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复习教案.机械能守恒定律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机械能守恒定律(1)教案必修2

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8机械能守恒定律(1)教案必修2

课时
2
教 本节课的课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是二期教材中机械能这一章的重点,具有十分
材 重要的地位。同时本课又是此课题的第一课时,这对于以后学生如何利用机械能
分 守恒定律去分析、解决一些问题是很重要的一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动能和重力势能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重力势能和
生 动能转化规律是一种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学生往往能感受到,但并
在课后给大家探究,但是
它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
借鉴,我们再来看一段情
景。
情景录象 2:高山滑雪片

学生实验:从斜面自由下滑的小
过渡:不考虑所受阻力, 车(为什么用小车呢?)
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有
何规律呢?
过渡:猜想——实践(实
验)
教师:虽然有瞬时速度测 学生:尝试猜想
量的基础——难度很大
——有信心?
2.定量:动能和势能在 相互转化中,两者之和保 持不变,即机械能总量保 持不变。——只有重力做 功的情况下
教学 反思
1、 培养学生先猜想后探究再验证的意识值得推广:在定量研究动能和重力 势能相互转化规律时,尝试让学生先猜想,在猜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对这 一情景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探究实验,得出有价值的信息。
2、 尝试让学生提出问题,意识不错:在学生欣赏完电影片段后,把物理 情景简单化,引入单摆,引出本节课研究课题。然后,尝试鼓励学生大 胆对此课题的疑问;其实,学生提的很到位,感觉跟平时间接培养学生 的这种意识有很大的关系,以后可坚持下去。
看一个实验吧。
相互转化
评价
学生实验:单摆实验——初步探
情景实验 1:铜球会不会 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规
碰鼻? 律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3功率(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3功率(4)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区别。瞬时功率是指物体在某一瞬间的功率,它可以表示物体在该瞬间的做功快慢。平均功率是指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它可以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做功快慢。
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下,如何计算一个物体在斜面上滑动的平均功率呢?我们可以根据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换关系,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求解。
核心素养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功率的概念,能够运用功率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并能够运用该定律分析实际物理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加深对功率概念的理解。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物理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利用动画或模拟实验,展示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区别。
-分步骤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从简单情况入手,逐渐过渡到复杂情境。
-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亲自动手测量数据,培养实验技能。
-提供问题解决策略,如使用控制变量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的计算问题。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过合作交流,共同突破难点。
教学资源准备
首先,我在课堂提问环节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但当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的能力。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入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其次,在实验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实验仪器的使用不熟悉,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够准确等。这让我意识到,我需要在实验前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培训,并提醒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数据的精确记录。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教案(6篇)重点、难点分析篇一1.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2.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

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

3.能否正确选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

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说明篇二势能是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所共有的,同样,机械能也应是物体系统所共有的。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必过份强调这点,平时我们所说物体的机械能,可以理解为是对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的一种简便而通俗的说法。

教学目标篇三1.在已经学习有关机械能概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掌握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掌握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

2.学习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结篇四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总量不变。

通过例题分析要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时,应首先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是否满足机械能守恒条件,其次要正确选择所研究的物理过程,正确写出初、末状态物体的机械能表达式。

3.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逐步培养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应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处理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例如与圆周运动或动量知识相结合,要注意将所学知识融汇贯通,综合应用,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第4节《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得出过程;2、科学思维(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物理问题。

3、科学探究会根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并领会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优越性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界客观存在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条件。

(2)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四、教学方法:演绎推理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

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悠悠球、平抛运动实验仪。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温故知新(屏幕投影)(1)前几节我们学习了哪几种形式的能?各怎么表示?(2)动能定理的内容是什么?(3)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是什么?(4)弹力做功与弹力势能变化的关系:指导学生把答案写在练习本上,巡视观察,并给予指导。

师:大家都写的很好,说明以往知识掌握得不错,作为奖励,下面观看精彩视频和表演!2、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1)【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试着分析下面几种情况能量是怎么转化的?①视频1:伊辛巴耶娃撑杆跳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这短片怎样?太平淡?那来点刺激的!②视频2:高山滑雪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师:精彩是精彩了,可毕竟离我们有点远,还是不过瘾,要不来段真人秀?ok,有请自称“悠”灵杀手的小范同学!③真人秀:悠悠球表演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新课导入】碰鼻实验:如图1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小球来回摆动,学生表演者怕重球碰坏了鼻子。

结果大伙儿都能预料到,至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包含着如何的物理规律?我们学会这节课的内容,相信大伙儿就特别清楚了!【新课教学】(一)机械能在本章我们学习了两种形式的能量,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物理学中,我们将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二)动能与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活中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进行转化是特别常见的、1、动能—-重力势能举出几个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呢?苹果的下落,三峡大坝水的下落,重力势能转化为水的动能,从而带动发动机发电。

2、动能—-弹性势能举出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呢?弯弓射箭、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

3、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生活中有没有同时涉及三种能量转化的例子呢?观看蹦床视频在观看蹦床视频的时候,认真分析一下,不同的过程分别对应的是什么能量之间的转化!下降:空中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接触弹簧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若以最低点为零势能面动能和重力势能最终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上升:三种能量的转化与下落过程是对应的!(三) 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1、实验观察提出猜想2、实例探究小组探究讨论,得出结论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从离地面20米高处自由落下,求下落5米,10米,15米,20米时的速度,重力势能,动能以及动能和重力势能的总和。

( g=10m/s2 ,以地面为重力势能零势能面20将学生按学习小组,分别计算5米,10米,15米,20米处的各量、然后由教师汇总各组结果,通过表格显示结果,引导学生探究出其中的规律、学生初得结论: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假如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3、理论推导[情景一] 情景一: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曲面上滚下,到A点时速度为v1,距地面的高度为h1,到B点时速度为v2,距地面的高度为h2、1)、小球的机械能由哪几种能量组成?在A、B两点的机械能分别如何表示(取地面为零势能面)?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式:3)、从A到B的过程的动能定理表达式:4)、观察上述两个表达式,您会发现A、B两点的机械能有什么关系。

高中物理必修三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三机械能 能量守恒定律讲义

高中物理必修三机械能能量守恒定律讲义一、概述本讲义主要介绍了高中物理必修三中的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

通过研究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将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二、机械能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关系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动能的定义为$E_k = \frac{1}{2} mv^2$,其中$E_k$表示动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v$表示物体的速度。

3. 势能势能可以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两种。

- 重力势能的定义为$E_p = mgh$,其中$E_p$表示重力势能,$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物体的高度。

- 弹性势能的定义为$E_p = \frac{1}{2} kx^2$,其中$E_p$表示弹性势能,$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变形量。

三、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能量总量保持不变。

这意味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势能的减少,反之亦然。

四、应用实例能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相关实例:1. 坠落物体:当物体从高处坠落时,重力势能减少而动能增加。

2. 弹簧振动:弹簧在振动过程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 滑雪:滑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五、总结通过本讲义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了机械能的概念和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以应用于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以上就是高中物理必修三中关于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的讲义内容总结。

参考资料:- 高中物理必修三教材。

《第八章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八章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相关现象。

3. 学会在解题中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公式和应用。

2. 教学难点: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笔、教学PPT等。

2. 搜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的实例和案例。

3. 准备一些练习题以供学生练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4. 安排实验室或户外活动,以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或观察。

四、教学过程:本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实际应用分析。

具体如下:(一)理论分析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和表达方式。

2. 守恒的条件和适用范围。

3.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探究不同情况下的机械能守恒。

2. 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分析实验结果。

3. 总结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

(三)实际应用分析1. 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

2. 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引入课题: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机械能守恒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题。

2. 理论分析:教师详细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表达方式和适用条件。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同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3. 实验探究: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和方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收集。

通过对比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4. 实际应用分析:教师列举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价值。

同时,分析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更好地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5篇在你短暂的物理教学期间,你知道如何在高中写物理教案吗?教案在你的教学工作中能够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

和我们分享一下你的教案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希望你喜欢。

高中物理复习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做功的情况,学习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

2.对功和能及其关系的理解和认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本节教学是本章教学内容的总结。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功和能的关系,明确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并能应用它处理有关问题。

3.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能更加全面、深入认识功和能的关系,为学生今后能够运用功和能的观点分析热学、电学知识,为学生更好理解自然界中另一重要规律——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是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掌握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和认识功和能的关系。

2.本节教学实质是渗透功能原理的观点,在教学中不必出现功能原理的名称。

功能原理内容与动能定理的区别和联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要解决这一难点问题,必须使学生对“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的认识,从笼统、肤浅地了解深入到十分明确认识“某种形式能的变化,用什么力做功去量度”。

3.对功、能概念及其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不仅是本节、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在今后的学习中还将不断对上述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投影片等。

四、主要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结合复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及物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各是什么评价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2.如果有重力、弹簧弹力以外其它力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和哪些力做功有关呢物体机械能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呢教师提出问题之后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要求学生回答。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教案:24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目标⒈正确理解机械能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⒉能判断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重难点掌握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参考考纲授课方法讲授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专用教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一、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1.重力势能(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________无关,只与初末位置的__________有关.(2)重力势能①概念:物体由于________而具有的能.②表达式:E p=________.③矢标性:重力势能是________,正负表示其________.(3)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①定性关系:重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就________;重力对物体做负功,重力势能就________.②定量关系:重力对物体做的功________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 G=-(E p2-E p1)=________.2.弹性势能(1)概念:物体由于发生____________而具有的能.(2)大小: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量及劲度系数有关,弹簧的形变量________,学生活动:注意探索事物的本质,思考规律的特点。

学生活动:把左边的基础知识填好。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二次备课劲度系数________,弹簧的弹性势能越大.(3)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类似于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用公式表示:W =________.二、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1.机械能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机械能,即E=________,其中势能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____________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____________.(2)表达式:①E k1+E p1=________________.(要选零势能参考平面)②ΔE k=________.(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③ΔE A增=________.(不用选零势能参考平面)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思路(1)选取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4)选取适当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方程形式(E k1+E p1=E k2+E p2、ΔE k=-ΔE p或ΔE A=-ΔE B)进行求解.阅读问题,理清思路,阐述自己的观点。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教案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原理
时间:1课时
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5分钟)
- 明确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并请他们回顾一下什么是动能和势能。

2. 知识讲解(10分钟)
-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 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3. 实验演示(15分钟)
-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展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例如,让一枚小球从一定高度落下,观察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 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结果。

4. 讨论与练习(15分钟)
- 组织学生讨论机械能守恒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给予实例进行分析和讨论。

- 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5. 知识拓展(10分钟)
- 展示一些有趣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应用机械能守恒原理解决问题。

- 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守恒与其他物理知识的联系。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
-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 请学生填写一份反馈问卷,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扩展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观察实验、讨论交流等方式,进一步
拓展对机械能守恒的理解和应用。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汇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物理教材《物理》(第二版)第四章第一节“机械能守恒定律”。

详细内容包括: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适用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演示实验器材(如斜面、滑块、重物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斜面、滑块、弹簧测力计等),物理课本、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演示实验(如重物自由下落、斜面滑块实验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机械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物体在重力、弹力作用下的运动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机械能的定义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述及适用条件3. 例题解析4.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求落地时的速度。

(2)斜面滑块实验中,求滑块在斜面底部的速度。

2. 答案:(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为v = √(2gh)。

(2)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滑块在斜面底部的速度为v =√(2gh'),其中h'为滑块在斜面上的高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例题和练习的掌握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2-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集结知识元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讲解一、机械能1.内容: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和.2.表达式:E=E k+E p.3.机械能的理解:(1)机械能是状态量;标量,单位为焦耳;数值有正负(2)相对性:势能具有相对性(须确定零势能参考平面),同时,动能也具有相对性(与所选参考系有关),故机械能具有相对性.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表达式:E k+E p=Ek+Ep.3、适用对象:系统.4、适用条件:只有系统内的重力或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0.5、解题的基本步骤:(1)明确所选取的研究对象(物体或系统)(2)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各力做功情况,判断是否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研究过程的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例题精讲机械能守恒定律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一定不为零B.物体所受合力不为零,则其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C.合外力对物体做了功,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D.合外力对物体不做功,物体的机械能一定不变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B.物体的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作用C.不计空气阻力,小孩沿滑梯匀速滑下过程中机械能守恒D.不计空气阻力,被投掷出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例3.关于机械能守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B.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机械能守恒C.物体必须在只受重力作用的情况下,机械能才守恒D.物体以g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减速运动例4.如图所示,一根长为L,重为G的均匀软绳悬于O点,若将其下端向上提起使绳双折,至少要做功()A.GL B.C.D.例5.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物体a和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跨接在同一光滑的轻质滑轮两侧,b在水平粗糙桌面上。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4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解:弹簧和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
恒,当物块速度为零时,弹簧的弹性
势பைடு நூலகம்最大,得:
速度为v1时的弹性势能为EP,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代入数据得:
引导学生分析:③式也可以写成
思考:物块在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不守恒),说明,研究对象的选取不同,结果不一定相同。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变式1.如图所示,一颗子弹水平射入置与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m1中并留在其中,m1、m2用一根弹性良好的轻质弹簧连在一起,则:
由B到C由机械能守恒得: ③

联立③④可得: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小车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6mg.
拓展:如果脱离轨道,应该在那个区域脱离?
二、类型二:物体系的机械能守恒类
㈠弹簧类
例.如图轻质弹簧一端与墙相连,质量为m=4kg的木块沿光滑的水平面以v0=5m/s的速度挤压弹簧,求弹簧在被压缩的过程中的最大弹性势能及木块的速度v1=3m/s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解题过程,在分析过程中渗透解题的各个环节。
机械能守恒时,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表达式是等效的。动能定理的应用范围比机械能守恒广。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无初速释放。不计各处阻力,求小球通过最低点时,细绳对小球拉力多大?取g=10m/s2。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得: ①
例1.把一个小球用细绳悬挂起来,就成为一个摆,如图所示,摆长为L,最大偏角为θ。小球运动到最低位置时的速度是多大?此时悬线拉力多大?
解:设到达最低点时速度为v,由机械能守恒守恒(动能定理) 得:
最低点选线拉力为T,可得:
将速度带入可得:

高三功能关系复习教案

高三功能关系复习教案

总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课时课题功能关系课型复习课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功能关系2、理解摩擦力做功3、会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功能关系以及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功能关系的学习学生对功和能量的转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教学重点功能关系的相互转化问题教学难点应用功能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学法指导构建模型法、合作探究、精讲精练、演算法教学准备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师生互动补充内容或错题订正(第1课时)1.功能关系(1)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2)功能关系①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②做功的过程一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而且能量的转化必通过做功来实现.(3)功与对应能量的变化关系功能量的变化合外力做正功动能增加续表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其他力(除重力、弹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2.能量守恒定律(1)内容: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2)表达式:ΔE减=ΔE增.1.已知货物的质量为m,在某段时间内起重机将货物以a的加速度加速升高h,则在这段时间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重力加速度为g)().A.货物的动能一定增加mah-mghB.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C.货物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加mahD.货物的机械能一定增加mah+mgh答案 D2.一个盛水袋,某人从侧面缓慢推装液体的袋壁使它变形至如图4-4-1所示位置,则此过程中袋和液体的重心将().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降低再升高D.始终不变解析人对液体做正功,液体的机械能增加,液体缓慢移动可以认为动能不变,故重力势能增加,重心升高,A正确.答案 A3.(2011·广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的发展,第一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B.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能转化成了其他形式的能量,但照射到宇宙空间的能量都消失了C.“既要马儿跑,又让马儿不吃草”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因而是不可能的D.有种“全自动”手表,不用上发条,也不用任何形式的电源,却能一直走动,说明能量可以凭空产生答案 C4.如图4-4-2所示,美国空军X-37B无人航天飞机于2010年4月首飞,在X-37B 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A.X-37B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X-37B的机械能B.X-37B的机械能要减少C.自然界中的总能量要变大D.如果X-37B在较高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则在此轨道上其机械能增加解析在X-37B由较低轨道飞到较高轨道的过程中,必须启动助推器,对X-37B做正功,X-37B的机械能增大,A对,B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C错.X-37B在确定轨道上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机械能不变,D错.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答案 A5.如图4-4-3所示,一个小物体在足够长的斜面上以一定初速度释放,斜面各处粗糙程度相同,初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上,则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动能一定是先减小后增大B.机械能一直减小C.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相同,则此后物体动能将不断增大D.如果某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为W,再经过相同的时间,两段时间内摩擦力做功可能相等解析物体减速到零时有可能静止在斜面上,其动能一直减小,A错误;由于摩擦力做负功,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减小,B正确;C中说明重力做功为零,物体能反向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C正确;由于物体可能反向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在相等的两段时间内路程可能相同,则摩擦力做的功相同,D正确.答案 A(第2课时)考点一利用动能定理分析功和能量变化的问题(1)合外力(包括重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改变量.(2)与势能有关的力(重力、弹簧弹力、电场力)做功等于势能的改变量.【典例1】 如图所示, 卷扬机的绳索通过定滑轮用力F 拉位于粗糙斜面上的木箱,使之沿斜面加速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动能与木箱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B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克服摩擦力和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之和C .木箱克服重力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重力势能D .F 对木箱做的功等于木箱增加的机械能解析 木箱加速上滑的过程中,拉力F 做正功,重力和摩擦力做负功.支持力不做功,由动能定理得:W F -W G -W f =12m v 2-0.即W F =W G +W f +12m v 2,A 、B 错误;又因克服重力做功W G 等于物体增加的重力势能, 所以W F =ΔE p +ΔE k +W f ,故D 错误,又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知C 正确. 答案 C【变式1】 如图4-4-5所示, 在抗洪救灾中,一架直升机通过绳索,用恒力F 竖直向上拉起一个漂在水面上的木箱,使其由水面开始加速上升到某一高度,若考虑空气阻力而不考虑空气浮力,则在此过程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力F 所做功减去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B .木箱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增量C .力F 、重力、空气阻力三者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动能的增量D .力F 和空气阻力的合力所做的功等于木箱机械能的增量解析 对木箱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由动能定理:W F -mgh -W f =ΔE k 故C 对. 由上式得:W F -W f =ΔE k +mgh ,故A 错D 对.由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关系知B 对,选A 项. 答案 A考点二 摩擦生热问题 摩擦力做功的特点 类 别比 较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不同点能量 的转 化方 面在静摩擦力做功的过程中, 只有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 移到另一个物体(静摩擦力 起着传递机械能的作用), 而没有机械能转化为其他 形式的能量(1) 相互摩擦的物体通过滑动摩擦力做功 将部分机械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 物体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此部分能量 就是系统机械能的损失量一对 摩擦 力的 总功 方面一对静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总和等于零一对相互作用的滑动摩擦力对物体系统 所做的总功,等于摩擦力与两个物体相对路程的乘积,即W f =-f ·s 相对,表示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系统损失的机械能转化成内能相同 点 正功、负功、不做功方面两种摩擦力对物体可以做正功、负功,还可以不做功 【典例2】 木块A 放在木块B 的左端,用恒力F 将A 拉至B 的右端,第一次将B 固定在地面上,F 做功为W 1,生热为Q 1;第二次让B 可以在光滑地面上自由滑动,仍将A 拉到B 右端,这次F 做功为W 2,生热为Q 2;则应有( ).A .W 1<W 2,Q 1=Q 2B .W 1=W 2,Q 1=Q 2C .W 1<W 2,Q 1<Q 2D .W 1=W 2,Q 1<Q 2解析 拉力F 做的功直接由公式W =Fs cos θ求得,其中s 是物体对地的位移,所以W 1<W 2,滑动摩擦力做功过程中产生的内能等于系统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即ΔE =Q =fs 相对,其中s 相对表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移,在这里是B 的长度,所以Q 1=Q 2. 答案 A【变式2】 电机带动水平传送带以速度v 匀速转动,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由静止轻放在传送带上,若小木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如图4-4-7所示,当小木块与传送带相对静止时,求:(1)小木块的位移; (2)传送带转过的路程;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 (4)摩擦过程产生的摩擦热;(5)电机带动传送带匀速转动输出的总能量.解析 木块刚放上,速度为零,必然受到传送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与传送带相同速度后不再相对滑动,整个过程中木块获得一定的动能,系统要产生摩擦热.对小木块,相对滑动时,由ma =μmg 得加速度a =μg ,由v =at 得,达到相对静止所用时间t =vμg .(1)小木块的位移s 1=12at 2=v 22μg .(2)传送带始终匀速运动,路程s 2=v t =v 2μg .(3)小木块获得的动能E k =12m v 2.这一问也可用动能定理解: μmgs 1=E k ,故E k =12m v 2.(4)产生的摩擦热 Q =μmg (s 2-s 1)=12m v 2.注意,这里凑巧Q =E k ,但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这样.(5)由能的转化与守恒得,电机输出的总能量转化为小木块的动能与摩擦热,所以E 总=E k +Q =m v 2.答案 (1)v 22μg (2)v 2μg (3)12m v 2 (4)12m v 2 (5)m v 2要点:利用Q =fs 相对进行热量Q 的计算时,关键是对相对路程s 相对的理解.例如:如果两物体同向运动,s 相对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差;如果两物体反向运动,s 相对为两物体对地位移大小之和;如果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往复运动,则s 相对为两物体相对滑行路径的总长度.(第3课时)1.(2009·广东理科基础,8)游乐场中的一种滑梯如图4-4-9所示.小朋友从轨道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沿水平轨道滑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来,则( ).A .下滑过程中支持力对小朋友做功B .下滑过程中小朋友的重力势能增加C .整个运动过程中小朋友的机械能守恒D .在水平面滑动过程中摩擦力对小朋友做负功解析 下滑过程中支持力的方向总与速度方向垂直,所以支持力不做功,A 错误;越往下滑动重力势能越小,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D 正确,C 错误.答案 D 2.(2010·山东理综,22改编)如图4-4-10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固定在地面上,长为l 、质量为m 、粗细均匀、质量分布均匀的软绳置于斜面上,其上端与斜面顶端齐平.用细线将物块与软绳连接,物块由静止释放后向下运动,直到软绳刚好全部离开斜面(此时物块未到达地面),在此过程中( ).A .物块的机械能逐渐增加B .软绳重力势能共减少了14mglC .物块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D .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其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解析 物块向下运动过程中,绳子拉力对物块做负功,物块的机械能减少,A 项错误;软绳重心下降的高度为l 2-l2sin θ=14l ,软绳的重力势能减少14mgl ,B 项正确;由能的转化和守恒知,物块和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等于物块和软绳增加的动能和软绳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C 项错误;对于软绳,由能的转化和守恒知,绳子拉力对软绳所做的功和软绳重力势能的减少之和等于软绳动能的增加与克服摩擦力所做功之和,D 项错误. 答案 B 3.(2011·上海单科,15)如图4-4-11所示,一长为L 的轻杆一端固定在光滑铰链上,另一端固定一质量为m 的小球.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于杆的中点,使杆以角速度ω匀速转动,当杆与水平方向成60°时,拉力的功率为( ).A .mgLω B.32mgLωC.12mgLωD.36mgLω 解析 由能的转化及守恒可知:拉力的功率等于克服重力的功率.P G =mg v y =mg v cos 60°=12mgωL ,故选C.答案 C三、实验步骤(1)按图装置固定好计时器,并用导线将计时器接到电压合适的交流电源上(电火花计时器要接到220 V交流电源上,电磁打点计时器要接到4 V~6 V的交流低压电源上)。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沪科版必修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沪科版必修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掌握其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适用条件。

2. 难点: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 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运动过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和守恒原理。

2. 讲解: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适用条件,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3. 实验: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4. 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案编辑专员,教案编写,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沪科版必修,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方法,五、教学过程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表达式和适用条件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用于展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例题和实验过程。

2. 实验器材:用于进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3. 练习题库:用于巩固学生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第七章第八节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教案

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学设计文本6月1日执教: 课题7.8 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教学重点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新课教学]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师:现在大家看这样几个例子,分析各个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投影展示教材上的实例,包括自由下落的物体、沿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的物体、竖直上抛的物体等等,这些物体最好是具体的实物,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减小问题的抽象性)(演示:如图5.8—1,用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验.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实验证明,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在不断转化.在摆动过程中,小球总能回到原来的高度.可见,重力势能和动能的总和不变.师:上面几个例子都是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那么动能和另外一个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呢?我们看下面一个演示实验.(实验演示,如图5.8—2,水平方向的弹簧振于.用弹簧振子演示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师:在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小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投影学生总结的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组织学生讨论完善这个问题,形成共同的看法)(参考解题步骤)1.选取研究对象——系统或物体.2.根据研究对象所经历的物理过程.进行受力、做功分析,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3.恰当地选取参考平面,确定研究对象在过程的初末状态时的机械能.4.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四)实例探究[小结]继动能定理以后,我们紧接着又开始学习用能量方法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一节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能够从各种不同的例子中体会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机械能内部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之间当然可以相互转化,转化的条件是相应的重力做功或者弹力做功.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由于是学生自己推导出来的,所以记忆当然深刻.在教学中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安排较难的题目供他们选择,也可以让他们分别用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同样一个问题,以便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设计:7.8 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1.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二、机械能守恒定律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2.应用: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是重点内容,虽然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机械能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计算运用,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差的,所以要多加练习,加深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能守恒定律[P3.]一、重力做功的特点与重力势能。

1、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的竖直高度差有关,当重力为mg 的物体从A 点运动到B 点,无论走过怎样的路径,只要A 、B 两点间竖直高度差为h ,重力所做的功均为 mgh W G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其表达式为:mgh E P =其中h 为物体所在处相对于所选取的零势面的竖直高度,而零势面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一般是取地面为重力势能的零势面。

由于零势面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所以一个物体在某一状态下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值将随零势面的选取而不同,但物体经历的某一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却与零势面的选取无关。

[P4.]3、重力做功与重势能变化间的关系:重力做的功总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21mgh mgh E W P G -=∆-=a. 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减少的重力势能 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 ΔE P = W Gb. 克服重力做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增加的重力势能 等于克服重力所做的功 ΔE P = - W G 二. 弹性势能1.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2.弹性势能的大小跟物体形变的大小有关, E P ′= 1/2×kx 23. 弹性势能的变化与弹力做功的关系:弹力所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减少. W 弹= - ΔE P ′[P5.]三、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称机械能。

而势能中除了重力势能外还有弹性势能。

所谓弹性势能批量的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2、机械能守恒守律:只有重力做功和弹力做功时,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间相互转换,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就是所谓的机械能守恒定律。

3.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1)对单个物体,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3)定律既适用于一个物体(实为一个物体与地球组成的系统),又适用于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但前提必须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机械能守恒定律适用于只有重力和弹簧的弹力做功的情况,应用于光滑斜面、光滑曲面、自由落体运动、上抛、下抛、平抛运动、单摆、竖直平面的圆周运动、弹簧振子等情况。

B [P7.]4. 定律的三种理解及表达形式:(1)系统在初状态的总机械能等于末状态的总机械能.即E1= E2或1/2 mv12+ mgh1= 1/2 mv22+ mgh2注意初、末态选同一参考面.(2)物体(或系统)减少的势能等于物体(或系统)增加的动能,反之亦然。

即-ΔE P = ΔE K(3)若系统内只有A、B两个物体,则A减少的机械能ΔEA等于B增加的机械能ΔEB,即-ΔEA= ΔEB注意(2)、(3)不需要选参考面.[P8.]5. 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解题步骤:明确研究对象(系统)、受力分析检验条件、确定研究过程、确定零势能面、列出方程、求解未知量。

[P10.]07届12月江苏省丹阳中学试卷6.如图,一物体以初速度v0冲向光滑斜面AB,并能沿斜面升高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物体冲出C点后仍能升高hB.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物体仍能沿AB′升高hC.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因为机械能不守恒D.若把斜面从C点锯断或弯成圆弧状,物体都不能升高h,但机械能仍守恒[P11.]江苏省如东中学06—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11.如图,一物体从光滑斜面AB底端A点以初速度v0上滑,沿斜面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设下列情境中物体从A点上滑的初速度仍为v0)( B D )A.若把斜面CB部分截去,物体冲过C点后上升的最大高度仍为hB.若把斜面AB变成曲面AEB,物体沿此曲面上升仍能到达B点C.若把斜面弯成圆弧形D,物体仍沿圆弧升高hD.若把斜面从C点以上部分弯成与C点相切的圆弧状,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有可能仍为hB[P12.]07年1月苏州市教学调研测试10.从离地面h 高处水平抛出一个小球.经过时间t ,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相等.设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为g ,以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则( A C )A .抛出点的高度h 满足2h gt >B .抛出点的高度h 满足2212gt h gt <≤ C .落地时的速率v 1满足1v > D .落地时的速率v 1满足1gt v <≤[P14.]2007年全国卷Ⅱ23.(16分)如图所示,位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由一段斜的直轨道和与之相切的圆形轨道连接而成,圆形轨道的半径为R 。

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从斜轨道上某处由静止开始下滑,然后沿圆形轨道运动。

要求物块能通过圆形轨道的最高点,且在该最高点与轨道间的压力不能超过5mg (g 为重力加速度)。

求物块初始位置相对于圆形轨道底部的高度h 的取值范围。

解:设物块在圆形轨道最高点的速度为v ,由机械能守恒得mgh =2mgR +21mv 2① 物块在最高点受的力为重力mg 、轨道的压力N 。

重力与压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有mg +N =m Rv 2②物块能通过最高点的条件是N ≥0 ③ 由②③式得v ≥gR ④ 由①④式得 h ≥25R ⑤ 按题的要求,N ≤5mg ,由②⑤式得v ≤gR 6 ⑥由①⑥式得h ≤5R ⑦h 的取值范围是25R ≤h ≤5R [P16.]2007年上海卷5.在竖直平面内,一根光滑金属杆弯成如图所示形状,相应的曲线方程为)kx cos(.y π3252+=(单位:m ),式中k =1m -1。

将一光滑小环套在该金属杆上,并从x =0处以v 0=5m/s 的初速度沿杆向下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

则当小环运动到m x π31=时的速度大小v =____,25______m/s ;该小环在x 轴方向最远能运动到x =___π65___m 处。

[P18.]07年4月苏州中学调研卷14.(14分)如图,质量都为m 的A 、B 两环用细线相连后分别套在水平光滑细杆OP 和竖直光滑细杆OQ 上,线长L=0.4m ,将线拉直后使A 和B 在同一高度上都由静止释放,当运动到使细线与水平面成30°角时,A 和B 的速度分别为v A 和v B ,求v A 和v B 的大小。

(取g=10m/s 2)解:将A v 、B v 都分解成平行于细线和垂直于细线方向(如右图),由于运动中绳长不变。

即////B A v v = ︒=︒30cos 30sin B A v v 即B A v v 3=A 球下落的高度m L h 2.0214.030sin =⨯=︒= 由机械能守恒可得:222121B A mv mv mgh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可得:s m v A /3=,s m v B /1=。

[P20.]07年广东普宁市华侨中学三模卷19、 质量为m 的小球B 用一根轻质弹簧连接。

现把它们放置在竖直固定的内壁光滑的直圆筒内,平衡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0,如图所示,小球A 从小球B 的正上方距离3x O 点的P 处自由落下,落在小球B 上立刻与小球B 粘连在一起向下运动,它们到达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并恰能回到O 点(设两个小球直径相等,且远小于x o略小于直径圆筒内径)。

已知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形变量(即伸长量或缩短量Δx )的平方成正比即E P =k Δx 2/2,其中k 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求:(1)小球A 的质量;(2)小球A 与小球B 一起向下运动时速度的最大值。

解:(1)对小球A 从Ⅰ→Ⅱ有:m A g·3x o =21m A v 12① 对AB 碰撞在Ⅱ有:m A v 1=(m A +m )v 2 ②AB21(m A +m )v 22+21kx 02=(m A +m )g x 0 ③ 对B 在O 位置有: mg=k x 0 ④由上各式得,m A =m 或 者m A =-m/4(舍去) ⑤ ∴小球A 的质量为m(2)对AB 两球一起向下运动时的平衡位置O′ 距离原长为x ,则有:(m A +m )g=kx ⑥ 则对AB 小球从Ⅱ到O′ 有:选Ⅲ作为零点,则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2mg(x-x 0)+ 21·2mv 22+ 21kx 02= 21·2mv max2=21kx 2 ⑦由⑤⑥⑦得v max =02gx[P23.]苏北五市07届调研考试16.2如图所示,AB 为光滑的水平面,BC 是倾角为α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斜面体固定不动)。

AB 、BC间用一小段光滑圆弧轨道相连。

一条长为L的均匀柔软链条开始时静止的放在ABC 面上,其一端D 至B 的距离为L -a 。

现自由释放链条,则:⑴链条下滑过程中,系统的机械能是否守恒?简述理由; ⑵链条的D 端滑到B 点时,链条的速率为多大?解:⑴链条机械能守恒(1分) 因为斜面是光滑的,只有重力做功,符合机械能守恒的条件(2分,只说光滑不得分)⑵设链条质量为m :始末状态的重力势能变化可认为是由L -a 段下降高度h 引起的,即:()sin sin 22L a L ah a αα-+=+⋅=⋅(3分)而该部分的质量为:L a m m L -'= (2分) 即重力势能变化量为:22sin sin 22p L a L a L a E m gh mg mg L Lαα-+-'∆==⋅= (2分)因为软链的初速度为零,所以有:212k E mv ∆= (1分)由机械能守恒定律ΔE p 减=ΔE k 增得:2221sin 22L a mg mv L α-= (2分)即:v =(1分)ⅢⅡ 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