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OFDM解调移动通信课程设计
OFDM解调移动通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OFDM解调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其数学模型和信号处理流程。
2. 学生能够描述OFDM系统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优势,了解不同调制方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解释多径效应、信道估计和同步等关键技术在OFDM系统中的作用及其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OFDM信号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性能。
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OFDM解调系统,并进行仿真验证,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完成针对特定移动通信场景的OFDM系统优化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通过团队合作,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 增进学生对于科技改变生活的认识,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对国家通信事业的本课程设计针对高年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结合当前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趋势,以OFDM解调技术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技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OFDM基本原理:包括OFDM信号的产生、IDFT/DFT运算、子载波调制与解调。
教材章节:第三章“多载波调制技术”,第5节“OFDM基本原理”。
2. OFDM系统参数设计:探讨子载波数、循环前缀长度等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多载波调制技术”,第6节“OFDM系统参数设计”。
3. 多径效应与信道估计:分析多径效应对OFDM系统性能的影响,介绍信道估计方法。
教材章节:第四章“移动通信信道”,第2节“多径效应与信道估计”。
4. OFDM同步技术:讲解符号同步、载波同步的原理及方法。
教材章节:第五章“同步技术”,第1节“OFDM同步技术”。
连云港师范专科学院无线校园网 组网工程设计
淮海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书课程名称: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题目:连云港师范专科学院无线校园网组网工程设计系(院):电子工程学院学期:2015-2016-1专业班级:通信工程121姓名:xxxxxx学号:2012xxxxx连云港师范专科学院教学子网B无线校园网组网工程设计1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次综合课程设计是针对连云港市师范专科学院的无线校园网组网研究和设计,目的有两个:一是对连云港市师范专科学院进行无线校园网组网设计,实现无缝覆盖;二是通过综合课程设计来巩固和丰富我们所学的知识,培养我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的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组网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这次综合课程设计的任务包括让同学掌握一般通信系统方案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训练学生组网工程项目管理、需求分析、网络方案设计、系统合成、综合布线能力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网络工程设计、工程实施的能力。
2项目实际环境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14年的江苏省立第八师范,后更名为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
1998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江苏省连云港师范学校和连云港教育学院三校合并,筹建连云港师范专科学校。
2000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009年学校完成搬迁工作,全体迁入新校区,新校区位于国家4A级风景区花果山脚下,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新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73亩,建设面积40万平方米。
根据覆盖范围、用户数目,接入速率以及AP规划等方面综合考虑,结合新校区的实地环境,对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组建无线校园组网技术的无线局域网。
这次我做的是吉馀楼的无线组网覆盖规划,吉馀楼是连云港高等师范专科学院的教学楼综合楼,该楼有5层,第一层是办公室和教室,有供学生自习的座椅。
北邮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北邮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发展历程;2. 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 学习并掌握通信信号的处理、传输、调制解调等关键技术;4. 了解通信网络的结构、类型及其应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的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的能力;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通信设备、调试通信系统的技能;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认识到通信技术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4. 引导学生关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培养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北邮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及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物理和电子技术基础,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通信工程的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1. 紧密结合通信工程实际,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3.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4. 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通信系统的分类;-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原理概述- 内容:信号与系统、通信系统的模型、通信技术的发展。
2. 信号与信道:学习信号的定义、分类及其特性,信道的基本概念、特性及信道模型;-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信道- 内容:信号的表示与分类、信号的传输与处理,信道的分类、特性及模型。
3. 模拟通信技术: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其性能;- 教材章节:第3章 模拟通信技术- 内容: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分析。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提供综合应用通信工程知识的机会。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 熟悉通信工程的实践应用;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通信工程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通信工程概论:介绍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通信系统设计:涵盖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原理和方法。
3. 通信网络设计:介绍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原则。
4. 无线通信设计: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5. 数据通信设计: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6. 通信工程实践:学生将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通信工程设计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授通信工程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评估方式1.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提交完整的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2.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参考书目1. 《通信工程导论》2.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3. 《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4.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5. 《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以上为《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概要,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具体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道路。
因此,制定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方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非常重要。
第一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任务。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网络通信基础知识、通信协议、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课程设计需要明确任务,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需要逐步了解通信网络的原理和结构,掌握通信协议和技术应用,实现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第二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确定设计方案的范围。
通信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设计方案的范围应该明确。
例如,先确定要设计的是何种类型的通信网络,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制定合适的设计范围,使方案实际可行。
第三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分析问题。
通信工程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通信的特性、底层物理信息传输、高层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管理等多个因素。
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才能制定出全面而详实的设计方案。
第四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是通信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并且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使方案更加实用。
优化方案需要从不同方面考虑,例如技术性能、经济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估。
第五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撰写报告。
报告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传达设计方案的实现过程以及方案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撰写一份完整且详实的报告,需要介绍所使用的工具、依据和方法。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评估方案的效果。
成果评估需要考虑方案实现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评估方案所涉及的技术、安全和成本等方面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
通信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报告:通信实验引言: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论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是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通信技术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探究通信原理以及了解一些常用的通信设备。
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学习通信设备的基本使用方法。
3.探究不同通信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
实验材料和仪器:1.两台电脑2.一个路由器3.一根以太网线4.一根网线直连线实验步骤:1.首先,将一台电脑与路由器连接,通过以太网线将电脑的网卡和路由器的LAN口连接起来。
确保连接正常。
2.然后,在另一台电脑上连接路由器的WAN口,同样使用以太网线连接。
3.确认两台电脑和路由器的连接正常后,打开电脑上的网络设置,将两台电脑设置为同一局域网。
4.接下来,进行通信测试。
在一台电脑上打开终端程序,并通过ping命令向另一台电脑发送数据包。
观察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5.进行下一步实验之前,先断开路由器与第二台电脑的连接,然后使用直连线将两台电脑的网卡连接起来。
6.重复第4步的测试,观察直连线下数据包的传输速率和延迟情况。
实验结果:在第4步的测试中,通过路由器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高,延迟较低。
而在第6步的测试中,通过直连线连接的两台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可以说明路由器在数据传输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讨论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通信系统,对通信原理进行了实际的验证。
路由器的加入可以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使两台电脑之间的通信更加高效。
而直连线则不能提供相同的效果,数据传输速率较低,延迟较高。
因此,在实际网络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路由器进行数据传输。
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1.实验中使用的设备和网络环境可能会对实际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实验中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延迟可能受到网络负载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通信原理综合课程设计要点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综合课程设计设计题目PCM编码和译码电路的实现专业名称通信工程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设计时间课程设计任务书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学生姓名(签名):设计题目:PCM编码和译码电路的实现一、设计实验条件电子信息实验室二、设计任务及要求1.熟悉MATLAB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熟悉通信过程中的抽样、量化、编码等步骤;2.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PCM通信系统;3.学习PCM调制解调方法,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信道再进行PCM解码,还原出原信号,并做出仿真波形。
三、设计报告的内容1.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设计任务书)2.前言(绪论)(设计的目的、意义等)3.设计主体(各部分设计内容、分析、结论等)4.结束语(设计的收获、体会等)5.参考资料四、设计时间与安排1、设计时间:3周2、设计时间安排:熟悉实验设备、收集资料: 5 天设计图纸、实验、计算、程序编写调试:8天编写课程设计报告:2天答辩:1天一、设计题目与设计任务1.设计题目PCM编码和译码电路的实现2 .设计任务利用MATLAB集成环境下的Simulink仿真平台,设计一个PCM通信系统,使其能对模拟信号进行抽样、量化、编码,将编码后的信号输入信道再进行PCM 解码,还原出原信号,并做出仿真波形。
根据运行的数据和波形来分析该系统性能,结合理论分析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二、前言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简称脉码调制,就是我们这次课程设计所要研究的PCM。
脉冲编码调制是不仅理论上已经很完善,而且在概念上也很简单的编码系统。
我们运用MATLAB软件中的Simulink工具来实现PCM编解与解码的仿真,其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可以满足从底层到高层不同层次的设计、分析使用,从使得整个电路设计上的编码和解码易于完成。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通信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哪些理论知识,熟悉哪些标准、规范,获得哪些设计成果。
获得的成果有:设计图、计算书、说明书等。
本课程是在学生毕业设计前,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知识,在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基本能力训练基础上,根据所选专业模块(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系统、计算机通信网)完成的综合性和创新性通信系统、通信网或信号系统的设计。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上述课程知识,进行软件或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技能。
三、基本要求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专业模块的要求,完成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轨道通信系统、计算机联锁、列车控制等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的分析、设计、调试,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四、主要内容及质量标准
课程设计应注重过程考核,须对设计环节进行分解,明确各环节应考核的内容、各环节质量标准及进度安排。
五、指导方式
1、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开始前1周安排学生分组、选定课题,并在课程设计的第1天确定分组并下达具体任务
2、在总体设计及论证、详细设计、调试/测试阶段,由任课教师负责指导,原则上每个工作日答疑指导时间不少于2学时
3、验收与考核由系统一组织2-3位教师共同完成,以确保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
六、考核办法和成绩评定
1.考核方法
根据考勤、设计调试、答辩验收、报告撰写情况综合评分。
2.成绩评定
考勤占10%、平时表现10%、答辩与演示50%、课程设计报告30%。
(完整)通信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初始条件:MATLAB 软件,电脑,通信原理知识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1、利用仿真软件(如Matlab或SystemView),或硬件实验系统平台上设计完成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2、学生要完成整个系统各环节以及整个系统的仿真,最终在接收端或者精确或者近似地再现输入(信源),计算失真度,并且分析原因。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2)Abstract (3)1.引言 (1)1.1通信系统简介 (1)1.2 Matlab简介 (1)2.系统设计 (2)2.1通信系统原理 (2)2.2 系统整体设计 (3)3.子系统设计 (4)3.1脉冲编码调制(PCM) (4)3.1.1抽样(Samping) (4)3.1.2量化(Quantizing) (5)3.1.3编码(Coding) (6)3.2 Manchester码编解码 (6)3.2.1曼切斯特编码原理 (7)3.2.2曼切斯特解码原理 (8)3.3循环码编解码 (8)3.3.1循环码编码原理 (9)3.3.2循环码解码原理 (10)3.3.3纠错能力 (10)3.4 ASK调制与解调 (11)3.5 衰落信道 (12)4软件设计及结果分析 (12)4.1 编程工具的选择 (12)4.2 软件设计方案 (13)4.3 编码与调试 (13)4.4 运行结果及分析 (14)5心得体会 (19)参考文献 (20)附录 (20)摘要在数字通信系统中,需要将输入的数字序列映射为信号波形在信道中传输,此时信源输出数字序列,经过信号映射后成为适于信道传输的数字调制信号,并在接收端对应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信号。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基本概念及数字信号传输的传输过程和如何用MATLAB软件仿真设计数字传输系统。
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包括数字通信,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及数字信号的传输过程。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支配一、专业培育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及通信技术广泛应用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相结合,重在通信技术的宽口径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和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数据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学问,同时又受到专业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科学探讨和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探讨、开发、维护、符合国际工程师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侧重于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力求在该方向形成自己的显明特色。
专业培育目标如下:●具有深厚理论修养,宽广学问面,擅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高级特地人才●具有专业技能,社会意识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能够成为通信信息行业中将来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具有终生学习和成长的技巧和基础●能在科技日益困难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二、以EIP-CDIO为指导思想的全面素养培育理念经济全球化和学问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和各领域所关切的核心问题。
中国工程教化向国际化发展正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定产物。
我国高等工科教化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育和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化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实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学问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育等问题。
比照国际上对工程师要求的共识,如波音公司、美国工程教化认证体系ABET EC2000和加拿大工程教化认证体系CAEB 的要求,简洁发觉,我国的工程教化明显缺乏个人发展实力、人际沟通实力和系统设计实力的培育,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化公司对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须要的。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2005 年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只有不到10%。
通信专业信号与系统课程设计
其中, 为抽样角频率。因此,抽样信号的频谱为
即
带限信号波形f(t)-t与频谱F( )
图2.2.f(t)--t
**大 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NO.4
图2.3F(w)-w
从信号处理的角度来看,采样定理描述了两个过程:其一是采样,这一过程将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其二是信号的重建,这一过程离散信号还原成连续信号。连续信号在时间(或空间)上以某种方式变化着,而采样过程则是在时间(或空间)上,以T为单位间隔来测量连续信号的值。T称为采样间隔。在实际中,如果信号是时间的函数,通常他们的采样间隔都很小,一般在毫秒、微秒的量级。采样过程产生一系列的数字,称为样本。样本代表了原来地信号。每一个样本都对应着测量这一样本的特定时间点,而采样间隔地倒数,1/'即为采样频率,其单位为样本/秒,即赫兹(hertz)。采样又分为临界采样,过采样,欠采样,分别可用图形表示为:
当为第二种情况时(如图8所示) ,将此时的角频率称为过采样角频率,此时产生过采样,频谱不发生混叠。过采样信号重构时,原信号与重构信号之间的误差较小;
当为第三种情况时(如图9所示) ,将此时的角频率称为欠采样角频率,此时产生欠采样,频谱发生混叠。欠采样信号重构时,原信号与重构信号之间的误差较大,因为欠采样信号不符合奈奎斯特采样定理的采样信号,故此时重构不能够有效地恢复原信号。
grid;
subplot(313);
plot(t,error);
xlabel('t');
ylabel('error(t)');
title('欠采样信号与原信号的误差error(t)');
3.运行结果与分析:
3.1.运行结果:
通信原理课程报告-数字调制系统误比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
通信原理课程报告-数字调制系统误⽐特率(BER)测试的仿真设计与分析⼀、概述《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是通信⼯程、电⼦信息⼯程专业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性环节之⼀,《通信原理》课程是通信、电⼦信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乎囊括了所有通信系统的基本框架,但由于在学习中有些内容未免抽象,⽽且不是每部分内容都有相应的硬件实验,为了使学⽣能够更进⼀步加深理解通信电路和通信系统原理及其应⽤,验证、消化和巩固其基本理论,增强对通信系统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作能⼒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在通信原理的理论教学结束后我们开设了《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这⼀实践环节。
Systemview是ELANIX公司推出的⼀个完整的动态系统设计、模拟和分析的可视化仿真平台。
从滤波器设计、信号处理、完整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直到⼀般的系统数学模型建⽴等各个领域, Systemview 在友好⽽且功能齐全的窗⼝环境下,为⽤户提供了⼀个精密的嵌⼊式分析⼯具。
它作为⼀种强有⼒的基于个⼈计算机的动态通信系统仿真⼯具,可达到在不具备先进仪器的条件下也能完成复杂的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的,特别适合于现代通信系统的设计、仿真和⽅案论证,尤其适合于⽆线电话、⽆绳电话、寻呼机、调制解调器、卫星通讯等通信系统;并可进⾏各种系统时域和频域分析、谱分析,及对各种逻辑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混合器、放⼤器、RLC电路、运放电路等)进⾏理论分析和失真分析。
在通信系统分析和设计领域具有⼴阔的应⽤前景。
在本课程设计中学⽣通过运⽤先进的仿真软件对通信系统进⾏仿真设计,既可深化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完成实验室中⽤硬件难以实现的⼤型系统设计,⼜可使学⽣在实践中提⾼综合设计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加强系统性和⼯程性的训练。
⼆、课设⽬的1.熟悉并掌握2DPSK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和调制、解调特性;2.利⽤仿真软件System View对上述系统进⾏仿真,构建各系统并观察频谱和波形;3.通过系统仿真,建⽴2DPSK通信系统模型,分析⼯作原理和时、频特性,以验证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4.通过仿真操作掌握SystemView系统误⽐特率分析的⽅法。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系统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技术。
2. 学会分析并描述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如误码率、带宽、功率等。
3. 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并进行仿真实验。
2. 培养学生运用通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与调试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新技术的积极性。
2. 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使学生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创新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课程针对通信系统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掌握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又具备了实际操作和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未来从事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紧密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
主要内容包括:1. 通信系统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 教材章节:第1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调制解调等。
- 教材章节:第2章 信号与系统,第3章 数字信号处理3. 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 教材章节:第4章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4. 调制解调技术:介绍常用调制解调技术及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教材章节:第5章 模拟调制,第6章 数字调制5. 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实验。
- 教材章节:第7章 通信系统设计,第8章 通信系统仿真教学进度安排如下:1. 第1周:通信系统概述2. 第2-3周:通信原理3. 第4-5周: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4. 第6-7周:调制解调技术5. 第8-10周:通信系统设计与实践三、教学方法针对本章节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一、引言通信工程是信息时代的核心领域之一,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对于培养优秀的通信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展开讨论,介绍其基本框架、核心课程和发展趋势。
二、基本框架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通信基础、通信网络、通信系统、通信技术和通信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内容。
1. 通信基础通信基础课程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基石,主要包括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电路分析和信号处理的基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通信网络通信网络是通信工程的核心领域,相关课程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与网络、移动通信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不同类型的通信网络结构和协议,掌握网络设计、优化和管理的基本技能。
3. 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通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课程包括通信原理、调制与解调技术、信道编码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掌握信号传输、调制解调和编码解码等关键技术。
4. 通信技术通信技术是通信工程发展的驱动力,相关课程包括无线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程,可以了解不同的通信技术原理和应用,为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支持。
5. 通信工程实践通信工程实践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的环节,相关课程包括通信工程实习、通信工程设计等。
学生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可以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施和管理的水平。
三、核心课程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以下列举几门典型的核心课程:1. 无线通信原理无线通信原理课程主要介绍无线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无线信道特性、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了解无线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无线信号的传输和处理技术。
2. 光纤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课程主要介绍光纤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技术,包括光纤传输特性、光纤器件和光纤网络等内容。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运用通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掌握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熟悉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2.技能目标:•能够分析简单的通信系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组成和分类;2.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3.调制、解调、编码和解码等基本技术;4.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具体案例和实例进行讲解和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工程的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阐述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问题解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信技术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材料;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和教学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齐全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通过以上教学资源的支持,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五邑大学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报告题目:多路红外遥控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专业通信工程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多路红外遥控器图2.1 脉冲个数调制视图三.主要元件 STC89C52单片机(最小系统)PH303红外发射二极管HS0038红外接收一体头四.硬件电路设计1.红外发射电路该电路采用8050三极管两级放大,这样能产生足够大的电流驱动红外发射管,能增加遥控距离。
2.单片机最小系统图4.2 单片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采用手动和自动复位,晶振用12M晶振。
3.按键电路图4.3 按键电路按键电路将三个按键接在P2.0,P2.1和P2.2口上,按下按键给单片机置低电平。
4.红外接收电路红外接收采用一体头作为接受管,它起集成了红外接收、带通滤波和放大电路,使用起来方便简单。
图4.4 红外接收电路5.LED电路图4.5 LED电路LED接在单片机P2.0和P2.1口,当单片机输出高电平,灯不亮;当单片机输出低电平,LED亮。
其中LED1可以改变亮度,通过单片机编程使P2.0口输出占空比不同的方波来改变灯的亮度。
五.单片机程序设计流程1.红外发射部分图5.1 发送主程序图5.2 按键扫描流程图按键扫描过程:先判断是否有按键按下,如果有,扫描P2口的值确定是哪个按键,并执行相应的程序。
图5.3 红外信号发射程序2.红外接收部分图5.4 接收部分主程序图5.5 中断过程程序六.总电路图1.发射电路图2.接收电路图七.总结这次的通信系统综合设计是基于单片机的红外遥控器,要求每人设计自己的产品并做出实物,在巩固通信原理所学的知识的同时,增强了个人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为了做出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查阅了不少关于红外遥控的资料,了解了红外遥控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可用的编码方式,也了解了几种红外发射和接收的元件和连接电路。
我对于各种编码方式的思想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也分析了不同编码方式的好坏。
这次我做的红外遥控器采用脉冲个数编码,其特点就是程序简单,便于实现,在实现多路(较少)遥控时比较适合。
南昌大学通信原理综合设计实验FSK PSK调制与解调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通信原理综合设计实验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2016年06月16 日实验一 7位伪随机码1110010设计一、实验目的1、了解数字信号的波形特点2、掌握D触发器延时设计数字电路的原理及方;3、熟悉Multisim 13.0软件的使用二、设计要求设计7位伪随机码1110010,要求输出波形没有毛刺和抖动,波形稳定效果较好,可用于后续的综合设计实验。
三、实验原理与仿真电路及结果要求产生7位伪随机码,根据M=2n-1=7,所以n=3,需要3个D触发器,在32KHz正弦波或方波的时钟信号触发下,第三个D触发器输出端产生1110010的7位伪随机绝对码。
仿真电路及波形结果如下:图一、7位伪随机码1110010产生电路图二、7位伪随机码1110010波形观察结果波形发现,伪随机码波形频率较之信号源波形(32KHz)减小了,但幅值不变仍为5v.四、实验心得与体会本实验原理较为简单,在大二上学期的《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中已经学习过,且实验前老师也给出了电路,故完成实验只需要简单的搭建仿真电路即可,产生正确的随机码波形也为后两个设计实验做好准备。
通过本次设计实验,我重新复习了数字电路逻辑设计中的D触发器产生特定数字序列的知识,同时也熟练了Multisim软件的使用,为后续综合设计实验打下基础。
实验二 2FSK调制、解调电路综合设计一、实验目的1、掌握2FSK调制和解调的工作原理及电路组成2、学会低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的设计3、掌握LM311设计抽样判决器的方法、判决门限的合理设定4、进一步熟悉Multisim13.0的使用二、设计要求设计2FSK调制解调电路,载波f1=128KHz,f2=256KHz,基带信号位7位伪随机绝对码(1110010)要求调制的信号波形失真小,不会被解调电路影响,并且解调出来的基带信号尽量延时小、判决准确。
三、实验电路与结果➢实验总电路图图一、FSK调制、解调总电路➢调制电路1)实验所用的128KHz和256KHz载波正弦信号由对应频率的方波通过高低通滤波得到,子电路如下:图二、128KHz正弦载波信号生成电路图三、256KHz正弦载波信号生成电路2)实验基带信号7位伪随机码子电路(同实验一)如下:图四、基带信号1110010生成子电路3)128KHz、256KHz载波信号、基带信号、已调信号波形:图五、载波、基带及已调信号波形➢解调电路1)解调部分电路如下:图六、FSK解调电路以上电路中,解调运用的仍是4066芯片的开关特性来实现:将已调信号接入4066中并分别用128 KHz 、256KHz的信号源方波“识别”出已调信号中的128 KHz 和256KHz 频率的正弦信号,然后经过两个相同的32KHz(生成伪随机码的信号源频率)的低通滤波器,滤出含有基带信号的“混合”波形,最后将这两路信号接入LM311比较器,根据课本知识,这一步实现的是两路信号的比较,谁大输出谁,最终输出解调信号。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书班级通信D101指导教师董自健淮海工学院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2013年10 月18 日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本次课程设计是根据“通信工程专业培养计划”要求而制定的。
综合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所有专业课后进行的综合性课程设计。
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研究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技术问题,巩固和扩大所学知识面,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进行设计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任务是:(1)掌握一般通信系统设计的过程、步骤、要求、工作内容及设计方法;掌握用计算机仿真通信系统的方法。
(2)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进行通信工程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要求由于是专业综合性课程设计,因此设计的内容应该围绕主干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程控交换技术、传输设备,通信网点等。
课程设计要求的主要步骤有:1、明确所选课题的设计目的和任务,对设计课题进行具体分析,充分了解系统的性能、指标、内容等。
2、进行方案选择。
根据掌握的知识和资料,针对系统提出的任务、要求和条件,完成系统的功能设计。
从多个方案中选择出设计合理、可靠、满足要求的一个方案。
并且对方案要不断进行可行性和优缺点的分析,最后设计出一个完整框图。
3、原理设计;4、调试阶段;5、说明书编制。
本次课程设计在校内完成,主要方式是以理论设计为主,进行实验或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
三、设计内容本次综合课程设计内容为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仿真。
应该包括以下设计内容:1、使用一种分组码或者卷积码进行信道纠错编码。
2、使用格雷码对数据进行映射。
3、使用MQAM举行调制,M可选择8、16、32、64、128、256。
4、选择合适的升余弦参数,使用升余弦对基带信号举行滤波。
5、在解调端,进行滤波、MQAM的解调、格雷码逆映射、纠错解码。
6、改变信噪比,分析系统性能。
四、设计内容介绍:MQAM是一种基本的相位-幅度联合调制方式。
研究这种基本的数字调制信号的性能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通信的基本特点。
本次课程设计,学生可以自己选择符合要求的技术,如信道纠错编码可以是分组码或者卷积码,M必须选择数字8、16、32、64、128、256中的至少3个,以分析各种M下的QAM系统性能。
应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采用蒙特卡罗模型。
仿真基本框图是:其中:信号源:基本的二进制数据流。
信道编码:可以选择分组码、卷积码等。
调制:MQAM,M必须选择数字8、16、32、64、128、256中的至少3个。
在调制前使用格雷码进行映射。
信道:信号经过调制以后,通过信道。
信道可以选择高斯加性白噪声信道、二进制对称信道、多径瑞利(Rayleigh)衰落信道、莱斯(Rician)衰落信道等。
设置不同的信道信噪比,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不同信噪比情况下的系统性能。
解调:根据调制方式,选择对应的解调方式。
译码:根据信道编码方式,选择对应的信道解码方式。
性能分析:信号经过调制、信道、解调过程。
在接收端,将得到的数据与原始信号源数据比较,得到在特定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改变系统信噪比,从而得到系统的误码率曲线图。
五、设计过程:1.仿真模型(1)根据选择的调制信号形式,确定仿真框图。
(2)设置模型中各模块的具体参数。
2.软件设计编写M文件。
在程序中,依次改变信噪比,得到在特定信噪比下的误码率。
信噪比范围是可以是-10dB~20dB之间,步长为2dB。
根据得到的误码率数据,绘出误码率-信噪比曲线图。
3.仿真调试在完成设计草案后可进行仿真,并对所设计的系统进行修改。
并同理论数据进行比较。
要求完成:1、选择一种具体的数字调制方式。
2、结合具体数字调制方式,分别选择三种MQAM进行系统仿真。
3、绘出没有信道编码情况下的数字调制系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图。
4、绘出有信道编码情况下的数字调制系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图。
5、对有和无信道编码情况下的系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图进行比较,并分析。
六、设计提交的成果材料提交设计说明书一份,内含任务中涉及的各种仿真框图、参数数据、有关程序,仿真曲线图。
并就设计过程做出总结。
七、教学时间安排根据课程大纲要求60学时计划,本设计安排如下:时间安排:17~19周(2011年1月6日~2014年1月24日)选题要求:应该包含上述设计要求的全部步骤。
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2:00~4:30设计地点:图书馆、电子系实验室、教室答疑地点:M-409八、成绩考核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综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1)、平时表现;2)、答辩及课题完成情况;3)、说明书(设计报告)完成情况;参考分数比例:(1)平时表现:35分(2)答辩及课题完成情况:30分(3)设计报告:30分附:通信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指导讲稿Modulating a Random Signal问题:二进制数据流通过一个包含基带调制、信道、解调的系统,计算误码率(BER)。
下面是仿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和相应的函数。
系统使用16-QAM (正教幅度) 和高斯(AWGN)信道●产生随机二进制数据流randint●使用16-QAM调制qammod●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产生数据分布图scatterplot●使用16-QAM 解调qamdemod●计算误码率biterr1.产生随机二进制数据流. 在MATLAB中,一般用向量(vector )或者矩阵(matrix)来表示数据. 下面使用randint 函数产生一个列向量来表示数据流。
数据流长度选择为30,000。
注意:在MATLAB 中并没有严格的时间概念。
下面的代码还产生数据流中部分数据的柱状图。
由于产生数据的随机性,一般你们每个人运行结果有可能不一样。
注意使用(:) 操作符来选择向量中的部分数据。
% Define parameters.M = 16; % Size of signal constellationk = log2(M); % Number of bits per symboln = 3e4; % Number of bits to processnsamp = 1; % Oversampling ratex = randint(n,1); % Random binary data stream% Plot first 40 bits in a stem plot.stem(x(1:40),'filled');title('Random Bits');xlabel('Bit Index'); ylabel('Binary Value');2.准备调制. 准备使用qammod函数来进行16-QAM 调制. 但是qammod接收的是0~15之间的整数,而不是4bits。
因此在进行调制前必须对二进制数据进行处理。
使用MATLAB 中reshape函数,然后使用bi2de函数来转换4bits到一个整数。
%% Bit-to-Symbol Mapping% Convert the bits in x into k-bit symbols.xsym = bi2de(reshape(x,k,length(x)/k).','left-msb');%% Stem Plot of Symbols% Plot first 10 symbols in a stem plot.figure; % Create new figure window.stem(xsym(1:10));title('Random Symbols');xlabel('Symbol Index'); ylabel('Integer Value');3.进行16-QAM调制.%% Modulation% Modulate using 16-QAM.y = qammod(xsym,M);结果是有个复向量,是16点QAM星座图中的一个。
下面的出现会绘出星座图。
To learn more about modulation functions, see Modulation. Also, note that the qammod function does not apply any pulse shaping. To extend this example to use pulse shaping, see Pulse Shaping Using a Raised Cosine Filter. For an example that uses rectangular pulse shaping with PSK modulation, see basicsimdemo.4.加入高斯白噪声。
使用awgn 函数。
比特能量和噪声的功率谱比值Eb/N0定为10 dB.%% Transmitted Signalytx = y;% Send signal over an AWGN channel.EbNo = 10; % In dBsnr = EbNo + 10*log10(k) - 10*log10(nsamp);ynoisy = awgn(ytx,snr,'measured');%% Received Signalyrx = ynoisy;5.产生分布图. 使用scatterplot 函数来显示接收信号,并显示噪声对信号分布的影响。
图中,行坐标为信号的同相位分量(n-phase component),纵坐标为正交分量%% Scatter Plot% Create scatter plot of noisy signal and transmitted% signal on the same axes.h = scatterplot(yrx(1:nsamp*5e3),nsamp,0,'g.');hold on;scatterplot(ytx(1:5e3),1,0,'k*',h);title('Received Signal');legend('Received Signal','Signal Constellation');axis([-5 5 -5 5]); % Set axis ranges.hold off;6.16-QAM解调。
%% Demodulation% Demodulate signal using 16-QAM.zsym = qamdemod(yrx,M);7.把整数信号转换为二进制,使用de2bi 函数以及reshape 函数%% Symbol-to-Bit Mapping% Undo the bit-to-symbol mapping performed earlier.z = de2bi(zsym,'left-msb'); % Convert integers to bits.% Convert z from a matrix to a vector.z = reshape(z.',prod(size(z)),1);8.计算系统B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