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国文〈出师表〉教案设计详案.doc

合集下载

出师表教案(优秀9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9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9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3.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积累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内容,理清行文思路,体会诸葛亮的政治主张和上表目的。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文字质朴,情感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慨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背景资料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

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将后主刘禅托付给诸葛亮。

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

临行前,他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

3.知识链接表是中国古代下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的《报燕惠王书》、李斯的《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表》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表”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死罪”之类的话。

著名的有李密的《陈情表》、诸葛亮的《出师表》。

4.检查字词(1)重难字崩殂(cú)疲弊(bì)恢弘(hóng)妄自菲薄(fěi bó)以塞忠谏之路(sè)陟罚臧否(zhì pǐ)郭攸之(yōu)费祎(yī)以遗陛下(wèi)裨补阙漏(bì quē)行阵(háng)倾颓(tuí)桓(huán)猥自枉屈(wěi)夙夜(sù)驽钝(nú dùn)攘除(rǎng)斟酌(zhēn zhuó)彰其咎(zhāng jiù)咨诹(zī zōu)遗诏(zhào)涕零(tì)(2)通假字①必能裨补阙(quē)漏(“阙”同“缺”,缺失)②尔来二十有(yòu)一年矣(“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古今异义词开张痛恨卑鄙所以涕秋愚(4)一词多义道遗论能临言益(5)词类活用①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长草)②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③亲贤臣,远小人(均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④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⑤攘除奸凶(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之人)(6)文言虚词以于(7)文言句式①判断句a.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出师表教案(优秀12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12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12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文中重点的文言实词的意义。

2、重点语句的翻译、背诵。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过程与方法: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作方法。

情感与态度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教学难点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复习方法:自主、合作、点拨、训练。

复习过程:一导入二、复习文学常识1、关于“表”: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2、作者简介诸葛亮,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出山辅助刘备。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三、复习重点字词(一)给加点字注音崩殂菲薄裨补遗陛下祎攸阙陟罚臧否行阵猥自夙夜驽钝诹攘除斟酌(二)通假字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失)二十有一年(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谘臣以当世之事(通“咨”,询问、商量)(三)古今异义词危机存亡之秋古:时候今:季节诚宜开张圣听古:扩大今:店铺开张叹息痛恨古:十分遗憾今:厌恶憎恨先帝不以臣卑鄙古:身份卑微、见识浅陋今:品行恶劣(四)重点词语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盖追先帝殊遇以光先帝遗德恢弘扬志气士之气以昭陛下平明之理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臣本布衣躬耕南阳猥自枉屈遂许先帝以驱驰夙夜忧叹深入不毛庶竭驽钝讨贼兴复之效以彰其咎(五)词类活用:1、亲贤臣,远小人:亲近、疏远(形容词作动词)2、北定中原:向北(名词作状语)(六)、一词多义以塞忠谏之路也以致以告先帝之灵用来先帝不以臣卑鄙因为恐托付不效有成效、实现讨贼兴复之效任务四、复习句子翻译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

《出师表》教案范文(精选3篇)《出师表》教案1【教学要点】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判断句式。

4、了解__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5、了解__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教学目的及要求〗1、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3、熟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基础上初步理解__内容。

2、熟读课文。

〖教学难点〗题解,了解__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

写的就是__的作者诸葛亮。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出师表》。

二、题解1、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辅助刘备成就大业,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

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

22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嘱咐儿子刘禅曰:“汝与丞相从事,当事之如父。

”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

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之恩和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种情况下,他于22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以“北定中原”。

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准备。

《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精选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却又与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应用文迥异,作者以恳切的言辞,表达了真挚厚重的感情。

多数学生是喜欢这篇课文的。

除文中少数语句必须由教师解释外,绝大部分语句可以让学生对照注解,相互启发,自行弄清大意。

但文章内容上的重点到底是什么,学生往往把握不住;对于诸葛亮是怎样突出他的论述重点的,学生更难以体会得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课文的重点、难点化成若干足以启迪学生思维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按合理的顺序编排,进而把学生的阅读思考活动导向深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敬仰。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释题,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明确:“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

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

2、“出师表”该如何理解呢?明确:在出师前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

3、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明确: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犹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4、诸葛亮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明确: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正音:崩殂(cú)侍卫(shì)陟罚臧否(zhìzāng pǐ)费棉(yī)郭攸(yōu)之性行淑均(xìng xíng shūjūn)行阵(háng)以遗陛下(wèi)裨(bì)补阙(quē)漏夙(sù)苟全(gǒu)庶竭驽钝(shùjiénǔdùn)猥(wěi)斟酌(zhēn zhuó)以彰(zhāng)其咎(jiù)咨诹(zōu)遗诏(yízhào)倾颓(qīng tuí)4、朗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出师表》教学设计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篇3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了解作者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国的大业,准备出师北伐。

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时国事事无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

诸葛亮为了消除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希望国内政治清明,后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计划得以实现。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

二、指导阅读课文。

(一)、正音:疲弊(bì)陛下(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二)、研读第1、2段。

1、结合文中注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注释:疲弊:比喻国家衰弱贫穷。

秋:引申为关键时刻。

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

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

谏,读,臣下规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

昭:读,诏示,显示。

刑: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

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

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奖励惩罚,表扬批评。

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

2、指导分析第1段。

(1)提问:作者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完整word版)《出师表》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出师表》教学设计

《出师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读准字音、了解内容大意。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体会“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

过程与方法:1.讲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结合。

2.反复诵读。

3.设置关键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文章词句及背景知识,理解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艰难之感,从而理解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作者恳切的言辞所表达的真挚厚重的感情。

教学难点:分析文章词句,理解诸葛亮的“难”,从而理解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三、教学策略《出师表》作为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实字词释义,还应该从对原文语句的反复品读中体会诸葛亮的思想情感。

学生有《三国演义》的阅读经验或者电视剧的观看体验,对诸葛亮的智慧应该有所了解,但对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德与“士为知己者死”的价值观,并不一定能理解。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等教学方法,对《出师表》字句进行赏析,此外补充相关背景知识,详细梳理内容。

通过朗读体会诸葛亮言辞的恳切,劝谏和出师的艰难,从而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体的文学感受。

本课应着重于拓宽学生文言素材阅读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通过反复诵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重点文言词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进行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教师补充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文言素材的理解,培养他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预习作业:一字一句抄写《出师表》,翻阅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译文,对字词释义提出疑问;品评文章最后一句话:“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么?为什么写到最后他会临表涕零,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2.课上提醒学生读准重点文言词语的读音,并在书中标注:裨(bì)补阙(quē)漏性行(xíng)淑均行(háng)阵和睦庶竭驽钝(shùjiénúdùn)以彰(zhāng)其咎(jiù)陟(zh ì)罚臧否(zāng pǐ)崩殂(cú)侍(shì)卫咨诹(zōu)郭攸(yōu)之费祎(yī)夙(sù)夜(一)情境导入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出师表》,在预习这篇课文时,同学们提出疑问:为什么诸葛亮在表文结尾说“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句子来展开理解。

《出师表》(教案).docx

《出师表》(教案).docx

24.《出师表》教案学习目标: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 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3. 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4. 名句积累。

学习重点:1. 掌握本文的古今异义字、多义字、通假字、活用字等。

2. 了解诸葛亮的建议及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两个学习步骤:第一课时学习重点:1.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诸葛亮的写作目的。

2. 扫除文字障碍,理通全文大意。

3. 积累各类字词。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作者、背景简介。

诸葛亮(181- —234)字孔明,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 常以管仲、乐毅自比,人称“卧龙”。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佐刘备,联吳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吳三国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自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 2 3年,刘备病逝,后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

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 2 7年,诸葛亮统帅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准备征讨曹魏,夺取中原,兴复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愚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刘禅应继承刘备遗志,磨炼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排斥奸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兴复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著名的《出师表》。

三.听范读课文一次,学生自由大声朗读一次,后有感情地齐读一遍四•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给有下划线的字词作解释,弄通全文大意: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皇帝的死C U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b i),此诚(确实)危急存亡之秋(时刻)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懈怠Xi P)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优待、厚遇),欲报之于(给)陛下也。

诚宜开张(扩大)圣听,以社(发扬光大)先帝遗(遗留y i )德,恢弘(发扬扩大h?ng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看不起、轻视f召b ?),引喻失义(恰当),以(以致)塞忠谏之路也。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

出师表教案(优秀6篇)《出师表》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诸葛亮忠心辅佐两朝的赤忱,了解他的政治主张,特别是对后主刘禅的劝勉——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2、学习并掌握文言词语和重要语句。

3、了解本文从容不迫、条分缕析的写法。

教学重点:1、“表”这种文体的抒情色彩很浓,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着重体会。

2、教学目标1、2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展示两副对联:这里的老臣是谁?一表是指什么?杜甫《蜀相》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确:老臣是三国时期蜀国名相诸葛亮,一表是指他的《出师表》2、历史背景介绍:《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

这种表,或表明报国之心,或呈献攻城掠地之策。

历来以战名世者甚众,以表传后者颇少。

惟独诸葛亮的《出师表》不仅存之典册,而且粲然于文苑。

诸葛亮自刘备于公元207年“三顾茅庐”后,即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以完成统一大业。

经过长期奋战,使寄寓荆州的刘备,一跃而为与魏、吴对峙的蜀汉之主,雄踞一方,到公元221年刘备即帝位。

公元222年吴蜀彝陵之战后,刘备败逃白帝城,次年病死。

刘备“白帝托孤”时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对诸葛亮无比信赖。

诸葛亮回答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刘备吩咐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刘禅继位,即后主。

刘禅黯弱昏庸,亲信宦者,远避贤能,胸无大志,苟且偷安,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诸葛亮主张出兵击魏,侃侃陈词,力排众疑,申明大义以拯其愚,吐露忠爱以药其顽,既有政治家的眼光,又有军事家的头脑,且严守人臣下属的身份。

《出师表》前半部分是临行时的进谏,后半部分乃表明此行夺胜的决心。

刘禅虽为蜀主,而蜀之安危成败,实系于诸葛亮之身,因而率众出征时,当促使后主保持清醒的头脑,具备正确的观点,采取得力的措施,才能保证前方顺利进军;同时表明自己忠贞死节之心,既是自勉自励,也是预防小人惑主。

《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15篇《出师表》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会翻译文言文。

3、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4、理解并学习__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重点难点】1、重点:⑴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⑵积累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

2、难点:⑴理解作者的政治主张和政治愿望。

⑵理解并学习__议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崩殂(cuí)疲弊(bì)陛下(bì)妄自菲薄(fěibó)恢弘(hóng)以塞(sè)驽钝(nú)裨补阙漏(bìquē)陟罚(zhì)臧否(zāngpǐ)郭攸之(yōu)行阵和睦(háng)费祎(yī)长史(zhāng)猥自(wěi)夙夜忧叹(sù)咨诹(zōu)以遗陛下(wèi)以彰其咎(jiū)斟酌(zhēnzhu ó)2、,参照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__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辅助后主刘禅。

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猇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是,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叫匕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专题范文]出师表教案(5篇)

[专题范文]出师表教案(5篇)

[专题范文]出师表教案(5篇)出师表教案出师表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潜力:1.积累词语,丰富文言词汇。

2.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3.积累名句,背诵全文。

4.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潜力。

5.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过程与方法:阅读体悟,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切感受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增强职责感、使命感,做社会的有用人才。

教学设想一、介绍背景和疏通文义结合起来,突破重点词句,然后透过反复诵读使学生领会资料大意。

二、采用“读读,讲讲,议议”的教学方式,在读、讲、议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的艺术特色。

三、课文的重点是第一部分,在讲清第一部分的前提下,第二部分能够采用练习法进行教学,第三部分让学生自读背诵。

课时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的第一流杰作,质朴诚挚,志尽文畅,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教师范读全文,读得要有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三、解题1什么叫“表”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明确: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2诸葛亮是什么情绪下写《出师表》的明确: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状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高中国文〈出师表〉教案设计详案 (2).doc

高中国文〈出师表〉教案设计详案 (2).doc

高中國文〈出師表〉教案設計(詳案)作者:武陵高中國文科教師溫睿瀅※有考卷及參考資料(光碟),請列印。

補充資料:(一)以內容為主的結構分析表(二)偏義複詞與同(近)義複詞()同義複詞舉隅:同義複詞即同義字的重複。

同義字在修辭中是鑲嵌的增字用法的必要條件.而其目的是在拉長音節,使語氣更為充足,使語意更加充實。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諸葛亮:出師表)2、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

(蘇軾:教戰守策)3、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4、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5、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曾國藩日記選)6、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

(曾國藩:諭子紀鴻)7、申之以「盟誓」.(左傳:成公十三年)8、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辛苦耳。

(後漢書:孔奮傳)9、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越人.(墨子:魯問)10、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

(郭璞:遊仙詩)11、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12、崇山「矗矗」,「巃嵷崔嵬」。

(司馬相如:上林賦)13、弦誦之地,「寂寥」無聲。

(唐書:代宗紀)14、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史記:燕世家)15、我看到歷史的倏忽和「曩昔」的煙霧,蒙在我眼前的是時空隱退殘留的露水。

(葉珊:綠湖的風暴)16、啊!它「猶如」不死的老兵,浩然的精神將留傳萬世。

(藍心:古樹頌) 17、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朱西寧:狼)早晚亦有當「時候」解。

如「你往那裏去了,這早晚纔來.」18、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

(林懷民:變形虹)19、土希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衝突。

(中央日報社論:隱憂重重的塞島問題)※今日白話文盛行,單音詞有變為複音詞的傾向。

如:◎名詞—-狀:狀態法:方法/信:書信/ 書:書籍/業:職業情:情感/思:思想/ 行:行為/ 基:基礎/ 幣:貨幣心:心靈/ 奴:奴隸/義:意義/ 樂:娛樂/ 藝:藝術。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出师表》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第一课时一、介绍背景认真阅读阅读提示的内容,了解本文写作的背景,目的和全文主旨。

刘备死后,刘禅继位,国事无论巨细,莫不取决于诸葛亮。

公元227年,诸葛亮认为伐魏的条件已经具备,但在内政方面,还觉得放心不下,因此临行前上《出师表》给刘禅,希望他亲贤远佞,修明政治,保证北伐成功,彻底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帝王之业。

充分流露出忧心国事以及临行依恋的心情。

二、阅读分析1.自读阅读提示,了解下边几个问题:(1)表这种文体的一般内容和作用。

表的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说作者的请求和愿望。

(2)本文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的?本文写于蜀汉建兴五年蜀汉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亭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

(3)诸葛亮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希望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使他北定中原计划得以实现。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使后主刘样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2.熟悉课文(1)教师范读。

要求: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

(2)学生各自放声读两遍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

(3)请8位学生每人读一段课文(第8位学生读最后两段)。

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

(4)读课后练习一中列出的长句子。

读读,议议请学生说说每句话大意。

(5)齐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

三、总结、扩展本节课着重介绍写作背景及写作目的,同时能朗读课文,消灭生字词,读好长句,为加深认识做书后练习一。

在能读熟的基础上,请找出课文中成语并把它写在读书笔记上,语文重在积累,想一想由这些成语还能想到有关的一些成语。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精品7篇)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精品7篇)

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精品7篇)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培养学生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融情于议论、叙述,以情动人的写法方法。

3、了解奏表的特点,了解诸葛亮的治国主张。

4、掌握形容词的活用和“以”的用法。

教学重点1.背诵全文,力求当堂成诵。

2.掌握本文寓情于理、寓情于事,情挚辞切的特点。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深刻理解诸葛亮的政治主张。

2.正确理解诸葛亮的“忠”。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介绍文体和写作背景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要读得抑扬顿挫,感情充沛,使学生产生激情。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老师的读法,并画出生字词。

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國文〈出師表〉教案設計(詳案)
作者:武陵高中國文科教師溫睿瀅※有考卷及參考資料(光碟),請列印。

一、引言
→諸葛亮檔案介紹
二、題解
(一)觀賞三民書局光碟動畫.
(二)補充說明
1。

〈出師表>有前後之分,本文為〈前出師表>。

2.出處:選自《昭明文選》,並據《三國志.諸葛亮傳》等校改.
3。

體裁:形式為應用文,內容屬論說文。

4.背景:劉備崩後,後主對恢復中原未具信心,又受到宮中小人蒙蔽,時有以國君身份發號施令,影響司法公正,故諸葛亮於北伐前特別呈上此表,一面報告軍政人事安排,一面剴切勸諫後主,老臣之忠愛,透紙而出。

5.主旨在篇腹:「親賢臣、遠小人」。

6.使用並列法,為「直言」類奏議(〈陳情表〉為婉言類).
7.評論:
A.文中稱「先帝」十三次,既顯示先帝對自身
的寵遇和託付,又藉先帝遺訓,使後主益增警
惕。

B.本文有兩項特色,一是「層次分明、結構嚴
謹」,二是「語言樸實、感情真摯」。

C.宋。

謝枋得<文章軌範〉:「讀〈出師表〉不墮
淚者,其人必不忠。


D.三大抒情名作:〈出師表>、<陳情表〉、〈祭
十二郎文〉。

三、正文
(一)分析天下大勢,力勸後主應廣納諫言。

1.修辭法:鑲嵌(危急「存」亡之秋)、轉品(「恢弘」志士之氣、妄自「菲薄」)、排比(侍衛之臣……亡身於外)。

2.崩殂:同義複詞。

3.引喻失義:引用公孫述、劉璋據守益州都遭失敗的例子,作為蜀漢不能恢復進取的證據。

◆20分鐘.
◇使用配合講述法。

◆15分鐘。

◇觀賞法、講述法。

◆15分鐘。

◇講述法。

第一堂課結束.
補充資料:
(一)以內容為主的結構分析表
(二)偏義複詞與同(近)義複詞
(1)同義複詞舉隅:
同義複詞即同義字的重複。

同義字在修辭中是鑲嵌的增字用法的必要條件。

而其目的是在拉長音節,使語氣更為充足,使語意更加充實.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

(諸葛亮:出師表)
2、秋冬之隙,致民「田獵」以講武.(蘇軾:教戰守策)
3、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

4、蔽遮江淮,「沮遏」其勢。

5、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曾國藩日記選)
6、凡「仕宦」之家,由儉入奢易,由奢反儉難。

(曾國藩:諭子紀鴻)
7、申之以「盟誓」。

(左傳:成公十三年)
8、身處「脂膏」,不能以自潤,徒益辛苦耳。

(後漢書:孔奮傳)
9、楚之兵節,越之兵不節,楚人因「此若」勢亟敗越人.(墨子:魯問)
10、借問此「何誰」?云是鬼谷子。

(郭璞:遊仙詩)
11、門不容車,而不可「踰越」。

(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12、崇山「矗矗」,「巃嵷崔嵬」。

(司馬相如:上林賦)
13、弦誦之地,「寂寥」無聲。

(唐書:代宗紀)
14、齊城之不下者,獨唯聊、莒、即墨。

(史記:燕世家)
15、我看到歷史的倏忽和「曩昔」的煙霧,蒙在我眼前的是時空隱退殘留的露水。

(葉珊:綠湖的風暴)
16、啊!它「猶如」不死的老兵,浩然的精神將留傳萬世。

(藍心:古樹頌)17、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朱西寧:狼)早晚亦有當「時候」解。

如「你往那裏去了,這早晚纔來。


18、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林懷民:變形虹)
19、土希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衝突。

(中央日報社論:隱憂重重的塞島問題)
※今日白話文盛行,單音詞有變為複音詞的傾向。

如:
◎名詞--狀:狀態法:方法/ 信:書信/ 書:書籍/業:職業
情:情感/ 思:思想/ 行:行為/ 基:基礎/幣:貨幣
心:心靈/ 奴:奴隸/義:意義/ 樂:娛樂/藝:藝術。

◎形容詞——幸:幸福/善:慈善/重:重要/全:完全/完:完善
獨:單獨/ 苦:痛苦/美:美麗/偽:虛偽/遍:普遍
確:真確/ 豐:豐富/大:廣大/偉:偉大/ 健:健康
切:密切。

◎動詞--明:明瞭/ 解:了解/ 慶:慶祝/保:保存 /離:脫離
需:需要/要:要求/受:接受/ 生:生產/消:消化
滅:消滅/ 讚:讚美/ 望:希望/識:認識/展:伸展
表:表現/作:工作/行:旅行/記:記憶/動:動作
發:發洩/ 染:傳染/助:幫助/研:研究/辦:辦理
增:增加/ 讀:閱讀/寫:書寫/買:購買/位:居位.
(2)偏義複詞舉隅:
偏義複詞即在語詞中偏重當中的一個字,另一字不具意義.這在修辭中即所謂鑲嵌的配字法,其用一個平列而異義的字作陪襯,只取其聲以舒緩語氣,而不用其義的,稱之。

1、大凡憂之所來,不外兩端:一曰憂「成敗」,一曰憂「得失」。

(梁啟超為學與做人)
2、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諸葛亮出師表)
3、得同「寒暖」「飢飽」。

(白居易與元微之書)
4、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諸葛亮出師表)
5、公今可去探他「虛實」卻來回報.(羅貫中用奇謀孔明借箭)
6、卻不見孔明「動靜」。

(羅貫中用奇謀孔明借箭)
7、天到多「早晚」了?還跟著去遊魂!(朱西寧:狼)早晚亦有當「時候」解.如「你往那裏去了,這早晚纔來.」
8、幾番「得失」,我已失卻一切.(林懷民:變形虹)
9、土希兩國,歷史上的「恩怨」植根已深,累有衝突.(中央日報社論:隱憂重重的塞島問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