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史笔记 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笔记 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笔记重点名词解释答题要点分析※名词解释(或简述)。

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首先,要回答出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

第二,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即可)。

第三,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

第四,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

(二)关于人物:首先,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

第二,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

第三,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

第四,代表着作。

(三)关于事件:首先,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

第二,何时何地,涉及何人。

第三,起因、经过、影响。

※重点名词解释1.着名报刊(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标志着中国近代报刊开始。

它于1815年8 月5 日在马六甲由米怜主办,为一份免费赠送的宗教月刊。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绝大部分内容是阐述基督教教义,其次是宣讲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天文学等科学知识,后期增辟专栏,介绍世界各国概况,涉及时政,语言风格生动平易,通俗易懂。

创造了“孔孟加耶稣”的对华宣传模式。

《察世俗》中的中文近代报刊上的新闻之最:①最早的预告性新闻《月食》;②最早的广告《告贴》;③最早的新闻图画《事逗娘娘悬人环运图》。

(2)、《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三部分组成,显示了与《察》的继承关系,在业务上初具近代报刊的基本特征。

但宗教以不再是最最重要部分,大量篇幅用于宣讲伦理道德及宣扬西方科学文化(亦不再仅限于天文,而是扩展到机械、医学、地理等实用知识)。

该刊1835年由“在华实用知识传播会”续办,1838年停刊。

(3)、《遐尔贯珍》:创刊于1853年8 月,英国传教士麦都思主编,是香港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

中国新闻史考试要点一、中国新闻史的起源和发展1. 中国古代新闻的起源中国古代新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例如《春秋》、《战国策》等记载了许多重要事件和政治动态。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逐渐成为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

2. 传统新闻的特点中国传统新闻的特点是以文字为主要形式,由专门的人员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传播。

另外,传统新闻还注重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文学表达方式来吸引读者。

3. 近代新闻的兴起近代新闻的兴起与西方传教士和外国报刊的传入有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中国人开始创办报纸和杂志,这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近代新闻的兴起不仅拓宽了信息来源,而且加速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中国新闻史的重要事件1.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

这两次运动通过报纸和其他媒体传播了许多反对封建制度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理念,对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抗战时期的新闻宣传抗战时期,新闻成为了动员国内和国际的重要手段。

新闻媒体通过报道抗击日本侵略的事迹和英雄人物,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起到了强大的宣传效果。

3.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建立解放战争是中国新闻史上重要的事件,这一时期的宣传工作对解放军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闻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

三、中国新闻史的重要人物1. 严复严复是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翻译了西方启蒙思想的重要著作,并在自己的报刊《昌平文稿》中倡导民主和宪政。

2. 杨虎城杨虎城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记者和编辑,他在抗战期间通过自己的报道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声援了中国抗战的正义事业。

3. 潘公凯潘公凯是中国新闻史上的杰出编辑,他主持编辑了《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倡新闻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调查、评论和批评的作用,坚持党性与事实的统一。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PPT1中国新闻史

PPT1中国新闻史

第二节 唐代新闻传播介的演进
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一、唐代的进奏院和进奏院状(1/4)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有报纸的国家,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 先有新闻事业的国家。中国早在上古时期,就已经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 有了报纸的萌芽;中古时期,有了报纸的雏形。所 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 起源, 以,关于中国报纸的起源,不少中外新闻史学者都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作过研究,曾提出过以下几种说法: 1、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周朝说。提出这一观点的有: 著有《新闻纸研究》 日本学者 后藤武男 著有《新闻纸研究》 著有《新闻概论》 杉村广太郎 著有《新闻概论》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美国学者 白瑞华 曾参与主编《申报周报》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3/6) 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3/6) 木铎。 胤征》 每岁孟春 每岁孟春, 4、木铎。《术·胤征》“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 胤征 徇于路” 其中的“ 据贾疏云: 徇于路”。其中的“铎”,据贾疏云:“皆以金为 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以金为之则曰金铎”。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 据说三代周秦时期,有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在各地采 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 配照片) 风。木铎成为早期新闻事业的象征。(配照片)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古代 以上传播活动和文字无关,有了文字以后,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的传播活动渠道、手段都更为多样化了。
第一节 新闻传播从口头到文字
二、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早期的传播手段和传播载体(1/6)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造纸术未发明之前,古人们的新闻传播手段, 十分原如落后。 十分原如落后。 主要有以下几种: 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可 口头传播。现代人玩的娱乐游戏“传话”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 与之比拟。第一个人告诉第二个人“我太太中午炒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 传到最后,变成了“ 了一盘鱼香肉丝给我吃”,传到最后,变成了“我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 我太害怕下岗了” 太太被炒了鱿鱼了”,“我太害怕下岗了”之类的 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 话,与原话之意相差万里。由此可见,口头传播难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以广涉千里,也更易因辗转相传而失实。

中国新闻史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一1.露布:战国出现魏晋南北朝——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特点:时效性强,传播方式广的新闻传播方式2.揭帖、旗报、牌报——是露布这种手写新闻演变的产物3.文字传播的高级形式是印刷新闻二1.邸报是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2.邸报的内容及意义内容: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臣僚的奏、疏其他信息——军事信息社会新闻意义: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之一3.明代邸报的整个发布和抄传分三个环节:通政司—六科—提塘4.合法民报——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第二章一1.1815,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近代报刊史上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二2.1833,《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在广州创刊——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张中文近代报刊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和《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的异同同:⑴形式上:为中国线状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颇为相似⑵内容: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①《东》宗教内容的比重大大下降,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大量宣传西方近代科学的成就不同②《察》阐发教义,对于科学知识的介绍较少且偏重于天文知识,以显示上帝造万物之功⑶创办宗旨一致中国新闻文体的发展演变可以说是从《东》开始的4.《万国公报》——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的一份周刊——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刊于上海三1.外文商业报刊:《中国之友》《香港记录报》《德诚报》《孖刺报》2.1872.4.30创办《申报》,由美查、伍华德、普莱亚、麦基洛合资创办3.与《上海新报》竞争: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报业竞争成本:《上》上等白纸印刷,成本高,每张30文《申》廉价毛太纸印刷,成本低,每张8文内容:《上》内容枯燥单调,除非是出于功利性目的,否则可读性不强《申》免费为文人登载诗词歌赋【启事刊出后,反响强烈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词章投寄报上诗词唱和,互吟风雅】5.福开森时期的《新闻报》:汪汉溪为总经理运用企业化经营方式管理报社以《申报》为竞争对象确定自己的读者对象为工商界,提出“在商言商”“经济独立”的办报口号,密切注意商情的报道,努力适应商业的需求办报企业化的口号与《申报》对抗,率先开设“经济新闻”专栏,在商业界赢得了大量的订户6.《申报》的改革:①更新宗旨:“世界进化,理想日新”改革前:《申报》视康梁为逆党改革后:立场变化,援引梁启超的话,表示对维新运动的肯定②改良形式:别刊大字,择要标题③革新设备与技术④扩大信息来源:消息来源多⑤强化时事评论⑥增加新闻:增加国际新闻、战时新闻、政治新闻、经济新闻、地方新闻第三章一1.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刊——《昭文新报》—艾小梅2.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王韬办报思想:①办报目的在于立言,即宣传自己的主张—议论时政,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思想,就是希望办报既能抵御外侮,又能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以求中国“自强”②重视报纸的职能,报纸应具有交流、沟通君民与中外信息的作用能“达内事于外”“通外情于内”,使国人能通过报纸学习西方之长,也能用报纸作为与西人交流交涉,捍卫本国主权的武器③《弢园文录外编》二1.1895《中外纪闻》——康有为在北京倡导并出资创办的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2.梁启超与维新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机关报——《时务报》—1896,在上海创刊,黄遵宪主办,梁启超任总主笔时务文体特点:内容切中时弊,针对当时的政治现状,有感而发;文体自由,打破传统戒侓,不守桐城派的章法、义法,自成一家;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杂以新名词、新术词、民间口语入文;感情充沛,富于煽动性3.湖南维新派的第一个刊物——《湘学新报》—唐才常谭嗣同:办报思想集中表现在创办《湘报》的过程中,体现在:主张办报求日新、报纸为“民史”“民口”4.《天演论》的《国闻汇编》《国闻报》—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严复的办报思想:集中在《国闻报起源》中办报目的是“开民智”,报纸的作用是“将以求通”,办报一可“通上下之情”二可“通中外之敌”,就可开启民智,国家富强在各国并立之时,“通下情尤以通外情为急”,引进外来思想,是开民智的主要方法注重引进西学,组织人力收集,翻译外国报刊翻译的《天演论》也在《国闻汇编》上登载意义:严复介绍给国人的进化论和社会改良学说使许多中国人认识到,中国若再不以奋斗求生存,就会有亡国亡种的危险,这种进化论的思想也成为维新人士办报思想的理论依据三1.《清议报》—日本横滨创办,旬刊,书本式,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主编梁启超2.梁启超这一时期新闻思想:确立了消息与评论的区别与各自要求,论述了报刊宣传方法归纳报刊的两大主要职能是:政府而为其监督者,国民而为其向导者是也提出一张完善的报纸,应具备四个条件: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当报事确而速提出并论证了“浸润”和“煽动”两种宣传方式,赞同两种方式并用【浸润:报刊为了引导民众进步,必须渐渐地、慢慢地引导民众向进步的方向前进,对本报所要宣传的思想,又必须时时刻刻、反反复复地宣讲煽动:可以解释为怂恿、鼓动、调动,用强刺激的方法达到矫枉过正的目的】梁启超的报章文体革命始于《时务报》,成熟于《新民丛报》时期。

传播学考研笔记之《中国新闻史》方晓红

传播学考研笔记之《中国新闻史》方晓红

1.本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

所以首先应当确立“史”的概念,“史”的线索的把握是基础的,也是重要的。

从史学的角度出发,具有首创性和独特性的新闻现象、新闻活动及新闻思想,应当特别要求掌握。

新闻史学的作用,重在继承与借鉴,所以对于在新闻史上产生了重大作用、重大影响、对于后世有奠定之功的个报、报人的发展脉络、生平事迹等也要求掌握。

2.在“识记”部分中提到的个报,凡属“第一”、“最早”之类的(例如《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或对当时及后世有影响的(例《新青年》)等,均应掌握其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和原因(正常停刊则不必回答原因)。

在“识记”中出现的其他个报,对“创办时间”、“创办宗旨”、“主要内容”、“停刊时间或原因”可不作要求。

3.在“领会”中出现的人物,必须有简要的生平、较重要的报刊活动、重要的新闻思想以及在新闻史上的地位的评价等。

在“识记”中出现的人物则只须了解该人物与他相关的重要的报刊活动。

二、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了解新闻有史以来的报刊活动、新闻思想;把握新闻与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关系;认识、评价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新闻现象;增强对有影响的个报的了解。

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一、识记1.金石碑刻2.“露布”二、领会1.具有民族色的传统传播形式。

2.语言传播。

3.文字传播。

三、理解与运用报刊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

第二节邸报一、识记1.邸报2.开元杂报3.敦煌邸报二、领会1.邸报在各时代的发展情况。

2.邸报的作用。

三、理解运用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

第三节民报一、识记1.小报2.京报二、领会1.小报的产生、性质及其特点。

2.小报的内容与发行。

3.小报与邸报的异同。

4.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5.京报的内容与发行。

6.京报与邸报的异同。

中国新闻史(全)

中国新闻史(全)

中国新闻史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萌芽:在中国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有两种:1、金石碑刻: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2、写经修史:经史堪称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经是科考的惟一法定标准书目;史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二、露布:A、中国古代的手写新闻B、是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C、战国时已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具有军事新闻性质。

D、露布称得上是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E、后世农民起义中所用的旗报、牌报等均为其演变产物。

三、邸报性质: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时间:中国古代报纸的产生至迟不晚于唐代。

内容: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

臣僚的奏、疏。

其他信息。

(军事信息、社会新闻等)意义:中国最早的报纸,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的之一。

四、邸报的发展:1、唐朝:进奏院的长官由地方委派,不受朝廷管辖。

2、宋朝:宋太宗下令取消了各地在京设立的进奏院,改为上都进奏院,官员由中央统一任命。

3、元朝:邸报是否中断是个疑问。

4、明朝:通政司——六科——提塘。

5、清朝:通政司——六科——提塘。

但其中的提塘,已经明确地分为了“京塘”和“省塘”。

五、邸报的价值:在当时:传播信息,尤其是政治信息,传达皇命,统一官吏思想,制约舆论,维护封建专制组织;六、非法民报——小报:性质:小报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民间私自发行的非法报纸。

内容:与邸报一样,主要登载皇帝的谕旨诏令,大臣的奏议、章疏、官吏的升迁任免等。

时间:约产生于北宋,盛于南宋。

意义:时效强,,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地位。

七、合法民报——京报:时间:明朝末年。

内容:与邸报无甚差别,但它也偶有一些自己采写的新闻,其中有少量的社会新闻。

特点:完全脱离朝廷官报的系统公开发行。

性质: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官方报纸。

具有某些大众传播工具的性质。

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八、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传教士的办报活动:近代报刊时间:从鸦片战争前夕到1860年代鸦片战争之前,外国传教士在南洋、澳门等地共出版了六种中文报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1. 新闻:新闻是指报道当前事件和时事的信息。

它是通过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体传播给公众的消息。

新闻具有及时、真实、客观、公正等特点,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世界的重要途径。

2. 我国古代新闻:在中国古代,新闻的传播主要以书信、演说、传令等方式进行。

古代新闻的传播速度较慢,信息内容较为局限,主要以政治、军事、天灾人祸等为主题。

3. 新闻业:新闻业是专门从事新闻报道、编辑、发行、传播的行业,包括新闻机构、新闻从业人员以及与新闻相关的企业和组织。

4. 全国新闻系统:全国新闻系统是指由中央新闻机构、省级新闻机构、市级新闻机构等组成的统一的新闻报道和传播体系。

全国新闻系统通过新闻机构相互协作、信息流动,使新闻在全国范围内得以传播和传递。

5. 新闻政策:新闻政策是指国家制定和实施的关于新闻发展的政策措施。

新闻政策的制定旨在引导和规范新闻报道和传播,保障新闻自由和新闻工作者的权益,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

6. 新闻自由:新闻自由是指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采写报道时享有的言论自由和传媒自由。

新闻自由的实现需要依法保护和规范,保障新闻工作者的报道权和公众的知情权。

7. 新闻伦理:新闻伦理是指新闻从业人员在采写报道时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准则。

新闻伦理要求新闻工作者客观、公正、真实、准确地报道信息,尊重个人隐私与人格权利,避免侵犯他人的权益。

8. 媒体融合:媒体融合是指不同传媒形式之间、不同传媒机构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以及数字技术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媒体融合的发展过程中,新闻报道和传播的方式将发生重大改变,传媒产业链也将呈现出全新的形态。

9. 互联网新闻:互联网新闻是指通过互联网传播的新闻信息。

互联网新闻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广、互动性强等特点,是新闻传播领域的重要趋势。

10. 新闻教育:新闻教育是针对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职业培训和学术研究。

新闻教育旨在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推动新闻行业的良性发展。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笔记

中国新闻史期末复习资料一、填空题(5个20分)1、孙樵,晚唐时期。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人”。

他所著的《经纬集》中《读“开元杂报”》一文,是现存对唐代原始状态报纸作最早也是最详细记载的文献。

2、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创刊, 这份以近代面目出现的宗教刊物,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的第一页。

3、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1833年8 月郭士立在广州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4、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蜜蜂华报》,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5、中国人在国内自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昭文新报》。

6、《循环日报》早期自办报刊中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的报纸7、于右任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8、黄远生,他是我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报刊文体——通讯。

新闻记者须有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9、1918年12月,天津《大公报》派胡政之赴法国采访巴黎和会。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派记者采访重大国际事件,胡政之是采访这次重大国际会议的唯一的中国记者。

10、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向导》周报。

11、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报。

12、红色中华通讯社,1931年11月7日《无线电日讯》创刊,现在《参考消息》的前身。

13、抗战时期国统区两个重要的新闻团体和机构:“青记”——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

“国新社”——国际新闻社14、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918年10月14日成立。

我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和新闻教育机构。

会长:蔡元培导师:徐宝璜邵飘萍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

15、中国共产党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

二、名词解释:(4个20分)1、进奏院状:进奏院状是指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称为进奏院状或进奏官报。

自考中国新闻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史试题及答案

自考中国新闻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中国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商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案:C2. “邸报”是中国古代一种官方新闻传播形式,它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清朝答案:B3.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报纸是?A. 《申报》B. 《大公报》C. 《新闻报》D. 《京报》答案:A4.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份全国性报纸是?A. 《人民日报》B. 《光明日报》C. 《解放军报》D. 《工人日报》答案:A5. 下列哪一位不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记者?A. 邹韬奋B. 范长江C. 邓拓D. 埃德加·斯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特点的有?A. 官方性质B. 手抄传播C. 内容单一D. 传播范围有限答案:A, B, C, D7. 五四运动期间,新闻媒体发挥了哪些作用?A. 传播新思想B. 激发民众觉醒C. 促进文化变革D. 推动政治改革答案:A, B, C, D8. 新闻事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承担了哪些功能?A. 宣传政策B. 引导舆论C. 传播知识D. 娱乐大众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9. 简述中国新闻史中的“四大名报”及其各自的特色。

答案:中国新闻史中的“四大名报”指的是《申报》、《大公报》、《新闻报》和《人民日报》。

《申报》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以新闻报道和评论见长;《大公报》以深度报道和国际视野著称;《新闻报》则以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为主;《人民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以宣传党的政策和路线为主。

10. 新闻媒体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起到了哪些作用?答案:新闻媒体在中国改革开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包括传播改革开放政策,引导公众理解和支持改革;报道改革成果,增强人民的信心;监督改革进程,揭露问题和不足;促进国内外信息交流,为改革开放提供智力支持。

四、论述题11. 论述中国新闻事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邸报】“邸报”又称“邸抄”(亦作邸钞),并有“朝报”“条报”“杂报”之称,四者皆用“报”字,可见它是用于通报的一种公告性新闻,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最初是由朝廷内部传抄,后遂张贴于宫门,公诸传抄,故又称“宫门抄”“辕门抄”,这实际上就是最早的一种新闻发布方式。

【横三民】袁世凯假共和之名行专政之实的面目日益显露,《民权报》、《民国新闻》、《中华民报》这三份报纸因同年创办,报名中均有一个"民"字,且均以反袁世凯态度坚决、言论激烈著称,被并成为“横三民”。

【时务文体】“时务文体”是一种新型的报章文体。

维新运动前,报刊上流行的仍是一种八股文和桐城派古文相结合的混合文体。

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利用报刊极力倡导变法,议论时政,一种新文体应运而生。

由于这类政论文章多以“时务”为内容,且梁启超在《时务报》上所载文章为代表,故称“时务文体”。

【西北通讯】范长江的通讯不同于一般的旅行通讯,它主要以政治局势为报道对象。

他以旅行记者的身份到西北地区考察旅行,将见闻以通讯形式发表在《大公报》上,这些通讯打破了蒋介石的新闻封锁,向广大读者介绍了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形象,宣传了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在全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

【远生通讯】黄远生是民国初年三大名记者之一,以新闻采访和新闻通讯写作而负有盛名,是中国报纸从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演变的开拓者。

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报刊文体-新闻通讯。

因此种文体始于1912年初《申报》上以“远生”署名的“北京通讯”,故称“远生通讯”。

【四大副刊】到五四时期,报纸副刊改变消闲性质,成为介绍新文艺、新知识、新思想的园地。

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是“四大副刊”:《晨报副刊》、《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京报副刊》和《时事新报》副刊《学灯》。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1、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一种特殊的媒介,在夏商周时期,有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宣传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

2、露布(99传名)3、开元杂报4、敦煌进奏院状5、进奏院状6、定本制度(00新名)7、邸报8、小报(90名)9、民间报房10、《急选报》(98名)11、《万历邸钞》(02名)12、《天变邸抄》13、揭帖14、旗报和牌报15、报房京报16、辕门抄第二章近代报刊的传入(1815-1873)1、《察世俗每月统纪传》2、《蜜蜂华报》3、《广州纪录报》4、《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5、《香港公报》6、《德臣报》7、《孖刺报》8、《遐尔贯珍》(99新名)9、《香港船头货价纸》10、《字林西报》(99传名)11、《六合丛谈》12、《万国公报》13、《上海新报》14、《申报》15、《新闻报》16、《京津泰晤士报》17、《中西见闻录》第三章民族新闻事业产生(1873-1898)1、《彙报》2、《述报》3、《循环日报》4、王韬(98论)5、《万国公报》6、《中外纪闻》7、《强学报》9、梁启超(99传论)10、《知新报》(00新名)11、《湘学报》12、《湘报》(90名)13、《国闻报》(02传名)14、唐才常15、严复16、《官书局报》17、时务文体(96名、03论)18、《弢圆文录外编》第四章清末民初时期(1899-1919)1、《清议报》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等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个宣传机关。

1898年创刊于日本横滨,梁启超为该报第一撰稿人。

该报形式略同于《时务报》,但编辑水平明显提高,栏目丰富,内容有评论、新闻、小说等。

其中,《国闻短评》栏是中文报刊最早时事短评专栏。

该报以“主持清议,开发民智”为宗旨,一方面要求“尊皇攘后”,归政光绪,另一方面继续宣传维新,倡导民权,更明确提出君主立宪主张。

后因失火停刊。

总体上,该报主张改良,反对革命,但在介绍西方政治思想学说和提高民族素质方面客观上起到一定作用。

中国新闻史教案

中国新闻史教案

中国新闻史教案中国新闻史教案中国新闻史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学习中国新闻史,使学生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重大事件和人物,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新闻素养和综合素质。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2.熟悉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3.掌握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4.提高新闻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中国新闻史概述2.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3.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4.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5.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6.中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代表作品7.新闻学基本理论和方法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讨论法4.实践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中国新闻史概述1.引入:介绍中国新闻史的重要性和学习意义。

2.讲授:讲述中国新闻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

3.案例分析:分析中国新闻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中国新闻史的发展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二课清末民初新闻事业的发展1.引入:介绍清末民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清末民初时期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清末民初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清末民初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三课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抗日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四课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2.讲授:讲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界和代表人物。

3.案例分析: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事件和影响。

4.讨论:就新中国成立后的新闻事业进行讨论,梳理相关知识点。

第五课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事业1.引入:介绍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背景和新闻事业的发展。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

方晓红《中国新闻史》笔记第一章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第一节.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传播信息通道最长的是:㈠金石碑刻1 金石碑刻是指镌刻在金属青铜器具和石碑或山石上的金文和石刻文字。

金文又称钟鼎铭文。

钟鼎文信息量更为集中,信息保存的时间更长。

主要作用是为了传播。

2 石刻与秦汉以后取代了金文在传播史上的地位。

原因是它不仅具有金文的优势,还具备了金文没有的取材方便、价值较低、大小随意且便于传播的诸多优点。

另外石刻的功用也渐趋扩大:首先歌功颂德的对象不限于帝王:其次石刻的内容也极其广泛,不限于赞颂。

㈡写经修史中国自古以来重视经史,他们是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两大精神支柱。

1 讲经及注经自古就是传播学术文化的主要形式。

2 史学在中国的地位仅次于经学。

从《尚书》到《史记》,到《明史》,到《清史稿》,中国的史学文字记载从未中断。

史学既是中国知识文化之源,又是传播中国文化的载体。

2.“露布”——古代军事长官发布战报的手写新闻形式。

1 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那时的露布是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官文书。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露布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方式不变,传播的内容主要用于宣传战绩和发布捷报,即具有了军事新闻的性质。

3 露布的书写方式及传递形式,能保证其在当时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传播,因此,露布可以称得上时效性强、传播广泛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

3.邸报: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通称。

名称起源于“邸”。

“邸”是我国古代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邸报的产生最迟不晚于唐代。

4.邸报的内容及其意义邸报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方面:1 皇帝的起居言行、皇帝的谕旨2 官员的升迁、任免、赏罚3 臣僚的奏、疏④其他信息。

包括一些军事信息。

明代始,也出现过一些社会新闻类信息。

邸报所载信息来源主题是官方的,其渠道是自上而下的,因此它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报纸。

但它又不同于官方文件,对各级官府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

中国新闻史试题新闻学考试必备中国新闻事业史考试试题(第一卷)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小题,15分)1、中国新闻史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

2、关于邸报的产生,“周朝说”的代表者是________。

3、宋代统治者主要是通过“______制度”来控制邸报的内容。

4、小报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最早的_________________报纸。

5、《察世俗每月统计传》称,“________________为根本要务”。

6、戊戌变法期间,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是《__________》。

7、《_______》的创刊,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进入到利用新闻媒介的阶段。

8、1918年11月,________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等两篇文章,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9、1920年8月,《新青年》杂志由同人刊物改组为_____________。

10、1925年6月,________组织出版了《诚言》,专门制造谣言。

11、古田会议后,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各军办一种《________》。

12、30年代初期,农村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影响最大的是______。

13、30年代中后期,鲁迅利用《申报》副刊《_________》发表了大量杂文。

14、_______年10月,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废除新闻检查制度。

15、1947年3月后,新华社分东渡黄河部分,称“_________”。

二、判断题(在正确答案后划?,错误答案后划?,每小题1分,共10小题,10分)1、中国古代报刊从唐代到辛亥革命,存在1000多年。

()2、太平天国后期,洪仁干提出了创办“新闻馆”的主张。

()3、《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第一家中文近代报刊。

()4、外国传教士报刊一直热衷于“阐发基督教义”。

()5、《昭文新报》是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近代化报刊。

()6、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行小册子完全是为了“排满”。

()7、“暂行报律”风波暴露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虚伪性。

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可视化大赛优秀作品

中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可视化大赛优秀作品

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可视化大赛优秀作品一、前言我国新闻史是我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变迁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兴衰和社会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可视化技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挖掘和展示我国新闻史的丰富内涵,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大赛应运而生,吸引了众多参赛者的积极参与和创意表达。

二、比赛概况我国新闻史知识数据库建设可视化大赛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以多媒体、跨学科的方式,呈现我国新闻史的多元内容和多层次信息,推动新闻史数据的数字化、可视化进程。

比赛内容主要包括新闻史数据的收集整理、数据库构建、数据可视化呈现等方面,旨在鼓励各界人士积极参与到我国新闻史知识的传承和创新之中。

三、评选标准本次大赛以数据的完整性、可视化效果和创意创新为评选标准,依托专业评审团和公众投票的方式,共同评选出一批优秀作品。

评选标准主要包括数据的清晰度和准确性、可视化效果和美观度、创意表达和传播价值等方面。

四、优秀作品展示1.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史大事记可视化》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收集整理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和资料,构建了一个包含多种媒体元素的数据库,以时间轴和地图等形式进行可视化展示。

用户可以通过交互式操作,深入了解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呈现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教育和研究价值。

2.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史人物关系图谱可视化》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分析挖掘我国新闻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其关系网络,构建了一个动态图谱数据库。

通过节点和连线的方式清晰展示了各位历史人物之间的交往与影响,使得复杂的历史关系一目了然,具有很高的可视化效果和科研价值。

3. 作品名称:《我国新闻传播媒体发展可视化地图》作品简介:该作品通过对我国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历程进行全面梳理,构建了一个立体化、立体感强的可视化地图。

通过时间轴和空间坐标的双重展示,清晰呈现了我国新闻传媒的发展脉络和空间分布,具有较高的可视化效果和知识传播价值。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

中国新闻史复习资料(附答案)一.填空题1.中国最早的报纸:唐朝的官报;唐代起,一种通称为“邸报”的古代报纸。

2.中国最早的外文报纸:《蜜蜂华报》,1822年在澳门创办,周刊,葡萄牙文。

3.《申报》:1872年创刊于上海,美查创办,创刊时聘请中国人主笔,标榜要为中国兴利除弊,对清末基层官吏有所揭露,政治上持亲英立场,是旧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大的中文日报。

4.《时务报》:1896年创办于上海,梁启超任总撰述,以宣传维新思想的变法主张实现自上而下的改革为其宗旨,是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5.《大江报》两篇著名时评:一篇是署名“海”的《亡中国者和平也》,另一篇是署名“奇谈”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

6.我党(在中共苏维埃时期)最早的通讯社:1931年,江西瑞金,红色中华社。

7.最早书报检查制度:宋朝的“定本”制度。

8.我国近代最早的中文报刊:《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1833年在广州由郭立士创办、主编,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9.《国闻报》:1897年创办于天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阵地,也是维新派的第一份日报,主要创办人是严复。

10.《向导》: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在上海创刊,1927年终刊,主编先是蔡和森,后是瞿秋白,始终把宣传党的纲领和政策放在首要地位,是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影响最大的一报纸。

11.我党最早的日报:在五卅运动中,我党1925年在上海创刊的《热血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

12.白话运动开始于谁的文章,发表于哪一年哪本书刊: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

13.最早的民间小报:《游戏报》,1897年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最早的小报。

14.最早的中文商业报纸:《香港船头货价纸》,香港孖剌报馆创办的一种商业周刊,后改名为《香港中外新报》。

15.《大公报》:1902年在天津创刊,创办人英华,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出版时间最长的报纸。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名词解释

第一讲,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露布:1.不缄封的文书。

亦谓公布文书。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定本:进奏院将编好的官报样本送枢密院或宰相审查通过为“定本”,进奏院必须以“定本”为准传发,不得擅自增减。

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进奏院:官署名。

进奏院是地方行政机构的驻京办事处,汉朝初建时称邸。

后改称都进奏院。

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官员驻京表现。

是目前中国境内有确据可考的年代最早的传播媒介。

敦煌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原件为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收藏。

这份报纸被封存在敦煌石窟达1000年之久,1907年才被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运往伦敦。

1983年经中国新闻史学者考证,确认为中国古代的报纸,并命名为"敦煌进奏院状"。

朝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唐人孙樵《经维集·读开元杂报》提到他在襄樊得到数十幅的简明朝政公报的抄件,并称之为“开元杂报”。

邸报:“中国古代的报纸的通称。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名称,比如说“状”,“状报”,“报”,“邸吏报”,“朝报”,“邸抄”,“阁抄”等等,都通称为“邸报”,是专门用于朝廷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论禁小报》:南宋周麟之《海龄集》选文。

文中第一次提出小报这一名称。

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新闻史76个重点名词解释(一)1.“朝报”(附开元杂报)---唐孙樵《读“开元杂报”》中,记载的开元时期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外的朝政简讯的的载体。

每天公开发布,内容完全是宫廷新闻,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

无固定名称,后唐和宋代方称之为“朝报”,该传播工具没有随王朝覆灭而消亡,宋朝报和明清宫门抄从内容到形式都是唐朝政简报的继续。

2.进奏院状---一种上行官文书,是进奏官专门提供给节度使本人阅读的情况汇报资料。

内容有军政情报、地方驻京官员的表现。

唐代进奏院状新闻内容很多,但只送节度使(观察)使本人阅读,无复本。

因此,从唐代进奏院状只是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情报,与宋代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3.邸报---中国古代报纸的统称,始于唐宋、明清有所发展,不同时期表现形式不同,是封建王朝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内容多为皇帝旨谕、大臣奏章、官吏奖惩、军事战报等。

4.小报---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传播媒介,是宋代信息传播活动发展的一个全新的现象。

最早出现于北宋末,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由部份胆大官吏透露出人们迫切想了解的信息,以朝报形式叫卖于街市。

作为非法信息载体,一直受到政府压制打击,却始终未能根绝。

5.“京报”---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与近代报刊最接近的古代新闻传播工具。

始于乾隆,清中叶后日趋盛行。

内容仍局限于宫门抄、明发谕旨和大臣奏章,但有民营报房定期印刷、公开销售于民间,与以前邸报只在官员各衙门中传阅全然不同,已不属于政府公报性质。

6.《察世俗每月统计考》---1815年伦敦布道会传教士米怜,马六甲,宗教宣传性质的中文月刊,作为他协助马礼逊对华主要的传教工具,揭开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发展第一页。

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解释教义,介绍天文地理、各国概况和西方近代科技实用知识,发表我国最早的报刊新闻图画,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未涉及政治时事问题。

宣传上“附会儒学”,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1、主要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简史》,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史论最重要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要形成清晰的纵向和横向的知识结构。

3、温故而知新。

4、答题要点分析:一、名词解释考察范围一般为重点报刊、新闻界主要人物、重要新闻事件、名作、名篇等,答题六七句即可。

(一)关于报刊:(1)对新闻媒介要评价、归类、基本定性、特点、如:第一……的报纸,某政党……报纸(2)(3)何年何地出版(一句话)(4)主办者、负责人、或是由某政党、团体创办(5)办报宗旨、宣传内容、特色(高度概括,三四句)(二)关于人物:(1)总体评价定性,理解基础上总体把握(一句话)(2)何时何地从事何种新闻活动(重要的、代表性的)(3)哪些活动(老板:办报活动;编辑记者:主编何种报刊,代表文章)(4)代表著作(三)关于事件:(1)定性,阐明何类性质事件(2)何时何地,涉及何人(3)起因、经过、影响二、论述题要求史论结合,既有史实,又有思想观点,以史实为主,占60%-80%,不少于20句话,400字以上,并且有头有尾,前后呼应,似小论文。

第一章古代新闻事业(脉络图略)一、名词解释1、木铎:报纸产生前的一种原始传播载体,据贾疏云:皆以金为之,以木为舌,则曰木铎;据记载三代周秦时期,曾有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各地,宣达政令,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活动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相近,前人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

2、露布(99传名):是一种在帛制的旗子上书写文字,通报四方的传播媒体,起始于汉魏。

露布的内容主要是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唐封演《封氏见闻记》有记“露布,捷书之别名也”;也兼记皇帝功德。

露布的公开性和时效很强,传播面也很广,是报纸诞生前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一种新闻传播媒体。

3、开元杂报:见于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行文中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

“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开元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为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关于外观,孙樵记述“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说明没有任何款识和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 诞生
背景: 背景: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迫切需要有自己 的新闻舆论工具来传播马克思主义 和共产党的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 和共产党的知识, 运动。于是, 运动。于是,我国无产阶级的新闻 事业便应运而生。 事业便应运而生。
概要: 概要:
一、《新青年》和《共产党》月刊 新青年》 共产党》 二、 工人月刊 三、 中俄通讯社 四、 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新青年》 新青年》
《新青年》杂志是 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 宣传民主与科学, 志。宣传民主与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 学,提倡白话文反对 文言文。受到1917年 文言文。受到 年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新青年》 《新青年》在后期开 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以 及马克思主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社会 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喊出了“共产党万岁” 主义万岁”的口号,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 主义万岁”的口号,积极宣传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知识。 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建党 的纲领策略,注意报道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 的纲领策略,注意报道国内工人运动发展的情况。
《新青年》大事年表
1、1915年9月15日在上海创刊,初名为《青年杂志》 日在上海创刊, 年 月 日在上海创刊 初名为《青年杂志》
2、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新青年》 、 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 年 月 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改名为 新青年》 3、1917年初,《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 年初, 新青年》 、 年初 4、1918年1月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 月起实行改版, 、 年 月起实行改版 改为白话文, 5、从1919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新青年》刊登关于 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新青年》 、 年下半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文章 6、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移到上海编印 年上半年, 新青年》 、 年上半年 7、1920年9月的 卷一号起,成为中国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 月的8卷一号起 、 年 月的 卷一号起, 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 物,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共产党》月刊互相配合,为中国共 产党的成立作理论上的准备 产党的成立作理论上的准备 8、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正式理论 月休刊; 月改为季刊, 、 年 月休刊 年 月改为季刊 性机关刊物 9、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共出 期,次年 月停刊 、 月起出不定期刊, 年 月起出不定期刊 共出5期 次年7月停刊
本节完
谢谢观赏
欢迎指正
中俄通讯社
中俄通讯社于1920年 7月在上海创立,简称 中俄社,1921年5月5日 起,改称华俄通讯社, 简称华俄社。社长杨明 斋。它是我国第一家无 产阶级通讯社。
上海渔阳里中俄通信社旧址
中俄通讯社
1、 中俄通信社的主要任务是向共产国际和苏 、 俄发送通讯稿,报道中国革命消息;同时, 俄发送通讯稿,报道中国革命消息;同时, 向我国人民披露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 向我国人民披露十月革命后苏俄的真实情况, 稿源大部分取自共产国际资料和赤塔、 稿源大部分取自共产国际资料和赤塔、海参 莫斯科的报刊,少量转译英国、美国、 崴、莫斯科的报刊,少量转译英国、美国、 法国的进步书刊。 法国的进步书刊。 2、 这些稿件类别繁多,包括政治、经济、文 、 这些稿件类别繁多,包括政治、经济、 战事、工运等方面;形式多样, 教、战事、工运等方面;形式多样,有长篇 专访、连载、讲演稿、革命领袖介绍等, 专访、连载、讲演稿、革命领袖介绍等,显 得丰富而生动。 得丰富而生动。
工人报刊——《劳动音》 《劳动音》 工人报刊
概要介绍: 概要介绍:
月创办, (一)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1月创办,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于 年 月创办 周刊,每期销数达2000份,主要编辑人邓中夏、罗 周刊,每期销数达 份 主要编辑人邓中夏、 章龙。 章龙。 (二)着重反映工人受压迫的悲惨生活,详细报 着重反映工人受压迫的悲惨生活, 道唐山煤矿瓦斯爆炸五六百工人死难的惨案、 道唐山煤矿瓦斯爆炸五六百工人死难的惨案、南京 万余机织工人捣毁省议会的斗争,发表评论, 万余机织工人捣毁省议会的斗争,发表评论,给予 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 支持,并指导工人正确斗争的方法和途径。
《新青年》改组
扩充了编者队伍, 扩充了编者队伍, 内容上加强了对社会主 义的宣传, 义的宣传,坚定地走上 了新的道路, 了新的道路,成为我国 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报刊 之一。 之一。
刘半农 李大钊 鲁 迅
《共产党》月刊 创办缘由: 创办缘由:
为向革命群众 进行共产主义 教育, 教育,推进筹 建中国共产党 的工作。
《共产党》月刊介绍
日在上海创刊, 《共产党》月刊1920年11月7日在上海创刊,月刊, 共产党》月刊 年 月 日在上海创刊 月刊, 半公开编辑出版,最高发行量达5000多份,16开本, 多份, 开本 开本, 半公开编辑出版,最高发行量达 多份 每期约50页 一年后停刊,共出6期 每期约 页,一年后停刊,共出 期。其为上海共产主 义小组主办的理论刊物,由李达主编。除短言、 义小组主办的理论刊物,由李达主编。除短言、世界消 国内消息等栏目外,大多为文章和译作。 息、国内消息等栏目外,大多为文章和译作。
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特点: 特点:
一、以向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者宣传马 克思列宁主义为基本任务 二、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宣传鼓动和 有目的、 新闻报道工作 三、新闻宣传工作与建党的组织工作紧 密结合, 密结合,相辅而行
中国首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
意义: 意义: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无产 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出现, 阶级报刊与通讯社在我国出现,既 是新文化运动以来宣传新思潮的必 然结果, 然结果,也是我国筹建无产阶级政 党的直接需要。 党的直接需要。
工人报刊——《劳动界》 《劳动界》 工人报刊
概要介绍: 概要介绍:
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期刊, (一)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工人期刊,1920年 年 8月在上海创刊, 周刊 , 32开本,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月在上海创刊, 开本, 月在上海创刊 周刊, 开本 创办,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该刊主要向工人进 创办,陈独秀、李汉俊负责编辑。 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反映工人的状况和呼声。 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反映工人的状况和呼声。 国内劳动界》 (二)辟有《演说》、《国内劳动界》、《国外劳 辟有《演说》 动界》 本埠劳动界》 国内时事》 动界》、《本埠劳动界》、《国内时事》、《国外时 调查》等栏目。另有《通信》 工人投稿》 事》、《调查》等栏目。另有《通信》、《工人投稿》 加强与工人积极分子之间的联系, 栏,加强与工人积极分子之间的联系,动员工人组织 起来进行斗争。 起来进行斗争。
《共产党》月刊 共产党》
影响:
一、早期共产主义者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 必读教材。 必读教材。 二、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共同情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交流思想、 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况、酝酿建党的一条重要纽带。
工人月刊
创办背景
1920年下半年,各地共产主义小组 年下半年, 年下半年 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为了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 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 运动,相继创办了《劳动界》、《劳动 劳动者》 劳动与妇女》 音》、《劳动者》、《劳动与妇女》等 刊物, 刊物,这是我国第一批以马克思主义为 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报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