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有朋子远方来”的现实现象
有朋自远方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孔子《论语》学而篇里面的第二句话,“学而”主要是讲述教育目的、人生立志、人生的目的,而我之所以选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这样一种学习境界的向往吧。
如今的社会物欲横流,能静静的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其实是很少的人,深知自己是渴望能静下心,但是却做不到,害怕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学习了“学而”才明白了要学习做学问,是需要忍受心灵的孤独,这样终有一天与你心灵相通的朋友会来到你身边,激励我们去学习。
那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真正意思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中,“朋”,《周礼·大司徒》郑玄注为:“同师曰朋,同志曰友。
”朱熹注为:“朋,同类也。
”也就是和你志趣、爱好等等相投的人。
“宋翔凤《朴学斋札记》说,这里的‘朋’字即指‘弟子’。
《史记·孔子世家》的‘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
而“朋”理解为志同道合的人。
这样,各个时期不同的大家对朋的理解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再加上老师对其的讲解,让我明白“朋”是指共同志向或志向可能一样的朋友。
很多人认为学习本来是个人的事情,远方来的志向相通的朋友来不来又有什么快乐不快乐的呢?这主要是因为一个人要学习做学问,就必然要忍受心灵的孤独。
而人长久以来都是群居的社会性动物,需要他人的支持。
一个人一辈子的朋友也许会很多,可是真正很够与自己心意相通的朋友,的确可遇而不可求,比如说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传春秋时期,俞伯牙弹琴为一绝,但是真正能听懂他曲子的人却很少,因此他赋有弹琴的学问,却没人能懂。
有一天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一日,他坐在高山之上弹奏曲子,路过的樵夫钟子期驻足倾听。
俞伯牙原本内心对其有些许不屑,心想着一个樵夫怎么会懂得我的琴声。
结果当伯牙谈了一首《高山》时,子期赞叹道:琴声慷慨激昂,先生志在高山”。
伯牙惊讶地又谈了一首,子期称赞道“琴声清澈婉转,先生志在流水”。
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
静安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调研语文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请从以下备选项中选择一句作为上联,与下联“梅开如意”构成一幅具有浓郁狗年特色的春联( )A.神犬驱阴邪B.灵犬报兴旺C.犬守平安日D.义犬迎新春二、默写题2.补写出下面句子空缺的部分。
1.去年今日此门中,__________。
(《题都城南庄》)2.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
(《蝶恋花》)4.复行数十步,__________。
(《桃花源记》)5.__________,锦鳞游泳。
(《岳阳楼记》)三、写句子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请从构思和寓意角度对下面的剪纸作品进行简要赏析。
50字左右。
四、写作题4.根据下面要求写作文。
请以“打开另一扇门”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这份试卷中出现过的素材请不要使用;②字数600字左右;③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如与本人有关的校名和姓名)若不可避免。
用代号表示如A中学B老师小C;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五、阅读理解与欣赏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此俱寂”的“此”指________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景使人感到古寺之静穆。
B.颔联描绘了禅房的美妙幽寂。
C.颈联以鸟儿之乐反衬诗人之苦。
D.尾联以有声衬无声突出禅院的幽静。
6.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捕蛇者说(节选)柳宗元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作文范文之远方作文的真实例子
作文范文之远方作文的真实例子作文范文之远方作文的真实例子【篇一:“远方”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远方”话题作文导写及范文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人们总想到远方去旅行。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生活中近的是现实,远的才是诗。
所以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
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请以“远方”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一、审材料:可以写到远方旅行,也可以写远方诱人的风光美景、人文历史。
但根据材料里“不仅仅??更多的是??”的提示,写“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因此,话题“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和某种理想的境界”此话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
实写难得高分,虚写易找材料。
二、立意1、活在当下,追求远方。
2、描画某种理想境界。
(教育、环境、人生图景等)三、存在问题1.“远方”的内容不明确。
2.调子与材料不符。
(破败、阴暗、名利)3、舍弃远方,把握眼前。
4、全文没出现“远方”。
四、考场传真一号文向往远方有远方,就有人的向往,有了向往,就有希望。
(开门见山,利索!建议:应试作文开头尽量在100字内完成)远方,总是神秘而诱人。
远方对于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
所以,当人感到苦闷无助的时候,往往会想着远方,面对着未知的未来,勇猿先是用四肢爬行的,但是为看得更高更远,所以就站了起来(“人类”一出,“远方”便有了磅礴,文章立足点高!)。
这个说法的真实性的确有待考究,但是它带给我们的信息,我却无法否认。
古人日:人往高处走。
人类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是为了看得更远。
传说有嫦娥奔月,人类就发明了天文望远镜,冲出太空,甚至登上月球。
为了看得更多,知道得更多。
这一切都是因为对远方的向(两个概括性事例,皆来自生活,准确诠释了“远方”之诱;启示同学用例不必动辄钻进“古墓的幽香”,身边的生活不乏鲜活的事例,且充满时代气息)(小结精到!面对“远方”,绝大多数文章只是诠释远方,而本文却大气而又响亮地提出了“远方带领了人类的脚步”观点,看法独到,于常众里脱颖而出,殊为可贵!)远方解读了人类的思想。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美德和现实意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说得真好。
想想看,朋友从远方来,真是让人开心得不得了!那种心情就像春天的第一缕阳光,暖洋洋的,瞬间驱散了冬日的寒冷。
我们都知道,朋友是生活中的调味品,没有他们,日子就像没盐的菜,淡得无味。
每次有朋友远道而来,心里就像是开了花一样,特别期待,想知道他们带来了什么新鲜的故事,听听他们的见闻,甚至是那些搞笑的糗事。
嘿,你知道吗?远方的朋友带来的不仅仅是故事,更多的是那份久违的温暖和理解。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古人会把这句话流传下来呢?因为这不仅仅是个口号,更是我们中华文化中一种深厚的传统美德。
尊重和欢迎朋友,这可是我们的强项。
古人讲究“礼尚往来”,朋友来了,不仅要热情招待,还得给点面子。
茶水准备好,水果切好,一番热情款待,怎么也得让朋友感受到你的诚意。
再说了,谁不想在朋友的面前展现一下自己的“好客”呢?这就像是比拼厨艺,大家在一起围坐,吃得开心,聊得尽兴,生活也就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现在想一想,现代社会节奏那么快,大家忙得不可开交。
工作、学习,生活的压力大得让人喘不过气。
可是,有朋自远方来,这种情谊真的能够让人放下所有的烦恼,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快乐。
试想一下,跟朋友们聚在一起,畅所欲言,喝着小酒,分享彼此的梦想,那种感觉简直是无与伦比。
朋友间的支持与鼓励,能让你重新找回那份力量,仿佛全世界的烦恼都与自己无关,只有欢声笑语充满耳边。
不仅如此,朋友之间的关系,还能让我们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见解都不一样,朋友从远方来,分享的不仅是他们的故事,更多的是他们的智慧。
碰撞出的火花,往往能让我们领悟到生活的新意义。
别小看这些交流,往往一个小建议,一个新观点,就能让你醍醐灌顶,顿时豁然开朗。
这样的互动就像是精神的滋养,让我们的内心更加丰盈。
朋友的来访也带来了不少欢乐。
想象一下,大家一起打牌,结果输了的要请吃饭,那种紧张又搞笑的气氛,简直笑到肚子痛。
重读《论语》之“有朋自远方来”
重读《论语》之“有朋自远方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这句话强调的是知己难得。
这里的“远”字不仅仅是指空间上的远近,还可以是时间上的久远。
古语有云: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很多人,会有很多人从我们身边走走停停、来来往往,我们亲戚、朋友、同事,可能并不是我们的知己,只是由于工作关系、亲属关系形成的“业缘”、“血缘”关系,一旦工作变更或者退休、死亡,这样的关系就会宣告结束。
有的人活了一辈子,也很难找到一个知己。
特别是走上了工作岗位之后,知己难觅的感觉就体会的更加深刻。
在读书时期,人们朝夕相处,自然会形成一批志同道合的好友,而工作后,同事之间只是由于工作关系而临时组成的一个团体,除了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大家都要忙自己的事情,所以,也没有深入了解的时间。
我也曾为此感到过失望,不过后来也慢慢接受了“同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塑料化”这样一个事实。
这样也好,可以静下心来提高自己,减少了很多无谓的社交。
《论语》里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就是强调人获得一个知己的不容易,获得后的欣喜之情。
这个远方,可以是空间上的“远”,也可以是时间上的“久远”,比如被称为“世纪的早产儿”的尼采,在他活着的时候,没有人能够理解他,他是孤独的,直到他死后,他的思想价值才被后世所认可。
回顾历史上很多名人都是死后才赢得“身后名”的,这其实也是强调的是“有朋自远方来”,甚至是过了几个世纪才被人发现,才碰到认可自己的人,这其实也是一件快乐的事。
所以孔夫子才会说“不亦乐乎”。
这对我们结交朋友、为人处事也是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
没有知己的时候,也不要悲伤,因为知己本来就难得。
特别是作为老师,应该让自己做到“为了学问而学问”,准备一生的寂寞。
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会抱怨自己的工作环境,会抱怨领导的政策,会抱怨身边的同事,会抱怨难说话的家长。
这其实也是说明对方是不理解你的,不认同别人的观点,证明你们有不同的观点。
我们该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呢?其实孔子的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其中的道理,知己本来就非常的难得,得从“远方”而来,我们身边没有知己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你认为别人不是你的知己,其实反过来也成立,你也不是别人的知己,别人不了解你,其实正说明你也不了解别人。
远方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自从有了远方,我们的心灵就有了追求的方向。
有人说,远方是心灵的寄托,是梦想的起点,是人生的归宿。
在我看来,远方是一种力量,一种让人不断前行的动力。
在追逐远方的路上,我收获了许多,感悟了许多。
一、远方是心灵的寄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方,它可能是某个城市,某个地方,也可能是某种情感,某种理想。
对我来说,远方是那片未知的土地,是我心中的梦想。
当我疲惫时,远方是我心灵的寄托,让我有了继续前行的勇气。
在追逐远方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有时,我会怀疑自己的选择,甚至想要放弃。
但每当我想起远方,心中那份执着和坚定就会重新点燃。
我知道,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到达远方。
二、远方是梦想的起点远方是我们梦想的起点,是我们追求卓越的动力。
有了远方,我们才能不断超越自己,不断成长。
在追逐远方的过程中,我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面对挑战。
记得有一次,我独自一人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
刚开始,我对这座城市一无所知,甚至有些迷茫。
但正是这份迷茫,让我更加坚定地要找到自己的方向。
在陌生的城市里,我结识了许多朋友,了解了当地的文化,也收获了成长的喜悦。
三、远方是人生的归宿远方不仅是心灵的寄托和梦想的起点,更是人生的归宿。
当我们走过一段段人生旅程,远方将成为我们最美好的回忆。
在追逐远方的路上,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学会了成长。
曾经,我以为远方就是一座城市,一个地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明白,远方不仅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种精神。
当我们到达远方时,我们会发现,原来远方就在我们心中。
四、远方带给我们的感悟1. 坚持的力量:在追逐远方的路上,我们需要坚持。
只有坚持,才能克服困难,实现梦想。
2. 独立思考:远方让我们学会独立思考,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3. 责任担当:远方让我们明白,人生的意义在于承担责任,为梦想而努力。
4. 感恩之心:在追逐远方的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帮助过我们的人。
学会感恩,才能让生活更加美好。
远方在哪里观后感
远方在哪里观后感生活中,我们总会对未知的地方产生好奇,追求坐标之外的远方。
可是,当我们真正去追寻远方时,远方又在哪里呢?这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随着我生活的岁月累积,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并希望能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中找到一些答案。
我曾经是一个一味追求远方的人。
一直以来,我都渴望探索未知的领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是否与内心的梦想相契合。
在我心中,远方被定义为一个没有限制的空间,它蕴藏着无尽的机遇与挑战。
于是,我开始不断地旅行,跨越各地,探索着远方。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远方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的概念,更是一种内心的追求。
远方并不仅仅存在于地图上那些遥远的地点,它在内心深处,并与我们的梦想和价值观相牵绊。
远方是我们对自由、成长和探索的渴望,每个人的远方都是独一无二的。
儿时的我总是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幻想着成为一个冒险家,探索未知的远方。
每次看到电视上展现世界各地风景的纪录片,我都会被深深地吸引,梦想有朝一日踏上那片土地。
渐渐地,我开始了我的旅行,践行自己的梦想。
在旅途中,我发现远方并非只是地理位置的差异,更在于当地的文化、艺术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和文化,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地球上丰富多彩的世界。
而对我来说,远方不仅是可以触摸的地点,更是与人们互动的过程。
然而,在追寻远方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一个事实:当你追求远方的时候,你也在重新定义自己。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在面对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时,我被迫思考并理解不同的观点。
这让我对自己的认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激励我成为一个更宽容和开放的人。
远方不仅仅是物理的边界,也是内心成长的助推器。
在追寻远方的过程中,我们接触到更多的人和事,这将挑战我们的固有观念和偏见。
通过对不同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份认同,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远方。
远方的追求永无止境,亦是永不休止的探索之旅。
然而,在追寻远方的过程中,也请不忘初心,不忘自己内心真实的需求。
高中作文参考范文《历史、现实与远方的交汇》写作素材作文资料初中作文命题作文
《历史、现实与远方的交汇》历史是一座宝库,它蕴含着无数智慧和宝藏,让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明智未来。
现实则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让我们可以从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而远方则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让我们可以探索未知的领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现实与远方的交汇,是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必须面对的挑战。
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历史是我们前进的基石,现实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远方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历史是我们前进的基石。
历史中蕴含着无数智慧和经验,这些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我们应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明智未来。
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汲取经验,了解当时社会的优劣和得失。
我们也可以从世界历史中汲取经验,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优劣。
这些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挑战。
现实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现实是我们所处的环境,它反映了我们的过去和现在。
我们应该从现实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自己的不足。
例如,我们可以从当前的社会现实中看到机遇和挑战,从而制定更加实际可行的计划和目标。
我们也可以从自己的实际情况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自己的价值。
最后,远方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远方是一片未知的领域,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机遇。
我们应该勇敢地探索未知的领域,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例如,我们可以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中看到机遇和挑战,从而制定更加长远的发展战略。
我们也可以从未来的文化交流中看到新的可能性和机遇,从而拓展更加广阔的文化视野。
在历史、现实与远方的交汇中,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我们应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认识历史、现实和远方的指导思想。
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历史的规律和本质,更好地面对现实的挑战和机遇,更好地探索未来的方向和目标。
我们应该坚持实事求是。
中考课内文言文带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子曰:“君子不器。
”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有专长的人。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学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就可以做老师了。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迷茫,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入危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说:“由啊!教导你明白这个道理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明智。
”《论语》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全书共二十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论语》中的这些名言警句,至今仍被人们传颂,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孔子说:“君子不只是一个有专长的人。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我为人处世是否忠诚?与朋友交往是否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学习?”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喜欢知识的人,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以知识为乐的人。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课堂教案与课后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2.学会用准确、生动、文明、得体的语言进行交流。
3.学会与人合作,能用文字、语言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4.培养友情,理解交友之道。
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朋友”的内涵,学会与别人交朋友。
2.教学难点:认清自我,让别人愿意与自己交朋友。
【课前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朋友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成语典故等材料。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时,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时,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
朋友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牵挂。
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
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使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教师板书课题: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出示课件2)二、共同活动,合作交流活动一:交友之道(出示课件4)(教师讲解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1.每组组内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友情的成语、诗词、名言警句、故事等,记录员汇总大家的资料并整理。
2.组内评选出上台展示的同学,要求脱稿展示。
(1)小组活动成果展示:小组1:交友成语(出示课件5)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生死之交莫逆之交义结金兰……小组2:交友名言(出示课件6)名言展示1: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教师讲解: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对工作认真负责,不出差错,和人交往态度恭谨而合乎礼节,别人就都乐于与自己交朋友,那么,普天之下到处都有你的朋友。
名言展示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教师讲解: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交个好朋友,可以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名言展示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教师解释: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日志
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日志今天一高中好友过来公司看我了,好久不见,甚是想念。
真正的友情不需要每天的问候,不需要每天的依偎。
在你想我时,过来找我,不需要过多矫情的理由。
我觉得我在你身边扮演的角色就很成功,我在你身边的存在的原因就很欣慰。
我们不需要多么的粘,只需要你来我,我们还是当初一样的感觉,说自己想说的话,谈论我们熟悉的'话题,这样我们依旧可以很愉快地相处在一起谈天说地。
有时候一个眼神就可以明白对方的意思,有时候一个动作就可以领会对方的含义。
这不需要多么的有默契,只是因为我们保持着对对方的了解。
好久不见,我们依旧有那么多的话题。
好久没有联系,我们依旧熟悉对方的境况,这就是我们友情的默默维持。
我们依旧是好朋友。
今天虽说时间匆匆,我简短的介绍了我们的工作性质,我们的工作地点。
对于我们的工作,你总是保持着最大的兴趣和好奇,对于我的工作,你总是那么的赞美,虽说嘴上我都反驳,摆出一脸嫌弃。
但是,在心里我还是挺开心的,我觉得对我的理解就是对我工作的鼓励和支持。
至少,现在我不会对自己的工作满是厌倦,对我们的环境满是抵触,至少我在这里我有说服自己做下去的理由。
看着睡着,一路的奔波,真的累坏了你吧。
希望你能够做个好梦,消除一切的烦恼和疲倦。
还记得高中,大家都说你是开心果,现在的你依旧是那么的爱笑。
谢谢你依旧如当初那样,让我感觉如此的亲切。
社会依旧是那么的步步逼近,我们的关系却依旧那么要好,这说明社会的变动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友谊,我们依旧那么的友爱。
岁月虐我千百遍,我待朋友如初恋。
朋友,期待与你们相遇。
回眸一笑也好,微微点头也好。
就算你我擦肩而过,你什么也不说,等我走后,你会与你身边人谈论起我。
好的也好,坏的也罢。
至少你还记得我,足以!这是一种如清风一样轻轻拂过你我心间的感觉。
这是一种如花香一般飘过你我心间的感觉,唤起我对你无限的回想。
初中议论文:有自知才有远方
初中议论文:有自知才有远方自知是一种能力,是对自己的认识、理解和接受,只有自知,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善自己、发挥自己的潜力,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加自信、自豪地面对挑战。
因此,有自知才有远方。
首先,有自知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都是需要在不断发现自己不足之处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成年之前,我们的缺陷或错误往往是在父母和老师的帮助下被发现和纠正的,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需要自己领悟和改变。
例如,如果一个人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只有通过自我分析和思考,才能找出原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自知才能走得更远。
其次,有自知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并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和潜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有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加以发挥,才能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例如,一名学生可能在某门课程方面非常擅长,通过自我认识和探索,能够更快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培养自己的专业特长,走向更广阔的远方。
另外,有自知能够更好地在集体中融入并发挥作用。
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大部分的工作都是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的。
如果一个人不能够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优点,就无法合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运作,阻碍整个团队的前进。
而有自知的人可以依靠自己的长处,避免患得患失,更好地处理工作关系,在团队中获得认可。
最后,有自知可以更好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任何人的成长和进步都是伴随着挑战和困难的,而有自知的人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做好规划和定位,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目标,既能够平衡自己的努力和收获,又能够有针对性地去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总之,有自知才有远方,只有真正了解和认知自己,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但是也需要注意,自知的「自」并不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建立在一个有关系的社会中,从他人的角度看待自己,找到既能充分体现自己而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位置,最终收获自己所追求的远方。
(1027字)。
读《中国文化名著之论语》有感
读《中国文化名著之论语》有感《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其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等多个方面,虽然它是一部用简单文字记载孔子与弟子之间,孔子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与再传弟子之间对话的那些教条式名言懿行,但却是经过门人弟子们的悉心编排,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但在《论语》中,孔子也提了重要的观念“礼”。
孔子认为,“礼”是人们内在的真挚情感的外化,它的最高境界就是“礼”,孔子希望通过恢复“周礼”来达到皇帝的“仁政”境界。
孔子的立意,并不是一时的成败得失,而是社会的长治久安和百姓的幸福安定。
正因为如此,他不向当时的统治者妥协,而是竭力推行自己的主张,“知不可而为之”体现了他济世救民的圣人情怀。
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却包含了济世救民的大道理。
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例如“学习革命”与教育理论创新、以“仁”为核心的古典人文主义、论“孝”、励志有为的人生观、取之有道的财富观、豁达健康的生活观等,很多都是我们民族以致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磨灭、不可摧毁的永恒价值。
孔子在只有高官子弟才有机会学习机会的背景下,创设私学,教书育人。
《论语》首篇《学而篇》首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之后能在适当的时候应用它,不是很愉悦的吗?有知心的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的吗?自己不被他人了解也不恼怒,不就是君子吗?到底怎样才叫君子呢?在古代,除了位居高官者外,君子多指具有相当道德修养的人,这些人能把学过的礼节、音乐、技艺等在适当的时候加以应用它,如此不是很值得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赶来,把酒临风,畅谈人生,不也是很快乐的吗?如果能调整心态,常持乐观精神,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好,人性是如此的善良,阳光是如此的灿烂,因为具有相当道德修养的人,胸襟较常人宽广得多,所以孔子教诲他的弟子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现代,这句话仍然触动着我们的心灵,它没有随着时间的飞逝而消失,对于今天的我们还是有很强教育意义的。
孔子的《论语·学而》
孔子的《论语·学而》《论语》是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熟悉和了解的一本著作,它里边的任何一句话都能给我们带来可能是一辈子的启发,《论语·学而篇》是最能够代表孔子思想的那些个名句之一,也就是说你论语不可能全部都背过,但是你如果读懂这些名句背后的故事,你就能够掌握和抓住关于孔子的核心价值观和精髓,历朝历代都有人讲论语,各种人都会写很多关于论语的注释的书,但每个人读后也都会有他自己独到的理解。
我们现代人为什么要学习伦语呢?因为我们能够从论语的每一句话当中看到现代的心理学的应用,在现代的创业,育儿,亲子,包括家庭人际关系等等,这个过程当中都能够有论语的影子,在解释孔子在2500年前所说的每一句论语的时候,我们用的是今天的科学,心理学,经济学或者社会学的依据,所以会有很多跟我们今天切实相关的这些案例,同时我们现在逐字逐句的学习,就是要保证我们每一句话的每一个词都能够搞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话就算是小朋友听了,也可能会在他学习古文的时候产生莫大的兴趣,那要从这每一篇大概都有二三十句这个篇章当中去找,但是挑来挑去,有时候喜欢这一句舍不得那一句,最终选了这1句大家相对比较熟悉,能够代表孔子的核心价值观的东西。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新知然后能做到时常温习它,这不是一件很令人愉快的事情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情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的心里一点也感觉不到生气、怨恨,这不正是君子之所为吗?学而实习之:是讲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这个学而时习之是什么呢?其实就是你学习了以后,你需要不断的练习,我们总有很多人学东西学完以后就着急说怎么还没学会,为什么这个知识对我来讲没有用,因为学了之后一定要刻意练习,你知道一个东西能做,你也知道了这个中间的过程,但是,它能不能够成为你自身的一种自动的反应,当我们说一个人真正学会了一个东西的时候,他甚至不需要经过大脑里边的这个系统2的思考,他系统1就已经做了,核心就来自于大量的练习,所以学而时习之就是自修。
文化有朋自远方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
文化有朋自远方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之前说了“学而时习之”的意思,本不想继续了,但是“学而”这篇有许多比较重要的东西,既然开头了,就好好结尾吧。
所以今天又来了!今天就来说一下学而篇的下一句,也是被千万人误解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
这句话现在流行的意思大概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愉快吗?” 今天来看看有朋自远方来,究竟是什么意思?孔子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还是按照之前的,我们先来逐字拆解。
先来说“有”,有在这里。
并非有无的意思。
而是“左传”“是不有寡君也”的有的通假字--友,什么是友?有共同志向人在一起的人称之为友,在最初的甲骨文里面,“友”字是双手并列,意思是以共同志向为基础而联手联合、相互合作的意思,旨在解决共同要解决的问题。
而在论语里面友的共同志向。
就是共行君子之事,以成就圣人之道。
而朋字呢?其实朋字,是凤凰的凤的古字。
本意是凤凰的意思。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里面的凤凰。
孔子在这里把君子比喻成了人中之凤。
凤凰来仪,仪的意思在这里是法度的意思。
孔子讲的是君子要做的事。
他跟你说孤朋狗友,从远方来了也很快乐?他跟你说假仁义的朋友从远方来找你玩,你也很快乐?他有这闲工夫给你说这些,他带弟子颠沛流离寻找地方施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干什么?他去解易经、写春秋干什么?稍微想想其实就会明白,他没这闲工夫跟你说那些废话,还写在论语里面。
所以“有朋自远方来”是干什么?当然是尽己所能。
对没开化的人,进行教化。
制定仪礼,规范行为。
导人行君子之事。
致命遂志。
“自”也不是你想当然的,表示时间空间(方位)等开始的一种介词,在这里,“自”是仍然,依旧的意思。
“远”在这里。
更加不是你想当然的地理位置上远方的意思。
远在这里的涵义,不单单指了空间,还指了时间,有悠远、久远的意思。
所谓的圣人之道,君子之道,并不是想当然的凭空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这么多君子为了理想,舍身取义,是有理论支持的。
所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是想当然就出来了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性学习课件新人教版ppt
2.综合性学习。 《礼记·学记》中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还有《太子少傅箴》中说“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谈交友的重要性。老师为了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在班上 开展了“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中学生结交网友是可以的,但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不要轻 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不要对网 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偶尔上网释放压力是可以的,但不能逃课或背着父母经 常去网吧同网友聊天。
(3)对于交网友的利弊,众说纷纭,班上为此准备开展一个辩论赛。如果你是正方, 请你列举在网上交朋友的好处有哪些。
[示例]近半数人交网友看重对方人品。
(2)阅读下面这则材料后,你想在交网友方面给中学生一些什么建议呢? 有些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和关心,会让人觉得比父母还亲切。 ”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向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 ,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竟学会了逃课,甚至 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有朋自远方来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处于网络时代的中学生,交网友已经成为交友的一种重要方式。交怎样的网友
,怎样交网友是我们应该重视的问题,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 行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你所在的城市近期完成的“中学生结交网友”的调查报都渴望友情,友情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为什么呢?请你依照画线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智面对: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免存在一些丑陋的现象,不免存在一些难堪的缺点。但关键是这个民族是否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勇于承认自己存在的诸多不足并改正。而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不该是句空话,而应该是每个人因内心的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心驱使自己的行为,将它落到实处。
从“有朋自远方来”谈现实现象
圣人孔子有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观之今日,有朋友从远方来,却怎么也让人高兴不起来。
我国政府接待“朋友”——公款吃喝、“探望”“朋友”——公费出国、“朋友”间来往——公车使用,三项一年花费共计9000亿!这数字是由央视特邀观察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研究室特约研究员王锡锌近日在CCTV“新闻1+1”节目上透露的。当时主持人甚至没回过神来,又问一遍:“您再说一遍,是多少?”王再次肯定地说:“公款接待、公费出国考察、公车,也就是三公,一年9000亿。”
2008.12
从国家政府到百姓群众,从纳税人的钱到个人的血汗钱,太多太多地都用在了招待了朋友上。如果能尽朋友之谊同时充分享受到美食也罢,令人更感可恶的是,几乎在中国的每张餐桌上都存在着浪费现象。一大桌好菜,有那么几个菜一筷子都没碰过是常有的事;散席时,有人提出来要讲个别菜打包回去,那更是罕见的 “奇迹”。并且,这样的浪费现象总体上来说,正愈演愈烈,不仅在数量方面——从以前的点菜四五个,到目前的一桌一二十个菜,还在随生活水平提高的质量上——从馒头、咸菜到山珍海跨海大桥;甚至可以用来建造3214艘神州6号载人飞船……如此令人瞠目结舌的消费金额全部来自于国家政府公款,难怪会没有人怀疑中国一定战胜经济危机。纳税人的钱财啊,这样的使用,恸我中华13万万人民!
再看中国百姓的消费。中国美食文化悠久灿烂,从古至今,有朋友从远方来,总免不了下馆子吃饭。而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富裕了,钱包也鼓了起来。加上餐饮行业的迅速发展,如今,寻常百姓人家在招待朋友之时下馆子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仅笔者所住小区的门口,一家名为“红苹果”的小饭店每日中午人满为患。而笔者所在的海宁市,不算很大的市区内,坐落着五星级皮都万豪大酒店、准五星的海洲大饭店,以及不计其数的大大小小饭店、酒店,以适应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从而,仅在“吃”这一项,家里来几位朋友,就会让自己辛苦了好几天赚来的血汗钱,全部一下子进入大家的肚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