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 沪粤版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导学案

合集下载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1.说出什么是杠杆,复述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会根据实物图画出杠杆示意图.2.重点:经历探究实验,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3.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1.观看下列图片.(1)以上图片中的机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上面这些机械共同点是:都有一根硬棒能够绕固定点转动.(2)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跷跷板是一种杠杆.活动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写出你的猜想.答案(1)与两边物体的质量有关;(2)与物体到杠杆支点的距离有关.3.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1)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钩码(代替人).(2)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B.记录左边钩码的拉力F1、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右边钩码的拉力F2、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数值;C.改变钩码的拉力F和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的数值,再做几次.(3)观察图甲可以发现,当两边钩码的个数(拉力F)相等,且钩码到悬挂点的距离(L)相等时,杠杆水平静止.(4)比较图甲、乙、丙、丁可以发现,当左边钩码的拉力F1与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的乘积和右边钩码的拉力F2与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乘积相等时,杠杆水平静止.4.结论:当左边钩码的拉力F1和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的乘积与右边钩码的拉力F2和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平衡.5.如图所示,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一般情况下,F1叫做动力,F2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和L2叫做力臂.动力的力臂叫做动力臂,阻力的力臂叫做阻力臂.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杠杆平衡.6.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杠杆的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几分之一,也可以表述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公式表示为F1×L1=F2×L2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初中教育】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word版

【初中教育】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word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初中教育】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word版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中辨认出杠杆。

2.能够辨认出支点、动力、阻力,会确定动力臂、阻力臂。

3.通过观察与实验,探究并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会对杠杆分类,并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杠杆。

5.会画杠杆的示意图。

————————行为提示:1.认真阅读学习目标,用双色笔将行为动词画上记号。

2.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阿基米德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他有一句豪言壮语:“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子,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你认为他是在吹牛还是同意他的观点。

阿基米德说的是不是“大话”,别着急下结论,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可能就会有新的判断。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杠杆。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认识杠杆自主阅读教材P24~P25的文字及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杠杆?答:物体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和曲棒),叫做杠杆。

提示:杠杆是“硬棒”,但对硬棒的形状、大小没有规定。

提示: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杠杆。

提示:弹簧测力计若不竖直,则所用力会偏大。

给各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并讨论,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展示。

师生共同评估,得出结论。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什么是支点?答: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3.什么是动力?什么是阻力?答: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页F2表示。

4.什么是力臂?答: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L2表示。

知识板块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自主阅读教材P25的文字,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5.为什么实验前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答:为了保持杠杆初始时处于平衡状态,方便测量力臂。

2019-2020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word版

2019-2020最新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名师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word版

缺点
应用
省力杠杆
l1__>__l2,F1__<__F2
(动力<阻力)
__省力__
__费距离__
费力杠杆
l1__<__l2,F1__>__F2
(动力>阻力)
__省距离__
__费力__
等臂杠杆
l1__=__l2,F1__=__F2
(动力=阻力)
__既不省力__
__也不省距离__
知识板块二中,分组实验,合作探究。
2.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2.什么是支点?
答: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常用O表示。
3.什么是动力?什么是阻力?
答:使杠杆绕支点转动的力,常用F1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常用页F2表示。
4.什么是力臂?
答:从支点到力作用线的距离常用L1、L2表示。
自主阅读教材P25的文字,独立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
5.为什么实验前应该把杠杆在水平位置上调平?
答:为了保持杠杆初始时处于平衡状态,方便测量力臂。
6.为什么要多次实验,得出结论?
答:防止因实验数据巧合,致使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
7.实验中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操作上应注意什么?
答:弹簧测力计竖直方向上拉着杠杆。
8.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答: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自主阅读教材P27的文字及图片,完成下列表格:
提示:
实验过程中,不能再调节杠杆。
提示:
弹簧测力计若不竖直,则所用力会偏大。
给各组分发器材,组织好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实验,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并讨论,教师选择一组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估,得出结论。
各小组将各知识板块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展示到小黑板上,寻求小组间合作探究,共同解决。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学案

沪科粤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学案

阻力臂l 2动力臂l 1阻力F 2动力F 1支点O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3.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前置学习】1.物理学中,把 ,叫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 、 、 、 、 。

3.(1)支点: 的点(轴);(2)动力: 的力;(3)阻力: 的力;(4)动力臂: 到 的距离;(5)阻力臂: 到 的距离。

4.杠杆平衡是指 。

5.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课堂探究】 一、小组交流(一)活动1:小组讨论,列举出我们生活中有关杠杆实例,并说出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总结:杠杆是指 ,杠杆不一定是直的,可以是各种形状的。

(二)杠杆的五要素:(三)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思考:怎样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平衡状态?设计实验:用带有分刻度的均匀木尺代替跷跷板,用钩码代替人进行实验。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处于 ;2.在杠杆的两边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用F 1、F 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 1L 2表示钩码离开悬挂点O 的距离;3.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点O 的距离,是杠杆处于 。

4.记录实验数据,与书本25页活动1。

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公式表示为:2211L F L F =,或1221L L F F = (四)学会作杠杆的力臂: 例:二、展示分享请各小组展示小组交流结果【检测反馈】1.杠杆 的点叫支点,动力臂是指从_______到 的距离,阻力臂是 到 的距离。

2.标出支点并画出出力和力臂:3.在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调节杠杆两端的 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

实验要记录的数据有 、 、 ______、______。

实验的结论是_ __ 。

4.杠杆平衡时,动力为10N ,阻力为40N , 动力臂为0.4m 求阻力臂。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文档: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掌握杠杆的平衡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得出和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架、钩码等。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册,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思考。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 理论讲解:教师对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杠杆的平衡原理。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演示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平衡条件:1. 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1)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一个钩码,当物体和钩码的距离相等时,物体和钩码的重量应该是多少?(2)一个物体挂在杠杆的一端,另一端挂上两个钩码,当物体和钩码的距离相等时,物体和钩码的重量应该是多少?答案:1.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

2.(1)物体和钩码的重量应该是相等的。

(2)物体和钩码的重量比应该是 1:2。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导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五节,主要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深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平衡的原理,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3.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钩码、支架等。

学具:学生实验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条件。

每组学生需要通过调整钩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实验数据。

4. 理论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理论知识,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

解释杠杆平衡的条件与力的乘积、力的作用线的关系。

5. 解决问题:学生运用杠杆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和讨论。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杠杆的平衡条件:1. 力的乘积相等:F1 L1 = F2 L22. 力的作用线相同: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个10N的力作用在一根长度为2m的杠杆上,如果杠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6N的力,杠杆能否平衡?为什么?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悬挂在一根长度为4m的杠杆上,如果杠杆的另一端施加一个8N的力,杠杆能否平衡?为什么?答案:1.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力的作用线相同。

2.杠杆能够平衡,因为10N 2m = 6N x,解得x = 3.33m,所以杠杆能够平衡。

杠杆能够平衡,因为20N 4m = 8N x,解得x = 10m,所以杠杆能够平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原理。

2. 掌握力矩的概念,即力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

3. 学习如何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通过实验探究,提高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过程的指导和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测力计、钩码、细绳、木板、支点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原理,并解释力矩的概念。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通过调整钩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记录实验数据。

5. 练习与应用:学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等。

六、板书设计1. 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2. 力矩的概念:力与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的乘积七、作业设计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力矩相等。

2. 题目: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下图中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答案:杠杆的平衡点位置为距支点2米处。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其他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如杠杆的长度、力的方向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实验探究部分的内容,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关键环节。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无答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导学案设计: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无答案)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年级: 班级: 小组: 姓名:【导入新课】【课标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学会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

【学习目标】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根据实物画出杠杆的示意图。

2.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 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初步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探究目标】一、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1. 大人和小朋友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侧,怎样才能使跷跷板保持水平呢?你能用手中的实验器材将它简化进行实验探究吗?试一试。

2. 观察图6-40,理解记忆杠杆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并通过练习能正确画出杠杆的动力臂和阻力臂。

杠杆: 支点: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 组装杠杆,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

动手试一试,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师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笔记4. 动手实验,完成课本25页的实验表格。

5. 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6. 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计算。

完成29页第三题,注意解题步骤。

三、杠杆的作用7. 阅读图6-42,哪些是省力杠杆,哪些是费力杠杆,哪些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8.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总结什么是省力杠杆?什么是费力杠杆?什么是等臂杠杆?并分别举出至少三个例子。

省力杠杆: 举例: 费力杠杆: 举例: 等臂杠杆: 举例:9.阅读信息浏览。

【达标检测】1.下列工具中:⑴镊子;⑵羊角锤;⑶铡刀;;(4)理发剪刀;(5)裁衣剪刀;(6)天平;(7)大扫帚;(8)筷子;(9)剪铁皮的剪刀;(10)道钉撬;(11)火钳;(12)起重机的起重臂;(13)撬棒;(14)汽车的脚踏板.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等臂杠杆的是___________,属于费力杠杆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将杠杆中点支到支架上后,发现右端比左端低,这时,应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调,使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2)在实验中,若保持钩码的只数和位置不变,使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下拉改为斜向下拉,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用一根杠杆撬一块质量1t的石头,如动力臂是160cm,阻力臂是20cm,则至少要用_____N的力才能把石头撬动.4、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功”“小小秤砣压千斤”,前者说的是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来提高砍柴的工效;后者可以用来解释。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案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出自白居易的《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学校陈道元第1课时1.说出什么是杠杆,复述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会根据实物图画出杠杆示意图。

2.重点:经历探究实验,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

3.通过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领会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法。

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1.观看下列图片。

(1)以上图片中的机械,它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答案上面这些机械共同点是:都有一根硬棒能够绕固定点转动。

(2)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杠杆,跷跷板是一种杠杆。

活动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2.杠杆的平衡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写出你的猜想。

答案(1)与两边物体的质量有关;(2)与物体到杠杆支点的距离有关。

3.根据你的猜想,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铁架台、钩码(代替人)。

(2)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挂在杠杆支点的两边,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B.记录左边钩码的拉力F1、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右边钩码的拉力F2、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数值;C.改变钩码的拉力F和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的数值,再做几次。

(3)观察图甲可以发现,当两边钩码的个数(拉力F)相等,且钩码到悬挂点的距离(L)相等时,杠杆水平静止。

(4)比较图甲、乙、丙、丁可以发现,当左边钩码的拉力F1与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的乘积和右边钩码的拉力F2与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乘积相等时,杠杆水平静止。

4.结论:当左边钩码的拉力F1和左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1的乘积与右边钩码的拉力F2和右边钩码距离悬挂点的距离L2的乘积相等时,杠杆平衡。

5.如图所示,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叫做支点;一般情况下,F1叫做动力,F2叫做阻力;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和L2叫做力臂。

动力的力臂叫做动力臂,阻力的力臂叫做阻力臂。

杠杆在动力和阻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辅导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辅导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辅导教案 20242025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教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验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理解力矩的概念。

2. 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包括杠杆、支架、钩码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色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观察并体会杠杆的平衡状态。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杠杆的平衡?2. 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解释力矩的概念,并给出计算公式。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给定的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应用:让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衡杠杆,使物体保持平衡。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难点:如何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力矩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引导。

同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研究不同形状的杠杆对平衡条件的影响。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是本节课的核心,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杠杆实验,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力矩的作用,这是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的关键。

再者,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需要我细致地设计和引导。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20242025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在设计这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物理课中,我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

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将之前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能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杠杆平衡的定义和条件。

2. 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重点:杠杆平衡的条件的实验验证和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杠杆平衡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有哪些条件?”二、理论讲解:在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习杠杆平衡的定义和条件,让学生通过PPT和教材了解杠杆平衡的相关知识。

三、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力臂和力的大小,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让学生验证杠杆平衡的条件。

四、讨论交流: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杠杆平衡的条件,并引导学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

五、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杠杆平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杠杆装置,使物体在一定力的作用下保持平衡。

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和理解。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们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训练。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其他物理现象,如滑轮组的平衡条件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新课的实验设计:我选择了使用简单的杠杆实验来引入新课,因为这个实验能够直观地展示杠杆平衡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兴趣。

在实验中,我让学生亲手操作杠杆,感受杠杆平衡的感觉,并提出问题:“什么是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有哪些条件?”通过这个实验,我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他们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思考。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教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教材版本: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6章第5节,主要涉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杠杆的概念,掌握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

2. 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探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了解杠杆的平衡状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识别杠杆的五要素,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生活中的杠杆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模型、测力计、钩码、绳子、支架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杠杆现象,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理论讲解:介绍杠杆的五要素,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3.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给定的教具和学具,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杠杆的平衡状态。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 动力臂 = 阻力× 阻力臂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杠杆的五要素。

问题1:一根杠杆,动力为10N,动力臂为2m,求阻力臂和阻力。

问题2:一根杠杆,阻力为15N,阻力臂为3m,求动力臂和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机械原理等。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杠杆原理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以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学会使用杠杆平衡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通过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3. 能够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平衡条件。

2.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运用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杠杆平衡实验装置、实验报告册。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杠杆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杠杆平衡实验,记录实验数据,观察实验现象。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平衡条件。

4.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数学表达,并进行例题讲解。

5. 随堂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实际问题解决: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 = F2L2七、作业设计问题一:一个力为10N,作用在距离支点1m的地方,另一个力为15N,作用在距离支点0.5m的地方,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问题二:一个力为8N,作用在距离支点2m的地方,另一个力为12N,作用在距离支点1.5m的地方,求杠杆的平衡条件。

2. 答案:问题一:F1L1 = F2L2,10N 1m = 15N 0.5m,解得:F1 = 7.5N,F2 = 10.5N。

问题二:F1L1 = F2L2,8N 2m = 12N 1.5m,解得:F1 = 9.6N,F2 = 11.2N。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案

教案: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粤沪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和应用。

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推导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实验器材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笔记本、笔、测量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杠杆现象,如撬棒、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平衡条件。

2.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杠杆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探讨杠杆的平衡条件。

4. 知识讲解: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理论依据,解释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含义。

5. 例题讲解:运用实例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6.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杠杆平衡条件有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杠杆的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七、作业设计1. 请用文字和图形描述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两侧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距离支点的距离的乘积相等,即F1 × L1 = F2 × L2。

2. 请举例说明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应用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撬棒的使用、剪刀的剪切等。

例如,在使用撬棒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以通过调整撬棒的长度和作用力的大小,来实现对重物的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但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在其他物理现象中的应用,如滑轮组、轮轴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案沪粤版八年级下册物理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一、自主学习(一)目标导读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2.能从生活生产劳动中识别杠杆,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阻力臂3.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4.知道杠杆的分类特点及在现实中的广泛运用(二)自主预习请阅读课本P23-P26,重点预习经过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三)预习检测1.在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称_______,这个固定点叫_________.2.使杠杆转动的力叫,用字母来表示,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用字母来表示,从指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用字母来表示,从指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用字母来表示.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数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4.夹砝码的镊子是杠杆,使用它时可以省;常用的钢丝钳是杠杆,使用它可以省;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是杠杆.二、互动学案(一)情景引入传说中一天,国王希罗接到阿基米德的一封信,信里说:“我确信,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国王看着信发呆,便派人把阿基米德找来.“阿基米德,你信上说的我一点也不明白!”国王说.“陛下,这里说的是杠杆原理.”阿基米德开始讲述杠杆的故事了.(二)钻研教材,勇于探索1.探究1——杠杆五要素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探究2——杠杆的平衡条件按照课本的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实验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表示是.3.探究3——生活中杠杆的分类杠杆种类两力臂关系两力关系优、缺点举例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图1(三)思维点拨,突破重难点例:在图1中作出力F和G的力臂.解析:力臂指的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力臂的一般画法为:(1)找到支点O及力的作用点;(2)作出力的作用线;(3)作O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力臂.(四)针对训练图21.如图2所示,用一杠杆撬起一块石头,杠杆上的A点是动力的作用点,在杠杆上画出撬动石块的最小动力F.2.用动力臂150cm处、阻力臂30cm的撬杠撬起3000N的石头,所用的动力至少要________N.图3ABCD3.按图3所示方法使用的四种工具,属于省力杠杆的是()图4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4所示.(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会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__边旋转,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选填“左”或“右”).(2)实验提供10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二种方法),你的方法是和.(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三次以上的实验,得到三组以上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三、拓展提高图5(一)基础过关1.如图5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若在两端再加1个同样的钩码,要使杠杆恢复平衡,可行的方法是()A.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左侧的钩码不动B.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C.左侧的钩码向左移一格,右侧的钩码不动D.左侧的钩码不动,右侧钩码向右移一格2.某同学在做俯卧撑运动时如图6,可将他视为一个杠杆,支点为O,他的重心在A点,支撑力为F,请画出重力和支撑力F的力臂.3.请你仔细观察如图7所示的漫画,回答问题:小猴分得的萝卜比小兔分的萝卜;(填“轻”或“重”)理由是:当萝卜平衡时,粗的那端力臂,根据就知道了.图6图7(二)中考链接图81.如图8所示,使用中属于费力杠杆的工具是()2.观察图9所示的指甲刀的结构图,其中分析正确的是()A.一个杠杆,且是省力杠杆B.两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一个费力杠杆C.三个杠杆,一个省力杠杆,两个费力杠杆D.三个杠杆,一个费力杠杆,两个省力杠杆图9图103.如图10所示,用裁纸刀裁纸,加在裁纸刀上的动力为F,支点在0点,请在图中画出其对应的动力臂L.(三)生活中的杠杆图11在我国的古书《庄子》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路过汉明时,看到老农抱着瓮跳到水洼中取水灌田;很费力气,却没有灌多少水.子贡便向老农说,有一种机械叫桔槔,如图8所示,用力小而见效大,它后面拴着石头,“后重前轻”,“挚水若抽”,提水很方便.这是什么机械?学习感悟:。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设计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导学设计粤教沪版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点1 认识杠杆问题1:杠杆的概念现象观察:如图6-5-1所示。

图6-5-1思考1:跷跷板有什么特点?回答:跷跷板能绕固定点__转动__。

总结:物理学中,把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叫做__杠杆__。

思考2:图中跷跷板保持水平时,大人和小朋友坐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回答:大人离固定点较__近__,小朋友离固定点较__远__。

问题2 杠杆的五要素事例展示:如图6-5-2所示。

图6-5-2总结: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图中O点)叫做__支点__;使杠杆转动的力F1叫做__动力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叫做__阻力__;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L1叫做__动力臂__,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叫做__阻力臂__。

学点2 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展示:如图6-5-3所示。

图6-5-3思考1:怎样才叫杠杆平衡?回答: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处于__静止__状态,叫做杠杆平衡。

思考2:实验前如何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回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并按“左倾___右___调、右倾__左__调”的原理进行调节。

思考3:实验时为什么要保持杠杆水平平衡?回答:杠杆保持水平平衡时,动力臂和阻力臂都在__杠杆__上,便于测量。

实验过程:将杠杆调平后,在杠杆的两端分别挂上数量不同的钩码,用F1、F2表示钩码的拉力,用L1、L2表示钩码离悬挂点O的距离。

改变钩码数量和它们离开O点的距离,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

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1 1 82 42 2 8 1 163 2 12 3 8数据分析:①F1L1=1 N×8 cm=8 N·cm,F2L2=2 N×4 cm=8 N·cm,则__F1L1=F2L2__;②F1L1=2 N×8 cm=16 N·cm,F2L2=1 N×16 cm=16 N·cm,则F1L1=F2L2;③F1L1=2 N×12 cm=24 N·cm,F2L2=3 N×8 cm=24 N·cm,则__F1L1=F2L2__。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6.5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叫杠杆、支点、力臂等概念,能根据相关的实物,画出杠杆示意图,正确找出支点和力臂。

2.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够利用平衡条件研究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和难点提示:杠杆原理的学习过程和杠杆原理的应用。

请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

一、指导施工
(一)、探究跷跷板中的道理1.设计方案
图8-27总结了以下特征:
(1)跷跷板可以绕中间固定不动的_____转动。

(2)跷跷板的重心在_____上。

(3)跷跷板不仅受重力影响,还受两种力的作用影响。

根据上述特点,我们可以使用正确的图形来研究如何平衡跷跷板。

2.实验
按图8-29所示将直尺挂起,调节直尺,使其处于_____状态。

然后分别在o点的左右两端分别挂上钩码,使直尺处于______状态。

将实验数据记入下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网教育初二物理导学案
第1页
第2页
3.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叫动力臂
B、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叫阻力臂
C、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力臂
D、杠杆的力臂一定在杠杆之上
4.日常生活中一下工具:①钢丝钳②镊子③扳手④天平⑤钓鱼竿⑥瓶盖起子,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5.园艺师傅使用右图的剪刀修剪树枝时,常把树枝尽量往剪刀轴
第4页
在图中是杠杆原理的应用,其中节省距离的是__________
一杠杆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是6:5,那么动力与阻力之比为_________,若阻力为,动力则是________这是一个______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