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https://img.taocdn.com/s3/m/b292545a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82.png)
涎腺之腮腺的超声解剖每天一个超声知识点!涎腺又称唾液腺,由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三对大涎腺以及位于口咽咽部鼻腔和上颌窦粘膜下层的小涎腺组成。
口腔的小涎腺按其所在解剖部位分别称为唇腺、颊腺、腭腺、舌腺、磨牙后腺等。
它具有分泌唾液,湿润口腔黏膜,协助消化、杀菌、调和食物,便于吞咽等作用。
因涎腺位置较表浅,随着超声仪及探头性能的提高,目前涎腺高频声像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色血流显像(CFM)等已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显示其重要的使用价值。
接下来我们先学习一下腮腺的解剖以及周围器官的毗邻关系。
腮腺(parotid)位于两侧耳垂前下方和颌后窝内,外形类似倒立的锥体形,浅面为皮肤和皮下脂肪覆盖,深面与咬肌、下颌支、咽后壁相邻,后面紧贴胸锁乳突肌、二腹肌后腹及茎突,上极达颧弓,居外耳道及颏下颌关节之间,下极达下颌角下缘(图1)。
图1在颈深筋膜浅层向上形成腮腺咬肌筋膜,筋膜在腮腺后缘分为浅、深二层,包被腮腺,形成腮腺鞘,腮腺鞘浅层特别致密,超声下其被膜较薄,但其深层薄弱。
因此,在声像图上腮腺深层的边界不清晰(图2)。
图2 正常腮腺声像图,腮腺鞘浅层被膜清晰、深层边界不清,内部回声细密均匀腮腺作为涎腺中最大的腺体,大小约5cm x 3.5cm,腺实质分为许多小叶,由分支的导管及末端的浆液性腺泡组成,声像图上呈规则、均匀、细密的实质性低回声,回声水平较周围的肌肉或脂肪组织回声相对强(图3),其内可见较腺组织回声稍强曲线样短小带状回声,该带状回声相互平行,其间的最小距离为1.4~2.0mm,病理表明该带状回声为叶间的纤维组织,而其间的低回声则为腺叶组织。
腮腺不同于颌下腺、甲状腺,其后方回声衰减明显。
图3 正常腮腺声像图,腺体回声高于周围肌肉和脂肪组织腮腺以下颌骨后缘和穿过腮腺的面神经丛分为浅叶、峡部和深叶(图4)。
浅叶位于外耳前方,表面覆以腮腺鞘浅层,其深面由前向后接咬肌后部浅面、腮腺峡部和胸锁乳突肌前面的浅面,峡部前邻下颌支后缘,后为胸锁乳突肌前缘,深面与腮腺深部相接。
涎腺超声
![涎腺超声](https://img.taocdn.com/s3/m/0dc9c46c0b1c59eef8c7b4f6.png)
33
涎腺超声诊断
三、异常图像
腺体型则整个腺体可均匀增大,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因其 为炎症浸润,故无占位性病灶。
急性腮腺炎
• 腺体回声分布不 均匀,腺内有散 在分布的低回声 区。 • 发生脓肿时,局 部可见液性暗区, 形态不规则。
5
涎腺超声诊断
二、正常解剖
• 呈三角型或类圆型。 • 位于二腹肌前、后腹 之间的颌下三角内。 • 腺体大部分属浅份, 位于下颌舌骨肌浅面。 • 深份绕过下颌舌骨肌 后缘并在下颌舌骨肌 与舌骨舌肌之间进入 舌下间隙。
6
涎腺超声诊断
二、正常解剖
• 长约5cm,直径约34mm。 • 起于浅份沿深份绕过 下颌舌骨肌后缘,在 舌骨舌肌浅面、下颌 舌骨肌及舌骨舌肌之 间向前走行。 • 并开口于口底的舌下 肉阜。
19
涎腺超声诊断
三、异常图像
高分化型内粘液细胞及表皮样细胞较多,中间细胞较少。 低分化型则表皮样细胞和中间细胞较多,而粘液细胞较少。
二维声像
• 实质部分呈低回声,内 部光点分布不均匀。 • 有时可见均质,致密较 强的回声光团。
20
涎腺超声诊断
三、异常图像
多普勒超声
• 血流的分布形式以内 部分支型和散在型为 主。 • 形态多呈高速高阻型, 阻力指数0.55-0.10; • PSV超过60,对诊断粘 液表皮样癌极有参考 价值。
涎腺超声诊断
三、异常图像
综合症泪腺CDFI
• 表现为在整个的腺体内 出现随机分布的点状血 流信号。 • 在光点最不均匀和囊性 结构最多处,血流信号 最丰富。
32
涎腺超声诊断
三、异常图像
涎腺超声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涎腺超声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9c74d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55.png)
·临床研究·涎腺超声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马雅蓉季阳王朝歆摘要目的探讨涎腺超声(SGUS)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干燥综合征(SS)疾病活动度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在我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部接受诊治的SS患者80例,根据SS疾病活动指数评分将其分为活动组48例及稳定组32例,应用常规超声观察双侧腮腺、颌下腺特征进行SGUS评分;剪切波弹性成像获取双侧腮腺、颌下腺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的差异。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GUS评分、腮腺Emean、颌下腺Emean单独及联合评估SS疾病活动度的诊断效能。
结果活动组SGUS评分为(2.72±0.80)分,稳定组SGUS评分为(2.13±0.9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腮腺、颌下腺Emean分别为(14.34±2.04)kPa、(9.92±1.29)kPa,稳定组腮腺、颌下腺Emean分别为(12.29±1.51)kPa、(8.85±1.60)kPa,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ROC曲线分析显示,SGUS评分联合两腺体Emean、SGUS评分联合腮腺Emean评估SS疾病活动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8、0.821,均高于SGUS评分联合颌下腺Emean、SGUS评分、腮腺Emean、颌下腺Emean的曲线下面积(0.714、0.668、0.774、0.6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SGUS评分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SS疾病活动度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超声检查;剪切波弹性成像;干燥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超声评分,涎腺[中图法分类号]R445.1;R442.8[文献标识码]AClinical value of salivary gland ultrasound score combined with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assessment of disease activity of Sjögren’s syndromeMAYarong,JI Yang,WANG ZhaoxinDepartment of Function,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00078,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salivary gland ultrasound(SGUS)score combined with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in assessing the disease activity of Sjögren’s syndrome(SS).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SS who were diagnosed and treated in the clinic or ward of rheumatology depar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active group(48cases)and stable group(32cases)according to the S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score.The parotid gland and submandibular gland were observed by routine ultrasound,and SGUS score wa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ir characteristics.Average of Young’s modulus (Emean)in both parotid and submandibular glands obtained by shear wave elastography,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above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curve were drawn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ultrasound score,Emean alone and combined in diagnosing disease activity of SS.Results The SGUS score of the active group and stable group were2.72±0.80and2.13±0.91,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Emean of parotid gland and submandibular gland in active group were(14.34±2.04)kPa and(9.92±1.29)kPa,while those in stable group were(12.29±1.51)kPa and(8.85±1.60)kPa,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both P<0.05).ROC curv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areas under the curve for SGUS scores combined with Emean of both glands and SGUS score combined with parotid gland Emean in assessing disease activity of SS were0.828,0.821,which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SGUS score combined with submandibular gland Emean,SGUS score,parotid gland Emean and submandibular gland Emean alone(0.714,0.668,0.774and0.692),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s(all P<0.05).Conclusion SGUS score combined with shear wave elastography has certain clinical value i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071458)作者单位:100078北京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功能科通讯作者:王朝歆,Email:*************************干燥综合征(Sjö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唾液腺和泪腺的慢性炎症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关节疼痛等[1]。
涎腺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研究
![涎腺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a0f27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2.png)
·检测与诊断·涎腺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研究李 赟,吴文英,张海生,常青花,汪尚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科,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用涎腺超声检查诊断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5月期间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血液科收治的4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28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与同期在该医院进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中4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设为A组,将其中28例继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设为B组,将其中7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
对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然后比较其检查结果。
结果:对三组研究对象进行涎腺超声检查时,A组患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高于B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检查结果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患者中涎腺超声检查评分标准的评分为2分、3分和4分患者的占比均高于B组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中此类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涎腺超声检查有助于诊断其病情。
[关键词]涎腺超声检查;干燥综合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性干燥综合征[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7629-(2021)06-0123-02干燥综合征(Sjogren’s Syndrome)又叫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是一种累及泪腺和涎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
此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均可发生。
有报道称,干燥综合征在我国居民中的发病率为0.3%~0.7%,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4%。
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眼干、口干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过敏性紫癜样皮疹、乏力、低热、关节疼痛、呼吸不畅、消化不良等症状[2]。
此病可分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和继发性干燥综合征[3]。
涎腺超声操作流程
![涎腺超声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eb7a3c1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8.png)
涎腺超声操作流程一、患者准备在进行涎腺超声之前,首先要进行患者准备工作。
患者需要空腹,一般要求至少6小时内不进食,以避免食物残渣对超声检查的影响。
同时,患者需要解除颈部的服装,以方便医生进行检查。
在检查前,医生会与患者进行简单的沟通,告知超声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
二、检查器材准备进行涎腺超声检查需要准备相应的器材。
主要包括超声探头、超声仪器和超声凝胶等。
超声探头是进行超声检查的关键器材,常用的有线性探头和凸面探头。
超声仪器是进行超声检查的设备,通过仪器的操作可以对超声图像进行调节和观察。
超声凝胶是用于保持探头与患者皮肤之间的接触,以提高超声信号的传导效果。
三、涂抹超声凝胶在进行涎腺超声检查之前,医生需要在患者的颈部涂抹一层超声凝胶。
超声凝胶的作用是消除空气隔离,提高超声信号的传导效果,从而获得更清晰的超声图像。
医生会将适量的超声凝胶倒在探头上,然后轻轻按压探头,使凝胶均匀涂抹在患者的皮肤上。
四、超声探查在准备工作完成之后,医生将超声探头放置在患者的颈部,通过仪器的操作,调整超声图像的深度、增益和频率等参数,以获得最佳的超声图像。
医生会逐步探查涎腺的各个部位,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等。
在探查过程中,医生需要细心观察超声图像,寻找异常表现,如结节、囊肿或增大等。
五、记录超声图像在进行超声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会记录下关键的超声图像,用于后续的分析和诊断。
这些图像可以通过超声仪器进行保存,并可以在电脑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处理。
医生可以选择保存一些特别重要或有疑点的图像,以备日后参考和对比。
六、结束检查涎腺超声检查通常在几分钟内完成,一旦医生完成了对涎腺的检查,就可以结束检查。
医生会将超声探头从患者的颈部取下,并帮助患者擦拭掉残留的超声凝胶。
在结束检查之后,医生可能会与患者进行简单的交流,告知初步的检查结果和后续的处理建议。
总结涎腺超声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涎腺的结构和功能情况,对于涎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涎腺
![涎腺](https://img.taocdn.com/s3/m/4f3551d1360cba1aa811da4c.png)
涎腺涎腺由三对腺体组成:腮腺、颌下腺、舌下腺一、腮腺腮腺是涎腺中最大的腺体,位于外耳的前下方、下颌骨升支与胸锁乳突肌之间的下颌后窝内,前达咬肌后方的前面,分浅、深两叶,长度为6cm,宽3~4cm,厚度约1cm。
二、颌下腺颌下腺位于颌下三角内,椭圆形,核桃大小;分浅、深两叶,以分泌浆液为主。
三、舌下腺最小位于口底粘膜下,舌系带的两侧,是分泌唾液的混合腺体,以粘液为主。
正常声像图涎腺正常声像图为一低回声区,非常表浅,位于皮下方。
其边界不甚清楚,但结构与周围组织不同,偶见内部呈点状回声或似网状回声。
横切时,可见一增强的管状结构影,为腮腺管。
正常腮腺超声扫查时,厚度约1cm。
颌下腺及舌下腺用同法进行。
常见疾病混合瘤【临床概述】又称多形性腺瘤,是涎腺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占全部涎腺良性肿瘤90%,85%发生在腮腺内。
肿瘤由肌上皮细胞、软骨样组织和粘液样物质组成故名,肿瘤大小不一,从蚕豆样~儿头样大小。
除因肿瘤过大影响咀嚼或吞咽及呼吸外多无自觉症状。
【超声表现】肿瘤的声像图表现为腮腺内见圆形、椭圆形或分叶形低回声肿块,内部回声均匀~欠均匀,如粘液成份较多也可见液性暗区,液性暗区呈散在分布为多,晚期可有钙化光点出现,包膜反射光带呈间断型即不完整为主,也可缺如,以呈逐渐移行变化为其特点,后方回声稍增强。
CDFI大部分见中等量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的收缩期峰值速度一般〈50CM/S,阻力指数为0.61~1.0。
腺淋巴瘤【临床概述】又称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 氏瘤,几乎全发生在腮腺,其中90%位于浅叶或下极,男性好发,男:女之比为5:1,多见于中年男性。
一般生长缓慢,通常直径<3cm。
质软可活动。
【超声表现】声像图表现为于腮腺下极见一圆形或卵圆形的肿块,周界清晰,包膜光带薄而大多完整,内部因充盈稠厚粘液大部回声极低,回声强度低于混合瘤,其间可被强回声带分割成“网格状”,大部分后方增强。
CDFI的表现的血流极为丰富,多为内部分支状血流型。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涎腺肿块的诊断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944ddf48be1e650e52ea995d.png)
枕 , 转 向健 侧使 颈 部伸 展 , 分暴 露 检查 区。 头 充 采用 直 接接 触 法 , 进行 二 维超 声检 查 , 先 了解 病 灶 部位 、 大小 、 态 、 界 和 形 边
内部 及 后 方 回声 , 注 重 超 声 检 查 时用 探 头 加 压 、 移 肿 块 并 推
进一 步 观察 了解 其 质地 和 活 动度 . 观察 肿 块周 边 淋 巴结 的有
为 良性肿 块 . 出现 4级 血 流 除炎 性 肿块 和 部 分腺 淋 巴瘤 外 则 大多 数 为恶 性肿 块 。 以血 流显 示 对 良恶性 肿 块 判断 具 有一 所
无及 是 否异 常肿 大 。 随后 以彩 色 多 普勒 血 流 显 像 ( DF ) 察 肿 块 周 边及 内 C I观 部血 流 分布 情 况 , 以脉冲 多普 勒 测定 相 关 的血 流 参 数 。根 据
肿块 内彩 色血 流分布 多少 。 Mat oi 按 r n lC分级标 准 为 4级 : i 盼
【 作者 简介】 郑天成 ( 9 8 ) 男 , 17 一 , 漳州华安 人 , 本科 , 主治 医师 , 主要从事
超 声诊 断 工 作 。
恶性混合 瘤2 . 例 鳞形 细胞 癌 及恶 性 淋 巴上皮 病 各 1 。超 例
CHIA N MEDCA R D 巾 田医 药弓 报 1 3 I LHE AL 0
21超 声诊 断与病 理 结果 对 照 . 本组 6 6例涎 腺肿 块 , 大肿 块 为 44c 26c x . c 最 . mx . r 32 m。 u 最小 肿 块为 08c O6c 09c . mx . mx . m。二 维超 声 对 涎腺 肿 块诊 断显 示 率 为 10O 经 病 理 证 实 , 合 瘤 3 0 .%。 混 0例 , 淋 巴瘤 腺 7例 , 性 包 块 4例 , 肿 和 脓 肿 6例 , 底 细 胞 腺 瘤 1例 , 炎 囊 基 黏液 表 皮 样 癌 8例 , 样 囊 腺 癌 4例 , 泡 细 胞 癌 2例 , 腺 腺
唾液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剖析
![唾液腺疾病的超声诊断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fa462bf78a6529647d5324.png)
第三节
涎腺正常声像图
一、 腮腺正常声像图
1. 纵切面呈长椭圆形,横切面略呈三角形,边界清晰, 无包膜回声。 2. 腺体内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强回声,其内侧可见 导管回声。 3. CDFI于腺体内偶见少许斑点状血流信号。
第三节
涎腺正常声像图
二、 涎腺正常声像图 1. 纵切面呈长三角形,横切面呈椭圆形。 2. 边界清晰、光滑,可见完整的包膜回声。 3. 内部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低回声,纵切面于腺体外侧可 见面后静脉回声,中央可见管状回声向内侧延伸出腺体。 4. CDFI 于腺体内偶见少许斑点状血流信号。
第四节
涎腺炎症
第五节
涎腺良性肥大
涎腺良性肥大为一种非肿瘤、非炎症性、慢性、再生性、 无痛性肿大的涎腺疾病,多与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自主 神经功能失调有关,病理表现为浆液细胞增生,多见于腮腺。 老年人易发病,双侧多于单侧。腮腺逐渐增大呈弥漫性,反 复发作,但无疼痛,触之腮腺肿大,但无肿块。 【声像图表现】 1. 腮腺弥漫性肿大,边界尚清晰。 2. 内部呈均匀一致的细点状中强回声。 3. 腺体内无占位性病变回声。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声像图表现】 1. 于腮腺区可见圆形或分叶形肿物回声。 2. 边界清晰,可见光滑的包膜回声。 3. 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见多囊性回声或呈均匀的低回声 (图2-5,2-6,彩图页图2-7)。 4. CDFI于肿物周边可见包绕状血流信号。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第七节
涎腺良性肿瘤
二、腺淋巴瘤(Warthin瘤) 病理描述为乳头状淋巴囊腺瘤,为涎腺组织在淋巴组织 内异位性增殖而形成的肿瘤,呈圆形或扁平形,有较薄的包 膜,质地较软,与周边组织界限清晰,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 多形性腺瘤,绝大多数发生在腮腺,50岁以上的男性好发, 表现为腮腺区生长缓慢、时大时小的肿块,可有痛感,触之 肿瘤表面光滑,质地较软有囊性感,可具有波动或压痛。
医学超声影像学涎腺及淋巴结超声诊断
![医学超声影像学涎腺及淋巴结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2563e9c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9b.png)
有结石。
慢性颌下腺炎
腺体实质回声增粗、不均匀
③ 涎腺结石
a.以颌下腺多见,大多数为椭圆形,单 发为主。
b.典型者呈强回声,后伴声影,嵌于扩 张腺导管远端。
颌下腺导管结石(箭号)
3.涎腺肿瘤样病变
① 良性淋巴上皮病(亦称舍格伦综合征 或干燥综合征)
4. 淋巴结收集引流区域淋巴液,并经输入淋 巴管流入皮窦,再通过髓窦汇入输出淋巴 管。
正常淋巴结解剖示意图
三、超声检查方法
1. 依检查需要,取仰卧位或其他体位,充分 暴露受检部位。
2. 检查大血管周围的淋巴结,可沿着血管的 走向行纵、横断面扫查。
3. 对于软组织内淋巴结,可根据各区域软组 织的解剖特征进行扫查。
③ 体表投影相当于耳屏至鼻翼根部连线 的中点上。
④ 分深浅两叶,浅叶前缘发出腮腺主导 管,斜穿肌颊而开口于口腔颊黏膜。
2.颌下腺:
① 呈椭圆形,位于下颌骨内侧。 ② 内面发出颌下腺导管,开口于舌下肉
阜。
3.舌下腺:
① 形如杏仁,位于口腔黏膜舌下襞下方。 ② 上缘发出5~15条小导管,开口于舌
下皱襞的表面。
b. 淋巴结皮质增厚,呈均匀低回声,与 髓质分界清楚。
c. 淋巴结内血流信号增多,呈树叉状, 主要分布于门部、髓质。
d. 淋巴结内动脉血流速度加快,RI正常 或偏低。
b. 长径厚径之比>2。
2、淋巴结良性疾病 ① 淋巴结炎
急性淋巴结炎
a. 淋巴结明显肿大,多呈椭圆形或圆形, 长径厚径之比>2。
b. 皮质增厚、回声低,髓质增厚呈高回 声,包膜光滑,淋巴结之间分界清楚。
c. CDFI,淋巴结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
唾液腺超声评分标准2023
![唾液腺超声评分标准2023](https://img.taocdn.com/s3/m/a4f9a5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df.png)
唾液腺超声评分标准可能因不同的研究和应用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唾液腺超声评分标准:
1.正常腺体:回声均匀,评为0分或0级。
2.轻度不均匀:回声轻度不均匀,评为1分或1级。
这
可能表现为可见低回声纤维结构。
3.明显不均匀:回声明显不均匀,评为2分或2级。
这
可能包括低回声结节、低回声区和高回声条带。
其中,低回声结节的直径可能大于2mm但小于6mm。
4.严重不均匀:回声非常不均匀,评为3分或3级。
这
可能表现为多个大于6mm的低回声区。
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评分标准,如将回声同质性按0~4级分级,其中0级为正常,1级为没有回声带的小低回声区,2级为回声的多个低回声区条带级多个低回声区域具有高回声带级多个6mm低回声区域或多重钙化,具有回声带。
请注意,这些标准可能因不同的研究和应用而有所差异,因此在具体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解读。
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
![涎腺恶性肿瘤的临床特点与超声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89dfb1852d380eb63946d07.png)
,
不 适者 1 .9 , 月父母 认 为儿子 阴茎 ” 常” 7.3 ; 研究 与上 表皮层 , 4 2% 1个 正 者 0 1% 本 未伤及任何皮下组织, 完全保留了所有包含丰富神经末梢、 血管及
述研究结果相似 , 说明Shoe法包皮成形术是一种有效治疗排尿困难包 性欲唤起的感觉组织 , cl r f 特别未损伤性敏感系带区域的包皮 , 符合小儿包皮 该手术操作简单, 容易被低年资医生掌握 , 即使经验较 茎患儿的方法。同时, 本研究对术前和术后 3月随访时参数比较发现, 术 生理和解剖发育学 ; 后 3月患儿反应排尿功能的相关参数均得明显改善 , 上下尿路功能逐步得 缺乏的非专科 医生也能信任。 总之,cl e 法包皮成形术简便易行、 Sh f r o 安全可靠、 创伤小、 出血少、 并 以恢复 , 提示 Sh fr cl e 法包皮成形术为排尿 困难包茎患儿较理想的选择。 o 效果满意, 符合包皮生理和解剖发育学, 是治疗排尿 困难包茎患儿 其原因可能为手术解除了患儿包皮口狭小, 降低排尿阻力, 尿液顺利排出, 发症少、 所以膀胱内残余尿量显著减少 ; 同时膀胱排尿内压降低, 不再出现膀胱输 理想 的选择 。 尿管反流, 扩张的上尿路和增厚的膀胱壁逐渐恢复正常。此外, 为了预防
医学信 息
No 5 2 O . 0l
M DCபைடு நூலகம்L N O M TO E IA F R A IN I
临床研 究
为包皮环切术, 手术不熟练者易造成存留包皮不对称、 切除范围不准确、 止 包皮再发生粘连, 本研究术后向阴茎头及包皮 内板处喷洒金因肽, 临床疗
血不彻底和结扎不牢固 等弊端。 扩张疗法虽具有方法简单、 损伤轻微、 痛 效显著; 其原因为金因肽( 表皮生长因子) 具有促进表皮生长的功能 , 有促 可以尽早封闭刨面, 减少渗出, 降低感染 , 从而避免或 苦小、 方便及经济等优点, 但局限性大 , 复发率较高 , 对排尿困 难包茎疗效 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8f1db490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4.png)
02
涎石病:影像学表现为腺体内有高密度结石影可伴随导管扩张。
04
涎腺囊肿: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囊性病变边缘清晰。
传统影像技术:如X光、CT等对涎腺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型影像技术:如MRI、PET等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成像质量能够更准确地诊断涎腺疾病。
影像技术进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影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不断提高为涎腺疾病的诊断 提供了更可靠的依据。
患者个体差异:不同患者涎腺疾 病的发病机制、病程和病理表现 存在差异影像诊断时需要考虑患 者个体差异提高诊断的针对性和 准确性。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涎腺疾病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将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广泛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新的影像技术如分子影像、功能影像等将应用于涎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实现个 体化精准治疗。
涎腺疾病影像诊断将与临床治疗更加紧密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良性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形态规则边缘清晰密度均匀
恶性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淋巴结转移 等 不同类型涎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如腺泡细胞癌、黏液表皮样癌等具有各 自独特的影像学特征
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包括腺体肿胀、密度不均匀、边缘模糊等。
炎症累及腺体周围组织时可出现周围软组织的炎症改变如脂肪间隙模糊、密度增高。
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还可能包括淋巴结肿大、钙化等。 不同类型涎腺炎症的影像学表现略有差异如急性炎症与慢性炎症的表现不同。
01
涎腺炎性疾病:如腮腺炎、颌下腺炎等影像学表现为腺体肿大、 密度不均等。
03
涎腺肿瘤:良性肿瘤如混合瘤、腺瘤等影像学表现为圆形或椭 圆形肿块密度均匀;恶性肿瘤如腺癌、鳞状细胞癌等影像学表 现为不规则形状肿块边缘不整齐密度不均。
超声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在涎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f8168c2a2f60ddccda38a054.png)
有炎症 、 结核 、 脓肿或类 肉瘤等. 超声对于腺管内外
病变 的鉴别 率可达 9 %左 右 ,但 在颈部 二腹肌 区 , 5 因超 声 不 能显 示涎 腺 被膜 ,所 以不 易确定 肿 瘤 来 源 . 声对 涎腺 肿瘤 的 良恶性 鉴别 诊 断有价 值 , 超 根 据 二维声像 图鉴别 诊 断 良恶性 肿瘤 , 良性 肿瘤 诊断
第2 5卷 第 2 期
20 09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 lf h eg nvri N t aS i c dt n orao i n ie t au l c ne io ) Cf U sy( r e E i
V0. 5 N . 12 o 2 F b 2 0 e .0 9
1c, . m二者形 态 、 5 大小 均有 明显 的 个体差 异. 腺 区 腮
腺混合瘤 、 腮腺淋巴瘤等. 模糊不清或缺损的边界
及 衰减 的后 壁是 恶性 肿瘤 的声 像 特点 . 回声也 内部 是 判断 良恶性 肿瘤 的一个标 准 , 均质性 弱 回声 多数
域可显示咬肌和下颌骨 , 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二腹 肌后腹 等. 下颌下腺 区可显示舌 内肌群 , 二腹肌前 腹及下颌骨. 当腺体有病变时 , 取病变图像显示最
超声在涎腺疾病诊 断 中的应用
李桂华
( 赤峰第一职业中专,内蒙古 赤峰 摘 040) 200
要:涎腺疾病 , 不论是弥漫性或局限性病 变, 床常难以作出较明确的诊断. l 临 超声作为一种简便 、
无创 、 快速的检查手段 , 能给临床提供有价值 的信息. 涎腺疾病应用高频声像 图进行诊 断已得到临床广泛 应 用. 由于恶性肿瘤血流丰富且有一定的特征, 因而用彩 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D I C F) 为涎腺腺体 良恶性肿瘤
高频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
![高频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6df3203df111f18583d05a51.png)
体的病理改变。本组诊断率 100%, 准确率 100%。 3 讨论
涎腺或导管内形成结石称涎腺石病。涎腺结石可出现在涎腺实 质或导管内。以颌下腺最多见, 占 80%[2] 。这与其解剖位置有关; 另 外由于导管细而长, 自下而上走行, 行程不规则, 唾液运行缓慢且含粘 蛋白较腮腺粘稠, 易于滞留, 加之开口于口腔, 异物及细菌较容易进入 导管内形成结石[ 3] 。
临床医生通过对病人的病史询问及认真的查体后也可对涎腺结石做出初步诊断通过超声对比观察差异性较大只能做出初步筛选的充分结合辅助检查全面了解涎腺情况后才能确定是否手术高频彩超可以基本满足其要求
中外医疗 200 8 NO. 26 CHI NA F OREI GN MEDI CAL TREATMENT 高频彩超对涎腺结石的诊断
正常腮腺超声下大小平均为 58mm× 29mm× 11mm, 内部为中 等密集光点, 分布均匀, 边界清晰。导管为两条紧切平行的线状高回 声, 出腮腺前缘向前下走行于颊肌间, 开口于第二磨牙的頬粘膜处, 平 均长度 24mm, 内径 1mm左右, 管腔暗区隐约可见。正常颌下腺大小 约 35mm× 25mm× 12mm, 内部为中等偏低密集光点, 分布均匀, 边 界清晰, 横切呈三角形。导管回声与腮腺导管相似, 起于舌下腺浅面的 分支, 走行于颌下肌肉间, 经舌下腺, 开口于舌下阜。平均长度50mm, 内径 1~2mm左右, 可见管腔暗区。 2 结果 2. 1 彩超诊断涎腺结石声像图特点是在涎腺内有增强的光点、光 条或光团, 后方伴声影[ 1 ] 。结石近端导管扩张。当有急性炎症时 CDFI 腺体实质- 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线阵小 器官变频探头, 频率5~10MHz 。腮腺检查患者体位采用头侧位, 颌下 腺检查患者采用头后仰位, 枕垫于肩下。充分暴露腮腺区或颌下区, 充 分涂抹耦合剂, 常规使用直接检查法, 有次序横、纵、斜向扫查, 注意 导管解剖位置、长度、内径以及有无扩张, 观察导管壁厚度, 内壁是否 光滑, 仔细探查腔内是否清晰有无光团; 腺体大小、形态、内部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病程: 急性、慢性、复发性
• 受侵部位: 导管炎、腺体炎 • 病因: 感染性、导管阻塞性、分泌紊乱性 • 感染途径: 逆行性、血行性感染、
淋巴源性
临床表现
•红、肿、热、痛 •导管口红肿,可流浑浊液体甚至脓液 •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
病理特点
•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增快 •血管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渗出、聚集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腮腺区淋巴系统
腮腺淋巴结约有20-30个,可分为三组: 1.腮腺浅淋巴结:位于筋膜浅面和腺体
表面,约有1-4个。 2.腺实质淋巴结:位于腮腺组织内,共
约10-20个。 3.腮腺深淋巴结:位于咽侧壁。
收集:头面部、口咽部淋巴回流
汇流:颈深上区淋巴结
常伴随涎腺炎症, 也可单独存在。
涎腺疾病超声诊断
• 涎腺(唾液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和舌下 腺三大涎腺。 其中以腮腺最大。
•唾液量正常饮食每日产生约1000ml。
•作用:唾液淀粉酶消化作用分 解碳水化物 湿润食物易于吞咽 通过唾液溶菌酶及IgA达 到抗菌作用 清洁口腔、保护粘膜
• 腮腺位于面侧部
• 大小约5x3.5cm • 稍不规则的倒三角形
腺体型涎腺炎
弥漫型:腺体光点分布不均匀,回声偏低, 累及整个腺体,可增大。
团块型:腺内一个或多个低回声区,境界 不清,回声不均,周边组织可正常。
弥漫型
弥漫型
团块型
团块型炎症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声像图 实质不均质回声,质地硬, 壁结构毛糙,后方回声有衰减等。
颈深上区 鼓鳃 扪诊 治疗
病程
复发性腮腺炎
副腮腺
约半数人有副腮腺,常位于 腮腺前缘与嚼肌前缘之间、 腮腺导管的上方,大小不一, 周围有致密的光带包绕。 炎症及肿瘤也常累及副腮腺, 易被误认为颊部占位。
颌下腺
• 颌下腺大小约2.0 ×
3.4 cm,呈三角型或类 圆型。
• 位于颌下三角内,二 腹肌前、后腹之间。
• 颌下腺分为深、浅两 部分,腺体的大部分属 浅份,位于下颌舌骨肌 的浅面,深份绕过下颌 舌骨肌后缘并在下颌舌 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进 入舌下间隙与舌下腺相 接。
? 颌下腺导管
声像图
• 回声与腮腺相似, 境界清晰。
• 层次与腮腺一致。
颌下腺导管
• 长约5cm,管径约
2-4mm。
• 起于腺体内部绕过下 颌舌骨肌后缘,进入 舌下区并开口于舌系 带旁的舌下肉阜。
特点:
• 自后下向前上走行 • 导管长而弯曲 • 导管口粗大
? 颌下腺导管
舌下腺
呈枣核状,位于颌 下腺和下颌舌骨肌的 深面,与颌下腺的后 极相连。舌下腺通过 主导管开口在颌下腺 导管,也偶有直接开 口于口腔者。
腮腺淋巴结炎
涎石病
• 涎石可能由脱落细胞、异物、细菌或细菌分 解产物为核心,钙盐及有机物不断沉积周围 所致。
• 结石多为1-2个,大小也不一。 • 主要发生在青壮年,男性比女性多见,约 2:1。
涎石发生率:
颌下腺 83%,腮腺 10%,舌下腺 7%
颌下腺易发原因:
导管长、自下往上、走行弯曲、开口较大 腺体分泌的唾液富含粘蛋白,较腮腺粘稠 唾液的钙含量较高,较腮腺高2倍
声像图
•内部光点细密、均匀
•回声稍强或相似于甲状腺
•深叶深面边界显示欠清
•内可见与皮肤平行的强回声光带 (病理表明该带状回声为叶间的纤 维组织 )
腮腺导管呈平行的管 状光带,从腮腺浅叶前缘穿 出后约在颧弓下一厘米的水 平向前行进,然后穿过颊肌 开口于第二磨牙所对应的颊 部。
体表投影约位于耳屏至 鼻翼与口角间中点连线的中 1/3段。
典型临床表现:
进食时,腺体肿大肿胀,疼痛明显,停止进 食后数小时腺体自行复原、肿痛消失。
声像图
涎腺炎:可见有急、慢性炎症表现。 导管阻塞:腺体导管可有扩张 。 结石:管内有强回声光团,后方伴声影。
腮腺导管结石
颌下腺导管结石
其他疾病
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
• Mikulicz病(米枯力兹病)
• SjÖgren综合征(舍格林综合征)
部位
囊肿位于口底一侧,在粘膜与口 底肌肉之间, 循口底肌肉间的筋膜薄弱处突入 颌下或颏下
分型
口内型:位于下颌舌 骨肌以上的舌下区
口外型:位于下颌舌 骨肌下方的颌下区
哑铃型:上述两种类 型的混合
鉴别诊断
口内、外型:声像 图下颌舌骨肌分界
增生、浸润)
• 肌上皮岛形成(导管内)
临床表现
• 腮腺好发
• 女性、40-50岁多见 • 病变呈进行性:涎腺不适→慢性肿 大→单侧到双侧或其他腺体→口干、 眼干、和(或)伴发关节炎
声像图
• 单侧或双侧涎腺肿大,腺体回声不均
• 病灶(弥漫型和团块型)常为多灶性,内部回声呈 低回声,境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干燥综合征、S.S)
目前普遍认为: • 口干 • 眼干 • 有结缔组织疾病 (多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即可称为舍格林氏综合症
病因
• 先天性免疫异常
• 病毒性疾病改变细胞表面抗原自身免 疫性疾病,机体不能自我识别T、B细胞 协同攻击腺体细胞。
病理
• 腺实质萎缩(但总体是肿大) • 淋巴细胞浸润(腺内淋巴组织
似声像图表现 • 病理诊断:良性淋巴上皮病
慢性腮腺炎与复发性腮腺炎、良性淋巴上皮病的鉴别
复发性腮腺炎 良性淋巴上皮病
声像图 散在分布低回声区,其间可有正常组织
年龄
青少年
女性、 40-50岁多见
部位
双腮腺
单(双)腮、泪、颌下腺
临床表现
反复发作
口干或伴发关节炎
良性肿瘤
囊性占位
舌下腺囊肿
病因以潴留性为主:因炎症、涎石、 损伤或其他因素使导管缩窄或阻塞。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 前缘覆盖嚼肌表面,
• 后至胸锁乳突肌前缘, • 上起颧弓及外耳道, • 下至下颌角的下缘。
腮腺
下颌下腺
舌下腺
• 浅叶: 紧邻皮下,表面覆以腮腺鞘浅层, 于咬肌后缘的表面,形似倒置的锥体
• 深叶: 位于浅叶下方,下颌升支后内侧, 其深部突向咽侧壁,位置较深
• 峡部: 连接浅深两叶,位于下颌升支后缘
• 可见有囊性回声区,分布尚均匀 • 后方回声有时可出现声衰减 • 其他腺体(泪腺、颌下腺)
常可出现相似回声
弥漫型
腮腺腺体内部回声不均匀,见弥漫分布的 多个低回声区呈蜂窝状改变
团块型
腺体内见低回声团块,肿块境界欠清晰, 包膜不明显。
泪腺
颌下腺
• 54岁,女性 • 临床表现:口干,伴有关节炎 • 累及其他腺体:可见泪腺及颌下腺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