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讲授大纲(一)

合集下载

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讲授大纲(一)

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讲授大纲(一)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必须把对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可靠性基础。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总体来说,实践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改变外部环境和人的生存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1、实践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2、实践的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包含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

第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

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活动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三思想观念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理论的问题,本质上是实践的问题。

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二)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

第一,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

第二,实践的状况规定理论的任务。

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

(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从问题出发。所以,马克思说:“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因此,密切关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研究生课程2020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研究生课程2020
人们看到,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 灭亡的历史。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东西,最终 都要在历史上灭亡。一个过程的结束,就是利 益观过程的开始。
自然界是发展过程,社会也是发展过程。 我们周围的感性世界并非开天辟地以来就直接 存在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人类世世代代活动 的结果,是历史的产物。
世界是过程集合 体的思想,其方法 论意义是巨大的:
四、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一般的规律,但这种 规律总是通过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发展的特 殊规律表现出来的。
人类社会的历史遵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顺 序发展,并且由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地域性发 展向世界历史性的发展转变,这是不可逆转 的趋势,这是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但由于社会的发展受各个国家生产力发展 水平,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传统、历史 以及自然条件时代变迁和其他国家、民族的 影响,因而社会的发展又呈现出复杂性和多 样性。
社会历史进程的前进性源于社
会基本矛盾的辨证运动。无论是
生产力,还是制度体系和思想文
化,都是在辨证否定中向前发展
的。
03
在历史上,每一代人都是在继
02
04
承了前一代人保留下来的文明成
果的基础上开始创造自己的历史
01
05 并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的。
人类历史过程的前进性从来离不开历史过程的具体性。而具体的历史 过程总是充满了偶然性、曲折性甚至暂时的倒退。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三)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
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 践进行调查研究。 ——调查就是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深入实际,努 力全面把握客观情况。 ——研究就是对调查所获取的客观情况,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 方法论进行分析综合。 Eg: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反对本本主义》第一次提出”没 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1年,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 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亚里士多德作为柏拉图的学生和苏格拉底的 后继者,是在“完成潜能”、“实现潜能” 的意义上用到“实践”的。他说:“不完成 目的的活动就不是实践。实践是包括了完成 目的在内的活动”,这说明他不仅把实践看 作是一种具体的活动,而且把“目的性”作 为构成实践活动的内在环节之一,舍此就不 能称作“实践”。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活动是人的存 在方式。 动物的存在方式:由其生理结构决定的本能活动。 人的存在方式:在利用工具积极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生 存的。 “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 和动物区别开来”——《马恩文集第一卷》2009版P519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与发展理论
科学的理论成果不是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个 过程,一个循环往复和不断发展的过程。理论要发展,必须回 到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

专题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论 (1)

专题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论 (1)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性。 知识的客观性何以可能? 与客体性质有关?与主体有关?与普遍的主观性有关?
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地心说,这花是红色的,这花很漂亮 波普尔:“科学陈述的客观性就在于它们能被主体间相互检验”。
科学是人类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 知识体系。 英美强调三分法——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 人文科学; 德国为代表的欧陆强调两分法——自然科学和 精神科学(文化科学)。(工具理性和人文理性)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
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总和。一般
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
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人文学科包括如下研究范畴: 现代与古典语言、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

陈波等编著:《社会科学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朱红文:《社会科学方法》,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李英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论:模型、实践与故事》,台北:三民书局 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版
美国的新实用主义者理查德罗蒂在真理与进步中也指出社会科学在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发展之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

研究生公共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讲)

研究生公共课程: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讲)
而不适当地理解极可能阻碍它的研究与发展。
繁荣社会科学不能只是一种口号,要破除教 条、以更适合本学科发展的方式来理解它
3,更好地理解社会科学家自身
与自然科学家相比,社会科学家具有自身独 特的价值,也有其特有的局限性。
四、社会科学方法的独特价值
社会科学的独特价值: A,关注社会价值问题。 B,真理具有多面性,它能表现事物真理的另
社会科学研究者要有人格上的独立性、学术 上的科学性,避免成为流行价值的同谋。
但内容并不全然是新的。其内容在其它课程 中可能出现。
二、本课程的内容
由于是新课程,一些研究内容还在探索之中 一般而言,它主要研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
有关方法论的基本问题。 大致有二方面的内容:
1,考察社会科学方法的一般特征
一些人会误解,认为此课程要提供一些 研究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
社会科学方法是否有独特性?如果有,它们 的根据是什么?这是一些什么样的方法?
2,探讨人文社会科学中一些具有 普遍意义的方法
方法本身是有层次的,有的方法仅适用于某 一门科学,如人口学中的人口普查法,经济 学中的投入—产出法、计量模型法。还有一 些方法是许多科学都使用的方法,比如观察 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比较的方法等等。
c社会科学往往不同于自然科学难以有统一的结论但也因此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的多四社会科学方法的独特价值社会有的局限性a社会科学研究受特定社会背景的影响可能难以提出如同自然科学中那样具有客观性预见性的理论

社会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学方法论》课程教学大纲

The Methodology of Sociology

总学时数: 48 学分数: 3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 0

适用专业:社区管理与服务执笔者: LXL 编写日期:2021.9

一、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会学方法论》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社会学研究方法在现代社会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保证了现代社会研究的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了现代社会研究的效率,其是从事社区、社会工作研究人员所应掌握的基础性知识。

该课程对培养社区工作人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社会研究的一整套方法、程序,并能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实地社会调查工作,针对调查中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使学生具备社区工作、调研人员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社会研究方法的体系,掌握社会研究的过程、社会研究的设计、测量与抽样方法等;使学生掌握各种资料收集方法的基本概念、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掌握资料分析方法中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使学生掌握撰写研究报告的方法和步骤等内容。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全面掌握资料收集的方法、资料整理的方法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分析问题以及运用社会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具备社区工作人员的实践调研素质、问题分析素质和职业素质。

三、课程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部分绪论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科学与社会研究的关系、社会科学的性质与特点、社会研究的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是社会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科学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提高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和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提高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的科学写作和学术论文撰写能力;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内容

1.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概述

-研究方法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研究的特点和要求

-研究设计和研究计划的编制

2.社会科学数据的收集

-问卷调查的设计和实施

-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归档和文献研究的重要性

3.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数据的归类和整理

-常用统计方法和软件的应用

-定性数据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4.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写作

-研究报告格式和内容的要求

-学术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规范

-如何进行学术论文的查重和修改

5.团队合作和学术交流

-学术团队的组建和配合

-学术会议的参与和演讲技巧

-学术期刊的投稿和评审过程

四、教学方法

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和讲解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技巧;

2.实践演习: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增进学生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学术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学术报告、学术论文,并在课堂上进行学

术报告,提高学生的学术写作和演讲能力。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

1.主教材:《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与技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课件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第一章 课件
▪ 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既要总 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的经 验。
▪ 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是不尽相同的。
(二)原则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 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能从现实出发。(防 止主观随意性)“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 的最终结果。” “从最顽强的事实出发。”
▪ 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丧失立 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 工人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 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 人阶级的。” (恩格斯)
▪ 理论的归宿是实践(改变世界)。 ▪ 理论的正确与否,只能接受实践检验。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 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 题。” ▪ 实践检验是一个过程(长期的实践检验)。 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 不存在永恒真理。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 要发展的(防止思想僵化,不能固守已有 理论成果)。
第一章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以实践为基础:社会科学首要的基本方法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 和发展的,社会科学研究不可能离开实 践。只有把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 动之上,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的可靠 性基础。
社会科学研究:面向实践、概括实 践、回归实践。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 理论(面向实践)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1]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述[1]

具体科学方法论
(五)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1、社会科学方法论定义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 法的理论。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研究的 一般方法,既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 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 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2、社会科学方法论特征 1)遵循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原则,具有自身特点 2)仅涉及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方法 3)社会科学方法是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描述性与规 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 4)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轮逐渐趋同,但 强调主体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 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第1999年版,919页) 科学具有客观性、系统性、普遍性、实证性、开放 性。
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自然
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二)什么是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现象,揭示各种 不同社会现象的本质、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 人们对人类本身的行为所形成的社会活动进行认识之后所 建立的知识体系,是以理论形式反映人们对社会存在的本
‚逻辑用于证明,直觉用于发明。……逻辑可以保证 我们走这条路或那条路时不遇到障碍,但是它不能告 诉我们哪一条路引导我们到达目的地。为此,必须从 远处瞭望目标,而使我们有瞭望的本领则是直觉。没 有直觉,几何学家便会像这样一个作家,他们只是按 照语法写诗,但却毫无思想。‛ (周林:《学家论方法》,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5 年,第219页)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提纲

导论

第一节、社会科学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一、社会科学的特点和功能

(一)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第一,自为性与异质性。

第二,价值与事实的统一性。

第三,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的内在相关性。

第四,更大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

第五,可预言性与准确预言的有限性。

(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社会科学研究结构中的研究主体与研究客体自我相关。一方面。在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的“解剖结构”中。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主体是人,而人只能是社会的人。另一方面,社会科学研究的客体是社会,而社会只能是人的社会。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活动与社会历史运动内在交织。

第三、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产品与社会科学研究活动的中介系统自相缠绕。(三)社会科学的特点

第一,个体性与社会整体性的统一。

第二,实证性、说明性与理解性、体验性的统一。

第三,批判性、规范性与建构性、创新性的统一。

第四,真理性与可错性的统一。

第五,价值中立性与非中立性的统一。

(四)社会科学的功能

第一,社会描述与说明功能。

第二,社会理解功能。

第三,社会反思功能。

第四,社会预见功能。

第五,社会批判与规范功能。

第六,社会创新与变革功能。

二、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性质和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它是对各门具体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概括和总结,因而对哥们社会科学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与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差异,是由它们研究对象的特点所决定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决定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而且应当学习借鉴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差别性则要求社会科学必须具有适合于社会现象的独特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方法论专题一全解

社会科学方法论专题一全解

经济学(18世纪中期和19世纪初)
1776亚当· 斯密《国富论》 1817大卫·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社会学(19世纪中期)
1838年孔德《实证哲学教程》
心理学(19世纪中后期)
1879年冯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实验室
管理学(20世纪初)
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1916年法约尔《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当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流派众多,提出了 许多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 西方社会科学 方法论 解释主义 批判主义 后经验主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和社会科学方法 论的形成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基 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
社会科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社会科学方法
3.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区分为方法论、研究方式和具体方法 三个层次。 • 研究方式:方法论确定了研究的方向,研 究方式则主要是确定研究途径和研究路线。 依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的研究对象, 人们可以采取不同的研究方式。就社会科 学领域而言,最常用的有这样几种研究方 式: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历史比较 研究法、实地研究或观察法、访问法、实 验法,等等。
社会科学的形成、对象及其性质
社会科学方法 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流派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学目的

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第一讲-研究设计

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第一讲-研究设计

五、分析单位
• 分析单位(units of analysis)是指一 项社会调查中所研究的对象,即研究者用 来观察、描述和解释的单位 • 分析单位与调查对象 • 五种类型的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 、社区和社会产物
五种分析单位-个人 • • • • • • 最常见的分析单位 社会调查中的个人都是以各种社会角色为调查对象的 社会调查一般不 停留在个人层次 例:“某城市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和不良行为” 结论1:重点学校念书的未成年人不良少年的比率要低于 一般学校的学生 • 结论2:知识分子家庭不良少年比率要低于其他家庭出身 的未成年人 • 作为分析单位的个人实际上具有社会群体的特征
区群谬误和简单化
• 区群谬误(ecological fallacy)又叫做层次谬误或生态 谬误,指用一个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一种低层 次的分析单位来做结论 • 例1:年轻选民比年老选民更支持某女候选人 • 把选区(社区)作为分析单位,但却是对选民(个人)做 出结论 • 例2:收入高的居民更可能拥有摩托车 • 简单化之一是指局限于某类特征来分析和解释各种复杂的 社会现象,进而忽略其他特征,犯简单化的错误 • 简单化之二是研究者仅仅用十分特殊的个体资料去解释宏 观层次的现象
社会科学方法论基础 第一讲 研究设计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汪 露
一、研究问题和研究主题
• 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 or research problem)指的是一项社会调查所要回答的问题 • 研究主题(research subject or research topic) 指社会调查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 • 从宽泛的研究主题开始 • 逐步缩小到更为集中的研究问题 • 研究问题的明确化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第一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它不可能完全实现价值中立。
在科学史上一直有这样一种观点:科学的使命就在于追求
社 会 科 学 方 法 论 的 趋 势
相 区 别 又 相 交 叉, 相 借 鉴 又 相 融 合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片面地强调精 神的能动性
马 克 思 之 前 的 历 史 观
唯心主义
历史观
黑格尔
用精神、自我意识 或想象来解释历史! 历史是“绝对精神” 运动和生成的过程。
自 然 科 学 人 文 科 学 社 会 科 学 比 较
自然Leabharlann Baidu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对象 目标
手段 学科
自然现象 自然规律
自然科学方法 数、理、化、 天文、地理、 生物等
人文现象 理解人
社会现象 社会规律
· ·
形而上学、实 形而上学、实 证方法等 证方法等 文学、史学、 经济学、社会 哲学、艺术等 学、政治学、 法学、管理学、 教育学等
进一步强调了社会科学研究的这种实证性。当然,涂 尔干也承认,社会现象比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复杂得 多,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因果之间的联系也复杂得多。
3.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统一
社 会 客观真理,它不应该与研究者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判断相联 科 系。上述观点虽然维护了科学的客观性和纯洁性,但这个 学 方 原则事实上即使是在所谓纯粹的经验科学内也难以坚持。 法 因为,在自然科学范围内,它的认识对象虽然是客观的, 论 的 但由于任何科学活动必然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活动,是一种 特 由不可能与价值无涉的人来实现的社会实践,这就决定了 点

专题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论 (1)

专题一:社会科学方法论概论 (1)


概言之,以人类的精神世界及其沉淀的精神文化为对象的科学。如文、
史、哲及其衍生出来的美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化学、艺术学等。
“人文学科是那些既非自然科学也非社会科学的总和。一般
认为人文学科构成一种独特的知识,即关于人类价值和精
神表现的人文主义的学科。人文学科包括如下研究范畴: 现代与古典语言、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
(四)社会科学是可能的吗?
在整个19世纪,形成一股列宁称之为“从自 然科学奔向社会科学的强大潮流”。弄潮儿是 社会学创始人——孔德。
认为社会是自然进化的结果,支配社会 发展的是自然规律,所以社会研究是自 然研究的继续。主张在实证科学(即自 然科学)的基础上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统一起来。要对社会科学进行改造,
——《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
(二)社会科学的形象化理解:蛋糕理论

经济学:如何把蛋糕做大 政治学:如何把蛋糕分配,由谁来进行分配、按照什么原则 进行分配、分配给谁

伦理学:对严重的分配不公平进行道义谴责


社会学:对蛋糕分配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实证调查
法学:对不按照规则进行蛋糕分配的人和组织进行法律制裁
的)对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过程、人的行为、
精神产品和文化等)的研究和系统解释(概括、界定、分类、解 释、理论、定律和模型等)以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性。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Marxism and method of social sciences

教学大纲

撰写人:李敏昌

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的意见》(教社科[2010]2号),研究生必须从自然辩证法概论和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中选修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研究生开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一课是个重要的战略部署。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教育,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观察和分析社会历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硕士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帮助硕士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科学方法。

该课程突出方法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样两个特点,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容和重大指导意义,特别是着力阐述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问题意识,贴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实际和学生思想实际,力求增强教学的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本课程共18学时。

第一讲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教学基本要求】从整体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其及方法论意义,通过对社会科学特点、研究范式的介绍与了解,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对存在于马克思主义之外的各研究流派如实证主义、建构主义进行分析,明确其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区别和应用范围,从更宽阔的视界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授课对象】文科各专业研究生

【教学课时】4学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方法论的演变;

社会学方法论[整理版]

社会学方法论[整理版]

社会学方法论课

第一讲社会学方法论的发展

一、社会研究

包括学科研究和非学科、非专业的实践研究。后现代主义强调非专业的实践研究。学科研究广义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如社会学研究、民俗学研究。

1.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社会是由人和物构成的社会世界,有意识、精神。

2.研究的主体与客体:研究者的多重身份。客体-社会本体论

3.研究目的:专业与非专业研究的目的不同。基础理论研究、发展研究、应用研究的目的也不同。

二、方法论

早期从自然科学中移入,关于对自然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如何研究的理论、逻辑、假定、预设、原则。如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

1.世界观与方法论:方法论与认识论的交叉

2.方法论和理论:方法论是关于方法的理论,而理论是对实际现象的观点和系统认识。方法论不涉及具体现象,学科理论称为现象理论,而方法论是工具理论

3.方法论与具体方法:方法论是在思维层次上对人的实践活动的考察、接近哲学层次。具体方法是在操作层次上具体技术的运用,靠近经验层次。

4.方法论的一元性与多元性

20世纪60、70年代以前方法论是统一的、一元的方法论,以自然科学为楷模。60年代以后人们认为对不同现象或同一现象有不同的方法论,形成多元方法论。

5.方法论的主要问题:

(1)研究逻辑

(2)对人及行为的假设:人的定义、人的本质。人的行为受何因素的影响。

(3)对社会整体及社会现象的认识途径:有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认识。多种具体方法的竞争。

(4)真理性和客观性:方法论和知识论交叉

(5)规律性:社会现象有无规律性。

(6)价值(个人主观意识)在研究中作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

一、立足实践需要研究理论(面向实践)

人类社会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必须把对社会的认识置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立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可靠性基础。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总体来说,实践活动创造人类的历史;实践活动改变外部环境和人的生存方式。

第一,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

1、实践概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它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2、实践的形式

(1)物质生产实践

(2)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包含社会政治实践)

(3)科学文化实践第二,人的实践活动不仅改变了环境,同时也改变了人本身实践活动作为社会活动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也生产了自己的物质生活;在改变生产方式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了自己的主观世界。

第三思想观念的问题,表面上看是理论的问题,本质上是实践的问题。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二)实践需要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

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关注社会需要。社会科学研究要反映人民的愿望。第一,实践的需要决定理论的产生。

第二,实践的状况规定理论的任务。第三,实践的发展为理论研究提供条件。(三)社会科学研究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社会科学研究归根到底是对问题的研究。离开问题不会有真正的的理论。坚持以问题为中心,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从客观实际出发,就必须从问题出发。

所以,马克思说: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的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因此,密切关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是社会科学的根本任务。

二、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概括实践)

(一)科学理论是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源于实践,但不是停留实践经验,而是要超越经验。要善于总结多方面的经验。既要总结成功的经验,也要总结失败

的经验。理论研究并非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社会生活是理论研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只有深入实际,了解社会生活,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才能形成科学的理论。

既要重视总结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更要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现实的经验,在不同时空的比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拒绝研究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只承认自己的经验,是十足的狭隘经验主义;拒绝研究自己的经验、现实

的经验,一味照搬别人的经验、过去的经验,是十足的教条主义,二者都是主观

主义。

二)原则不是理论研究的出发点(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问题不能从概念出发,只

能从现实出发。(防止主观随意性)从实际出发,不同于“价值中立” ,不是

丧失立场。

三)调查研究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环调查研究是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一

环。调查研究是认识社会的基本方法,也是理论研究的根本途径。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归根结底是深入群众。

调查研究,不能满足于简单而随意的实例,而是要掌握真实而丰富的第一手资

料。

要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作调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

权,就没有真正的社会科学研究。调查研究要客观、周密和系统,不是实例,不

是枝节之论,而是掌握全部材料的总和。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的今天,调查

研究仍然是研究社会的基本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研究社会的方法和认识社会的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仅为我们观察和认识社会提供了更多的途径与手段,也表明了认

识社会方法的多样化。

三、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回归实践)

(一)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实践是理论的归宿。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不仅源于实践,而且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实践服务。理论是为了解决实践的问题而产生,因此,理论必须回归于实践。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只有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理论才能实现其价值。

理论必须接受实践检验。理论是否正确,在理论的范围内不能解决。思维和存

在能否统一,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所谓不确定性,是说任何实践都是具体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证实或证伪一切认识,而且这种证实或证伪所达到的程度或边界也是相对的,因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在社会科学研究中,要把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统一起来,凡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认识,就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凡被实践证

明是错误的认识,就坚决及时地加以纠正;凡尚未被实践证实或证伪的东西,

就要在实践中继续研究和探索。既要防止主观盲目性,又要防止思想僵化。

(二)在实践中发展理论

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真理是一个过程,任何真理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它是一个不断拓展和深化的过程,即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在实践中实现的。实践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是一劳永逸

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根本不存在完成了的认识。

社会实践的发展,一方面不断为我们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认识工具,从而

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所提供的经验和认识工具又总是有限的。从而又限制着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这种状况决定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只能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可能是绝对的统

而不一。

三)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科学与迷信是对立的,坚持科学必须破除迷信。毛泽东说:“我们除了科学以外,什么都不要相信,就是说,不要迷信。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死人也好,活人也好,对的就是对的,不对的就是不对的,不然就叫做迷信。要破除迷信。不论古代的也好,现代的也好,正确的就信,不正确的就不信,不仅不信而且还要批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社会科学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精神,否则就会丧失根本、迷失方向;同时又要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并在新的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就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社会科学研究要尊重本本,但不能搞本本主义;要尊重别人的经验,但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要尊重自己的经验,但不能固执己见。对一切都要加以分析,看它是不是真有道理、有几分道理,择其是者而从之,其不是者不从之。就是说,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最可宝贵的品

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