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全套讲义

合集下载

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地质学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通过对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可 以了解古生物的生活环境和气 候条件,进而重建古地理环境 。
矿产资源的预测
古生物化石与矿产资源的形成 和分布密切相关,对古生物的 研究有助于矿产资源的预测和
勘探。
05
构造地质学基础
岩层的产状与接触关系
岩层产状的定义
01
指岩层在空间中的展布状态,包括走向、倾向、倾角三要素。
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等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径流是指地下
水在含水层中的流动;排泄方式包括泉、人工开采、蒸发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与分类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
溶解于水中的气体、矿物质和有 机质等,决定了地下水的化学类
型。
地下水的分类
根据矿物质成分可分为重碳酸盐类 水、硫酸盐类水、氯化物类水等; 根据酸碱度可分为酸性水、中性水 和碱性水。
地层的划分
根据地层的岩性、岩相、化石等特征,将地层划分 为不同的层位和组别。
地层的对比
通过地层之间的岩性、岩相、化石等特征的对比, 确定地层的时代、层序和相互关系。
化石的形成与分类
80%
化石的概念
化石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遗体 或遗迹,经过石化作用保存在地 层中的古生物化石。
100%
化石的形成
生物死亡后,遗体或遗迹被沉积 物覆盖并经过长期的压实、胶结 等成岩作用,最终形成化石。
使用化学试剂

地质学基础课件

地质学基础课件

沉积岩具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根据颜色可以分析岩石 成分和沉积时的古地理环境,是沉积岩命名的根据之一。
12.2
石英砂岩,往往显示白
沉 积
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往 往显示肉红、黄白等色。

的 特
岩石中含有少量的Fe203,就会呈现红色;含有少量的 FeO,就会呈现绿色;

岩石中若含有微量MnO2,
( 便会呈现黑褐色;含有一些有
征 相交,相互交错而形成的。


造 )
d.递变层理—— 同一层内碎屑颗粒粒
径向上逐渐变细。
2、层面构造
a.波痕——在尚未固结的沉积层面上,由
于流水、风或波浪的作用形成的波状起伏
的表面,经成岩作用后被保存下来。
12.2
b.泥裂——是未固结的沉积物露出水面干涸
时,经脱水收缩干裂而形成的裂缝。
沉 积 岩 的 特 征
石 粉砂岩0.05-0.005mm

磷质岩
蒸发岩
可燃有
机岩




二、常见岩石
12.3
①砾岩 碎屑中 ②砂岩 碎屑中2- ③粉砂岩 碎屑中0.05-
>2mm的
0.05mm的砂
0.005mm的砂

砾石含量
粒含量在
粒含量在50%

在50%以

第二章地质学基础讲义

第二章地质学基础讲义
母岩风化作用的产物--陆源碎屑、溶解物质和粘土物质; 生物物质--生物残骸及有机生物残体; 深源物质--火山喷发带到地表的火山碎屑物质、沿断裂带
进入地表的热卤水、温泉水、热液等; 宇宙源沉积物--从宇宙空间降落地表的陨石及尘埃物质。
成岩的主要作用
压实作用: 承受的压力增大引起,在粘土矿物成岩的过程中 表现最明显;
三)沉积岩的特点
1、层理 因外在环境的变化及外力搬运、分选作用,使顆粒大小、
硬度、顏色及成分等均不相同沉积物先后堆积,形成层 理;两层理之間的接触面为层面。
水平层理
斜交层理
交错层理
2、波痕 固结的沉积物受流水、波浪等作用的影响,在表面形
成波狀起伏的层面构造,叫波痕。 3、化石(沉积岩特有)
沉积岩中常有沉积时代的生物遗体,如印痕、躯壳、 骨骼、枝叶等。
二)沉积岩的矿物成分
碎屑矿物 母岩机械破碎后继承下来,抗风化力强的矿物,如石
英、白云母等。 粘土矿物
含铝硅酸盐矿物的岩石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分解后产生 的新矿物,如高岭土、蒙脱石、铝土矿等。 化学和生物成因的新矿物
溶液中沉积的矿物,如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 母),磷酸盐矿物、氢氧化物(针铁矿、铝土矿)、硫 酸盐矿物(石膏)等。
荧石(Fluorite)→5:磷灰石(Apatite)→6:正长石 (Orthoclase)→7:石英(Quartz)→8:黄玉(Topaz)→9:刚玉 (Corundum)→10:金刚石 (Diamond)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地质学入门基础知识学习

序言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二、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地球概况

第二节地球的结构

第三节地质作用和地质年代

第二章矿物

第一节矿物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重要矿物简述

第三章火成岩

第一节岩浆、岩浆作用和火山岩的概念

第二节喷出作用(火山作用)

第三节侵入作用

第四节火成岩的成分

第五节火成岩的结构和构造

第六节火成岩的分类

第七节最主要的火成岩

第四章沉积岩

第一节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第二节沉积岩的特征

第三节沉积岩的分类和主要沉积岩

第五章变质岩

第一节变质作用的因素

第二节变质岩的特征

第三节变质作用的类型及有关的变质岩

第四节有关变质岩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矿床

第一节矿床的概念

第二节内生矿床

第三节外生矿床

第四节变质矿床和多成矿床

第七章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

第一节构造运动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构造运动的证据

第三节岩层的产状和岩石变形

第四节褶皱构造

第五节断裂构造(一)——节理

第六节断裂构造(二)——断层

第七节韧性断层与区域性大断裂

第八节怎样分析和阅读地质图

第八章地震

第一节关于地震的一些概念

第二节地震的成因和成因类型

第三节地震波和地震仪

第四节地震强度

第五节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第六节地震预报

第九章大地构造学说

第一节地槽——地台说

第二节多旋回构造运动说和地洼学说

第三节地质力学(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说)

第四节板块构造学说

第十章地壳历史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地史的研究方法

第二节地层系统

第十一章前寒武纪——太古宙和元古宙

第一节太古宙

第二节元古宙元古宙

第三节震旦纪

第十二章早古生代

第一节动物界的第一次大发展——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第二节加里东构造阶段古地理轮廓及地史特征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地质学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质学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绪论

概念:1、地质学:地质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目前特别是研究地

壳的一门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地球

发展历史以及利用地质规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服务。

2、“将今论古”思维方法:指用现在观察到的自然规律去解释地史所发生

的同类过程的一种历史比较的方法。

第一章、地球概述

1节、地球表面特征

概念:1、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2、洋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它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

3、岛弧:延伸距离很长呈弧形展布的火山列岛。

分类:1、大西洋大陆边缘进一步划分:

大陆架——围绕陆地的水浅的海底平台。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坡度变陡的部分。

大陆基——大陆坡与大洋盆地的过度地带。

2、海底地形的划分:

大陆边缘:指大陆与大洋盆地相连接的地带。

大洋盆地:分布有海山、海岭、深海丘陵、海底平原、深海盆地等

地貌类型。

大洋中脊:分布于海底的巨大的山脉,延伸于四大洋,长达数万公里。常识:1、地球的形态:一个梨形球状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004km

2节、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概念:1、重力异常:校正后的重力实测值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叫重力异常。

2、地温梯度: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一百米所升高的温度。海底为4—8

度,大陆为0.9—5度,平均约3度。

分类:1、地表以下依温度的分布状况和热源的分层:

外热层——其地温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

常温层——其地温等于或略高于当地年平均温度。

内热层——常温层以下的温度层。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常识:1、地壳平均密度:地表平均2.7-2.8g/cm3

2、地磁场三要素:磁偏角:指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之间的交角。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基本概念

地质学的定义: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学科之一。它是关于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圈层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在现阶段,由于观察、研究条件的限制,主要以岩石圈为研究对象,也涉及水圈、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外壳—岩石圈(Lithosphere),因此确切的说,地质学主要是研究岩石圈的一门学科。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分科:

1.研究地球物质组成及元素分布规律的学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地球化学等。

2.研究地壳运动及地表形态变化的学科:动力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貌学等。

3.研究地壳演变历史的学科: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等

4.其它:煤田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灾害地质学、宇宙地质学等。

第二节:地质学的特点与研究方法

由于地质学研究内容的特殊性,因而地质学具有以下特点:

1.学科的实践性

地质学科的大部分研究对象存在于野外,因此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深入到大自然中去,才能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地质学。

2.地质现象的复杂性

由于地质现象种类繁多,每一种现象都具有独特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因此在研究地质现象时应树立正确的时空观。例如当我们研究晶体的结构时常用微米、纳米作为尺度单位,而一次造山作用则用百万年作用时间单位等。

3.认识的局限性

由于人类的技术手段及地质现象的复杂性,造成人类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十分有限。例如,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大约为12公里,不到地球半径的2‰,因此我们无法直接观察地球内部的情况,另外,人类的寿命一般不超过100岁,而一次造山运动的形成过程则长达数百万年至上千万年,因此对单个人来说我们也无法观察到其形成的全过程。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

第一章地球概况

一名词解释

⒈地壳:指地球莫霍面以上的固体硬壳,属于岩石圈的上部,主要由硅酸盐类岩石组成。

⒉岩石圈:固体地球的最外层,由地壳和上地幔的岩石所组成。

⒊地幔:指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的圈层。

⒋地核:位于2900km古登堡面以下直到地心部分称为地核。

⒌大气圈:

⒍水圈 :

⒎生物圈:指地球表面有生物存在并感受生命活动影响的圈层。

第二章地壳的物质组成

一名词解释

⒈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具有相对固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均匀物质,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⒉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构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二.复习思考题

⒈简述矿物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矿物的主要特征。

答:矿物按其化学成分类型分为五大类:自然元素矿物、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矿物、卤化物、氧化物及其氢氧化物矿物、含氧盐矿物。金刚石C属于自然元素矿物的一种,其特征是硬度最大且具有强金刚光泽。

⒉简述岩石的主要类型?并举出一种常见岩石的主要特征。

答:岩石的主要类型有: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第三章地质作用与地质年代

一名词解释

⒈地质作用:我们把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总称为地质作用。

⒉内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内部的能(内能)引起的,主要有地内热能、重力能、地球旋转能、化学能和结晶能。

⒊外动力地质作用 : 由地球以外的能(外能)引起的,主要有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能等。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

普通地质学舒良树讲义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学的基础课程,本讲义主要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原理,以及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和意义。本讲义由舒良树编写,以下是大纲内容:

第一章:地质学的定义与发展

1.1 地质学的定义

1.2 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1.3 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地球的结构与构造

2.1 地球的内部结构

2.2 地球的表层构造

2.3 地球表层构造的地质作用

第三章:岩石与矿物学基础

3.1 岩石的分类与成因

3.2 矿物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3.3 矿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第四章:地质力与地震学

4.1 地质力与地质运动

4.2 地震的产生与地震机制

4.3 地震学在地质学中的地位与应用

第五章:地质时间与地层学

5.1 地质时间的划分与测定方法

5.2 地层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5.3 地层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第六章:地质资源与环境地质学

6.1 地质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6.2 环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内容

6.3 环境地质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第七章:地质灾害与防治

7.1 地质灾害的类型与成因

7.2 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预测

7.3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与管理

第八章:工程地质学与勘探地质学

8.1 工程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内容

8.2 勘探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8.3 工程地质学与勘探地质学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第九章:沉积学与地貌学

9.1 沉积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9.2 地貌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9.3 沉积学与地貌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第十章: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

10.1 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0.2 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

10.3 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

地质学基础(总院)

地质学基础(总院)

基础地质讲课提纲

第一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质学研究的范围

1、宇宙大爆炸假说与地球的形成

(1)宇宙:是时空概念的总和。关于宇宙的时空范围,有限与无限,古往今来人们有各种说法,这里只介绍目前比较认同的说法。大爆炸宇宙形成假说是目前宇宙形成假说中最流行的一种,按照这一假说,宇宙在时空上都是有限的。宇宙形成的约200亿年左右,银河系形成的约170亿年左右,太阳系各行星形成的约46亿年。

(2)地球及太阳系其它行星的形成:目前比较认同的假说是气态星云冷凝聚的说法,与宇宙大爆炸形成由热到冷的过程不同,太阳系行星的形成是由冷到热的过程。采用多等方法测试的太阳系陨石的年龄均在45—46亿年之间。

(3)类地行星:水星、金星、火星、地球称为类地行星,其质量小、体积小、密度高、旋转慢,卫星少或无,挥发性元素低,具有固体岩石表面;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主要由氢、氦及其他轻元素组成,其质量大、体积大、密度小、旋转快、卫星多、挥发性元素丰度高;冥王星为小的石质行星.

2、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出地核、地幔、地壳、水圈、大气圈等几个圈层,其中地质学涉及最多的是地壳、地幔和水圈。

(1)划分地球圈层的几个地球物理面

1)古登堡面:地核与地幔的分界面,位于地下2885 KM深度,此界面上下地震波速发生明显变化,此界面之下为液相,横波不能通过。

2)莫霍洛维奇面(简称莫氏面或M面),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大陆地区一般位下30—40 KM深度,最深青藏地区可达60—80 KM深度;海洋地区一般5—15KM 深度。

地质学完整课件

地质学完整课件

普通地质学

第一节地球科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重点研究地球表层的物质、结构与构造.

1. 研究对象: 地球,地球的时、空、源①地球的结构:层圈状(slide)

②地球的构造:指地球各个部分之间关系及其它们的分布规律及演化。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地幔、地核,壳幔作用,山脉-盆地,大陆-海洋;

③地球物质:各种元素-矿物-岩石-矿床-地层,它们的分布及其迁移富集规律

④地质事件:地壳运动在地表反映.如地震、火山、海啸、褶皱、断裂等;

⑤预测和预防将来发生的地质事件

2.克拉克值:中上地壳中50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美国科学家克拉克采集了世界各地的样品5159个;用取得的化学分析数据,求出了16公里厚的地壳内50种元素的平均百分重量,后人称克拉克值.国际通用.

3. 晶体(Crystal)定义: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体. 或晶体是具有晶格构造的固体.这种固态物质称结晶质(晶质);晶质构成的物体即晶体.习惯上,将具有几何多面体外形的物体称为晶体;这是原子有规律排列的外观表象。将不具几何多面体外形的晶体称为晶粒。

非晶质体: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不呈规律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如火山玻璃,超冷液体。自然界极少。在一定条件下,非晶质体可向晶质体转化。如火山玻璃→玉髓。

准晶体定义:是一种其内部结构由多级呈相似的配位多面体在三维空间作长程定向有序分布的固体。

quasicrystal为一种新的凝聚态固体,但其内部原子既不像非晶质体那样成完全无序的分布,又不具有像晶体那样的三维周期性排列有序。目前尚未发现天然产出的准晶体。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 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地质作用(2)

一、地球的一般特征

(一)地球的形态

(二)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三)地球的圈层构造(4)

(四)地质作用的概念

二、内力地质作用(6)

(一) 地壳运动

(二)岩浆作用

(三)变质作用(8)

(四)地震作用

三、外力地质作用(10)

(一)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的类型(10)

2、岩石的风化程度(14)

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16)

(二)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17)

1、暂时性流水的地质作用

2、河流的地质作用(18)

(三)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22)

1、湖泊成因类型

2、湖泊的地质作用

3、沼泽的地质作用(24)

(四)海洋的地质作用

1、海水的剥蚀作用

2、海水的搬运作用

3、海洋的沉积作用

(五)风的地质作用

1、风的剥蚀作用

2、风的搬运作用

3、风的沉积作用

(六)冰川的地质作用(25)

1、冰川类型(大陆冰川、山岳冰川)

2、冰川的地质作用

(刨蚀、搬运、沉积作用)

(七)负荷地质作用

(崩落、蠕动、滑动、泥石流)

第二节矿物和岩石(26)

一、主要造岩矿物

(一)矿物的特征

1、矿物的形态

2、矿物的物理性质(28)

3、矿物的力学性质

4、其他性质

(二)常见矿物的鉴别(表1.2.3)(29)二、岩浆岩(32)

(一)岩浆岩的产状

1、侵入岩体产状

2、喷出岩体产状

(二)岩浆岩的物质成分(表1.2.4,1.2.5)(三)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34)

1、岩浆岩的结构

2、岩浆岩的构造

(四)岩浆岩的分类及鉴定(36)

1、岩浆岩的分类(表1.2.6)

2、岩浆岩的鉴定(表1.2.6)

(五)常见岩浆岩的特征(37)

三、沉积岩(39)

地质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地质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白云石 CaCO3·MgCO3
白云石是由方解石、菱美矿结合而 成,呈弯曲的马鞍状、粒状、致密 块状等,灰白色,有时带微黄色, 玻璃光泽,性质与方解石相似,但 较稳定,与冷盐酸反应微弱,只能 与热盐酸反应,粉末遇稀盐酸起反 应,这是与方解石的主要区别。白 云石是组成白云岩的主要矿物,也 存在于石灰岩中。风化物是土壤Ca 、Mg养分的主要来源。
蛇纹石呈污绿色,玻璃光泽或 油脂光泽,断口上有时呈蜡状光 泽,比重2.5,硬度2.0~4.0 。
方解石 CaCO3
方解石为次生矿物,半透明,乳白色, 含杂质时呈灰色、黄色、红色等,完全 解理,玻璃光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气泡。方解石分布很广,是大理岩、 石灰岩的主要矿物,常为砂岩、砾岩的 胶结物,也可在基性喷出岩气孔中出现。 方解石的风化主要是受含CO2的水的溶 解作用,形成重碳酸盐随水流失,石灰 岩地区的溶洞就是这样形成的。
高岭石 Al4[Si4O10]·(OH)2
高岭石,粘土矿物,晶 体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 构硅酸盐矿物。白或浅 灰、浅绿、浅黄、浅红 等颜色,条痕白色,土 状光泽。吸水性强,和 水具有可塑性。高岭石 是组成高岭土的主要矿 物,常见于岩浆岩和变 质岩的风化壳中。
滑石 Mg3[Si4O10](OH)2
滑石,属三斜晶系的层状结构硅酸盐矿物。 白色或各种浅色,条痕常为白色,脂肪光泽 (块状)或珍珠光泽(片状集合体),半透 明。摩氏硬度1,比重2.6-2.8。低硬度,有 滑感,绝热及绝缘性强。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 全套讲义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内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学基础》讲义

前言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性质

地质学基础是为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科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本课程对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具有重大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地球观和世界观,初步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同时为其他城乡规划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目的任务

(1)目的:使学生对地质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逐步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的思维方法,为进一步学好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2)任务:学习和掌握地质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容、意义及相互关系,从地球的组成、演化与各种地质作用的性质、特点、过程和结果入手,掌握地质学的基本原理、主要概念和术语、重要理论及地质思维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3、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学生在低年级最先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为城乡规划综合实习提供基础理论知识,为后续的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导论、经济地理学、土地资源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二、教学要求

1、了解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特点及研究方法;现代地质学发展的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不同圈层的特点;组成地壳的主要元素;地壳类型及其特点;软流圈和岩石圈的特点;地质作用的分类;鉴定矿物的主要依据及其基本特征;矿物的分类;火成岩的分类,代表性的岩石及其特点;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影响变质作用的因素;变质作用的类型及相应的变质岩;板块边界的类型;岩层的产状要素;褶曲的分类;断层的分类;描述地震特征的相关术语;火山和地震的空间分布规律;人类的演化阶段。

重要术语:重力异常;地磁异常;地热增温级;克拉克值;硅铝层;硅镁层;软流圈;岩石圈;地质作用;矿物;岩石;晶质体;非晶质体;类质同像;同质多像;解理;风化壳;变质作用;变质强度;接触变质晕;双变质带;贝尼奥夫带;构造运动;构造变动;地槽;地台;地盾;板块;褶曲;地形倒置;断层;地层层序律;化石;标准化石;地层;岩相;构造旋回;沉积旋回;矿石;矿床;品位。

2、理解

人类在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获得的启示;酸性岩浆和基性岩浆的特征区别,岩浆性质与火山喷发类型之间的联系;鲍温反应系列对于认识矿物共生组合规律和掌握火成岩分类特征的意义;野外识别背斜与向斜;各种大地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分析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对中国古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时期地理环境演化的主要特征;分析矿床的形成与岩石成因之间的关系。

3、掌握

三大类岩石之间的区别和转化关系;各种大地构造学说;人类的演化与地理环境变化的联系;概括地壳构造演化阶段,分析各主要构造运动对世界古地理环境的影响;概括地球生物发展阶段,归纳主要生物门类的繁盛时期与灭绝时期,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概括地球气候变化历史,分析地球经历的温暖时期和寒冷时期及其特征;分析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中国

海陆格局变化的演化特征及其与主要矿产分布的关系;喜山运动和新构造运动在中国现代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的意义。

三、教学容

1、主要教学容

2、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的物质组成,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三大类岩石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各种地质作用的特点及生物演化规律。

(2)教学难点:大地构造学说,地球发展与演化的各个阶段及地史特征。

四、教材说明

1、教材

宋春青,邱维理,振春编著.地质学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参考书

(1)亚美,国勋.地质学基础.地质出版社,1994

(2)本培,蔡运龙主编.地球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宋春青,振春编著.地质学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

(4)夏邦栋,寿和.地质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夏邦栋主编.普通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95

(6)许至平.普通地质学.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7)宝政,琦主编.地质学原理.地质出版社,1999

绪言

教学目的:引入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明确地质学的研究任务与容,介绍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学要求:了解地质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均变论和激变论的观点;掌握地质学的概念;熟练掌握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容:§1.地质学概述

§2.地质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

§1.地质学概述

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

1、地质学的起源

地质学是人类在认识地球、研究地球的过程中,经长期积累和总结而产生的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人类从何时开始认识地球呢?自从2-3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就开始了认识地球、研究地球。人生活在地球上,一切生活资料、生产资料都取自地球,要从地球中开采矿产资源,要适应大自然的环境和条件,要与地球上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随着人类对于地球认识的不断深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形成了研究地球的学科,即地质学、地理学、生物学、天文学、气象学等。地质学、地理学合称地学,与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一起构成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

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775年,标志是魏尔纳(A.G.Werner,1749-1817年)在德国富德堡矿业学堂首次讲地质学课程。

地质学Geology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其中(geo)的意思是地,“logy”的意思为学问,简而言之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2、基本概念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主要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构造、发展历史和演化规律。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物质、构造、各种地质作用、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以及地质学在国民经济上的应用等。

3、研究对象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从地表到地心的部分。但由于目前科学技术的限制,地质学主要研究地球的外层、地壳或岩石圈,即地质学目前主要是研究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发展史以及地质学在生产中的应用。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球——从地核到外层大气的整个地球,主要研究地球的最外层——固体地球部分,即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的上部)——地壳。

二、地质学的研究容和分科

1、地质学的研究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