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声音的物理特性分解

合集下载

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特性1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声音的特性
播放《各种声音》
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有哪些地方不同?
1.音调
音调:声音的高低 为什么声音会有高低的区别呢?
播放动画
看看不同的声音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音调高的声音, 有12个波
音调低的声音, 有8个波
音调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频率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定义: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字母:f 单位:赫兹 用Hz表示
D.音色
答案:D
课堂练习
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上,一男青年歌手正在放 声歌唱,另一女青年歌手轻声为他伴唱,谁的音 调高?谁的响度大?
答案:女歌手的音调高,男歌手的响度大。
如果一个物体在1秒的时间内振动100次, 它的频率就是 100 Hz,表示 f=100 Hz
动手试一试: 怎么改变尺子发声的音调?
2.响度
尺子音调不变,发出的声音是完全相同的吗? 怎么让尺子发出的声音更大? 响度:声音的大小 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再看看音叉的波形,声音越来越小的时候,波 形有什么变化?
播放动画
3.音色 不同的物体,音色不同 播放动画
小结
音调:声音的高低
频率


的 三Baidu Nhomakorabea
响度:声音的大小
振幅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三声音的特性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三、声音的特性

课程标准要求

【教材分析】

1.通过体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三个要素。

2.通过声音的速度估测增强学生对声速的感性认识,熟悉速度的测量。

【学情分析】

1.学生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在方法和环节的把握上不够成熟。

2.学生对声音较为熟悉,而对其特征、规律缺乏认识。

3.学生的直观感性思维较好,而对音调、音色等的抽象思维不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声音的特性。

●直到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

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

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总结出对音调、响度、音色概念的理解及其相关因素。

本节中出现的名词:乐音、音调、频率、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难点:引导学生在动手中动脑。

学会自我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器材】

学生直尺或钢尺,示波器、弦乐器演示仪、笛子、小鼓、铁架台、音叉、乒乓球、细绳。【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世界上的声音千差万别、各种各样:有悦耳动听,使人心情愉快的乐音(如:音乐厅的演奏,歌唱家的歌唱);也有嘈杂刺耳,令人厌烦的噪声(如刹车时的摩擦声、打磨工件的声音、电钻的声音)。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新课开始

声音的特性(板书)

乐音:是物体作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但同是乐音,有的调子高,有的调子低,有的声音大,有的声音小,这是怎么回事呢?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

(完整版)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人耳的听觉

第一章声波的传播特性及听觉特性

第一节声波的传播特性

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在一定的频率和强度范围内时,人耳就可听到。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有声波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当声源在空气中发声时,媒质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媒质中振动着的质点的位移会作用到相邻质点,使后者也产生振动,于是,振动形成波动,在空间传播开来,在声源周围形成疏密交替的空气压力波,称为声波。声波在150C时,大约以340m/s的速度由声源向外传播。气体中的声波属于纵波,即波的前进方向与媒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在传播过程中不受反射而向前行进的声波,称为行波。在某一时刻,空间行波相位相同各点的轨迹曲面称为波阵面,也称为波前。波阵面为平面的声波称为平面声波。

尺寸比波长小的声源所发出的声波是以球面扩展的,波阵面为球面,称为球面声波。这种声源称为点声源。现实中的声源,即使具有一定尺寸,但在距离与声源尺寸相比充分远时,也可将它看作点声源,在这样的距离处得到球面声波。当距离远到一定程度时,波阵面即与平面声波的波阵面相接近,可看作平面声波。

声能从声源沿波阵面的法线方向传播的路径称为声线,在各向同性的媒质中,声线是代表声波的传播方向。例如球面声波的声线就是球面的半径线。

声波的瞬时状态可用声压、媒质质点振速和媒质密度中的任何一个来描述。

(1)声压:有声波存在时,在静态大气压强上叠加的变化分量称为声压。

(2)质点振速:有声波存在时,媒质质点的振动速度。单位为m/s。

(3)媒质密度:单位体积内的媒质质量称为媒质密度。有声波存在时,媒质密度要产生稠密稀疏的变化。单位为kg/m3。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

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

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

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

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物理声音的特性与声音的传播

物理声音的特性与声音的传播

物理声音的特性与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具有许多特性并能够通过媒质传播。本文将介绍物理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传播原理。

一、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

1. 频率:声音的频率指的是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的振动次数,通常用赫兹(Hz)来表示。频率越高,声音就越高音调,频率越低,声音就越低音调。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在20Hz到20kHz之间。

2. 声强:声强是声音能量的大小,通常用分贝(dB)来表示。声强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声强越小,声音就越微弱。人类的听觉对声音的响度有一定的范围,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感觉到痛苦或者听不清。

3. 声速:声速是声音在某一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在常见的气体(如空气)中,声速约为340米/秒。不同媒质中的声速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水中的声速约为1500米/秒。声速与媒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

二、声音的传播

声音可以通过媒质传播,传播的过程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

1. 振动源:声音的产生需要有物体振动,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声源(如乐器)或者声波的发生器(如扬声器)。振动的声源会使周围媒质分子也产生振动,形成声波。

2.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分子振动引起的扰动,通过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传播。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是通过分子的压缩和膨胀形成的。

当声源振动时,它会使空气分子产生周期性的振动,传播成为一系列

的高压区和低压区,形成声波。

3. 声波的传导:声波会在媒质中传导,也会遇到阻力的影响。在传

导过程中,声波会逐渐衰减,失去能量。媒质的不同密度和弹性会影

苏教版初二物理知识

苏教版初二物理知识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

速,单位是m/s;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叠加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

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高效的学习,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知识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

回声测距离:2s=vt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

重点定义: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振动可以发声

要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疑点: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

重点定义:

1声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

要点:

1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2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

3真空不能传声

重点: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

三:声速和回声

重点定义:

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

1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2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

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1章第2节知识点.doc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1章第2节知识点.doc

第一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特性》

音调频率赫兹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音色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冇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冇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咅的咅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2.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丿艾的因素.

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咅调。(1)咅调是指声咅的高低。(2)物理在I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反映物

体振动的快慢。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频率的m位是赫兹。符号为Hz (3)咅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4)人发出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85Hz到1 lOOHzo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o频率低于20Hz的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咅叫做超声波。

2.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2)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來位置的最人距离叫振幅。

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为振幅越大,通过介质传到鼓膜引起的振幅也越大,人耳感觉到的声音也越大。

3•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音色决定J•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咅的咅色不同。咅色是我们分辨各种不同发芦体发出声咅的重耍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即使不同的乐器发出音调、响度相同的声咅来,我们也能够把它们区分开,就是由于咅色的不同。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全面细致)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 声音的传播

a.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气体(空气)、固体、液体(比较不同状态下介质传声的速度、优劣)

b. 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 人耳听声的原理:

(1)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 声源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等。

C.听觉器官完好。

人耳的结构: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振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等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

A:空气传导: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骨传导: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3)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V液>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像

八年级初中物理第一章:声现像
A.下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B.可以利用回声来探测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C. 在大山中喊话我们会更快的听到回声; D.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可以听声音 计时
声音是什么
➢声 音 是 一 种 波 ( w a v e )
声音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叫声波(SoundWave) 声波具有能量,可以传递信息。
回 声
初中物理学霸讲义 第一章:声现象
Seagle 编写
目录
01 声音是什么 02 乐音的特性 03 噪声及其控制 04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声音是什么
➢声 音 的 产 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注意: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 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声 音并没立即消失,原因是原来发出 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2.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嘴对着试管口吹气,使其发出声音,这里 发声振动的物体是:( )
3.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音调的是:( ) A. 听不见,声音高些; B. 高声喧哗 C.引吭高歌 D.这首歌声音太高,唱不上去
乐音的特性
学霸讲义
高频考点:识别声音的波形图 本章高频题是识别声音的波形图,这需要从响度、音调与音色的定义,特点来 综合答题。
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 (6)蜜蜂、 蚊子、 苍蝇飞行时靠翅膀振动发声
沧浪子
气 体 发 声 : 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如笛子,萧,大号,小号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知识构造:声现象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有物体振动产生的,不振动不产生声音,振动必定有声音,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2、声音的特点:声音的三因素(或说特点):音调、响度、音色。音调:声音的

高低叫音调,频次越高,音调越高。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振幅:物体振幅越

大,响度越强(大)。音色:( 1)不同样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同样样,发生

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样样。

2、声音的流传: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液、气都是介质,都可以传声。流传速度:V固

>V液>V气(真空不可以够传声)。声音

15 摄氏度的空气中流传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应用:回声测距离、传达信息、传达能量。

1.1 声音的产生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碎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刻消逝。(由于本来发出的声音还可以连续流传);

3、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用然发声(低于 20 Hz 或许高于 20000Hz 或没有介质)。

4、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平易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5、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而且可从头复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流传

1、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平易体都可以流传声音;

2、真空不可以传声;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流传;

注:有声音物体必定在振动,在振动不用然能听见声音;

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流传的距离喊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 v=s/t;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 340m/s; s 是距离,单位是米( m), t 是时间,单位是秒( s)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_声现象(学生版)-新人教

初中物理知识点精细笔记-第一章_声现象(学生版)-新人教

第二章声现象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源:振动的发声物体。

2.声音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鞭炮爆炸、气球爆炸、雷声、笛子声等声音是由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声以的形式传播着。

声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多数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v气<v液<v固。

4.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影响声速的因素:、。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们才能把

回声和原声同时区分开,如果时间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人们会觉得声音更响亮。

6.人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外界的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

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人们就听到声音了。

7.从右表格中得到胡结论是

1.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2、同种介质温度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3、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一般比液体气体的快。

4、同种介质,如冰和水,状态不同,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

9.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家吧声音

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贝多芬就是通过骨传导来感受音乐的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

2.音调:声音的叫音调。

●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符号为f,单位为Hz。

1Hz的物理意义:物体在1s内振动1次。

●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物体的振动越高频率越高,发出的音调。

●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到。

●超声波是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低于20Hz的声音。这两种声人都听不到。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1声音的产生

1、产生原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人靠声带振动发声、爆炸声、风声、气球破裂是空气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蚊子是翅膀振动发声等等);

2、声音产生/振动的特点:

(1)声音的产生必须有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

即:“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3)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源(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1.2声音的传播

1、声音传播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

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2、声速

(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

(2)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s是距离,单位是米(m),t是时间,单位是秒(s)

(3)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3、声音的传播形式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又叫声波;

4、声速<光速

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看到冒烟准确,听到枪声后计时比看到冒烟慢了t=s/v=100 m/340m/s=0.29 s,运动员的成绩比实际高0.29 s。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初二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

物理声音笔记第一章:声音的特性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当物体振动时,它周围的空气也会跟着振动,产生了声波,从而形成了声音。振动的物体可以是弦乐器上的琴弦、鼓上的鼓皮、口琴中的簧片等。

2.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一般来说,声音最常见的传播介质是空气,但也可以通过其他介质如水、固体等传播。当声波传播到达人的耳朵时,耳膜会受到声波的作用而振动,产生了感觉,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第二节:声音的基本特性

1.声音的音高

声音的音高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越高;频率越低,声音越低。音高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音高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2.声音的响度

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响;振幅越小,声音越弱。响度是人们对声音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人对同一声音的响度可能有不同的认知。

3.声音的音色

声音的音色是指声音的质地或特点,可以用来区别不同的声音来源。相同音高和响度的声音,由于它们的谐波成分不同,其音色也会不同。例如,钢琴的声音和吉他的声音就有明显的区别。

4.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是指声音在单位时间内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在同一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通常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第三节:声音的反射、折射和干涉

1.声音的反射

当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回来,这种现象

称为声音的反射。反射使声音能够绕过障碍物传播到更远的地方,也

是我们能够听到远处声音的原因。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

点全面总结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中的分子作为媒介传递振动。

- 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2. 声音的特性

- 频率:声波振动的快慢程度,以赫兹(Hz)表示。

- 声调:人对声音高低的感觉,与频率相关。

- 声强:声音的强弱程度,与振幅有关。

- 声速: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相关。

3. 声的传播路径

- 直线传播:声音以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和透射。

- 声的反射:声波遇到一个物体后被反弹回来,形成回声。

- 声的透射:声音从一个介质传到另一个介质。

4. 声音的利用

- 通信:声音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主要方式,如电话、对讲机等。

- 音乐:声音的频率和声波的振动方式使我们能够欣赏音乐。

- 声学设备:如扬声器、麦克风等把声音转换为电信号或机械

振动。

5. 声音与听觉

- 耳朵是我们感知和听到声音的感觉器官。

- 声音通过外耳、中耳和内耳传达到我们的大脑。

- 听力损失或聋响可能导致听力障碍。

这份文档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声学知识点的

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传播路径、

声音的利用以及声音与听觉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声学的

基本概念和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电声系统
1、声音的产生
现象: • 拨动琴弦时,看到琴弦振动,同 时也听到了声音,当琴弦振动停 止时,声音随之消失。 •敲击音叉时…… •结论:振动产生声音。
教育电声系统
2.声波的传播
声音的振动是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的 。 水波的传播:当在平静水面上投一石子, 在水面上就可看到向四周扩散的水波纹。 (横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垂直)
教育电声系统
人耳接收:
当这些疏密地交替变化的声波传播到 人耳时,引起人耳鼓膜做相应振动,这种 振动通过听觉系统传到听觉神经,经大脑 细胞分析、处理后使人们产生了听觉。
教育电声系统
由此可见,人耳听到声音有三个基本条件 ①声源:振动的对象,如音叉、吉他、簧 片、小提琴、扬声器等 ②传播媒质:空气、水、木材、钢铁等 声波可在气体中传播,也可在固体和液体 中传播,因为它们都是弹性媒质。 ③人耳听觉:耳朵—获取振动,大脑—将 这些振动解释为特定的声音。人耳的主观听 觉特性
教育电声系统
五、 声波的绕射 上述假设声音是沿直线传播的,但这
种假设只限于反射面或障碍物以及孔洞的 尺寸比声波波长大得多时才有效。
当障碍物的大小比声波波长小得多时, 则声波不是沿着直线传播,而是改变前进 的方向绕过障碍物,这种现象称为波的绕 射或衍射。
教育电声系统
隔板长度比波长大 隔板长度比波长小
教育电声系统
声压:声场中某处的声压指该处的压强 值与没有声波时该处的压强值(静态的大 气压强)的差值。
声压的大小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物体振 动的幅度越大,压强的变化越大,产生的 声压(声强)越大。
声强:通过垂直于传播方向上的单位面 积的平均声功率,用I表示。
教育电声系统
四、平面声波和球面声波的区别 波阵面为平面 如细管中声波 I= W/S
次声波 20Hz
20kHz
超声波
频率
教育电声系统
3.波长 完成一次振动所走过的距离,称波长
( λ)单位用m表示
f =20Hz--------20000Hz
λ =17m----------1.7cm 波长和声速有如下关系
c
f
λ
距离L
教育电声系统
三、声波的强度(声压或声强)
在没有声波扰动的空气中,存在着静 态的大气压强10↑5Pa (气压的国际单位是 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 )。
离的增加声强会逐渐减小,减小的原因是因 为声强与声源的功率呈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 反比。
对于点声源
I =W/4πr2
教育Hale Waihona Puke Baidu声系统
w
S
点声源
教育电声系统
四、 声波的反射和折射 当声波从一种介质到另一种介质时,
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一部分被反射,形 成反射波。另一部分穿过交界面进入第二 介质形成折射波。
电声系统的核心是电声技术,并与建 筑声学、生理和心理声学密切相联系的 一门学科。
教育电声系统
电声技术的历史和发展:
•一百多年(1906年美国人 真空三极管) •电声设备的功能和手段日益丰富 •模拟技术 数字音响技术 •单声道 双声道立体声 环绕声 •声音制作: 专业人员 一般人员
教育电声系统
电声系统包括: 1、广播系统 无线广播和有线广播 2、节目制作系统 主传声器方式和多声道合成 3、电脑音乐系统 声音制作和音乐创作 4、语言学习系统 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型
教育电声系统
思考题: 1、简述敲击音叉时声波的形成过程。 2、声音与声波的区别。 3、为什么顺风传播比逆风传播更容易听到 声音?
教育电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随着鼓膜的往复振动,空气随着鼓 膜的振动发生疏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 引发相邻区域的变化,这样一点一点地 相互影响,就使得鼓膜周围的空气密度 和压力变化向周围空间推进,形成疏密 地交替变化的声波。(纵波:传播方向 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第1章-声音的物理特性分解
教育电声系统
声源
电声系统
电电声声设设备备
环境
听众
教育电声系统
电声技术 电声技术是利用电子技术和应用声学的
原理解决可闻声发生、接收、变换、处理、 加工、记录、重放及传播等问题。并吸收、 融合了其它许多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而形成 的一门边缘性、应用型的学科。
教育电声系统
电声技术又是综合了电子、精密机 械、自动控制、激光、材料、计算机等 先进科学与技术。
教育电声系统
波腹
波节
音叉振动后在弦线上产生一自左向右传 播 的行波,传到支点 O 后发 生反射,弦线中产生一自右向左传播的反射波,当弦长接近1/2波长 的整数倍时,形成驻波。
教育电声系统
在这种分段振动中,各个分段各自 独立的振动,它的波形并没有跑动,而 是驻定不动的。始终静止不动的点称为 波节。振幅最大值的各点称为波腹。
教育电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广播电台广播
调制器
广播电台
解调器
收音机
教育电声系统
会场无线扩声
教育电声系统
家庭放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厅堂扩音
. 调音台或
. .
扩音机
功率 放大 器
CD、录音机、电 子乐器等
左音箱 右音箱
听众区
教育电声系统
家庭影院放音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节目制作系统---主传声器方式
当有声波传播时,空气发生疏密发生 变化,因而空气的(密度)压强发生变化, 也即在静态的大气压的基础上又产生一个 交变的压强。这个由声波引起的那部分交 变的压强就是声压。
教育电声系统
P
压 强
静态的大气压强10↑5Pa 声压
0.0002 μ b (微巴)—200 μ b (微巴) (1Pa=10 μ b)

Ap

t
0
教育电声系统
2.声音的频率、 振动物体每秒钟重复振动的次数,用f
表示,单位用Hz表示。实际上声源的频率为 0-几M Hz
完成一次振动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周期, 用T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f =1/T
密部
T
时间t
疏部
教育电声系统
人的听觉可感知的频率范围的声波称为 可闻声。 • 20Hz-20000Hz •低于20Hz或高于20kHz的声波,人耳感 受不到。20赫兹以下的叫次声波,而 20000赫兹以上的叫超声波。
教育电声系统
声波的绕射与波长、障碍物的大小有关。
声波波长在1.7cm—17m的范围内,是可 以与一般障碍物(如墙角、柱子等建筑部件) 的尺度相比的,所以能绕过一般障碍物,使 我们听到障碍物另一侧的声音。
教育电声系统
六、声波的干涉与驻波现象
几个声源在同一媒质中传播时,每列波 相遇后能够保持各自的状态继续传播,只是 在相互重叠的区域内,空间某点的振动是每 列波传播时在该点引起的振动的合成。声波 的叠加原理。
驻波是由波节和波幅相间组成的。 波节与波腹每隔λ/4交替产生,相邻两波 节或波腹相隔λ/2。
教育电声系统
由于语言和音乐是由许多频率组成的 复合音,即使发生干涉现象,也不易被人 耳听见。
在一般情况下,在大型观众厅内,干 涉现象就不那么严重。只有在小室内,如 录音、播音、监听和琴室等小房间需特别 注意这一问题。
教育电声系统
电声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其 产生的声音效果由许多因素决定:
•声源 •环境 •设备 •录制、操作技术
教育电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声音的振动特性 3、知道声音的传播特征
教育电声系统
第一节 声场与声波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声”和“音”的合称;“声” 是总称,“音”则是指有调的音。
教育电声系统
1、声波的反射(同几何光学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是:
(1) 入射声线、反射声线和反射面的法线在同
一平面内。
(2) 入射声线和反射声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
(3) 入射角
等于反射角。
I入
I反
θ1 θ2
θ1=θ2
教育电声系统
法线
法线
教育电声系统
2、声波的折射
入射角与折射 角的关系:
教育电声系统
二、媒质对声波的吸收 声波在媒质中传播时,声能会由于物
体的振动或在物体内部传播时介质的摩擦 或热传导产生损耗,声能将逐渐减少,这 种现象称为媒质的吸收。
它与媒质成分有关。取决于媒质的吸 声系数另还与温度、湿度及声音频率有关 。
教育电声系统
三、平方反比定律 众所周知,当我们离开声源时,随着距
它与距离无关。
波阵面为球面 I=W/4πr2
二者的关系:当声源频率较高时和与声源 距离较远时,球面声场可作平面声场处理 。
教育电声系统
第二节 声波的传播
一、声速
声波在媒质中,每秒钟传播的距离。
记作C,单位为米/秒。
C=331.5+0.6t(m/s)
t为空气温度
室温下空气中声速 c=340m/s。
声速的大小与媒质的弹性、密度和温度有 关。
sin θ 1 C1
=
sin θ2 C2
法线 θ1
C1
不同介质的
C2
分界面
θ2
教育电声系统
由上式可见: 当C1>C2时,θ1>θ2; 当C1<C2时,θ1<θ2。
声波从声速大的媒质进入声速小的媒 质中,声波的传播方向折向法线;反之, 折离法线。
教育电声系统
为什么声音在晚上要比白天传的远?
因为白天地面温度较高,声速较大, 远离地面的地方,声速较小,因而声的 传播方向折向法线,向上弯曲。而晚上 向下弯曲。
每列波都对该点作出了独立的贡献,不 会因某一声波的存在而影响其他声波的物理 特性(波长、频率等)。
教育电声系统
我们讨论一种最简单但又比较重要的 情况,就是两个频率相同,振幅相同,相 位差相同或恒定的波源所发出波的叠加。
当这两个波在空间任何一点相遇时, 在空间的某些点处,振动同向而加强,而 在某些地方振动反向抵消或减弱。该现象 称为波的干涉现象。
教育电声系统
•驻波是由两列振幅、频率相同、传播速 度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波叠加而成。
•形成驻波时,它使直线上的某点始终静止 不动,另一些点的振幅具有最大值,等于 每一个波的振幅的两倍,,其它各点的振 幅在零到最大值之间,结果使直线上的各 点作分段振动。
•驻波是一种特殊的干涉现象。
教育电声系统
教育电声系统
音乐创作(制作) 借助于电脑音乐系统,可以把所
有的声部、所有的乐器一轨一轨地 录入电脑,自己是作曲也是指挥, 而电脑就是你的演奏员。几乎所有 的乐器都可用MIDI键盘演奏,一个 人就能组成一个交响乐队。
教育电声系统
敲击鼓膜时,声波形成的过程如下: 鼓膜振动,当向左移动时,A处的空气
受到挤压变得稠密,形成密集区。这部分密 度大的空气就会挤压临近B处的空气,使B处 的空气有形成密部的趋势。但鼓膜很快又向 右移动,此时A处的空气变得稀疏,形成疏 部。这时B处的空气受到挤压变成密部,并 且有使C处的空气有形成密部的趋势。
教育电声系统
二、声音的振动特性 1.振动
物体在一个平衡位置附近 作往复运动称为简谐振动,最 基本最简单的振动就是简谐振 动(周期振动) 。
任何复杂的周期振动都可 以分解成许多简谐振动。
教育电声系统
简谐振动可用下述函数描述:
A(t)=A p sin(ωt+θ)
式中A p 是幅值; ω是角频率; θ为初始 相位。 (幅值越大,声音越大)。
合唱队
钢琴 2
领唱
1
3
2
3
4
4
调音台
主传声器1
录音机
教育电声系统
节目制作系统---多(声道)传声器方式
音箱 功


率 音箱


调音台






录音机
前期拾音与记录
音频处理
后期制作合成
教育电声系统
声音制作
将麦克风、线路输入、电脑 中的声音录制下来,进行编辑、 处理和添加效果后生成新的声音 文件。
教育电声系统
声波的传播过程
D C BA
教育电声系统
定义:
在具有质量和弹性的媒质中, 任何气流扰动和机械振动都会产生 声音。
教育电声系统
振动和波动的关系 振动是波动产生的根源,而波动是振动的 传播过程。 声音在本质上是一种波动,又称声波
教育电声系统
结论:人类所能接触到的一切音 响都来源于物体的振动。引起声音振 动的物体称之为音源,声音所及的空 间范围称为声场。
教育电声系统
随着鼓膜的往复振动,空气随着鼓 膜的振动发生疏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 引发相邻区域的变化,这样一点一点地 相互影响,就使得鼓膜周围的空气密度 和压力变化向周围空间推进,形成疏密 地交替变化的声波。 (纵波:传播方向与质点振动方向一致)
教育电声系统
1906年美国人德福雷斯特发明了真空三极管,开创了人类电声技 术的先河。 1917年,电容式麦克风。 1920年世界上第一个无线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20-30年代有线广播、无线广播、有声电影普遍应用学校教育, 形成教育技术史上“视听教育”的发展时期。 1930年代中期,根据电容式麦克风原理,静电扬声器面世。 1954年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投入市场,仅包含4只锗晶体管。 50年代左右声音的加工处理手段和立体声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 1962年荷兰Philips公司推出盒式磁带录音机。 60-70年代电声设备、电声器件朝着高保真、宽频带、高灵敏度 和高抗噪声方向发展,立体声技术已经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