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第七章(1)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七章第一节
![石海燕《经济学基础》课件:第七章第一节](https://img.taocdn.com/s3/m/319fb8c8bb4cf7ec4afed0bc.png)
选择日常生活用品都离不开交换。交换是社会再生产
的重要环节,是联系社会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
而实现商品交换的媒介是货币,也就是说,以货币为
媒介的商品交换就是商品流通。本节课我们学习的主
要内容就是商品流通的有关知识。
经济学基础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第一节 商品流通 第二节 货币流通
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日常用品。我们要
了解这些企业的成功,就必须认真研究商品 流通渠道、环节和方式等问题,这就是下面
要学习的内容。
经济学基础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二、商品流通的渠道、环节和方式
(一)商品流通渠道
1、商品流通渠道的含义:
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整个 流通过程时所走的流转路线和所经过的经济
阅读材料见教材辅文。
经济学基础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举实例说明个体商业 对发展经济的作用?
经济学基础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二)商品流通的地位
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说起,分析四个环
节的关系,进而得出结论:商品流通在社会再 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 是连 接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各企业 以及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料,同时卖掉商品实现价值,收回再生产所需资金。
通过商品流通,还可以及时了解消费需求,按需生产;
同时推出新商品上市,可以创造需求,引领消费。
经济学基础
第七章 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
2、商品流通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重要环节。 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而 社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通过商品流通才能进入消 费领域,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实现社会生产目的。 也可以直接从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入手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 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f3d805360cba1aa911da56.png)
MR,试求:图7—1(1)A点所对应的MR值;(2)B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eq \f(15-5,5)=2或者e d =eq \f(2,3-2)=2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A点的MR值为MR=2×eq \b\lc\(\rc\)(\a\vs4\al\co1(1-\f(1,2)))=1(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e d =eq \f(15-10,10)=eq \f(1,2)或者e d =eq \f(1,3-1)=eq \f(1,2)再根据公式MR=P eq \b\lc\(\rc\)(\a\vs4\al\co1(1-\f(1,e d ))),则B点的MR值为MR=1×eq \b\lc\(\rc\)(\a\vs4\al\co1(1-\f(1,1/2)))=-12. 图7—2(即教材第205页的图7—19)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试在图中标出:(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图7—2图7—3(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
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7—3所示。
在Q0的产量上,SAC曲线和LA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由图7—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π=[AR(Q0)-SAC(Q0)]·Q 0。
3. 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总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0Q+3 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
![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7章](https://img.taocdn.com/s3/m/07258bd450e2524de5187e4c.png)
第七章1.试比较局部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又被称作“孤立市场”的分析方法。
马歇尔认为,在市场经济中各种经济现象非常复杂,影响市场运作的因素很多,为使分析简化,应该采取“其他情况不变”的假设,孤立分析某种产品的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变动,待到所有的商品价格和供求问题分析完之后,再进行综合分析,便能够得出关于市场均衡的正确结论。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某一市场上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做是它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假定不变,这些不变的价格仅仅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
其结论是,该市场的供求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但是,局部均衡分析虽然可以揭示商品均衡价格和数量决定的一般关系,却也显得过于简单化,它不能说明市场经济体系中均衡价格和数量决定的较为复杂的情形。
在市场体系中,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及价格是相互影响的。
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决定,不仅取决于它本身的供求状况,而且也要受到其他与之有关的其他商品的供求状况及价格的影响。
所以,根据局部均衡分析不能解决市场经济体系中各种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均衡价格和数量的决定问题。
于是,在西方经济学中又出现了一般均衡分析方法。
2.应用埃奇沃斯盒式图解释某一点如何表示两个消费者购买的市场产品组合。
在埃奇沃斯盒式图中,每一点都代表两个消费者的市场产品的组合。
从原点O1沿底部横轴向右和沿左面纵轴向上(如箭头所示)为甲所持有的产品;从原点O2沿上面横轴向左和沿右面纵轴向下(如箭头所示)为乙所持有的产品。
例如,A点表示食品和布的初始分配。
沿底部横轴从左向右,可以看到甲有7单位食品,沿左面纵轴向上看,又看到他有1单位布。
这样,对于甲来说,A点代表他持有的7单位食品(7F)和1单位布(1C),其余的3单位食品(3F)和5单位布(5C)则为乙所持有。
从图上查看乙持有产品的情况,则是沿上面的横轴向左看和沿右面的纵轴向下看,同样可以发现在A点乙持有3单位食品和5单位布。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市场结构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5deb79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74.png)
02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厂商行为
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影响,因此其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示在任何产量下, 厂商都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出售产品。
厂商的收益曲线
厂商的收益等于产品的市场价格乘以销售量。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厂商的需求曲线是水平的,因此其边际收 益曲线(MR)和需求曲线重合,并且平均收益曲线(AR)也与需求曲线重合。这意味着厂商的边际收益和平均 收益都等于市场价格。
反垄断政策的工具
为了实现反垄断政策的目标,政府可以采取多种工具,如制定反垄断法规、设立反垄断机构、进行反垄断调查和起诉 等。
反垄断政策的效果评估
评估反垄断政策的效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因素。一般来说,可以通过观察市场价格、产 量、企业利润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反垄断政策的效果。此外,还可以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案例研究等 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评估。
广告策略
广告是厂商实施产品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广 告宣传,厂商可以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信息,塑造品牌 形象,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忠诚度。有效的广告策略 可以帮助厂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06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效率比较与政策含义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经济效率比较
01
02
03
04
完全竞争市场
在完全竞争市场中,由于存在 大量的买者和卖者,市场价格 能够有效地反映供求关系,资 源配置达到最优。然而,这种 市场结构在现实中较为罕见。
03
垄断市场下的厂商行为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在垄断市场中,由于只有一个厂商提供产品,因此该厂商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 市场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垄断厂商可以通过调整产量来影响市场价格。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
![《宏观经济学》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7](https://img.taocdn.com/s3/m/6c9f4d583b3567ec102d8adf.png)
第七章 总需求(Ⅰ)一、选择题二、名词解释1、IS-LM 模型:IS —LM 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
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取决于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加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影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另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
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
IS 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即I=S 时,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LM 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即L=M/P 时,国民收入和利率之间存在着同向变动关系的曲线。
把IS 曲线和LM 曲线放在同一个图上,就可以得出说明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国民收入与利息率决定的IS-LM 模型。
2、凯恩斯交叉图:凯恩斯主义交叉图是由表示计划支出的曲线和表示实际支出的曲线构成的图形。
其中计划支出(E )是内生变量收入(Y )和外生变量计划投资水平(I )及财政政策变量(G 和T )的函数,用式子表示为:E=C (Y-T )+I +G 。
用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的曲线代表经济所有的均衡点。
如图7-2-1所示,图中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当前经济的均衡。
凯恩期交叉图的均衡在A 点,这时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决定了均衡收入。
G 与T 为既定时,收入Y 是如何决定的,以及当这些外生变量中的一种变量改变时,收入Y 将如何变动。
通过凯恩斯主义交叉图和投资函数可以推导出IS 曲线。
3、税收乘数:税收乘数指收入变动(△Y )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用△T 表示)的比率,此时指的是税收总量的变化而不是税率的变化。
税收乘数用△Y/△T 表示,△Y/△T=-MPC/(1-MPC ),其中MPC 是边际消费倾向。
经济学基础第七章_公共物品与1..
![经济学基础第七章_公共物品与1..](https://img.taocdn.com/s3/m/f45b65ef76eeaeaad1f330e7.png)
1. 培养通过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变量来分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 观经济运行情况的能力。 2. 培养对政府干预手段效果的分析能力。
第八章 公共物品与政府
教学重点 1. 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及核算方法。 2. 公共物品的特征。 3. 市场失灵的原因和政府干预的方式。
教学难点 公共物品、外部性及其所导致的市 场失灵。
三、看得见的手
(一)市场失灵 2.垄断
垄断会造成市场效率低下,造成社会福利 损失,造成寻租(通过公共权力参与市场 经济从而谋取非法收益的非生产性活动)。
三、看得见的手
(一)市场失灵 3.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当事人所拥有 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同,即有些人拥有比其他人 更多的相关信息。当市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时, 会引起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内整个社会所有的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GDP=工资+利息+租金+业主收入+公司 利润+间接税及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一、宏观经济变量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 3、部门法 部门法又称生产法,它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
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部门,然后按各部门生产 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货币价值来计算国内生产 总值的方法。
一、宏观经济变量
(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和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商品和劳务的那个
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 国内生产总值 ( real GDP )是用基期的市场价 格计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
实际GDP=名义GDP ÷物价指数
一、宏观经济变量
(四)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一年内在国
断法。 信息调控政策调节的局限性
政府失灵的原因有:
运输经济学 第7章 运输合理化(1)
![运输经济学 第7章 运输合理化(1)](https://img.taocdn.com/s3/m/3baaaff7227916888586d767.png)
第七章 运输合理化
要点:
• 不合理运输及其原因 • 运输优化的基本问题 • 直达运输优化模型
第一节 不合理运输及其原因
一、运输合理的三大要素 成本、速度和一致性是影响运输合理化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至关重要的三个因素。 从这三个因素出发,具体的运输作业就涉
及到运输方式的选择,运输路线的选择,及计 划运输设备的使用时间,从而使运输工具利用 率达到最佳,并同时符合顾客的服务要求。
2、减少动力投入,增加运输能力
运输的投入主要是能耗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设施建设已定型和完成的情况下,尽量减少能 源投入,是少投入的核心。
(1)“满载超轴”。“超轴”的含义就是在机 车能力允许情况下,多加挂车皮。
(2)水运拖排和拖带。将无动力驳船编成一定 队形,一般是“纵列”,用拖轮拖带行驶,可以 有比船舶载乘运输运量大的优点,求得合理化。
V2
V1
2
4
V3
7 5 2
V4
5
1
V6
V5
2
若从终点 V6 开始反推,便可得到最短路线,
prior(V6) =V5 prior(V5) =V3 prior(V3) =V2 prior(V2) =V1
因此,图中的最短路线为:
V1――V2――V3――V5――V6,距离为 7 个单位
二、多点之间最短路问题
5.尽量发展直达运输
直达运输是追求运输合理化的重要 形式,可以减少中转过载换装、提高 运输速度、节省装卸费用、降低中转 货损。例如组织多式联运
6.配载运输
充分利用运输工具载重量和容积, 合理安排装载的物品及载运方法,提高 运输工具实载率
由于每辆车的载重量或容积有限, 而各种货物的单位体积与重量又大小不 一,因而为提高货车的利用率,需要对 各种货物的装载进行配装。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https://img.taocdn.com/s3/m/0d58e50484868762caaed5ab.png)
《经济学原理》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在本章中你将——考察买者对一种物品的支付意愿与需求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消费者剩余考察卖者生产一种物品的成本与供给曲线之间的联系了解如何定义并衡量生产者剩余明白供给与需求均衡能够使市场总剩余最大当消费者为购买感恩节晚餐而到商店时,他们可能为火鸡的价格如此之高而感到败兴。
同时,当农民把他们饲养的火鸡送到市场时,他们期望火鸡的价格能再高一些。
这些观点并不使人感到惊奇:买者总想少付些钞票,而卖者总想多得些钞票。
然而,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存在一种火鸡的“正确价格”吗?在往常各章中,我们讲明了,在市场经济中供给与需求的力量如何决定了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和销售量。
然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只是描述了市场配置稀缺资源的方式,而没有直截了当讲明这些市场配置是不是令人中意的咨询题。
换句话讲,我们的分析是实证的(是什么),而不是规范的(应该是什么)。
我们明白,火鸡的价格调整是要保证火鸡的供给量等于火鸡的需求量。
然而,在这种均衡时,火鸡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是太少、太多,依旧正好呢?在本章中,我们要讨论福利经济学那个题目,即研究资源配置如何阻碍经济福利。
我们从考察买者和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开始。
然后我们考虑社会如何能够使这种利益尽量达到最大。
这种分析得出了一个阻碍深远的结论:市场上供求均衡能够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收益最大化。
也许你还记得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福利经济学的研究更充分地讲明了那个原理。
它还要回答火鸡的正确价格那个咨询题:在某种意义上讲,使火鸡供求平稳的价格是最好的价格,因为它使火鸡消费者和火鸡生产者的总福利最大化。
消费者剩余我们从观看参与市场的买者得到的收益开始我们的福利经济学研究。
支付意愿设想你有一张崭新的猫王的首张专辑。
因为你不是一个猫王迷,你决定把该专辑卖出。
如此做的一种方法是举行拍卖。
四个猫王迷显现在你的拍卖会上:约翰、保罗、乔治和林格。
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第七章通货膨胀
![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第七章通货膨胀](https://img.taocdn.com/s3/m/65881b04a5e9856a561260df.png)
经济学基础知识部分第七章通货膨胀考点一.通货膨胀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含义:所谓通货膨胀,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或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上涨的经济现象。
反之,在一段时间内价格水平持续、显著下降的经济现象则被定义为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在现实生活中,通货膨胀率通常是用各种价格指数来衡量的。
价格指数包括消费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减缩指数三种。
2.通货膨胀的类型(1)如果按照价格水平上涨的幅度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爬行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飞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四种类型。
(2)按对不同商品价格的影响程度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平衡的通货膨胀和非平衡的通货膨胀(3)按人们对物价上涨的预期来划分,可以把通货膨胀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3.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1)通货膨胀通过影响人们手中财富的实际价值实现了收入和利益的再分配。
第一,在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债务人而不利于债权人在雇主与工人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雇主而不利于工人。
第三,在政府与公众之间,通货膨胀将有利于政府而不利于公众。
(2)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率的影响:价格是一种市场信号。
在一个竞争性的经济中,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生产者,他们都会根据价格信号的变动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行为,从而使资源配置发生改变。
价格信号的失真意味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失灵,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生产者的生产行为都可能发生紊乱,从而使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置,导致经济效率的降低。
(3)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在短期内,如果通货膨胀率较低,那么通货膨胀与产出水平就是正相关的;在长期中,通货膨胀对一个经济社会的产出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即是说,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无关。
考点二.通货膨胀的成因1.货币主义观点:(1)货币供应量是名义国民收入的决定因素,货币数量变化是货币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
(2)货币数量在短期可以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等实际变量,长期则不能影响这些实际变量,能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
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1)
![完全垄断市场的价格与产量决定(1)](https://img.taocdn.com/s3/m/190c359ff7ec4afe05a1df99.png)
例:设ed1=-2, ed2=-4,则
1 1
P1
ed2
P2 1 1
ed1
故 若 e d 1 e d 2 ,则 P 1 P 2 ;若 e d 1 e d 2 ,则 P 1 P 2
n 可编辑版
Q
28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 H
消费者剩余= △ HPmF= △ HEF
Pm
J
PC
MC F
G
E
AR
I
MR
O
Q Q m 可编辑版 C
Q
29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 H
无谓损失 Deadweight
生产者剩余= PmIEF= △ HIE
最常见的价格歧视方法。要求厂商将消费 者区分为不同组别,且不同组别消费者具 有各自需求函数且需求弹性各不相同。
可编辑版
37
三级价格歧视
通过三级价格歧视实现利润最大必须满足条件 MR1=MR2=MC
证明:设两市场价格分别为P1与P2,成本函数为
TC(Q1+Q2),则利润函数为 π= P1·Q1+ P2 ·Q2- TC(Q1+Q2)
Loss
MC
Pm
J
F
PC
G
E
AR
I
MR
O
Q Q m 可编辑版 C
Q
30
一级价格歧视
一级价格歧视下,产量达到社会最优水平
$ H
Pm
J
F
生产者剩余= △ HIG
消费者剩余= 0 MC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精)
![微观经济学第七章要素的需求和供给(精)](https://img.taocdn.com/s3/m/d85de6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da.png)
MRPL
A
W0
S
MRPL
O
L0 1 L 0 L0 1
L
图7.2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
MRPL
A S
W0
MRPL
O
L0 1 L 0 L0 1
L
图7.2 利润最大化的劳动雇用量
2)长期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1.长期内厂商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W
A W1
C
B
W2
MRPL (k0)
MRPL(k1)
O
L1
MRP=MR·MP
所以,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的增加而不断下降。
要素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MRP=MR*MP
MRP
MP O
要素投入量 图7.1 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 在任何情况下,MPR其都是向下倾斜的,只是斜率有所不同而以
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1)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初始条件:1.要素市场完全竞争 2.资本是固定不变的 讨论对象:厂商短期内对劳动的需求
S
D MR
20
25
L
图7.12 双边垄断
谢谢大家!
因此,厂商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也就决定了对要素的需求
当厂商对每一种要素投入量做出决策时,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一阶条件)是要素的边际投 入等于其边际收益。
L,K为投入要素,R(L,K)和C(L,K)分别为投入要素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R(L,K)-C(L,K)
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
dR/dL=dC/dL dR/dK=dC/dK
二、要素的边际收益 为确定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要素雇用量,首先要确定要素雇用的边际收益,而这是建立 在要素的边际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 要素的边际收益,即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 益增量。
经济学概论(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
![经济学概论(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832084bb02020740be1e9bb8.png)
1、劳动需求的移动 2、劳动供给的移动
四、工资的差异 1、补偿性差别 ❖ 不愉快的或有危险的工作条件 ❖ 高度紧张的体力或脑力劳动 ❖ 就业不稳定的工种 ❖ 失败的风险 ❖ 特殊的社会影响和贡献
2、能力的差异 3、不完全竞争 ❖ 就业准入制度 ❖ 各种就业歧视性措施 4、工会对工资的影响 ❖ 增加对劳动的需求 ❖ 减少劳动的供给 ❖ 实行最低工资法
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 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需求。 ❖ 生产要素市场上供求主体有别于产品市场上的供求主体。
4、不完全竞争产品市场中的生产要素的需求 VMP -MRP=(MP×P)-(MP×MR)=MP(P-MR) 二、生产要素的供给 三、生产要素的均衡
二、土地市场
1、土地的含义与特征 ❖ 经济学上的土地,泛指生产中使用的一切资源,自然资源是大自然赋予的、
不由人生产出来的生产要素,可以分为两类。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 土地对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的特点被描述为原始的
和不可毁灭的。
2、土地市场的均衡
三、生产要素之间的联系 四、利润的决定 ❖ 会计利润 ❖ 经济利润 ❖ 正常利润
第三节 资本市场和土地市场
一、资本市场 1、资本的特征 ❖ 资本包括实物资本和金融资本 ❖ 资本具有三个独特的特点
第一,它的数量是可以改变的 第二,它之所以被生产出来,其目的是为了以此而获得更多的商品和劳务。 第三,它是作为投入要素。
2、利息的形成原因 ❖ 货币使用的时间偏好 ❖ 迂回理解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掌握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3、了解影响劳动需求和供给的因素。 4、解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原因。 5、解释工资的差异。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
![西方经济学-第七章](https://img.taocdn.com/s3/m/6c025540561252d381eb6e13.png)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第七章生产要素市场和收入分配理论复习要求:1、引致需求、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2、边际产品价值、边际收益产品、3、租金、准租、经济租金、4、洛伦茨曲线、基尼系数等概念。
主要内容介绍:1.分配理论要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即生产出来的产品社会各按什么原则分配给各阶级.2.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是分配论的一个主要部分。
因为,按照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四位一体”公式,即在生产中,各种生产要素都根据自己在生产中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得相应的报酬:工人提供了劳动,获得了工资;资本家提供了资本,获得了利息;地主提供了土地,获得了地租;企业家提供了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
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就是生产要素的价格。
所以,分配理论就是要解决生产要素的价格决定的问题。
3.生产要素的价格与产品的价格一样是由供求决定的。
即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价格。
4.本章结构:先从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入手,然后介绍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理论。
最后,从社会的角度来研究分配问题。
第一节生产要素的需求一、生产要素的需求1.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1).生产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
由于对产品的需求而引起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即,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从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中派生出来的。
所以,生产要素的需求又是“派生需求”或“引致需求”。
厂商之所以需要生产要素是为了用它生产出各种产品实现利润最大化。
(2)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还有个特点就是“共同性”,即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联合的需求或相互依存的需求。
这就带来一个后果,即对某种生产要素的需求不仅取决于该生产要素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其他生产要素的价格,但是为方便起见,一般只集中分析一种生产要素的情况二、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生产要素需求(1)厂商的要素使用原则:厂商在使用要素时,同样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
在完全竞争市场MR=AR=P ,因此,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就是要实现边际收益,而MR=MC=P 。
经济学原理_第七章_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经济学原理_第七章_不完全竞争的市场](https://img.taocdn.com/s3/m/44b121d89ec3d5bbfd0a74d6.png)
第二节 垄断竞争 六、供给曲线 七、非价格竞争
第二节 垄断竞争
六 供给曲线
不存在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非价格竞争 厂商之间存在着价格竞争和非价格竞争——通 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 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
七
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价格竞争。
广告分为信息性广告和劝说性广告两类。
[视频] 寡头市场在变化
到寡头后,为了适应竞争,打价格战向倾 向薄利多销的经营模式变化。
第三节 寡头 二、古诺模型
第三节பைடு நூலகம்寡头
二 古诺模型
寡头厂商的价格与产量的决定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其利润要受所有厂商决策的相互影响。 古诺模型是由法国经济学家古诺于1838年提出 的,通常被作为寡头理论分析的出发点。 斯塔克伯格于1934年提出模型,将寡头厂商的 角色定位为“领导者”或“追随者”分析范式。 领导型厂商能得到先出牌的好处即先动优势, 没有反应函数,追随型厂商具有反应函数。
垄断竞争
需求曲线
长期均衡
多余的 生产能力
古诺模型
寡头
斯威齐模型
寡头厂商之间的博弈:博弈论初步
市场的比较
P=LMC
第一节 垄断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第一节 垄断
一 垄断市场的条件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
的市场组织。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 商品;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其他厂商 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的形成原因: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
第一节 垄断
二 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2 收益曲线
P=a-bQ TR(Q)=PQ=aQ-bQ2 MR(Q)=dTR(Q)/dQ=a-2bQ dP/dQ= -b dMR/dQ= -2b
经济学原理 第7章一国收入的决定
![经济学原理 第7章一国收入的决定](https://img.taocdn.com/s3/m/399fa8156edb6f1aff001fb1.png)
国内生产总值特点
• (5)市场价值 • GDP是支市场价值计算的。
• 首先是以市场价格计算其价值;
• 其次,GDP的生产以“市场性”、“社会性”为 原则,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商品。 • (6)包括产品和劳务 • GDP既包括有形的最终产品,也包括无形的劳务 产品价值。
二、其他收入衡量指标
• 1、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
• 居民户和非公司企业得到的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障支付 • 4、个人可支配收入
• 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其他非税支付
3、个人收入,一国一 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PI = NI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所得税 • +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 支付 • +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 利息;
四、国民经济的循环与国民收入核 算的恒等
1、两部门简单循环(生产和消费)
•生产与消费均衡 •生产多少=消费多少
C+I = C+S
所以I = S
2、三部门循环:居民、厂商、政府
•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 买各种产品与劳务的支 出
三部门经济均衡 C+I+G = C+S+T 所以I+G = S+T
3、四部门经济均衡AD = AS
例题:计算GDP 、NDP、NI、PI与DPI
•如果某一年份某国的最终消费为 8000亿美元,国内私人投资的总额 为5000亿美元(其中500亿美元为 弥补当年消耗的固定资产),政府 税收为3000亿美元(其中间接税为 2000亿美元,其他为个人所得税), 政府支出为3000亿美元(其中政府 购买为2500亿美元、政府转移支付 为500亿美元),出口为2000亿美 元,进口为1500亿美元;根据以上 数据计算。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章 制度-1
![新制度经济学-第七章 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f000f039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0.png)
4、提供激励机制。调动人们积极性,如专利制度。 5、提供保险功能。财产权得到保障—具有安全感。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二)制度结构的特征
1、相关性。分为三种 互斥关系:意味着两项制度对于同一个行为主体的同一
种行为的约束正好相反。
耦合关系:两项制度对于同一行为主体的行为约束互相 配合,使得需求者更好地实现其目标。
独立关系:若两种制度之间既无互斥关系也无耦合关系, 就称之为独立关系。
2、层次性。指一个制度结构系统的各项制度安排从总 体上看构成一个层级系统,其中一些是最基本的制度, 其他制度则由它们衍生而来,可称之为派生制度。
制度--规范和约束个人行为的各种规则。
第一节 制度的含义
一、制度的定义 二、制度的类型 三、制度的功能与作用 四、制度安排与制度结构
二、制度的类型
1、正式制度 2、非正式制度 3、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关系
正式制度
正式制度:某些人或组织自觉和有意 识地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则以 及经济活动之间签订的正式契约。
非正式制度
区别
正式制度
无形-风俗习惯
表现形式不同 存在表现形式
依靠内心自省与自觉
无需组织机构 成本非常小
实现机制不同 实施成本差异
具有外在的强制约束机 制
需要建立专门组织机构 成本较高
长期历史发展产物 形成和演变时间 时间短 “朝令夕改”
很难在国家或区域之 间移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2/12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一、垄断市场的条件
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
品。 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二节 垄断竞争
n 七、非价格竞争
垄断竞争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 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 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这就是非 价格竞争。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三节 寡头
n 一、定义与特征 n 1、定义:寡头市场是指,一个行业中企业
为数甚少,而且,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 相互关系的市场形态。 n 生产同质产品的称为“纯粹寡头”, n 产品存在差异的称为“差异寡头” n 为共同利益勾结在一起的称为“勾结寡 头”,各自行动的则称为“独立寡头”。
n 市场不完全竞争的根源: n 一、成本和市场的不完全性 n 二、进入壁垒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自然垄断:指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 有效率地进行生产。
n 技术始终增长并达到一定的规模,因此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就会永远呈下降的 趋势。随着产量的提高,企业可以不断 地降低价格,且保持一定的利润。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二节 垄断竞争
n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1、厂商数量多,每个厂商所占市场份额 小。
n 2、每个厂商产品有差别(“心理”差别 与“真实”差别)。
n 3、厂商进入和退出较容易。 n 4、厂商之间无勾结行为。
经济学第七章(1)
二、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n 1、“想象”需求曲线:当厂商降价时,其
以后,价格下降来吸引大众市场
P2 D2 = AR2 AC = MC
MR1 D1 = AR1
MR2
Q1
Q2
数量
经济学第七章(1)
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高峰价格
n 对某些商品和服务,在特定时间会出现 需求高峰
n 交通高峰时间的道路和隧道 n 夏天傍晚时分的电力 n 周末的滑雪胜地和游乐场
经济学第七章(1)
n 由于均衡产量有所增加,所以 消费者也得到了一定的消费利
n AR 益。 Q 现实生活中很少见。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二)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二)二级价格歧视 n 定义:完全垄断厂商把产品分成几批,分
批制定不同的价格。 n 电信价格可按使用量给予鼓励(数量折扣
quantity discount) n 第二级价格歧视成功的条件是消费者不可
n 虽然最佳产量仍然由MC=MR决定,但价格却并不
是相应的MR,而是比MR大的AR。
n 即:取决于P(=AR)与MR之间有多大距离,而这
又取决于需求曲线的形状。 n 即使是同一产量,当需求曲线不同时,会对应不同
的价格;反之也然。 n 只有当需求曲线确定了,才知道所对应的价格。 n 因此,垄断企业的产出数量,取决于边际成本曲线
售是无利可图的
MC
P*
D2
D1
MR1
MR2
Q*
数量
经济学第七章(1)
时间价格歧视和高峰价格
n 用时间区分市场
n 最新的产品,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n书 n 电影 n 电脑
经济学第七章(1)
时间价格歧视
根据时间定价将消费者分成不同
价格
的群体,开始,价格很高,厂商
成对商品有很高需求且
P1
急需购买的消费者那里获得剩余
第一节 垄断
3.边际收益、价格和需求的价格弹性
即: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三、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一)
MR=MC 结果取决于AC 与AR的相对位 置。AC越高, 超额利润越少, 直至亏损;因 此,可以有经 济利润,不亏 不赢,也可能 亏损。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二)
经济学第七章(1)
线的斜率是AR(或需求曲线)的2倍。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
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 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的曲线.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经线济学第七章(1)
n 垄断者不仅可以确定产量来取得经济利润, 而且,可以通过制定价格取得经济利润。 具体的办法是制定差别价格。
经济学第七章(1)
(一)一级价格歧视
P P0
P1 P2 F
O
MC
A B
E MR
Q1 Q2
n 垄断厂商根据每一产品对每 一消费者的效用大小逐一确定 的不同价格。
n 在使用第一级价格歧视后生产 者剩余增加了一大块。
ARt
与需求价格弹性
AR2 MRt MR1 MR2AR1
Q1Q2 Qt
成反方向变化。
Q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
n 三级价格歧视
n 目标
n MR1 = MR2 n MC1 = MR1 并且 MC2 = MR2 n MR1 = MR2 = MC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
n 三级价格歧视
n P1: 给第一组定价 n P2: 给第二组定价 n C(Qr) = 总成本 QT = Q1 + Q2 n 利润 ( ) = P1Q1 + P2Q2 - C(Qr)
4) 当卖者能够根据不同的价格需求弹性把他的市场区别为不 同的组别时,三级价格歧视是可行的。 (例如 商务旅客和 度假者)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图
P
P1 P2 Pt
O
n 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MRI=MR2=MC。
n 对需求价格弹性大的市场制定低价;
MC
反之,实行高价。
n 厂商对市场的垄断程度
支付不同的价格(或者说需求价格弹性不 同)。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3.三级价格歧视 1)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
群)收取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三级价格歧视。 2)根据MR1=MR2=MC的原则确定产量和价格。
3) 最盛行的价格歧视形式
例如:常规的和“特别”飞机票价;加价和不加价牌子的 酒、罐头食品或冷冻蔬菜;对学生和老年公民的折扣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 n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决策是处理产量
与利润的关系。 n 在垄断条件下,企业是价格的决定者,因此,
决策是处理产量、价格与利润的关系。 n 厂商面对的需求曲线即行业的需求曲线;因
此,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n 故有:P=D=AR 同时,AR≠MR且MR曲
n 应该说,垄断的不稳定对于社会来说是件好事,因为 竞争的存在,甚至哪怕是潜在的竞争威胁,都会使市 场效率有所提高。这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可 竞争性市场”(contestable markets)。
经济学第七章(1)
垄断企业的行为及效率
n 经济学上一般认为,由于垄断者会对市 场施加影响,所以垄断市场是最缺乏经 济效率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经济学 家会反对它。
垄断的经济后果
P,C,R
Pm Pc
n 效率损失(efficiency loss)或称 重负损失(dead weight loss)
n 与完全竞争相比,社会总剩余减少。
MC n 并且,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再
A
分配给生产者。
BC
E Qm Qc
Q
经济学第七章(1)
六、垄断厂商的价格歧视
n 1、定义:指垄断厂商不是因为成本的不同 而对不同市场的消费者,或对同一消费品 的不同购买者,分别确定不同的产品销售 价格。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三节 寡头
n 2、 特征
n (1)企业为数甚少。 n (2)企业之间相互依存:企业既不是“价格接受
高峰价格 价格 P1
MC
高峰价 = P1 .
低谷价 = P2 . P2
D1 = AR1
MR2
Q2
MR1
D2 = AR2
Q1
数量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七、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法及其他定价法
经济学第七章(1)
垄断者的定价原则
边际成本加价原则:
当Ed﹥1时,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当Ed=∞时, P=MC,垄断没必要。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
n 三级价格歧视
n 不断增加它对各组消费者的销售量,直到最 后一个单位销售所增加的利润为零
n
n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
n 三级价格歧视
n 第二组的消费者: MR2 = MC n MR1 = MR2 = MC
经济学第七章(1)
三级价格歧视
n 三级价格歧视
决定相对价格
能再出售已折价的商品。 n 厂商把部分消费者剩余转化为垄经济学断第七利章(1)润。
第一节 垄断
2.二级价格歧视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一节 垄断
n (三)三级价格歧视 n 1、可行的条件 n (1)完全垄断,没有竞争者; n (2)能够把市场分割为相互独立的分市场,
产品不能在分市场中流动; n (3)存在消费者剩余,不同的消费者愿意
的多样化。 n 2、与完全垄断相比:效率高于完全垄断,
产量高而价格低。
经济学第七章(1)
第二节 垄断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