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五夜古诗

合集下载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拼音版翻译朗诵音乐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拼音版翻译朗诵音乐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十五夜翻译拼音版袁枚

这首诗写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夜间的所见所闻。观察很细致,体会很深微。全诗用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具体现象描绘了凄清明净的夜景,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十二月十五夜拼音版注音:

chén chén gēng gǔ jí ,jiàn jiàn rén shēng jué 。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chuī dēng chuāng gèng míng ,yuè zhào yī tiān xuě 。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十二月十五夜字词句解释(意思):

(1)、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2)、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3)、后两句是说:把灯吹灭后,因为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里面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十二月十五夜全文翻译(译文):

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十二月十五夜赏析(鉴赏):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主张“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创作基本,以“真、新、活”为创作追求,这样才能将先天条件和后天努力相结合,创作出佳品,认为“诗文之作意用笔,如美人之发肤巧笑,先天也;诗文之征文用典,如美人之衣裳首饰,后天也”。主张文学应该进化,应有时代特色,反对宗唐宗宋。他讥讽神韵派是“贫贱骄人”,格调派是“木偶演戏”,肌理派是“开骨董店”,宗宋派是“乞儿搬家”。他也反对沈德潜的“温柔敦厚”说,认为“孔子论诗可信者,‘兴观群怨’也;不可信者,‘温柔敦厚’也”。主张骈文和散文并重,认为骈文与散文正如自然界的偶与奇一样不可偏废,二者同源而异流,它们的关系是双峰并峙,两水分流。诗歌清新隽永,流转自如。写景诗飘逸玲珑。其中,和他的诗歌主张与风格相似的诗人还有郑燮、赵翼、张问陶和黄景仁。朱庭珍评述袁枚:“袁既以淫女狡童之性灵为宗,专法香山、诚斋之病,误以鄙俚浅滑为自然,尖酸佻巧为聪明,谐谑游戏为风趣,粗恶颓放为豪雄,轻薄卑靡为天真,淫秽浪荡为艳情,倡魔道妖言,以溃诗教之防。” 袁枚的文学思想有发展的观点,对封建正统文学观点及形式主义思潮有冲击作用。另外,他强调骈文作为美文学的存在价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腊月十五的诗词

腊月十五的诗词

腊月十五的诗词

腊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每年的此时此刻,都会有大量的人前来祭拜神明,向祖先表达敬意,欢庆佳节,守望幸福。腊月十五的诗词,凸显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令人深受启发。

古籍《毛诗》有著名诗句“小姑归去乡,腊月十五圆”,表达了小姑应节而归乡,把腊月十五家庭团圆的画面传递出来。古人在这一篇诗句中不仅夹带着无尽的思乡之情,也表达了他们非常重视家庭生活,想要把家人团聚在一起。

元代大诗人李白的《腊月登台》诗句,进一步强调了腊月十五的重要性:“腊月登台夜,山明月朗汉”。在这一篇诗句中,李白用绝美的文字,描绘了腊月夜的迷离美景,山中的积雪如玉,月光如油,向古代的传统节日致敬。

明代文学家朱淑真的《腊月十五送寒衣》也深受文学爱好者喜爱。诗中写道:“正月节,洗尘衣,西江月。腊月十五,送寒衣,北风篁”。这一首诗写入了腊月十五时,人们行衣行事的情景,尤其是以写寒衣送人,象征着一个家庭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做到奋勇向前的精神。

古人对于腊月十五的崇敬,不仅体现在文学上,而且体现在各种民间活动中。腊月十五,人们会在家里烧香、祭拜神明,举行宴客,进行舞狮等活动,庆祝家庭团圆及和谐。

在这一天,办宴客不仅是一种风俗,更是一种表达。古人把宴客当作祈求神明保佑家人平安,把宴席当做一种表达祝愿的象征,表达对亲朋事辈的友爱,对未来的期望和憧憬。

在这节日里,人们更喜欢记录日子的美好,以免下一代忘记古老的习俗。闹腾的舞狮节日,令人充满愉悦;熙熙攘攘的市集,展示着古老的文化;婉转的诗词,让人有翱翔的幻想。

腊月十五的诗词,不仅是地域文化的记录,也是一种弘扬古老故事的伟大事业。它们传递出淡淡的古老文化气息,但仍有一种令人流连忘返的动人情调,鼓舞人们朝着和谐家庭、团圆欢乐的方向去努力奋斗。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三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1、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

更鼓一下接着一下地敲,低沉的声音从很远初传来,慢慢地听不见外面有人说话了。吹灭油灯,屋里黑黑的,但是窗子更明亮了,明亮的月光正照着飘满天地的白雪!

这首诗写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夜间的所见所闻。观察很细致,体会很深微。全诗用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具体现象描绘了凄清明净的夜景,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

1.过:拜访。

2.具:准备。

3.场圃:农家的小院。

4.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译文

老友准备了鸡肴黍米饭,请我到园田农家作闲谈。绿树把村子轻轻地环抱,青山在城外远远地倾斜。开窗面对着晒场和菜园,对酒把话谈蚕桑和棉麻。待到那一天九月重阳日,还要到此来共同赏菊花

3、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注释

1.幽:幽静。

2.篁:竹林。

3.复:又,再。

4.长啸:撮口出声对啸。啸声清越而舒长,所以叫长啸。

译文

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一边又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亮从空中映照。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1.岳:高山。这里指泰山。泰山是中国著名的“五岳”之首。

2.岱宗:泰山的尊称。

3.齐鲁:周代分封的两个国家,齐在泰山东北,鲁在泰山西南。

4.了(liǎo):尽。这句是说泰山绵延不尽,整个齐鲁大地也不能包容它的青翠。5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神奇秀丽。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注音版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注音版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注音版

《十二月十五夜》的译文和赏析如下:

译文: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gēng):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此谓消失。

一天:满天空。

赏析:

这首诗是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1岁时所作。诗人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首五绝就是其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既有明月当空,又有白雪洒地,很可能是诗人一生少遇的良宵。这时一盏寒灯,显已成为多余。不由起坐吹灯,临窗赏玩。由于白雪映衬,月光显得分外皎洁。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可以看出诗人此时心态的宁静和自然的天性。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首二句“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以动衬静,以“沉沉”的更鼓声衬托夜色的宁静,以“渐渐”的人声绝反衬出深夜的孤寂静谧;后二句“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则用“吹灯”的动作写孤独,用窗前明亮的月光和满地的白雪映照来营造出一种空灵清冷的氛围。“沉沉更鼓急”中的“急”字写出了更鼓声的急促,隐含了夜晚的冷清和孤寂;“渐渐人声绝”中的“绝”字则写出了万籁俱寂的感觉。而“吹灯窗更明”中的“明”字则表现了月光照亮了窗前的一切,突出了夜晚的明亮;“月照一天雪”中的“雪”字则描绘出了月光下大雪纷飞的景象,营造出清冷的氛围。整首诗以简洁的语

七首写冬雪的最美古诗词,《沁园春·雪》最磅礴大气

七首写冬雪的最美古诗词,《沁园春·雪》最磅礴大气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笔下,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副静谧空灵的冬夜雪图。笔调清冷,意韵恬淡。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语言简练素淡,而意境寒寂清远,已臻诗家“寄至味于淡泊”的境界。

毛主席·《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写雪景之大气磅礴,境界之壮阔雄伟,无人可颉颃。

郑燮·《山中雪后》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睛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历来写梅花有写貌、写神之分,此诗即写神也。

李世民·《望雪》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望雪》是唐太宗李世民所创作的五言律诗,全诗通过描绘李世民在游历自己江山中所看到的美丽雪景,回想起自己在开国时的一些人和事,抒发了人生的感慨。

李商隐·《对雪二首·其二》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已随江令夸琼树,又入卢家妒玉堂。

侵夜可能争桂魄,忍寒应欲试梅妆。

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对雪二首·其二》 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第二首七律。这首是抒写冬天景色的古诗佳作。其中'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就是描写雪花纷飞的景象。

马致远·《寿阳曲》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1岁,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夜”映雪赏月,怀着这种心态写了这首五绝。

如需了解更多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建议查阅相关资料或文献,也可以尝试询问袁枚的后人或专家学者。

三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 打印版

三年级上册古诗必背20首 打印版

.

1.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6.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7.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8.菊花

唐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9.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

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

与梅并作十分春。

10.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1.垓下歌

汉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12.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3.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十二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二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二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二月十五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

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注释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此谓消失。

一天:满天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公元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1岁时所作。诗人因“右足忽病疮”,曾为“望山无时登”,但始终保持“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病足》)的自得其乐的心态,这首五绝就是其在这一年最后一个“十五夜”映雪赏月,怀着这种心态所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一幅了夜深人静,但更鼓声声,吹灯欲睡,月照雪映,窗更明的幽冷夜景。全诗简洁晓畅、清新可喜。这首诗形象地写出了夜之静,雪之明,表现出诗人孑然一人夜中赏雪景的独特感受。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制造了更深人转静的环境气氛。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它以“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更深人静的过程,借助“沉沉”“渐渐”四叠字便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来,使人仿佛听到夜神走动的脚步声。它又以两散行句结束,特意突出后二句雪映月增明的绝妙景致。

关于描写大鼓的诗句

关于描写大鼓的诗句

关于描写大鼓的诗句

关于描写大鼓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诗句了吧,诗句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大鼓的诗句,欢迎大家分享。

描写大鼓的古诗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描写大鼓的诗句

1.风多杂鼓声。——唐.杨炯《从军行》

2.鼓声陇底闻。——唐.李白《塞下曲六首》

3.闻远岸箫鼓声。——宋.姜夔《满江红·满江红旧调用仄韵》

4.鼓声渐远游人散。——宋.姜夔《鹧鸪天·辇路珠帘两行垂》

5.画鼓声催莲步紧。——宋.柳永《其三》

6.鼓声鸣海上。——唐.李白《从军行》

7.城头铁鼓声犹振。——唐.王昌龄《出塞》

8.朝游冬冬鼓声发。——唐.顾况《公子行》

9.暮游冬冬鼓声绝。——唐.顾况《公子行》

10.画鼓声催莲步紧。——宋.柳永《木兰花/玉楼春》

描写大鼓的诗词

诗经——《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李贺——《官街鼓》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古诗赏析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古诗赏析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古诗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后面小题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①

沉沉②更鼓③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④白。

【注释】①袁枚:清朝诗人。此诗是诗人61岁时怀着“静处光阴多,闲中著作妙”的心态所作。①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①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个小时,晚上派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①一天:满天空。1.本诗中“吹灯窗更明”的原因是什么?

2.“十二月十五”的“夜”有怎样的特点?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

1.(1)夜空正高悬明月。(2)大地又洒满白雪。

2.(1)本诗用“更鼓”“人声”的一急一绝,形成对照,以声衬静,衬托夜晚的寂静。(2)本诗运用“沉沉”“渐渐”两个叠词,生动形象的写出更深人静的过程。(3)灯本已照明,吹灯后窗更明,可见在月和雪的映照下夜晚的明亮。(4)本诗作于十二月,且是雪夜,可见夜的寒冷。

3.表达了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或“写出诗人悠闲安定、自得其乐的心态。”)【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意思是: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可见,灯本以照明,吹灯而窗更明,是因为夜空正高悬着明月,大地又洒满了白雪。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通过题目可知,本诗写作的核心是“夜”,通过时间“十二月十五”可知夜的寒冷;前两句“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中重点描写的是“更鼓”和“人声”,用声音反衬夜的安静;后两句“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白”中重点描写的是月夜的明亮,通过洒满地的白雪来描写月夜的皎洁。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袁牧古诗全集

袁牧古诗全集

袁牧古诗全集袁牧古诗全集(168首)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苔》

袁枚〔清代〕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春风》

袁枚〔清代〕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十二月十五夜》

袁枚〔清代〕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题画》

袁枚〔清代〕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苔》

袁枚〔清代〕

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

《偶步》

袁枚〔清代〕

偶步西廊下,幽兰一朵开。是谁先报信,便有蜜蜂来。

《偶作五绝句》

袁枚〔清代〕

偶寻半开梅,闲倚一竿竹。

儿童不知春,问草何故绿。

《夜立阶下》

袁枚〔清代〕

半明半昧星,三点两点雨。梧桐知秋来,叶叶自相语。

《鸡》

袁枚〔清代〕

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与鸡知。

《浴》

袁枚〔清代〕

浴罢凭栏立,高云掩夕阳。不知何处雨,微觉此间凉。

《北邙山》

袁枚〔清代〕

山冢鬱嵯峨,轻车山下过。有诗吟不得,此处古人多。

《古意》四首

袁枚〔清代〕

其一

妾自梦香闺,忘郎在远道。不惯别离情,回身向空抱。

其二

泪堕酒杯中,光添琥珀红。请君尝此酒,相思味不同。

其三

种梅北窗下,香花开似雪。日日有春风,梅花常傲妾。

其四

打起女儿箱,寄郎寒衣裳。从前说蓟北,今日又咸阳。《车中杂忆古人作五六七言诗》

袁枚〔清代〕

其一沛公

大度如刘季,难忘嫂戞羹。偶将雍齿赏,终逐郑君行。

其二韩信

旧雨钟离昧,成功酈食其。两人都可负,一饭报何为。

其三辛毗

魏王漳水猎,旂拂满山云。只有辛长史,能将苦乐分。

古诗十二月十五夜翻译赏析

古诗十二月十五夜翻译赏析

古诗十二月十五夜翻译赏析

《十二月十五夜》作者为清朝文学家袁枚。其古诗全文如下: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前言】

《十二月十五夜》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一首五言古诗,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倡导“性灵说”。主张写诗要写出自己的个性,认为“自三百篇至今日,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主张直抒胸臆,写出个人的“性情遭际”。

【注释】

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音

更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更鼓”。

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后两句是说:把灯吹灭后,因为窗外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里面反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翻译】

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OrG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赏析】

这首诗写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夜间的所见所闻。观察很细致,体会很深微。全诗用夜深、鼓急、人静、窗明、雪月交辉这些具体现象描绘了凄清明净的夜景,读后仿佛如临其境一般。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十二月十五夜古诗的创作背景

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第一篇示例:

《十二月十五夜》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古诗,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以它简洁清新的风格和深刻的意

境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品之一。而背后的创作背

景也是引人入胜的。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画家、音乐家,他擅长以简洁明快的

语言描绘出深邃的意境,给人以温润细致之感。十二月十五夜写于王

维23岁时,当时他正在东川郡任职,正值冬日的寒冷,月明星稀,景色清冷。这种环境不禁让他感到孤寂,对于诗人而言,孤寂是一个极

为珍贵的状态,它可以让诗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世界、自我。于是,王维开始了他那首关于十二月十五夜的诗的创作。

在诗中,王维以“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开篇,让读者在

生动立体的诗境中感受到了一种温情。他通过描绘窗外月光的皎洁、

照亮床帏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萦绕。而“中宵鸡鸣思故乡,远

床人梦隔秋霜”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使得整个诗篇充满

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古诗有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它不仅仅是文字的结构,更是一种情

感的抒发,一种内心世界的展现。《十二月十五夜》正是王维在冬日的

夜晚中,感慨人生、思考自我、回忆故乡的产物。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家乡的思念往往被深深地体现在诗歌之中,这正是唐代诗

歌产生的内在动力。

除了个人情感,十二月十五夜的创作背景也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

景息息相关。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诗人们对自然、人生、情

感有着极为细腻的表达,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探索和表达成为当时

文学的主要特征。而诗人们不仅要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寻找灵感,还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十二月十五夜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十二月十五夜

古诗文系列: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谢谢!
袁枚(1716-1797)清代诗人、散文
古诗文系列:十二月十五夜
注释:
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 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 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 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 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 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 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 三大家”。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课件模板
古诗文系列:十二月十五夜
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古诗文系列:十二月十五夜
译文:
闷声的更鼓从远处一阵紧一阵地传来,忙 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 息下来,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 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 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 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 前还要明亮。
古诗文系列:十二月十五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注释:
①、沉沉:指从远处传来的断断续续的声 音。更(gēng)鼓:旧时一夜分成五更,每 更大约两小时,晚上派专人巡夜,打鼓报 道时刻,叫做“打更”,打更用的鼓叫 “更鼓”。 ②、绝:这里是消失的意思。 ③、后两句是说:把灯吹灭后,因为窗外 有月亮,又有雪光映射,所以窗子里面反 而显得更加明亮了。 袁枚(yuán méi)

12月份最经典的古诗

12月份最经典的古诗

12月份最经典的古诗

12 月份通常被认为是冬季的开始,许多诗人都创作了与冬季和12 月份相关的经典古诗。以下是一些关于12 月份的经典古诗:

1. 《十二月十五夜》——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3. 《十二月九日雪》——王之道

腊尽江南梅发后,万峰寒透雪微销。

已知准拟苏仙赋,更觉诗豪与酒豪。

4. 《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 《问刘十九》——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些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冬季和12 月份的感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情感和生活场景,展现了冬季的独特魅力和诗人的情感世界。当然,这只是一小部分例子,还有许多其他经典的古诗与12 月份有关,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一步探索和欣赏。

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的古诗词

三年级上册必背古诗1、《十二月十五夜》

——清·袁枚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咏风》(唐)虞世南

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

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翻译:长袖轻飘,大家起舞蹁跹,共歌一曲,歌声绕梁,经久不息。风吹动树枝,影子随之摇动,和风将花香吹送到远方。

4、《送兄》(唐)七岁女

别路云初起,离亭叶正稀。

所嗟人亦雁,不作一行飞。

翻译:天边秋云初起,天色灰蒙蒙的;分别处的路亭周围,树叶纷纷飘落。所感叹的是人与大雁不同,人不能象大雁一样一起回归。

5、《蝉》(唐)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翻译: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遥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木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译文:远处传来断断续续的更鼓声,忙碌的人们陆续入睡,市井的吵闹声慢慢平息下来.

吹灯入睡发现房间更加明亮,原来是月光与白雪交相辉映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更加明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