5%
4、铅鱼和吊链的影响
5、海洋生物的影响
》对机械旋浆或转子式流速传感器影响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发生变化,终使其丧失功能
》生物附着在换能器上,使仪器的频率发生变化
》压力传感器,浊度仪,水下摄像
》清洁,涂料
7.5 近底层海流的观测
海底观测网——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1、海底观测网的特点:
》光电缆联接
》大容量数据流
》高速通信方式
》大功率连续供电
》连续工作时间20~30年
》多参数原位环境监测
》从海底地基向上和向下进行实时探测和实验工作
2、海底长期观测网络的主要构成及关键技术
(1)网络与连接
》主干网,光电复合缆
》节点与接驳盒的连接插头
(2)海底接驳盒
接驳盒功能:
》电能转换与分配功能
》数据通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