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或游戏容易使人格异化并导致神经机能紊乱,使人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或导致躯体疾病,如视力、心血管方面、瘦弱或肥胖等,也可以引发社会问题。

以下是衡量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若具有四条,则可以诊断之,仅供个人参考。

1、上网、游戏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不断增加时间和投入程度。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游戏的冲动。

4、将上网、游戏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网、游戏,心烦意乱,坐卧不宁。

6、隐瞒自己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上网、游戏后有所后悔,但第二天仍然照旧如此。

8、因上网、游戏失去亲人和朋友、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9、导致睡眠节律紊乱等症状。

2008年11月24日,《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首次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

而该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就像非典时期人们说的“38度”,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最大成就是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

即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综合症1、概念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指在网络成瘾的基础上,继发焦虑、抑郁、强迫、恐惧、人格改变以及净胜分裂症样的症状,这些精神症状会随着网络成瘾治疗的好转而逐步得到缓解和消除。

2、临床诊断标准及分类(1)精神分裂样型网络成瘾综合症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三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2周以上者。

1.思维散漫、思维迟缓或思维内容贫乏;2.木僵状态与冲动攻击行为的交替出现;3.无明显原因出现兴奋躁动或抑郁状态;4.孤僻、违拗、幼稚化等行为以及多疑或超价观念;5.偶尔出现短暂性幻想和妄想;6.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2)焦虑型网络成瘾综合症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诊断标准的基础上,包含有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1.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宁,提心吊胆,恐慌不安,搓手顿足或肢体震颤;2.情绪波动,可伴有紧张或恐惧;3.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手抖、出汗;4.感到精神痛苦;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3)强迫型网络成瘾综合症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1.以间断性强迫思维为主的临床表现,包括强迫观念、强迫会议、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能力等。

2.以间断性强迫动作为主的临床表现;3.明知缺乏意义、不合情理,但无法控制;4.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欲望;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4)抑郁型网络成瘾综合症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三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2周以上者。

1.广泛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经常有自杀的念头;2.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3.自我评价低,不愿主动与人交往;4.不排斥接受鼓励与赞扬;5.导致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交等社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5)恐惧型网络成瘾综合症指在符合网络成瘾症怎段标准的基础上,包含下述两项以上症状,病程持续在3个月以上者。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是一种现代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据网络成瘾的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症。

A、网络成瘾症:指符合以下8个标准,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如辍学、失业、人际关系冲突):1、上网占据了患者的整个思想与行为,表现为强烈的心理渴求和依赖。

2、为获得满足感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表现为耐受性增强。

3、停止或减少上网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和易激惹,体现了戒断反应。

4、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反应。

5、将上网视为缓解痛苦的唯一办法。

6、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的努力一再失败。

7、对他人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

8、因使用网络而放弃其他活动的爱好。

B、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指在网络成瘾症的基础上,继发焦虑、抑郁、恐惧、人格改变以及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这些精神症状会随着网络成瘾治疗的好转而逐步得到缓解和消除。

根据其临床表现又可分为:1、精神分裂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思维散漫、思维迟缓或思维内容贫乏;木僵状态与冲动攻击行为的交替出现;无明显原因出现兴奋躁动或抑郁状态;孤僻、执拗、幼稚化等行为以及多疑或超价值观;偶尔出现短暂性幻觉和妄想。

2、焦虑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宁,提心吊胆,恐慌不安,搓手顿足或肢体震颤;情绪波动,可伴有紧张或恐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手抖、出汗;感到精神痛苦。

3、强迫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强迫思维为主的,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力;以间断性强迫动作为主;明知缺乏意义、不合情理,但无法控制;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欲望。

4、抑郁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经常有自杀念头;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低,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不排斥接受鼓励与赞扬。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

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

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

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总之,网络成瘾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问题,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 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长期反复使用网络,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 符合如下症状: 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感。 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 反应;上述戒断反应可通过使用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 3.下述5条内至少符合1条 (1)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2)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 (3)固执的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 (5)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 严重程度标准 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如社交、学习或工作能力方面) 病程标准 平均每日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超过8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 表格:网络正常使用、过度使用和网络成瘾的区别
武汉都市学堂的专家表示,网络成瘾与精神医学中的药物依赖和病理性赌博等成瘾性 行为比较相似,因此其诊断标准也比较类似,这些诊断标准具体、明确,容易操作,可以作 为自测或他人评定工具。
心理学家布瑞德提出的诊断网络成瘾的标准是:
明显受损
以下表现必须出现:一心想着上网,包括回想以前的网上活动,或期待下次上网;需 增加更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未能成功;在努力 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忧郁或易发脾气;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同时至少有以下表现中的1条: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 去教育与就业的机会;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上网的程度;把上网作为 逃避问题或缓解无助、嫉妒、内疚、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方法。

网瘾的判定准则

网瘾的判定准则

网络成瘾的界定——“四、五、一原则”“网络成瘾”界定“4、5、1原则”:即:4组症状、5大类型、 1个误区界定网络成瘾需要具备4大症状1、戒断症状:如果有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变得明显地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时刻担心自己错过了什么。

这是诊断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2、耐受性增强:也就是要不断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满足程度。

一般每天6小时以上还不够。

(学习、工作需要上网除外)3、这种上网状态要持续三个月以上:有些孩子乘放暑假两个月疯狂上网,但是开学后就能自我控制上网时间就不能算是网络成瘾。

4、个人社交、职业和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这就是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常见的5种类型:色情网络成瘾;网络交际成瘾;网络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拍卖或网上交易);强迫信息收集(包括强迫性地从网上收集无用的、无关的或者不迫切需要信息)和计算机成瘾(包括不可抑制地长时间玩计算机游戏)。

一个误区:把上网时间多的人当作精神病,把精神病当作“疯子”。

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1.对网络有强烈渴求,上网占据生活中主导地位,如头脑中常常浮现和网络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的情境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2.几天不上网就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等症状,上网后上述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

3.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感到满足,且时间不断延长。

4.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5.尽管知道上网会给自己带来或已经带来危害,仍然忍不住继续上网。

6.除上网之外,对其他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以致失去以前的爱好和娱乐。

7.用上网来回避现实或缓解不良的感受和情绪。

8.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撒谎,隐瞒涉入网络的程度,包括上网的真实时间和费用。

如果具备上述8项标准的5项以上,时间超过3个月,经2名以上的精神专科医生的客观评估,网络成瘾的诊断可以确立!需要说明的是:1、网络成瘾的对象必须是非工作需要的上网者;2、此次对网络成瘾的界定主要适用人群是青少年!《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准确地将应该是: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临床诊断(试行)标准;3、《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诊断、筛查、干预网络成瘾的人,并非要把上网的人都打成精神病!4、精神(病)障碍一词的正确理解是:精神(病)障碍是一种认知(智力、感知觉、思维、想象、记忆、逻辑、推理……)、情绪(情感)、意志行为严重偏离了正常人的一种“非正常”状态。

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现状

以起 到一定 的约束 作用 , 但是 对 于严 重及 长期 的成瘾 者的 治疗
效果 较差 。
2 I 认 知 行 为 疗 法 .. 2
认 知 行为疗 法 (C g iv ea r hrp , 称 C T ) o nt eB hvi eay 简 i oT B 是
心理 治疗 的常 用方法 和 主要方 法 。 采用 经典 的行 为成瘾 的 治疗 方 法 , 引导成瘾 者 了解 治疗 网络 成瘾 的意义 , 先 然后从 认知 的角 度 鼓励 成瘾 者 就 网络成瘾 的 问题进 行交 流和讨 论 , 使他 们 了解
研究 , 总结 出了系列 重要 成果 。其 中之一 就是 修定 出了世界 首 个 网络成 瘾诊 断标准 , 此诊 断标 准共 8 : 如果某 网络 使用 者 项 “ 对其 中的 5个 以上 ( 5个 ) 出肯定 的 回答 , 么他或 她 就可 含 做 那
性 使用 互联 网( a oo ia it n t s ,I p t lgclne e e PU), h r u 是指在 无成 瘾物 质 作用 下 的上 网行 为冲动 失控 , 表现 为过 度使 用互联 网而 导致 个 体 明显 的社会 、 心理 功能损 害 ' 。对 青少 年正 常 的学 习、 生 活、 人际交往 以及 心理 、 体造成 严重损 害 , 躯 圳 同时不 良信 息易 导 致他 们 的心理 产生偏 差 引起暴 力倾 向, 从而 引发一 系列 社会
介( 如电视 、 上游 戏机 等 )可 以得 到缓 解 。同 时 , 掌 以下 5条至
少 要符 合 1 : 获得 满足感 而不 断增加 网络 使用 的时 间投 条 ①为
入; ②网络使用的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及持续时间都难以控制 ,
多 次试 图尽 力控 制均 不成 功 ; 固执地使 用 网络 而置 危害后 果 ③ 于不顾 , 即使知 道过 度使 用 网络 的危害 仍然 无法 停止 ;④ 因长 时间上 网而放 弃 了其他兴 趣 , 减少 了娱乐 和社 交活 动; ⑤将 上 网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干预网络成瘾,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心理学家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网络成瘾。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过高,长时间沉迷于互联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

例如,一个人为了上网而放弃正常的饮食和睡眠,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交活动,这就表明他可能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过度依赖。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无法自控。

这种无法自控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无法自觉控制,即使意识到自己过度使用互联网有害,也无法自行控制和改变。

例如,一个人明知道自己上网时间过长已经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但依然无法自控地沉迷于互联网,这就表明他可能已经无法自控。

此外,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这种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对工作学习的影响等。

例如,一个人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导致身体虚弱、视力下降,或者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或工作,这就表明他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

即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和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偶发或短期的现象。

这是为了排除一些临时的、偶发的网络使用过度所导致的问题。

总的来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标准,需要结合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只有当个体同时具备了上述几个方面的特征,才能被诊断为患有网络成瘾。

因此,对于可能患有网络成瘾的个体,应该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诊断和干预,以避免对个体的身心健康造成更大的伤害。

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的概念及网瘾的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症(IAD),是指过渡的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欲望。

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出现戒断反应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

网络成瘾症的分型按上网的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A型:单存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沉迷于网络、以玩各类游戏、聊天及观看综合性节目为主的一种类型。

B型:情感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把全部的情感和精力投入到交友和两性的恋情中,把上网的朋友看得比家庭成员更为重要,甚至导致婚姻和家庭的破裂。

C型:网络游戏性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花费在网络游戏等活动中,使家庭不和和财力丧失。

D型:信息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网络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搜索和搜集与自己工作、学习无关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上,造成工作和学习效率下降。

E型:程序性网络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患者往往自认为能成为一流的游戏盒计算机程序设计者,不能自拔,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F型:强迫行为性网络成瘾症。

此类成瘾者不可自控地参加网上赌博、网上购物及拍卖等商业活动。

诊断标准1、上网已经占据了患者的身心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时间长。

3、无法控制上网的冲动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上网时,会感到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7、因为迷恋上网而面临失学、事业或者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依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症状。

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的命名、定义及临床诊断标准
一 一 一 一 r … … _ ¨ f 一 ~ 一
77 3
网络成瘾 的命 名 、 定义及 临床诊 断标 准
陶 然1 王吉因 黄 秀琴 医学科 , 北京 1 70 0 0) 0 刘彩谊 姚淑敏 肖利军 张惠敏 席延荣 张 英 ( 北京军区总医院成 瘾
的核心 , 可以通过长期使用一种药物实现 , 并可以出
1 1 已有命名 .
对于网络成瘾现象 , 目前有许多相
关 的名 称。如 “ 网络 成 瘾 ” It tad tn I 、 (ne dii ,A) me co
现耐受和戒断( 例如 , 治疗高血压 的 p 受体阻滞药 ) ,
但这种生 理依赖可 以不伴有 社会功 能受损。近年 来, 学者们越来越倾 向于通过非物质相关 障碍来研 究成瘾 的本质L2, 为成瘾 的核心要素是“ 1] ,认 对一种
“ 网络成瘾障碍”I e e ad tnd o e, D 、网 ( t t dii i r rI )“ n m co s d A
络 依 赖 ” It t eednyo It tdpnec) (ne pnec r n me e dne 、 me d e e
“ 理 性 网络 使 用” Pt l i l n m t s, I ) 病 ( a o g a i e e U PU 、 h o c t o “ 问题性网络使用”p b m t t eue、 网络过 (r l ac n m t s)“ o e iie 度使用”ec s en m t s)计算机依赖 (o pt (xe i t eue 、 s v ie c ur m e dpnec)上 网依赖 (n i e nec)“ e dny 、 e o —ledp dny 、 冲动 n e 强迫性 网络 使用 障碍” Iplv —c plv — ( ui m se o u i i m se n t t sg ire, e aed d rI U 等 。 me u o s C—ID)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时间因素。

1. 个体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3. 个体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交等。

二、行为因素。

1. 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即使明知道这种行为对自己有害;2. 个体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无法自拔;3.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耽误时间、忽视家庭和社交关系的情况。

三、心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问题;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易怒等情况;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四、生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等生理问题;2.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生理依赖,无法摆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个体,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共同努力,有效防范和治理网络成瘾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标哥如今,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行为有何区别?各位小伙伴都知道吗?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及释义(2022版)》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按照该标准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

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网络成瘾?网络成瘾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下面跟标哥一起去看看~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初三学生小唐,因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将邻居小西残忍杀害。

在公安机关在审讯过程中,小唐表示平日与小西并无仇怨,只是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

21岁的小谢在长沙读大学,去年国庆长假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没回家,约好一起在网吧打游戏。

在游戏的刺激下,小谢和同学们不知不觉在网吧待了三天三夜。

小谢突然没了声音,并开始呕吐,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同学立即把小谢送往附近医院。

医生最后诊断,小谢为脑卒中(俗称中风)。

去年10月1日,家住东莞长安镇的吴小姐突然右眼一黑,什么都看不见了。

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后,竟是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引起的眼睛失明。

经诊断,她右眼失明的诱因是长时间对着手机打游戏。

以上这些都是网瘾的惨痛教训其实,今年年初WHO就宣布,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di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WHO表示,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频率、强度、打电玩的长度都要纳入考量);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那么游戏成瘾的原因有哪些?专家认为,从患者自身因素来分析,游戏成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强烈的依赖性和无法自控的行为,严重影响个体的生活、工作和社交。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干预网络成瘾,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心理健康专家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患有网络成瘾。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性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依赖性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无法自控,甚至出现戒断症状。

例如,个体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情绪反应,甚至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社交。

这种依赖性的程度通常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影响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影响主要包括个体的生活、工作和社交等方面。

例如,个体因为沉迷于互联网而忽视了正常的饮食、作息,甚至出现生理健康问题;在工作或学习中无法集中注意力,影响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在社交方面,个体因为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忽视了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甚至导致人际关系的破裂。

这种影响的程度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此外,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将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行为模式作为判断依据之一。

这种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时长和内容的异常。

例如,个体经常在深夜使用互联网,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等,甚至出现对互联网内容的追求和沉迷。

这种行为模式的异常程度也需要持续一段时间,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个体对互联网使用的依赖性、影响和行为模式三个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出现持续一段时间的异常表现,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

因此,对于那些怀疑自己或他人患有网络成瘾的人来说,应该及时寻求心理健康专家的帮助,接受相关的诊断和干预,以避免网络成瘾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影响。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加强对网络成瘾的关注和管理,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
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一共九条诊断标准,全部来自陶然教授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八条症状标准加一条严重程度标准。

包括: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网瘾诊断标准与配套量表

网瘾诊断标准与配套量表

网瘾诊断标准与配套量表北京大学北京回龙观医院陈彦方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诊断标准(试行)网瘾(Internet Addiction,IA)也称病理性上网,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出现某些不当的上网行为,且达到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明显危害的程度。

这种上网行为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而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

病人有难以控制的上网欲望和浓厚兴趣,常有上网前的紧张感和上网后的轻松感。

一、症状标准(1)核心症状: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

必须有以下附加症状至少3条:(2)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如无助、内疚、焦虑、抑郁)的方法。

(3)沉溺于网络,如头脑中一直浮现和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上一次上网或期待下一次上网。

(4)要花更多的时间上网才能得到满足。

(5)花费于上网的时间比原定时间要长。

(6) 沉溺于网络遭到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强烈反对。

(7)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或专业人员说谎,隐瞒涉入网络程度,包括上网真实时间和费用。

(8)曾经努力过多次,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没有成功。

(9)几天不上网会出现烦躁不安、焦虑、易激惹和厌烦等症状,通过上网可以减轻或避免这些症状。

(10)因上网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或兴趣。

(11) 规律上网,指上网固定于习惯性和仪式性的常规倾向,其特点在于寻觅和增加上网场所,习惯于固定的上网方式,上网时间或持续时间。

(12)尽管知道上网有可能带来或加重现有的躯体或心理问题,仍然继续上网。

二、严重标准:因为上网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如影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失去了受教育与就业的机会,甚至违反法律、法规或学校规定。

三、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的上网行为至少每次3小时,每周3次,持续3个月。

[注:可调查、比较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资料,最后确定合适的病程标准。

]四、排除标准:病理性赌博。

[注:可以在现场测试中进行共病的研究,最后确定合适的排除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为了更好地诊断和治疗网络成瘾,专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一问题。

首先,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通常情况下,网络成瘾者会出现长时间、频繁地使用互联网的情况,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整夜不眠地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或其他在线活动,无法自拔。

其次,个体对互联网的情感依赖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

网络成瘾者会出现对互联网产生强烈的情感依赖,感觉无法离开互联网,对离开互联网产生焦虑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接入互联网而产生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抑郁和焦虑的症状。

此外,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行为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出现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导致忽视日常生活和工作。

他们可能会因为沉迷于网络而忽略家庭、朋友和社交活动,甚至出现社交隔离的情况。

最后,个体对互联网的影响程度也是诊断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网络成瘾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成瘾而失去工作、学业受挫,甚至出现家庭破裂的情况。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情感依赖、使用行为和影响程度。

当个体出现以上情况时,应及时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以帮助其摆脱网络成瘾的困扰,重拾健康的生活。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共同努力解决这一社会问题,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的一种行为,它会对个体的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能够准确诊断出网络成瘾,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提出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

在这三个方面中,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和时间过长,经常出现用网时间超过原计划的情况。

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则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即使知道这种依赖会对自己造成负面影响。

对互联网的损害性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明显的负面影响。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

持续性主要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持续时间较长,而且无法通过自我控制来改变这种行为。

严重性则是指个体因为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而导致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出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且这种负面影响已经达到了严重程度。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因为有些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的症状可能与网络成瘾的症状相似,所以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仔细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套对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使用行为进行诊断的标准,它将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分为了三个方面,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对互联网的依赖性以及对互联网的损害性,并强调了对个体行为的持续性和影响的严重性,同时还要求在诊断网络成瘾时,需要排除其他相关的心理障碍和精神障碍。

希望通过这套诊断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和专业人士对网络成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以帮助患者摆脱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行为,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

6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6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7.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8.在投入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时有所后悔,但第二天却仍
然忍不住还要上网;
9.因为长时间迷恋因特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如:昼夜颠倒、 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痛、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 症状。
• 以上症状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同时每日上网时 间在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在5天以上,并持续一年 时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的 一种或几种,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网络成瘾” 的病症。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 该诊断标准为8个题项,如果被试对其中的5个以上的题项给予肯定回答, 就被诊断为网络成瘾。这8个题项是:
(1)我会全神贯注于网际或在线服务活动,并且在下网后总念念不忘网 事;
(2)我觉得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在线上才能得到满足; (3)我曾努力过多次想控制或停止使用网络,但并没有成功; (4)当我企图减少或停止使用,我会觉多的上网时间以获得满足感; • 多次努力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但不能成功; • 在努力减少或停止上网时,感到烦躁不安,闷闷不乐,抑郁或易激惹; • 上网的时间比计划的要长。
以下3条至少要出现1例: • 因为上网,妨碍或丧失了重要的人际关系或工作,或失去教育与就业
的机会; • 对家人、好友、治疗者或其他人说谎,隐瞒陷入网络的程度; • 把上网作为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方法。即诊断为网络成瘾。
网瘾基本诊断标准2: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
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
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网瘾非病

网瘾非病

网瘾非病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定义,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的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网络成瘾属于精神类疾病‘成瘾’这个疾病的范畴”,陶然说,“世界卫生组织有相关规定,凡是精神疾病必须具备两点:第一,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第二,社会功能受损。

网络成瘾的人都具备这两条。

”他说,网络成瘾患者都有行为和心理的问题,行为方面,就是天天跑到网上,被迫停止使用网络就会产生严重的戒断反应;心理方面,表现为在情感、认知方面有偏差,因长期过度上网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严重的不适应感,悲观、沮丧、社交恐惧、容易紧张。

这些都是精神类疾病的症状。

“但是精神疾病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网络成瘾并非常人理解的‘精神病'’疯子‘”,陶然说,一提到精神疾病,有些人首先就想到“疯子”,这其实是很浅表的理解。

一些心理、行为问题,包括抑郁症、神经衰弱、癔症实际都属于精神类疾病的范畴。

陶然说,在国外,如美国、荷兰,也是将网络成瘾作为一种精神疾病来看待。

网瘾,大致由4方面原因所致,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

家庭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关系。

有的家长喜欢暴力、批评的教育方式,即“控制型”的,造成孩子没有长成应该长成的“自我”;同时,夫妻关系不和谐,甚至存在夫妻双方利用孩子向另一半开战的情况,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网络成瘾。

陶然尤其强调了父亲在家庭中的重要性。

他说,父亲在传统家庭中代表着权威、榜样、规则,对于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收治的网瘾患者,多数缺乏父爱。

造成网瘾的第二个因素是学校。

部分网瘾患者的老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情绪暴力,爱发脾气、爱训人;学校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用成绩好坏评价学生。

有的孩子可能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其他方面很优秀,这些孩子在学校中得不到肯定,就可能投向网络世界的怀抱。

第三个因素是孩子自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
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一共九条诊断标准,全部来自陶然教授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八条症状标准加一条严重程度标准。

包括: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