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合集下载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hinese Internet Addiction Scale, CIAS)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它由中国香港的研究者编制而成,已被广泛用于临床和科研领域。该量表包含多个项目,通过对这些项目的评分,可以客观地了解个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和成瘾风险。下面将详细介绍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评分标准,以便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分析。

一、总分计算。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共包含26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范围为1-5分。对于其中的10个项目,得分范围为1-5分;对于另外的16个项目,得分范围为1-4分。总分计算采用加和法,即将所有项目的得分相加,得出总分。总分越高,表示个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和成瘾风险越高。

二、评分标准。

1. 总分在26-53分,表示个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低,不存在明显的成瘾问题;

2. 总分在54-80分,表示个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中等,需要警惕成瘾风险;

3. 总分在81-104分,表示个体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高,存在明显的成瘾问题,需要及时干预和治疗。

三、项目解读。

1. 对于得分范围为1-5分的项目,得分越高表示个体对该项目描述的行为或感受越频繁或严重;

2. 对于得分范围为1-4分的项目,得分越高同样表示个体对该项目描述的行为或感受越频繁或严重。

四、临床应用。

中文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的准确理解和应用对于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至关重要。在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评估,及时发现互联网成瘾问题,并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在科研领域,可以通过对不同人群进行中文网络成瘾量表的评估,探究互联网成瘾的相关因素和影响,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沉迷于网络或游戏容易使人格异化并导致神经机能紊乱,使人患上焦虑症、抑郁症、社交恐惧症或导致躯体疾病,如视力、心血管方面、瘦弱或肥胖等,也可以引发社会问题。以下是衡量鉴别上网游戏成瘾的九条标准,若具有四条,则可以诊断之,仅供个人参考。

1、上网、游戏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不断增加时间和投入程度。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游戏的冲动。

4、将上网、游戏作为解脱痛苦的唯一办法。

5、由于特殊原因不能上网、游戏,心烦意乱,坐卧不宁。

6、隐瞒自己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上网、游戏后有所后悔,但第二天仍然照旧如此。

8、因上网、游戏失去亲人和朋友、影响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9、导致睡眠节律紊乱等症状。

2008年11月24日,《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首次将网络成瘾纳入精神病范畴。而该标准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就像非典时期人们说的“38度”,是判断病情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标志。《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的最大成就是确定了网络成瘾的“6小时”标准。即一个人使用网络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和工作或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平均每天连续使用网络时间达到或者超过6小时,且此症状已经达到或超过3个月,即可诊断为网络成瘾。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心理课堂】划分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是一种现代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根据网络成瘾的临床特点和严重程度将其分为网络成瘾症和网络成瘾综合症。

A、网络成瘾症:指符合以下8个标准,持续时间达到3个月,并导致社会功能受损(如辍学、失业、人际关系冲突):1、上网占据了患者的整个思想与行为,表现为强烈的心理渴求和依赖。2、为获得满足感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表现为耐受性增强。3、停止或减少上网会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如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焦虑和易激惹,体现了戒断反应。4、上网导致睡眠节律紊乱、倦怠、颤抖、视力减退、头晕、食欲不振等躯体反应。5、将上网视为缓解痛苦的唯一办法。6、想控制减少或停止上网的努力一再失败。7、对他人隐瞒迷恋网络的程度。8、因使用网络而放弃其他活动的爱好。

B、网络成瘾综合症:是指在网络成瘾症的基础上,继发焦虑、抑郁、恐惧、人格改变以及精神分裂症样的症状,这些精神症状会随着网络成瘾治疗的好转而逐步得到缓解和消除。根据其临床表现又可分为:1、精神分裂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思维散漫、思维迟缓或思维内容贫乏;木僵状态与冲动攻击行为的交替出现;无明显原因

出现兴奋躁动或抑郁状态;孤僻、执拗、幼稚化等行为以及多疑或超价值观;偶尔出现短暂性幻觉和妄想。2、焦虑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运动性不安,坐卧不宁,提心吊胆,恐慌不安,搓手顿足或肢体震颤;情绪波动,可伴有紧张或恐惧;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胸闷、手抖、出汗;感到精神痛苦。3、强迫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间断性强迫思维为主的,包括强迫观念、强迫回忆、强迫性害怕丧失自控力;以间断性强迫动作为主;明知缺乏意义、不合情理,但无法控制;感到精神痛苦,有求治欲望。4、抑郁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广泛性兴趣减退,对前途悲观,觉得生活没有意义,经常有自杀念头;自觉疲乏无力或精神不振;自我评价低,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不排斥接受鼓励与赞扬。5、恐惧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常伴有心慌、脸红、出汗及提心吊胆的情绪体验:害怕被人看见,与人对视感到精神痛苦;常有期待性紧张不安和焦虑;一旦遇到特定恐怖情景,极力逃避。6、人格异化型网络成瘾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性格突出或过分发展;情感不稳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有时情感肤浅甚至冷酷无情:行为受情感的冲动,偶然的动机或本能的愿望所支配;言语信口开河,常有撒谎现象。除了上述六种,有些网瘾患者伴有精神分裂症样症状、强迫症状、抑郁症状、恐俱症状及人格障碍等两种以上症状者,成为混合型网络成瘾综合症。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什么

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的一种心理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呢?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首先,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上网的强烈渴望,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出现上网时间过长、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的情况。其次是个体对上网行为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频率才能获得满足感。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最后是个体因上网而忽视了家庭、学习、工作等重要活动,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其次,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网

络成瘾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控制丧失,无法控制自己的上网行为,经常沉迷于网络世界而忽视了其他重要活动。其次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优先级增加,将上网活动置于其他活动之上,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再次是出现戒断症状,当个体无法上网时会出现焦虑、烦躁、抑郁等不适情绪,甚至出现身体不适的症状。最后是个体对网络活动的持续沉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世界而无法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

综上所述,无论是根据DSM-5还是ICD-11的诊断标准,网络成瘾的本质都是

个体对网络活动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个体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帮助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家庭、学校、社会也应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干预,共同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预防和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解决网络成瘾问题,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修订版(CIAS-R)

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修订版(CIAS-R)

简介

中文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的修订版(CIAS-R)是一种用于评估

个体是否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工具。该量表是在原始版本(CIAS)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估网络成瘾情况。

修订内容

CIAS-R的修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原始指标的精简:对于原始版本中的一些指标,进行了合并

或删除,以减少冗余和重复度,从而提高量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2. 新增指标的加入:根据最新的网络成瘾研究,新增了一些指标,以更全面地评估网络成瘾相关问题,包括社交障碍、注意力缺

失等方面。

3. 修订项的重组:对一些原始指标的排列组合进行了调整,以

更好地反映网络成瘾的不同方面和维度,使量表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应用范围

CIAS-R适用于以下人群及场景:

1. 个人自评:个体可以通过填写CIAS-R来评估自己在网络使

用方面是否存在成瘾倾向,从而意识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临床诊断:临床心理学家、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可以利用CIAS-R来对患者进行网络成瘾的诊断和评估,从而为患者提供个

性化的治疗方案。

3. 社会调研:研究机构、学校等可以将CIAS-R作为调查问卷,用于了解网络成瘾在不同人群中的普遍程度和相关因素,从而制定

相关预防和教育策略。

注意事项

在使用CIAS-R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量表仅用于评估网络成瘾问题,不适用于其他成瘾类型的评估。

2. 评估结果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独立诊断的依据。对于高于阈

值的个体,建议进一步进行专业的临床诊断和评估。

3. 在评估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倾向性或干扰因素的介入,以确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非工作学习目的,持续和反复的利用网络玩游戏,经常是同其他玩家一起,导致临床上显著的损害或痛苦,符合下面5条或5条以上:

1.对网络游戏的渴求(想着前一次的游戏活动或期待着玩下一次;网络游戏成为日常生活的主要活动)。

2.当不让玩网络游戏时表现出戒断症状(这些症状典型的表现为易怒、焦虑或悲伤,但是没有药物戒断的体征)。

3.耐受性----需要增加玩网络游戏的总时间。

4.想控制玩网络游戏不成功。

5.因为玩网络游戏而对先前的爱好和娱乐失去兴趣,除了玩游戏。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玩网络游戏。

7.关于网络游戏的涉入程度,向家人、治疗师或他人撒谎。

8.用网络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因为玩网络游戏,已经危害到或失去了重要关系、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注:这种障碍里只包括了非赌博的网络游戏。因为生意或职业活动的需要而上网的并不包括在内;也无意包括其他娱乐或社交性网络使用。类似的,色情网站也被排除。

病程标准:

每天上网6小时以上,这种上网状态持续了三个月以上。

严重程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社会功能即学习、工作和交往的能力因长期上网而受损。

长期沉迷于网络可能导致对自己的学业及工作前途感到悲观、自我评价过低、情绪低落、做事情没有兴趣、愉快感下降、与人交流过少甚至害怕与人交往。

戒断反应:

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者冲动感,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如果减少或者停止上网时就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这是诊断其为网络成瘾的必备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网络成瘾,也称为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沉迷和依赖,以至于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一种行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行为才能被判定为网络成瘾呢?以下是一些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

首先,时间消耗。网络成瘾者通常会在网络上花费大量的时间,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他们可能会整夜不眠地沉浸在网络世界中,忽略了身体的疲惫和生活的规律。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导致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身体不适。因此,时间消耗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

其次,社交隔离。网络成瘾者往往会因为过度沉迷于网络而忽略了现实社交。他们可能会减少与家人、朋友的交流,甚至完全脱离现实社交圈,只在虚拟社交平台上与他人交流。这种社交隔离会导致他们与现实生活脱节,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另外,行为改变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一个重要标准。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出现行为上的改变,比如情绪不稳定、易怒、焦虑等。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上的事件而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攻击性行为。此外,他们可能会因为网络游戏或虚拟世界中的角色而产生自我认同,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中的行为。

最后,生活功能受损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重要标准之一。网络成瘾者可能会因为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而忽略了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导致生活功能受损。他们可能会因为长时间玩游戏而忽略了学习和工作,导致学业或职业受损。

综上所述,时间消耗、社交隔离、行为改变和生活功能受损是判定网络成瘾的主要标准。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以上情况,那么就有可能是网络成瘾的表现。因此,我们应该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加强对网络成瘾者的帮助和引导,以及加强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和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网络成瘾问题,保护人们的身心健康。

你是否患上网络成瘾?-管理资料

你是否患上网络成瘾?-管理资料

你是否患上网络成瘾?-管理资料

什么是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IAD)的概念是1994年美国纽约市的心理学者、金伯利首先提出的,

。它是指由重复的对于网络的使用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带来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之欲望;同时还会产生想要增加使用时间的张力与耐受性、克制、退瘾等现象,对于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会一直有心理与生理上的依赖。IAD是一种“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所以又称为“互联网成瘾综合症”。

根据《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信息成瘾、网络交易成瘾5类。

专家表示,《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的确立,明确了网络成瘾患者应该由具有精神科的医疗单位收治。网络成瘾是可以治疗的,一般治疗时间为3个月左右,80%的患者都可以通过治疗摆脱瘾病。

你是否已经网络成瘾

以下症状如果有四项或四项以上符合,同时每日上网时间在4小时以上,一周上网时间在5天以上,并持续一年时间以上,并且伴有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和心理障碍的一种或几种,那就表明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网络成瘾的病症,

管理资料

《你是否患上网络成瘾?》(https://www.)。

1.上网已经占据了你的身心。

2.只有不断增加上网的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感到满足,从而使得上网的时间比预定的时间长。

3.无法控制自己上网的冲动。

4.每当因特网线路被掐断或由于其它原因不能上网时,就会感到烦躁不安或情绪低落。

5.将上网作为解脱痛苦的惟一方法。

6.对家人或亲友隐瞒迷恋因特网的程度。

7.因迷恋因特网而面临失学、失业或失去朋友的危险。

什么叫网络成瘾

什么叫网络成瘾

什么叫网络成瘾?请你结合教育实线,

试用心理辅导方法解决一个网络使用过度学生问题

在网络中有人对“网络成瘾”有这么一段阐述,看来有一定的道理:“网瘾”即“互联网成瘾综合症”,英文简称为IAD。“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网络成瘾的判定标准常用的有三个:一是连续一个月以上每天上网玩游戏4~6个小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学习;二是认为上网能得到快乐;三是不上网就会出现躯体症状,如头痛、出汗、烦躁不安等,但一坐到电脑面前,这些症状就立刻消失。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络过度依赖而导致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些心理性不适。”

网络成瘾的学生,起初是由于他们对网络有一种特殊的爱好,这种特殊爱好的延伸,就成为了一种不可收拾的癖好了。他们主要是对那些网络游戏尤为痴迷,日夜鏖战虚拟沙场——刀棒相争,喊冲相迎,杀气腾腾,势不可挡。那种喜怒无常,激情难抑的气氛,到头来受罪的是键盤,损伤的是自己,影响学习,影响正常生活。

对于一个已染上“网络成瘾”症的学生来说,要校正他的行为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要使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循循善诱,不能心急,更不能施加压力来夺人所好,这样会势得其反。

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网络成瘾”去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作一个简易测试,要求学生用“诚实”和“勇敢”来作答:

第二,剖析。组织全班同学开展辩论赛《上网有益,还是上网有害》,正方“上网有益”,反方“上网有害”,通过辩论使学生正确认识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资源。

第三,校正。喜欢网络不是一件坏事情,但是我们如何去合理分配时间,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注重知识性,不沉迷于趣乐性,这就需要一种理智去选择,需要一种毅力去面对。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决不会做玩物丧志的事情。下面请有网络成瘾的同学用真诚回答我的最后一道题:“试问,你今后将怎样面对网络?”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和无法自控的现象,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瘾的人群也在逐渐增加。为了更好地诊断和干预网络成瘾,

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套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以便医生和心理学家能

够更准确地判断一个人是否患有网络成瘾。

首先,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过度依赖。这种依赖表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过高,长时间沉迷于互联网,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例如,一个人为了上网而放

弃正常的饮食和睡眠,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社交活动,这就表明他可

能已经对互联网产生了过度依赖。

其次,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要求个体无法自控。这种无法自控表

现为个体对互联网的使用无法自觉控制,即使意识到自己过度使用

互联网有害,也无法自行控制和改变。例如,一个人明知道自己上

网时间过长已经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但依然无法自控地沉迷于互联网,这就表明他可能已经无法自控。

此外,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个体对互联网使用产生明显的

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体身心健康的影响,对人际关系

的影响,对工作学习的影响等。例如,一个人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

网导致身体虚弱、视力下降,或者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

业或工作,这就表明他受到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最后,网络成瘾诊断标准还要求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即个

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无法自控和负面影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而不是偶发或短期的现象。这是为了排除一些临时的、偶发的网络

使用过度所导致的问题。

总的来说,网络成瘾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标准,需要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

一、概述

上瘾行为是指个体对某种行为产生过度依赖,无法自拔,并因此导致对行为和其后果的不可控。以下是上瘾行为的诊断标准:

二、诊断标准

1.行为频率

个体对某种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时间成为上瘾行为的重要指标。如对手机游戏、赌博、抽烟、酗酒等行为的过度依赖,往往导致无法克制自己,频繁且长时间地投入其中。

2.行为强度

上瘾行为在强度上表现为无法控制自己对特定行为的热衷程度。个体可能会花费大量精力、时间,甚至放弃重要活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这种行为往往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害,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功能。

3.行为时长

上瘾行为的时长通常难以控制,往往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个体即使意识到这种行为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无法有效地控制自己。他们可能尝试过多次戒除,但往往因无法忍受诱惑而复发。

4.行为控制

个体对上瘾行为的控制能力减弱,甚至完全丧失。他们可能明知这种行为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有害,但仍然无法克制自己。这表明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受到严重削弱,甚至完全丧失。

5.行为后果

上瘾行为往往导致一系列负面后果,如身体健康受损、人际关系破裂、学业或工作受影响等。这些后果进一步加深了个体对上瘾行为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三、总结

上瘾行为诊断标准包括行为频率、行为强度、行为时长、行为控制和行为后果等多个方面。个体若出现上述症状,应寻求专业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通过了解上瘾行为的本质和应对方法,个体可以逐步恢复健康的生活方式。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网络成瘾量表评分标准

网络成瘾是一种行为成瘾,指的是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以至于影响了个体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为了对网络成瘾进行科学评估,研究者们设计了一系列的网络成瘾量表,用于评估个体对互联网的成瘾程度。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网络成瘾量表以及其评分标准。

一、YDQ(Young's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

YDQ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汀·扬(Christina Young)在2009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量表。YDQ包括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YDQ 的评分标准如下:

1. 0-3分,没有成瘾倾向;

2. 4-5分,轻度成瘾倾向;

3. 6-7分,中度成瘾倾向;

4. 8-10分,重度成瘾倾向。

二、CIAS(The Compulsive Internet Use Scale)。

CIAS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CIAS包括18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CIAS 的评分标准如下:

1. 0-20分,没有成瘾倾向;

2. 21-40分,轻度成瘾倾向;

3. 41-60分,中度成瘾倾向;

4. 61-100分,重度成瘾倾向。

三、IAT(The Internet Addiction Test)。

IA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金·杨(Kimberly Young)于1998年开发的,是一种常用的评估个体对互联网成瘾程度的量表。IAT包括20个问题,主要涉及个体对互联网的控制能力、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频率等方面。IAT的评分标准如下: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又称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和沉迷,

严重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

发展,网络成瘾问题日益突出,对个体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因此,制定网络成瘾诊断标准对于及早发现和干预网络成瘾问题具

有重要意义。

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间因素。

1. 个体每天使用互联网的时间超过6小时;

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感到焦虑、不安或者情绪低落;

3. 个体因为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忽略了其他重要的活动,如学习、工作、社交等。

二、行为因素。

1. 个体无法控制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行为,即使明知道这种行为

对自己有害;

2. 个体对互联网上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渴望,无法自拔;

3.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耽误时间、忽视家庭和社交关

系的情况。

三、心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等问题;

2. 个体在没有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情绪低落、易激动、易怒

等情况;

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社交障碍、人际关系问题等。

四、生理因素。

1.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睡眠不良、食欲减退等生理

问题;

2. 个体在使用互联网时,会出现眼睛疲劳、颈椎疼痛等问题;

3. 个体因长时间使用互联网而出现生理依赖,无法摆脱。

综上所述,网络成瘾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时间因素、行为因素、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四个方面。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出现明显异常,并且持续时间较长,才能被诊断为网络成瘾。对于已经出现网络成瘾问题的个体,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希望社会各界能够重视网络成瘾问题,共同努力,有效防范和治理网络成瘾现象,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网络成瘾判定标准[“网络成瘾竟成精神疾病权威判定标

准来了请对号入座!]

标哥

如今,青少年过度使用网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但什么样的行为是网络成瘾?与一般网络使用行为有何区别?各位小伙伴都知道吗?

近日,国家卫健委会发布的

《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及释义(2022版)》

对网络成瘾的定义及其诊断标准进行了明确界定

按照该标准

网络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

为何国家如此重视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下面跟标哥一起去看看~

有媒体报道,去年9月,在湖南武陵山区的一个贫困县,初三学生小唐,因沉迷于“侠盗飞车”游戏,将邻居小西残忍杀害。在公安机关在审讯过程中,小唐表示平日与小西并无仇怨,只是为了在现实中体验虚拟世界杀人的“刺激快感”。

21岁的小谢在长沙读大学,去年国庆长假和几个要好的同学都没回家,约好一起在网吧打游戏。在游戏的刺激下,小谢和同学们不知不觉在

网吧待了三天三夜。小谢突然没了声音,并开始呕吐,慢慢陷入昏迷状态,同学立即把小谢送往附近医院。医生最后诊断,小谢为脑卒中(俗称中风)。

去年10月1日,家住东莞长安镇的吴小姐突然右眼一黑,什么都看

不见了。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后,竟是因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而引起的眼

睛失明。经诊断,她右眼失明的诱因是长时间对着手机打游戏。

以上这些都是网瘾的惨痛教训

其实,今年年初WHO就宣布,将在今年发布的第11版《国际疾病分类》(ICD-11)中,加入“游戏成瘾”(gamingdiorder),并列为精神疾病。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

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一共九条诊断标准,全部来自陶然教授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八条症状标准加一条严重程度标准。包括: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网络成瘾浅谈

网络成瘾浅谈

网络成瘾浅谈

一.网瘾的定义,判断标准与症状(来源于百度百科)

1.关于网瘾的定义

网络过度使用也称为病理性网络使用或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

2.关于网络成瘾的症状,有以下描述和特征

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

由Kimberly Young概括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五条:

①突显性(Salience):网络过度使用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

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②情绪改变(Mood Modification):如果停止使用可能会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

体验。

③耐受性(Tolerance):网络过度使用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

以前曾有的满足感。

④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在不能上网的情况下,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

验。

⑤冲突(Conflict):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会导致网络过度使用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如与

家庭、朋友关系淡漠,工作、学习成绩下降等;与网络过度使用者其他活动的冲突,如影响学习、工作、社会活动和其他爱好等;网络过度使用者内心对成瘾行为的矛盾心态: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放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

3.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判断标准

①对上网有强烈的渴望或冲动,想方设法上网。

②经常想着与上网有关的事,回忆以前的上网经历,期待下次上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成瘾科、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主任陶然

DSM-5中的网络游戏成瘾一共九条诊断标准,全部来自陶然教授制定的临床诊断标准中的八条症状标准加一条严重程度标准。包括:

1.渴求症状(对网络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

2.戒断症状(易怒、焦虑和悲伤等)

3.耐受性(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

4.难以停止上网

5.因游戏而减少了其他兴趣

6.即使知道后果仍过度游戏

7.向他人撒谎玩游戏的时间和费用

8.用游戏来回避现实或缓解负性情绪

9.玩游戏危害到或失去了友谊、工作、教育或就业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