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精品】2019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一模)学科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宝山区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质量调研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填写清楚。
2.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5分)(1),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1分)(2)位卑则足羞,。
(《师说》)(2分)(3)柳永《八声甘州》中“,”两句描写花叶凋零,感叹自然美景随着时光流逝而消歇。
(2分)2按要求选择(5分)(1)下列选项中,名句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小李与小黄常常共同学习,相互探讨,可谓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B.小李同伴都很贪玩,而他勤奋读书,老师赞他“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C.小黄因考试失利而懊丧不已,朋友们安慰他说“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D.小黄自己家境贫寒,却还想资助小李,小李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可以简单地把学会一内艺术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掌握理论,一点既适用于音乐、医学、雕塑,也适用于爱情。
①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一直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融会贯通起变成灵感——也就是掌握了艺术的灵魂,才能成为一名大师。
②学医的人首先要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各种疾病的症兆。
③但光有理论还无法行医。
④要成为大师,除了学习理论和实践外还有第三个必不可少的因素,即要把成为大师看得高于一切,这一目标必须占据他整个身心。
A.③②④①B.②③④①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
(16分)“标准化”生活是否就完美①新型智能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使得现实生活与社交网络史无前例地紧密结合在一起。
任何原本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都成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或供他们评头论足的新鲜事。
正如物联网软件公司创始人安迪霍布斯鲍姆所认为的那样,新型智能科技使得人们如今在现实生活中也能享受实时的社交阏络体验。
2019届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2019高三语文质量检测暨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
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
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
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6套)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本试卷包含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一些无序的过度开发和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城市悬浮物和污染物排放大量增加,空气质量下降,能见度降低,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雾霾天气已经逐渐被列为灾害性天气。
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称为霾或灰霾,其是由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造成的。
霾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远处光亮物体微带红、黄色。
空气中的有机碳氢化合物、灰尘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浑浊,因能见度恶化导致视野模糊,这种非水性形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在水平能见度小于10.0 km时,该现象称为霾或灰霾。
雾霾天气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天气现象,是雾和霾的混合物,还没有被列入气象观测规范。
雾与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或饱和。
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小于60%,且能见度小于10.0 km时的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雾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发生是相对湿度大于90%、能见度小于1.0 km时大气浑浊导致视野模糊造成的。
因此,霾和轻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大气浑浊、视野模糊、能见度恶化,大多是在相对湿度为60%-90%时的条件下发生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这点与雾、云存在差异,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且霾粒子的分布较为均匀,其粒子是肉眼看不到的空中飘浮颗粒物,粒子大小为0.001-10.000 μm,平均直径为1-2 μm。
通常在低层大气中,气温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但某些情况下会出现逆温现象,气温会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大气层。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
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
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
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
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
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44套)
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且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A.躯.壳/金蝉脱壳.折.本/百折.不挠挖墙角再接再厉B.喟.叹/振聋发聩.攒.射/人头攒.动黄粱梦箭拔弩张C.脉.络/含情脉脉..晾.晒/量.力而行圆舞曲一愁莫展D.绝.唱/角.逐激烈弱冠./沐猴而冠.金刚钻声名鹊起2.下面四句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只有与国家和人民,把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人才会得到人民的口碑,得到人民的拥戴。
②日本安倍政府近期的荒唐行径,表现出日本军国主义大有之势,这极大地伤害了亚洲邻国人民的感情。
③陈教练当时就断定,只要假以时日,韩晓鹏一定会有让人的那一天。
④时间真如,刚刚迈进高中大门的那一刻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我们距离高考已经只剩一百多天了。
A.休戚与共东山再起另眼相看白驹过隙B.休戚相关死灰复燃刮目相看行云流水C.休戚与共死灰复燃刮目相看白驹过隙D.休戚相关东山再起另眼相看行云流水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想到西班牙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的家乡是什么样的?B.在中华大地上,我要去的地方就更多了,因为我认为中国的山山水水、亭台楼阁、花草树木……都是世界上最美的。
C.我记得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是这样的:“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其实,应该说,这句格言本身也就是真理。
D.这次假期作业能全部完成的同学,充其量,只能说占全班的十分之二、三,至于完成的质量就更不好说了。
4.下面一则应用文在字形、语法、语言得体方面共有4处错误,请指出来,并加以改正。
(4分)遗失启示由于本人不慎,于12月6日在操场遗失人民币、身份证、学生证等钱物,望拾到者速交高三24班班长。
本人不甚感激。
高三24班钱多多2018年12月7日5、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要,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江苏省扬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检测试题(含答案)
礼论
王安石
呜呼,荀卿之不知礼也!其言曰“圣人化性而起伪”,吾是以知其不知礼也。知礼者,贵乎知礼之 意,而荀卿盛称其法度节奏之美,至于言化,则以为伪也。亦乌知礼之意哉?夫礼始于天而成于人,知天 而不知人则野,知人而不知天则伪。圣人恶其野而疾其伪,以是礼兴焉。
今荀卿以谓圣人之化性为起伪,则是不知天之过也,然彼亦有见而云尔。凡为礼者,必诎其放傲之 心,逆其嗜欲之性。莫不欲逸而为尊者劳,莫不欲得而为长者让,擎跽曲拳,以见其恭。
上班订单占比
出行订单占比
A.10 公里的路程内,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明显较高。
B.10 公里的路程内,出行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高于上班选择专车的。
C.随着上班和出行距离的增加,乘客使用专车的订单占比在不断地减少。
D.就出行而言,距离的远近是决定乘客是否使用专车的重要因素。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圣人苟不为之礼,则天下盖将有慢其父而疾其母者矣。此亦可谓失其性也。得性者以为伪,则失其性 者乃可以为真乎?此荀卿之所以为不思也。
夫狙猿之形,非不若人也,欲绳之以尊卑而节之以揖让,则彼有趋于深山大麓而走耳,虽畏之以威而 驯之以化,其可服邪?以谓天性无是而可以化之使伪耶,则狙猿亦可使为礼矣。故曰礼始于天而成于人, 天则无是,而人欲为之者,举天下之物,吾盖未之见也。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意,是所有优秀艺术的共同特征。
凡是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小说、散文、戏剧等,其本质都是诗,或者说,都是充满诗意的。
读完莫美的小小说集——《印象》,我的这种感觉就更加鲜明。
我相信,荚美在创作每一篇小小说的时候,一定是作为一首首诗在写的;否则,是难以如此诗意盎然的。
这种诗意,最直接的感觉是来自他的语言。
莫美小小说的语言,以质朴简洁、真实生动、自然流畅见长,不雕饰、不做作、不隐晦,娓娓道来,在舒缓散淡的叙述中,使作品体现出一种诗化的特色,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意境,展現出一种自然天成之美。
如《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中的“夕阳西沉,红霞满天”“山脚下,小河旁,水田里,一头牛,一个人,似乎未动,其实在动”“压耙带泥″“抽了老黄牛一鞭”等语句反复出现,如同《诗经》的“一叹三唱”,韵味十足。
有的本身就是一首诗,如《温海垂钓》中对温海迷人景色的描写:“湖周青山环绕,森林茂密,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湖水自然澄澈,颜色多变,春湛蓝,夏碧绿,秋斑驳,冬苍翠……”就是一首山水诗。
这种诗意,骨子里来自于作者对历史、社会、生活的深刻思考。
中国作协原副主席谭谈说:“莫美先生不以人云亦云、芸芸众生眼中的‘美’为审美标准,这种‘莫美’的文学价值追求,值得称道。
”像经典名篇《牛不知道自己的力气有多大》就饱含着作者对“三农”问题、人的自我认识和觉醒等主题的现实追问和哲学思量,不但深刻,而且显示出“多义多解的长篇气象”。
像《温海垂钓》《赵老请客》等,在看似散淡的叙述中,寄寓对政治、社会、人生等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这比那种注重情节起伏曲折的写法更见功力。
莫美还善于在小小说中巧妙运用象征这种极易产生诗意的手法,如《路》《汉子》等,完全可以当做充满象征意味和哲理思考的散文诗来读。
这种诗意,得益于对人物的生动塑造。
一些小小说作者,受小小说文体限制,往往注重故事的出奇出新,叙述的千回百转,而忽略对人物的塑造。
上海市静安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9届静安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一模)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1)分野中峰变,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 ,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3)《师说》开头一句说“ ”。
文中引用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接着说,“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阴晴众壑殊 (2). 终南山 (3). 锲而不舍 (4).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按要求选择。
毕业送别,为了激励同学,小李准备的诗词用作赠言最适合的一项是()A.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B.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C.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D.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答案】C3.按要求选择。
填入下面语段空白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____________。
例如用手势招呼别人,用面部表情传达某种信息,这些符号的使用范围是极有限的。
___________,一般人用电报陈述意见,诸如此类的符号都是在已有的语言基础上编制出来的,是语言符号的符号。
由此可见,___________,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
①人们进行交际,交流思想,可以不使用语言符号②语言是应用最广泛的符号③军队用旗语发布命令④人类社会的所有活动都离不开语言A. ③②①④B. ②①③④C. ③①②④D. ①③②④【答案】D二、阅读7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文明的调停者——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化定位李泽厚①全球化首先是由经济或物质生活带动的。
全球化之所以不能抗拒或“大势所趋....”不在于超级大国或跨国公司如何阴险毒辣和厉害,当然也有这些因素,但主要在于全球化能令大多数人生活有所改善。
山东省2019年底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2019年秋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果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符瑞,或称之为“祥瑞”“瑞应”“祯祥”“符应”“嘉瑞”“嘉祥”等,是古代帝王承天受命、施政有德的征验与吉兆。
殷周之际新天道观念的形成是其产生的关键因素,图腾崇拜、征兆信仰、史官文化等因素是其产生的重要原因。
符瑞文化的产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宗教、礼制、文学等众多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瑞文化是一种政治文化,政治功能是其基本功能。
首先,符瑞文化具有政治建构功能。
符瑞文化为王权政治的合法性提供了强有力的天命依据。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较为普遍的思想信仰与观念是:王权嬗替乃天道必然,一切政权的更迭皆由乎天命,取乎天道。
然而,“神道阐幽,天命微显”,天命又需要借助符瑞现象来显示。
因此,符瑞实际上起着昭示天命、彰显德行的重要作用。
正如沈约所说:“夫龙飞九五,配天光宅,有受命之符,天人之应。
”其次,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评价功能。
符瑞不仅是王者承天受命的天意灵征,更是王者圣德充溢的天意嘉奖。
符瑞文化构建了统治阶级自我肯定、自我宣扬和自我美化的评价机制,为统治阶级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资源。
最后,符瑞文化具有政治调节功能。
符瑞显现促使统治阶层调整统治策略:或改元以应天瑞,或立祠设祭,以合符应,或赏赐功臣、大赦天下以收揽人心。
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统治阶级的凝聚力,形成了统治阶级内部别具特色的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和自我完善的运行机制。
符瑞文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或宗教意识的一部分,强化君权天授的政治观念,具有巨大的道德作用,同时也具有劝善惩恶的宗教功能。
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人教新版
2019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学——对文化传统继承最多,对政治现实关怀最切夏商周三代,学在官府,那个时期文化知识的主体是由王室貴族垄断的王官之秋战国时期,文化下移,产生了脱离王室貴族垄断的诸子百家之学,自汉代以来,有一个影响很大的学术观点:诸子百家之学出于西周王官之学,班固《汉书·艺文志》转引刘歆《七略》提出了诸子百家可能是来源于周朝官守的学问,各学派均与西周王官之学有知识学问上的渊源关系。
但是,近代以来,这一观点受到了挑战,特别是胡适针锋相对地提出“诸子不出于王官”的论点,以胡适为代表的学者认为诸子之学的产生是由于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政治和社会问题,已经脱离貴族统治集团的天下之治的轨道,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士人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进而就形成了不同学派。
当我们考察诸子起源问题时,会发现近代以来学界将诸子起源简单归结为“诸子出于王官之学”和“诸子不出于王官”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其实是并不合适的,从学术资源文化背景来考察诸子之学,应该说诸子之学确实是源于西周的王官之学。
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知识基础和文化渊源,离不开王官之学的学术文化母体,从这个意义上说,“诸子之学出于王官”的说法是有一些依据的,但另一方面,从诸子之学所欲解决的问题意识、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焦点来考察诸子之学,可以发现他们提出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案,均是与春秋战国时代的政治动荡、社会失范、诸侯争霸的现实关怀有关,诸子之学提出的思想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从这个意义上,亦可以说“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
这一个视角特别能够说明儒家的起源。
强调“诸子出于王官之学”,是肯定儒家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思想学术的渊源;强调“诸子之学不出于王官”,是肯定儒家有非常强烈的社会忧志意识和政治功利追求。
儒学的形成离不开对这两个方面的考察和探寻。
在先秦诸子中,真正能够将西周时期的王官之学与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结合得最好的正是儒学,儒学推崇的“六艺之学”,就是源于三代时期的王官之学;儒家本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儒家那些最为杰出代表人物的代表著作,其实就是儒家子学,将儒家的六艺之学与诸子之学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儒学,儒学之所以能够在诸子百家中取得最大的成功,一一方面是因为儒家学派是最为重视对夏商周的文明体系继承的学派,他们自称“述而不作”,通过“六艺之学”的整理、传播,继承了三代时期的优秀华夏文化传统。
【厦门期末质检】厦门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 语文(高清含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1.B 2.D 3.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4.B 5.①烘托了小疤质朴、羞涩、美丽、柔婉的形象; ②衔接上下文,勾连现实与回忆,使情节紧凑; ③象征着爱情的朴素浪漫、馥郁温馨; ④营造了纯净美好的诗意氛围,给读者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 3 点即可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示例一:春林是主人公 ①作品写老亮头和小疤是为了侧面表现春林,春林的英雄事迹更震撼人心; ②春林是人物和情节聚焦的核心,没有她小说的情节无从展开; ③老亮头的牵挂,小疤的思念都是为了凸显村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军人情怀,具有较强的感召力量。 示例二:小疤是主人公 ①作品写小疤的少女情怀和心思,笔墨较多,人物形象更饱满鲜明,其他人物则显单薄; ②春林和老亮头一隐一显,都为表现小疤的情感服务; ③小疤的爱情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分离与变故都为了凸显爱情的柔韧与坚定。 示例三:老亮头是主人公 ①老亮头着墨最多,他对春林的牵挂与愧疚、支持和理解,展现一个人隐忍、深情、无私的父亲形象,令人动容; ②老亮头是勾连起小疤痕与春林的核心人物,是情节开展的关键; ③老亮头是军人父亲的代表,他们的默默付出,是更为深厚的主题,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每答对一点点 2 分,答对 3 点即可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7.C 8.B 9.①政府需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 ②企业应切合市场需求,提升产能,加大研发投入,实现技术更新; ③科研人员要勇于创新,脚踏实地。 (每答对一点给 2 分,答对 3 点即可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只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10.C 11.D 12.B 13.(1)你的先人对王室有功,中间经受了谗言毁谤,考虑他的功劳而录用你,这是国家的制度(法则) (译对大意,3 分。“更”“典”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典”若译为“恩典”也算对。) (2)先臣的冤屈还没有完全昭雪,而他的后代却先蒙主恩宠,这不是朝廷用来劝勉忠孝、廉耻的本意。 (译对大意,3 分。“被”“劝、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参考译文: 赵崇宪字履常,淳熙八年由取应对策为第一名。他最初入仕担任保义郎、监饶州赡军酒库,换从事郎、抚州军事推 官。他的父亲赵汝愚遭贬而死后,天下人愤恨难平,赵崇宪闭门独处。过了几年,朝廷恢复赵汝愚原任官职,很多 人都劝赵崇宪出仕,他改任奉议郎、南昌县知县,他奉行荒年政策,救活很多人,升为籍田令,制书说:“你的先 人对王室有功,中间经受了谗言毁谤,考虑他的功劳而录用你,这是国家的恩典。”赵崇宪拜谢恩点感动哭泣,上 疏坚决推辞,认为“先臣的冤屈还没有完全昭雪,而他的后代却先蒙受了恩宠,这他请求补任外阙,担任江州知州。州中百姓每年苦于和籴,赵崇宪上书朝廷, 永远免除了和籴。并且转而购买其他州郡的谷米,另建仓库储存,以防歉收。瑞昌百姓亏欠茶饮钱,新亏就欠累积 起来,有十七万多缗钱,百姓困窘无力偿还,死了就要求子孙偿还,还不肯宽免,适逢新的债券发行,比起来是旧 价好几倍,赵崇宪叹息说:“拖欠茶饮的百姓都没出路了。”立即请求用新券一张抵偿旧券二张,朝廷下诏采纳。 受到恩惠的大约有一千多家,百姓刻石纪念,修整陂塘水利来扩大灌溉,共有几千处。当初,赵汝愚捐献自己的钱 一百多万创办养济院,使各地旅客中患病的人得到医药和食品,年头久了,养济院逐渐被改易作了其他用途。赵崇 宪到了以后,不久就进行休整恢复,制定规约几十条,用治愈疾病的多少作为赏罚的标准。幼儿被抛弃在道路上的, 也要收养。地方仓库年久失修破败了,他考察利弊并重新修建。赵崇宪以兵部郎中的职位被昭还,担任静江知府、 广西经略安抚,他让边境居民按什伍编排,强盗来了就鸣鼓召集群中,前后掩袭追击,有所俘获的给予奖赏,不来 的就予以惩罚。先前,辖区内州县有警报,就调动统帅府兵前去防守,在宜州的部队有一百人,古县占了一半。赵 崇宪认为这种防范基础是空虚的,无法遏制坏事的发生,就在各地设置民兵,跟守军的人数一样多,而召集守军回 俯,邑州是边疆要害地区,自狄青平定侬智高后,设置防卫措施非常周密,年久逐渐废驰,赵崇宪逐条上奏他的建 议,朝廷采纳了,但是没来得及全部实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14.C 15.①“汉宫柳”与“胡地桑”相对,虚实相映,丰富了诗歌的意蕴。 ②婀娜的柳枝、青青地桑条,景象柔美清丽,融入了戌边将将上的思乡之情。 (每答对一点给 3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奚以之九九万里而南为 之二虫又何知 (2)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 (3)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每答对一空给 1 分,有错别字的,该空不给分。) 三、语言文字应用(20 分) 17.A 18.B 19.C 20.示例:①①“时不时”改为“经常”; ②“大伙儿”改为“大家”; ③“几个”改为“几位”; ④“钱”改为“经费”; ⑤“自己搞定”改为”改为“自筹”。 21.示例:某地对厨余垃圾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通过就地资源处理,化为肥料;二是经分类收运后,进行集中生 化处理,制成肥料,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残渣则填埋处理。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略
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丛书”虽然为申遗工作做了大量前期学术准备,但它研究的范围与目的绝不仅仅局限于此。
全书建树颇多,至少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②丛书第一次以系列专著的形式对永顺土司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军事制度、建筑布局等展开了系统研究,称得上是“永顺土司的百科全书”,并且这也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内容丰富、勇于创新的”土司文化研究丛书”。
从20世纪40年代第一部研究土司制度的专著——余贻泽先生的《中国土司制度》问世后,数十年来已有上百部土司研究的专著出版。
尽管有些专著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准,但毕竞只是一个人的研究成果,其研究范围以及涉及面相对有限。
“丛书”则是以集团式的研究团队进行的综合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各书之间有着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无疑为《中国土司制度通史》《中国土司大辞典》等土司制度研究的重大课题启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范例。
③“丛书”的价值,还在于作者始终把通过个案研究来揭示土司制度的本质特征作为研究的宗旨,这是难能可贵的。
“丛书”以永顺老司城为研究区域。
以永顺土司为切入点。
在对永顺土司建立、发展,以及改流的历史进程进行探究的同时,也对土司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和阐释,如书中涉及的永顺土司之授职、承袭、朝贡、纳赋、升降、赏罚、征调等诸多方面,作者都是先从土司制度入手,阐明相关制度及其变化、调整,进而结合永顺土司的具体情况做分析。
同时,“丛书”主要探讨对象虽然是永顺土司,但涉及的空间范围却覆盖了整个大西南,并与全国的历史演变历程息息相关,从中折射出数百年来土司制度的兴衰过程。
④土司制度的存在与消亡,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问题,但对于土司问题的研究却涉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考古学等许多学科。
以往的研究者,由于受学术背景的限制。
大多是进行单一学科的研究,而“丛书”在研究过程中,能够综合运用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将永顺土司与国内外相关制度现象进行跨学科的比较研究,这不仅深化了对土司制度实质的剖析,而且拓展了土司研究的理论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亳州市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几年,以汉服圈为代表的古装文化实践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态势。
在文化传播领域,例如方文山在2013年创办“西塘汉服文化周”,建构了一个以汉服文化为中心的文化场域。
在产业资本领域,与汉服相关的产业成为资本青睐的对象。
现在,身穿汉服的身影已经时常出现在大学校园、商业广场和地铁公交等公共场域,进一步融入了日常生活之中。
不过,有的汉服爱好者却表达了不同的焦虑,“现在的汉服圈都很浮躁,很多人已经退圈,因为已经背离了初衷”。
有人曾对汉服文化内部的构成做过普及:一是汉服爱好者,即已接触汉服,对汉服有一定了解,认同汉服复兴的主要观点与理念;二是汉服生活者,即将汉服生活化,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传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三是汉服复兴者,主要进行理论研究或服饰考据,或负责引导社团、举办活动,较大范围地复兴推广汉服。
显然,一种内部的阶层被呈现了出来。
在公共场合身穿自制汉服的第一人王乐天等,同汉服生活者一起,他们构成了金字塔结构的塔尖和塔身。
而汉服爱好者则是金字塔形结构的基座。
汉服复兴者规定汉服文化的边界,而汉服生活者则以一种与世俗生活决断的决心进行实践。
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远没有生活者“壮士断腕”式的决心。
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往往来自动漫文化的影响。
如果要进一步厘清这一群体的文化需求,则必须首先将他们从汉服圈中剥离出来,去放置在青年亚文化实践的脉络中进行观察。
汉服爱好者首先关注的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形成的对主流文化的仪式性抵抗策略和沟通尝试。
然而,汉服文化复兴者和生活者强调汉服文化的正统性,这就造成汉服圈内出现了爱好者同“考据派”的二元对立。
随着汉服文化热度升高,传统影楼写真为代表的行业也开始介入古装拍摄。
此时,为了维护亚文化内部的纯洁性,汉服爱好者又斥其为“影楼装”,拒绝承认同汉服文化的关系。
这种内部分裂导致的不稳定结构将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如何尽快理解汉服文化金字塔基座的庞大人群的构成成分和文化诉求、保护他们的参与热情,是夯实传统文化复兴人群基础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方面。
(摘编自赵运涛《画里有话——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图案》)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近年古装文化实践呈上升态势,大学校园和车站等场所所常见身穿汉服的身影。
B. 方文山和王乐天都属于汉服复兴者,是这类人群构筑了金字塔形结构的塔尖。
C. 因为阶层的脱节,汉服爱好者比汉服生活者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
D. 承继传统文化首先一定要有文化精英的引领,其次,夯实金字塔基座的人群基础也非常必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段举汉服文化在文化传播与资本领域的表现,证明其实践呈上升态势。
B. 中间几段从汉服文化发展壁垒、爱好者诉求等角度阐述了汉服复兴中的问题。
C. 文章辨析汉服文化圈内部阶层的特点,从而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
D. 全文先交代汉服文化实践近况,再分析汉服圈的问题,最后提供了解决方法。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汉服文化实践的发展障碍,是汉服圈内出现的阶层分化与阶层之间的脱节问题。
B. 汉服爱好者介入汉服圈的动力首先是亚文化实践的满足,而非主流文化吸引。
C. 汉服爱好者既不认同于“考据派”的正统观,又排斥“影楼装”的不纯洁性。
D. 理解汉服爱好者的构成成分,保护他们的热情,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复兴。
【答案】1. B 2. C 3. A【解析】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文章内容的筛选概括能力。
选项中,A项,身穿汉服者不等于汉服生活者;C项,“因为阶层的脱节,汉服爱好者比汉服生活者参与汉服文化实践的程度要低”强加因果,原文为“例外的是汉服爱好者阶层,他们的参与程度显然要低”;D 项,无中生有,“承继传统文化首先一定要有文化精英的引领”原文无据,且说法绝对。
点睛:这类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本的论证方式和效果的考查。
题中C选项“文章辨析汉服文化圈内部阶层的特点,从而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错误,就全文来看,作者并没有表达对汉服爱好者的赞许和支持的语句。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题中A项,曲解文意,原文“因而,在汉服文化越来越被关注的当下,汉服圈内部的焦虑情绪,也许可以解释为汉服爱好者同另两个阶层的脱节。
而这种愈发不稳定的结构,则正是汉服文化在持续冲顶过程中的隐忧和未来可能遇到的发展壁垒。
”是可能,或然变成了必然;问题可能是障碍,不能推断障碍是问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堂号袁炳发听母亲讲,我们家从山东东平闯关东落户黑龙江时,发生过一件事。
当时父辈兄弟三人奔扑同乡至黑龙江苇子沟,立足未稳,即遭遇水灾,全镇子人陷入困顿,几乎家家缺吃少穿。
一天深夜,我家邻居、造纸厂的会计张爷,突然被鸡叫声惊醒,以为黄鼠狼又来吃鸡,便手拎棍棒冲出门。
月色之下定睛一看,哪是什么黄鼠狼,是一窃贼在鸡窝行窃。
此时窃贼也听见门外的动静,慌乱中弃物而逃。
张爷将其所遗之物拿进屋中,亮灯一瞅,是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张爷家两只芦花母鸡。
张爷把母鸡放出之后,凑近灯下细看布袋子,发现上面印着三个大字“敦本堂”。
张爷想起,前些日子我大伯去他家借一斗玉米,正是用的这个袋子!听母亲讲这件事时,我还小,对“敦本堂”三个字不甚明白。
上小学一年级后,父亲告诉我,“敦本堂”是我们这一支袁氏的堂号。
那时候,家族堂号是一个标识或者说符号,更是一个家族自我建设的动力,也就是家风和对外立身的信誉。
翌日一早,张爷拿着空袋子来到我们家,也不说话,将空袋子掷于地上,瞥我大伯一眼,鼻子哼了一声,扭头走了。
我大伯见状,傻眼了,马上让我父亲去看下自家的布袋子在不在。
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
我大伯说,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呀?咱们百口难辩!我大伯哭得很伤心,感觉对不起老祖宗,没有保护好家族名声。
说着,就安排我父亲和叔叔收拾东西,回山东老家东平去,不在此处丢人现眼了。
我父亲急了:我们是敦厚本分之家,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受冤屈。
父亲掉头出去了。
父亲要把这件事调查明白!事件发生时,正是阴历九月初,早晚有霜冻。
夜间野兽出洞都会留下足迹,人畜如果晚间出来,踩出的痕迹也会像石膏一样凝住。
我父亲在路上仔细查看,循着一趟可疑的足迹追出镇子,一追就是十几里地,追到了另一个屯子。
那天半夜时分,我父亲带着两个人回来了,一个中年男人,一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
三人直奔张爷家。
原来,偷鸡的是那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中年人是他的父亲,一起过来赔罪来了。
这件事的结果不言而喻,我们家和张爷家的嫌隙弥合了。
这件事的发生,非但没有给我们家族抹黑,反而赢得了许多好名声,苇子沟的人一下子就接受了我们家。
我们家以敦厚本分立家,赢得了远近邻居的信任。
这件事之后,张爷在造纸厂的厂长面前,极力举荐大伯哥仨到纸厂上班。
哥仨到纸厂上班后,专选苦脏累给钱多的活干,两三年间,就挣得一份不错的家业。
而且,当时从山东来时,只有大伯一人娶亲,经过几年打拼,我父亲和叔叔都娶到了一位好姑娘。
就这样,我们家不仅没有退回到老家山东,倒是深深扎根在黑龙江了。
扎根之后,大伯在正堂的一张桌子上,把祖辈牌位供上,并把堂号“敦本堂”三个字的横幅挂于牌位上方的墙上。
其后,虽然历经世事沧桑沉浮,堂号始终静默地守候在那里。
直到后来,我们家的牌位、堂号被一群人强行掷于火堆,焚烧一尽。
为了保护堂号,大伯的一条腿也被他们打伤致残。
而后,大伯每天都郁郁不乐。
又几个月后,大伯去了趟县城,家里人不知他去干什么,问他也不作答,只是从他舒坦的面容上,猜测他可能是到县城做了一件大事。
这个谜,直到大伯去世时才解开。
那天,病中的大伯奄奄一息,大伯母给大伯换寿衣,当大伯母除去大伯身上的旧衣时,我们袁氏家族的大人小孩,都在他的前胸看到了刺上去的三个字——敦本堂。
大伯母急忙问大伯:那次你去县城就是刺字去了吗?大伯吃力地点点头之后,长嘘一口气,就咽气了。
……时隔多年,回想自己为官多年,竟一尘不染,这才猛然惊觉——其实,大伯前胸上的那三个字,早已扎在我心里的最深处了。
(选自《安徽文学》2017年第6期)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多用第一人称直叙句,既可以展现“我”的内心世界,又使文章更具真实感。
B. 张爷因误会而对“我们家”失望,误会消除后又极力帮助“我们家”,爱憎分明。
C. 作者善于通过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D. 父辈们坚守与保护,才使得“我们家”优良家风得以传承,并深入人心。
5. 本文中的“大伯”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
6. 从本文看,“敦本堂”这个堂号是怎样一步步深入“我们家”的? 请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①贫困而有闯劲,勤劳能干。
②爱惜家族声誉。
③敦厚本分。
④执着坚守,知耻而勇。
⑤是个闯关东的家族长者。
6. ①印在布袋子上,随着兄弟三人走东闯西。
②挂在祖宗牌位的上方,为保护它伯父残废了一条腿。
③刺在伯父胸口,在伯父临终前被发现。
④扎在我心里最深处,为官多年,一尘不染。
(答:践行在实践中,父亲践行敦厚本分的家风,坚持要找出偷鸡“真凶”。
也算1点)【解析】4.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
题中,A项,“多用第一人称直叙句”错误,文章多用转述句,例如文章中“当我父亲告诉大伯,我们家的布袋子的确不在了时,我大伯当时就哭了,说,这人丢不起呀!”“我父亲说,丢什么人,又不是我们干的,袋子是让人偷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