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4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全文)2014年1月18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省长魏宏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过去一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各位代表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历程上特殊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
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省政府认真履行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沉着应对多重困难挑战,努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各方面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较快增长。
去年,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下,我省经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与芦山强烈地震、特大暴雨洪灾等特殊性因素叠加,稳增长形势十分严峻。
在复杂的形势下,我们积极研判形势变化,及时出台实施强工业、抓投资、促消费、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四个“八条措施”和扩大外贸“十条措施”,有效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确保了全年经济稳中向好发展。
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781.1亿元,增长14.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万亿元,增长1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万亿元,增长13.9%;实现进出口总额645.9亿美元,增长9.2%;粮食产量达3387.1万吨,实现“七连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68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7895元,增长12.8%,增速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8%;人口自然增长率3‰。
经济结构调整迈出积极步伐。
全面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的市(州)新增3个、达到12个,过百亿的县(市、区)新增12个、达到97个,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突出了工业转型升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七大优势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6%左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新获授权专利4.6万余件。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部分委员辞职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接受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
务委员会部分委员辞职的决定
正文:
---------------------------------------------------------------------------------------------------------------------------------------------------- 关于接受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部分委员辞职的决定
2017年1月13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通过
因任职年龄到限或工作需要,王杨等13名同志提出辞去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的请求。
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接受:王杨、王福耀、王增建、刘守培、严铁桥、李茂森、杨云明、吴群刚、陈雁、陈延荣、侯雄飞、秦琳、蒋仁富辞去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职务,报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根据地方组织法的相关规定,王增建、严铁桥、秦琳的四川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职务相应终止。
——结束——。
十二大主题报告
十二大主题报告十二大主题报告是我国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所作的一份重要报告。
此报告是总结过去一年工作和制定未来一年工作方向的指导性文件。
以下是关于十二大主题报告的相关参考内容。
一、经济发展:报告通常会对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情况、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对外贸易、物价、就业和收入等方面的情况,并对未来一年的经济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和规划。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报告通常会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并对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阐述。
如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企业成本、创新驱动发展等。
三、农村农业发展:报告关注农村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涉及到农民收入、农产品市场、农业技术创新、农村劳动力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提出支持农村农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四、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报告通常会关注城市化和城镇化进程,包括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环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五、就业和社会保障:报告会关注就业问题,包括就业形势、就业结构调整、大学生就业、农民工就业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同时也会关注社会保障问题,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的情况。
六、民生福利和社会问题:报告会关注民生福利和社会问题,围绕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七、生态环境保护:报告会强调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涉及到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八、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报告会关注社会治理和法治建设问题,包括加强社会管理、公共安全、人权保障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九、军事和国防建设:报告会关注军事和国防建设问题,包括军队改革、军事装备建设、国际安全形势等方面的情况,并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十、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报告会关注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问题,涉及国内外形势、周边安全、重大国际问题等,提出相关政策和措施。
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汇报材料
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汇报材料摘要:一、引言二、四川现代化的意义和现状三、同心共建现代化的路径与举措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3.提升民生保障水平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5.深化改革开放与合作四、取得的成果与经验五、展望未来正文:一、引言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旨在总结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的经验与成果,并为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二、四川现代化的意义和现状四川现代化的意义在于,它是中国西部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目前,四川省已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成果,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民生保障水平逐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与合作取得了新的突破。
三、同心共建现代化的路径与举措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川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交通、能源、信息等领域的基础设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委、省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3.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四川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四川省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保投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5.深化改革开放与合作四川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化改革开放,拓展对外合作,助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四、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必须紧紧依靠发展;人民是发展的根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必须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四川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内容
四川省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内容5月31日,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有关情况,并解读会议精神。
发布会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从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基本情况、重大意义,会议取得的成果、主要精神等方面作了主发布。
省委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唐文金,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文星,省纪委副书记张冬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办主任易林,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陶剑锋分别回答记者提问,从不同方面解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思泉主持发布会。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得很顺利、很成功,是一次牢记嘱托、维护核心的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风清气正的大会,是一次振奋精神、催人奋进的大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介绍了会议的基本情况和重大意义后,郑莉表示,大会形成的重要成果集中体现为三个方面:形成了一份好报告;选出了一届好班子;开出了一个好风气。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报告中。
”郑莉说,会议精神主要有六个方面,分别是:明确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根本遵循;总结了过去五年牢记嘱托砥砺奋进的重大成就;提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总体谋划;突出了新时代治蜀兴川的战略牵引;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提出了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明确要求。
发布会上,郑莉还介绍了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的召开情况。
5月30日下午,中共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成都举行,王晓晖同志主持会议并讲话。
全会选举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书记、副书记;批准了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届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18家中央、省、市媒体60余名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记者吴浩)。
市科技局学习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
市科技局学习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省委十二届一次全会精神情况汇报一、推进乐山高新区建设“创新龙头”.与乐山高新区管委会共同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实施“乐山高新区创新龙头建设行动计划”,出台“创新龙头”建设相关政策,实施一大批“创新龙头”项目,促进创新资源集聚;打造“总部+基地”功能链条,推动全市工业集中布局、集聚发展、集成创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区域分工协作、全域协调发展,提升“一总部三基地”辐射带动能力和影响力。
二、加快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发展。
制定加快乐山国家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发展的意见,聚焦农业供给侧改革,优化农业科技园区“一区多园”发展布局,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推进“总园”品牌创建、品牌设计、品牌营销,使其成为农产品“名品总园”.培育园区新产业、新业态,推进农科旅融合发展,把园区建设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先行区,创新创业聚集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发展示范区。
三、推进土壤地图的推广应用。
建立土壤地图推广应用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实施土壤地图推广应用“五年行动计划”,抓好土壤地图每个县至少2个示范点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科学指导农户选择并种植适宜农作物。
建立“土壤地图在线”平台,实现土壤地图信息的便捷化查询,并开通专家在线答疑或指导,开展推广应用的实时监测、分析、评价。
四、推进省级科技金融综合试点城市建设。
启动省级首批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打造“绿创动能”科技金融乐山模式。
建立乐山市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有序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金融工具、中介机构进驻乐山国家高新区,构建多层次融资服务体系,争取国家金融改革措施和金融创新产品先行先试,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组建市科技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和专利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推动税银企、金融保险与科技企业联动,促进科技型企业增强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现产业化;支持科技型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培育20户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进入全市上市企业后备库,争取推动16户科技型企业进入全省股权交易中心。
水光互补推进阿坝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水光互补推进阿坝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作者:关冀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12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并多次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强化粮食、清洁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生产供应,打造保障国家重要初级产品供给的战略基地。
” 阿坝州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提出:“大力推进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阿坝—成都东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和西南、西北片区500千伏输变电配套工程建设,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
”这为阿坝州发展以水能、光伏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提供了方向,明确了目标。
项目引领加快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阿坝州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段,水能、风能、光能等清洁能源储量大,开发利用价值高。
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近年来,阿坝州围绕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这一目标,按照保护生态、统筹兼顾、科学论证、合理布局、有序开发的原则,依托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高效的太阳能资源优势,以“光伏+N”和“水光风多能互补”模式,稳妥发展水电产业、积极推进光伏开发、因地制宜发展风能,全州清洁能源总装机达635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472万千瓦。
同时,全力抓好“电力高速公路”建设,打通电力外送出口,积极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助推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首批光伏项目集中开工。
自“十四五”光伏项目开发启动以来,阿坝州按照“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原则,采取成熟一批开发一批、核准一个开发一个的方式,精选了建设条件成熟、输送通道畅通和带动能力较强的阿坝县查理“光伏+N”、金川县嘎斯都“光伏+N”和黑水县毛尔盖电站水光互补3个项目,开展新阶段阿坝州首批光伏项目开发,并采取竞争优选方式确定项目开发主体。
2023年4月,阿坝州第一批3个光伏项目分别在阿坝县、金川县和黑水县同时开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川府发[2011]8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2011年03月17日川府发[2011]8号)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省委2010年工作部署和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省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和省委的部署,坚持“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着力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着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
为做好今年政府工作,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现就《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重点工作提出部门分工意见如下。
一、努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落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和结构性减税等政策。
积极争取并用好地方政府债券资金。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省级财政拟安排超过100亿元资金用于新村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成都天府新区建设和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等重大民生、发展项目。
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
注重政府性资金的统筹整合,发挥好政府性资金的放大效应。
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
2022年6月19日四川省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
2022年6月19日四川省宜宾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知识》试题一、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5年。
()2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正面提出并系统论述社会主义本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3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的,当量变发展到突破原来事物的度,就会破坏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发生质变。
()4甲将镀了铜的项链作为金项链卖给了乙,该民事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
()5根据《行政许可法》,除可以当场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外,行政机关应当自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七日内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6技术革命是指人类在变更人类社会的过程中所获得的重大成果。
()7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罪犯,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以后,减为25年有期徒刑。
()8商店售货员失误多收价款属于不当得利。
()9在我国,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享有选举权的基本条件。
()10甲乙两地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和,这可能表明从收入水平看,甲地居民略高于乙地居民。
()11“声东击西”“围魏救赵”这些成语典故反映的道理是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12农业科技中,以微生物农产品工业化生产为特征的农业被称为“灰色农业”。
()13在今后的五年内,宜宾市城市能级实现新提升,将建成全国性交通枢纽中心,形成宜宾至成渝双核及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云贵地区2小时,国家中心城市3小时通达的出行交通圈。
()14当公文排版后所剩空白处不能容下印章或签发人签名章、成文日期时,可以采取调整行距、字距的措施解决。
()15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工作。
()16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宜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100亿元。
()17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实际上改变了我国《宪法》中“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规定。
()18我国《刑法》中,对于单位犯罪均采双罚制,既对单位判处罚金,又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判处刑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精神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精神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精神》
近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精神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议程和决策,对促进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同时,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动技术和市场的融合发展,提高科技创新的贡献率。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就业和创业。
同时,会议还强调了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推动教育和医疗改革的政策。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议程,包括推动生态环保工作,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升城市和乡村的生态环境质量。
此外,会议还提出了加强政府治理和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措施,坚决反对腐败,推动廉洁政府建设。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议的精神,为推动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省人民树立了信心,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四川省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立足特色:分类推进四川城乡融合发展
立足特色:分类推进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作者:高波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第09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发展阶段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县域经济是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
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经济以县城为核心,以乡镇为枢纽,以农村为腹地;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我国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性是县域经济区别于市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对乡村全面振兴的带动作用。
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十分关心乡村振兴的推进情况。
在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王晓晖强调要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
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程度不平衡,资源禀赋、生态环境、人口差异大,结合各地发展实际,分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是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选择。
2021年、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
粮稳天下安。
2022年2月以来的俄乌冲突,推动国际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引发对全球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
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1年,四川粮食产量位居全国第九。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眉山期间,要求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就要依靠现代化的农业科技、辐射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化的服务组织和成体系的仓储物流网络。
四川多数县以农业为基本产业,以粮食为主要农作物。
县城是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资本、装备、技术、管理、数据等要素的集聚地,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消费市场。
其发展质量越高,对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带动力就越强,就越能保障粮食安全。
城乡融合发展有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2020年底,四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62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会议差旅
【发文字号】川办理[2013]1号
【发布部门】四川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3.02.03
【实施日期】2013.02.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十一届一
次会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通知
(川办理[2013]1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和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协组织对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提案。
为做好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人大代表建议、省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以党的十八大精神统领办理工作
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是人大代表依法行使权利和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
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形式,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是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的重要职责。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紧密联系本地、本部门实际,联系办理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到办理工作各方面。
要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办理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做好这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责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优质文档】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word范文模板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课件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201X年1月28日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甘道明各位代表:我受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托,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
201X年的主要工作过去的一年,面对灾后恢复重建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在中共四川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保障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省十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的决议要求,积极依法履职,共制定地方性法规9件,修改法规13件,废止1件,批准成都市地方性法规6件,批准民族自治地方的单行条例6件,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15个,开展了5部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任免和批准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97人次,为有效服务“两个加快”,促进全省经济止滑回升、向好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坚持党的领导,协助省委成功召开人大工作会议去年召开的省委人大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省委高度重视,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确保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省人大常委会把协助筹备召开这次重要会议作为全年工作的一件大事,按照省委要求,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级人大和代表的意见,积极提出建议,全力做好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全面总结并充分肯定了近几年我省人大工作,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意义,对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省人大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
一是对人大工作提出了“四个坚持、四个着力”的总体要求。
二是完善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机制,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可由同级党委书记兼任,也可由其他合适人选担任;把人大工作纳入党委总体工作部署和工作目标,纳入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
毛概—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
坚持不懈。
——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 ——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 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深刻背景
影响当安地徽居民省的马生鞍活山化工园区长江边上被化工厂污染的土地
山西省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地区,也是缺陷婴儿出生率最高的省份
河南安阳市范家庄离炼钢炉只有一墙之隔,村里每天都下铁雨,村民在这 污染严重的环境下生活
改革开放的目的是让 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
后富的人在帮穷的人 富起来,达到共同富裕 。
但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 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聚焦“谁来种地”“地如何种”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二)紧迫课题
◆“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没人种地,而 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种不过来,而 是怎么种得更好”
由此看来,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似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
生了世界瞩目的变化,收回 港澳,加入世贸,成功举办 奥运等。但祖国强大了,随 之带来的是社会价值观的变 化,这种价值观更引发了当 代人社会心理的扭曲。
幼孩童子被被揪教耳条朵封拎嘴起
Soloman’s Design · Enjoy the Pithiness
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四)重大意义
◆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在推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
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1、保持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强化农业农村,推动城乡一体化。
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发展农村建设;
3、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进城乡发展;加强养老保障和儿童抚养保障;坚持计划生育,保证人口数量;关注食品药品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体制;稳定房价,监管房屋质量
4、更大勇气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公平参与社会竞争,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缩小社会收入分配问题;保证人民依法享有社会权益,实现人民民主
5、坚持一国两制,和平发展重要思想。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报告解读:
1.对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宝贵财富
2.。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正文:----------------------------------------------------------------------------------------------------------------------------------------------------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2016年9月28日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根据《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思想解放,凝聚广泛共识。
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根本出路要靠创新发展。
全面创新改革是我省在新的发展阶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实现“两个跨越”的根本途径。
要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坚决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障碍,加快推进思想理论、文化、科技、产业、管理、制度等全方位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把着力重点放到转型发展上,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新引擎进一步形成,实现“三年试验突破、五年基本转型”的奋斗目标,努力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二、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要立足实际,坚持创新、改革、发展有机结合,推进激励和约束并举的制度创新,以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为着力重点,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
同步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加快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为四川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内容提交一份好报告
四川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内容提交一份好报告更加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在带领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新成效报告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纵览党的百年征程,能够深刻感受到“人民”二字的千钧分量。
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内容强调,要更加自觉坚持人民至上,在带领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新成效。
在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要求,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从政治大局出发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
巩固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是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
要坚持问题导向,死死盯住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保障,拿出打脱贫攻坚战的劲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乡村产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五年行动,确保实现“一年起好步、三年有形象、五年大变样”的目标。
从政治使命出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遵循规律、积极有为,又不能脱离实际,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
于贵州而言,首先必须做大蛋糕,同时分好蛋糕,更要把发展产业、稳定就业作为根本之策,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鼓励群众勤劳致富,千方百计把居民收入水平提上去。
同时主动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
从政治情怀出发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必须始终带着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成自家的事情来办,从群众最期盼的实事做起,从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心用情用力帮助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保、住房等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在带领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上取得新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摘要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今日举行,四川省政府代省长魏宏做政府工作报告。
以下为报告摘要:过去五年工作回顾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四川发展历史上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
我省既遭受了“5·12”汶川(微博)特大地震、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袭击,又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藏区维稳斗争等严峻考验。
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省政府职能,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共克时艰,负重奋进,较好完成了省人代会确定的五年奋斗目标。
全省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23849.8亿元,是2007年的2.3倍,年均增长13.6%,经济总量由全国第9位上升到第8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达到2421.3亿元,是2007年的2.9倍,公共财政支出达到5 431.1亿元,是2007年的3倍,正在加快实现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的历史性转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0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1元,比2007年分别增长83%、97.4%,增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五年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全面胜利,完成了39个极重和重灾县29692项国家规划重建项目,完成了103个省定重灾县和一般受灾县13647项省规划重建项目,实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灾后重建目标。
妥善解决了20万因灾失地农民的异地安置,相继帮助了170多万受灾群众实现就业,扶助受灾家庭生育341 0个孩子,对因灾致贫的上万户家庭、上千名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及2.7万多名地震伤残人员落实了政策和工作的帮扶救助。
五年来,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规模跨上万亿元台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值增长20.2%;“7+3”产业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9%,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1.8%。
五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基础设施五年累计投资17183亿元,是前五年的3.7倍。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主体骨架正在形成,变“蜀道难”为“蜀道通”更加成为现实。
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6647公里,通车里程新增2400公里、达到4334公里,由全国第13位提升到第7位;“再造一个都江堰(微博)灌区”建设规划加快实施,6个大型和53个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整治病险水库1960座,解决了218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电网规模比2007翻一番。
城镇化率达到43.5%,五年提高7.9个百分点。
五年来,保障和改善民生取得显著成效。
民生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逐年提高,2012年达63.8%,一大批涉及群众就业、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民生难题得到逐步解决。
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7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4.5%以内;全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7的3.13:1调整为2012年的2.9:1。
扶贫开发扎实推进,五年累计减少农村贫困居民867万人。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农村低保老人提前全部纳入新农保。
96%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累计保障城市低保对象936万人次、农村低保对象2001万人次,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2790万人次,解决376.5万户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五年来,社会建设和管理取得新的进步。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深入推进,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逐步健全,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
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纵深推进“大调解”工作,突出“事要解决”,信访总量持续下降。
刚刚过去的2012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在调结构、稳物价、惠民生的前提下保增长、求提高,较好地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全省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23.9%,其中出口增长32.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 3.5%和14.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2.5%,城镇登记失业率4.12%,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面实现省“十二五”规划目标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确定的生产总值、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番的目标,为到202 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有10个市(州)经济总量超过2000亿元,有5个左右市(州)超过1500亿元,构建强有力的市级经济支撑点。
深入实施国家“十二五”藏区规划建设项目方案和“四大片区”连片扶贫攻坚规划,推动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发展。
深入推进灾区发展振兴。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力争5年内有更多县(市)跨入全国和西部百强县行列。
继续抓好各级各类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通过五年的努力,力争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2000亿元的产业园区、10个左右超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推进城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是稳增长的重要着眼点。
我们将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处理好产城、区域、城乡等重大关系,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助推服务业发展,确保城镇化率五年提高8个百分点。
推进成都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推动川东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建设;协调推进大中小城市和重点小城镇发展。
我们将努力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共决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持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继续集中公共财力、公共资源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确保全省财政民生支出比例稳步上升。
努力促进行政体制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抓好政府自身的管理创新,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加强文化领域改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
围绕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加快形成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社会管理机制。
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 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优化发展格局,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
做好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规划工作,制定好工作推进方案。
按照形成多点多极支撑的目标,省和市(州)要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国土利用等规划体系,研究制定支持多点多极支持发展的差别化政策。
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着力次级突破是重点。
制定着力次级突破的规划,指导生产总值在千亿元平台的市(州)制定加快追赶跨越的实施方案,在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产业项目布局、交通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求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初见成效。
在提升首位城市方面,大力推进天府新区(微博)起步区和产城一体化建设,加快启动重大项目,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入驻,重点发展现代高端产业。
在夯实底部基础方面,要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探索扩权强县改革,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建立健全区域自主合作机制,建立完善区域经济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推动成都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市(州)的双边、多边合作。
建立省级层面协调机制,统筹生产力布局,协调解决经济区和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坚持投资拉动,扩大有效消费需求。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促进政府投资与民间投资共同发力,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
突出抓好全省500个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投资4360亿元以上。
在交通建设上,加快在建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雅康高速等重点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努力实现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积极有序推进岷江港航电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微博)等铁路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
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组织实施一批服务业重大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以建设西部物流、商贸、金融中心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发展壮大成都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
积极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推动服务网络和服务产品向乡村延伸,发展面向农村的服务业。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发展物联网、云计算、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
丰富创新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实现旅游总收入3500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依托产业发展城市,发展城市促进产业,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
按照建立城市经济共同体的思路,科学规划“四大城市群”发展。
继续抓好成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省内梯级次改革试点,推动统筹城乡试点示范建设。
突出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我省是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三农”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有丝毫忽视。
贯彻落实好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力争粮食总产增加5亿斤。
继续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新开工11个大中型骨干水利工程,推进“全域灌溉”试点县和节水型社会重点县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