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语文期末试卷练习中不断积累。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共5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一词的建构实际上包含着四个层次:一是真实的历史,二是记录的历史,三是传播的历史,四是接受的历史。

“真实的历史”是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件和已经逝去的历史人物。“真实的历史”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唯一性,二是不可重复性。

“记录的历史”是历史学家根据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回忆、文字记录下来的历史,比如《史记》。当事人与旁观者的口述和回忆可靠吗?当事人的口述一般来说是可信的,但是,当事人的口述与回忆有时也会存在问题。比如记忆本身的多寡、误记、有意掩盖和无意选择等;而且,当事人只是历史事件的部分经历者,任何当事人都不可能知道历史的全貌,不可能了解历史事件的全过程。至于历史事件发生的独特背景、原因,更难为每一位当事人所知晓。这样,当事人的口述和“真实的历史”之间已经有了误差。如果若干或者一批当事人回忆一个复杂的历史事件,差别会更大。旁观者呢?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吗?有时候恰恰是当事者清旁观者迷。因为当事者知道事件的真相,知道事件的全过程。旁观者只凭自己的见闻了解历史事件,而获得见闻的五官常常会欺骗我们。并非所有眼见都是真实,并非所有耳闻都是真实。

史学家书写“记录的历史”,必然要对自己依据的文献进行选择,没有选择的历史记录是不存在的。这不仅因为历史事件的本身太复杂、太庞杂,历史文献太复杂、太庞杂,没有选择就无法记写,更由于史学家书写历史的本身必然受到种种制约,这种制约包括政治倾向、价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修辞立其诚”,

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

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

”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是命题与客观实

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

符合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言行一致亦即

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

”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

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很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

想。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的问题。(摘编自张岱年

《修辞立其诚》)材料二:关于“修辞立其诚”的内涵有多种解说,尚无定论,但其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济宁市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2024.01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生价值论,它注重精神蕴涵的指导作用,重视人文思想的建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方式的精神形态,它不仅体现着人类普遍的精神追求,而且体现着民族特有的价值关怀和时代属性。

生命意识是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重要标志。中国古典诗歌既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咏叹,也有对世事飘忽、功名蹉跎的感慨,更有对人格理想、功业抱负的抒发。这种博大深沉的生命意识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渗透到怀古诗、饮酒诗、山水诗等诗歌类型中,形成鲜明的中华人文精神特色。

作为一种人文精神的中国古代生命意识,它不仅眷恋于个体生命独特的存在和完满,而且善于发掘个体生命浑融于人类群体中的价值和意义。诗人屈原曾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老冉冉其将至,恐修名之不立”,可见他的生命意识是多么地细敏和真切,但这种感觉给他带来的,决不仅仅是无可奈何的缕缕忧伤,而更多的浸透着珍惜时光、热爱生命的积极进取精神,也就是通过人格的自我完善来达到永恒的生命境界,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急切心情。

中国古代诗人总有一种悲天悯人之心,他们的忧患早已从个人的生死穷达扩展到对民生疾苦的人文关怀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忧患意识是指人们从忧患境遇的困扰中体验到人性的尊严和伟大及其人之为人的价值,并进而提升主体人格和精神境界,以自身内在的生命力量去突破困境,超越忧患的心态。继《诗经》《离骚》之后,表现种种忧患心理,成为诗人、文学家创作的一个永恒的主题。这种忧患心理包括对人生悲剧境遇、民生疾病痛苦以及国家前途命运等种种忧患,其中既有诗人们对于个体在生存发展过程中陷入困境时的自我关怀,也有基于无限的悲天悯人的同情之心的群体关怀,更有一种关注国家、民族命运,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自觉意识,从而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浓郁的现世情怀和高尚的人文精神。超然客公众号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截了当作答。共100分,考试时刻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

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

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

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

B.喝彩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

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

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舞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职员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对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冯友兰

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这是很明显的。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沉鱼落雁震耳欲聋

B. 青涩油光可鉴

C. 莲步轻移震古烁今

D. 惊鸿一瞥融会贯通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使全体同学深受感动。

D.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表达生动的一项是:

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

A. 莫言

B. 巴金

C. 郭沫若

D. 老舍

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

A. 画蛇添足

B. 狐假虎威

C. 画龙点睛

D. 指鹿为马

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

C.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D.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8.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一项是:

A. 河流

B. 沙漠

C. 森林

D. 高山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 雨中的花朵在微笑。

B. 风儿在轻轻吹拂着湖面。

C. 月亮在夜空中闪耀。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复习是高二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做语文期末试题是备考语文期末考试的一个好方法。以下是小编给你推荐的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蚍(bǐ)蜉逆遁(dùn) 珪(guī)组仄(zè)径

B.曩(nǎng)昔倜(tì)傥庭趋(qū) 丰犒(kào)

C.麋(mí)鹿缧(léi)绁斥堠(hóu) 狎(xiá)弄

D.亟(qì)待瞋(chēn)目谂(shěn)知玉醅(pēi)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散文,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绚丽一脉。散文,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唐宋散文,便是文坛艺苑中的一枝奇葩。当我们走进唐宋散文的时候,作家们用生花妙笔描绘出一幅幅民俗、民生的图景。那些描写华夏这片古老土地的沧海一粟、风土人情、亭台楼阁的散文,那些反映民众的生存状态、透视社会心理、展示地域文化的华章,仿佛引领着我们进行跨越时空的遨游。

A.源远流长

B.奇葩

C.沧海一粟

D.透视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针对日本右翼人员再次进入我国钓鱼岛领海的非法行为,由中国海监50、15、26、27船组成的中国海监巡航编队10月3日继续进入我钓鱼岛领海内进行维权巡航。

B.“蛟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我国认识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C.就菲美“肩并肩”联合军演而言,菲方大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搅动南海局势,提升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恐怕是美菲双方的契合点。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向,请你认识⾃⼰,好好爱⾃⼰。再怎么羡慕别⼈的钱包,⾝份,地位。那都不是⾃⼰的。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记住⾃⼰在糟糕也是⾃⼰,请善待⾃⼰。⽆忧考为你整理了《⾼⼆语⽂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学习路上,⽆忧考为你加油!

【⼀】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现代⽂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形式、表现⼿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为明显,胡适⾃⼰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话诗⼈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脉⾎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巷》的中⼼意象“丁⾹”,即来⾃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空结⾬中愁”,卞之琳就说《⾬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空结⾬中愁’的现代⽩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中的⽆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九⾸》中的《迢迢牵⽜星》同出机杼。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 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项,原文只是说“大禹创立的夏王朝,可能是靠不住的”,而非根本不存在;B 项,《夏本纪》不是先秦古籍;D项,把必要条件错误表述为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2.【答案】C

【解析】说司马迁“对历史文献不够严肃”是曲解文意,无中生有。

3.【答案】A

【解析】“战争掠夺”是游牧文明的扩张形式,而非农耕文明产生的条件。

4.【答案】结论:夏代是存在的。(1分)推导步骤:(1)只有经过文献史学、考古学发现和人类学社会学理论三个系统综合研究成果证明的王朝,才是真实存在的(大前提);(1分)(2)夏代通过了综合文献、考古发现以及文化人类学三大系统研究成果的证明(小前提);(分)(3)所以,夏代是存在的。(1分)(如果没有步骤3,只写出1和2,也可得满分)

5.【答案】①首先否定《禹贡》记载的现实性,破除错误认识,确立促进夏文化的深入研究走入正轨的观点。(2分)②夏朝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这决定了中华文化的特征;(2分)

③破解夏朝研究虚无论的成因;归纳结论、正本清源、解决问题。(2分)

6.【答案】D

【解析】A.“却有‘竹林七贤’那种不羁的性格”错。竹林七贤放荡不羁,文中诸人表现并非如此,丰子恺更是一团和气;B.“八月十五中秋夜赏灯”错。“月上柳梢头”出自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中的句子,元夕是元宵节。C.“借此意在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错。诗句指人的胸怀坦白开朗就如同雨过天晴明朗洁净的景象,重在说明丰子恺先生的“和”,不是赞美丰子恺雍容恬静。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西班牙人和抵达印度的葡萄牙人等,他们都是追逐着“钱”而走遍世界的。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还呼唤着以“钱”为商业对象的商人──“钱商”,私人金融活动应运而生。这些私人金融活动的风险很大,但是,“钱”的商业利润实在太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现在,钱的符号化电子化,让银行结算的速度大幅度提高,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极大地提高了经济的效率,在这方面,发达国家走在了前头。金融电子化、货币符号化,是顺着使“钱”尽可能方便的逻辑往前走的。“钱”方便到可以看不见的地步,越来越多看不见的“钱”在我们身边如洪水般高速流动,终于出现了一种比自然界灾害更为可怕的灾害──“钱灾”。

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人们以“钱”炒“钱”,“钱”越炒越热,终于升腾为“泡沫”。发达国家的投机资本大肆购买某国的货币,然后急剧抛出,足以使经济规模较小的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短期流动资本大进大出,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十多年前长春“疯狂的君子兰”,就是泡沫经济的本土例子,在城市职工人均收入不足百元的时候,一株君子兰却居然可以炒至十几万元的价位。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经济增长幅度不大,房地产却在疯炒,经济泡沫一破灭,迄今十年不振。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不贵也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0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美学的代表人物朱光潜就吸收了中国传统美学关于“意象”的思想,提出了“美感的世界绝粹是意象世界”的观点。不过,真正对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的重视,将意象美学的建构作为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范式之一,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普遍存在的将“意象”看成是西方输入到中国的美学概念,并将它与英美意象主义诗歌创作联系起来的现点不一样,人们普遍意识到“意象”滋生的土壤在中国,意象美学亦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华民族本土美学,以“意象”为核心的美学与文艺学体系的理论建构与研究也蓬勃开展起来。。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意象”所创造的世界不同于现实,它不是让人们满足于眼前、当下的东西,而是超越现实,走向高远的人生境界与审美追求。

中国诗歌艺术创造的本体即是意象。中国古代诗学的许多重要范畴,如兴象、情景、虚实、比兴、气韵等,都直接指向了诗歌审美意象的创造。中国书法艺术本质上也是一门意象创造的艺术,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体悟道的生命节奏,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高二上语文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上语⽂期末测试题与答案

⾼⼆上语⽂期末测试题?⼀、论述类⽂本阅读阅读下⾯的⽂字,完成各题。①《通典》云:“舞急转如风,俗谓之胡旋。”胡旋舞⼜称为团乱旋、团圆旋等,是

从西域康居传⼊中原的⼀种民间舞蹈,与《秦王破阵乐》《霓裳⽻⾐舞》⼀道成为唐代最流⾏的三⼤乐舞。与传统中原舞蹈柔美、舒缓、婉约的风格

不同,胡旋舞节奏迅疾、风格刚劲,⽩居易的诗句“左旋右转不知疲,千匝万周⽆已时。⼈间物类⽆可⽐,奔车轮缓旋风迟”,描述的正是⼥舞者“

⼼应弦,⼿应⿎”翩翩舞胡旋的情景。②也许今天的⼈们已经很难想象胡旋舞在唐代有多么流⾏。如果⽩居易所说的“⾂妾⼈⼈学圈转”或许有⽂学

家夸张的成分,那么《新唐书》《册府龟元》中,西域多国在开元年间屡献胡旋舞的记载更为可信。史料显⽰,唐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胡风在

中原地区盛⾏,各⼤乐坊的舞伎、街头巷尾的百姓,许多都是胡旋舞的爱好者,在⼤型游乐活动、节庆活动中,也必然少不了胡旋舞的⾝影。③在唐

代红极⼀时的胡旋舞已经失传,⼈们只能在影视作品和历史资料中领略其风采、想象其神韵。近⽇,《王者荣耀》与敦煌研究院合作,邀请青年舞蹈

家共同创作,演绎了敦煌胡旋主题舞蹈《遇见敦煌》。借助当代艺术家的智慧和现代科技的⼒量,胡旋舞仿佛从敦煌壁画中⾛来,以鲜活灵动的⽅式

与⼈们重逢,传统乐舞⽂化也因⽽⾛向更⼴阔的受众,寻找当代知⾳。④敦煌莫⾼窟220窟的壁画《东⽅药师经变画》,场⾯恢弘、⾊彩瑰丽,望

之有梦回盛唐之感。壁画上,舞伎脚踩圆毯、翻翩起舞,从飞动的舞⼱中不难推断她们正在做急速旋转,令⼈想起唐代诗⼈对胡姬舞姿的描写,也印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一、语言文字基础题(第小题3分,共9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辑要作揖舟楫修葺缉拿归案 B.寥廓悖谬屠戮蓼蓝未雨绸缪C.诽谤绯红徘徊悱恻妄自菲薄 D.黯然歆羡幽暗喑哑不谙水性【考点】常用字的字音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读音,读音练习要把功夫放在平时,注意多查字典,多积累。A项几个词语的读音分别的jí、 yī、jí、qì、jī。B项几个词语的读音分别是liáo 、miù、lù liǎo 、mòu 。C项的读音分别是fěi 、fēi 、pái 、fěi 、fěi 。D项的读音分别是àn 、xīn 、àn 、yīn 、ān。

【答案】B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付梓筹划名信片大象的鼻子——能曲能伸

B.按语沉湎泊来品班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C.装帧针贬挖墙角冰糖煮黄连——同甘共苦

D.宣泄鄙薄炒鱿鱼耗子啃书本——咬文嚼字

【考点】常用规范汉字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字形。字形记忆要注意与字意相连。A项,“名信片”应写作“明信片”,“能曲能伸”应写作“能屈能伸”; B项,“泊来品”应写作“舶来品”; C项,“针贬”应写作“针砭”,“挖墙角”应写作“挖墙脚”。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随着社会的发展,__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分别二十多年后,同学们再相聚时,我已经很难__出小学时的同桌了。

③这里出产的绿茶久负盛名,要仔细__才能领略到它的妙处。

A.终身辨别品评

B.终身辨认品尝

C.终生辨别品尝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带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先秦儒家在考量人与动物的关系时,强调和谐、仁爱。如何实现此种理想?路径就是“尽物之性”,即万物向荣,各尽其性。董仲舒在总结儒家的仁爱思想时所说的“质于爱民,以下至鸟兽昆虫莫不爱。不爱,奚足以谓仁?”实质上不过是对儒家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处理人与物之关系的延伸表达而已。不过,在先秦儒家看来,对动物的爱与对人的爱还是有区别的。这种有区别的爱源于儒家的差等之爱理念。这种差等之爱循着“亲亲——仁民——爱物”的路径递减。对人的爱尚且为差等之爱,对动物的爱自然又次之。

那么,在利用乃至食用动物方面,先秦儒家如何做到与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相一致的呢?他们的做法是:制天命而用之,杀伐以时。荀子认为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而动物“有父子,而无父子之亲,有牝牡而无男女之别”,其道德地位自然低人一等,因此动物可以为人所用。不过他并不主张对动物的随便利用和过度利用,而是主张遵循自然规律而用,即“杀伐以时”。他说:“圣王之制也: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从实践层面讲,这种做法至少始于禹王时代。

(摘编自王云岭《儒家视野中人与动物的关系与启示》)材料二

我们之所以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将其作为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原则,乃是因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地球上本无人类,后来才有人类——地球形成已有45亿年,产生生命已有42亿年,出现人类不过短短的300万年,这是科学事实。地球可以没有人类,人类却不可以没有地球,地球是至今为止被发现唯一有生命存在、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这也是科学事实。我们对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讨论应基于上述科学事实。并把握两个所指:其一,人是自然的产物,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馈赠了居所与养分。自然是人类的根,是人类的源。马克思曾经指出:“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其二,自然界的演化出现了异化,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人类,自从有了人类,地球史便进入“人类纪”,即由人类主导的地质年代。随着文明的发展,今天作为自然界之产物、自然界一部分的人类已有能力把地球和自己一同毁灭,而且人类的所作所为正在毁灭地球和自己,生态危机已经使地球和人类面临劫难。地球要延续,人类要延续,这是文明的思维。地球能否延续,人类能否延续,这是文明的忧患。总之,人类搭乘着地球之舟漂浮在无垠的星际海洋,与地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从来就没有救世主,人类与地球命运与共,何去何从,全靠人类自己。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高二年级(上)期末测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

好诗首先是感性的。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智性也很重要。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

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

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

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

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

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

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

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

B.核定富余关于

C.核实富裕关于

D.核定富裕有关

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答案:A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社会保障制度的推行,为劳动者自主择业解除了后顾之忧

....,人们不再为因转换单位而失去社会保险担心。

B.德国10月份失业人数猛增,比上月增加2.2万人,超过预期的一倍,政府面对方兴未艾

....的失业势头也束手无策。

C.这个下岗职工服务站,全心全意地为下岗职工排忧解难,他们发扬捡到篮里就是菜

.......的精神,深受下岗职工欢迎。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必将激励全国人民削尖了脑袋

.....努力奋斗,昂首阔步地走向未来。

解析:A.“后顾之忧”:后方出乱子;也指影响工作、学习的困难。B.“方兴未艾”:事物正发展,尚未停止。褒义词。C.“捡到篮里就是菜”指不加选择。D.“削尖了脑袋”是贬义词。

答案:A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莲花洞国家森林公园内到底有多少栋私人豪华别墅呢?这些豪华别墅里究竟住着哪些人呢?

B.“这栋别墅的主人是做生意的还是当官的?”记者又问。

C.本次调查历时半年之久,从全省范围内抽取了不同收入,职业,行业,文化程度的4500户城镇居民进行调查。

D.2004中国外交“欧洲年”即将落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欧外交高潮的结束,对中欧关系来说,“热恋期”才刚刚开始。

解析:C.“收入”“职业”“行业”后应为顿号,这是并列词语之前的停顿。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这次在迎仙桥发生的车祸,据记者现场报道,全部69人遇难。

B.老师说:“这次考试,第一名出在普通班,而不是在我们集中了全年级精华的实验班。”同学们听了,对他们震动很大。

C.建筑物或其他贵重设备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毁坏的,免于其承担责任。

D.要加快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发挥微机在培养智能型、创造型人才方面的作用,就要对它重点支持。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明。A项中“全部”一词放在“69人”前费解,是车上共69人全部遇难,还是69人遇难,另有幸免者?B项中“他们”的指代作用费解;D项中“它”指代模糊,应明确为“对这方面的工作”。

答案:C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避乱荆州。太祖①平荆州,以芝为菅长②。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③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④据曰:“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⑤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情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三国志·魏书十二》) 注: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县令的下属,主管文书。

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节家前后未尝给.徭给:提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具:具体。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通报。

D.昭犹惮.芝,不为通惮:担忧。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理解。B项中“具”,详尽;C项中“报”,回复;D项中“惮”,害怕。

答案: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