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烃岩热模拟实验及其结果应用

合集下载

生烃岩热模拟实验及其结果应用

生烃岩热模拟实验及其结果应用

生烃岩热模拟实验及其结果应用
周丽;柳忠泉
【期刊名称】《西部探矿工程》
【年(卷),期】2011(023)009
【摘要】简要介绍热模拟实验的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西缘苦深1井古生界烃源岩样品为例,开展了热模拟实验,制作出苦深1井的ⅡA型和Ⅲ型烃源岩的热演化系数关系图版和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并简要叙述了图版的几点应用.同时得出,热模拟试验在恢复成熟特别是过成熟生油岩的原始面貌方面是有效的.
【总页数】5页(P45-48,51)
【作者】周丽;柳忠泉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 257015;胜利油田西部新区研究中心,山东东营 25701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35
【相关文献】
1.山西地区太原组煤岩显微组分生烃模拟实验研究 [J], 王静;郭树芝
2.低熟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J], 郭少斌;毛文静;马啸
3.银根—额济纳旗盆地主力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研究 [J], 朱连丰
4.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方法及影响因素探讨 [J], 乔羽
5.低成熟海相黑色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 [J], 邓模;翟常博;杨振恒;段新国;郑伦举;宋振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海相烃源岩超高温热模拟实验研究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海相烃源岩超高温热模拟实验研究

摘 要 :生 烃模拟 实验是 评 价 源岩 生烃 潜 力的 重要 手段 ,以往 受技 术条 件和 常规 实验 思维 的 限制 ,模 拟温度 一般不超过 600℃ ,对于更 高温度条件下是否还有生烃潜力研 究的较 少。为此 ,我们 自行研 制 了超 高温模 拟 实验 装置 ,其 最 高模 拟 温度 可 以达到 1IO0 ̄C,应 用此装 置 对塔 东地 区过 成 熟 海相 烃 源 岩进行 了生烃热模拟 实验研 究。实验 结果表 明:(1)常规模拟实验结束后 ,过成熟的烃源岩仍然具有 一 定的生烃潜力;(2)在超 高温条件下水中的氢参与了生烃反应 ,但在地质条件下 ,由于温度较低 ,水 参与的生烃反应可能不会发生;(3)实验产生气体 中的CO 来 自于无机物(碳酸盐类)的裂解。 关 键词 :烃 源岩 ;过成 熟 ;超 高温模 拟 实验 ;生烃 潜力 中图分 类 号 :TEl4 文献标 识 码 :B 文章 编号 :1004—5716(2018)09—0086—03
86
西 部探 矿 工程
2018年第 9期
塔 里木 盆地 东部地 区海相烃 源岩超 高温热模拟 实验研 究
贾艳 双 q
(1.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2.黑龙江 省 致 密油和 泥岩 油 成藏 研 究重 点 实验 室 ,黑 龙江 大庆 163712)
模 拟 实 验 原 始 样 品为 过 成 熟 黑 色 泥 岩 ,采 自塔 东 地 区早古生界奥套 系中奥 陶统 的井下岩芯样 品 ,其基 本地 球化 学 参数 见 表 1。
表 1 中奥 陶统黑 色泥岩样品地球化学参数
实验 使 用 的 岩 石 样 品 是 岩 芯 经 过 粗 碎 、缩 分 后 得 到 的 ,其 粒 径 小 于 O.18mm。干 酪根 是 原 始样 品经 常 规 干 酪 根 制 备 流 程 (GB/T 19144—2010沉 积 岩 中 干 酪 根 分 离方 法 )得 到 的 。

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

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

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周世新 夏燕青 罗斌杰 程学惠 崔明中 李 原 王春江(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所,兰州 730000)提 要 干酪根晚期生油说很难圆满解释碳酸盐岩的生烃机制。

本文从新的视角探讨了在碳酸盐岩中还存在一类潜在的生烃母质—脂肪酸盐。

由于脂肪酸盐物化性质独特,很难从地质体中得到纯脂肪酸盐,因此我们采用了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硬脂酸镁(RCOO)2M g,并对硬脂酸镁、硬脂酸及硬脂酸镁加碳酸钙三个系列的样品进行了300℃和350℃的常规热解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脂肪酸盐在热解温度下能够生成烃类物质,并且脂肪酸盐的烃类转化率明显高于脂肪酸。

脂肪酸盐的热解断裂方式中Α>Β>Χ,与脂肪酸的断裂方式相比,其Β和Χ断裂方式较强。

这一实验结果可能会对碳酸盐岩的评价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 脂肪酸盐 热模拟 生烃 碳酸盐岩分类号 P168.130.1第一作者简介 周世新 男 30岁 助理研究员 有机地球化学1 引 言我国很多盆地的碳酸盐岩具有有机碳含量低,干酪根数量少的特点,用传统的干酪根晚期生油说很难对其生烃机理给予圆满的解释。

在碳酸盐岩评价中为有机质含量低所困扰,为了资源量计算,专家学者们采用各种方法对有机质进行恢复,以至于在塔里木等地的碳酸盐岩烃源岩评价中都选用了很低的有机碳下限值。

我们认为在碳酸盐岩中还存在一类潜在的生烃母质2脂肪酸盐,该物质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而在碳酸盐岩有机碳测试中并未体现它的生烃贡献。

碳酸盐岩的成岩环境为碱性(pH>7)〔1〕,碳酸盐岩有机质中类脂物质丰富,部分类脂物质在碱性环境下能水解形成脂肪酸,而脂肪酸能继续与氢氧根离子反应形成脂肪酸负离子。

在反应式:CH3(CH2)10COOH+OH-K H2O+CH3(CH2)10CO-2中,其平衡常数K值高达113×109〔2〕,由此可见,碱性环境下脂肪酸将完全转化为脂肪酸负离子,该离子能与Ca2+、M g2+等金属离了结合形成脂肪酸盐,使有机质以更为稳定的盐类而沉积保存下来。

煤中镜质组生烃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煤中镜质组生烃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

煤中镜质组生烃演化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为进一步探究煤中镜质组生烃作用过程,本次研究选用封闭加水热解体系对镜质组样品进行热模拟实验,得到了不同演化阶段的热解气态产物和固体残渣,并基于气体成分分析结果计算了生烃动力学特征,与此同时,研究结合固体残渣的分子结构表征结果,探究了煤生烃的作用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在生烃作用过程中,镜质组样品镜质组反射率、元素含量以及质量损失率均发生阶段性有规律的变化。

低变质程度煤镜质组样品热解气体中非烃类组分CO<sub>2</sub>占比较大,随着变质程度的增大,烃类产物组分的占比不断增大。

在烃类产物中,产率从大到小为:C<sub>1</sub>&gt;C<sub>2</sub>&gt;C<sub>3</sub>&gt;C<sub >4</sub>&gt;C<sub>5</sub>,此外正构的烷烃的产率远远大于异构烷烃,还存在少量的烯烃类气体。

根据烃类产物的生烃动力学特征,将烃类的生成过程分为三段分别为:250-350℃、350-450℃和450-550℃,其中第二阶段所需的活化能最大。

根据手选原煤的镜质组测试结果,建立了镜质组的大分子结构,并对其进行分子力学和动力学模拟,在能量最小化过程中,非成键能下降,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分子中含有较多的脂肪结构发生扭转和弯曲。

基于大分子结构模型稳定性分析,各个结构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稠环芳香烃、芳香烃、脂肪环、脂肪侧链、甲基/羟基、羰基、羧基、醚氧键,各官能团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镜质组在生烃作用过程中反应顺序。

在生烃过程中,镜质组残渣的化学结构呈规律性演变。

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芳香环C=C键的吸收峰相对面积逐渐减小;芳香率则呈现增大的趋势;脂肪结构参数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利用全岩热模拟方法研究海相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影响因素

利用全岩热模拟方法研究海相烃源岩生排烃过程及影响因素

利 用全 岩 热 模 拟 方 法 研 究 海 相烃 源 岩 生 排烃 过程及影 响 因素
田 静 王云鹏 , , 刘德汉 , 卢家烂 , 李永新
( . 国科学院 广州地球化学研 究所 , 1中 广东 广州 5 0 4 ; . 16 0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北京 10 8 ) 00 3 摘要 : 了更好地反 映实 际地质条件 下烃源岩的生排烃情 况, 为 采用块状样 品进 行热模拟 实验 , 并运用 生烃动力 学的 方法研 究其 生烃 的过程 。实验结果表 明, 开始排烃的 时间略晚于开始大量生烃 的时间, 烃持续 时间长于 生烃期。 排 而不 同的升温速率 对大 量 生烃 期、 烃率 及排 烃 效 率均 有 影 响。川 东北 地 区下 二叠 统 海相 烃源 岩 在 晚三 叠纪 生
用影 响的 主要是 烃 源岩 自身 的孔 隙度 和微裂 缝 。生
烃作 用 和 温 度 是 影 响 液 态 烃 残 留量 的2 重 要 因 个
热 模 拟实 验 的样 品 以 成熟 度 低 、 机 质 丰度 高 有 和 有机 质类 型具 有代 表性 为最 好 。 以海相 烃源 岩 的
排 烃 为研 究 目标 , 分析 大量 资料 的基 础 上 , 用 了 在 选
1 2 实验装 置 与实 验方 法 .
采 用高 压 釜实验 装 置 。首先将 海相 烃 源岩样 品 切 割成 高 为 1 m 直 径 为 1 m 的 圆柱 体 , 纯 石 5 m、 6m 将
粉 末状 样 品为研 究 对 象 , 过 各 个 温 度 点 热模 拟 实 经 验, 通过 抽 提 、 重 和 仪 器 分 析 , 到 每 个 温度 点 的 称 得
维普资讯
第1 5卷
第 3期

实验1生油岩岩石热解分析

实验1生油岩岩石热解分析

实验1生油岩/储油岩岩石热解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生油岩/储油岩热解分析的实验原理;2•掌握油气显示评价仪(OG-2000V )的使用方法;3•能够应用岩石热解仪分析的结果对生油岩或储油岩进行定性分析。

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烃源岩中有机物一部分生成烃类,这些烃类一部分运移到具有孔隙性的储层中,另一部分残留在烃源岩中,而未生成烃类的高聚合物干酪根也存在于烃源岩中。

储层中石油主要由各种烃类、胶质和沥青质构成,生油岩主要由烃类和生油母质干酪根组成。

不同烃类组分,不同分子量和分子结构的胶质、沥青质、干酪根均具不同的沸点,当温度达到某有机组分的沸点时,该种有机物质便蒸发裂解并从岩石中解析。

油气显示评价仪的分析原理:当程序升温时,岩石中的烃类、胶质、沥青质、干酪根在不同的温度点挥发、裂解,并从岩石中脱析,经载气携带使其与岩石样品进行定性的分离,并由载气携带直接进入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检测,经微机进行运算处理,记录各组份的含量和S2峰顶温度(Tmax),予以评价烃源岩,储集岩的优劣。

图3-1油气显示评价仪分析原理框图标准分析周期(适用于生、储油岩样品的热解三峰分析):本次实验采用的分析周期S o:90C恒温2min ; S i:快速加热至300C恒温3min ; S2:以50C /min的速率升至600C 后,恒温1min。

S4 (残碳分析周期)氧化阶段:氧化炉600 C恒温7min,热阱低温吸附CO、CO2;分析阶段:热阱快速加热至380C恒温,CO2转换为CH4进入检测器,共用3min。

适用于储油岩样品的热解五峰分析周期(了解):第一阶段:将样品加热至90 C的载气吹洗岩样2min,检测天然气馏分S o峰。

第二阶段:岩样被送入初始温度为200 C的热解炉中恒温1min,检测汽油馏分S i峰。

第三阶段:热解炉从200C以50C/min程序升温速率升温至350C,恒温imin ,检测S21峰。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5^#煤岩生烃热模拟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5^#煤岩生烃热模拟研究
( 1 .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Oi l a n d Ga s Re s e r v o i r Ge o l o g y a n d E xp l o i t a t i o n / C h e n g d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Ch e n g d u 6 1 0 0 5 9 ,Ch i n a;2 . Co l l e g e o f En e r g y,C h e n gd u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C h e n g d u 6 1 0 0 5 9 ,Ch i n a; 3 . St a t e En g i n e e r i n g La b o r a t o r y f o r Ex p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Lo w- Pe r me a b l e Oi l& Ga s Fi e l d s .
Co a l o f S h a n x i Fo r ma t i o n i n Or d o s Ba s i n
Li u Do n g d o ng ,Ch e n Yi c a i ,W a n g Xi a o f e i ,W e i Xi n s ha n 。 ” ,Zu o Z hi f e ng 。 '
Xi a ' n 7 1 0 0 1 8 ,C h i n a;4 . Pe t r o Ch i n a Ch a n g q i n g Oi l f i e l d C o mp a n y,Xi ' a n 7 1 0 0 1 8,Ch i n a )

烃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烃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烃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的报告,800字
本报告旨在介绍岩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及其应用。

岩源岩演化定义为从岩石的形态到其物理和化学特征的演化过程,这其中可能包括了水文、地球物理、矿物质和气体条件下岩石的表征。

生排烃历史模拟模型是一种将岩源岩演化应用于矿物质和气体联系的技术,特别是用于分析生排烃系统的流动和变化的表征。

该模型包括对岩源岩的普查,以了解气体成分和分布情况,以及岩源岩的流动属性和渗透性。

它还涉及相关的流体-岩石反应机制的研究,以揭示矿物-气体之间的转换机理。

根据实验室数据,该系统可用于预测和模拟岩源岩演化过程中流体-岩石反应机制。

这种模型可以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开发,可以有效识别有利的油气聚集门户,进而指导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

此外,它也可以用来计算流体-岩石反应机制,以及采收率,从而有助于石油勘探和开发规划,其中应用广泛。

因此,岩源岩演化与生排烃史模拟模型是岩石学及其关联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用来研究岩石的演化及其与流体-岩石反应机制的关系,而这种模型的应用可以有助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的规划。

岩土热效应实验报告(3篇)

岩土热效应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岩土热效应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

2. 掌握岩土热效应的实验方法。

3. 分析岩土热效应对工程结构的影响。

4. 提高对岩土工程中热效应问题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岩土热效应是指在地下工程、道路、隧道等岩土工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施工、使用等因素引起的岩土体内部热量的传递、积聚和释放。

岩土热效应会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实验原理基于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基本传热方式,通过测量岩土体内部温度分布,分析岩土热效应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岩土热效应实验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岩土体样品、实验台等。

2. 测量仪器:温度计、万用表、计算机等。

3. 实验材料:岩土体样品、保温材料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装置,将岩土体样品放入实验台,确保样品与实验台接触良好。

2. 在岩土体样品上布置温度传感器,连接测量仪器。

3. 设置实验条件,如温度、湿度、加载等。

4. 开启实验装置,记录温度变化数据。

5. 分析温度数据,绘制温度分布图。

6.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岩土热效应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岩土体内部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2. 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岩土体内部存在明显的温度梯度。

3. 实验结果表明,岩土热效应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

六、讨论与结论1. 岩土热效应是岩土工程中一个重要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

2. 实验结果表明,岩土热效应对工程结构的稳定性、安全性产生显著影响,如温度应力、热膨胀等。

3. 为减少岩土热效应对工程结构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 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岩土热效应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

- 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施工技术,减少温度应力。

- 在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岩土热效应问题。

七、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对岩土热效应的测量和分析,加深了对岩土热效应基本概念、影响因素和工程影响的认识。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及生烃潜力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及生烃潜力

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热模拟实验及生烃潜力邱军利;妥进才;张明峰;雷天柱;夏燕青【期刊名称】《煤田地质与勘探》【年(卷),期】2011(039)003【摘要】通过热模拟实验及热模拟产物组分和稳定碳同位素分析,对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的生烃能力及产物特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石炭系烃源岩的气态烃产率为67.27~161.01m3/t(TOC),总气体产率为220.51~453.39m3/t(TOC),显示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烃源岩具有较高的生气能力;液态有机质产率仅为1.73~4.30 kg/t(TOC),残余生油能力相对较低,但考虑到石炭系烃源岩的成熟度已经接近生油窗的下限值(1.3%),因此模拟实验的液态有机质产率不能真实反映石炭系烃源岩的生油潜力。

根据模拟实验的气态烃产率可知,柴达木盆地东部石炭系泥质烃源岩的生气强度为14.2×108~42.5×108m3/km2,显示其具备形成规模气藏的生烃条件。

【总页数】5页(P24-28)【作者】邱军利;妥进才;张明峰;雷天柱;夏燕青【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9【相关文献】1.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生烃潜力评价 [J], 于会娟;妥进才;刘洛夫;陈践发;赵磊2.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泥页岩生烃条件及选区 [J], 李军亮;柳忠泉;肖永军;林武;王大华3.柴达木盆地北缘东段石炭系生烃潜力及其地质意义 [J], 张明峰;妥进才;张小军;邱军利;吴陈君;郭力军;嵇文涛4.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中南部石炭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分析 [J], 肖伟;张枝焕;陈雪;张学才;张婵5.柴达木盆地东部地区石炭系分布规律与生烃潜力评价 [J], 万传治;乐幸福;陈迎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准噶尔盆地主要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

准噶尔盆地主要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

准噶尔盆地主要烃源岩生烃模拟实验及地质意义
王屿涛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1998(019)005
【摘要】对准噶尔盆地五大生烃岩系八套生烃层组的主要烃源岩进行了室内的热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产烃率的变化取决于有机质类型和生源环境,富氢源岩具有较高的产油率,但产气率有别;强还原环境的富氢源岩可提前进入生烃门根,生成低熟油;另外,模拟产物液态烃和气态烃及干酪根随模拟温度的升高均发生不同的热分馏效应;模拟实验还再现了干酪根元素和各官能团的演化规律,从而揭示了不同类型源岩的成烃机理。

在此基础上,提出除了在盆地范
【总页数】6页(P377-382)
【作者】王屿涛
【作者单位】新疆石油管理局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8.130.2
【相关文献】
1.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地区风城组烃源岩的发现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张善文
2.雪峰山西侧震旦系陡山沱组烃源岩生烃潜力及油气地质意义 [J], 杨平;谢渊;李旭兵;柏道远;刘早学;陈厚国
3.两种温压体系下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对比及其深层油气地质意义 [J], 付小东;秦建中;姚根顺;郑伦举;邹伟宏;腾格尔;王小芳
4.陆相烃源岩的沉积环境及其对生烃潜力的影响──以准噶尔盆地侏罗系烃源岩为例 [J], 傅恒;刘巧红;杨树生
5.准噶尔盆地东北部恰库尔特草原北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秦黎明;张枝焕;刘洪军;孟闲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页岩气形成机制的生烃热模拟研究

页岩气形成机制的生烃热模拟研究

页岩气形成机制的生烃热模拟研究汤庆艳;张铭杰;余明;张同伟;刘金钟;张茂超【期刊名称】《煤炭学报》【年(卷),期】2013(038)005【摘要】选择Green River,Woodford及珠江口等3种不同有机质类型的低成熟页岩,采用密封金管-高压釜体系,在24.1 MPa围压下,以20℃/h和2℃/h的升温速率进行生烃热模拟实验,测定产物气态烃和液态烃的产量及气态烃的碳同位素组成,探讨页岩气生成机制.随温度的升高,页岩有机质热演化成烃可分为3个阶段:①热解初期的生油阶段,液态烃产量增加迅速,在Ro=0.9%~1.1%时达到峰值,气态烃产量较低;②油裂解生气阶段,液态烃产量降低,气态烃产量迅速增加;③气裂解阶段,气态烃产量略微增加,气体明显变干.气态烃的δ13C先变轻后变重,Ⅰ型页岩气态烃的δ13C在热解初期阶段呈现局部倒转,δ13C1 <δ13 C2 >δ13 C3<δ13 nC4.气态烃来源于有机质的初次裂解和大量液态烃的二次裂解,气态烃的产量主要受有机质类型的控制,Ⅰ型泥页岩气态烃产量最高.页岩气中碳同位素局部反序可能是液态烃二次裂解成气的标志,或由不同演化阶段来源气态烃混合造成的.【总页数】6页(P742-747)【作者】汤庆艳;张铭杰;余明;张同伟;刘金钟;张茂超【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西部矿产资源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相关文献】1.鄂尔多斯盆地山西组5^#煤岩生烃热模拟研究 [J], 刘冬冬;陈义才;王晓飞;魏新善;左智锋;;;;;;;;;;2.脂肪酸盐生烃热模拟研究及其意义 [J], 周世新;夏燕青3.含铀矿物对烃源岩生烃影响的热模拟研究 [J], 李斌;孟自芳;夏斌;宋岩;李相博4.生烃热模拟研究进展及对非常规油气成藏研究约束 [J], 栾治盛;杜江峰;孙平昌;侯丽云;丁聪5.页岩气开发中吸附-解吸过程的影响及CO2驱替页岩气的模拟研究 [J], 李毅;张可霓;王笑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结合GC—IRMS测定在有效气源岩判识中的应用

生烃动力学模拟实验结合GC—IRMS测定在有效气源岩判识中的应用

03 I , 气 作 载 气 , 头 压 为 6 5ka (0 .2Fm) 氦 l 柱 89 P 1
Pi , 温程 序 :起始 温度 3 s) 升 5℃ , 温 5m n 恒 i,以 2 ℃/ i m n的速 率 升至 10℃ .再 以 6℃/ i 2 m n的速率
升至 20℃ , 温 2 i 所有 碳 同位素 分别重 复 9 恒 5mn
的速 率升 全 10℃ ,恒温 8ri。C・ 类 的碳 同位 8 n 。烃 a
素分 析采 用 的是 H 一 毛 细管 柱 f 5 q 内径 P5型 长 0I 1 .
该阶段 c a正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由于裂解生成 气 态烃 .使得 残余 部分 的碳 同位 素组成开 始 明显 富
集 C, 尤其是 4 8℃ ( 为 18% ) 5 .5 这个 温度点 , 变 化 达 3 。 % 。IⅢ阶段 之 间正烷 烃单体 碳 同位素 % ~8 。 I 、 组 成存 在 的这种 跳跃 现 象在 以往 的研 究 中也 存在 ,
测定两 次 以上 。

2 6
2 结 果 和 讨论

2 1 Cs正 烷烃 的碳 同位 素组成 . ・ 由于 正戊 烷溶 剂 中含 有少量 正 己烷和 正庚
烷 ,故 本 文 H对 C・ 正烷 烃 的碳 同位 素组成 进 行讨论 为了便 于对 比讨 论 .将每 个 实验点 可 以表 征 热 演 化 程 度 的三 个 参 数 :热 模 拟 温 度 { I 甲烷 生 成率 ( ) f’ F 和残 余干 酪根 的镜质组 反 射率 ( 。列 于表 1 R) 。根据 模拟实 验 产物 中不 同 组 分产率 的变化 特征 以及正 戊烷萃 取液 的色
维普资讯
第 1 期
熊永强等 :生烃 动力学模拟实验 结台 G — MS测定在有效气源岩判识中的应用 CI R

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_马中良

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_马中良

文章编号:1000-0550(2012)05-0955-09①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大基础性理论研究项目(编号:P11060)和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所长科研基金项目(编号:WXSK-2010-3)资助。

收稿日期:2011-10-12;收修改稿日期:2012-01-04烃源岩有限空间温压共控生排烃模拟实验研究①马中良1,2郑伦举1,2李志明1,2(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51;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摘要烃源岩的生烃反应是在其限定的孔隙空间中承受高静岩压力和流体压力下进行的,然而受实验装置和条件的限制,目前大多数的生排烃模拟实验都是在一个低压、相对较大的生烃空间下进行的,与实际地质情况差异较大。

通过对同一样品分别进行有限空间和常规高压釜方式加水模拟实验对比研究发现:(1)有限空间热压模拟实验的气态产物更接近地质实际。

气体组分中烃气占有更大的比重;重烃气的保存下限大于常规模拟,延迟了重烃气向甲烷的转化;烯烃含量比常规加水模拟条件下更少,基本检测不到。

(2)有限空间的限制使水介质参与成烃反应的作用增强,其限定空间内较高的流体压力延迟了油向烃气的转化过程,有利于液态油的生成和保存。

(3)有限空间下高压液态水介质条件有利于烃类的排出。

关键词生排烃模拟有限空间生烃孔隙流体压力烃源岩第一作者简介马中良男1984年出生石油地质和油气地球化学工程师E-mail :mazl.syky@sinopec.com中图分类号P593文献标识码A生烃过程是烃源岩中的有机物质经过热演化转变成石油和天然气的一种化学反应,这就必然涉及到物质基础、反应条件、容器空间(如试管或烧杯等)。

蒂索提出的干酪根热降解晚期生烃学说,主要强调了物质基础(如:有机质含量、干酪根类型等)和地温场条件[1 4],没有深入思考生烃过程是在泥质沉积物(烃源岩)沉积成岩的演化过程中,同时在烃源岩内的有效空间中实现的,忽视了容器空间这个重要的制约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际生 油所 需要 的温 度 加 热 有机 质 促 使 在 天 然 条 件 下 需
未成 熟生 油 岩较有 代 表性 。在 超过 生油 门 限后 , 随着埋 藏深 度 的增 加 , 酪根 热 降解 生 油 , 有 机 质 的氢 含 量 干 使 逐渐 变小 , 时 的生油 岩不适 于做热 模拟 实验 。 此
从 3 0 ~6 0 0℃ O ℃一 系列 瞬 时产烃 量 。 另外 把 其 中后 一 份 样 品 在热 解 炉 中 以 5 / n的 ℃ mi
生 油岩 的热解 热 模 拟 实 验 是建 立 在 干 酪根 热 降 解 生 油机 理 的基 础 上进 行 的 。 自然 界 的 有 机 质 随生 油 岩
在沉 积 盆 地 内 , 相 对 较 低 的 地 温 5 ℃ ~ 1 0 在 0 5 ℃
下 , 机质 的 自然 热 演 化 需 1 ~ 4 0 有 O 0 Ma的 时 间 , 实 在 验 室用 1 0 ~2 0 温 度 进 行 人 工 模 拟 有 机 质 热 演 8℃ 5℃ 化 也 要 几 个 月 的 时 间 ( so , 9 8 [ 。 而 用 快 速 热 Ti t 1 7 )2 s ]
4 0 、 1 ℃ 、 2 ℃ 、 3 ℃ 、 4 ℃ 、 5 ℃ 、 0 ℃ 、 5 ℃ 0 ℃ 40 40 40 40 40 50 50
上覆 沉 积物 的增加 , 度 逐 渐 升 高 , 漫长 的地 质 历 史 温 在 时期 生 成油气 。这个过 程 今天 已无 法再 现 , 在短 暂 的 要
解 的方 法在 半 小 时 内把有 机 质 加 热 至 6 0 0 ℃来 模 拟 有
经 粉碎 过 筛 ( 0 目) , 出 若 干 份 , 份 1 0 20 后 称 每 0 mg左 右 , 一 份 样 品 装 入 热 解 炉 , 5 mi 取 以  ̄ C/ n速 度 连 续 升
* 收 稿 日期 :0 01—9 修 回 日期 :0 01— 0 2 1 —02 2 1-11
升 温 速 度 加 热 至 30 止 , 后 把 预 加 热 过 的岩 样 以 4℃ 然 2 ℃/ n的速 度升 温 加热 至 60 , 5 mi 0 ℃ 以测 定 其 值,
其余 岩 样亦 分 别按 3 0 、 6 ℃ 、 7 ℃ 、 8 ℃ 、 9 ℃ 、 5℃ 30 30 30 30
关键词 : 热模拟 试验 ; 热演 化 系数 ; 有机碳 恢 复 系数 中 图分类 号 : l 5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4 51 (O 1O一 O4 —0 TE 3 A 10 — 76 2 1) 9 0 5 5
1 热模 拟 实验 的简介
1 1 实验原 理 .
温, 由积 分仪 每 5C记 录一 次 热 解 烃 量 ,  ̄ 由此 可 以 得 到
2 苦深 l井 热演 化 系数 K 关 系图版 的制作 及应 用
2 1 制 作原 理 .
要数 千万 甚至 数亿 年 才 能 完 成 的油 气 生 成 在 短 暂 的时 间 内完成 , 这样 就 把温 度 和时 间两个 主要 因素变 成 一个 温度 因素 。
1 2 实 验操 作方 法 .
21 0 1年第 9期
西 部探 矿工 程
4 5
生 烃 岩 热 模 拟 实 验 及 其 结 果 应 用
周 丽 , 忠 泉 柳
( 利 油 田西部 新 区研 究 中心 , 胜 山东 东 营 2 7 1 ) 5 0 5

要: 简要介 绍 热模 拟 实验 的方 法 , 以鄂 尔 多斯 盆 地 西缘 苦 深 l井 古生界 烃 源岩 样 品 为 例 , 并 开展
了热模 拟 实验 , 作 出苦深 1井的 ⅡA型和 Ⅲ型 烃 源岩 的 热 演化 系数 关 系图版 和 有机 碳 恢 复 系数 图 制
版 , 简要 叙述 了 图版 的 几点 应 用。 同时得 出 , 并 热模 拟试 验在 恢 复成 熟特 别是 过成 熟 生油岩 的原 始 面
貌 方面是 有效 的 。
岩埋 藏深 度接 近生 油 门 限深度 时氧 的温 度 与 时 间可 以相互 补 偿 的 o nn 1 7) 原则 , 室 内模拟 生烃 岩 的生 烃 过 程 成 为 可 能 , 以提 使 即 高模 拟温 度来 补 偿 时 间 的 作 用 _ 。也 就 是 说 用 高 于 实 1 ]
预 加热 , 然后 再测 定 经过 预加 热 后 的岩 样 的
值。
( 。 ℃)
最后 一 份岩 样不 经预 加热 , 是直 接 升 温测 定 其 S 、 2 而 S
1 3 实验 的选样 原则 .
做 热模 拟实验 最 好选 接 近生 油 门 限深 度 的各 类 未 成熟 生 油岩 , 为沉 积 岩进 入 成 岩 作 用 阶 段后 , 石 内 因 岩 的有机质 就 逐渐脱 氧 和 杂 原 子 , 氢 含 量 不 变 , 生 油 但 当
机质热演化 , 以热 解 烃 峰 顶 温 度
时间 内观察研 究 油气 生成 量 只能 通过模 拟 试验 来进 行 。
影 响油气 生成 最重 要 的 因素是 温 度 , 次是 时 间 。在沉 其
积 盆地 内, 相对 较低 的地 温 ( 0 ~1 0 ) 况下 , 在 5℃ 。℃ 情 有 机 质 的 自然 热演 化生 油需 1  ̄ 4 0 0 0 Ma的时 间 。在实 验 室 内创造 油气 生成 的温 度 不 成 问题 , 几 千 万 、 亿 年 而 几 的时 间则 绝无 重建 的可 能 。
本次使 用 RokE a 仪 器 , 氦 气 保 护 下 , c— vl 在 以缓 慢
的连 续升 温加 热未 成熟 的生 油岩 , 察记 录 各模 拟温 度 观 的生 烃量 , 模 拟原 始有 机母 质 随埋 藏深 度 和温 度 的增 来 加生 成油气 的全过 程 。
Ro kE a 仪 器 的实 验过 程 : 各 类 未 成 熟 生 油 岩 c— vl 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