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优质课一等奖_《师说》教学设计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师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选自《韩昌黎集》。
文章阐述了从师求学的道理,提出择师的三条标准,批判了耻于相师的错误观念,说明师道关系。
二、教学目标1. 感受作者的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对比鲜明,推理严密,语言鲜明、泼辣、有力。
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自己的文言阅读能力。
3. 领会从师求学的道理,改变耻于相师的错误观念,建立新型的师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
2.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1. 领会作者的观点,懂得应该怎样择师。
2. 学会分析文章对比论证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文译文、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过从师的经历。
那么,怎样看待师生关系呢?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韩愈的《师说》。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进行初步感知。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课后练习,自主学习课文,掌握文言词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 合作探究(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
(2)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懂得应该怎样择师。
4. 讲解分析让学生结合课文译文,分析文章对比论证的方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的观点,懂得应该怎样择师。
5. 巩固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师说》师说从师求学的道理择师的三条标准耻于相师的错误观念新型师生观七、作业设计(1)作者在文中提出了哪些观点?(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新型师生观的认识。
《师说》教学设计一等奖
《师说》教学设计一等奖《师说》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视节目,通过访谈的形式介绍了各领域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
结合该节目的主题和内容,我设计了一堂语文课的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师说”中介绍的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经验,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
二、课前准备1.准备电视机和《师说》的一些节目片段。
2.准备小组讨论和大课堂讨论的问题,如:“你最喜欢的老师是什么样的?你喜欢的老师有什么理念?”3.准备《草房子》节选,课件和纸质读本。
4.准备讨论和写作的题目。
三、教学过程1.引入首先放映《师说》的片段,以及一些学生的采访。
通过这些片段,引导学生思考优秀教师的特质和教育理念,以及学生在老师眼中的形象。
2.讲解和探究3.品味和欣赏接下来,老师播放该小说的朗诵音频,带领学生品味该小说的语言和个性,领略小说的意境和生命力。
4.写作和发挥最后,老师出示写作的题目:“当你在草房子的菜场上工作时,你遇到了一位让你难以忘记的老人,请以“菜市场的奇遇”为名,写下这件事。
”学生根据自己的真实想象和小说的情节,进行自由发挥和创作。
然后,老师选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分享和点评。
四、评价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一些小测验、小练习和课堂笔记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评价和总结。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老师可以在下一次课上,加强阅读和写作练习,持续地追求更高的教学效果。
五、教学思考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可以了解到优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进而掌握多种阅读技巧和学习方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素养。
此外,学生还可以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创造潜力,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才华。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师说》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师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师说》这篇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 能够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表达方式;3.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
二、教学重点1. 通过分析文章,理解文章的主题与中心思想;2. 分析文章中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理解作者观点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思辨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前复印好文章《师说》的课文;2. 学生准备:准备好笔记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分享一些关于教学的经验和感悟,引出谈论教师角色的话题,并与学生一起讨论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2. 写下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并进行讨论。
步骤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个别阅读课文《师说》。
2. 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或标记出他们认为重要的段落和关键词。
3.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标记的部分,并讨论这些部分与教师角色的关联。
4. 整理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他们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步骤三:深入理解(30分钟)1. 教师将课文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呈现在投影仪上,学生跟读并解释这些段落和关键词的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段落和关键词是如何支持作者的观点和思想的。
3.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步骤四:思辨讨论(3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参与思辨讨论,让学生表达对教师角色的看法,并辩论教师应该有怎样的素质和能力。
2. 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历和观察,提出一些实际案例,并与同学进行讨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提出理由和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步骤五:总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教师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并鼓励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
2. 鼓励学生思考自己在未来的职业中,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二十二《师说》公开课一等奖
尊师重道思想体现
强调教师的尊严和权威
在《师说》中,韩愈强调了尊师重道的重要性,认为教师应该受到高度的尊重 和崇敬。这种思想体现在现代教育中,就是要尊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 ,树立教师的权威地位。
注重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尊师重道不仅是对教师的尊重,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现代教育中 ,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让他们了解并传承中华民 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二十二《师说》公开课一等奖
汇报人:XX 2024-01-23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育教学理念探讨 • 师生关系与互动环节设计 • 课堂活动与拓展延伸
01
引言
课程背景与目的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解读《师说》,使学生更加深入 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文化自信。
善于运用对比和排比
通过对比不同学派的观点和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
语言简练
文章语言简练,不拖沓,表达准确,符合文言文的规范。
关键语句解读及赏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认可,同时阐述了教师的职责和作用。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02
求学之道
文章阐述了求学之道在于勤奋、虚心、不耻下问等品质,只有具备了这
些品质,才能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
03
教育思想
文章体现了作者开明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
能力,而不是单纯追求功利和名利。同时,作者也提倡因材施教、有教
无类的教育理念。
03
23.《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23.《师说》一等奖创新教案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师说一、常识积累1.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县西)人,祖籍河南邓州,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散文,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 写作背景魏晋之际,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也反对他们从师学习。
这种恶劣的风气,一直影响到唐代,很不利于选拔培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本文是韩愈借给学生李蟠赠文的机会,抨击那些自恃身份高贵的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大力倡导从师之道,并率先“招收后学”,表现了一种敢为人先的可贵精神。
3 文体、文化常识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一般用来陈述自己对于某事物的见解,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意些。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就是说说从师的道理。
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
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
《乐》久已失传,这是沿用古代的说法。
传,解释经书的著作。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二、字词积累1. 字音孰能(shú) 句读(dòu) 嗟乎(jiē)谀(yú) 欤(yú) 郯子(tán)老聃(dān) 经传(zhuàn) 李蟠(pán)贻(yí) 嘉(jiā)2. 通假字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师说》教学设计师说优质课一等奖3篇
《师说》教学设计师说优质课一等奖1【教学设想】读通(搬字音、查字音),读懂(搬词义、问老师),耐心(要勇于研究注释),决心(树立学好文言文的决心)。
本课拟采用目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既让学生知道要干什么,也让学生便于总结他们掌握了什么。
作为文言文的整体理解,要力求把它当作现代文来上,把重点词义的解释放在理解课文中去进行。
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放在背诵前进行。
理解文言文的内容,牵引学生进入文本采用问读法进行。
【教学过程】一、预习安排利用词典和课下的注释,把课文读通,读畅。
并且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二、课堂进程1、老师介绍文学常识。
抓住如下中心词介绍:韩愈、古文运动、写作背景、解题。
2、老师出示案例,学生自由发表见解,引入文章。
有一位数学老师,他辅导的学生多次在各种数学竞赛中获奖。
有一回,一个获奖学生的家长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应该感谢我儿子,没有他你就不会出名。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对这位家长的观点作何评价?(老师引导学生明确:老师的宽泛定义,人的成长离不开老师。
)3、齐读文章,学生活动:你能大致地说一说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吗?明确:本文主要讲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恶劣陋习。
4、学习第一段:⑴朗读:点读第一段──老师纠音,并指明朗读中的缺陷──学生齐读。
⑵老师出示三个问题,请同学们进入文本,利用课下注释理解文本,然后参与三个问题的讨论。
理解与翻译中要注意下列词的用法与意义:必、受、师(6个)、是故。
①老师是干什么的?②人为什么需要老师?③选择老师需不需要考虑他的年龄大小?⑶各自背诵第一段──点背──齐背。
⑷老师总结:开篇就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接着指出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总之,这一段提出全文的论点:人们从师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并阐明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模板8篇)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模板8篇)在二年级的教学过程中,教案的编写是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接下来是一些四年级教案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师说课一等奖教案篇一教学设计:一、由画入诗,理解诗题:1、师: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中午,诗人袁枚走在乡野的林阴小路上,不觉一幅画面进入他的视线。
(板书:画播放牧童骑牛图)2、师:谁说一说,怎样的画面?3、(好一幅牧童骑牛图、蝉儿鸣叫图、歌声响林图、乡野风光图)4、师:正是这一幅普通的生活画面被诗人袁枚瞬间定格,从而演绎成一首诗(板书:诗),题目是——所见(生齐读)5、师:你对诗题是怎么理解的?二、由诗入画,体会内蕴:(一)、赏牧童骑牛图:1、师:诗人究竟如何表现所见的?请大家自由读2—3遍,字音正确,停顿得当。
(播放古诗)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3、指名读。
(字正腔圆,推荐给大家一种读诗的好方法——缓缓地读)4、谁再一试?(在或急或缓中体味到古诗的节奏美)5、最后一位。
(在抑扬顿挫中感受到古诗的韵律美)6、齐读一遍,共同感受一下。
7、师:诗人所见是怎样的牧童呢?(课件呈现前两句)同桌间相互议一议,括号中可填什么字,放入句中怎样理解?(师进入学生讨论间倾听指导)8、指名分句回答,并请学生板书。
9、诗中的留白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此时,一个什么样的牧童豁然呈现于眼前?10、指名说。
11、用朗读表现出来。
谁读前两句?(你离诗人不远了,陶醉是读诗的一种境界。
)(二)鉴牧童捕蝉图:1、师:就在这旷野中,林阴下,小小牧童骑着牛,就这样旁若无人地唱着,就这样陶然自在地唱着,如云行天际,如水流山野。
忽然歌声停止,这是为何呢?(播放后两句)2、齐读后两句。
3、师:其中你最欣赏诗人用的哪个字或词?为什么?(由所见猜测内心、打破了牧童原来的平和的环境,气氛紧张、犹如听到蝉鸣、表现出牧童的反应机灵、写出了牧童怕惊跑了蝉儿,体现出牧童站在那儿仔细察看蝉儿的确切位置,想一下子捉住它。
)4、师:区区10个字,竟被大家品出了如此丰富的意蕴,让我们一起细嚼慢品,女声读(小荷已露尖尖角)男生读(一山更比一山高)5、师:学到这里你是否会有这样的疑问:诗人写就此诗,想表现或表达什么?6、指名说。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1《师说》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所选文章均为唐代散文,在单元说明中编者就指出,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的文风,注重反映真实的社会人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师说》正是韩愈反对骈文浮靡文风的创作实践的代表之作。
本文的文言现象比较典型,而且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因而指导学生学好本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教学目的1.学习有“破”有“立”的写法。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
3.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德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
从全篇布局来看,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立”是为了“破”;“破”后再“立”(第3段),乃其“余事”,可见“破”是要害。
这所谓“破”,实质上是针对砭时弊,即批判“耻学于师”的恶劣风尚。
这不是一般性问题,必须联系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比较透彻的理解。
对这个方面存在的困难,不不估计到。
此外,将这一段视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还出于这样的考虑: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学生此前已学过《马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少年中国说》等篇,对这个特点已有所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体会一下本文的行文方式,对学生今后阅读同类作品必有很大的好处。
二、教学方法。
本文可以兼用诵读教法和讨论法。
诵读,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的思路;讨论,用来加深学生对本文思想意义和行文特点的认识。
前者是基础,后者是提高,在时间分配上,应以前者为主。
采取逐段进行的方式:诵读一段,讨论一段。
有关全篇主旨和布局的问题,放在最后讨论。
讨论题应是开放性的,可以各抒己见,不给固定答案,要在于能自圆其说,以养成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
韩愈《师说》精品优质教案(通用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韩愈的《师说》。
该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主要围绕“师”的主题展开,探讨师者的角色、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等内容。
详细内容涉及文章第一、二自然段,重点分析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师说》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领悟文章的主题思想,认识师者的价值和作用,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中的一些文言文句式和词汇,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等。
重点: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探讨师生关系,学习正确的学习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分析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句式,解释作者对师的定义和职能。
3.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给出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师说》2. 主要内容: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择师的标准3. 重点词汇、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提出的择师标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是否到位?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其他关于师生关系的文章,如《论语》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师生关系、学习方法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关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的内容,特别是作者对师的定义、师的职能以及择师的标准。
师说优秀教案12篇
师说优秀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师说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师说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的用法;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介绍背景材料,疏通文字障碍,正确理解课文。
2、归纳“所以、师、于、则、传、从、也、夫”等词的义项。
3、培养学生的背诵激情。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检查作业(背诵《师说》)三、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祖籍河北昌黎),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又称“韩吏部”(晚年担任吏部侍郎)又称“韩文公”(谥号“文”)。
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3、写作背景: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一文中足可看出:“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
居长安,饮不暇熟,有挈挈而动,如是这数矣。
”4、文体:“说”,议论文的一种,可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如初中《马说》、《捕蛇者说》。
5、学生通读课文,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注意以下部分字的读音。
句读谀经传郯苌弘蟠贻巫②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③全文中的四个段落,各从那些方面来阐述观点?第一段:正面阐述从师的重要性。
第二段:批判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风气。
第三段: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师道、师生关系。
第四段:说明写作的缘起。
6、小结全文。
四、作业:1、背诵第一段。
2、思考(或略作书面整理有关文言实词、虚词和文章结构)。
师说教案(精选16篇)
师说教案师说教案(精选16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师说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说教案篇1【教学目的】理解:本文所论述的老师的作用,从师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
鉴赏:认识本文中反映的作者的封建思想,从而逐步培养批判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能力。
(难点)本文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反复论证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积累:学习并掌握“传”、“师”、“从”等多义词,以及部分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重点)【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串讲、讨论。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解题,讲读第一段。
【教学步骤】复习旧课:齐背《滕王阁序》讲读新课1、导入先秦散文(言文一致、古文)──汉赋、散文──魏晋骈文──唐宋古文运动(代表作)〖板书课题师说(谈谈从师的道理。
说,一种文体。
)2、关于作者(见注及提示)古文运动的主张: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那样憙言之有物憘,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丽文章;②语言要新颖。
“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憙唯陈言之务去。
”憘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经过韩、柳等人的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散文的基础。
3、讲读课文①译②分层③概括层意〖板书┌传道受业解惑┐┌必要性“古之学者必有师”│(因果论证)│一、阐述从师的道理│ (为什么)└否则惑之不解┘(中心论点)└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怎么样)(以什么人为师)4、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讲读第二段。
【教学步骤】1、齐背第一段,点名解词。
2、讲读第二段①生读②生译③分层④说层意〖板书结果师说教案篇2【教学目标】分析《师说》一文所阐述的基本观点。
学习文章正反对比,有破有立的论说方法。
掌握文言实词“师、传、受、惑、贱、圣、愚、足、攻、经”的意义和用法。
【知识讲解】一、关于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师说》的教案【8篇】
《师说》的教案【优秀8篇】《师说》的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作品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并解题]1、同学们,你们每节课都要喊“教师好”,用此表示心中对教师的尊重。
古人也曾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
“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是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的,实际上名列第三位,可见其重要性。
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
那么,教师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从师学习?择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师说》来探个究竟吧!2、关于“说”“说”,古代议论、说明一类的作品的总称,是古代散文中的一种文体。
它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作品辨体序说》指出:“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己之意述之也。
”可见,“说”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说”与“论”相比要随便些。
像《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都属“说”一类作品。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以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中学阶段出现的这种体裁的作品有:《爱莲说》、《马说》等。
3 、古文运动古文运动,实际是以复古为名的文风改变运动,韩愈和柳宗元一起提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主张学习先秦、两汉“言之有物”、“言贵创新”的优秀散文,坚决摒弃只讲形式不重内容华而不实的文风。
本文第4段他赞扬李蟠“好古文”,就是指爱好他们倡导的那种古文。
韩愈用他杰出的散文影响文坛,还热情地鼓励和指导后进写作古文。
经过他和柳宗元等人努力,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教学设计《师说》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说”的文体知识及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古为今用,树立学生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点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探究法、分析讨论法、点拨启发法、拓展延伸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文字)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趣味导入)最近有一款《我说你猜》的游戏非常火爆,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
我说提示信息,同学们来猜猜。
我给三个关键词,大家请看大屏幕,猜一个古代的文学家。
【多媒体展示】三个关键词:唐宋八大家古文运动韩潮苏海(激情竞猜)谜底:韩愈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但他却不被当时的士人所容纳,一度时期为群怪聚骂,指目牵引,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究竟是为什么呢?因为韩愈在当时收招后学,写了一篇叫做《师说》的文章。
今天就我们学习韩愈的《师说》。
二、作者简介、解题学生读注释①,教师补充。
1、作者简介【点拨】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
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
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
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
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
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阅读《师说》部分内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2、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3、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教学重难点】了解《师说》中韩愈对从师学习的重要性的论述。
理解《师说》中韩愈对耻学于师现象的批判,倡导从师的风尚。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1个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作家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
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韩愈少小孤苦,由兄嫂抚养长大,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
三、自主研习阅读全文,阅读全文,思考:这篇文章为谁而作?何以见得?文中有没有信息?明确: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任务一:一代文学宗师为什么要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写下这一篇流芳千古的名篇佳作《师说》呢?(自主完成)明确:①他不拘于时②能行古道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三段,完成任务二、任务三。
任务二:韩愈作《师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说“嘉其能行古道”,其中“古道”指的是什么?(同桌讨论)明确:古人从师之道:①古之学者必有师②圣人无常师任务三:为什么要从师?择师的原则是什么?(四人小组合作)明确:古人从师的原因: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②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的原则: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②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五、背景链接——文以载道韩愈为李蟠写文章的主要原因还有一个:不拘于时,即不被当时的社会风气所拘束。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怎样的呢?补充背景材料:1、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师说》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教案名称:《师说》的教案教案编写人:[您的姓名]教案编写日期:[编写日期]教案编号:[教案编号]教案目标:通过《师说》一书的阅读,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师生互动和沟通能力。
教学对象:初中/高中教学时间:[教学时间]教学地点:[教学地点]教学材料:《师说》一书教学方法:阅读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预计时间:10分钟)1. 老师向学生介绍《师说》一书,并简要讲解书中的内容和主题。
2. 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他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体验。
第二步:阅读理解(预计时间:30分钟)1. 学生开始阅读《师说》一书,重点关注书中所描述的师生关系。
2. 学生借助笔记本或读书笔记,对书中的关键内容进行整理和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预计时间: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章节或段落进行讨论。
2.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并分析所选择的章节或段落,讨论该部分对师生关系有哪些启示和借鉴。
第四步:角色扮演(预计时间: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选择的章节或段落,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另外的学生扮演学生的角色,模拟真实的师生互动场景。
第五步:总结与反思(预计时间:10分钟)1.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总结并分享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成果。
2. 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自己对师说的理解和体验,以及课堂互动和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法可以包括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者小组互评等形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和问题,进而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教学结束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多的阅读,并让他们通过写作、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来分享他们对《师说》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反思与改进:教师应在教学结束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了解学生在教学中的反应和思考,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改进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优质课一等奖_《师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文言虚词的用法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2、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和反复论证以加强说服力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本文第一段的作用及其论证结构。
2、意动用法及主谓短语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从初一学过的《论语》中孔子说的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导入。
字词正音:读(dòu)句读郯(tán)郯城,县名苌(cháng)姓聃(dān)用于人名,老聃贻(yí)赠送二、解题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
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韩愈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的,是他35岁时在长安当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的。
文章针对当时社会上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痛加针砭。
着重阐明教师的作用和从事应采取的态度,有破有立,对我们今天仍有借鉴作用。
本文是韩愈文集中的名篇之一。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生三岁而孤,靠兄嫂抚养长大。
幼年好学不倦,到十七八岁,学问已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登上仕途。
以后历任地方上和中央的一些官职,其间有两次因上疏皇帝提意见,被贬官,第二次差一点儿被处死。
最后官至吏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故亦称韩吏部。
因先世居昌黎,宋代追封他为昌黎伯,•故又称韩昌黎。
又因死后谥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是同一人的许多异称。
韩愈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他的重要功绩,他和柳宗元一起提倡古文运动,主张恢复先秦、西汉的优美散文传统,坚决摒弃南北朝以来只讲究文章形式,不重文章内容,矫揉造作,华而不实的文风,并提出要创造性地学习古文,反对模仿因袭,人云亦云。
(观点师其意不师其辞、唯陈言之务去、唯古文必己出、文从字顺)他不仅是古文运动的领袖,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
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传诵的优秀散文。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
所以后人称他的文章为潮水一般(韩潮)。
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当时和后代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宋代文学家苏轼曾誉他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为百世师。
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他所谓古文,是和当时流行的重词藻、轻内容的骈文相对立,即奇句单行,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
初中课本选了他的《马说》一文,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来比喻贤才难遇知己,难得重用。
把自己一腔愤懑之情发挥得无余,富有现实意义。
三、过程设计1、诵读第一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⑴ 人为什么要从师?① 学者必有师;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 人非生而知之者。
⑵ 作者认为从师的标准是什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诵读第二自然段,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⑴ 本段对古之圣人从师与今之众人耻师相对比后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圣益圣,愚益愚。
或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自于此乎?⑵ 接着,本段中今之众人在从师一事上存在自相矛盾的事实,这是怎样的一个事实?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⑶ 本段中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在从师问题上分别怎样做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之,曰:‘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⑷ 这样的做法带来怎样的结局?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⑸ 通过以上三组对比,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用自己的话回答,用原文回答。
自己的话:士大夫之族自恃门第高贵,耻于从师是错误的,愚蠢的。
(注:大意对即可。
)原文:学者必有师。
⑹ 联系第一自然段、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三自然段举出备受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学者必有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⑺ 在分析了观点后,诵读第三自然段。
文章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但仍隐含着作者的观点,哪些句子可以表现作者观点?不拘于时、学于余、能行古道。
综观全文,观点很清楚了:学者必有师。
3、背诵线索提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师之责(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求知规律(人非生而知之)──择师标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三组对比(古圣人从师,今众人耻学;其身耻师、替子择师;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士大夫之族)──新师道观(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写作缘由。
4、思想内容: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他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明确指出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是也不起的进步。
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
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发展的余地。
5、论证结构:本文的观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论证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并批判上层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学习的恶劣风气。
第一段,从正面阐发中提出观点,为批判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确立理论根据。
第二段,正反对比,批判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进一步论证观点。
第四段,交代写作缘由,赞扬李蟠时又强调了他的观点。
本文论点鲜明,结构严谨,正反对比,事实摆得充分,道理讲得透彻,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四、文言知识1、意动用法是指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以形容词最常见,其次是名词,还有少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意动用法翻译成现代汉语,基本格式是:名、形(动)+宾=以十宾十为十名、形(动) 例如:吾从而师之名词以为师渔人甚异之形容词以为奇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动词以为耻2、全文串解。
【师说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加粗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 年十七,好古文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2、下列加粗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C、吾从而师之乃大惊,问所从来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余嘉其能行古道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C、而耻学于师不拘于时,学于余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下列加粗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chuàn,流传B、作《师说》以贻之贻:dài,赠送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dòu,句中的停顿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rú,阿谀,奉承二、填空题5、韩愈,字,世称,卒谥,作品集有《》。
他是唐代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⑴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⑵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⑶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
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也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给文中空缺的①②③④⑤⑥⑦⑧八处选填恰当虚词(则、其、于、也、而、之、焉、乎、矣、以、哉、所、且、者、即、夫)。
8、下列两组加点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②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③ 圣人之所以为圣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不同B、①与②的惑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亦相同C、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也不同D、①与②的惑不相同,③与④的所以相同9、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不拘于时,学于余D、圣人无常师10、下面对这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竹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士大夫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经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四、阅读下面一文,完成11~14题送李愿归盘谷序(节选)韩愈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
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
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
供经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
喜有赏,怒有刑。
才峻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
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
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
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起居无时,惟适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