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合集下载

2021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理

2021年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理

考研政治毛中特精华知识点整顿【篇一: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规定“好”与“快”有机结合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获得举世瞩目重大成就为前提,也是国内进一步发展迫切规定。

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节奏和步伐,使较快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如果单纯追求迅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构造和发展可持续性,就有也许浮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成果则欲速不达。

为促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将来经济发展目的,核心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获得重大进展。

要大力推动经济构造战略性调节,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提高节能环保水平、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要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理解,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备中基木性作用,形成有助于科学发展宏观调控体系。

二、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一种民族进步灵魂,是一种国家兴旺发达不竭动力。

增强自主创新是国内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基点。

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核心。

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发展科学技术战略基点,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调节经济构造、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水平作为国家战略,贯彻到当代化建设各个方而,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助于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持续巩固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体目的是:到二0二0年,使国内自主创新水平明显增强,科技促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水平明显增强,基木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获得一批在世界具备重大影响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支撑。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理解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也许,看到这样的数据,我们会感到无比 振奋: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亿 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左右。但是 我们为此消耗了多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 耗达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世界能源 消耗的15%左右。钢材消耗量达到了3.88亿 吨,大约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耗 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泥消耗量的54%。 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如何理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 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 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关键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抓 紧落实支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政府 采购、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 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激励机制,营 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 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国家 重大科技专项,不断提高开放条件下的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努力打造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全面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自主创新从内容上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 一是原始性创新,即通过科研和开发,努力 获得更多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 • 二是集成创新,即通过各种相关技术成果融 合汇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产业; • 三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在积极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充 分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涉及诸多 方面的工作。就当前来说,其中一个重要 方面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发 展方式,通俗地讲,就是依赖什么要素, 借助什么手段,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经 济发展的问题。过去,我们一般讲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胡锦涛总书记在 “6?25”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任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 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 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从 “增长”到“发展”的改变,更为科学合 理,更加符合“又好又快”的要求。

十七大题目

十七大题目

一、不定项选择题1、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目标,关键要在(BD)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调整经济结构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经济的宏观调控D.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在培养干部时,应格外关注那些长期在艰苦环境和工作条件困难的地方努力工作的干部,注意从(BC)中选拔优秀干部。

A.少数民族地区B.基层C.生产一线D.艰苦地区3、根据十七大报告,为保证群众基本用药问题,应( C )A.低利润销售药品B.中西药相结合C.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D.建立统一的药品信息库4、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ABCD)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平等B.互助C.和谐D.团结5、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坚持党总揽全局,(D)的领导核心作用。

A.民主执政B.有效治理国家C.依法行政D.协调各方1、(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解放思想B.改革开放C.科学发展D.社会和谐2、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所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包括(ABCD)A.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B.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实力显著增强D.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C )A.以人为本B.统筹兼顾C.发展D.科学谋划4、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A.根本要求B.发展基石C.本质属性D.内在条件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领导机构,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共(B)人。

A.7人B.9人C.11人D.13人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B.可持续发展C.改革开放D.发展生产力2、(CD)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A.改革开放B.独立自主C.科学发展D.社会和谐3、十七大指出,促进(ABC)等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A.阶层关系B.政党关系C.宗教关系D.党群关系4、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A)A.重要前提B.根本要求C.推动力量D.本质属性5、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D)。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毛概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性国家。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 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二、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建设怎样实现科学发展)?P88-90(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创新型工业化道路。

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毛概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也是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国经济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体制条件基本具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些都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好"与"快"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好"与"快"互为条件,既相互促进又互相制约,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

第一,"好"是"快"的前提。

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

如果单纯追求快速增长,忽视质量、效益、结构和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有可能出现盲目追求高指标,攀比高速度,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结果则欲速不达。

把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把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三要 发展 先进 制造业 。依 托重 大项 目,集 中组织 攻关 ,加快 振兴 装备制
造 业 i培 育产 业 集 群 ,积 极 发 展信 息 、 生物 、新 材料 、 现代 能源 、航 空航 天 、海洋 工程 、环 保 产业等 高 新技 术产 业 ;抓 住 结构调 整 的契机 ,加快 淘汰 钢铁 、有 色 、化 工、 建材 、煤 炭、 电力 等行 业的落 后 生产 能力 ,用高新 技术
的3. % 64 上升 到 20 年 的4% 06 4 ,远远 高 于 世界 2% 右 的平 均 水平 ;消 费率 则 0左
由2 0年 的6 .% 降 到2 0年 的 5% 00 11下 06 0 ,远 远 低 于世 界 7% 8% 水 平 ,消 费 O 0的
率的持 续下 降 ,不仅 导致 国内一些 领 域产 能过 剩 ,还对 扩大 内需 造成 严重 制
约 ,使 得经 济增长 对 出 口的依赖 程度不 断提 高 。 显 然 ,从投 资 、消 费 、出 口角度 解决 中 国经 济 失衡 问题的 关键 是 “ 持 坚
能源 消 耗 的1% 右 。钢 材 消 费量达 到 了 38亿 吨 ,大 约 占世界 钢 材消 耗 的 5左 .8
3% 水泥 则消 耗 了1. 亿吨 ,大 约 占世 界 水泥 消耗 量的 5% 0。 24 4。如 何解决 这些
产业 。
展方式 、完 善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方面 取得 重大 进展 。 ”如何 把握 好上 述
两个关 键是 我国今 后必 须认 真解 决的重 大 问题 。


加快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十 七大报 告 指 出,加快 转变 经济 发展 方式 的 目的就是 : “ 要大 力推进 经 济 结构 战 略性调 整 ,更加 注 重提 高 自主创 新能 力 、提高 节 能环保 水平 、提 高 经 济 整体 素质 和 国 际竞 争力 。” 为 此 ,必 须 “ 进经 济增 长 由主 要依 靠 投 促 资 、出 口拉 动 向依靠 消 费 、投资 、 出 口协 调拉 动转 变 , 由主 要依 靠第 二产 业 带动 向依靠 第一 、第 二 、第 三产 业协 同带 动转 变 ,由主 要依 靠增 加物 质 资源 消耗 向主要 依靠科 技进 步 、劳动 者素质 提 高、管 理创新 转变 。 ” ( )促进经 济增 长 由主要依 靠 投资 、 出口拉动 向依 靠消 费 、投资 、出 一 口协调 拉动转 变 近 年来 ,我 国经济 增长 主要 依靠 投资推 动和 出 口拉动 ,投 资率 由20 年 0O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4个重点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必背14个重点知识点

2016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总结: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一,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第二,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也是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第三,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并不意味着发展速度问题无足轻重。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战略高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而且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要求。

建设创新型国家,一般来说,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就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的指导方针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医疗保障:阳光照耀农村

义务教育:经费更有保障
文化建设: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 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这是我国未 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 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 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十 七大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质是解决城乡二元 结构问题。 我国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三公”体系解决“三农”问题 “三公”是指公共财政体系、公共服务体系、 公共投资体系。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
土地——慎动农民“饭碗子”
基础设施——改善水、电、路
机制1203 杨鹏制作
机制1203 杨鹏制作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四、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机制1203 杨鹏制作
机制1203 杨鹏制作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依据
依据:
1 、 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 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 提的。
2 、也是进一步发展的迫切要求家宝:中国许多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环境友好 型社会
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社会, 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 与人、人与 社会的和谐。
生态环境恶化
返回
“连续的干旱,村里的小麦颗粒无收了。”
开展全面节能减排行动
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加大节能环保投入
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节约一度电能干什么
再小的力量 也是一种支持
本PPT由杨鹏、陈士诚制作 可以借鉴,请勿抄袭!盗版必 究! 特别感谢刘峥及他的财富 值机制1203 杨鹏制作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新要求,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做好各项经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是我国经济发展方针的重要调整党的十七大召开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讨论时指出:我们开始强调要加速发展,后来进一步提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去年底又把“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

这个重要调整,强调的是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的确,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绝不仅仅是字序的调整,而是我国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变化。

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

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物资极度匮乏、商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温饱不足等突出问题,我们党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加快推进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因此大幅度提升,国内生产总值列世界第四位,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事实表明,没有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不可能有当今中国的辉煌,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就不可能发生历史性变化。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快”,就没有“好”。

“快”与“好”并不根本对立,强调“好”,是强调“快”要以“好”为前提,并不是否定“快”,否则就会推出只有“慢”才好的荒谬结论。

邓小平同志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这是历史的结论。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在生产力低水平上起步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来说,“慢”是没有出路、没有前途的。

何况,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上的排名仍在100多位,人均占有财富仅为美国的1.8%。

所以,只有加速发展,才能缓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发展=经济增长(战后) • 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变革 (60年代后) • 发展=可持续发展(1980) • 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1980后)
2020/1/9
(二)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 • 经济增长:即GDP的增加,一般来说,经济增
长方式是指通过要素结构变化包括生产要素数量 增加和质量改善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 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粗放型增长方式;把注 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 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集约型增长方式。 •
2020/1/9
2020/1/9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20/1/9
• 十七大报告提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 发展 。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0/1/9
五中全会指出
•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 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 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 ,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 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2020/1/9
(二)快速发展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一、成就
• 20年来以年均10%左右增长


GDP(万亿) 增长率(%)

2000 8.92


2019 10.24
8.0

2019 11.67
9.1

2019 (修订后15.98 )
10.1

2019 18.23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凡是涉及到经济生活意义类题都可以用)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7,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8,提高对未开放能力水平,提高利用国际资源的能力,促进资源优化合理配置,加强惠及交流与合作凡涉及到“农”的题1,加强农业基础地位2,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3,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4,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5,增加农业投入6,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7,完善市场机制8,遵循市场经济规律9提高农业科技创新10,调控和优化农业结构,建立一高二优安全生态农业11,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如何科学投资1,要注意回报率2,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3,注意投资的多样化4,要量力而行5,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政治生活》1,涉及到民的问题?1,)国家性质,人民地位: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这句话一般的题都要答,是非常重要的采分点)2)公民权利,义务(具体的书上有)2,政府类问题1,切实履行政府职能2,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3,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4,坚持依法行政5,自觉接受人民监督6,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民族类大题?(如何巩固新型民族关系)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2,坚持政府职能(要详细说)3,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4,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6,大力发展民族经济7,完善法律法规《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8,公民要履行义务,反对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文化生活》文化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给人以重大影响(这句话非常极其重要,一般谈到文化影响都要答,是很好的采分点)对人: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表现为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全面发展对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详细答)对综合国力:(书上有)对文化自身: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文化自身的繁荣。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57.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国民经济发展既要速度“快”,还要质量和效益“好”。

从党的十四大到十六大,对“好”字不断充实内容,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2006年我国GDP总量已上升到世界第四位,经济体制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这些成就和变化为我们“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提高质量和效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的要求,比经济增长的数量和速度更加突出。

无论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未来着眼,都要求我们必须“好”字当前,坚持“好”中求“快”,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面貌得到了很大的变化,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

我国现在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水平还很低,发展速度问题仍然十分重要;但进一步发展所要求的经济增长速度应当是在结构优化、效益提高、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础上的速度,是增长的质量和竞争力不断提升、能够稳定持续发展的速度,是重大关系比较协调、人民得到实惠比较多的速度。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任务。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就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根本性转变,但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仍很突出,资源环境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十七大报告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

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

稳定居民消费预期;通过改 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信心, 促进居民扩大即期消费。要拓宽 服务性消费领域,不断开拓城乡 消费市场,继续拓展住房、汽车、 通信、旅游、文化和健身等热点 消费。
(二)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 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 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 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明 显的问题,是什麽情况呢? 农业基础薄弱、“靠天吃饭” 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工业大而不强,缺乏自主知识 产权、核心技术和世界知名品牌。 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 比重过高.
1
(3)从我国对外关系方面看 我们广泛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坚 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与世界的关 系已经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国际影响 力和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们正站在 这样一个对外关系的新起点上,向前 迈进。
2、通过30年的实践对经济建设规 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 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 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
别为:一产业11.7%、二产业49.2%、三产业39.1%)
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 国家平均水平。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 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 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 体系。 首先,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其次,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业。 再次,要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国 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区委党校 梁凤儒
一、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 出的背景
1、我们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正如《报告》指出:从新的历史起 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求真务实,锐意进取,继续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完 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 是实现“三个转变”,这是我国今后 一个时期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针。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 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 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 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2、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的背景和含义
• 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任务,是新中国成立以 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提出来的。经过半个 世纪的奋斗,我们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 成为拥有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并部分达到现代 化水平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
• 信息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应用现代技术,深入研发,广泛 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 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 年党的十七 大明确提 出 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效益比较好”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二)提出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依据
1、提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以改革开放以 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为前提的。
•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 融合,升高新技术,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 、航空航天、海洋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能源 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 形成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 • • • •
2、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发展不和谐问 题 1、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增长的烦恼 ” 一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而城镇就业增 长率低。 一是资源、环境、能耗和市场的四重约束 二是投资和出口增长率高而消费增长率低 日益强化。 。 •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效率在 • 三是财政收入增长率高而城乡居民收入增 持续降低。 长率低。 • 三是经济外向依存度过高,增加国际化生 存安全隐患。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摘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只有抓好这一根本性战略性部署,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0 引言十七大报告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明确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

这是根据国际国内新的发展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一项新要求和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对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

我们只有抓好这一根本性战略性部署,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1 顺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自主创新能力又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应该说,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永无休止的技术创新、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历史。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的步伐越来越快,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产业相继诞生,各项高新技术和服务相互融合,并正在酝酿着新的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革命。

现在,一些主要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都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战略。

比如,美国把保持科学技术的前沿领先地位作为国家的战略目标,英国提出必须确保基础科学的优异和强大,日本确定了科技创新立国、知识产权立国的战略,韩国提出要在国家层次上制定和执行以科技为基础的政策等等。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当前的形势,就跟不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就会拉大与其他国家的差距,难以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立足。

1.2 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成就的取得一是靠我国的“比较优势”,也就是说主要依靠劳动力、资源和环境的低价格,以消耗资源,污染环境为代价换来的。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 我为什么要选取这个角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 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我们在资源和环境方面也 付出了巨大代价。 付出了巨大代价。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 1993年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上,我国提出转变经济增长 方式。之后,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 方式。之后,各地方、各部门做出了很大努力,也取得了一 定成效。特别是“十五”期间,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定成效。特别是“十五”期间,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采取一系列措施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 采取一系列措施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的进 在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展。如,在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减缓,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 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 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 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 产品的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但由于种种原因,问题并没 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 济损失, 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威 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根 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正确抉择! 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的正确抉择!
正确处理经济增长速度与节能减排的 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和环境之间 的关系,力求在节约资源、 的关系,力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 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 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 质量。 质量。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测试题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单项选择题:1、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

这告诉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保护环境为中心C.以调整结构为重点 D.以节约资源为重点2、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这表明()A.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B.中国共产党履行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C.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社会主义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经历了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过程。

这表明()A.先进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推动作用B.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C.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D.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认识不断深化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继承了我们党关于把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同时又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倾向,提出我们所追求的发展,应当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忽视质量和效益()①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②是一种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③会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④会带来煤、电、油、运供应紧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既包括经济建设和发展,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的建设和发展,要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A.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D.矛盾具有特殊性6、下列选项中,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是()A.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7、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科教兴国B.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C.发展D.发展战略8、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A.速度至关重要B.以人为本C.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D.全面、协调、可持续9、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A.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实现人的全面发展D.实现可持续发展10、2004年宪法新增内容中最重要的是()A.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B.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C.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宪法D.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11、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D.大力发展循环经济12、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A.促进和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B.坚持以人为本C.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坚持五个统筹13、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现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也就是要()A.统筹城乡发展B.统筹区域发展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4、经济发展必须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速度、结构质量。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课后测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课后测试

我的课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课后测试1234.课后测试课后测试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单选题1.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原因包括: √A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加速期B 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加快C 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D 以上都包括正确答案: D2.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观原因包括: √A 中国是一个投资密集、积累率很高、资本形成率很高的国家B 中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C 以上都包括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3. 科学发展观概括就是: √A 以人为本B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C 以上都包括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4. 中国经济又“好”发展的内涵包括: √A 质量与效益B 以人为本C 平衡、协调发展D 以上都包括正确答案: D5. 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目的不应该是: √A 让人得到发展B 为GDP而发展C 让人得到解放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B6. 协调发展主要是强调: √A 城乡协调B 区域协调C 贫富协调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7. 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平均水平在: √A 0.4B 0.5C 0.6D 0.7正确答案: B8.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出路是: √A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C 坚持科学发展观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B9. 如何营造好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 √A 加大对科技的投入B 保护知识产权C 宽容失败D 以上都包括正确答案: D10. 中国社会协调发展的瓶颈问题是: √A 三农问题B 国际关系问题C 下岗再就业问题D 以上都包括正确答案: A11. 要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什么制度保证: √A 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B 加大现代市场体系建设C 以上都包括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12.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 以公有制为主体B 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C 以上都包括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13. 邓小平提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 √A 金融B 银行C 证券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A14. 制度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 √A 制度决定人的想法B 制度决定人的选择C 以上都包括D 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 C15. 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最高人民法院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治协商大会D 以上都正确正确答案: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
中国
印度 韩国 日本 欧盟 加产业 第三产业 9.03 51.52 39.45 17.60 29.50 52.90 3.00 39.40 57.60 1.50 26.50 72.00 2.20 27.10 70.70 2.10 28.80 69.10 1.00 20.50 78.50 5.00 31.00 64.00
我国东西部教学条件差距惊人
东部沿海发达地区,2001年人均GDP已达到或超过三四千美元, 远远高于中西部一些落后地区。目前,人均GDP最高为上海市, 已经突破4000美元,最低的贵州省却只有300多美元。 根据国家统计局总体小康水平的分析报告,西部地区实现程度 为80.18%,东部实现程度98.86%,中部实现的程度为90.18%。
材料: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平均 汇率计算为2.26万亿美圆,约占世界生产总值 的5%;当年,我国消耗石油3亿吨,约占世界消 耗量的7.8%;消耗原煤21.4亿吨,约占世界 消耗量的39.6%;消耗粗钢3.5亿吨,约占世 界消耗量的31.8%;消耗水泥10.5吨,约占 世界消耗量的47.7%。
在社会福利制度方面,早在1951年2月,政务院就 发布了《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又进行了修改。 该条例详细规定了城市国营企业职工所享有的各 项劳保待遇,主要包括职工病伤后的公费医疗待 遇、公费修养与疗养待遇,职工退休职 后的 养老金待遇,女职工的产假及独子保健待遇,职 工伤残后的救济金待遇以及职工死后的丧葬、抚 恤待遇等。条例甚至规定了职工供养的直系亲属 享受半费医疗及死亡时的丧葬补助等。国家机关、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劳保待遇,国家是以病假、 生育、退休、死亡等单项规定的形式逐步完善起 来的。至于城市集体企业,大都参照国营企业的 办法实行劳保。
报告期
2008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2007
注:2002年以来,我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 44.8%提高到2006年的4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5%。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峰值以来一 路走低,由41.5%减到2006年的39.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 45.7%降到38.6%。
中国20年来的经济发展是以严重的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及资源浪费为代价换来的。首先是自然 资源利用率低,我国GDP增长的能耗是美国的5.5 倍、日本的13倍、英国的4.6倍、法国的10倍。 其次,环境污染严重。到今天,环境和生态的承 受能力正在达到极限。譬如水资源问题,全国70 %的河流污染严重,50%的城市的地下水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长江的年排污水量为每年130多 亿立方米,水质已严重恶化。如果将环境和资源 成本计算进去,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入不敷出。 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我国占了16个。
利润率
30% 25% 20% 15% 10% 5% 0%
研 究 与 开 发
产 品 的 设 计
零 部 件 制 造
加 工 组 装
产 品 的 送 达
营 销
售 后 服 务
材料: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率,由2000年的21.7%,增 加到2006年的40.7%;消费 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0 年的63.8%,下降到2006年 的38.9%。
• 上学走钢丝
一天走四趟
2004/06/22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 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 济并存的经济结构。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 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 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 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 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 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 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 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 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
3.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城乡壁垒,事实上是将 城乡两部分居民分成了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这 两种社会身份在地位上的差别,从城乡之间存在 的事实上的不通婚上就可以看得出来。而这两种 不同的社会地位不是虚的,而是由一系列的制度 安排支撑的。比如,在物资供应方面,1953年以 后,随着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中国开始实 行粮油计划供应制度。这一制度原则上规定国家 只负责城市非农业户口的粮油供应,不负责农业 户口的粮油供应。这项制度基本上排除了农村人 口在城市取得口粮的可能性。在就业制度方面, 国家只负责城市非农业人口在城市的就业安置, 不允许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寻找职业。
1985年国家取消了这笔财政拨款,改由农民自筹经费 办教育,乡村两级教育经费由农民上交教育附加费提 供,农村学校改扩建也是由农民集资进行的。仅农民 每年负担的教育经费就达300-500亿元。公共设施 就更是如此。国家每年上千亿元的财政开支用于城市 基础设施建设,而农村享受到的极少。现在,一些工 程本应由国家财政出资的,但却采取“钓鱼”办法, 上级拨一点为“诱饵”,地方财政再挤一点,剩下大 部分由乡村自行解决,结果只能是向农民摊派集资。 农民自己搞公共建设还有一个更重的负担,就是政府 规定的10-20个劳动积累工、5-10个义务工,而绝 大多数农村都取了最高数,即农民每年要出30个无偿 义务工,有时出工,多数乡村喜欢叫农民出钱,每个 工出10-20元,仅此一项全国农民每年负担高达 1000-2000亿元。
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畅销全球的芭比娃娃为例,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
一个售价在9.99美元的芭比娃娃,扣除原材料成本0.65美
元,到最终消费者手中时总共增值9.34美元。“中国制造”
在这块全球增值的大蛋糕中只分得了0.35美元,占不到4%, 而美国的玩具厂商和零售商得到的却是“中国制造”的23倍。 罗技国际公司在苏州工业园生产的“旺达鼠标”,运到美国 每只卖40美元,其中只有3美元返还中国,还要支付电费、 仓储费、运输费、相关成本费及人员工资等费用,而它的设 计者拿走8美元, 批发商拿走15美元。
除上述在业人员享有劳保待遇外,50年代形成的 城市社会福利制度还保证了城市人口可享有名目 繁多的补贴,在业人口可享有单位近乎无偿提供 的住房等。即使是在改革已经进行了20多年的今 天,基本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目前国家每年为 城镇居民提供上千亿元的各类社会保障(养老、 医疗、失业、救济、补助等),而农民生老病死 伤残几乎没有任何保障,农民还要上交乡村统筹 为五保户、烈军属提供补助救济。据统计,1999 年全国社会保障支出1103亿元,其中城市社会保 障支出977亿元,占88.6%,农村社会保障支出 126亿元,占11.46%,城市人均413元,农村人 均14元,相差29.5倍。
城乡二元结构”已经成为目前中国经济和社 会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这似乎已经成为一 种共识。因为“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不解 决,不但会造成一个城乡断裂的社会,甚至 连城市本身的发展也会失去支撑和依托。连 年困扰我国经济的“内需不足”和“市场疲 软”就是一个明证。
“城乡二元结构”至少是由这样的几个因素构成的。 1.城乡之间的户籍壁垒。1951年,公安部公布了《城 市户口管理暂行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有关户籍管理 的法律法规。1957年政府实行了控制户口迁移的政策。 195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91次会议讨论通过《中华 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该条例第10条第2款对农村 人口进入城市做出了带约束性的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 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 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 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这一规定标志着中国 以严格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为核心的户口迁移制度的 形成。值得注意的是,该条例使用了“公民”的概念,但 公民的最基本的流动和迁徙自由却在这个使用“公民”概 念的《条例》中被剥夺了。在改革以后,开始允许农民进 入城市经商或打工,但农村居民仍然没有在城市定居的权 利.
2.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制度。改革前中国社会中 的资源是由行政性的再分配而不是由市场来进行 配置的。在实行这种再分配的时候,在城乡之间 实行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比如,教育和公 共设施的投入。城市中的教育和基础设施,几乎 完全是由国家财政投入的。而农村中的教育和基 础设施,国家的投入则相当有限,有相当一部分 要由农民自己来负担。在改革前,农村中小学的 相当一部分开支要由公社或大队来负担。民办教 师的报酬,也要由农民来承担。改革以来,这种 情况不仅没有好转,而且进一步地恶化了。目前, 城市学校的一切开支经费是由国家财政拨款的。 1985年以前,国家财政每年还有对农村每个中学 生31.5元、小学生22.5元的教育拨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