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教育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教育理念。

这些传统理念对于塑造了华夏子孙的品德、智慧以及行为准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包括孝道教育、儒家教育、诗书礼仪以及思想方法。

1. 孝道教育:孝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之一。

在教育中,孝道被视为一种核心教育理念。

孝顺父母被认为是传统教育的基础,其灌输了对家族、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感。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是培养孩子品德的重要场所。

从小家庭的教育中,孩子们学习到了尊敬和孝敬他人的价值观。

2. 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儒家教育是主流的教育体系。

它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通过道德修养来塑造人的品格。

儒家教育注重礼仪、道德、知识和人际关系的培养,旨在培养有德有才的君子。

儒家思想对于塑造中国人的品质和人际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诗书礼仪:诗书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的三个重要要素。

诗歌是中国文化中表达情感、宣扬价值观的重要形式,通过诗歌教育,孩子们可以增进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书法和文学作品也是培养孩子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的重要手段。

而礼仪成为教育的一部分,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懂得恰如其分地表达自己。

4. 思想方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传统的思维方式注重细致思考、整体思维和以德育人。

在教育中,注重用心去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和分析的能力。

这种思想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种教育理念注重品德、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培养出更多有责任感、懂得尊重和孝敬他人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将来能够为社会的繁荣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理念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

通过这些传统教育理念,我们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

教师资格证的教育学科思想史知识教育学科思想史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通过学习教育学科思想史,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深入掌握教育方法与教育原理,提升教学水平与教育素养。

本文将从古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思想以及中国教育思想等方面,探讨教育学科思想史的重要性与应用。

一、古代教育思想1.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儒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等。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与人伦关系,注重孝道、义理,对于家庭教育和传统文化的传承有重要影响。

道家注重个体修身养性,强调自然而无为的境界。

墨家则提倡平等教育,鼓励普及教育,倡导兼爱和利益最大化。

2. 西方古代教育思想西方古代教育思想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化中的教育思想,以及基督教的教育理念。

古希腊罗马时期,教育被视为人类获得智慧、德育和知识的重要途径。

基督教的教育理念则强调人的尊严、爱和关怀,重视个体的内在品质和灵魂成长。

二、现代教育思想1.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化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欧美诞生并影响深远。

进化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促进人类个体的全面发展,强调适应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的能力培养。

此外,进化主义还倡导个体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结合,重视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

2.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20世纪初期,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迅速兴起。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关注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实用主义者认为学校应通过培养实用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成为有用之人。

三、中国教育思想1. 新教育思想20世纪初,中国新教育思想兴起,主要代表人物有陈独秀、蔡元培等。

新教育思想强调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倡导培养独立人格和自主思考能力,提倡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

2.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教育进入社会主义教育时期。

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培养,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 好学乐学 • 实事求是 • 不耻下问 • 温故知新
首页 索引
6、论道德修养(1)
• (1)道德准则‚仁‛和道德规范‚礼‛ • 仁:‚爱人‛;‚克己复礼‛;以仁得精神处理 好关系 义与利:要‚见利思义‛,而不能‚见利忘 义‛。 人与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质与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 彬, 然后君子‛。 关系:礼是仁的形式,仁是礼的内容。
5、论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
• 启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 含义: 教学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 教学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 矣。‛) 举一反三 • 诱导:循循善诱、由博返约、叩其两端 ) 首页 索引
5、论教学方法 -好学与实事求是态度
(1)十五岁时,孔子树立了怎样的志向?
立志学习礼乐,以传承礼乐为己任。
一、孔子的生平
(2)三十岁时,孔子开始从事什么事业?他所 教授的内容来自于哪些典籍? 收徒讲学
《诗》《书》《礼》《乐》《易》《春秋》
(3)五十多岁时,孔子的命运又发生了什么转变? 结果如何?这反映了什么? 开始从政,但昙花一现,此后周游列国,宣传政 治主张,但没被采纳。
以法家思想 为代表 的秦代教育
以儒家思想 为代表 的汉代教育
以“玄学”为代表 儒释道三教 的魏晋南北朝 并重的隋唐教育 教育
以理学为 代表的 宋元明清教育
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 孔子的人格和他工 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 作的成绩,值得受到 的地位和影响。
中国以及世界人民的 最高敬意 ___一位美国学者
二、创立儒家学派
经济上:私有土地出现,井田制瓦解 春秋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变的时期,“礼崩乐坏”, (1)社会 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 新旧势力矛盾激化, 崩溃 背景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思想教育之名,但有思想教育之实。

那时的思想教育,一般是在划分不同对象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注意依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路径。

这样的路径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三条是最主要的。

读法、倡风、示范:民众思想教育的路径。

民众是社会的基础,因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方式方法。

其一是朝廷训俗和聚民读法。

这是古代社会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路径。

训俗和读法,就是通过行政官员定时聚民读法和发布告示等方式,让民众知道国家的法律和基本道德规范。

西周统治者认为“民之秉彝”,天下便可太平。

尽管知晓不是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

其二是倡导优良社会风气。

封建统治者十分看重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因而他们在倡导读法的同时,注意对民风的引导。

西周的统治者注意观民风,化民俗,周公摄政不仅制礼作乐,而且还采集民歌来化民易俗。

宋明时期乡规民约得到充分发展,在实现社会秩序化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化民成俗的重要举措。

其三是官员的行为示范。

无论是西周还是以后的各个朝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注意社会教化。

而社会教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员行为对民众的示范。

中国古代的官员,不仅在选拔过程上有德行上的要求,而且在治理国家的岗位上也要求在德行上成为民众的表率。

不可否认,古代社会的官员示范实际上的作用是很小的,但统治者看到了官员对于民众的影响并提出具体要求,应该说还是很有眼光的。

选拔、使用、为师:官吏思想教育的路径。

封建官吏的特殊身份和角色背景,决定了对其进行思想教育的路径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在选拔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的官吏选拔,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种方式:一是察举制,一是科举制。

察举制是通过他人举荐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无论是察举还是科举,都有个选拔标准,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愿望和要求。

其中不仅有能力上的要求,还有品行上的要求,而品行上最根本的要求是忠于统治者。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 .doc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 .doc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范文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

汉以后,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成为正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统和核心。

1.教育目的即培养的人规格和标准。

“明人伦”,即按照伦理道德去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培养统治人才。

2.教育内容:主要是儒经夏商:武备教育和礼制教育。

春秋战国:儒家:六经,局限于伦理道德;墨家:生产知识,应用技术。

汉代:三纲五常。

宋代:理学。

元明清:程朱理学。

二、教学思想(略)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

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流于急躁。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这是《礼记》提出来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荀子言:“诗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三、总体特征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教育以道义人身为目标,把功利排斥在外。

重人文轻自然贱技艺,核心在于道德伦理,即教人做人,从而使教育与宗法伦理一体化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使用价值。

注重塑造人的和谐品质。

孔子就提倡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3、注重内省与内求4、重政务而轻自然,政教合一,教育为政治服务,培养官员5、重世俗而轻神性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世俗性与以佛道宗教教育思想为主体的宗教性并存、互补,在相互关系上是以世俗性为主导、以宗教性为补充,从而使古代的中国成为一个非宗教国家6、综合教育:六艺;经学;一、基本特征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色彩强烈的中庸气息,朴素辩证法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二、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1.人伦关系原理:人伦,泛指人与人的关系。

古代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古代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1.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论语》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其中包含了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其中,孔子强调了“温故知新”,即要通过对古人智慧的学习来增长知识和才智;同时,他还提出了“言传身教”的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的榜样作用和言传身教的重要性。

2.孟子关于教育的思想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其著作中谈到了很多有关教育方面的理念。

他提出了“教育无迟早”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及时性;同时,他以“致知格物”为教育目标,强调了修养、知识和实践的统一。

3.老子关于教育的思想老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道德经》中也包含了关于教育的观念。

他提出了“三教”思想,认为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而进行差异化的教学。

二、古代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强调道德教育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当代教育也具有启示意义。

在当代社会,道德问题日益突出,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受到了重视,古代教育思想提醒我们,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品行修养,使其成为有良好道德素养的公民。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古代教育思想强调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一思想对当代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当代教育要注重挖掘学生个体的优势和潜能,制定差异化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注重教育育人古代教育思想中强调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这也是当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古代教育思想提醒我们,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4.强调实践教育古代教育思想中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

这对当代教育也有启示意义。

当代教育要注重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倡敬业精神古代教育思想强调了敬业和修身养性,这对当代教育也有启示意义。

当代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使他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态度。

中国教育思想概括总结

中国教育思想概括总结

中国教育思想概括总结中国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结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

这种思想强调的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格塑造,以及扎根于传统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以下是对中国教育思想的概括总结:1. 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教育思想之一。

儒家强调礼仪、道德、孝道和忠诚等传统价值观念的培养,强调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儒家教育强调师德师风的建设,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其核心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 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人的自然状态和天道合一的境界。

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自主,以及对自然界的敬畏和保护。

道家强调力行无为、和谐共生,让人自在地生活在自然和谐之中。

道家教育思想强调培养人的自由思考、独立意识和自主创新的能力。

3. 佛家教育思想:佛家教育思想强调个体对自我解脱和人生境界的追求。

佛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智慧和慈悲心,强调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的独立发展。

佛家教育思想注重放下利己心、培养慈悲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4. 墨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以墨子为代表,强调和平、公正和爱的观念。

墨家教育注重培养爱心、关爱他人、公正和平等价值观念。

墨家教育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等级制度,注重平等和包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平等机会。

5. 法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对规则的遵守和执行。

法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人的纪律性、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法家认为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可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个体发展的最大化。

总的来说,中国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智慧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注重全面发展和人格塑造。

中国教育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些思想在中国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塑造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 .doc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 .doc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_共10篇范文一: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一、教育思想我国的教育传统源远流长,所包含的思想博大精深,先秦诸子百家各具特色的思想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

汉以后,儒家的独尊地位使得儒家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成为正统,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正统和核心。

1.教育目的即培养的人规格和标准。

“明人伦”,即按照伦理道德去处理人际关系,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培养统治人才。

2.教育内容:主要是儒经夏商:武备教育和礼制教育。

春秋战国:儒家:六经,局限于伦理道德;墨家:生产知识,应用技术。

汉代:三纲五常。

宋代:理学。

元明清:程朱理学。

二、教学思想(略)1、因材施教启发诱导中国古代教育家认为每个学生的个性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学生的自然秉性也不一样,所以教育方法也应因人而异。

特别重视启发教育,注意开发每一个人的智力潜能。

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2、循序渐进由博返约孟子认为教学是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一方面应自强不息,不可松懈或间断,另一方面,也不应该流于急躁。

3、长善救失教学相长这是《礼记》提出来的:“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者,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

”4、言传身教尊师爱生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荀子言:“诗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

严师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

”三、总体特征1、伦理道德与教育的统一:教育以道义人身为目标,把功利排斥在外。

重人文轻自然贱技艺,核心在于道德伦理,即教人做人,从而使教育与宗法伦理一体化重整体关系,轻个体发展;强调知识教学道德化;重义轻利,忽视教育的使用价值。

注重塑造人的和谐品质。

孔子就提倡把知、仁、勇三者统一起来。

2、教学过程的辩证统一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统一3、注重内省与内求4、重政务而轻自然,政教合一,教育为政治服务,培养官员5、重世俗而轻神性以儒家教育思想为主体的世俗性与以佛道宗教教育思想为主体的宗教性并存、互补,在相互关系上是以世俗性为主导、以宗教性为补充,从而使古代的中国成为一个非宗教国家6、综合教育:六艺;经学;一、基本特征与哲学政治融为一体强烈的血缘关系和宗法制度色彩强烈的中庸气息,朴素辩证法重视人伦日用和实际生活二、伦理思想体系的基本结构1.人伦关系原理:人伦,泛指人与人的关系。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其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论语》中。

《论语》是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文献,由弟子整理的语录体。

最早提出“性相近,习相远”,重视后天的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贤人”或“君子”。

提倡“有教无类”。

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

孔子的教学内容以“六艺”为主(礼、乐、射、御、书、数)。

偏重文事,轻视科学与生产劳动。

主张因材施教,强调温故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则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习和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

提出庶--富--教思想,强调教育、人口、经济的关系。

孟子:1、提出了“性善论”。

2、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3、主张培养“大丈夫”的理想人格,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他认为教学活动要体现性的特点,要遵循和发展人的内在能力。

荀子:1、提出“性善恶”。

2、教育的作用是化性起伪,通过教育和学习来改变自己的本性。

3、在先秦诸子中,最强调尊师,认为从教育的作用来看必须尊师。

墨子:1、以“兼爱、非攻”尚贤为教。

2、注重培养兼士。

3、教学内容的主要价值在于科学技术教育和思维能力的训练上。

4、提倡的三标法::第一表,"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历史经验);第二表,"原察百姓耳目之实"(民众经验);第三表,"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三表法的出发点是唯物主义的。

(社会实践)。

5、提出人性素丝说。

以染丝来比喻环境和教育对人品性形成的影响:“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学记》:1、地位世界上第一部专门的教育论着。

2、主张“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重要性和政治的关系,3、教学原则:a、教学相长:“是故学然后知不知”,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揭示教学相长的辩证关系。

中国古代教育介绍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介绍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介绍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教育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项事业。

受到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以揭示中国教育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一、古代教育制度1.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早在唐代就开始形成,并在宋代达到鼎盛。

科举主要分为进士科和举人科。

进士科是最高级别的科举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朝廷的高级官员。

而举人科则是作为进士科的选拔预备考试,合格者可以成为地方官员。

2. 国子监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也是培养官员和教育精英的重要场所。

在国子监中,教授孔子经典和儒家思想是教育的核心内容。

学生们通过学习儒家经典,以及模拟考试来准备科举考试。

3. 私塾除了国子监外,私塾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私塾通常由知识渊博的教师创办,并吸引学生来学习各类文化科目。

这些私塾通常以教授四书五经为主,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二、古代教育思想1. 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中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思想之一。

儒家教育强调道德伦理和人的修养,提倡仁爱、中庸和礼制。

儒家教育主张培养一个有德行的“君子”,这种教育观念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

2. 佛教教育思想佛教教育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佛教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和心灵的觉悟,弘扬慈悲、舍得和禅定。

佛教教育在唐代盛行,尤其是对于士人和文人,佛教的哲学和思想对他们的心灵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3. 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以道家哲学为基础,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修炼身心、追求永恒和道德自由。

道家教育注重个体身心的平衡与修养,通过修炼养性达到心灵的自由自在。

总结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科举制度为培养政治精英提供了机会,在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角色。

儒家、佛教和道家三大思想流派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教育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源远流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传统。

古代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教育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孔子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孔子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中最为重要的代表之一。

孔子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点,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综合发展。

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德行和道德品质,认为一个人只有修养好自己,才能够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

孔子提倡的教育理念包括“学以致用”、“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等,在中国教育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

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教育方面,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主张培养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道家强调的“无为而治”、“顺势而为”等观念,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广泛流传和影响最大的一种思想体系。

儒家思想以孔子为代表,强调礼仪道德的修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强调孝道、忠诚、正直等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儒家思想的主要教育方法是“读书为先”,即通过广泛的阅读来丰富人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延续至今。

通过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教育思想注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道德伦理的塑造。

这种教育思想的理念贯穿于中国古代社会,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是不可忽视的,它为后世教育家和文化人做出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以孔子思想、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为代表,各自强调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方法。

孔子思想注重德育的培养,道家思想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能力,儒家思想重视礼仪道德和知识的积累。

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今天的教育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总结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总结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总结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南北朝、唐宋等不同时代的发展和演变。

以下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概述总结:1. 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体系之一。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强调道德修养、君子之道和礼仪道德。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强调教育的使命在于培养君子。

2. 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主要强调个体的自然发展和内在修养。

道家强调追求道的真理和自然的无为而治。

道家教育注重个体的自由发展和内在精神的修养,追求人的真实和自由。

3. 法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侧重于法制建设和治理。

法家思想主张以法治国,重视法律和秩序的维护。

法家教育注重规范和纪律的建立,培养人们遵守法律和秩序的意识。

4. 兵家教育思想:兵家教育思想强调军事训练和全面发展。

兵家重视军事战略和战术,强调训练和实践。

兵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5. 墨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注重普及教育和实用主义。

墨子提出了“兼爱”、“非攻”等思想,主张普及教育和公平正义。

墨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实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

6. 佛家教育思想:佛家教育思想注重心灵的修养和解脱。

佛家主张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佛家教育注重慈悲和智慧的培养,强调人的心灵成长和解脱。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多元而丰富,各种思想流派相互影响和交融,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独特体系。

这些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对后世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虽然这些教育思想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但它们都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具备各种品质的培养,强调个体的自然和内在精神的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古代教育注重道德、文化和人格的培养,凝聚着丰富的思想和经验。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教育体制以及教育内容三个方面,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教育。

一、儒家思想对古代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教育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儒家强调以德育人,提倡仁爱、社会和谐和孝道。

儒家经典《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重要思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和“敏而好学,不恶乎”。

这些思想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并注重培养品德和道德修养。

二、古代教育体制古代中国的教育体制分为四个层次: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官学教育和师范教育。

家庭教育是最早的形式,父母亲自教育孩子,传授道德和生活知识。

私塾教育是由私人办的学校,主要培养读书人,注重经典文化和文学修养。

官学教育则是由政府开办,培养官员和各级人才,讲究礼仪、礼乐和政治理论。

师范教育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学校,提供师范生培训,使他们能够传授古代文化和思想。

三、古代教育内容古代中国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儿童被教导要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守纪守法等。

文化教育主要包括经典诵读、写字和文学欣赏等。

孔子有言:“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这表明古代中国的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习能力。

总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教育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理念,注重道德、文化和人格的培养。

古代中国的教育体制包括家庭教育、私塾教育、官学教育和师范教育,各具特色。

古代教育的内容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和学识。

通过了解和借鉴古代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髓。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道德修养、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

以下是一些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核心原则:
1. 儒家教育: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的主流,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礼仪和人际关系,以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忠诚。

2. 道家教育: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无为和自由。

道家教育鼓励学生遵循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

3. 墨家教育: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和节葬。

墨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公正、平等和和平的追求。

4. 法家教育:法家思想强调法治和刑罚。

法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纪律观念,以及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

中国传统教育哲学强调道德修养、个人成长和社会责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实践能力,以及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忠诚。

这些原则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概述中国古代教育思想是指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对于教育及其目的、方法、内容和评价标准等问题的思考和总结。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精神追求。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概述。

1.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主流。

儒家崇尚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观念,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个人品德养成。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人格和道德,以及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

儒家教育重视讲学育人,崇尚师道尊严。

2.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以道德自律和修身养性为核心。

道家强调内心的安宁和平和,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人的自由个性和独立思维,鼓励学生寻求真理和追求自身的完善。

3.法家教育思想:法家教育思想主要追求社会秩序和政治效益。

法家教育重视规范和纪律,注重培养学生对法律和法规的遵守,以及尊重社会权威和道德规范。

4.兵家教育思想:兵家教育思想侧重于培养军队中的武士精神和战斗力。

它强调忠诚、勇气、领导才能和服从精神等军事素质的培养。

5.医家教育思想:医家教育思想注重医学知识的传授和医学技能的培养。

医家教育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医德。

6.墨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强调普及教育和平等教育的原则。

墨子主张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和生活水平。

7.名家教育思想:名家教育思想注重培养文化艺术方面的才能和修养。

名家强调音乐、舞蹈、礼仪等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以儒家为主导,强调人的道德伦理修养和社会行为方式的培养。

其他教育思想则通过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补充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多样性。

这些教育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思想

二、墨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内容:
(1)以“兼爱”为内容的道德教育; (2)注意对自然科学、生产技能、军
事知识等技能的训练;
(3)“辩乎言谈”方面的训练,即思
维方法的训练,目的在于锻炼论辩能力。
二、墨子的教育思想
墨子的教育内容论很有特色,其价值主要体现在 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突破了 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有进步意义。
五、《大学》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3)教育教学原则——这是《学记》的精华所作
第一,教学相长
第二,尊师重道 第三,藏息相辅
第四,启发诱导
第五,长善救失
三、孟子的教育思想
(2)动心忍性
即意志锻炼,尤其是要在逆境中得到磨砺。
(3)存心养性
主张寡欲。
(4)反求诸己
主张凡事须严于律己,时时反思。
四、荀子的教育思想
1、教育作用论
荀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之所以能为善,全靠后天
的努力。 2、论教育目的与内容 教育目的:培养由士到圣人的各种治术人才。 大儒是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人格。 教育内容:《诗》、《书》、《礼》、《乐》、 《春秋》而诸经之中,荀子尤重《礼》、《乐》。
4、教师理论
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荀子认为教师的作用是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连的,
他把教师提高到与天、地、君、亲的同等地位。
荀子对教师提出了很严格的要求。
五、《大学》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1、《大学》中的教育思想
“三纲领”——教育目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八条目”——教育程序和步骤:格物、致知、诚 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五、《大学》与《学记》中的教育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术思想

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术思想引言中国古代的教育与学术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塑造中国社会和人民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以及思维方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儒家教育、道家思想以及佛家影响等方面探讨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影响。

一、儒家教育的兴起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主流,它强调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结合,注重培养人的德行和修养。

性善论是儒家教育的核心观念,儒家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只需通过教育来激发和培养。

儒家着重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塑造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

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君子乐人”等教育理念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指导原则。

二、道家思想对教育的影响道家思想也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强调追求自然,并主张个体的自由和独立。

在教育方面,道家主张让人自由发展,不拘泥于刻板的规则和制度。

道家思想注重培养人的自然本性,鼓励人们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平衡。

道家的“无为而治”观念也对教育理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提倡宽容、包容和灵活的教育方式。

三、佛家对教育的启示佛家思想的传入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家强调修身养性、舍弃尘世的烦恼,注重个体的内心净化和解脱。

佛家的修行实践也渗透到教育中,倡导个体的内心成长和超越。

佛家强调众生平等的观念,在中国古代教育中也有所体现,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互助。

四、经史著作对教育的贡献中国古代的经史著作对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论语》、《大学》、《孟子》等儒家经典著作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参考资料,其中对于教育目标、方法和原则有着详细的阐述。

史书中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制度的描述为教育的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五、教育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教育形式是家庭教育和部落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以宗教为核心的祭祀教育、以政治为导向的官府教育和以私塾为主的民间教育。

这些教育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载和传承了中国古代教育与学术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教育思想总结

中国教育思想总结

中国教育思想总结中国教育思想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从古代至今,中国教育思想一直注重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强调道德教育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本文将对中国教育思想进行综合总结,以期对中国教育传统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中国古代,教育被视为一种高尚而重要的事业。

古代教育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强调道德教育和礼仪道德的培养。

儒家主张人人成为圣人,重视品德和修身养性。

儒家教育强调“仁爱”、“孝道”、“忠诚”等价值观,注重教育过程中的道德感召和情感交流。

儒家追求的目标是使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才智,以成为优秀的社会成员和负责任的国家公民。

此外,道教思想也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道教重视个体内在的自然本性,提倡心灵和身体的和谐统一。

道教注重修养和炼丹,追求长寿和永恒的境界。

在教育实践中,道教提倡心身修养的技巧和方法,强调学习者内心的安宁和平衡。

另一个对中国教育思想产生重要影响的是佛教。

佛教强调人生的苦与空,提倡超脱世俗的追求。

佛教教导人们要超越欲望和贪婪,达到心灵的纯净和解脱。

佛教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心灵教育和自我修养的重视上。

中国教育思想也受到了周朝和秦朝的法家思想的影响。

法家注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教育观,强调培养人才应具备实际能力和社会效益。

法家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明法、不苟”和“治世重贤”,突出了实践能力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性。

近代以来,中国的教育思想经历了诸多变革和挑战。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教育思想,开启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吸取了西方教育的优点,积极进行改革创新。

其中最重要的一位教育家是严复,他提出了“格物致知”和“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并提倡学以致用的实践教育。

20世纪以后,随着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教育思想开始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以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为核心,注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教育制度的大规模改革也在这一时期进行,注重公平、普及和素质教育。

古代中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教育与学术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文化而著称。

在古代,教育和学术思想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教育和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发展,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本文将深入探讨古代中国的教育和学术思想。

古代中国的教育主要以儒教为基础。

儒教是一种以儒家经典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在古代中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学术修养。

儒家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与文化修养。

同时,古代中国还有私塾教育和官学教育。

私塾教育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

在私塾中,学生们通过师父的指导和教诲,学习经书、古文、诗词等。

私塾教育注重传授经典的内容和精神,强调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在私塾教育中,学生们进行刻苦的课业训练,以培养他们的智慧和思辨能力。

与私塾教育不同,官学教育是受国家直接管理和负责的教育机构。

在官学中,学生们学习政治、礼制、经史等知识。

官学教育注重培养官员和社会精英。

在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主要依靠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强调学术能力和道德操守的考核,为社会提供了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除了教育,古代中国的学术思想也非常丰富多样。

儒家思想是古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学术思想之一。

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人应该如何行为。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追求和谐和共同发展。

儒家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是另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想。

道家认为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反对过度的行动和欲望。

道家思想对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

此外,佛教、墨家、纵横家等学术思想也在古代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佛教的到来丰富了中国的宗教和哲学思想。

墨家注重实践和实用性,强调军事和国家安全。

纵横家则重视实用主义和政治手段,主张追求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

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思想

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思想

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与思想中国古代有着悠久而独特的教育制度与思想体系,这一体系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学习与教育。

本文将从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两个方面来论述古代中国的教育情况。

一、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古代中国的教育制度非常注重个人的修养与道德价值观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教育古代中国的教育始于家庭。

在这个时期,孩子从小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教育和熏陶,学习家训和道德准则。

家庭教育在塑造人格和培养道德修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私塾教育私塾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学校形式之一。

通常由一位或几位私人教师开设,为学生提供文、史、哲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教育。

这种教育形式注重学生的品德和礼仪教育,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3. 国子监教育国子监是古代中国最高级别的教育机构,它的设立标志着中国教育进入了一种规范化、体系化的阶段。

国子监主要培养政府官员和学者,教授经世致用的知识,同时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

4.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教育制度的独特之处。

该制度建立了一套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通过人才选拔的方式将优秀的学生提拔至官员的地位。

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古代中国的教育发展。

二、古代中国的教育思想古代中国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其中以儒家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1. 儒家教育思想儒家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与品德培养。

儒家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塑造并完善人的品德和修养,通过习得经典和与师长的互动来实现。

儒家强调孝道、仁爱、忠诚等伦理价值观的传承,强调教育培养的是全面的人格。

2. 道家教育思想道家教育思想主张追求自然之道和心灵的自由。

道家注重培养自我修养和哲学思考的能力,强调通过内省和自觉实现个体的完善。

3. 墨家教育思想墨家教育思想以公平和普惠为核心。

墨子认为,教育应该是普及和平等的,强调为了社会的利益而教育。

4. 兵家教育思想兵家教育思想注重实践与技能的培养。

在古代中国,兵家思想被广泛运用于军事教育中,以培养合格的将领和士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思想教育
我国古代虽然没有思想教育之名但有思想教育之实。

那时的思想教育一般是在划分不同对象的基础上展开的并注意依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路径。

这样的路径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以下三条是最主要的。

读法、倡风、示范:民众思想教育的路径。

民众是社会的基础因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
重视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并且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较为完整的方式方法。

其一是朝廷训俗和
聚民读法。

这是古代社会对民众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路径。

训俗和读法就是通过行政官员
定时聚民读法和发布告示等方式
让民众知道国家的法律和基本道德规范。

西周统治者认为
“民之秉彝”天下便可太平。

尽管知晓不是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的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
件。

其二是倡导优良社会风气。

封建统治者十分看重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
因而他们在倡导
读法的同时注意对民风的引导。

西周的统治者注意观民风
化民俗周公摄政不仅制礼作
乐而且还采集民歌来化民易俗。

宋明时期乡规民约得到充分发展
在实现社会秩序化方面
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也是化民成俗的重要举措。

其三是官员的行为示范。

无论是西周还是以
后的各个朝代封建统治者都非常注意社会教化。

而社会教化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官员行为
对民众的示范。

中国古代的官员不仅在选拔过程上有德行上的要求
而且在治理国家的岗
位上也要求在德行上成为民众的表率。

不可否认古代社会的官员示范实际上的作用是很小
的但统治者看到了官员对于民众的影响并提出具体要求应该说还是很有眼光的。

选拔、使用、为师:官吏思想教育的路径。

封建官吏的特殊身份和角色背景决定了对
其进行思想教育的路径具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是在选拔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中国古代社会
的官吏选拔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种方式:
一是察举制一是科举制。

察举制是通过他人举荐
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无论是察举还是科举都
有个选拔标准这个标准充分体现着统治者的意志、
愿望和要求。

其中不仅有能力上的要求
还有品行上的要求而品行上最根本的要求是忠于统治者。

比如汉代察举中的举孝廉就是典
型的例子。

孝廉是孝子和廉吏的简称汉代统治者认为孝是
“‘百行之冠众善之始
’廉是
为官之根本民之表率。

”官吏行孝在家族可以推及在朝廷忠于君主而廉洁既可以减少
行政成本又可以净化风气。

统治者的意志、愿望、要求同样体现在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中
诸如《孝经》、《论语》、《礼记》等。

对官吏选拔中的教育体现为两个过程一是学习过程
中的教育无论是察举还是科举都要求认知德行标准这就是一个教育过程
;一是选拔过程
中的教育无论推举还是考试
当事者都要深刻领会德行标准因而要深入接受教育。

其次
是在使用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

这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考课的标准一是实际的奖惩。

为了更好地发挥官吏的作用必须对他们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课考。

而考课标准则发挥着双
重作用一是实际考课的依据一是对官吏进行教育的内容。

考课标准就包含着德行要求
它对官吏发挥着现实的教育作用。

实际考课则发挥着更为现实的思想教育作用:
能够按照德
行标准做事的人受到奖赏反之则受到贬降或解职。

第三是
“为师”过程的思想教育。

中国古
代社会有“以吏为师”的传统这有双重意蕴:其一是让官吏为民众当老师
其二是让官吏为
民众做表率。

“以吏为师秦制也”。

汉代要求官员以身示范为民众做表率。

官吏面对民众无论是为师还是表率都需要进行自我陶冶这也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者先受教育。

蒙学、人格、考试: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路径。

在我国古代蒙学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
的首要途径。

蒙学即是对幼儿和少年儿童进行教育。

我国三代时便开始有蒙学历经秦汉魏晋以识字为主到唐宋形成相对稳定的内容和程序至明清时期发展成熟。

蒙学一般包括识
1
字、读书、习字、作文由口传身授逐渐发展到有固定教材
( 见张惠芬金忠明《中国教育简
史》 348 页 )。

无论是识字、读书还是写字、作文读物乃至固定教材其主要内容都是
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

古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等都是这方面的教材。


格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

人格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做人的目标追求一是做
人的基本准则。

古代社会的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注意通过人格教育的途径达到对未成年人
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

孔子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和“养
浩然之气”董仲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朱熹的“明人伦、学为圣贤”等等都是把体现封
建社会伦理纲常的人格追求作为思想教育有效手段的。

入士考试是未成年人思想教育的强化途径。

未成年人总要进入社会独立生活而在社会上获得立足之地的最好办法就是参加各种
考试。

古代社会的统治阶级充分认识到这一价值因而把体现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的内容融进考试之中。

即便不是入士的考试在学校学习的内容中也无不涵盖着封建伦理纲常的内容。

之所以说这是强化途径因为想入士就必须参加考试并且在观点理念上接受有关的伦理道德否则就没有机会走进仕途。

窗体底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