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2章   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A.模型

1.模型: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一个模型可以是

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模型方法: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

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3.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4.水的状态模型:由右侧模型可直接地得出

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构成水的水分子也没有变成其他分子。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B.符号

1.定义:代表事物的标记

2.意义: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

起的混乱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A.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1.分子的构成

1)一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

篮球表示氧原子,白球表示氢原子,黑球表示碳原子,棕球表示氮原子,黄球表示硫原子

2)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2.分子构成物质: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

如:水的性质是由水分子保持的。电解水时,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3.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例如:金属铝由铝原子构成、铅笔芯内的石墨由碳

原子构成等

B.粒子的大小与质量

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1)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m数量级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氢分子是最轻的分子,其分子质量的数量级是

—27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O2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点:-218.4℃沸点:-182.9℃

③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2.化学性质:

(1)、氧气跟金属反应:

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

CO2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知识点详解

§2.1 空气

1.空气的组成(体积比):(78% )(21%)稀有气体、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固体杂质共占1%

2.空气成分的检验:

①水:通常用来检验,现象为变色。

原理:CuSO4(白色粉末) + 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

②CO2:通常用来检验,现象为澄清石灰水变。

原理:(化学方程式表示)

3.空气的利用

①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用途: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化工原料;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②氧气化学性质,可支持;支持。

用途:急救病人、登山、潜水、气焊、气割、炼钢等

③稀有气体:化学性质,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用途:保护气;各种电光源;激光技术。

④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不支持,也不支持。

用途:作为制冷剂;工业原料;灭火;气肥。

4. 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原理:选择某种能与氧气反应而不与空气中氮气及其他气体反应的固体物质(红磷、汞),利用氧气与该物质反应后生成固体物质,使密闭容器中气体体积减小(减小的体积即为氧气的体积),气体压强减小,

引起瓶内水位变化,从而确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分析:导致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

①红磷量不足,使瓶内氧气未耗尽;

②胶塞未塞紧,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使进入

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导致实验结果偏大的原因:点燃红磷,塞紧胶塞后,未关闭弹簧夹,使瓶内部分空气逸出,致使瓶内气压偏

小,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增大。

注:①CO2、SO2易被NaOH溶液吸收,因此如用NaOH溶液代替水时,可用硫粉、木炭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讲解学习

浙江省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3、空气的利用。(1)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用途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2)S + O2 ===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 Fe 3O4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1)①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完整版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

...(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

V 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以

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1 )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

1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大多数a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有极少数的a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 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 P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L中子:不带电荷丿

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

](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

.(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

C、ρ;

D、细胞模式图;

E、地图;

F、S=vt;

G、W.C;

H、 O2

★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下)

科学:第二章知识要点(浙教版八年级下)

第2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

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

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

第一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使用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建立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下列所出示的代表符号的是,代表模型的是

A、地球仪;

B、 t;

C、ρ;

D、细胞模式图;

E、地图;

F、S=vt;

G、W.C;

H、 O2

★读图:书本P37图2-3液态水与气态水的模型,从中可得:(1)水在状态变化中,水分子其本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分子之间的;(2)态水的水分子之间间隔最大;

第二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英国科学家提出了原子的概念。利用水分子的电解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发现一个水分子通电分裂为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个氧原子重新组合变1个氧分子,个氢原子重新组合变成1个氢分子;

(2)化学反应从分子这个角度看,是分子为原子,原子再变成其它新的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发生或不发生)变化;(3)从微观角度看,可再分,而不可再分,★所以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4)水通电时,水分子最终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的化学性质与水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或相同),★所以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注:当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是原子。)

(5)电解水最终变成氢气和氧气,它们的体积比约为,质量比为,这是个变化。★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铁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物质通常由构成,分子由构成,但有些物质也可以由直接构成的,如、、等。(注:物质也可能由另一种粒子——离子构成,所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大类)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浙教版八年级下科学第二章

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二氧化碳:0.03%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2)铁在氧气中燃烧:

(3)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

铁丝燃烧时要绑一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

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浙教版科学八下第二单元知识总结

THANKS
感谢观看
练习题与答案解析
选择题
提供第二单元知识点的选 择题,并附有答案和解析 。
填空题
提供第二单元知识点的填 空题,并附有答案和解析 。
简答题
提供第二单元知识点的简 答题,并附有答案和解析 。
学习成果评估与反馈
评估学习百度文库果
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第二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提供反馈建议
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重点公式总结
总结词
掌握公式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关键 。
详细描述
本单元涉及的公式包括化学式的书写 规则、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形式等。 学生需要理解公式的含义,掌握公式 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以便能够正 确地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03
单元难点解析
难点概念解析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发生改变的现象。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理解光在不 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以及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04
单元知识应用与拓展
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利用
本单元涉及能源的转换和利用, 如太阳能、风能等,这些知识有 助于理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
能源设备和技术。
环境保护
通过了解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等知 识,可以更好地理解环境保护的重 要性,采取措施减少污染和保护生 态环境。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归纳

O2

1.物理性质:

①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标准状况)

②熔点:-218.4℃沸点:-182.9℃

③密度:1.429克/升(气),1.419克/厘米3(液),1.426克/厘米3(固)

④水溶性:不易溶于水

⑤贮存:天蓝色钢瓶

2.化学性质:

(1)、氧气跟金属反应:

2Mg+O2→2MgO,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3Fe+2O2→Fe3O4,红热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

2Cu+O2→2CuO,加热后亮红色的铜丝表面生成一层黑色物质。

(2)、氧气跟非金属反应:

(炭+氧气→二氧化碳)C+O2→CO2,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S+O2→SO2,发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4P+5O2→2P2O5,剧烈燃烧,发出明亮光辉,放出热量,生成白烟。

(3)、氧气跟一些有机物反应,如甲烷、乙炔、酒精、石蜡等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H4+2O2→2CO2+2H2O

2C2H2+5O2→4CO2+2H2O

CO2

C原子以sp杂化轨道形成σ键。分子形状为直线形。非极性分子。

能被液化成液体二氧化碳,相对密度1.101(-37℃),沸点-78.5℃(升华)。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吸收大量的热而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

二氧化碳,化学式为CO2,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做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一:模型

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等。

知识点二:符号

代表事物的标记。我们曾经用过的符号有:速度v、时间t、质量m、密度ρ、电流I、电压U、电阻R等。

二、重难点突破

考点1.模型

1.概念:模型是依照实物的现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等。

2.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

3.类型:①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②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像;③表示一个过程的示意图;④一些数学公式或某些特定的词。

例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金属中的自由电子

B.衣藻结构图

C.电流表

D.水分子

解析:A、这是原子核与自由电子的结构模型,故正确;B、这是衣藻结构图,是模型,故正确; C、这是统计用电情况的电流表,不是模型,错误; D、这是水分子的结构模型,故正确.

答案:C

变式训练一:如图所示水的三态变化的粒子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而改变

B. 状态乙是水蒸气

C. 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

D. 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要吸收热量

答案:A

变式训练二:如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

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科学八年级下第二章知识点

第2章知识要点:

一、空气

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

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

氮气:78% 氧气:21%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3、空气的利用。

(1)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

氮气的用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

液态氮可作冷冻剂

(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

氧气的用途:

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

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

(3)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

制作保护气

用途制成各种电光源

用于激光技术

二、氧气和氧化

1、氧气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

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

(1)硫在氧气中燃烧:

(2)S + O2 ===SO2 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3)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2O2 ==== Fe 3O4

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

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

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制取

①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分别为:

2H 2O2 ====2H2O +O2

科学-(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科学-(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第二章《微粒的模型

和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知识点归纳

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符号: 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地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地混乱。(常见的符号有电路元件符号,交通符号,物理量符号,天气现象符号等)

2、水在三态变化中,分子没有发生变化;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

3、建立模型的意义: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模型可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格、一个公式、一个复杂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第2节物质的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则是。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微粒。

2、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化学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种类(物质种类),一定不发生改变的是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数目。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

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其它物质的分子,就是。在变化中,物质的分子还是原来的分子,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发生了变化,就是。(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些气体、液体主要由分子构成。

5、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金属和固体非金属(硫、碳、磷、硅)及稀有气体

6、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原子排列不同。

7、粒子的大小与质量(1)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半径的数量级在10-10米。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数量级在10-26千克。(2)不同质量的原子质量不同,体积也不同。

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浙江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微粒的模型与符号

一、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1、模型

(1)定义: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反映和代替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解释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就是模型方法。

(2)作用: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模型可

以是一幅图、一张表或计算机图象,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对象或过程的示意。

2、符号:(1)代表事物的标记

(2)符号的作用:

(1)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形态不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引起的混乱

注:模型与符号的区分:模型可以反映或代替客观对象;

符号只能简单明了的表示事物。

二、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

1、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1、大多数α粒子穿透金箔,且不改变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很小,原子中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说明原子核带正电

3、有极少数的α粒子好像碰到了坚硬不可穿透的质点而被弹了回来,说明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2、第一个提出原子概念的人是道尔顿;第一个发现电子的人是汤姆生。

3、原子的结构

核外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质子:带正电荷

原子核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

中子:不带电荷

注:(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根据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区分原子和元素;

(3)在一个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不一定含有中子(如氢元素)

(4)同位素: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等的同类原子的总称。

四、组成物质的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章知识要点:一、空气1、空气是由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2、空气的组成:(体积比)氮气:78% 二氧化碳:0.03% 3、空气的利用。(1)氮气的用途氮是构成生命体蛋白质的主要元素。灯泡、食品中作保护气制化肥、炸药、染料等液态氮可作冷冻剂(2)氧气与人类的关系最密切。氧气的用途:提供呼吸、急救病人、登山、潜水等支持燃烧、气焊、气割、炼钢等(3)用途二、氧气和氧化1、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三态变化,液态氧、固态氧呈淡蓝色。

2、氧气的化学性质:供呼吸、支持燃烧、化学性质较活泼、具有氧化性。(1)硫在氧气中燃烧: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2)S + O2 ===SO2 (3)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 ==== Fe 3O4 色固体(注意:铁丝燃烧时要绑一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

3、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燃烧: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可引起爆炸缓慢氧化:速率缓慢的氧化反应,可引起自燃

4、氧气的制取(1)①实验室制取实验室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或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的方法来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很稳定,通电时能发出各种有色光。制作保护气制成各种电光源用于激光技术氧气:21% 稀有气体:0.94%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的火焰)根火柴来引燃,瓶底要放点水或细砂防止炸裂瓶底)2H 2O2 ====2H2O +O2 2KMnO4====K2MnO4 + MnO2 +O2 2KClO3 =======2KCl +3O2 ②③收集方法(2)

5、催化剂。一变: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度二不变:本身质量本身化学性质

6、灭火和火灾自救(1)可燃物燃烧条件(2)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灭火方法三、化学反应与质量守恒1、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1)化合反应:A+B 2、质量守恒定律(1)(2)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定律叫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原子种类没有变化反应前后原子数目没有增减①原子种类④物质总质量3、化学方程式。(1)(2)(3)(4)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原则: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方法和步骤。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②表示反应的条件④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的质量比②元素种类③原子数目(3)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量: C (2)分解反应:A B+C 跟氧气隔绝(3)火灾自救

及措施(看课本)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下跟氧气充分接触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实验室装置图课本45 和46 页排水法(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向上排空气法(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工业制法:分离空气发(属于物理变化的过程)一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①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③表示反应物、生成物间原子、分子个数(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2)

计算步骤。设未知量写出化学方程式列出方程求解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已知量写出简明答案四、生物的呼吸1、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1)呼吸系统的组成。(主要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鼻腔咽:通道呼吸道喉:气管、支气管部分支气管肺(2)、

呼吸运动吸气: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肺泡管(有很多肺泡)肺泡: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外有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鼻毛:阻挡空气中的灰尘和细菌黏膜:分泌黏液,有丰富的血管,有嗅细胞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机顶部下降)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导致肺内气压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呼气: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机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缩回,导致肺内气压

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泡(2)肺泡内气压变化吸气时,肺泡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呼气时,肺泡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2、动物的呼吸:动物和人一样,也要呼吸,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植物的呼吸:植物和空气之间也有气体交换,也会呼吸,也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五、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制造有机物,并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二氧化碳+ 水光合作用的实质: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光合作用的意义:①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食物②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能量氧气2、二氧化碳①实验室制取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②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因为密度比空气大。注意:不能用排水法,因为二氧化碳可溶于水)③验满方法: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①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可溶于水④三态变化,其固体称干冰。(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①不能供呼吸②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③与水反应:CO2 +H2O = H2CO3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与澄清石灰水反应:CO2+Ca(OH)2= CaCO3 (4)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刚好相反的两个过程,区别如下:光合作用:①在植物的叶绿体内进行②

在光照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植物成活部分都能进行有无光都能进行②作化工原料,制纯碱、汽水等③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H2O ③光合作用为一切生物提供有机物(淀粉)+氧气③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④制造有机物,贮藏能量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光合作用为呼吸作用提供物质(有机物和氧气),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两者互相依存和对立。三、自然界中碳和氧的循环1、自然界中的氧循环(1)(2)(1)(2)(1)(2)自然界产生氧气的途径:植物的光合

作用。自然界消耗氧气的途径:生物呼吸和物质燃烧。自然界产生二氧化碳的途径: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物质的燃烧。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植物的光合作用。臭氧层的作用:阻挡和削弱

来自太阳光的过强的紫外线,对生物起保护作用。臭氧层的破坏和保护。2、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3、保护臭氧层。①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氯氟烃等物质对臭氧的作用。②臭氧层的保护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氯氟烃的制冷剂、发泡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4、温室效应。(1)(2)(3)1、空气污染(1)引起空气污染的因素:①工业废气和烟尘的排放②土地沙漠化④部分建筑材料释放有害气体空气污染的种类:①汽车尾气②可吸入颗粒物(烟尘)③ SO2 ④酸雨保护空气洁净的空气才能保证地球上生物健康正常生长。保护空气的措施:①使用清洁能源②控制污染源③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附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顺序:第一步:检查装

置的气密性。第二步:将高锰酸钾加入试管中。第三步:用一团棉花放在靠近试管口的地方,然后把导管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第四步: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第五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第六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第七步:熄灭酒精灯。例题:16 克氧气和10 克碳完全燃烧是否一定生成26 克的二氧化碳?为什么?请列试计算。预防④植树造林。③车辆尾气的排放

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对地球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的好处:适度的温室效应能保证地球上气温的稳定,有利于动植物的生存。温室效应的坏处:过度的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性气候变暖、

海平面上升等。四、空气污染与保护第四章电和磁复习一、磁体:1、磁性: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极:每个磁体都有 2 个磁极,分别叫南极(S)和北极(N)3、磁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磁化:使原来不显磁性的物体(铁)带了磁性的过程。(课本 2 个实验不同)二、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叫磁场。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