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章 仓库的温湿度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库内温度变化 – 无论日变化或年变化,多与库外气温变化相近,
一般稍落后于库外,变化幅度也较小。夜间温 度高于库外,白天温度低于库外。同时,库内 温度变化还与库房座落方向、建筑条件、库房 部位及贮品性质等因素有关;即与库房周围空 旷与否、同一库房的不同层次、向阳或背向阳、 垛顶或垛底、库内四角或较通风部位;库内储 存中药种类、性质及堆垛垛型等有关。
干湿温度计的测量时间:每日上午9:00、 下午3:00各记录1次。
• 悬挂位置:一座库房挂两个干湿温度计, 一个挂在不靠门窗、墙角而空气又能适当 流通的地方,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高度宜 在1.5m左右,以便保管人员起立平视观测; 另一个挂在温度和湿度最差位置。
• 2.毛发湿度计 通常设置在库区百叶箱内,冬季结冰时使用
– (2)饱和湿度 亦称最大湿度,指在一定温度时,每一立方米 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量的最大限度,以g/m3表示。饱和湿度 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3)相对湿度 指在同一温度空气中,现有绝对湿度与饱和湿 度的百分比。用其表示空气中实际水气量距离饱和状态的程度。
– (4)露点 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 到饱和时的温度。
1.潮解 2.稀释 3.分解 4.发霉 5.变形 6.风化
第三节 仓库温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一、温度的控制与调节 其措施如下: (一)降温措施
1.空调降温 2.通风降温 3.库房遮光降温 4.加冰降温 5.地下室或地窖 6.冷藏库和电冰箱
– 中药仓库内温度控制要求达到冷藏温度 (8℃以下)及凉爽温度(15℃以下)两种程度。 冷藏宜以压缩式制冷机制冷,由隔热房保 持低温,自动调温控制。多采用空气调节 式,经通风槽将冷气送入库内,用于细贵 及易霉蛀中药安全渡夏。如需杀灭仓虫, 则应置于-10℃以下的冷冻间。此外,还可 采用天然冰或人造冰降温、通风降温、凉 棚降温,以及利用防空洞、地下室冷气降 温。但应防止库内湿度增大。
• 药品贮藏条件中有关温度的要求,在《中 国药典》(2005年版)中的规定如下:
• 阴凉处 系指不超过20℃。 • 凉暗处 系指避光并且不超过20℃。 • 冷 处 系指2~10℃。
二、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湿度的基本知识
• 空气中含水蒸气量的大小,称为湿度。
– 1.水气:空气中所含气体状态的水。水气变化过程中的 吸热与散热,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第四章 仓库的温湿度管理
影响药品储存的环境最主要的是 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 知识要求 • 掌握药品储存温湿度管理的要求和措施。 • 熟悉库房温湿度与药品质量的关系。 • 能力要求 • 能根据药品的储存要求测定、调节和控
制库房的温湿度。
第一节 温湿度的变化规律
(一)温度的基本知识
• 1.气温:源自太阳热能,用其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储存 温度管理中 多用“℃”温标衡量气温高低。平时我们所 说的气温是指距离地面1.5m高度处的空气温度。
– 2.蒸气压:水蒸气的压强称为蒸气压,它将随着空气中 水蒸气量的加大而增大。
– 3.水分蒸发:当药物表面的蒸气压高于空气中的蒸气压 时,药物便失去水分,直到其所含水分与周围空气湿度 达到平衡为止,这一过程即称水分蒸发。
• 4.湿度指数:即衡量空气的干湿程度,可有若干湿度指数 来表示。
– (1)绝对湿度 指每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有水蒸气的重量,以 g/m3表示。气象上用水气压表示绝对湿度的大小,单位用毫 巴(mb)或毫米汞柱(mmHg)表示。
(二)升湿措施 一些对湿度特别敏感的药品还须密闭保湿,使内装
药物与外界空气隔绝。
• 目标检测:P53-54
• 1.周期性变化
– (1)日变化 即一昼夜内气温的变化。主要与太阳辐射及辐射 角度有关。由此使气温在日出后较快上升到午后2~3时为最 高值,之后,又较慢下降到黄昏时的温度,从夜间较快下降 到翌日凌晨最低值。昼夜中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差值,称气温 日变幅或气温日变差。系受纬度、季节、地形等因素影响所 致。气温日变化因不同地区的气侯特点而具特定的规律。
较方便
• 储存中多采用相对湿度作为控制和调节仓库温湿度的依据。 相对湿度大,即空气中水蒸气量距离饱和状态愈接近,空气 就潮湿,贮品水分愈不易蒸发;相反则空气愈干燥,贮品水 分易蒸发。由此可客观了解空气的干湿程度。
• 库内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主源于大气湿度,还包括贮品所含 水分的蒸发和其在空气中吸收水气的影响,加之中药本身所 含水分,共同影响了贮品的保管质量。中药所含水分的蒸发 除与其蒸发表面的温度、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空气的循 环及大气压力等因素有关之外,尚与中药表面的粗糙或平坦, 具细粒结构及其化学成分和物理状态有关,中药堆垛、包装 亦影响其水分的蒸发。
(二)常用的温度计和使用
• 1.温度计(表) 温度计的感应材料,通常为 水银和酒精,故分水银温度计和酒精温度计。 它们都是利用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用于测量空 气温度的仪器。水银温度计可测量的最低温度 为-36℃。酒精温度计可测量低于-36℃的温度 值。
• (1)正确读数:
• (2)避免视差和外界影响:
第二节 温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
一、温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 (一)温度过高的影响
1.致使药品变质 2.促使药品挥发 3.致使剂型破坏 (二)温度过低的影响 1.遇冷致使药品百度文库质 2.冻结使容器破裂、药品污染
二、湿度变化对药品的影响
水分是化学反应的媒介,湿度增大能促进药品分 解变质甚至产生毒性,所以湿度对药品质量的 影响很大。
• (3)温度计的订正、校正:
• 2.最高温度计:其感应材料为水银
• 3.最低温度计:感应材料为酒精
• 水银温度计,准确度 高但凝固点高不宜测 定低于-36℃的温度。
• 酒精温度计,准确度 相对较低但凝固点低, 适宜测定低温。酒精 沸点78 ℃,因此不 宜测高温。
• (三)温度的变化规律
– 大气温度的变化:可分周期性变化和非周期性变 化两类。周期性变化又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之分。
– (2)相对湿度年变化 最高值多在冬季,最低值则 在夏季。但在沿海及江河流域,则夏季因受季风 影响,从海洋夹带大量水气,则相对湿度可达最 高值;冬季因受内陆干燥空气季风影响,相对湿 度就较低。
• 3.库内湿度变化
(1)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与仓库外大气相对湿度 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 幅度比库外大气要小。
(二)常用的湿度计 1.干湿球温度计 :用于库内相对湿度的测量
操作方法:首先察看干球温度计华氏示度(如80℉), 然后察看湿球温度计示度(如70℉)。转动转筒,对 准下湿差度“10”,此时湿球温度计示度70与转筒上 查标表“10”相交的数字,即是当时的相对湿度55%。 在水盂中有水的情况下,干湿球温度计示度相等时, 相对湿度为100%。
– (2)年变化 即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其气温最高的月份在 内陆多为7月,沿海则为8月;最低的在内陆多在1月,沿海 则在2月;平均气温则处在4月底及10月底。
– 2.非周期性变化
• 为不正常的偶然性变化,没有固定时间和周期规律, 如寒流、暖流、霜冻、风、雪、雾、雨等,往往造成 气温的突然变化,给中药储存与养护增加难度及意外 损失。
(2)库内相对湿度的变化一般和库内的温度变化 相反。库内温度升高,则相对湿度降低;温度 降低,则相对湿度增大。
(3)主要取决于库外空气湿度。同时还与库房建 筑结构及贮品含水量有关,其变化程度较库外 小。同一库房的四角或通风处、背阳面或向阳 面、上层与下层亦可使湿度变化各异。
• (四)我国温湿度分布概况
• 1.温度分布 -
– (1)冬季南北温差大,北方严寒;夏季南北温差小,普遍 高温。
– (2)一月为冬季代表月,全国温度均低,七月为夏季代表 月,各地普遍高温,南北多可超过35℃,部分可达40℃ 以上。
– (3)长江以北,冬季可利用持续低温冻死仓虫;长江以南 则须加强熏蒸消毒,防止仓虫潜伏过冬。夏季从南至北, 自春末至秋初,温度利于霉菌及仓虫生长繁殖。
• 2.库温: 即仓库内温度,最高库温一般低于最高气温, 而最低库温则高于最低气温。
• 3.贮品温度:即仓贮商品的温度。除受库温影响外,还与 贮品自身性质有关,当其受潮或含水量超过安全标准,则 堆码易引起发热;以及微生物寄附繁殖,仓虫蛀蚀及变态 时虫体脂肪氧化、分解而产热;一些植物类中药因夏季受 潮遇热,组织细胞呼吸作用随温度增高而加强则热量迸发; 吸潮中药表面凝结的水蒸气能集聚一些热量;含淀粉、胶 质的中药吸潮膨胀,其水气蒸发时亦能散发出热量。
• (三)湿度的变化规律
– 1.绝对湿度变化规律
• (1)绝对湿度的日变化 可分单峰型及双峰型两种。
– ①单峰型:绝对湿度在一日中各出现一次最高、最低值。多 见于沿海地区及陆地的秋、冬季。
– ②双峰型:绝对湿度在一日中各出现两次最高、最低值,第 一次最低值日出前,上午8~9时,绝对湿度便出现第一次最 高值,午后2~3时,第二次最低值,晚上8~9时则出现绝对 湿度的第二次最高值。这种变化为夏季大陆所多见。
(二)保温措施
1.空调保温 有条件的药库可用冷暖型空调 设备提高并保持库内温度。
2.暖气库供暖 3.火炉取暖 4.火墙暖库 5.保温库(箱)
二、湿度的控制与调节
(一)降湿措施 1.通风降湿 可根据干湿度计的读数指示,查出
此时库内、库外的温湿度,按下述情况采取相 应措施。 (1)当库内温度、相对湿度均高于库外时,可 全部开启门窗,长时间通风,能使库内的温湿 度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 (2)当库内温度、相对湿度均低于库外时,应 密闭门窗,不可通风。 (3)当库外温度略高于库内,但不超过3℃, 且相对湿度低于库内时,则可通风。 (4)当库外温度高于库内3℃以上,虽相对湿 度低于库内,此时亦不能通风。
(5)当库外相对湿度高于库内,虽库外温度低于库内, 亦不能通风,否则会带进潮气。 2.密封防潮 3.吸湿降潮
– 中药保管要求库内相对湿度以75%以下为宜。相对湿 度大于75%时,应调节与控制,主要措施:一是减少 湿气来源,二排除库内湿度。大多采用密封、通风与 吸潮相结合等方法,对库内相对湿度进行调节和控制。
• (2)绝对湿度的年变化 与气温变化基本一致,一年中 绝对湿度最高值出现在最热月(7~8月),最低值出现 在最冷月(1~2月)。
• 2.相对湿度变化规律
– (1)相对湿度日变化 在日出前较高,日出后渐降, 到午后2~3时达到最低值。随后气温下降而渐增, 到翌日日出前又达最高值。沿海一带则逢夏季时, 受含较多水气的海风影响,在午后1~3时,相对 湿度反而达最高值。
• 2.相对湿度分布
(1)全年年均相对湿度: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约在70%以上;沿海、川西、贵东、湖南、湖北及 台湾等可达80%,为全年年均相对湿度最高地区。
– (2)冬季相对湿度 :分布大致与全年相近。夏季沿海 地区变化最显著,因东南季风影响而使相对湿度普增至 80%左右。除西北地区外,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面临中药 防潮的难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