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词汇

合集下载

古汉语的词类

古汉语的词类
上》
(四)引进比较的对象。 一般可译为“比”。
❖ 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孟子·公孙丑上》
❖ 青,取之於蓝而青於蓝;冰,水为之而寒於 水。 《荀子·劝学》
2.以
(1)引进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条件、身份等, 一般可译为“用”、“拿”、“凭”等。
❖ 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荀子·王制》 (2)表示原因,相当于“因”、“因为”、“由

❖ “固”作副词,在古代汉语中义为“本 来”“当然”或 “坚决”、“肯定”,
❖ 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孟子·许行》

❖ “盖”常放在句子开头,表示提示或推测性 论断的语气,起引起下文的作用。
❖ 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史记·孝文 本纪》
五、否定副词
❖ 否定副词是对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进行否定 的副词。
❖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三)表示程度变化 常见的有“愈”、“益”、“加”、
“弥”、“兹”、“尤”等。
买臣愈益疾歌。《汉书·朱买臣传》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二、范围副词
❖ 范围副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 范围的词。
❖ 表示全体有如毕、悉、举、咸;表示限 定范围的如但、第、直、止等;
“哪一个更 ”。 ❖ 父与夫孰亲?《左传·桓公十五年》 ❖ 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尽心下》 ❖ 孰与 是一种固定形式,“孰”和介词“与”连用,
构成,其比较的意味更重,可译为“与…… 相比, 哪个更…… 。 ❖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史记》 ❖ 吾孰与徐公美?(《战国策·齐策》)
❖ (二)指代事物的疑问代词:何、曷、奚、 胡
古汉语语法
❖ 古汉语的词类划分如下
❖ 实词——古汉语中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独立回答问题、含义比较实在具体的词。实 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汉字结构六书的内容(1)象形许慎对象形的解释是:“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意思是:随着物体的轮廓弯转曲折,画出它的形象。

例如日月二字的写法:甲骨文:日月金文:日月小篆:日月* 象形字举例:斤:甲骨文:斤;金文:斤;小篆:斤。

《说文》:“斫木也。

”《庄子·徐无鬼》:“运斤成见。

”。

本义:斧子一类的工具。

行:甲骨文:行;金文:行;小篆:行。

《说文》:“人之步趋也。

”按:据甲文字形,“行”象四通八达的道路。

《诗经·周南·卷耳》:“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本义: :道路。

文:金文:文;小篆:文。

《说文》:“错画也,象交文。

”本义:花纹;纹理。

而:金文:而;小篆:而。

《说文》:“颊毛也,象毛之形。

”干:金文:干;小篆:干。

《说文》:“犯也。

从反入,从一。

” 按:据甲文字形,干象盾牌。

本义:盾牌。

(2)指事许慎对指事的解释是:“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看了就能认识,仔细体察就能领会其中的含义,例如上下二字。

上下二字甲骨文作上下。

弧线表示标准线,“—”表示在上方或下方。

篆文将弧线变成了直线,将弧线上下的“—”变成了竖线“ |”。

指事字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a、纯粹符号性质的指事字,例如: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

《说文》:“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

凡一之属皆从一。

”二:金文:二;小篆:二。

《说文》:“地之数也。

从偶一。

”三:金文:三;小篆:三。

《说文》:“天地人之道也。

从三数。

”四:金文:四;小篆:四。

《说文》:“阴数也。

象四分之形。

”b、在象形字的基础上添加指示符号的指示字,例如:刃:金文:刃;小篆:刃。

《说文》:“刀坚也。

象刀有刃之形。

”本:金文:本;小篆:本。

《说文》:“木下曰本。

从木,一在其下。

”末:金文:末;小篆:末。

《说文》:“木上曰末。

从木,一在其上。

”亦:金文:亦;小篆:亦。

“亦”是“腋”的古字。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

(完整版)古代汉语(知识点)第一章古今词义的异同一、古今词义异同的对应情况(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名词:天、地、草、木、山、川、人、手、耳、刀、马、牛、羊动词:出、入、起、坐、笑、骂、学、问、变等形容词:大、小、长、短、轻、重、方、圆、白、黑、数词:一、二、三、四、注意:这种词属于基本词汇。

保证了汉语的继承性和稳定性。

基本词汇的词义基本不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变化。

(2)古今词义基本不同1、旧词的死亡原因:历史事物的消亡膢社会观念的改变、被别的词语所取代倡优——演员、艺人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是指一个词的意义从古到今的发展变化。

这跟“词义的引申”不完全相同。

“词义的引申”着重讨论一个词的各种各样的意义是怎样演变出来的。

“古今词义的演变”则着重于讨论一个词由古到今词义上有无变化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3)汉语中大多数的词古义和今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

”打瞌睡——泛指所有的睡觉《韩非子》:“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

”卖掉(卖的结果)——卖的行为《左传·蹇叔哭师》:“穆公访诸于蹇叔。

”咨询(事)——探访、拜访(人)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所谓词义范围的变化,是就一个词新旧义位的比较而言。

一般认为,词义范围的变化有三种情况:1.扩大:意义由下位义变成了上位义。

《礼记·曲礼下》:“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诸侯之妻——自己及他人的妻子2.缩小:意义由上位义变成了下位义。

《战国策》:“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泛指居处、房屋——帝王的殿堂、居室《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对老年男子的尊称——岳父《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泛指金属——专指黄金。

3.转移:词的意义由一个范围转到了另外一个范围。

(词义转移:指词义由古义发展到今义,反映的对象从某一事类转移到另一事类,两事类间虽有联系,但彼此之间无类属关系。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汉语词汇演变情况

古代漢語詞‎匯演變情況‎:一、古今词义没‎有变化。

如:人手口梦日月等。

占少数,二、古今词义变‎化。

1、词义扩大。

如“江河”原指长江、黄河,现指一切较‎大的江水和‎河流。

“‎皮”原指鸟兽身‎上剥下的皮‎,现泛指事物‎的表面。

2、词义缩小。

“子”,原为孩子的‎总称,不分男女,现专指儿子‎。

”丈人“,原指一般年‎长的人,今指岳父。

3、词义转移。

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

“去”古指离开某‎地,今指到某地‎去。

4、感情色彩变‎化。

如“爪牙”原指勇士、武将,今指帮凶、狗腿子一类‎的坏人。

“卑鄙”原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之品质恶‎劣。

5、名称说法改‎变。

如“目”,今改称眼睛‎;“足”今称为脚。

6、词义弱化。

原来的“很”,就是凶狠的‎“狠”;“普遍”原为无一例‎外,现在是例外‎不多。

7、词义的消亡‎。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古代的‎词语逐渐消‎亡,如“朕”“寡人”之类。

8、单音词变为‎复音词。

如“耳”——耳朵;“眉”——眉毛;“鼻”——鼻子;“敌”——敌人等。

另外,学习古汉语‎还要注意两‎种语言现象‎:1、偏义复词:昼夜勤作息‎,强调“作”,“息”作陪衬。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只取“远”的意思,“近”作陪衬。

2、同形异义。

因古汉语单‎音词多,有时两个单‎音词连在一‎起跟今天的‎某个词正好‎同形,其实,它还是两个‎词,这就是同形‎异义。

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妻,妻子;子,子女。

不同今天单‎指男子的配‎偶。

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其实,其代词,它;实,果实。

合起来是“他的果实”。

另外还有一‎种其实就是‎词义转移。

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殷勤,文中为关切‎、问候;今指热情、周到。

再如“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何苦”。

文中为哪怕‎、怕什么、怎怕,没有今天不‎值得做,犯不着的意‎思。

學習古代漢‎語的詞匯方‎法:古汉语词汇‎是古汉语词‎的总和。

词是造句时‎能够自由运‎用的最小单‎位。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一、古今词汇的继承与发展古今汉语词汇之间的关系既有集成又有发展。

继承使汉语相对稳定,发展又使古今词义有不同的特点。

在汉语的发展中词汇的变化是最显著的。

了解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状况,既有助于了解古代词汇,又帮助我们了解现代词汇。

(一)古今词汇的消亡和沿用1、古语词的消亡词汇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的提高,有些旧的社会制度、习俗的变更,这样与其相对应的词语就相对地在历史的发展中消亡了。

如,犙、牭、魖(使人耗财的一种鬼。

)、轺(一种小型马车。

)、刵(古代一种个耳朵的刑罚。

)、卣(一种圆形肚大口小,有盖,提梁的酒器。

)2、后代新词的产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发展,以及人类思维的深化,新观念,新思想大量产生。

这些变化都要求语言来适应,于是产生了大量的新词。

如,春秋时期:冶炼:鍼、铸、锻。

伦理:孝、悌、德、勇。

汉唐时期:由于与一些少数民族的往来,一些佛语大量的引进,以及一些植物的名称,丰富了汉语的语汇。

葡萄苜蓿圆满世界明清时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渗透,许多科学术语出现在汉语中。

地球测量推论透视几何3、古今词的沿用从古语词发展到今语词,有一些基础语词一直沿用到现在,这些基础词也是构词的基础。

自然:日月雨水山火人体:目眉手足动物:牛羊马豕社会关系:父母子孙双音词:窈窕参差4、词汇的发展趋势①词汇量又少变多甲骨文:4500多个。

《说文解字》9353个。

《康熙字典》47035个。

《现代汉语词典》76000个。

②表意由粗疏变得精密相:审视互相衣:襟、袖、袂③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多音节发展但我们不可忽视,在古语词中也有大量的双音节词,主要表现几种形式:叠音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孔子燕居,申申如也。

联绵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古代汉语词汇学

古代汉语词汇学
宗教文化词汇的特点
这些词汇通常具有深厚的哲学思想和宗教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的 宗教观念和价值取向。
宗教文化词汇的意义
通过研究这些词汇,可以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 和价值观念。
古代汉语词汇中的政治文化
政治文化词汇
古代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与政治文化相关,如“皇帝”、“臣子”、“官职”等,这些词 汇体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权力结构。
01
文化词汇是反映古代社会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
方面的词汇,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特点
02 文化词汇具有特殊性和地域性,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
化词汇也有所不同,是语言中文化信息的载体。
举例
03
如“礼”、“乐”、“仁”、“义”、“忠”、“孝
”等。
行业词汇
定义
行业词汇是古代各行各业使用的专门术语和词 汇,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军事等领域。
代词
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如“之”、“何”、“若”等 。
词的搭配与组合
动词与名词搭配
如“吃苹果”、“骑马”等。
形容词与名词搭配
如“大房子”、“美丽的花朵”等。
副词与动词搭配
如“快速地跑”、“慢慢地走”等。
代词与动词、名词搭配
如“他来了”、“这是什么”等。
词序与句法结构
主语+谓语:如“我爱吃 苹果”。
同义词与反义词
要点一
同义词
意义相近的词,如“高”和“上”,都表示位置较高的意思。
要点二
反义词
意义相反的词,如“大”和“小”,表示大小相对的概念。
词义的演变与转移
词义的演变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词义可能会发生变 化,如“妻子”在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 仅指妻子。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整理完整

古代汉语字词意思整理1.汉语的分期: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2.《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通行本是晋郭璞的注本3.有鸟焉,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是”4.《淮南子》注本有东汉高诱《淮南鸿烈解》,今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5.四极发,发:倒塌6.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兼:同时具备若干方便,广泛地。

周:普遍7.炎:火花。

浩洋:水势浩大的样子8.淫水:洪水9.日思高其位,高:使动,提高大其禄,大:用作使动,加大10.《康熙字典》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公元前1716年),共收入47035个。

古代收录汉子最多的字典。

张玉书、陈廷敬等奉康熙皇帝令编写。

这部字典按部首排列,部首又以笔画为序,分别归入用十二地支标分的十二集中,每集又分上中下三卷。

体例:用214个部首编排汉字,部首以笔画为序释字先注音,后释义,各义之下引古书为证。

反切法是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音,上字取声母,下字取韵母和声调,合成被注字的音。

11.王引之曾作《字典考证》。

王力先生著有《康熙字典读订误》12.《汉语大字典》在字形方面,它收列了能够反映形体演变关系的,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在字音方面,首先是用拼音字母尽可能注出所收字的现代读音,然后收列它的中谷反切,并标注它的音韵地位和上古所属的韵部。

13.《助字辨略》请刘淇著。

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

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比较丰富。

14.《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共收字一百六十个。

15.《词诠》近人杨树达编。

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附有部首目录。

近人张相著《诗词曲语词汇释》蒋礼鸿的《敦煌变文字义通释》16.汉字字符有三种:表意字符、表音字符、记号。

汉字是表意字符。

17.六书:象形、指事、会意、转注、假借。

许慎的称名,班固的次第背诵:六书:一曰指事。

古代汉语词汇

古代汉语词汇
《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说文·火部》:“焚,烧田也。” →一切焚烧行为。
22
❖ 脸:古义:目下颊上,仅指颧骨部分。 ❖ 响:古:回声。 ❖ 色:古:脸色。 ❖ 裁:古:裁衣。
23
(二)词义的缩小
❖ 瓦:古义:陶器 今义:主要指盖房屋顶的建筑材料。
❖ 《说文》:“瓦,土器已烧之总名。”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 《卜居》:“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25
❖ 虫(蟲)
❖ 《大戴礼记·曾子天圆》:毛虫之精者曰麟, 羽虫之精者曰凤,介虫之精者曰龟,裸虫之 精者曰圣人。
❖ 《说文》:虫,有足谓之虫。
❖禽
❖ 《孟子·滕文公下》:终日不获一禽。 ❖ 《三国志·华佗传》:吾有一术,名曰五禽之
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 曰鸟。
❖ 《说文》:禽,走兽总名。
在单音节词占优势的上古汉语阶段,单音 词的组合比双音词更常见。
3
❖ ①司马迁《报任安书》:若仆大质已亏缺矣。 ❖ ②晁错《论贵粟疏》:上下相反,好恶乖迕。 ❖ ③《汉书·赵广汉传》:以诈巧迫胁臣相。 ❖ ④《汉书·苏武传》:朝夕遣人候问武。 ❖ ⑤《汉书·苏武传》:数通使相窥观。 ❖ ⑥贾谊《汉安策》:此时欲为治安,虽尧舜不
❖ 《左传·屈完如师》: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 《礼记·檀弓下》:能執干戈以衛社稷。 ❖ 社,土神;稷,谷神--国家的代称
10
(2)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素组合,没有产生新的意 义,但整体的意义比单个词素的意义更概括、更明 确,或更抽象,在句子中完全没有必要拆开来分别 解释,看成词。
❖ 《礼记·檀弓上》:“哭泣之哀,齊斬之情,饘粥之 食,自天子達。”孔颖达疏:“哭泣之哀,謂有聲 之哭,無聲之泣,並爲哀。”

古代汉语名词

古代汉语名词

一、文字部分1、甲骨文:简称甲文,指近代以来发现的商周时期写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也叫贞卜文字、殷墟书契等。

2、金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青铜铭文等。

3、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一带的文字。

4、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由李斯等整理大篆和六国文字而确立的秦国官方文字,也称秦篆。

5、籀文:旧说是周宣王时太史籀所著《史籀篇》中的文字,现在一般认为是指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秦国的大篆。

6、古文:文字学上主要指战国时期流行于东方各诸侯国的文字,后来也叫战国古文。

7、奇字:战国时期六国古文的一种别体,可能是对战国时流行于六国的文字加以变异而来的。

8、今文:文字学上特指汉代流行的隶书。

9、古文字:指秦代小篆以前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战国古文等。

10、 今文字:指汉代隶书以后的文字,包括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11、 隶变:指发生秦汉时期由秦国篆文、六国古文演变为隶书的过程。

这一过程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12、 隶定:指用隶书(后来也包括楷书)转写战国以前古文字的过程。

13、 小学:原指古代的初等教育机构,后来又指传统的语言文字学,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

14、 六书:指中国古代分析汉字构造的六种方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5、 四体二用:四体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四种造字方法,二用指转注、假借两种用字方法。

16、 初文:文字学上指反映一个字造字本义的初始写法,如“止”是“趾”的初文,“采”是“采”的初文。

17、 本字:指表示本义的字,与“借字”相对。

18、 通假:古代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法,也叫“通借”、“古音通假”。

19、 通假字:用来代替某种意义的本字的音同音近的字,也叫“借字”。

20、 古今字:历史上先后产生的表示某一相同意义的字,先产生的叫“古字”,后产生的叫“今字”。

21、 异体字:完全同音同义,只有字形不同的字,也叫重文。

22、 重文:即现在所说的“异体字”。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

古代汉语知识大全古代汉语一、基本概念六书——“六书”就是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包括“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现在一般认为,前四种是造字法,而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

指事——《说文》解释:“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就是这样一类字,看到它的外形就可以知道它指的是什么,仔细辨察它的结构就可以明白它的意思了,“上”、“下”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象形——《说文》解释:“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象形这类字,画成那个事物的样子,随着那个事物形体的弯曲而弯曲,“日”、“月”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形声——《说文》解释:“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这类字,根据事物的类别特点选一个字作为该字的形符,再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作为该字的声符,形符和声符相配而形成一个新字,“江”、“河”两字就属于这一类。

会意——《说文》解释:“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会意这类字,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的字合成一个字,把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的意义组合在一起,来共同体现一个新的意义,“武”、“信”就属于这一类字。

古今字——指不同时代为记录同一个词(或语素),先后使用的不同形体的一组字。

使用在先的是古字,使用在后的是今字。

如:“债”字,本写作“责”,“债”是在“责”的基础上产生的,“责”与“债”形成了古今字。

异体字——异体字指形体结构不同,但意义完全相同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字。

如“泪”和“氵戾”、“凭”和“凴”等。

通假字——用甲字来记录与甲字同音或者近音的字的意义就是通假字。

如“说”通“悦”、“昏”通“婚”、“女”通“汝”等。

繁简字——简化字与被简化的繁体字合称为繁简字。

由繁趋简是汉字发展的总趋势,简体字的出现可以追溯到甲骨文时代。

现代说的“繁简字”有特定含义,“简化字”特指1956年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所颁布的简化字;“繁体字”特指与简化字相应的繁写楷书字体。

如“后”与“後”、“余”与“餘”。

古文常用词汇

古文常用词汇

古文常用词汇古文是指古代汉语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语言文字。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文有其独特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古文词汇,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文化遗产。

一、时间词汇1. 晨:早晨、清晨2. 暮:傍晚、黄昏3. 晦:日暮、月亏4. 霎时:极短的时间二、地点词汇1. 囿:边界、范围2. 曩:从前、以前3. 漠:远、遥远之地4. 华胄:指中原地区三、感情词汇1. 惆怅:忧愁、伤感2. 恬淡:安逸、宁静3. 悠然:闲适、悠闲4. 惘然:失望、迷茫四、描述词汇1. 隽永:优美、持久2. 纤尘不染:洁白无瑕3. 凄凉:孤寂、萧条4. 骈拇:成双成对五、动词词汇1. 翩翩:轻盈地飞舞2. 踌躇:犹豫不决3. 昏聩:愚昧、无知4. 陶醉:沉浸、忘我六、文学词汇1. 玄言:深奥的言辞2. 奇文:独特的文辞3. 凄婉:悲伤而感人4. 咏史:歌颂历史七、自然景观词汇1. 鸿鹄:形容气度高贵的鸟类2. 瑶池: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3. 渺茫:模糊不清、遥远4. 翠竹:绿色的竹子八、人物词汇1. 羽士:指以文学为职业的人2. 丞相:古代官职,相当于现代的总理3. 佳人:美貌的女子4. 志士:有远大抱负志向的人九、社会词汇1. 仆从:随从、仆人2. 纳降:接受投降3. 心腹:亲信的人4. 士人:指读书人、知识分子以上只是一部分古文常用词汇的介绍,读者在阅读古文时还需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古文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词汇丰富了汉语的深度和广度,也是我们了解历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渠道。

希望本文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促使更多人热爱和研究古代文学作品。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义专指蔬菜,《说文·艹部》:“菜,草之可食者。”《礼 记·学记》:“大学始教,皮弁祭菜。”注:“菜,谓芹藻之属。” 到了宋代,菜仍不含肉、蛋等副食。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记载: 仇泰然对一幕僚说:“某为太守,居常不敢食肉,只是吃菜;公为 小官,乃敢食肉,定非廉士。”这里“菜”与“肉”分别画然。到 了吴敬梓《儒林外史》时,菜已经由专指蔬菜而兼指肉、蛋等副食 了。如该书第四十二回:“都是些燕窝、鸭子、鸡、鱼……那菜一 碗一碗的端上来。”这里的“菜”显然指前面的“鸭子、鸡、鱼” 等。
1、古用今废词:
指在汉语历史上被淘汰、已经失去了交际作用、随 旧事物的消亡而消失的词。
牲畜种类词:羜,五月生羔;羳,黄肚羊;犙,三 岁牛;牭,四岁牛。 古代官职等级:君、臣、仆、吏、奴、婢、大夫、 尚书、丞相、宰相。 古祭祀名:祠,春祭;礿,夏祭;禅,祭天;社,祭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响唱
响:古专指回声。《水经注·江 水》:“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今泛指声音。洛宾王《在狱鸣 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宜 沈。”
唱:古义指领唱。《诗经·郑风·萚 兮》:“叔兮伯兮,唱予和女。”
雌雄原本只用来
今“泛渔指舟唱 唱晚歌,。响王穷勃彭《蠡腾之王滨阁。序”》区 在:别 却鸟也类用、来禽指类兽,类现、
第一节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与特点词 义的发展演变
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

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
《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
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
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
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1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 《诗·大雅·思齐》
(毛传:"肃肃,敬也")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 《诗·召南·小星》
(毛传:"肃肃,疾貌.")
鸿雁于飞, 肃肃其羽. 《诗·小雅·鸿雁》
(毛传:"肃肃,羽声也.")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2
礼记檀弓311202117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联绵词陆离踌躇萧瑟磊落参差磅礴憔悴蟋蟀叱咤犹豫玄黄匍匐叠韵联绵词崔嵬依稀从容婆娑逍遥逶迤灿烂峥嵘觳觫窈窕葫芦妖娆311202118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语音标准下联绵词的分类双声叠韵联绵词辗转缤纷缱绻优游间关婉转绵蛮小鸟的样子非双声叠韵联绵词浩荡跋扈颠沛滂沱葡萄311202119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联绵词的特点之三记录联绵词的两个字的意义与这个词的意义无关字形仅仅是记录词的读音的
双声复合词:亲戚 将军 股肱 叠韵复合词:刚强 人伦 中庸 上面的词都可以拆分为两个语素,是合成词。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22
学习联绵词应注意的问题
2、判断联绵词的声、韵必须以上古音为
准。例如: 蟋蟀, 古音同为“心”母字,现在已经变 得 不是双声了。 芣苢, 上古音同为“之”部字,现在也已 经 不叠韵了。
14.02.2019 ——古代汉语词汇学概论—— 37
上古语言于动词前加“爰、曰、言、薄、于、 聿 。”等,尤以《诗经》最为多用。如: 薄言采之//爰居爰处//曰归曰归 言私其豵//黄鸟于飞//聿来胥宇
王力《古代汉语》第二册认为是词头,周法高《中国古 代语法· 构词编》认为是前附语 (词头)。白兆麟《衬音 助词再论》(91.2《中国语文》)认为是 “衬音助词”,作 用是增足音节,调谐节奏,舒缓语气。潘允中《汉语语法 史概要》称为“词嵌”, 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现在有些成语意思是和古代汉语意义不一样的,在这里小编想给大家普及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保留了古代汉语意义的成语飞禽走兽:走,奔跑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扬汤止沸:汤,热水短兵相接:兵,兵器相机行事:相,仔细看不刊之论:刊,删减不易之论:易,改变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感激涕零:涕,眼泪揭竿而起:揭,举起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无声无臭:臭,气味尾大不掉:掉,摇摆扬长而去:去,离开无可适从:适,去以己度人:度,推测怨天尤人:尤,责怪缘木求鱼:缘,攀援寡廉鲜耻:鲜,少家徒四壁:徒,只有尸位素餐:素,白如释重负:释,放下不速之客:速,邀请文过饰非:文,掩饰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

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

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兵——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穷——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通过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由于成语中保留了部分古义,因此多掌握一些这类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多掌握一些古今异义的词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单音词与复音词的辨别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册》 〈2〉璧有瑕,请指示王。《史记》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5〉赵王扫除自迎。《史记》 〈6〉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左传》 〈7〉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孟子》 〈8〉老师费财,亦无益也。《左传》 〈9〉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
这段话103个字,除“行李” “乏困”之外,99 个单音 词。可见,古汉语在大多数情况下,字和词往往是一致 的。
2、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的发展方式 据统计,现代汉语中,复音词约占全部词汇
85%,这个比例正是古汉语中单音词的比例,说 明了古汉语中单音词有一个向复音词逐渐发展的 过程。其间当然有一个从文言到古白话再到现代 汉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不单纯是音节增加 的问题,而是标志着汉语构词方法的质变。 (1)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五蠹》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1、单音词占多数 单音词是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在书面语中,也就
是一个字,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绝大多数情况 下,一个字就是一个词,这在先秦汉语中尤为明 显。
如: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 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左传》
这一段22个字,就是22个词,全都是单音词。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 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 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 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词。 参差 恍惚 匍匐 缤纷 犹豫 仿佛 荏苒
唐棣 邂逅 倜傥 崎岖 (2)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韵相同的联绵词。
窈窕 婆娑 灿烂 彷徨 徘徊 荒唐 逍遥 峥嵘 (3)双声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又 韵相同的联绵词。 辗转 缱绻 优游 (4)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即两个音节既无双声关 系,又无叠韵关系。 滂沱 浩荡 翱翔 颠沛
1、单音词 单音词和复音词是相对的概念,单音词就是由
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在书面上用一个汉字来记录 的词如:宫、夕、治 、 犯等。 (1)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 (2)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 (3)志不强智不达,言不信行不果。《墨子》
上古汉语多单音词,单音词有三个特点: 〈1〉多义性
古汉语词汇中,单音词最显著的特点是多义性。 单音词的含义常常随文而异,只有分析在句中的 作用和地位,才能加以确定。 兵:(1)擐甲执兵。《左传》
阿爷 有夏 第一 初二
联合式合成词根据两个语素在词中的意义、 作用可分为同义、变义、偏义三种类型。
同义合成词:两个语素的意义相同或相 近,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也是该合成词的 意义。
恭敬 土地 朋友 人民 (1)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2)加之以师旅。《论语》 (3)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左传》 (4)而帅偏师,以修封疆。《楚归晋知罃》
变义合成词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类或相对,并列组合在一起,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义,其词义不是 两个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有时甚至离开原义很 远。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 <2>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孟子》 <3 >宫室左右莫不私王。 《战齐》 <4>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3〉能产性
除了极少数单音词,绝大多数的单音词都具有一定 的构词能力。
书 :书信 书札 微妙 精微 卑微 衰微 微弱
微博 微信
2、复音词 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构成的
词,在书面上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记录。 这里的复音词,主要指双音词。 古汉语的双音词可分为两类:一是只含一个语
[2]叠音词 重叠两个相同音节而成的双音词,前人称为
“重言”或“叠字”等,现在一般把它叫做叠音 词。 叠音词在古汉语中数量相当多。常用来 摹仿自
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描写事物的形貌
状态。
(1)伐木丁丁,鸟鸣嘤嘤。《诗经》 (2)坎坎伐檀兮。《诗经 》 (3)信誓旦旦。 《诗经》 (4)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
判断一个词是否双声叠韵,要注意两点: 第一,判断两个音节是否叠韵,要看韵腹和韵尾 是否相同; 第二,要以古代语音为标准,由于古今语音的变 化,有很多古代是双声、叠韵的词,现代已不是。
“萧瑟”古音是双声,同在心母 “峥嵘”古音属叠韵, 同在庚韵 特点一:不可分割,即两个字不能拆开解释,只 有一个语素。 特点二:写法比较自由,这是因为在用文字记录 仅仅表示声音的音节时,由于时代地域和习惯的 不同,常常写成为多种不同的形式。
复非乡里。蔡琰《悲愤诗》 <5>且陛下富于春秋,未必尽通诸事。 《史记李斯列传》
偏义合成词 两个语素的意义相类相近或相对,并列组成双音词 后,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成 为该双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起充当一个音 节的陪衬作用。 <1>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 <2>一旦缓急,杜绝河津,足以自守。《后汉书》 <3>无羽毛以御寒暑。《列子》 <4>趋走不足以避利害。 《列子》 <5>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古诗为焦仲卿妻
唐刘禹锡《乌衣巷》
古代汉语的单音词发展成为复音词(主要是双音 词)主要有以下三种主要情况: (1)增加同义或相关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 民——人民 友——朋友 路——道路 本——根本 恐——恐惧 陵——丘陵 弃——丢弃 (2)增加辅助成分——词头/词尾 (这是以上古汉语单音词为词根,加上一个词头
或词尾构成的双音词。) 爷——阿爷 师——老师 虎——老虎 兔——兔子 燕——子 石——石头
凄。《阿房宫赋》
(5)灼灼其华。 《诗经》 (6)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7)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阿房宫赋》 (1)(2)拟声, (3)(4)达情 (5)(6)(7)摹状
重言词与词的重叠,在形式上相同,在表意上 有别。二者不属同一范畴,性质迥异。
重言词是音节的重叠,它的意义与记录它的单 字无关,不能据单个字来推测重言词的意义。
(2)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 由两个或几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两个音节 或几个音节的两个或几个汉字,只有合在一 起才表示一个语素、一个词;如果把这两个 或几个汉字拆开来,则每个汉字既不代表原 语素,也不代表原词。
(3)如果一个词由两个语素构成,根据古汉 语的实际情况,它通常是一个双音词,也就 是说,它是由两个单音节语素组成的,那么, 记录这两个音节的汉字,分别代表一个语素。
2、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两个标准划分:音节数、语素数
(1)以音节数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单音词(天、地、人)、双音词(社稷、窈 窕、足下)和多音词(华不注)。
(2)以语素为标准,古汉语的词可以分为: 只含一个语素的单纯词:刀、口、参差 包含两个语素的合成词:天下、寡人、爪牙 两个标准结合,总结为: 单音词只能由一个语素构成,必定是单纯词; 双音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由两个语素 构成;前者为单纯双音词,后者为合成双音词。
(2)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 (3)夫兵,犹火也。《左传》
军队 武器 战争
〈2〉灵活性 古代汉语单音词义的确定,带有很大的灵活性,
应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分析判断,寻求合理 的解释。 为: (1)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担任 (2)有为神龙之言者许行。 研究 (3)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是
古代汉语词汇
字是记录词的形式,词是语言中最小的能独 立运用的造句单位。
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结果,是古今词汇表现 出了很大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1)旧词不断消亡; (2)新词不断产生; (3)基本词汇保存下来。
一、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1.语素、词和字的关系
(1)如果一个词由一个语素构成,而这个语素 只有一个音节,那么,记录这个音节的汉字, 既表示一个语素,也表示一个词。
素的单纯词,一是由两个语素按一定的语法规则 构成的合成词。
<1>单纯词 双音单纯词是由两个字组成的,但这两个字
只代表两个音节,且两个音节不能拆开解释,只 有合起来才有意义。
双音单纯词包括: 联绵词,即两个字联缀在一起,组成一个不可分 割的整体,同表一意的双音单纯词。又称“联绵 字”。它是“合二字为一词,两声求一义。” 从构成联绵词的两个音节之间在语音上的联系, 可分为四类: (1)双声联绵词,即两个音节声母相同的联绵
重言词不同于词的重叠式,重言词无附加的语 法意义,而词的重叠式有附加的语法意义。
(8)采采卷耳。 (9)弦弦掩抑声声思。 (10)行行重行行。 <2>合成词 含有两个以上语素的词,叫做合成词。汉语从 以单音节词为主,向以双音节为主转化,主要是 这一类词的增加。
古汉语双音合成词,从两个语素的语法关系来看,一 般可分为联合式、偏正式、动补式、动宾式、主谓 式等。 偏正式如:百姓 天子 国君 锦衣 诸侯 动补式如:激怒 匡正 平定 扰乱 动宾式如:将军 革命 祭酒 执事 主谓式如:威振 民主 瓦解 狐疑 蚕食 冬至 附加式如:率尔 沃若 宛然 焕乎
(3)换了两个完全不同的语素 目——眼睛 师——军队 昼——白天 邦——国家 津——渡口 股——大腿 兵——武器 亡——消失 单音词发展成为双音词,大大减少了语言中
的同音词以及一词多义的现象,有力地促进 了语言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更加有效地增强 和发挥了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作用。
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