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合集下载

珍珠的成分

珍珠的成分

珍珠的成分

珍珠的贵重在于它所含有的生命元素

人们喜欢珍珠,不仅因为它天生美丽,还因为它有着神奇的养生功能。古人相信,珍珠可以延年益寿,属于上等滋补品,因而一直被达官贵人用作补药。

珍珠的滋补性能虽然早已为人所知,但人们大多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人们都知道珍珠能补,可以强身健体,医治百病,简直就跟燕窝一样,但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于是只好编出种种神话与传奇,为珍珠平添一份神秘。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现已确定了珍珠的基本成分,得知它之所以能够对人体有益,是因为它是一种浑然天成的有机体,包含着人体中所需要的几乎所有生命元素。

经过检测,珍珠的成分主要为碳酸钙、氨基酸和其他微量元素,基本上都是生命所必需的。

碳酸钙

碳酸钙是构成珍珠的主体,基本上占珍珠总重量的92.5%。碳酸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矿物质之一,约占人体总重量的1.5~2%。这些钙中的99%存在于人类的骨骼及牙齿中,其余约1%分散于软体组织细胞及血液中。

就目前我们所知,钙是人体内不可或缺的宏量元素,其重要性和营养价值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详述。在这里我们要说的是,珍珠中的钙质量与钙含量完全符合人体的生理特点,因而可以作为人类最理想的补钙营养品之一。

说到宏量元素,我们在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

人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命体,但要将人体分解成化学元素,却简单得令人吃惊。一般而言,人体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各种化学元素以某种化合方式组合起来的一个有机整体。现代科学家将构成人体主体的化学元素称为宏量元素,而将不构成人体主体的元素称为微量元素。

中国蛤蜊的研究进展____

中国蛤蜊的研究进展____

中国蛤蜊[1],俗名“黄蛤”、“飞蛤”,学名Mactra chinensis,隶属于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蛤蜊科、蛤蜊属,主要分布在我国辽宁、山东的黄、渤海沿岸,朝鲜半岛和日本也有分布。人工养殖时常年均可采捕,尤以深秋和春季采捕效果为佳。中国蛤蜊适于生活在潮间带的细砂滩至水深60m的浅海区,是一种营养丰富、肉质鲜美的实用经济滩涂贝类[2]。

但在其养殖过程中,种苗紧缺一直是制约中国蛤蜊养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3]。为此,加强亲贝的培育质量、提高海区的采苗效率、优化蛤蜊的孵化条件以及进行必要的研究以便中国蛤蜊规模化养殖和苗种资源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4,5]。目前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国蛤蜊的相关研究成果综述如下:

1中国蛤蜊的繁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我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时就已经开展了蛤蜊养殖,因此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孙振兴等[6]研究了包括中国蛤蜊在内三种帘蛤目贝类的核型。刘相全等[7]发展土池育苗技术,对中国山东海阳市中国蛤蜊的繁殖生物学特性和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其研究结果

中国蛤蜊的研究进展

陈添悦1,王潇潇2

(1.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北京100193)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13.07.013

摘要: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综述了中国蛤蜊近几年的一些研究,即中国蛤蜊的繁殖生物学特性、消化系统与代谢、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重金属离子对中国蛤蜊的影响,中国蛤蜊早期生长发育与人工育苗等。阐述了以上各个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拥有的前景,指出并总结了目前研究阶段中尚未解决的各项问题,以期为以后的中国蛤蜊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贝类化学成分研究

贝类化学成分研究

海洋贝类中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摘要:通过对海洋贝类的矿质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组成及其功能以及限量元素,并就其在不同种类中的含量和组成差异做相关比较,得出贝类属于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矿物质的食品,其中一些微量元素如锌、硒、是人体必需的重要物质,含量较高。海洋贝类含有丰富的活性成分,这些活性物质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和抗高血压等药理学功能。海洋贝类在制药和功能性食品的开发上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海洋贝类;矿质元素;活性物质;海洋新药;功能性食品

Research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Marine Shellfish Abstract:Through the related comparison of the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in different marine shellfish, and the study of the com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mineral elements ,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nd limited elements in marine shellfish, we draw a conclusion that the shellfish are foods with high protein, low fat, and rich minerals, some of which is an essential trace element important material with higher levels, such as zinc, selenium. Marine shellfish are rich in active ingredients which can enhance immune function, anti-tumor, anti-platelet aggregation, antioxidant and anti-hypertensive.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shellfish in the pharmaceutical and functional food has a great potential.

鲍鱼壳、香螺壳的结构及力学性能

鲍鱼壳、香螺壳的结构及力学性能

鲍鱼壳、香螺壳的结构及力学性能

陈静;黄根哲

【摘要】以头足纲鲍鱼壳和腹足纲香螺为研究对象,测量了其硬度,研究了贝壳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贝壳主要由方解石和文石构成,其方解石均为不均匀柱状晶,鲍鱼壳的文石结构为“砖墙”式,香螺壳的文石结构为“交错纹片”式。在相同条件下,对两种贝壳进行了硬度测量,结果表明:贝壳的硬度在不同部位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对贝壳的压痕观察,发现其压痕效应主要来源于裂纹扩展,方解石裂纹不规则,而文石压痕周围平直清晰。

【期刊名称】《机械工程师》

【年(卷),期】2016(000)003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贝壳;微观组织;力学性能

【作者】陈静;黄根哲

【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长春 130022;长春理工大学,长春 1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H133.3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和材料科学技术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仿生学越来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复合材料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其要求也越来越高。

软体动物贝壳是一种天然的复合材料,它主要由无机相碳酸钙和有机基质构成,其

中碳酸钙晶体占壳体的95%以上,而有机基质约占壳体的5%[1-3],软体动物结构复杂多变,最具代表性的一类分3层,最外层为角质层,主要由硬化蛋白质

组成;中间层为棱柱层,由柱状方解石构成;内层为珍珠层,由文石板片构成,层与层之间由有机质连接。贝壳只要由碳酸钙晶体构成,但其断裂韧性是单一碳酸钙晶体的3000倍以上。贝壳的增韧机制有裂纹偏转、纤维拔出和有机质的黏弹性作用。在这些增韧机制的协同作用下,使贝壳在保持较高的强度下同时提高韧性。

泥蚶血淋巴抗菌活性分析

泥蚶血淋巴抗菌活性分析

( 仲燕等,0 5 、牡蛎( Go zl ,20 ) 殖贝类 20) M. n a z t l 0 7等养 e ea 的某个 抗菌 肽及其 生物学活 性进 行初步研 究 。本 研究 主
要探讨 活 的和 灭活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副溶血 弧菌对 泥蚶血 淋 巴抗 菌物质 的影响。
l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与菌株 .
2 1 年第 1 期 ( 01 2 总第 19 7
I . I . _ _ _ . : . _ . _ __ . _^ _._ _. . _- _ -: . ・ . .
试验研 究
泥蚶血淋 巴抗菌活性 分析
王雪鹏 张 鑫 张 玲 (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泰安 2 11 ) 708 缪 宇平 ( 农业部海洋与河口 渔业重点开放实 验室中国 水产科学研究院东 海水产研究所 上海)
摘要 以泥蚶为试验 材料 ,分别用活的和灭活的 副溶血弧 菌通过浸 泡方 式诱导其产生抗 菌物质 ,并 以副溶血 弧茵、
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 念珠茵为指示茵进行抗茵活性测定。结果表明:() 1 活的和灭活的副溶
血 弧茵诱导条件对 泥蚶血淋 巴的抗 茵活性影 响不显著(> . ) P 0 5,但比对照组差异显著( 0 5;() 淋巴对 副溶血 弧茵、 0 P .) 2 <0 血
20) 04。

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

• 闭壳肌痕显明,前闭壳肌痕稍小,呈卵圆
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痕清 楚,接近腹缘。
• [L产地、产季]我国沿海分布极广,产量大,
以辽宁、山东为最多,生活于潮间带中、 下区及浅海沙泥滩中。在春、秋两季采捕 为宜,但繁殖期要禁捕。
• [经济价值]肉供食用,鲜美可口。
中国蛤蜊 (蛤蜊科) Mactra
• [产地、产季]为我国黄渤海习见种类,朝鲜、
日本也有分布。可进行人工养殖。常年可 采捕,以深秋和春季采捕的质量较好。
• [经济价值]鲜食肉质鲜美,也可制干品或制
成罐头
西施舌 (蛤蜊科)Coelomactra antipuata
• [地方名]海蚌。 • [形态特征]贝壳大,近三角形,壳质薄而脆。
• 1、干贝、鲜冻贝柱。干贝与鸡脯固一起制做“绣
球干贝”是高级宴席的菜肴。
• 2每C、a4百扇7m克贝g中的,P闭含8壳8P6r6肌m3gP.7,r构g,F成e2脂特.9肪殊mg,3。有g,极高醣的类营1养5 价g值,,
• 3、扇贝的闭壳肌中,可提取出破坏癌cell的成分
(糖蛋白),当把它注射于小白鼠的癌瘤可以消 失,而对照组的癌瘤继续发展;扇贝的卵巢中提 取的糖蛋白,对治疗动物的白血病很有效,有的 展为人类白血病的有效药物 。
• [产地、产季]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福建省长
乐、福清、晋江等县沿海,广东韩江至榕 江口一带海域为主产区。福建、浙江、江 苏等省已开展人工养殖。收获期为冬春季。 印度半岛、日本也有分布。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软体动物实验报告

引言:

软体动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海洋和淡水中的无脊椎动物,其独特的生物特征和

生态功能一直以来都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了解软体动物的生理和

行为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设计、方法和结果,并对其意义和可能的应用进行讨论。

实验设计:

为了研究软体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我们选择了蜗牛和章鱼作为研究对象。

蜗牛是一种典型的软体动物,其拥有独特的贝壳和爬行方式。章鱼则以其高度

智能和出色的捕食技巧而闻名。我们的实验旨在探究蜗牛和章鱼在不同环境条

件下的行为和生理反应。

实验一: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

我们将一组蜗牛放置在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的水槽中,并记录它们贝壳的生

长速率。结果显示,温度和光照条件对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在较

高温度和光照强度下,蜗牛的贝壳生长速率更快。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蜗

牛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性。

实验二:章鱼的智力测试

为了评估章鱼的智力水平,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迷宫实验。我们将章鱼放置

在一个充满障碍物的水槽中,并观察它们寻找出口的行为。令人惊讶的是,章

鱼表现出了出色的智能和记忆能力。它们能够迅速找到最短路径,甚至能够记

住并避开之前遇到的障碍物。这一发现揭示了章鱼在捕食和逃避掠食者方面的

优秀适应能力。

实验三:蜗牛和章鱼的生物发光

我们对蜗牛和章鱼进行了生物发光实验。通过给予它们不同的刺激,我们观察

到它们体内产生了独特的发光现象。这一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软体动物的生物发

光机制,并为生物发光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结果讨论:

仿贻贝的组织粘附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仿贻贝的组织粘附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仿贻贝的组织粘附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1.引言

1.1 概述

概述:

贻贝是一种生物质材料,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粘附机理使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表现出卓越的性能。这种仿生材料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医学、工程和材料科学等。在本文中,将对仿贻贝的组织结构和粘附机理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首先介绍贻贝的基本概念和特点。贻贝,又称扁担贝,属于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外壳通常呈扁平形状,具有强大的附着能力。贻贝在珊瑚礁、岩石表面和其他海洋底质上生活,并以其特殊的生物吸附机制而闻名。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仿贻贝材料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由于贻贝具有优异的抗剪和抗压性能,以及其结构和机制的独特性,人们开始尝试模仿贻贝的组织结构和粘附机理,以开发出具有类似性能的仿生材料。

文章的重点将放在仿贻贝的组织结构和粘附机理方面。首先,在第2.1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贻贝的组织结构。贻贝的壳体由多层有机基质和无

机矿化物组成,这些层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共同构成了贻贝坚韧的外壳。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些组织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随后,在第2.2节中,我们将探讨贻贝的粘附机理。贻贝的粘附主要依靠其脚的特殊结构和生物胶原蛋白质的作用。我们将介绍这些结构的特点和功能,并探讨贻贝是如何实现牢固的附着而不易脱落的。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仿贻贝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研究贻贝的组织结构和粘附机理,可以为开发新型的仿生材料提供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仿贻贝的组织粘附机理,为开发更具性能优越性的仿生材料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启发更多科研人员对仿生材料的研究,并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特性及调节

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特性及调节

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特性及调节

一、本文概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特性及其调节机制。双壳贝类,作为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生存环境和生理特性,其免疫系统在应对外界环境压力、病原体入侵以及维护自身健康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其免疫特性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双壳贝类适应复杂海洋环境的关键机制,还能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理论支持。

本文首先将对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行概述,包括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随后,将重点关注双壳贝类免疫调节的分子机制,探讨免疫相关基因、信号通路以及调控网络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还将综述近年来在双壳贝类免疫特性及调节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分析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够为海洋生物学、水产科学以及免疫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海洋双壳贝类免疫系统的基本特性

海洋双壳贝类,作为海洋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免疫系统具有

一系列独特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它们能够在充满挑战和多变的海洋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系统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可塑性。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双壳贝类必须能够快速适应并抵抗各种外界病原体和有害物质的侵袭。因此,它们的免疫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威胁进行快速调整,增强或减弱特定的免疫反应,以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不受伤害。

海洋双壳贝类的免疫系统具有独特的防御机制。与高等动物相比,双壳贝类的免疫系统相对简单,但它们通过一些特殊的防御机制来弥补这一不足。例如,它们能够利用体内的抗菌肽、溶菌酶等免疫分子来直接杀灭或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同时,它们还能够通过分泌粘液、形成包囊等方式,将病原体隔离在外,防止其进一步侵入体内。

有关贻贝的知识

有关贻贝的知识

贻贝,又称为扇贝,是海洋中一种常见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以下是关于贻贝的一些基本知识:

1. 解剖结构:贻贝由两个对称的壳组成,壳的内部覆盖着珍珠贝层。贻贝的身体由头部、足、内脏等组成,内脏包括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等。

2. 生活环境:贻贝通常栖息在潮间带或浅海海底的沙滩、岩石附近,有些品种也可以生活在深海中。贻贝是底栖生物,常常通过将足插入沉积物中来稳定自己。

3. 食物与呼吸:贻贝是滤食动物,主要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它们通过鳃来过滤海水中的食物,同时吸取水中溶解的氧气以进行呼吸。

4. 繁殖:贻贝是雌雄异体动物,通常具有明显的性别区分。它们通过释放精子和卵子进行外部受精,形成受精卵后会孵化为幼仔。幼仔在水中自由游动,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沉降到海底,成为成熟的贻贝。

5. 经济价值:贻贝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贝类,被广泛食用。其肉质鲜美,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贻贝的壳也常被用来制作工艺品或珍珠。

除了以上基本知识,贻贝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参与了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海洋生物学导论公选课论文论文题目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所在学院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学号

编号

2014年4月30日

双壳类特征及种类的介绍

摘要:双壳纲通称贝类。两侧对称,身体侧扁,都具有两枚发达的贝壳包围整个身体,故名双壳纲。壳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头部不明显,只保留有口,口内亦无口腔及齿舌。身体腹面有一侧扁形如斧状的足,因此双壳纲也称为斧足纲(Pelecypoda)。外套膜发达呈两片状,由身体背部悬垂下来,并与内脏囊之间构成宽阔的外套腔,外套腔内有一对或两对鳃,原始的种类仍为栉鳃,高等的种类鳃成瓣状,所以双壳纲又称为瓣鳃纲。[1]双壳纲的全部种类都可供食用,不仅肉味鲜美,而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及灰分等,其中许多种是名贵的海珍品。另外如珍珠贝、河蚌等除可食用外,还能产生价值极高的珍珠。不少种类的壳可入药,有的为工业品原料,有的可作肥料、烧石灰等。此外这一纲的许多种贝壳雕刻细致,花色美丽多彩,可供玩赏或做高级装饰品。[2]关键词:双壳类列齿目异柱目真瓣腮目特征

前言:在海底世界,有一种会给自己造“房子”的动物,它们能分泌石灰质,作为建筑材料来建造“房子”。用作自己的栖身之地,这些动物就是贝类。因为它们的身体柔软,所以归属于软体动物。[3]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分节,由头、足、內脏囊、外套膜和壳五部分组成。双壳类因具有大小完全相等的两壳而得名,两壳左右对称,每一壳无对称面.因此可和腕足类区别。由赤道到两极,,由潮间带至5800米的深海,由咸化海至淡水湖泊都有分布,其生活时代: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初,地史上有四个繁盛期:O(奥陶纪)__S(志留纪)早期。 D (泥盆纪)淡水型出现,海生的继续繁盛.。[4]中生代为取代期,海生的取代腕足类的地位。始新世至现代,为本类的全盛期。其生活环境:生活在水中,大部分海产,少数在淡水,极少数为寄生,主要以底栖爬行或固着生活,以海藻或浮游生物为食。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的结构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贝壳是海洋生物的外壳,由碳酸钙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它们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形态,同时具有坚固的物理性质。由于贝壳的特殊性质和美丽外观,它在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

应用价值。本文将详细介绍贝壳的结构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

一、贝壳的结构

贝壳由碳酸钙晶体和有机物质组成,其结构具有复杂性和稳定性。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贝壳呈现出多层结构,每一层都由微小的晶体颗粒组成。这些晶体颗粒排列

有序,形成了坚固的贝壳结构。

除了碳酸钙晶体,贝壳中还含有少量的有机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这些有机物质

在贝壳的形成和稳定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可以在晶体颗粒之间起到粘合作用,增强

了贝壳的整体结构。

贝壳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如锌、铁、镁等。这些成分的存在对贝壳的颜色和

硬度都有着重要影响。值得一提的是,不同种类的贝壳在结构和成分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样本。

二、贝壳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由于贝壳具有优良的结构性能和美丽的外观,它在材料科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利用贝壳的结构原理,设计并制备了一系列仿生材料,并在机械、电子、建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

1.仿生材料

2.贝壳制品

除了仿生材料,贝壳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材料资源。在古代,人们就利用贝壳制作工

艺品,如珠宝、工艺品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贝壳也被广泛应用于生活用品制造、建筑装

饰等领域。贝壳粉末可以用于制备高强度的混凝土,贝壳片可以用于制作装饰材料等。这

些应用不仅丰富了贝壳的利用方式,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DOC)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DOC)

广东海洋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论文名称: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

的影响

课程名称:功能食品研究进展

课程编号:204917

学生姓名:李玉玉

学号:2111404013

班级:研1402

提交日期:2015 年1 月15 日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5 年1 月____日

海洋贻贝中生物活性物质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李玉玉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湛江, 524025)

摘要:近年来, 贝类海鲜消费稳步增长,贻贝促进健康,已被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海洋贻贝,如翡翠贻贝,紫贻贝的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纯化方法及其所具有的生物活性,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对贻贝中的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的三种主要的化学物质的生物活性进行了评价。蛋白质类的重点主要是活性肽,如通过酶法制备活性肽;碳水化合物中贻贝活性多糖进行了研究;最后,对贻贝脂质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的抗炎特性进行了评价;旨在为研发海洋保健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提供参考。

关键词:贻贝;制备;紫贻贝;翡翠贻贝;生物活性

Abstract:The consumption of marine mussels as popular seafood has increased steadily over the past decades.Awareness of mussel derived molecules, that promote health, has contributed to extensive research efforts in that field. This review highlights the bioactive potential of mussel components from species of the genus Mytilus and Perna . In particular, the bioactivity related to three major chemical classes of mussel primary metabolites, i.e. proteins, lipids, and carbohydrates,is evaluated. Within the group of proteins the focus is mainly on mussel peptides such as peptides by enzymatic preparation. In addition, Polysaccharide carbohydrates mussels were studied; Finally, the mussels lipi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in the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were evaluated; designed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arine health foods and functional foods. Keywords: mussels; preparation; mussel; Perna; bioactive

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_韩鹏

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_韩鹏

第46卷 第1期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 ol.46 N o.1 2007年1月

Journal of Xiam en U 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Jan.2007

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韩 鹏,王 勤,陈清西

*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化学生物学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05)

收稿日期:2006-01-06

基金项目:厦门大学科技创新工程基金(XDKJCX20043001),福建

省重点科技项目(2003N0052)资助

*通讯作者:chen qx@

摘要:通过对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分析,综合评定其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河蚬软体部干样中,粗蛋白、粗脂肪、灰分

含量分别为63.33%、10.91%、6.29%;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9.10%,各必需氨基酸中平均氨基酸分为88.9,第一限制氨基酸为L eu(1973年F AO /W HO 标准);并富含钙、钠、钾、铁等无机元素.认为河蚬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贝类.

关键词:河蚬;软体部分;营养成分;氨基酸;营养评价

中图分类号:Q 5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

-0479(2007)01-0115-03 河蚬(Cor bicula f luminea),又称黄蚬、金蚶、扁螺等,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属于瓣鳃纲(Lamell-i branchia),真瓣鳃目(Eulamellibranchia ),异齿亚目(H eterodontta),蚬科(Corbiculidae),蚬属(Cor bicu-la ),广泛分布在湖泊、江河中,是我国重要经济贝类之一.河蚬软体部分味道鲜美,其药效也相当显著,《本草纲目》中记载:/蚬,主治开胃、压丹石药毒、去暴热、明目、利小便、解酒毒、治目黄0.作为中药的药材,河蚬具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疗肝病、麻疹、退热、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1]

河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河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河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王宇;刘东红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对河蚬功能性成分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河蚬功能性成分研究作出了展望,以期能为河蚬功能性成分的分析、提取及其深度开发利用提

供参考.

【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

【年(卷),期】2010(036)006

【总页数】3页(P122-124)

【关键词】河蚬;功能性成分;研究现状

【作者】王宇;刘东红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浙江大学

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浙江杭州,310029

【正文语种】中文

河蚬(Corbicula flum inea)是双壳类软体动物,又称黄蚬、金蚶、扁螺等,常栖息于

淡水或咸淡水的江河、湖泊及入海口,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其贝壳可形成黄、黑等颜色,原产我国,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水域,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养殖产量大,

资源极其丰富。河蚬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作用。河蚬作

为中药的药材,具有开胃、通乳、明目、利尿、去湿毒、治疗肝病、麻疹、退热、

止咳化痰、解酒等功效[1]。然而在我国,目前对河蚬资源的利用,虽已研制开发出了浓缩蚬汁高级调味品、蚬精(台湾地区产)等产品,但大多仍以鲜食或制成蚬干、咸蚬、

罐头等加工为主,与日、韩等国相比,深加工率还较低,致使其经济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挥。本文对近年来河蚬功能性成分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河蚬功能性成分的

分析、提取及其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河蚬肉的营养较为丰富,其所含的氨基酸种类齐全,脂肪质量较好,富含EPA和DHA,无机盐的含量也较为丰富。韩鹏等[2]对河蚬软体部分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

贝类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贝类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贝类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贝类是一类双壳类动物,生活在各种水域中,包括海洋、淡水和盐湖。他们的体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活性成分,因此在医药和生物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中,贝类在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备受关注。一、贝类提供的生物材料

贝类壳、贝壳粉和贝壳胶是贝类提供的三种主要生物材料。贝类壳材质坚硬,是由钙质和蛋白质组成,具有成骨作用。贝壳粉是贝类壳经粉碎后的成品,富含生物活性成分和微量元素,如海洋钙、碳酸钙、氧化镁等,可以促进骨骼再生、修复和康复。贝壳胶是贝类壳中提取的一种胶质物质,主要成分是富含胶原蛋白和硫酸软骨素的多糖。由于其活性成分的作用,它已滥用于修复组织和促进细胞生长,增强人体免疫能力。

二、贝类在骨骼修复中的应用

贝壳粉在骨骼修复和再生医学方面应用广泛。骨折后新骨生长需要足够的矿物质、蛋白质和骨细胞。贝壳粉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提供这些重要的营养素,因此它可以促进骨重建。贝类壳提供的成骨因素有助于骨骼再生并防止脱钙。在骨折治疗和人工关节置换方面,贝壳粉和贝类壳材料的应用已有证据支持。

三、贝类在皮肤修复中的应用

贝壳胶是一种活性高的多糖材料,有着极其广泛的斑点修复应用。此胶质物质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的生长,促进抗氧化作用,加强皮肤再生,减缓皮肤老化和减少皮肤衰老的迹象。贝类在膜修复和伤口愈合研究方面也提供了有价值的生物材料。向外界介质添加贝壳胶的手术可有效修复伤口,并减少感染和瘢痕形成的机会。

四、贝类在牙科修复中的应用

贝类壳还可以用于牙齿修复。由于贝类壳成分与人类牙齿类似,可以用于新型的牙科材料,如薄片、桥、种植物和填充材料等。一些研究表明,贝类是一种重要的材料来源,在牙科修复中应用前景广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壳贝类软体部位活性物质研究概况

(作者: 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双壳贝类;软体动物;活性物质;生物活性;综述

贝类隶属于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现存种类有1万多种,主要生活在海洋和淡水湖沼中,由于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生理构造,常被称为

“水环境检测器” [1]。贝类一般由软体部位和外壳组成,根据外壳的特点还可分为5类,而现阶段研究较广的为双壳贝类。据《内经》、《本草纲目》等古文献记载,贝类的软体部分不仅是食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化学药物不良反应认识的提高,开发低毒高效的新药已成为热点。通过对贝类的深入研究,发现贝壳主要含有碳酸钙,其软体部位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且资源丰富,已经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是新药和功能性食品开发的重要切入点。笔者现将对国内外一些较常见的双壳贝类软体部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双壳贝类软体的主要活性物质

资料表明,各国学者应用现代研究方法已经从双壳贝类软体部位中分离和鉴定出了许多结构新颖、作用独特的天然物质,其中主要有

多糖及其复合物、活性肽、牛磺酸等,具有很高的药学价值。

1.1多糖及其复合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研究发现,多糖及其复合物在生物体中不仅是作为能量资源和构成材料,更重要的是,它存在于一切细胞膜结构中,参与生命现象中细胞的各种活动,具有多种多样的生物学功能。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从多种贝类软体中提取出具有与植物多糖相似生理活性的多糖类化合物,该类多糖的研究是新药开发的重要方向之。

尹氏等[2]采用超声波提取法,从文蛤(Meretrix meretrix)

软体中提取出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类物质,并确定最佳工艺为超声提取30 min,提取2次,料水比例为1 : 20。王氏等[3]采用热碱提取法,从我国东海近江牡蛎肉中得到牡蛎多糖(Oysterpolysaccharides,Ops), 研究表明,该多糖能增强小鼠细胞免

疫、体液免疫功能,并有一定的抗肿瘤和抗氧化作用。沈氏等[4]在4 C时,用浓度为5%的NaOH溶液提取河蚌多糖,其纯度含量最佳,药理研究显示,该多糖具有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活性、增强巨噬细胞(M© )的吞噬作用等。周氏等[5]用乙醇沉淀法,从河蚌贝类中也得到一种多糖。

经过结构解析,表明此多糖的基本单元主要由葡萄糖、氨基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4种成分组成。此外,还有多种多糖复合物

从贝类软体中提取分离出来,如糖蛋白、糖肽等,具有与多糖相似的药理作用。

1.2活性肽

活性肽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肽类物质,其结构可以从简单的二肽到较大分子的多肽。活性肽现阶段主要研究方向为抗肿瘤,并已取得很大进展。早在1964年,Schmeer⑹在文蛤软体中提取得到一种肿瘤抑制因子,对小鼠S180肉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过对其成分的下一步探讨,指出其是一类分子量小于10000的多肽类物质。Bernay 等[7]从牡蛎匀浆液中分离得到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低分子牡蛎活性肽1(bioactive peptides of oyster 1,BPO-1), 实验表明,该物质可以明显抑制胃腺癌和肺腺癌的细胞生长。李氏等[8]从扇贝中提取出一种多肽(polypeptides from chlamys farreri,PCF), 发现其能促进人脐血干细胞分化的功能。此外,如牡蛎、贻贝等双壳贝类血浆中含有一类小分子阳离子且富含半胱氨酸的活性肽,研究发现,该活性肽具有抗菌的活性,是贝类免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根据它们的结构特征分为 4 类:防卫肽(Defensins)、Myticins、Mytimycin、Mytilins 。其中,防卫肽和Myticins主要抑制革兰氏阳性菌或真菌,对阴性菌活性较弱,Mytimycin仅有抗真菌活性,而Mytilins 则能广谱抗菌[10]。

1.3牛磺酸

牛磺酸(Taurine)是一种含硫的B氨基酸,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

物质,具有促进生长发育、改善视力、调节血糖、保护心肌细胞等功效。随着对其生理作用的深入认识,市场需求逐步增长,因此有着

广阔的前景。牛磺酸以游离形式广泛存在于海产品及哺乳动物的几乎所有脏器中,尤其在贝类、甲壳类动物中牛磺酸的含量最多[11]。钱

氏等[12]在温度40 C、pH 5.5条件下,从新鲜珍珠贝母软体提取物中,通过细胞自溶破壁40 h后,得到较高含量的牛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80.6%。李氏等[13]在温度45 C、pH 5.5、自溶24 h条件下,从四角蛤蜊中提取得到牛磺酸,为蛤蜊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1.4其他

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有学者在两种淡水贝类软体部位(Anodonta cyg nea 和Un io pictorum)的小肠上皮组织和血淋巴提取物中,发现了免疫活性胰岛素或其类似物,药理实验证实其有调节糖代谢的功效,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浓度,为开发新药提供了依据[14]。萜类和甾醇类物质由于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一直受到广泛重视。自20 世纪80年代以来,从海洋生物中相继发现了许多结构新颖的该类化合物,其中在贝类中也有发现,如在扇贝中发现了24-失碳甾醇。另外,还有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氨基酸、微量元素、腺苷被发现。贝类软体部位的物质成分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尤其应当加强对淡水贝类的研究。

2活性物质的生物活性研究

2.1抗肿瘤作用

目前,广泛应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绝大多数为化学合成物,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不良反应,且恶性肿瘤细胞长期接触这些药物后,容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开发新药成为研究热点。经过大量药理实验,发

现双壳贝类软体提取物中含有多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物质,其中研究较多的主要是多糖类化合物、活性肽、甾类等。

童氏等[15]从褶纹冠蚌的水提液中分离出相对分子质量w 30 kD 的多糖和相对分子质量》30 kD的糖蛋白,研究表明,糖蛋白部分对小鼠L1210淋巴白血病瘤细胞、S180肉瘤、艾氏腹水瘤(EAC)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且对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明显增强作用,其作用机理类似于肿瘤抑制因子;而小分子多糖部分则无明显的抗肿瘤作用,但对荷瘤小鼠NK细胞杀伤活性有一定增强作用,可能有增强免疫的作用。姚氏等[16]通过现代技术,从一种海洋双壳贝类泥蚶中提取制得一组多肽组分(相对分子质量w 6000),并进行了该物质对体外培养的两种人肿瘤细胞的抑制生长实验和对小鼠S180 H22实体瘤和艾氏腹水瘤(EAC)的治疗实验,结果表明,泥蚶多肽在0.25〜1.0 g/L 内,对A549和Ketr-3细胞的增殖及细胞蛋白质合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A549和Ketr-3的周期阻滞分别为G2-M期和G0-G1期。泥蚶多肽在100〜400 mg/kg内,对小鼠S180和H22的抑瘤率分别达到

29.35%〜55.43%和26.87%〜44.12%,明显延长EAC小鼠的生存时间,因其相对分子质量低而致敏作用小,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故值得深入研究。Wu Ting-He等[17]从文蛤中提取出一类甾类化合物(5 a ,8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