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监控治疗效果的试验
血清抗菌药物浓度的测定; 血清杀菌浓度的测定。
抗菌药给药方案设计的特殊性
•
抗菌药的Cmin要多大,不仅
要考虑药物的毒性,还要考虑不
同药物浓度的杀菌效果,即抗菌
药的抗菌效果是浓度依赖还是时
间依赖;
•
抗菌药的Cmin不是最低有效
浓度,多数情况下药低于细菌的
MIC;
• 抗菌药的给药间隔要多长,
产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
•
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第三代头孢菌
素(它们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
松等)耐药,及对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
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
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明已经实验室
确证。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
临床应用
• AST方法诸多,按习惯可分成以下两组: • 预测治疗效果的试验
测量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琼脂稀释法和肉汤 稀释法; 测量含药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大小的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特点的E试验 ;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的测定;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可为临床选用最有效 的抗菌药物组合提供实验依据。
Standards Institute , CLSI )
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EUCAST )
药敏试验执行标准选药
• 抗菌药物有近200种,药敏试验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测定每种药物。药敏试验药物 选择是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药物 抗菌活性及耐药菌株流行状况而确定的, 通常同类药物只选择1-2个代表品种。
• 目前对MRSA、MRSE和
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万古 霉素是治疗的首要选择。
是 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 MRSA/MRSE感染的抗生素。
• ESBLS: 是英文Extended— Spectyum-β-Lactamase缩写, 中文意思是超广谱β—内酰胺 酶,属质粒介导,它是当前 抗生素出现的新的耐药趋势 之一。
• 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 ESBLs菌株的细菌,其次,阴沟肠 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 酸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可出现产 ESBLs菌株的细菌。
产ESBLs菌株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 疗?
• 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
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进行 治疗。对付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抗 生素为碳青霉烯类(泰能),其次, 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氨 基糖类等。
药敏试验的推导
• 一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是头孢
噻吩,但该药也只能预测敏感,也 就是说如果头孢噻吩敏感,那么其 他一代头孢菌素就都是敏感的,而 耐药则不然;相反,而头孢唑林可 以预测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却 不能完全预测其敏感。
• 二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是头孢呋辛。
• 三代头孢中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
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 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
MIC≥2ug/ml,或符合CAZ(头孢他啶)≤22mm、
ATM(氨曲南)≤27mm、CRO(头孢曲松)≤25mm
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这
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哪些细菌容易产生ESBLs?
• 第三,提供选择药物的依据。
药敏试验中药物的选择
• 主要根据细菌种类和抗
生素作用机制选药。选择试 验的药物应具有确切的临床 疗效,试验药物的体外试验 结果可以接受,并且试验药 物具有代表性。
• 目前我国临床微生物室检验采用:
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U组:为备选药物,仅用于尿 路感染的治疗。
药敏试验相关概念解释 •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什么是耐甲氧西林?
• “耐甲氧西林”是指对所有耐酶青
霉素(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 林、氯唑西林和双氯西林)耐药而且 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 所有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 素、亚胺培南。另外,甲氧西林耐药 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四环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
药敏试验的意义
• 第一,可预测抗菌治疗效果,即AST试
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 反之,实验结果为“耐药”,治疗肯定 败;
• 第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素,
报告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 治疗24-48小时之后,若AST结果为 “敏感”,则该治疗有效,若结果为 “耐药”则应立即更换药物;
关于肠球菌属
• 结果的判定
根据青霉素、万古霉素和高浓度氨 基糖肽类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判断, 可分为:青霉素(S);青霉素(R) 万古霉素(S);青霉素(R)万古 霉素(R);高浓度氨基糖苷类(S); 高浓度氨基糖苷类(R)。
• 抗生素的选择
青霉素(S)/氨苄青霉素(S):轻症感染可 选择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重症感染可选择高 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亚胺培 南。氨苄青霉素(R)万古霉素(S): 其严重感染可以选择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作药敏试验,但只在以下情况下进行 选择性报告: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严重感染或多 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要获得耐 药性监测资料。
C组:为备选药物,作为替代
或补充,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 区流行株感染,对不常见菌感 染的治疗,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获得耐药性监测资料。
为染色体型,20世纪80年代后有许多文献证实大量使用三 代头孢菌素与AmpC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质粒型AmpC酶 的出现与头霉菌素(如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加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使用量增多产生的选择压力有一定
的关系,从分子大小、结构、等电点、生化特性等非常类 似于染色体酶,这种酶较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更广泛的耐 药谱,又不能被酶抑制剂类破坏。
CLSI对各种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 的药物品种进行了推荐,如对葡萄球菌的 药敏试验应包括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 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和万古霉素;此外根据情况可增加其他品 种如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 平和呋喃妥因等。
CLSI将抗生素选择分组为
• A组:为首选药物,作常规试验和报告。 • B组:为首选药物,可与A组药物平行
感性可以相互推导,但头孢他定则不 然,国内由于该药用得少,以至于即 使产ESBL的细菌使用该药也能取得很 好的疗效。另外,头孢哌酮与头孢他 啶还有较强的抗假单胞菌活性,这点 是噻肟和曲松不具备的。而头孢地嗪 则与曲松、噻肟接近。
• 但头孢米诺与头孢西丁、替坦、
美唑等同属于头霉菌素类,代表药是 头孢西丁。
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2014-12-01
抗菌药物作用的对象是 致病菌而不是机体组织和 (或)细胞,因此不能简单 地考虑药物与机体的关系, 还应考虑药物与致病菌的关 系,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
药敏试验的目的
• 药敏试验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
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抗菌药物的临 床治疗效果,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上为临 床医生提供帮助,以实施个体化治疗。 对临床医生而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 的结果比病原体检查更为重要.
• AmpC:产AmpC(头孢菌素)酶的革兰氏
阴性杆菌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多存 在于G-杆菌的肠杆菌属中,尤其是阴 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缘 酸杆菌、粘质沙雷菌中。
对头霉素,I、II、III代头孢,青 霉素、氨曲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 抑制剂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 质粒型AmpC酶:20世纪80年代以前,AmpC酶多数报道
氨苄青霉素(R)万古霉素(R):即VRE,可 以选择壁霉素/新生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氟喹 诺酮类治疗;或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氯 霉 素也可作为联合用药;或可选择奎奴普 呋喃类。高浓度氨基糖苷类(S): 表示可以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或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 药。
所以现在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把 MRSA/MRSE列为“多重耐药葡萄球 菌”。
怎样识别MRSA/MRSE?
•CLSI 于1999年标准化文件规定:
药敏实验中葡萄球菌如果对苯 唑西林耐药即为MRSA/MRSE。 这些菌株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耐药。
MRSA/MRSE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 行治疗?
不仅要考虑药物浓度的维持, 还要考虑抗生素的后效应以及 维系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意义;
• 抗菌药的使用不仅要有效
抗感染而且要防止细菌的耐药 突变。
临床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 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属、肠球
菌属等。
• 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
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和非发酵菌(铜绿假 单孢菌、不动杆菌)等。
高浓度氨基糖苷类(R):表示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万古霉素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无效。
关于革兰阴性菌
• 结果的判定
主要根据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头 霉素药敏结果进行判断,可分为:一代 头孢菌素类(R),氨基糖苷类(S);一 代(二代)头孢(R),三代头孢(S); 三代头孢(R),头孢西丁(S);三代 头孢(R),头孢西丁(R),亚胺培南 (S)。
1988年,Papanicolaou等首次在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 上捕获到头孢菌素酶,这种耐药性可以转移,并与阴沟肠 杆菌ampC基因同源。1994年,在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发 现携带头孢菌素酶的耐药质粒,可以转移至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中,并编码产生AmpC酶,形成质粒型AmpC 酶,增加了传播力。目前质粒介导的AmpC酶种类也在不 断地增加,现已发现了26种质粒AmpC酶。
• 对于糖肽类抗生素而言,国外只
有万古霉素而没有去甲万古,而替考 拉林在FDA也是没有被认可的药物之一, 该药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 素,但对于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 古霉素无差别。
• 而氨基糖苷类根据来源不同 大体分为天然链霉菌素类(代表 药链霉素、妥布霉素)、半合成 链霉菌素类(丁胺卡拉)、天然 小单胞菌素类(庆大霉素)和半 合成小单胞菌素类(奈替米星), 依替米星的敏感性可用奈替米星 推导。
• 革兰阴性球菌:如奈瑟菌等。 • 革兰阳性杆菌:如棒状杆菌等。
关于葡萄球菌
• 结果的判定
主要根据青霉素、苯唑西林及万古霉素的结果进 行判断和选药,可分为:青霉素(S); 青霉素 (R)、苯唑西林(S);青霉素(R)、苯唑西 林(R)、万古霉素(S)
• 抗生素的选择
青霉素(S):表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均敏感。因此,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可选择 一代头孢。
AmpC酶与ESBL的区别
• AmpC酶与ESBL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但ESBLS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胺酶抑 制剂也敏感,对4代头孢大多数不敏感,而 AmpC酶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 制剂不敏感,对4代头孢敏感。
• 这类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区
别在于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对前者并无大 的影响,而对后者往往能抑制其活力。前者 对头孢西丁耐药,而后者相反。目前,头孢西 丁三维试验能检测AmpC酶。)
青霉素(R)苯唑西林(S):表示对不耐酶的青 霉素耐药,但对耐酶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敏感。 可使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或 使用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如氨苄西林+舒 巴坦;或使用一代、二代头孢。
青霉素(R)苯唑西林(R):即MRS,约占40%70%。为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其他β-内 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此外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交叉耐药,严重感染唯一有效抗生素 是万古霉素。因此,对于轻症感染可选择喹诺酮 类、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磷霉素等联合用药; 重症感染可选择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联合利福平;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呋喃妥因、复方 磺胺、环丙沙星
血清抗菌药物浓度的测定; 血清杀菌浓度的测定。
抗菌药给药方案设计的特殊性
•
抗菌药的Cmin要多大,不仅
要考虑药物的毒性,还要考虑不
同药物浓度的杀菌效果,即抗菌
药的抗菌效果是浓度依赖还是时
间依赖;
•
抗菌药的Cmin不是最低有效
浓度,多数情况下药低于细菌的
MIC;
• 抗菌药的给药间隔要多长,
产ESBLs菌株的耐药特点?
•
如果临床出现产ESBLs菌株,则对第三代头孢菌
素(它们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
松等)耐药,及对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耐药。
ESBLs在实验室有一专门的检测方法,如果病人的药
敏报告单已注明为产ESBLs菌株,则表明已经实验室
确证。如果病人药敏报告单未注明为产ESBLs菌株,
临床应用
• AST方法诸多,按习惯可分成以下两组: • 预测治疗效果的试验
测量药物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琼脂稀释法和肉汤 稀释法; 测量含药纸片周围抑菌圈直径大小的K-B 纸片琼脂扩散法;
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特点的E试验 ; 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的测定; 联合药物敏感试验,可为临床选用最有效 的抗菌药物组合提供实验依据。
Standards Institute , CLSI )
欧洲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委员会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EUCAST )
药敏试验执行标准选药
• 抗菌药物有近200种,药敏试验不可能
也没有必要测定每种药物。药敏试验药物 选择是根据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药物 抗菌活性及耐药菌株流行状况而确定的, 通常同类药物只选择1-2个代表品种。
• 目前对MRSA、MRSE和
肠球菌属的严重感染,万古 霉素是治疗的首要选择。
是 FDA唯一批准应用于治疗 MRSA/MRSE感染的抗生素。
• ESBLS: 是英文Extended— Spectyum-β-Lactamase缩写, 中文意思是超广谱β—内酰胺 酶,属质粒介导,它是当前 抗生素出现的新的耐药趋势 之一。
• 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伯氏菌是最常见 ESBLs菌株的细菌,其次,阴沟肠 杆菌、粘质沙雷氏菌、弗劳地枸橼 酸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可出现产 ESBLs菌株的细菌。
产ESBLs菌株如何选择抗生素进行治 疗?
• 一旦确定为产ESBLs菌株,应立即
停止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曲松等) 及单环酰胺类抗生素(氨曲南)进行 治疗。对付产ESBLs菌株,最有效的抗 生素为碳青霉烯类(泰能),其次, 头孢西丁及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氨 基糖类等。
药敏试验的推导
• 一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是头孢
噻吩,但该药也只能预测敏感,也 就是说如果头孢噻吩敏感,那么其 他一代头孢菌素就都是敏感的,而 耐药则不然;相反,而头孢唑林可 以预测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性,却 不能完全预测其敏感。
• 二代头孢菌素的代表药是头孢呋辛。
• 三代头孢中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的敏
三代头孢菌素和单环 酰胺类抗生素中有一种
MIC≥2ug/ml,或符合CAZ(头孢他啶)≤22mm、
ATM(氨曲南)≤27mm、CRO(头孢曲松)≤25mm
其中一个,则提示菌株可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这
种情况下,即使实验室报告为敏感的第三代头孢菌素
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也不推荐使用。
哪些细菌容易产生ESBLs?
• 第三,提供选择药物的依据。
药敏试验中药物的选择
• 主要根据细菌种类和抗
生素作用机制选药。选择试 验的药物应具有确切的临床 疗效,试验药物的体外试验 结果可以接受,并且试验药 物具有代表性。
• 目前我国临床微生物室检验采用:
美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U组:为备选药物,仅用于尿 路感染的治疗。
药敏试验相关概念解释 • 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 MRSE—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
什么是耐甲氧西林?
• “耐甲氧西林”是指对所有耐酶青
霉素(甲氧西林、奈夫西林、苯唑西 林、氯唑西林和双氯西林)耐药而且 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包括 所有头孢菌素、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 素、亚胺培南。另外,甲氧西林耐药 的出现通常伴随着四环素、红霉素、 克林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耐药。
药敏试验的意义
• 第一,可预测抗菌治疗效果,即AST试
验结果为“敏感”时,治疗可能有效; 反之,实验结果为“耐药”,治疗肯定 败;
• 第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使用抗素,
报告AST的结果往往在给予病人经验性 治疗24-48小时之后,若AST结果为 “敏感”,则该治疗有效,若结果为 “耐药”则应立即更换药物;
关于肠球菌属
• 结果的判定
根据青霉素、万古霉素和高浓度氨 基糖肽类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判断, 可分为:青霉素(S);青霉素(R) 万古霉素(S);青霉素(R)万古 霉素(R);高浓度氨基糖苷类(S); 高浓度氨基糖苷类(R)。
• 抗生素的选择
青霉素(S)/氨苄青霉素(S):轻症感染可 选择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重症感染可选择高 剂量青霉素或氨苄青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亚胺培 南。氨苄青霉素(R)万古霉素(S): 其严重感染可以选择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糖苷类 抗生素。
作药敏试验,但只在以下情况下进行 选择性报告:细菌对A组抗生素耐药, 病人对A组抗生素过敏,严重感染或多 部位、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要获得耐 药性监测资料。
C组:为备选药物,作为替代
或补充,在下列情况下使用: 对一个或多个首选药耐药的地 区流行株感染,对不常见菌感 染的治疗,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获得耐药性监测资料。
为染色体型,20世纪80年代后有许多文献证实大量使用三 代头孢菌素与AmpC酶的产生有密切关系。质粒型AmpC酶 的出现与头霉菌素(如头孢西丁和头孢替坦),加β内酰 胺酶抑制剂复合抗生素使用量增多产生的选择压力有一定
的关系,从分子大小、结构、等电点、生化特性等非常类 似于染色体酶,这种酶较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更广泛的耐 药谱,又不能被酶抑制剂类破坏。
CLSI对各种细菌的药敏试验中宜测试 的药物品种进行了推荐,如对葡萄球菌的 药敏试验应包括苯唑西林、青霉素、红霉 素、克林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SMZ-TMP) 和万古霉素;此外根据情况可增加其他品 种如氯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利福 平和呋喃妥因等。
CLSI将抗生素选择分组为
• A组:为首选药物,作常规试验和报告。 • B组:为首选药物,可与A组药物平行
感性可以相互推导,但头孢他定则不 然,国内由于该药用得少,以至于即 使产ESBL的细菌使用该药也能取得很 好的疗效。另外,头孢哌酮与头孢他 啶还有较强的抗假单胞菌活性,这点 是噻肟和曲松不具备的。而头孢地嗪 则与曲松、噻肟接近。
• 但头孢米诺与头孢西丁、替坦、
美唑等同属于头霉菌素类,代表药是 头孢西丁。
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2014-12-01
抗菌药物作用的对象是 致病菌而不是机体组织和 (或)细胞,因此不能简单 地考虑药物与机体的关系, 还应考虑药物与致病菌的关 系,而且后者是更为重要的。
药敏试验的目的
• 药敏试验是使用体外试验的方法
检测细菌的耐药性,预测抗菌药物的临 床治疗效果,在药物种类的选择上为临 床医生提供帮助,以实施个体化治疗。 对临床医生而言,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AST) 的结果比病原体检查更为重要.
• AmpC:产AmpC(头孢菌素)酶的革兰氏
阴性杆菌
AmpC酶是染色体介导的,多存 在于G-杆菌的肠杆菌属中,尤其是阴 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弗劳地枸缘 酸杆菌、粘质沙雷菌中。
对头霉素,I、II、III代头孢,青 霉素、氨曲南、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 抑制剂耐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 质粒型AmpC酶:20世纪80年代以前,AmpC酶多数报道
氨苄青霉素(R)万古霉素(R):即VRE,可 以选择壁霉素/新生霉素联合庆大霉素、氟喹 诺酮类治疗;或利福平、四环素、红霉素、氯 霉 素也可作为联合用药;或可选择奎奴普 呋喃类。高浓度氨基糖苷类(S): 表示可以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 或万古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 药。
所以现在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学家把 MRSA/MRSE列为“多重耐药葡萄球 菌”。
怎样识别MRSA/MRSE?
•CLSI 于1999年标准化文件规定:
药敏实验中葡萄球菌如果对苯 唑西林耐药即为MRSA/MRSE。 这些菌株对目前所有的β—内酰 胺类抗生素耐药。
MRSA/MRSE感染如何选择抗生素进 行治疗?
不仅要考虑药物浓度的维持, 还要考虑抗生素的后效应以及 维系药物浓度超过MIC的意义;
• 抗菌药的使用不仅要有效
抗感染而且要防止细菌的耐药 突变。
临床常见病原菌主要包括以下四大类:
• 革兰阳性球菌:如葡萄球菌属、肠球
菌属等。
• 革兰阴性杆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
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属、 枸橼酸杆菌属)和非发酵菌(铜绿假 单孢菌、不动杆菌)等。
高浓度氨基糖苷类(R):表示 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或万古霉素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无效。
关于革兰阴性菌
• 结果的判定
主要根据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头 霉素药敏结果进行判断,可分为:一代 头孢菌素类(R),氨基糖苷类(S);一 代(二代)头孢(R),三代头孢(S); 三代头孢(R),头孢西丁(S);三代 头孢(R),头孢西丁(R),亚胺培南 (S)。
1988年,Papanicolaou等首次在肺炎克雷伯菌的质粒 上捕获到头孢菌素酶,这种耐药性可以转移,并与阴沟肠 杆菌ampC基因同源。1994年,在弗劳地枸橼酸杆菌中发 现携带头孢菌素酶的耐药质粒,可以转移至大肠埃希菌和 肺炎克雷伯菌中,并编码产生AmpC酶,形成质粒型AmpC 酶,增加了传播力。目前质粒介导的AmpC酶种类也在不 断地增加,现已发现了26种质粒AmpC酶。
• 对于糖肽类抗生素而言,国外只
有万古霉素而没有去甲万古,而替考 拉林在FDA也是没有被认可的药物之一, 该药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优于万古霉 素,但对于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与万 古霉素无差别。
• 而氨基糖苷类根据来源不同 大体分为天然链霉菌素类(代表 药链霉素、妥布霉素)、半合成 链霉菌素类(丁胺卡拉)、天然 小单胞菌素类(庆大霉素)和半 合成小单胞菌素类(奈替米星), 依替米星的敏感性可用奈替米星 推导。
• 革兰阴性球菌:如奈瑟菌等。 • 革兰阳性杆菌:如棒状杆菌等。
关于葡萄球菌
• 结果的判定
主要根据青霉素、苯唑西林及万古霉素的结果进 行判断和选药,可分为:青霉素(S); 青霉素 (R)、苯唑西林(S);青霉素(R)、苯唑西 林(R)、万古霉素(S)
• 抗生素的选择
青霉素(S):表示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 类均敏感。因此,青霉素为首选抗生素,可选择 一代头孢。
AmpC酶与ESBL的区别
• AmpC酶与ESBL都对碳青霉烯类敏感。
但ESBLS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胺酶抑 制剂也敏感,对4代头孢大多数不敏感,而 AmpC酶对头霉素和β-内酰胺/β-内酰胺酶抑 制剂不敏感,对4代头孢敏感。
• 这类酶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区
别在于克拉维酸等酶抑制剂对前者并无大 的影响,而对后者往往能抑制其活力。前者 对头孢西丁耐药,而后者相反。目前,头孢西 丁三维试验能检测AmpC酶。)
青霉素(R)苯唑西林(S):表示对不耐酶的青 霉素耐药,但对耐酶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敏感。 可使用耐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氯唑西林;或 使用酶抑制剂组成的复方制剂,如氨苄西林+舒 巴坦;或使用一代、二代头孢。
青霉素(R)苯唑西林(R):即MRS,约占40%70%。为对所有的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其他β-内 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此外对喹诺酮类和大环内 酯类抗生素交叉耐药,严重感染唯一有效抗生素 是万古霉素。因此,对于轻症感染可选择喹诺酮 类、四环素类、复方磺胺、磷霉素等联合用药; 重症感染可选择糖肽类,如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 联合利福平;尿路感染可以选择呋喃妥因、复方 磺胺、环丙沙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